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量一量,比一比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量一量,比一比》。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活动。

教材安排了量一量、比一比两个内容。

在量一量版块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测量活动,从内容上看,包括测量身高或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以及教室内物品的长度或高度等;从测量方向上看,既有水平方向的,也有竖直方向的;从测量要求看,需要学生根据所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记录、交流。

在比一比版块中,教材安排了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的长度以及自选物体描述长度的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初步培养长度观念。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发展长度观念。

而难点是:体会测量的本质。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实践操作、直观感知、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做好准备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首先,请学生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通过比划,唤起学生对厘米和米实际长度的回忆,从而为接下来的内容打下铺垫。

)接着,请学生用手势来比划60厘米的长度,教师观察,请相差多的两名学生上来展示,引导学生发现:这次大家比划的60厘米有长有短,有的同学相差的还挺多的。

我问:如果告诉你课桌长约60厘米,现在你能比划出60厘米吗?学生比划,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分一分》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分一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88\89《量一量,比一比》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东小学周文春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及周围东西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动物的身高或身长和人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对米和厘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3、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在活动中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统计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长方形纸)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测量实物,掌握测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1. 激活经验:问题1、回忆一下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1米、1厘米)边说边用手势比画一下。

问题2、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60厘米有多长吗?如果老师告诉你我们的课桌约60厘米,现在你可以比画出60厘米的长度吗?2、制造认知冲突:1、认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软尺、卷尺)并说说它们的用途。

2、利用这些测量工具来量一量我们身边的物体。

3、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这些测量对象应该是多少合理,再动手测量课桌和讲台分别是多少,并记录测量结果。

肩宽一步的长度手掌宽讲台长一拃长张开两臂长身高课桌长4、用多种方式建立所测物体长度或高度的表象用手比-------边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边用手比画长短说关系--------课桌要比肩宽长一些;两臂展开的长度比讲桌长一些;教室的长比两臂展开的长度长得多等(二)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发展长度观念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教室的宽6米”这个长度(1)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

(2)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6米”这个长度,(3)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方式描述(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长度。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 比一比》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 比一比》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的《量一量比一比》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和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新事物。

但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尺子、物体模型、教学卡片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有一天,小猴子和松鼠比赛跳远,他们想知道谁跳得更远,于是决定用量一量的方式来比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如厘米、米等,并展示尺子等测量工具。

同时,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第一篇:《量一量,比一比》教案《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8-89页量一量,比一比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测量长度的过程,发展长度观念教学难点:体会测量的本质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一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2、请你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我们在认识米和厘米时都用到了一个工具就是尺。

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尺有哪些?(课件出示各种尺)二、介绍方法1、你能用手势告诉我60厘米有多长吗?学生用手势比划的时间,注意观察找出不同的、相差较大的来进行对比。

2、看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身体来对物体的长度做出估测,古时候的人没有尺,就用这种方法来测量物体,我们看看他们都用了什么?(课件出示各种测量方法)3、像这样一庹、一拃、一步……都是他们常用的,甚至到现代有一些我们也常用。

工人师傅要给讲台铺地毯,可是不小心把皮尺丢在了路上,今天我们就来帮助他解决讲台有多长的问题?(板书:讲台有多长?)三、小组合作想一想,我们可以借助身体的哪一部分来帮助工人师傅测量讲台的长度?1、你想测量身体哪一部分的长度?是从哪到哪的距离?(师提问)2、同桌合作,来测量。

3、将测量的数据填入表格。

(学生测量后汇报自己的数据,教师板书)师:为什么测量的数据不同呢?我们选哪个数据来记录呢?四、1、测量课桌的长度现在先用我们身体上的“尺”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你先估计一下它有多长。

小组讨论:你想用什么当“尺”。

一个这样的“尺”够吗?请同学们来帮帮你吧?(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当尺进行测量)2、测量讲台的长度。

估计一下讲台有多长?小组内先进行讨论,选择什么当“尺”比较合适。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

本章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对物体大小的比较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米、分米、厘米等。

2.培养学生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长度不一的物体,如尺子、铅笔、小棒等。

2.准备长度单位卡片,如米、分米、厘米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长度不一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能用什么方式来比较这些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度单位卡片,如米、分米、厘米等,让学生认识并了解这些长度单位。

