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六章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剖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建立国际新秩序》课件

《建立国际新秩序》课件

区域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01
02
03
促进区域一体化
区域组织通过推动区域经 济一体化、政治合作等方 式,促进了地区和平与发 展。
解决地区冲突
区域组织在解决地区冲突 、调解争端等方面发挥了 积极作用,如欧盟在非洲 的维和行动等。
提升区域治理水平
区域组织通过制定区域规 则、推动区域公共产品供 给等方式,提高了区域治 理水平。
01
总结国际新秩序的实践经验,包 括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合作抗 疫、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成功 案例。
02
分析国际新秩序在实践中的优势 和不足,为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 改进方向。
分析国际新秩序的发展趋势
分析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等趋势 对国际新秩序的影响,探讨国际关系 格局的变化和调整。
研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民间社会 在国际新秩序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题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引领国际话语权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 提升,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发表 白皮书等方式,积极阐述中国理 念和主张,为国际社会提供思想
智慧。
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01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全球
经济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维护全球经济稳定
Hale Waihona Puke 3CATALOGUE国际新秩序的实践与探索
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1 2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通过维和行动、制裁措施等手段,在维护 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全球发展
联合国通过推动全球减贫、教育普及、卫生改善 等项目,为全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

国际冲突课件

国际冲突课件

认识国家利益需要从两方面来看, 分别是主体和客体。
盘点美国利比亚近30年冲突
1969年,年轻的卡 扎菲通过政变上台
1986年的西柏林军事 基地“恐怖事件”, 44名美国人死亡 以眼还眼—— 洛克比 恐怖袭击 “9· 11”事 件前最严重的恐怖袭 击
“草原烈火”行动中美国 派出的“美国”号航母。
世仇诞生——“草原烈火”
2、性质:
①可分为暴力冲突和非暴力冲突; ②可分为局部冲突和全面冲突; ③可分为根本性的冲突和非根本性的冲突。
根本性的冲突往往指向国家的基本战略目标。例如:二战时期的希特勒的目 标在于征服整个世界,这种目标使德国与其他大国的冲突是根本性的。再如:冷战 时期的美国与苏联。
非根本性的冲突和根本性的冲突并 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国际竞争与国际冲突的联系和区别
国际竞争和冲突是彼此交织的。 现在的国际竞争更多的表现在综合国力之上的竞争。 而国际冲突典型的表现在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之下产生 的文化、政治、经济上的冲突。 从这点上说,国际竞争过度的话,就会导致国际冲突的。 因此,进行公平、合理的竞争,缓和国际冲突,防止冲突转 化为战争,就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2、国际干预
某些中立的国家或国际组织等第三方通过斡旋、调 停、调解、仲裁和司法解决等对冲突进行适当的干预, 该手段也被认为是符合国际法的原则的。 干预是国际社会主动进行的甚至经常是带有强制性 的行为,具体措施有:限制保留武器的种类和数量、 裁军、武器禁运、经济制裁、维和行动等。
3、集体安全
就是以集体的方式威慑或制止侵略,从而保障 国家安全的设想与原则。

个人感想
永恒的利益,即滋生国际冲突永 恒的温床,永恒存在于人类生存与发 展的各个阶段。很多时候,对它,我 们并非无动于衷,只是无能为力。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尽自己微薄的力量 去学习,去关注,去分析,并从中总 结自己为人处事的经验,以备以后为 祖国为世界的发展更好的出谋献策。 愿世界和平,人类幸福。

国际政治学概论最新版课件第6章

国际政治学概论最新版课件第6章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经济实力对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格局的影响
1. 经济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最根本的内容 综合国力或称为国家实力,是国家对外政治行为的基础和保障。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与作
用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越强,其行为能力和作用也就越大。在国家综合国力的构成中,经济 实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现象使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空前地加强,构成了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中多 种力量并存、共处、协调和竞争,在曲折中发展的局面。
11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四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经济因素对国家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的影响
1. 经济利益是国家对外目标的核心 经济利益是国际政治行为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需要的直接反映。它表现为
经济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和关键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决定性作用。经济实力的大小 直接决定了国家实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各种力量对比的消长和彼此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也是由它们各自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
地位及彼此间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的。这是因为经济实力是构成一国综合国力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是国 家实力最直接的物质基础。
为大国的先决条件之一。 最后,从自然资源方面看。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奠定了它成为政治经济强国的基础。
6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四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自然环境对国家综合国力和对外行为的影响
3. 自然环境对国家对外行为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对外决策和对外行为具有制约作用。 自然环境对一国的对外决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产生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对国家对外行为的特点也有

PPT教程: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三版)

PPT教程: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三版)

二、新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国际政治研究开始了新的起步。但是,“文化 大革命”使中国刚刚开始的国际问题研究受到严重损害。直到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才重新出现了生机,并开始朝着 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政治学科体系和国际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方向前进。
中国的政治领导人和学者在下述几个研究领域和理论问题上作出了重要 贡献:
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国际政治学又是一门更综 合、更宏观的学科。 ●国际关系史 ●外交学 ●国际法学 ●政治学(狭义的、一般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概论
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 的政治相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国际社会 ●行为主体 ●政治关系 ●一般规律
冷战的结束加快了建构义的兴起,使建构主义与新现实主义、 新自由制度主义开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建构主义的核心命题包括:(1)国际体系的结构包括物质结构 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2)认同是利益的基础,认同构成利 益和行为。(3)国际政治行为体和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构成 关系。
第四节 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
2.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 (1)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区分。 (2)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3)民族自决权原则。 (4)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战争。
国际政治学概论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说
(1)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 (2)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落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现实主义的理论中,权力和利益是两个最核心的概念。汉 斯·摩根索的“以权力限定利益”的公式以及“现实主义六 原则”乃是其最典型的代表。

