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链接:揣摩人物心理
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之词句赏析、人物心理揣摩练习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之词句赏析、人物心理揣摩词句赏析、人物心理揣摩词句赏析、人物心理揣摩【考纲解读】2019年杭州中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析作品的思想内涵”。
主观题型之词句赏析和人物心理揣摩,除了解题思路和方法,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是最终得分点的关键所在。
考生应该熟悉阅读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阅读的方式,再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便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纵观这几年中考,词句赏析更偏重对人物心理的揣摩,难度适中,预计之后会略有提升,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考点分析】回顾最近六年的语文中考真题,每年都有考到词句赏析、人物心理揣摩这类题型。
2014年《故乡红叶》中,第10题考查作者惆怅的原因,表面上是原因题,其实考查的是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只需按照人物心理分析的方法倒过来回答即可。
2015年考的《继父》,本篇文章第10题为加点词反映的人物心理,问法很明确,直接考查认为心理揣摩。
2016年《多彩陶碗》中,第9题为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从本质上来看,仍然可以按照赏析题的答题步骤来操作,但表面上不容易看出,以致解题思路不清晰,最终导致答题不规范。
2017年《回家》中,第9题为加点词反映的人物心理,和2015年问法一致,直接考查人物心理揣摩。
2018年《老木匠桑伯》第9题句子反映人物心理,第11题为品味句子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第9题和2015和2017年问法相似,只不过把加点词改成了句子。
第11题为品味语句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问法比较新颖,涉及到语言特点,问法和高中相近,但答题方法还是按照句子赏析的角度来回答的。
2019年《鸡蛋小面包》第11题为赏析句子好在哪里。
问法另辟蹊径,没有直接问句子的好处,而是给出一个情景,借同学间一问一答的方式来提问和作答,但本质还是在考察句子赏析。
备考过程中,在明确解题思路——第一步,赏析句子①看表现手法②抓关键词句③看结构效果;第二步,结合语境(上下文)暗示信息;第三步组织答案——的基础上,注意“一把抓”(五抓):抓关键词语,抓上下语境,抓表现手法,抓结构作用,抓内容情感。
专题46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专题46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考点概述]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具有特定社会的某种共性。
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能反映某种社会现实的典型性。
准确捕捉小说人物形象的具体特质,也就准确理解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在赏析人物时,应该从情节人手,在特定的环境描写中分析、归纳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进而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要把握作者对人物的多角度描写,从中体味出人物的内心世界,透视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品味出小说的文学性。
★[设问方式]1、文章表现了xxx人物的哪些品质?2、结合文章分析xxx是个什么样的人?3、结合文章第x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4、文中的某个人物耐人寻味,请结合文章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5、文章刻画xxx人物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分析。
6、请结合文章,揣摩第x段画线句的人物心理。
7、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9、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分析。
10、文中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技巧点拨]一、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人物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一)人物描写: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二)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
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语文】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会走路的梦铁凝①假若人生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②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
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起来。
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四岁。
没有了孩子的维系,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
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再无什么指望。
她想到了死。
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在这城市的一个邮局里,她坐下来给父母写诀别信。
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这邮局是如此的喧杂,无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够社着这陌生的喧杂,衬着棕色来面上糨糊的嘎巴儿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
③这时有一位拿着邮包的老人走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
”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我的同学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
她突然不再想死和写诀别信。
她说,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需要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
④地纫了针,并且替老人缝好邮包。
她离开邮局,离开那靠海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
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还找到了新的爱情。
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不是她帮助了老人,是老人帮助了她,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接了起来,如同针与线的连接才完成了邮包的缝制。
⑤她还说从此日子里有了什么不愉快,她总是会想起老人那句话:“姑娘,你的眼好,帮我纫上这针。
”她常常想着这话,在街上,路过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邮局。
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然而什么都可能在梦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梦中发生,即使你的脚下是一条烂熟的马路,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条几百年的老街,即使你认定在这老路旧街上不再会有新奇,但该发生的一切还会发生,因为这街和路的生命其实远远地长于我们。
2021届海南省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
【参考答案】(1)在贫苦的家境中表现母亲勤劳吃苦、俭朴能干、宽厚仁 慈的品质:①母亲养育子女,支撑家庭;②母亲每日辛勤地劳作;③母 亲教我生产知识;④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⑤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2)在更广阔的社会背 景下凸显母亲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热爱 劳动等优秀的品质:①母亲同情贫苦人民和反感为富不仁者;②父母亲 缩衣节食培养“我”读书;③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军;④母 亲支持“我”的事业;⑤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直到老年,仍热 爱劳动。
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 考 向 4 刻画人物方法(2014·18) ◎海南中考设问
(2014海南18题3分)选文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塑造了父亲的形象? ◎方法指导
(1)审清题干,明确人物。明确是对“谁”的形象塑造。 (2)回归原文,寻找与该人物相关的语句。 (3)分析这些语句的特点,并与描写的相关内容对照,确定最终答案。 [详见“文体知识梳理4.(2)②描写”]
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
考 向 2 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征(2019·15) ◎海南中考设问
(2019海南15题2分)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刻画了父亲怎样的性格 特征?