接着,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用所学的长度单位来测量各种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如比较两幅图的大小、长短、高矮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4.小丽说:“我的身高是100厘米。”她说得对吗?如果不对,她的身高 是多少厘米?
答案: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量一量,比一比
认识学生尺、米尺、卷尺。 认识身上的“尺”,描述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师:同学们,关于测量的学问,还有很多,我们以后还会学习比厘米还要小或 是比米还要大的长度单位,这样就可以进行更多的测量。根据测量的需要, 我们以后还会用到更多的测量方法,见识更多的测量工具……(课件播放:化 曲为直的测量方法、影子测量法、远距离测量法、目测等) 【设计意图:结尾部分对测量方法作了拓展延伸,呈现了以后的学习中将会 学到的一些测量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大家对测量的浓厚兴趣】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提供情境,探索“量”的方法。 师:那么多地方都需要量一量,你知道该用什么工具去量吗?你知道哪几种 尺,给大家介绍介绍。 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学生尺、米尺、软尺、卷尺…… 师:你们看,这些尺虽然长得各不相同,但你能不能在它们身上找到相同的地 方?不管用什么尺量,我们都需要先对准尺上的哪一个刻度? 师:今天,这4种尺吵着要来比本领,请同学们做裁判,选出你认为合适的尺量 一量教室的长度、讲桌的长度、身上某部位的长度等。
教学重点
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来自五、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采用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 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 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 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量一量,比一比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量一量,比一比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量一量,比一比》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能够准确比较物体的长短。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认识2. 尺子的使用方法3. 物体的测量和比较教学重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尺子的使用方法2. 物体的测量和比较教学难点:1. 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2. 物体的准确比较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尺子3. 物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两个不同长度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长度。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结论:一支铅笔比另一支铅笔长。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2. 教师示范尺子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3. 教师讲解物体的测量和比较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准确比较物体的长短。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个尺子和一些物体模型。

2. 学生小组内合作,使用尺子测量物体模型的长度,并比较它们的长度。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长度单位和物体的测量比较方法。

2.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比较。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回家后,用尺子测量家里的物品,并比较它们的长度。

2. 请学生将测量和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比较物体的长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准确比较物体的长短。

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和比较物体长度大小的方法。

本章内容包括厘米、米的长度单位,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以及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和长度比较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和长度比较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厘米、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和长度比较的方法。

2.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准确地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操作法:通过尺子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并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2.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发现长度单位和长度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实物、课件等。

2.学具:尺子、实物、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物,如书本、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发现长度的大小,并引入长度单位和长度比较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尺子,向学生介绍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并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实物,用尺子量出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然后,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看哪个组的测量结果最准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一的实物,让学生用尺子量出它们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_比一比ppt课件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_比一比ppt课件
量一量,比一比
认识目标 : 通过测量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 米的认识,巩固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的 方法,对所测量的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为以 后认识其他物体的长度提供更多的参考标准。
能力目标 : 让学生能够用合适的标准描述物 体的长度,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 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和描述 方式多样化的乐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1 长度单位
2
2
100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二) 11
3 角的初步认识 38
4 表内乘法(一) 46
5 观察物பைடு நூலகம்(一) 68

6 表内乘法(二) 72 ★ 量一量,比一比 88
7 认识时间 90
8
数学广角 ——搭配(一) 97
9 总复习
100
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标准合理描述一 个事物的长度,发展长度观念。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量一量比一比”,属于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中的几何与空间领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使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进行长度、角度的测量,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进行长度、角度的测量,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2. 如何准确地进行长度、角度的比较。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测量工具,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测量。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测量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进行长度、角度的测量。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互相测量、比较长度、角度,并记录结果。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2. 教学内容:长度、角度的测量及比较3. 教学目标:掌握测量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4.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准确进行比较。

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实践操作、小结、练习、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品,尝试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实例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角度的测量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课。

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并将直接经验与某些间接经验相结合,逐步发展学生的
数感。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尺子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2、通过测量自己和身边物品的长度、高度等实践活动,对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为以后估计、认识其他物品的长度提供更多的参考标准,进一步建
立长度观念。

3、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增强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同时初步培养学生
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4、在活动中体会合作、交流和表征方式多样性的乐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愿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增强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教学策略:
1、做好充分准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的素材。

2、注重对活动过程的指导。

3、注重活动后的反思和内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 比一比(5)-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 比一比(5)-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理解长度的大小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方法。

2. 长度的比较。

3. 长度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的测量方法,长度比较。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讲解新课(1)长度的测量方法①介绍尺子的种类和用途。

②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如尺子的放置、读数等。

③示范测量长度,让学生跟随操作,体会测量过程。

(2)长度的比较①讲解长度比较的方法,如直接比较、使用尺子比较等。

②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长度比较。

(3)长度单位换算①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②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换算。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比较、单位换算的练习,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

4. 总结提高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加深对长度测量、比较、单位换算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进行长度测量、比较、单位换算的练习。

3. 家长签字,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要注重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

3.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进行表扬和指导。

4. 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5.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课件.ppt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课件.ppt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2/182020/12/18Friday, December 18, 2020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0/12/182020/12/182020/12/1812/18/2020 6:33:06 PM
。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2020/12/182020/12/182020/12/18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12月2020/12/182020/12/182020/12/1812/18/2020
• •
THE END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12/182020/12/18December 18, 2020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问题:1. 回忆一下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我们都 学习了哪些知识? 2. 同学们记得非常牢固,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解决问题,深化对长度概念的建立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

测量对象 选用工具 估一估 量一量
新知探究
1.小组成员根据本组测量任务,每人先估一估,
小 组
把估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动 2.分工合作,记录数据.