第六讲 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 优质课件

第六讲  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 优质课件

冲突与合作是国际关系,即主权国家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
国际冲突产生的原因:
国际体系层面的分析
国际无政府状态与权力自助是冲突可能产生并且成为 国际关系常态的基本原因。
国家间利益扩张空间的接近,资源稀缺与利益增长之 间的矛盾是冲突成为现实,并且不断加剧的原因。
国家联盟和集体安全的局限性导致的“权力排斥”和 “权力歧视”是不对称冲突发生的原因。
如果冲突造成1000人以上死亡的即为战争。
逐步升级策略
由于冲突受害方总要作出相应的回应,报复与 反报复的恶性循环,每一个行为者的冲突行动 都变成对方行动的起点。根据风险和获益原则 而采取的既逐步强硬又有所节制的行为策略。 军备竞赛是其典型表现。
通过冲突谋求有利于自己的共存形式是大多数 冲突的目的和最后得以解决的基础。“大多数 冲突的局面在本质上都是讨价还价的局面。
默契(tacitness , tacit agreement)
由于具有对共同利益的感受,以及同时自发地追 求和维护这样的利益,在不存在正式条约的情 况下,自然形成的合作或相互配合的行为。一 般是要通过长期的互动,通过合作——不合作 的反复才能实现。
这种类似“君子协定”的合作以高度相互信任为 基础,一旦有一方欺骗,则这种默契将立即中 止。
世界秩序的性质取决于国际体制的基本原则和 规范。
第六讲 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
一、
产生国际冲突的原因
国际冲突(conflict)概念的界定:
包括有形的经济、军事等因素的竞争和对抗;也包括无形的思 想观念、文化价值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碰撞和对立。
包括暴力的冲突,从低烈度的摩擦到高烈度的大规模战争;也 包括非暴力的对抗,如外交冲突、舆论抗议等。
包括国家或者国家集团之间的冲突,也包括组织、群体之间的 局部对抗。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多边交错的。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考研笔记第五、六章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考研笔记第五、六章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二部分国际安全第五章国际安全与安全研究第一节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安全研究的发展(Page 157)一.“安全”概念的由来与界定安全的概念:国家安全的概念是社会科学中最不明确和价值负载最多的概念。

安全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必然代表着不同的事情,这取决于人们必须保卫的东西,并且取决于威胁的性质。

造成安全概念界定不一的原因可归纳为主观和客观两类因素:从客观上讲,谋求安全的主体所面对的不安全状态与问题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安全挑战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安全考虑;从主观上讲,不同的安全主体出于对不同的安全利益的追求,也可能会对安全做出不同的界定。

就一个国家而言,不同的民族、种族、阶级、性别、职业等因素也可能造成不同的安全观念。

最传统的观点是把安全等同于不存在军事威胁,或者把安全界定为保卫国家免受外来的颠覆和攻击。

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外界的现状,即国家是否受到威胁,而主观方面则是指人们的心态,即是否存在恐惧。

人们维护安全要实现两方面的目标,即不但要早就一种安全的现状,而且要造就一种安全的心态。

从这个角度讲,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国家所受的威胁,存在现实的威胁,也存在潜在的威胁。

现实的威胁是指可见的危险,与安全的客观方面相联系,通常出现在局势紧张之时。

国家所受到的潜在的威胁是指威胁的可能,它在某种意义上作用于人心理上一种较长远的东西,是对潜在威胁的忧虑,实际上体现的就是安全的主观涵义,通常发生在和平时期。

二.安全研究的发展(Page 163)三.安全研究的对象与体系(Page 165)纵向分层:国际体系、国际子体系、单元、子单元、个人;横向扇区:经济、环境、社会、军事、政治五方面。

第二节安全关系与安全研究的不同观念(Page 166)安全关系作为一个犯愁,概括的是国际行为体在安全事务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行为体处于复杂的安全关系之中,表明该行为体的安全现状或心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行为体乃至整个国际体系的强有力影响。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6讲-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之四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6讲-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之四
是由物质力量决定的。 • 第二,有目的的行为体的认同与利益是由这些共同观念建构而成
的,不是天然固有的。 • 所以,在温特这里,建构主义就是强调观念因素对国家行为和国
际关系会产生的决定性影响。
建构主义学派(Constructivism)
• 国际结构就是一种由观念建构的社会意义上的结构,对于行为体 来说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共有的知识。
• 温为特 体认 的为 互, 动社 推会动结了构社的会形建成构与。存霍在文布是化斯行为体社会实践的结果,行 • 无政府状态不是先验的,而是在国家互动中建构而成的:无政府
状态是国家造就的。
洛克文 化
• 不同的无政府状态有不同的内涵,决定性因素是国家怎样通过自 己的行为进行文化建构。建构主义并不否认物质性因素,只是强 调意物 义质 的性 影因 响素 。只(有英通朝过核社武会器性对的美康建国德 化构的文才 意会 义对 )行为体的行为产生有
建构主义学派(Constructivism)
• 案例:美国对中苏结盟的认识 • 在中苏结盟的过程中,美国人认为莫斯科和中国的最基本的目标
是相对立的,中苏冲突不可避免。 • 原因是: • 美国人认为毛泽东没有像东欧卫星国领导人那样向莫斯科表示顺
从,认为毛泽东是民族主义者,艾奇逊认为民族主义力量是强大 的。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中苏之 间的紧密关系会持续下去,不会产生严重分歧。 • 美国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有如此截然相反地观点?
其他理论学派及其发展
世界体系论
• 世界体系论认为世界政治是发生于全球资本主义逻辑支配下的世 界体系的范围之内。
• 世界体系的关键性结果就是富裕和强大是以贫穷和弱小为代价的。
世界体系论
• 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是世界体系论的代表人物, 1930年生。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任教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 姆顿分校社会学系。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国际政治经济学 家,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创始人 。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一讲国际政治行为体本讲主要内容一、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二、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三、国际政治中的国家主权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国际政治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民族国家非国家行为体:[1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建国际组织[2宗教组织[3个人[4政党[5政治运动[6跨国公司1.国家行为体(一)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概念(二)国家的分类(三)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特征一、国家行为体概说1,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角的并不是任意的国家,而是民族国家,或者说是主权国家早期的国家现代的国家2,主权国家最先产生于欧洲,它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有关国家主权原则的确立和延续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传统的观点:居民、领土、政权组织、主权现代的观点:认同、忠诚4,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自然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制度因素 5,国家的基本政治职能维持秩序分配资源作为认同的核心国家的类型1,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经济上的差异军事上的差异人口规模上的差异民族构成上的差异2,国家分类的多样性能力标准:强国与弱国意识形态标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宗教标准: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佛教文化标准:亨廷顿的观点民主标准:民主与专制其他标准三、国家主权1,主权概念的提出布丹霍布斯格劳秀斯卢梭2,主权概念的二重性主权与国家内部政治和法律上的权力相关主权与其他国家的权力相关3,主权的两个组成部分对内主权对外主权所谓国家主权(sovereignty)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国家主权的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内的最高管辖权。