◎方法指导 (1)审清题干,看赋分,根据分值判断应答几点。 (2)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分析标题,疏通文意,有的标题就已经
提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②找出文章中所写的具体事例,进而分析人物性 格特征;③注意与人物相关的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如外貌、语言、心理、 动作,或是通过其他人或事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描写等。
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
考 向 1 揣摩人物心理(2018·14) ◎海南中考设问
(2018海南14题2分)选文第②段中“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 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 心理? ◎全国视野
秦琼卖马(2017江苏泰州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秦琼卖马(1)进江州城的人,有一处必去,就是书场。
(2)一溜儿五间不大的屋子,几根粗木柱立着,全是串通的,宽敞明亮。
屋子里的正北方,用砖石切成八仙桌大小的台子,高尺许。
台上立一桌,小,宽,不过七八寸,长约三尺。
四只桌腿像初生牛犊的小腿细,摇摇欲坠,随时会散架到下的样子。
这便是说书人的舞台了。
屋外立一对联:汉萧何追韩信闻香下马,周文王访子牙知味停车。
上无横批,只悬着匾额,三个字:铁嘴刘。
(3)铁嘴刘正是屋子的主人,江州城妇孺皆知的大名人。
其实。
“铁嘴刘”这名号已传下来三代人了。
铁嘴刘说书有规矩,白天休息加学习,晚上才登场。
铁嘴刘刚过不惑之年,因其喜好蓄须,倒是有了些仙风道骨。
(4)近日,正说《秦琼卖马》①,那情节人物大家伙儿早烂熟于心。
但仍然喜欢来听,听过三四遍的,不下百人,但仍然来捧场。
快八十的张老太爷说,又听一回,就像吃一道新菜,味道大不同呢。
(5)这日铁嘴刘正开讲,抚尺一拍,全场静息。
长须一捋,大声道:“且说秦琼秦叔宝解配军至潞州天堂县投文,只困知县不发回文,困居客店……“(6)他口里在说,目光一移,瞟至最东座椅上端坐的一人,五十上下,青衣小帽,口微张,耳微侧,入迷一般。
铁嘴刘更是卖力,字字如珠玑,诗文对句,句句相连。
(7)“要知秦叔宝黄骠马命运,且听明日分解。
”铁嘴刘按住抚尺。
子夜散场,听客散去,他与夫人正收拾屋子,抬眼,青衣小帽者还在,似有难言之隐。
(8)“欢迎客官光临……”铁嘴刘客套说。
(9)来人欠了欠身,轻声说:“久闻大名,今日果然。
但明日为老母寿辰,在下得回楚州探母,三日后再来相扰,只怕听不到黄骠马之结局也。
”说完,一步一回头,消失在黑夜中。
(10)白日无话,第一晚照样满场,不想,才听到开场几句,听客顿觉大不同。
说的还是秦叔宝,事儿却新鲜了,店主索房饭钱,秦叔宝与之周旋,足足说了一晚,将人情世故,穿插在情节之中。
(11)暮色又合,第二晚。
听客们听说了《秦琼卖马》中的新鲜事,都来了,铁嘴刘开口便说黄骠马膘肥体壮,乃是匹宝马。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5 人物心理活动分析
分析,揭示出人物的心理。 ③从修饰、限制性词语或关联词语入手。在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心理是有
变化过程的,因而抓住修饰、限制性词语,就可以分析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考点5 人物心理活动分析
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 ⑤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心理、情感变化。 ⑥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
【参考答案】这句话直接的含义是对“于勒”回来的期待。叹词“唉”,还有 句中的“竟”“多么”等词语,起强调语气的作用。父亲期待见到于勒,并不 是因为于勒是自己的亲弟弟,主要还是希望“救世主”降临,让他自己过上富 裕的生活,这里既表现了他的势利,也写出了这一家人现实生活的艰难,表现 了小人物的辛酸。
考点5 人物心理活动分析
返回目录
【统编教材其他设问】 (七下《老王》)“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参考答案】这里表明作者一家之前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并不要求老王回 报。作者一家也很同情老王的贫苦生活,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
考点5 人物心理活动分析
返回目录
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 【重庆设问】 2019重庆B卷15题:请联系上下文,阅读第④段画线句,具体分析人物的心理。 (2017A设问方式同此) 2018重庆A卷14题: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 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2011,2007设问方 式同此) 2016重庆A卷15题: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 怎样的心理感受?(2009设问方式同此)
教材设问学考点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13(揣摩、补写人物心理类题型)付解析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试卷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13(揣摩、补写人物心理类题型)题型概述|模板构建|真题试卷试炼考什么(题型特点)怎么考(考查方向)问什么(常见设问形式)揣摩、补写人物心理类试题的命题一般比较直接,变化不大。
比较具体的问法是结合关键词句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或作者心理发生的变化,题目中一般会出现“发挥想象”“任选角度”“揣摩”“第一人称”“描写”“补写”等词语,有的还有字数要求。