求 3.安静有序地完成测量任务,评出小组内估计最
准的“精准星”,表现最优秀的“纪律星”
新知探究
小朋友,你们知道 6米到底有多长吗?
一条大鳄鱼,有6米长.
新知探究测量动物:源自鳄鱼测量标准:庹长
肩宽
测量结果:
5个
20个
课堂练习
长 高

鹿

6米
鸵鸟身高 2米50厘米
企鹅身高 1米30厘米
鲸鱼身长 26米
巨蟒身长 10米
壁虎身长 12厘米
课堂练习
活动三 多种方式,记忆身边长度
一步长 大约40厘米
肩宽 大约30厘米
食指指宽 大约1厘米
一脚长 大约20厘米
课堂小结
测量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 物体要放平。 用直尺量物体, 左端要和零对齐。 右端指向刻度几, 物体就是几厘米。
课堂小结
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 物体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物体的长就 是几厘米。
课堂作业
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作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 米 )作单位。
鳄鱼身长6 ( 米 )
铅笔盒长25(厘米)
小梦的床长2( 米 )
情景导入
(一)指导测量,唤醒已有经验 活动一.测量一拃(zhǎ)长
新知探究
认识长度单位 米 (m)
1小格代表1厘米
1米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大格代表10厘米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的《量一量比一比》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能够说出物体的长短。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够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进行简单的比较,能够准确地表达物体的长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

3.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讲解: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亲自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4.比较练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并能够准确表达。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进行巩固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可以设计一些图标和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进行。

可以设置一些测量和比较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测量实物。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测量工具,长方形纸,统计表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复习引入让学生用手势比画1米、1厘米,教师强调明确1米=100厘米。

1.认识各种尺子。

请同学把带来的尺子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提问: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尺子介绍给大家?指名上讲台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提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如果我们想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却没有带尺子,用什么方法能量出它大约多长呢?让学生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的长度,并与人合作量出肩宽。

量前交代学生可以自己量一拃的长,同学互相帮助量一步的长及肩宽,量后记录下来。

学生测量、记录。

指名说出自己一拃、一步的长度及肩宽。

教师强调:最好是记住自己一拃、一步的长度及肩宽,用它们作为自己身上的尺。

进行实1.量长方形的纸。

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

学生各自测量、填写。

提问:通过量,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这张长方形的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你能量出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吗?学生各自折纸、测量,再指名回答。

讨论: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是多少厘米?提问:把你量出的这条折痕的长度与长方形的边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提问:刚才你们量长方形的边和折痕的长度是用什么尺量的?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由于这张长方形纸的边长和折痕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内容:书本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通过合作交流,在活动中体会测量的乐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经历选择不同标准测量不同物体的过程,掌握用不同标准测量物体的策略。

教学准备:
卷尺、米尺、软尺、学生尺、测量记录单、学生小锦囊(多种测量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有关长度的知识,我们是用什么来测量长度的?——尺
(2)师:今天我们就用尺子来量一量我们身边的物体。

(板书:量一量)
二、实际测量,探究建模
(一)观察图片,了解测量内容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88页,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测量什么?
学生回答量桌子、讲台等,教师一边指着图补充说明:
(1)(老师展开双臂)两臂展开的长度也叫1庹
(2)(师指着学生解说)肩宽左、右肩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二)以测量身高为例,做好测量指导
(1)邀请两名学生上台,教师示范测量,
(2)组织学生反馈:让学生说说用的是什么工具?结果是多少?
(a)师:谁想上来师范一下怎样量身高?
(b)师示范量身高:拉直卷尺示范量身高,并让另一学生读数。

(c)师:他的身高是131厘米,131很接近整十数130,我们可以估算他的身高大约130厘米,而130厘米也就是1米20厘米。

下面我们就以这位同学的身高作为标准。

板书:身高大约是1米20厘米
(三)分组实践,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确定测量对象后分别展开测量。

测量前,教师提出要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

1、师:下面请大家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量一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把测量的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老师拿信封解释用法)
2、(出示记录表)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记录表。

3、师:量完这两项后,小组内还可以选择身边一种物体来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出示活动要求)师:请看活动要求。

(1)4人小组合作完成测量,一人做模特儿,两人做测量员,一人做记录员。

(2)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师:量完的小组把记录表交给老师然后回位置上坐好的,看看哪个小组量得又快又准确。