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

这是国际法已经确认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的具体体现。

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

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一讲国际政治行为体本讲主要内容一、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二、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三、国际政治中的国家主权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国际政治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民族国家非国家行为体:1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建国际组织2宗教组织3个人4政党5政治运动6跨国公司1.国家行为体一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概念二国家的分类三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特征一、国家行为体概说1,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角的并不是任意的国家,而是民族国家,或者说是主权国家早期的国家现代的国家2,主权国家最先产生于欧洲,它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有关国家主权原则的确立和延续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传统的观点:居民、领土、政权组织、主权现代的观点:认同、忠诚4,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自然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制度因素5,国家的基本政治职能维持秩序分配资源作为认同的核心国家的类型1,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经济上的差异军事上的差异人口规模上的差异民族构成上的差异2,国家分类的多样性能力标准:强国与弱国意识形态标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宗教标准: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佛教文化标准:亨廷顿的观点民主标准:民主与专制其他标准三、国家主权1,主权概念的提出布丹霍布斯格劳秀斯卢梭2,主权概念的二重性主权与国家内部政治和法律上的权力相关主权与其他国家的权力相关3,主权的两个组成部分对内主权对外主权所谓国家主权sovereignty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的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内的最高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这是国际法已经确认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的具体体现;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各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自主的对外行为,各国在国际法意义上的权力地位一律平等;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利;自卫权是国家的固有属性之一,也是国家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和保障国际法实施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四、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1,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主权始终受到国际互动网络的影响2,国际互动的表现形式、性质表现形式:合作、结盟、竞争、对抗、战争性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国家主观愿望的产物3,在当代,全球性的国际互动对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源:全球化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缩小、约束、削弱与限制“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影响:1、影响国内行为体的政策偏好以及随后造成的国内政治联盟;2、引发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3、削弱政府的自主性及其政策的有效性;4、挑战对主权国家安全;5、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主权的挑战;2.非国家行为体一、非国家行为体概说1,国家关系中存在非国家行为体2,国际组织是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3,非国家行为体的基本类型一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间组织:针对特定利益的事件私人次国家及全球性行为体国际政府间组织;由国家派出代表组成的组织,讨论相互间利益和共同更新的问题政府间组织的定义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的政府经过一定的协议而创立的机构,其成员构成仅限于主权国家,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成员国的合作谋求实现单靠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 ;政府间组织的构成要素:合作的政治意愿·一定的结构或形式·一定的运作机制国际非政府组织1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国际非政府间组织是非官方的社会团体或个人以一定的民间协议或条约的形式设立的民间机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一般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宗教、体育与卫生等各个领域;如:国际恐怖组织如库尔德游击队等,国际经济组织如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宗教组织如世界基督教协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奥委会等,国际卫生组织如国际红十字会等;2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缘起及演化●起源于19世纪●早期活动集中于人道主义和宗教●现代非政府组织数量惊人,活动领域广泛3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间接性●功能性4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相互协商与合作,并逐步实现机制化第二讲国际体系☐国际体系概述☐现实主义的国际体系观☐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体系观☐温和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观第一节国际社会与国际体系一.国际体系及国际体系结构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 system就是指“国家的外部环境”,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互动构成的一个整体;国际体系既是国际行为体互动的结果,又是国际行为体互动的舞台和环境国际体系结构是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二.理解和解释国际体系的两种视角第二节现实主义的国际体系观一、权力的概念●国际关系中的权力是国际行为体对其他行为体施加影响的能力●权力的实质——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反映的是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权力的实现——权力的实现归根结底要看权力关系的结果二、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1,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的多样性、差异性对国家权力进行量化极为困难2,考察国家权力必须从综合角度入手三、国际权力结构1.国际权力结构的概念国际权力结构是世界上主要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状况2.什么是“权力分配”所谓“权力分配”,是指国家之间的权力大小“差序相关”,即彼此相比较有权力差距,这种权力的差距或高低顺序对各国行为选择有重要影响;3.