命题中往往还会结合情节来进行。
揣摩、补写人物心理活动,一般出现在记叙性材料试题中,是中考试题中难度较大的一类题型。
其命题有两大方向,一是揣摩、分析人物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二是在此基础上将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表述出来。
1.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将人物此刻的心情描述出来。
2.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3.请揣摩××(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
4.请用简洁的文字以第一人称描写出××(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答|题|技|巧第一步:审读审读题目:细读题目,审清题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是揣摩分析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还是补写“我”或其他人物的心理。
第二步:描述、补写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感动、欣喜、伤心、难过、自豪、急切等。
2.从关键词句的角度:抓住动词和形容词等,结合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抓住修饰、限制词语,分析人物在具体化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中考·题型概述总结·模板构建3.选择适当方法进行描述或补写。
一般用第一人称,用内心独白的方式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
第三步:检验 补写完之后,还要将所补写的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点,能否体现故事情节的要求。
『典型问答』1.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语文)中考必备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中考必备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围拢在父母身边的日子老愚坐在乱七八糟的都市里,我时常会想起关中平原的家。
在我生长的年代,家是父母用尽全力从土里拱出来的栖身之所。
土墙瓦房,砖头和木头是叫人稀罕的玩意儿,甚至连牙膏皮包装纸都让人眼前一亮。
在这样一个用黏黄土版筑起来的院子里,有土炕和土锅灶,日子便能过下去了。
与土的间隔仅仅在炕上,用枕席把身体与将泥土抹平的炕面隔开,若能就着煤油灯读一本没皮的小说,我就很有幸福感了。
全家人最珍视的宝贝是粮食,在上房顶楼上做成粮仓,四周用席子包起来,沿根脚撒上老鼠药。
夏秋两季,把队里分下来的麦子、玉米一麻袋一麻袋吊到上头,吃粮时,再一斗一斗提下来。
院子里打了地窖,存放红薯和白萝卜,歉收年月,连玉米芯、红薯秧子都要储存起来。
大地是丰饶的,满地的收获却被国家一车车拉走,支援我们一辈子也见不着的“同志加兄弟”。
父亲在院子四角各种了一株泡桐,我负责每天浇水。
猪是最舒服的,每天在圈里哼哼着要吃的。
偷偷饲养的几只母鸡,“咯咯咯咯”叫唤,带着下完蛋的骄傲,向主人邀功:再给一把米吃,明天还能为你下一枚更大的蛋。
老鼠夜里出来,它们躲在厨房案板下,有的钻进风箱里,弄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我一跺脚,它们便安静了。
梧桐枝丫伸开,便有鸟驻足,不时掉下气味熏人的排泄物来。
据说,屎掉到谁头上,谁就会有霉运,弄得谁也不敢往树荫里去。
等鸟儿们的屎铺了一层,父亲才让我去把它们铲干净,倒到圈里,在树下重铺上一层新土。
有一年,来了一对喜鹊,它们来回打量了上房屋檐几圈,决定筑巢安居。
一家人面带喜色,好像要添新人一般,走路说话压低嗓门,生怕惊动了贵人。
喜鹊夫妻叽叽喳喳,嘴里衔着从地里拣来的细枝,进进出出,仿佛一对心里盛满喜悦的可人儿。
家里也有神灵。
母亲在上房东屋供奉了神仙,香火长年不断。
木刻的神灵,白天只是一堆杂乱的线条,到夜里便让我害怕。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补写人物心理 附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补写人物心理附练习题方法指导:1、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
2、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
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
答题要求:符合身份、表现性格、结合环境、扣住主题。
例题评析:三月的一切仿佛都是美好的、温情的。
又一年的三月,又一个“三•八”妇女节。
送给妈妈怎样的礼物才算特别呢?我绞尽脑汁,心里有一种烦躁不安的感觉,好似天空乌云密布。
忽然想起看过的一篇文章,我决定要给妈妈洗一次脚。
从小到大都是妈妈给我洗脚,今天我平生第一次给妈妈洗脚。
等妈妈收拾停当,我迫不及待地将她拉到沙发前坐下,妈妈惊讶地看着我,猜不出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而我心里不免一阵得意:哈哈,妈妈肯定以为我今天不是吃错药就是疯了呢!当我郑重地说出“妈妈,我要给您洗一次脚”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睛湿润了。
端来洗脚水,我先将妈妈的双脚浸入水中,看着这双不再有光泽,并且生满老茧的脚,我的心里满是心疼与愧疚。
我一遍遍地擦洗着妈妈的脚,回忆着过往的点点滴滴,忽然我深深地懂得了她。
评析:心理描写要在必要时出现,并且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以及事情发展的规律。
文段中的心理描写没有做到这几点。
例题:(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
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
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