大家准备好了没有?请组长们拿出小锦囊,比赛开始——
5、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6、展示学生的记录表(根据小组汇报完成表格)
7、师:刚刚我们测量的肩宽、1庹和身高中哪个比较长?哪个比较短?你还有什么发现?
——人的身高和1庹是差不多长的。

6、小结:通过了解这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当没有尺子或尺子不够长时,我们也可以用这些物体作为测量标准来比一比。

(板书:比一比)
三、合理猜想,应用拓展
借助身边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发展长度观念
(一)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黑板有多长”
1、直观感知黑板的长短
先让学生说说对黑板的长有什么感觉?
师:我们来尝试一下。

同学们看,这块黑板这么长(手势比划这么长)。

与家里养的小金鱼比,怎么样?
2、用两臂展开的长度作标准描述“黑板”的长度
问:同学们都认为黑板比较长,到底有多长呢?能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吗?学生发现1个人展开双臂才1米多,远远不够。

(1)你会选择哪一个测量标准来比呢?——1庹。

(2)请同学们比划出1庹,猜一猜:你们的1庹大约是1米20厘米,谁能大胆的估一估:大约需要几个同学手拉手就和黑板差不多长?(板书:()和黑板差不多长)
(3)学生小组讨论,说说估计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让2名学生展开手臂试试,
生答:我们的1庹大约是1米20厘米,2庹和黑板差不多长。

(4)请学生上台站一站比一比验证
A、师:是不是真的?现在我们找2个同学来比一比
B、请1、2个学生,完整说出结论。

C、同桌2人练习完整说出结论。

D、全班一起完整说结论。

E、师:也就是说黑板大约多长?引导学生计算:2个1米是2米,2个30厘米相加就是60厘米:板书:黑板大约2米60厘米长
(5)另外两名学生测量,看看是否大约是2米60厘米。

两种测量结果差不多,虽然存在一点误差,是可以忽略。

3、用肩宽作标准描述“黑板的长度”
根据学生发言,组织学生站队,一次不成功可以通过测量进行调整。

(1)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测量标准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呢?你们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黑板大约2米60厘米,()个肩宽和黑板差不多长?
(2)师:问:大胆的猜想一下:如果一个肩宽是30厘米,那么大约几位同学并肩站立刚好和黑板差不多长呢?(点名预测)
(3)组织4人小组讨论。

(4)师:通过计算,1个人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8个肩宽和黑板差不多长。

我们也请8个同学出来比一比,但是为了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应该选哪些同学?——我们应该选肩宽大约是30厘米的同学,不能太廋也不能太胖。

(5)学生站一站,全班完整说出结论。

我们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12个肩宽和黑板差不多长。

4、师:如果用我们的1庹来比需要2庹,如果用我们的肩宽来比需要8个肩宽,你觉得选择哪个测量标准比较合适?为什么?——用肩宽比的人多,用庹比的人少。

5、小结,体会用不同方式描述的价值
小结:对呀!如果要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我们选择比较长测量标准来量会更快捷,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我们选择较短的测量标准会更合适。

还可以用其他标准吗?……
教师小结:用我们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新的事物的长度,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新事物到底有多长。

(二)自主选择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1、师:同学们,会比了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请看屏幕中有一些动物的身高或身长。

4人小组活动,选择表中的一种动物,然后选择合适的测量标准,组长记录好测量的结果。

例如:我们讨论长颈鹿,我们选择身高比写上身高,结果几个身高和长颈鹿差不多长记录好。

2、四人小组讨论并填表
3、小组汇报:
师:你选择的动物是什么?用什么作为测量标准?测量结果是什么?
(1)1个人的身高大约1米20厘米,5名学生的身高和长颈鹿差不多高
(2)1个人的身高大约1米20厘米,2个人的身高和鸵鸟差不多高。

(3)我的身高大约1米20厘米,我和企鹅差不多高。

(4)课室宽大约7米20厘米,4个课室宽和鲸鱼差不多长。

(5)我们会场后面的长木凳长大约是1米60厘米,5张木凳和巨蟒差不多长。

(6)小明的1拃大约12厘米,1拃和壁虎差不多长。

(板书:1拃大约是12厘米)
四、总结回顾,深化体验
1、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或宽度来描述新事物的长度或高度,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综合提高:现在老师想知道同学们的课桌有多长,可以以什么作为标准?
(1)肩宽作为标准,2个同学的肩宽和桌子差不多长。

30+30=60厘米
(2)我们的6拃和课桌差不多长。

12+12+12+12+12+12=60厘米
(3)验证:用米尺测量。

3、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利用这些测量标准解决生活其他问题。

(3)板书:课室宽大约7米20厘米
还……
两臂展开的长度大约1米30厘米。

肩宽大约30厘米
一步长大约40厘米
讲桌长大约1米
身高大约1米35厘米
课桌高大约70厘米
教室长大约10米
一拃长大约15厘米
手掌宽大约7厘米
量一量
量一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