国际权力结构的形态极就是全力中心或者大国讨论国家权力结构的形态的另一种思路权力均衡/均势: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其他国家,从而实现共存;霸权体系: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最大限度地集中于一个或两个国家,从而使得这些国家拥有支配国际体系的垄断性权力;4,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具有必然性●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一般由大国或大国集团发起●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一般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量,但在实践中往往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的最终结果既取决于发起变革的大国的行为,也决定于其他大国的反应5,国际权力结构的合法性问题●国际体系的合法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有国际体系中的所有大国均接受现存的权力结构,那么,该权力结构才具有合法性●合法的国际权力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国际冲突的发生,或限制国际冲突的范围第三节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体系观1,自由制度主义对国际体系的基本看法2,国际合作的概念●在国际政治中,合作是指国际行为体在互动中自愿调整其政策的行为,目的是协调各方的不同点,已达到一种共同得益的结果;3,国际合作存在的意义●国际合作是国际秩序的基本要素●没有国际合作就没有国际社会4,国际合作产生的原因行为体之间存在互动行为体之间存在共同利益以及彼此对这种利益的感知行为体依理性原则行事5,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国际合作:参与者自愿,参与者对共同目标的认同与承诺·结果对参与者有利6,国际合作的基础●制度化和规范化:形式条约、协定等; 特点稳定●默契:产生的原因; 特点不稳定;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互动;7,国际合作形成的手段谈判或讨价还价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与合作的条件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对国际行为体的影响作用与限度1,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构成国际行为体参与国际互动的背景与条件●便利与限制2,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具有脆弱性●与无政府状态有关第四节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1,建构主义对国际关系、国际体系的基本理解●国际关系不仅是国际行为体在物质层面互动的结果,也是其在观念层面互动的结果;●国际体系最终由国际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与期望决定;而这种共有知识是国际行为体互动的结果,因此,国际体系具有“主体间”的属性;2,观念互动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在观念互动中,共有观念产生,并对行为体的行为产生影响;体系文化—国家身份和利益—国家行为3,观念因素影响国际关系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不像权力和制度因素那样明显和直接●一般会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文化——社会共有知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场景中通过互动产生的共有观念,是社会成员共同具有的理解和期望;国际体系文化就是国际社会中这些共有观念的分配,或者说是国际体系中的观念结构;国际社会中最典型的结构特征是无政府文化;温特明确指出,无政府性实际上是国际社会成员-国家-造就的;国际体系文化有多种形式,温特提出了三种可能的国际体系结构: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物质结构的意义取决于这些文化的意义根据温特的理论,文化才是国际体系结构的根本特征;第四讲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第一节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安全研究的发展一. “安全”概念的界定人们对“安全”概念的界定产生分歧的原因:客观原因:安全主体面对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与安全有关的问题复杂、多样;主观原因:不同安全主体具有不同的安全利益追求,因此对安全的理解和界定存在明显不同;◆“安全”是可界定的;它涉及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不存威胁现实的威胁和潜在的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安全研究要解决基本问题:行为体在互动中如何免受威胁的现状和心理状态第二节安全关系与安全研究的不同观念一、安全关系的概念国际政治中的安全是在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或国际行为体与国际体系之间的互动中产生的,因此,它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安全关系;二、各种不同的安全观现实主义1,古典现实主义◆国家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这一状况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国家之间天然具有不相容性,国家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二是由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呈现无政府状态;◆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国家普遍存在不安全感;因此,国家参与国际互动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和加强自身的安全;◆国家能否实现安全,最终取决于国家所拥有的权力power;而权力的最重要内容就是军事能力;因此,军备竞赛是国际体系中的常态;新现实主义◆虽然国际体系呈现无政府状态,但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并不总是无休止的冲突与战争,国家之间存在着受制于安全竞争逻辑的有限合作;◆存在于国际体系中的国家最终关心的是安全而不是权力;◆国家在安全问题上存在两难选择,即存在“安全困境”◆克服“安全困境”的基本途径是以合作求安全;当合作制度化以后,可以形成“安全共同体”或“安全体制”;新自由制度主义依存安全:跨国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程度的增强,使得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安全合作日益成为可能;◆制度安全:基于互惠基础上的国际制度的运行,可以调节无政府状态下国际行为体的行为,增进行为体之间的互信,从而降低行为体因误解、恐惧、疑虑而产生的不安全感;◆民主安全:民主国家之间无战争,在全球推广民主制度能够维护国际安全;建构主义行为体之间的观念互动,既可能产生“安全困境”,也可以形成“安全共同体”1、建构主义强调社会建构对国家行为和国家安全的影响2、安全文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建构;3、安全困境也是国际社会建构的结果;4、国家间可以通过建构形成安全共同体第三节安全战略一、战略与安全战略1,“战略”与“安全战略”的概念◆战略是指行为体调动一切资源与力量实现目标的科学与艺术◆安全战略是指国家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维护自身安全的科学与艺术;2,安全战略研究的内容◆涉及的行为体:主要是主权国家◆涉及的内容:国家维护安全的出发点、国家面对的主要安全问题、国家维护安全的途径与手段二、国家维护安全的出发点1,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和实施安全战略的出发点,也是判断国家是否安全的主要标准2,国家利益的概念国家利益通常是指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基本的需求need 和欲求want;3,国家利益的产生◆国家利益产生的两种解释:整体主义的解释两个基本假定;产生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实证主义的解释两个假定;产生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各国国家利益的形成大都是“上”、“下”互动的产物三、国家面对的安全问题1,传统安全问题◆传统安全问题涉及的安全关系主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不同政治经济体之间的关系;这实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统安全的主要内容是政治安全内部、外部和军事安全问题2,非传统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涉及安全关系既包括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国家内部不同政治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内容与分类: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属性1非传统安全不是国家行为体之间对抗性的政治军事关系的产物,但它仍然涉及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2非传统安全所涉及的是国际安全问题;3非传统安全也涉及政治军事冲突,但这种冲突是指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问题;4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国际合作;四、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1,实力政治理论基础:权力政治观,不认同相互依存;◆基本做法:谋求霸权含义、谋求均势含义;◆特点:倾向于采取单边行动,但在面临威胁时也可能选择暂时的合作;◆实质:通过减损他国的实力来增大自身的安全2,合作安全形成背景:运用实力政治维护国家安全的逻辑困境;运用实力政治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困境;理论基础:”共同安全“概念的提出,认同相互依存基本做法:建立和维护基于平等、互惠原则的安全合作特点:倾向于采取双边或多边的行动,但具有脆弱性实质:以所有相关国家的安全作为实现自身安全的条件第 5 讲国际冲突与战争第一节冲突与战争的界定1.“冲突”与“国际冲突”的界定◆冲突是行为体之间对抗的状态与行为;涉及的主体:个人、小团体、国家、国家集团;涉及的内容:物质或非物质;采取的形式:暴力或非暴力;烈度:低烈度到高烈度;◆国际冲突是行为体跨越国界的对抗状态与行为;2.“战争”与“国际战争”的界定◆战争是有组织的群体其中至少有一方是政府使用暴力的冲突;◆国际战争一般是指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使用暴力的冲突;3.战争的基本特征◆使用暴力◆参与者是有组织的集团,其中至少一方是政府◆目的是获取一定的利益5.冲突与战争的特点◆经常性;冲突和战争是人类互动的一种方式;◆复杂性;涉及主体的复杂性,引发冲突和战争的原因的复杂性,卷入冲突与战争的主体采取的战略和策略的复杂性,冲突与战争的烈度的复杂性◆动态性;影响冲突与战争的因素发生变化,冲突的结构和烈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第二节战争的起因1.探讨战争起因的目的◆找到消除战争、化解冲突或降低冲突烈度的途径和方法;2.探讨战争起因的基本方法◆层次分析法;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个人,国家,国家体系3.引发战争的个人层次的原因◆人类天性说;核心观点:人类天生具有敌意和侵略本能;主要分支:心理驱使说;生物本能说;道德堕落说;◆决策者因素;个人好恶价值取向;误判形势夸大或低估对手的能力,夸大或低估对手的意愿,对第三方作出错误判断,对战争收益的预期;3.引发战争的国家层次的原因◆国内政治和社会生活不稳定,执政者试图以对外战争来化解国内矛盾或转移国内焦点◆国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民主和平论”4.引发战争的国际体系层次的原因◆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均衡被打破◆霸权体系被打破霸权稳定论◆国际权力发生转移权力转移理论◆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理论,长周期理论第三节冲突解决与秩序建立1.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国际关系现实证明了这一点2.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发挥作用的基础●代表性合法性;国际组织的建立体现和维护成员国的利益,反映成员国的共同愿望;●相对独立性;得到相关国家的赋权,具有一定的权力和能力;●规范性;国际组织的建立和运行需要一定的制度和规范,这些制度和规范对成员国具有约束力;二、集体安全1. 集体安全的概念●一批国家构成安全共同体具体表现为建立联盟、条约组织或国际组织等,并承诺采取共同行动,援助受到侵犯的成员国,对破坏和平的国家实施惩罚;2. 集体安全的性质●是一种介于世界政府和均势之间的一种安全模式;它所具有的压倒性优势使得惩罚侵略者成为可能,这使其与世界政府相似;但因没有中央权力机构,这又使其与世界政府不同;3.集体安全运作的条件●权力来源广泛,以对任何可能采取侵略行为的国家形成足够的威慑;●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必须对维持现状作出强有力的承诺,以确立义务,形成约束;●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必须对侵略达成一致的意见,以确立采取集体行动的依据;●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愿意使用自己的资源,参与对实施侵略行为的国家的惩罚;三、第三方介入1. 第三方介入的概念●国际组织作为第三方介入有关国家之间的冲突,通常采用判决、斡旋、调解、仲裁等方式,澄清事实,提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以消除紧张气氛,促进冲突各方的对话与沟通,为最终解决冲突创造条件;2. 第三方介入解决国际争端的两种方式●法律的方式;国际法律机构如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法院、欧洲法庭等接受争端当事国的请求,通过判决方式化解冲突;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常见;●政治的方式;国际组织通过善意的斡旋、调解、仲裁等方式,试图化解有关国家之间的冲突;较为常见;第四节联合国与国际和平一、联合国概况1,联合国的性质、功能◆最具普遍性◆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但维护和平是其最重要的功能2,成立联合国的根本原因◆就是要解决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国际冲突和战争问题3,成立联合国的基本过程★4,联合国的基本特征:大国统治★5,联合国发挥作用的基础:大国一致二、联合国实现和平的方式1.和平手段◆和平解决争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职能;该职能在联合国宪章中有明确的规定◆联合国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实践:成功的案例:解决印度尼西亚独立问题;失败的案例:斡旋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在联合国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时,秘书长常常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国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前提:冲突各方都有解决争端的意愿;客观上存在解决争端的条件2.强制行动◆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的条件:和平解决争端的努力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根本不起作用;安理会确认存在对国际和平存在威胁、侵略和破坏的事实◆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的形式:促进各成员国实施制裁以及除武力之外的其他措施;决定使用武力◆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解决国际冲突的案例:成功与失败◆对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解决国际冲突的评价:始终伴随争议3.维和行动预防性外交战略◆维和行动的性质:介于和平与强制之间◆维和行动的产生:联合国宪章中没有相关规定,是联合国在解决国际冲突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填补了和平手段和强制手段之间的空白;◆维和行动必须遵守的原则哈马舍尔德三原则:中立、同意和自卫◆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基本特点:◆维和行动的任务:制止或遏制冲突行为,为和平解决冲突创造条件;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取得成功的前提:当事国愿意;大国支持◆如何评价维和行动:见ppt第六讲经济发展与国际安全一、影响经济安全的因素1.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经济安全的两大基本因素;后面的三组因素实际上都属于社会因素的范畴◆自然界的异常变化特别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对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果属于“纯自然”的,一般没有可控性;如果是人的活动造成的,一般具有可控性;◆影响经济安全的社会因素是人的意志和行为的产物,包含复杂的因素,具有可控性;2.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影响经济安全的经济因素: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就业率、通货膨胀率、金融机构的运作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债务负担等;◆影响经济安全的非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如国内政治稳定状况,政治体制是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军事因素,如是否面临外部的军事封锁、军事入侵等;◆在经济安全领域,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3.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

国际政治学概论ppt6.doc

国际政治学概论ppt6.doc

第六章国际行为的基本形式第一节国际政治行为一、国际行为及其产生1、国际行为的概念国际行为是指国际行为主体的对外行为及其相互行为。

2、国际行为的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前,国家的对外行为和对外交往是有限的、局部的、偶然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整个世界从经济上和政治上联成一体,国家的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成为国际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M际行为的基本方式1、外交方式,即各国政府通过某驻外使节或政府官员通过谈判和协商来调整和处理国家间的相互关系。

2、经济方式,即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定的经济政策,采取某种经济行动,影响他国的对外行为或相互关系。

3、军事方式,即通过对外实行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来支持或打击特定的行为对象。

4、文化方式,或称为信息手段,即通过宣传媒介或其他宣传方式,影响对象国的公众舆论或公众思想,来向该国政府施加压力,借以影响该国的对外行为。

二、国际行为的基本特点1.为一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的2.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A进行的3.以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第二节国际冲突及其解决一、国际冲突(international conflict)的内涵1、国际冲突的内涵国际冲突是指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相互行为。

是行为主体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不同而处于自觉的对立之中的相互活动。

2、国际冲突与国际竞争国际竞争是指各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竞赛或争胜。

冲突更多地意味着0标和利益的直接对立和交锋,具有某种直接对抗性,大都以零和结局为基础;竞争则更多地是一种攀比、超越和追赶的状态。

一国的目标实现可以不影响他国的利益竞争状态下0标实现的一般形式冲突状态下目标实现的一般形式二、a际冲突的类型1.从冲突的內容或领域上区分: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冲突等不同形式。

2.从冲突的性质上区分:局部的/全面的;内部的/外部的:根本的/次要的等类型。

3.从冲突的表现形式区分:语言象征性/实际行动;非暴力/暴力冲突等形式。

高三政治常识建立国际新秩序课件

高三政治常识建立国际新秩序课件
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 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 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 和活动。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的核心思想(p149④)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强权就是真理 治的核心思想: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的根本原因(p149④)
根本原因:
最大限度地追逐利益。
1996 年 3 月,美国为了进一步封 锁古巴,推出了赫尔姆斯 —— 伯 顿法:6月,美国公开反对加利连 任联合国秘书长;8月,又以打击 国际恐怖活动为由,端出了针对 伊朗和利比亚;9月,美国以伊拉 克进行导弹袭击,并宣布扩大伊 拉克南部的“禁飞区”……
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第二节:当今时代的主题
建立国际新秩序
广州市知用中学政治科
阅读思考:
1、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P149②) 2、霸权主义的含义?(P149③) 3、强权政治的含义?(P149③) 4、什么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P149④) 5、什么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的根本原因?(P149 ④) 6、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就必须坚持反对什么? (P150②) 7、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P150 ②) 8、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P151③ __⑥)
A
1996年11月3~6日,第6届15国集团首脑会 议在津巴布韦举行,各国首脑发表讲话,指 责发达国家利用不公平的贸易规则侵犯发展 中国家主权的做法,强烈呼吁发展中国家加 强南南合作,这说明:() A南南合作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 B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 话 C南南合作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唯一途径 D南南合作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
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就 必须坚决地反对什么?

国际冲突课件 第六章

国际冲突课件 第六章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在国际社会无政 府状态下, 府状态下,一个国家追求安全的独立行为可能导 致所有的国家更不安全。为此,增强自己的实力, 致所有的国家更不安全。为此,增强自己的实力, 削弱对方是一种安全的选择,但糟糕的事, 削弱对方是一种安全的选择,但糟糕的事,这种 努力得结果是不安全和冲突选择。 努力得结果是不安全和冲突选择。 这样,国际冲突在全世界的范围内、 这样,国际冲突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在工业 化造成的先进火器带来更为惨烈的程度上展开。 化造成的先进火器带来更为惨烈的程度上展开。 世界进入了无序的状态。 世界进入了无序的状态。
第六章
无序的世界
世纪70年代起 从19世纪 年代起,维也纳确立的欧洲均势 世纪 年代起, 秩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动, 秩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动,它源于工业革命在 全球范围内导致世界强国的经济、 全球范围内导致世界强国的经济、政治地位发生 的变化。 的变化。 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 从19世纪末到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内 世纪末到 世纪中叶, 部的历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部的历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也都产生了 一种要求通过重新瓜分世界统治权而转嫁危机的 政治思潮。列强从来都是按实力瓜分世界的, 政治思潮。列强从来都是按实力瓜分世界的,实 力的变化必然产生一场按照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的 国际冲突。 国际冲突。
夏威夷群岛
威克岛
美西战争大大加强了美国在加勒比海和东南亚的战 略地位,从而加速了美国在这些地区的扩张步伐。 略地位,从而加速了美国在这些地区的扩张步伐。在20世 世 纪初,美国又取得了巴拿马运河沿线宽10公里地带的长期 纪初,美国又取得了巴拿马运河沿线宽 公里地带的长期 控制权。 控制权。 随着美国势力的不断上升,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控制, 随着美国势力的不断上升,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控制, 并借欧洲列强对拉美国家武力索债之机, 并借欧洲列强对拉美国家武力索债之机,大肆进行武装干 竭力谋取在这地区的优势地位。此时, 涉,竭力谋取在这地区的优势地位。此时,美国开始实践 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趁机开始在委内瑞拉和多米尼加扩张自己 的势力。并针对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的势力。并针对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19世纪末 世纪初的美国,挟经济实力的优势,向欧 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挟经济实力的优势, 世纪末 世纪初的美国, 洲船通过的势力范围频频出击, 洲船通过的势力范围频频出击,充分表现出一个新崛起的 国家咄咄逼人的态势,欧洲在他面前则有些衰老和软弱。 国家咄咄逼人的态势,欧洲在他面前则有些衰老和软弱。

李少军第三版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重点完整版

李少军第三版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重点完整版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二部分国际安全第六章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第三节冲突解决与秩序建立(Page 202)一.世界联邦主义世界联邦主义是理想主义学派的一种解决国际争端的模式,是有关国际组织运作的最激进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要促进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和谐,就必须自愿地拆除国家主权的藩篱,按照联邦与民主的原则,实现政府权力的集中化。

换言之,世界各国应通过法律程序,在全球层面上建立一个世界政府。

这个政府可以降低乃至消除战争,促进人类幸福。

1815年,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等欧洲强国组成的“神圣同盟”,是建立国际政府的最早尝试。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国际联盟,与“神圣同盟”相比,有了比较完善的组织。

它的政治结构包括大会、行政院和常设秘书处。

大会由所有会员国的代表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建立起来的联合国,与国联相比,无论是组织形式、成员国数量、管理领域的广度,还是存在的时间和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这三个组织都只是国际组织,并未把成员国组成为世界联邦,其职能之类似于世界政府,并非真正的世界政府。

换言之,世界联邦主义只是理想而非现实。

二.集体安全1.概念集体安全作为一种模式,始于17实际欧洲三十年战争。

为了解决冲突结束战争,参战各国召开了威斯特法里亚大会。

所谓集体安全,就是一批国家构成一定的安全共同体,诸如同盟、条约组织、国际组织等,在这个共同体中,所有成员国承诺共同行动,援助受到侵犯的成员国,对于破坏和平的国家实施强制性措施,诸如经济制裁,必要时则实施军事制裁。

对一国的攻击就是对所有国家的攻击。

集体安全的提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单个的的民族国家在国际范围内常常不能实现自己的安全,因此需要依靠某种国家的集团,这样就提出了相对个体安全而言的集体安全问题。

2.集体安全运作的必需条件:(1)权力应当有相当的分布,这样才能对任何可能的侵略国家构成威慑。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圣才出品】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一、概念题1.冲突答:冲突是指在词义上,“冲突”包含有“战斗”与“战争”的意思。

作为人类群体间对抗的状态和行为,它具有广泛的内涵,既包括不可触及的思想、观念、文化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对立,也包括可触及的如经济、军事等因素的竞争与对抗;包括不使用暴力的对抗,诸如新闻媒体方面的冲突,也包括使用暴力的冲突,如军事冲突;包括较低烈度的对抗,诸如边境摩擦,也包括高烈度的对抗,诸如大规模的战争。

就参与者而言,它包括个人、小集团之间的对抗,也包括国家乃至国家集团之间的对抗。

就广义的“冲突”概念而言,发生在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国际冲突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战争则是具有特殊烈度的一种冲突形式。

2.战争答:战争是指使用暴力的冲突。

格洛索普认为,战争是有组织的群体之间的暴烈的冲突,这种冲突有三个特点:①战争的根本属性是使用暴力,它应该是“热战”而不是“冷战”;②战争的参与者都是有组织的集团的成员而不是个人,个人即使在冲突中使用暴力,也不能算战争;③战争涉及的是政府,或者至少一方是政府,如果另一方是非政府行为体,其根本目的也在于建立政府。

就这个特点而言,战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之间的战争,即国际战争;另一类是一个社会之内为了争夺政府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即内战。

实际上,就国家内战而言还可以分出另一类,即为了民族分离而进行的战争,这种战争在得到国际支持的条件下有可能转化为国际战争。

3.集体安全答:集体安全是指一批国家构成一定的安全共同体,诸如同盟、条约组织、国际组织等,在这个共同体中,所有成员国承诺共同行动,援助受到侵犯的成员国,对于破坏和平的国家实施强制性措施,诸如经济制裁,必要时则实施军事制裁。

集体安全的提出是出于这样一种假定,即单个的民族国家在国际范围内常常不能实现自己的安全,因此需要依靠某种国家的集团,这样就提出了相对个体安全而言的集体安全问题。

4.第三方介入答:第三方介入这种模式是指国际组织作为第三方介入冲突的解决,其形式包括安抚、调停、仲裁和判决。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六章: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六章: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32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四节、联合国与国际和平
一、联合国实现和平的方式
3.维和行动 (1)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一种界于和平解决争端 和强制行动之间的一种实现和平的方式,填补了 调节性机制和强制性机制之间的空白。 从形式上讲,维和不能算是一种纯外交方式,到 也算不上一种武力强制方式。它与和平解决争端 和强制实行和平都有相似之处。一方面,作为建 立在自愿和非强制基础上行动,它的实施需要得 到冲突各方的赞同和配合。另一方面,它毕竟也 是一种军事行动。在这一点上,又与强制行动以 实现和平类似。
四、功能主义 (1)解决全球贫困问题、改进人类生存条件、有 助于缓和可能导致冲突的国际紧张关系,并建立 一种更有秩序和稳定的国际共同体。 (2)国际范围的功能性合作,能够促进跨国联系, 这种跨国联系能够降低主权的作用。由于该主张 认为国主权是国际和平的主要障碍,因此削弱国 家独立的努力被认为是走向世界秩序的第一步。 (3)发展全球功能性网络能够促进国际理解,降 低误解。由于误解常常是战争的起因,因此在全 球组织的直接对话有助于加强跨文化的沟通与理 解。
核战争:借助核武器(原子弹、核导弹等)进行的战争, 杀伤力大,后果严重
10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二节、战争的起因
四、现代战争的特点
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较小 高科技武器的广泛运用
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威胁
11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三节、冲突解决与秩序的建立
一、世界联邦主义 世界联邦主义是理想主义学派的一种解决 国际争端的模式,是有关国际组织运作的 最激进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要促进国 际社会的合作与和谐,就必须自愿地拆除 国家主权的藩篱,按照联邦与民主的原则, 实现政府权力的集中化。换言之,世界各 国应通过法律程序,在全球层面上建立一 个世界政府。这个政府可以降低乃至消除 战争,促进人类幸福。

国际秩序PPT

国际秩序PPT

当今全球出现了四种相互竞争的 世界秩序
杜鲁门秩序 中国式秩序 新保守主义秩序 本· 拉登秩序
基辛格对世界秩序的观察
• 在《世界秩序》一书中,基辛格认为,不承认西 方秩序并不具有普遍性,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灾难 性后果;西方国家应当学会尊重非西方国家的文 化传统,这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关键 • 这是一本观察和思考世界秩序面临的挑战和未来 走向的书,在书中基辛格分析了历史,现实,展 望了未来。 • 历史经验:西方秩序不具有普遍性 • 现实挑战:美国主导世界秩序衰落 • 塑造未来:中美成世界秩序核心问题
第六章国际秩序目录第二节世界秩序的历史沿革世界秩序的发展演变规律的规律它的发展沿革一直遵循由有序稳定到无序失衡再到新的有序稳定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一般规律
第六章 国际秩序
目录
第二节 世界秩序的历史 沿革
世界秩序的发展演变规律的规律 性
它的发展沿革一 直遵循由有序稳 定,到无序失衡, 再到新的有序稳 定,如此循环往 复,螺旋上升, 不断由简单到复 杂,由低级到高 级的一般规律。
世界秩序变更的启示
世界秩序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由有序稳定到无序失衡, 再由无序失衡到新的有序稳定,如此循环往复,但每 一次新的有序稳定都在更高一级上实现了世界秩序的 发展。 从总体来看,世界秩序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历史循环, 而是在曲折中前进,在循环中上升。 世界秩序发展的演变的根本动因在于世界秩序内部的 各种矛盾和变化。 世界秩序的转换过程往往伴随着世界的大动荡,大分 化,大改组。 霸权战争往往是转化的重要手段。
缺点:有学者认为其只有国际意义但不具备世界意义。 当时资产阶级尚未在欧洲占主导地位,更不用说在全 世界。 并且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1.主权平等的原则并没有适用全世界。 2.各国以谋求均势为名,来夺取战略优势和世界霸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三节、冲突解决与秩序的建立
二、集体安全
集体安全的提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 即单个的的民族国家在国际范围内常 常不能实现自己的安全,因此需要依 靠某种国家的集团,这样就提出了相 对个体安全而言的集体安全问题。 集体安全作为一种模式,始于17世纪 欧洲三十年战争。为了解决冲突结束 战争,参战各国召开了威斯特法里亚 大会。
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waltz)战争起源三原理
人性的缺陷,即人的自私、贪婪和愚昧 国家内部结构的缺陷:机制的不健全、独裁、信息不准确等 国际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二节、战争的起因
二、战争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私有制是产生战争的根源 列宁: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
14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三节、冲突解决与秩序的建立
二、集体安全
1.定义
所谓集体安全,就是一批国家构成一 定的安全共同体,诸如同盟、条约组 织、国际组织等,在这个共同体中, 所有成员国承诺共同行动,援助受到 侵犯的成员国,对于破坏和平的国家 实施强制性措施,诸如经济制裁,必 要时则实施军事制裁。对一国的攻击 就是对所有国家的攻击。
11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三节、冲突解决与秩序的建立
一、世界联邦主义
世界联邦主义是理想主义学派的一种解决 国际争端的模式,是有关国际组织运作的 最激进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要促进国 际社会的合作与和谐,就必须自愿地拆除 国家主权的藩篱,按照联邦与民主的原则, 实现政府权力的集中化。换言之,世界各 国应通过法律程序,在全球层面上建立一 个世界政府。这个政府可以降低乃至消除 战争,促进人类幸福。
(无任何限制,并有动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常规战争:使用常规武器(飞机、弹药、坦克、大炮等)进 行的 战争。可控制杀伤力和破坏力 核战争:借助核武器(原子弹、核导弹等)进行的战争,杀 伤力大,后果严重
10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二节、战争的起因
四、现代战争的特点
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较小 高科技武器的广泛运用 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威胁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一节 冲突与战争的界定 第二节 战争的起因 第三节 冲突解决与秩序建立 第四节 联合国与国际和平
1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在一定意义上,社会的价值选择决定着冲突的程度。 价值分为增加型价值和减少型价值。增加型价值在 为一方创造附加值的同时,亦会为另一个创造附加 值;减少型价值使一方有所得,就会使另一方有所 失。前者类似“变量和游戏”,其冲突是讨价还价 的;后者类似“零和游戏”,其冲突是你死我活的。 当然这两种冲突可以相互转化。冷战中的美苏冲突 同时包含这两种情况。增进均衡、对话、和平、合 作对各方都有利;而增加一国的领土、权力、影响 则不可避免损害他国之利益。
2、阿姆斯特茨划分法
总体战争,是指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 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冲突模式。作为一种国际 战争,其特点是无限制地使用暴力,目的在于 彻底击败对手,同样发生在主权国家之间。
后现代战争,是指为现存政治体制合法性而 进行的国际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国 家行为体影响的上升以及全球性相互依赖进 程的发展。
2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一节、冲突与战争的界定
定义:战争是使用暴力的冲突,国际学术界一 般界定战争为死亡1000人以上的冲突。
1、皮尔逊,罗彻斯特划分法
第一类是国家战争; 第二类是非战争的暴力模式; 第三类是内战。
3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一节、冲突与战争的界定
2、阿姆斯特茨划分法
战争的本质是一种为生存自保与延续后代所进行的抗争。
现代战争的根源:
霸权主义政策与战略 对有限资源的争夺与占有 领土的变更与纠纷 宗教、民族矛盾与冲突 外部势力介入导致的内战
9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二节、战争的起因
三、战争的类型
有限战争:目标、投入兵力与武器、攻击目标、作战范围等 全面战争:动用一切手段和资源进行整体战
成。
13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三节、冲突解决与秩序的建立
一、世界联邦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建立起来的联合 国,与国联相比,无论是组织形式、成员 国数量、管理领域的广度,还是存在的时 间和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力,都有了很大的 发展。 但是,这三个组织都只是国际组织,并未 把成员国组成为世界联邦,其职能之类似 于世界政府,并非真正的世界政府。换言 之,世界联邦主义只是理想而非现实。
古典战争,是指自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体系确立 之后,国家之间所发生的在政府指导下运用武 装力量的战争。这种传统的战争通常被认为是 克劳塞维茨式的战争。
(1)参与军事冲突的是国家; (2)采取军事行动具有政治目的; (3)军事行动遵从得到广泛接受的国际社 会的规范和准则。
4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一节、冲突与战争的界定
6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思考题: • 人类作为具有高度理性和智慧的高级动物,
为什么会选择战争来相互残杀? • 你的解释是什么?
7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二节、战争的起因
二、战争的根源
神源说——上帝的意志或天意 人性说——人性丑恶,自私自利的人性导致战争 自然战争说——与自然现象一样不可避免和消除 物质利益说——夺取物质利益的手段
12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三节、冲突解决与秩序的建立
一、世界联邦主义
1815年,俄罗斯、普鲁士、奥地 利等欧洲强国组成的“神圣同 盟”,是建立国际政府的最早尝 试。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国际
联盟,与“神圣同盟”相比,有
了比较完善的组织。它的政治结
构包括大会、行政院和常设秘书
处。大会由所有会员国的代表组
5
第六章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 第二节、战争的起因
一、战争与人类历史
公元前3600年——1970年 5570年的历史中,只有292年没有战争,占时间的6%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一战:4年,涉及30余国,死亡1000余万人口 二战:6年,涉及60余国,死亡5265万人口。
二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 :
爆发战争150余次,死亡2100万; 1991年海湾战争共42天,死亡25万; 1993年卢旺达发生种族冲突,600万人口中死亡100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