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着我,仿佛我是个怪物。
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窃”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
请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
(3分)实战练习:(一)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给妈妈送什么礼物呢?我正在苦恼,书房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了。
2017中考文学作品考点九:揣摩心理
③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 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 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 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根据文中这句可知,他的长铁罐才 能给游戏带来更多的欢乐,在歪儿受了同伴的欺负、自己不能下去玩踢罐电报时,他还是把铁罐扔了下来给我们玩, 可见他的大方、宽容)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真题示范 (2008 广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歪儿 冯骥才
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 电报呀——”
② “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 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
考点解说
点拨角度Biblioteka 考题示例突破方法考点九:揣摩心理
点拨内容 要联系上下文,走进人物,贴近人物内心,符合人物身份,用第一 人称叙述,注意人物心理内容的多层面。 1.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2.品味第段画线句,发挥想象,试将“她”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 3.文中第⑤段说“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 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请联系上下文揣摩女工此 时的心理,把她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1.描摹心理活动要符合文中人物身份。 2.注意题目的要求,要用对人称(如有题目要求以第一人称)。 3.采用描述性语言来描写心理活动,而不用概述性语言。
13 把握文章情感-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原卷版)
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记叙文阅读13 把握文章情感【阅读点拨】一、考题形式1.揣摩文中人物心理/情感。
①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
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七下《太空一日》)②结合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简要分析人物心理。
(2022山东济宁)a.只是……我有个……很冒昧也很唐突的请求,不知楚老师能否支持一下。
b.我说不出什么了,就给楚老师听一首熟悉的歌吧……③班级开展戏剧创编与表演活动,图图想把这篇小说改成短剧,你帮他完成。
(2021江苏南京)给在港珠澳大桥看见大海时的肖咨询配一段内心独白。
(50字左右)2.把握作者情感。
①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段玉裁怎样的情感?(2021河北)②作者和茅盾看到白杨树都“惊奇地叫了一声”,茅盾是因为恹恹欲睡之感被傲然挺立的白杨惊醒,而作者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原因。
(2021江苏常州)3.把握朗读技巧。
①朗读并背诵全文。
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在小组里朗读,互相评价。
(七上《春》)②回应【批注4】。
根据理解,为下面语句设计朗读的重音或语速(一处即可),请陈述你的设计和理由。
(2022浙江宁波)饭菜之后,便饮鱼汤。
汤宜慢饮,每勺少半,徐徐入口。
鱼之精华,尽在汤中。
二、答题方法。
1.揣摩文中人物心理/情感。
①抓关键词:体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动词、形容词等,揭示人物心理;②抓修饰、限制词:抓住修饰、限制的词语,可以分析出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③抓人物描写:结合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分析人物心理;④抓环境描写: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或情境,揣摩人物心理或情感变化;⑤抓情节: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心理或情感变化;⑥抓主旨:结合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
2.把握作者情感。
①抓住关键语句,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②分析文章背景,结合文章内容去分析作者写作时的所感所想,把握情感;③抓住主要事件,理清事件脉络,理解事件深意,了解作者态度;④联系文章主旨,文章主旨是作者情感的最直接表达;⑤联系文章标题,从标题切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情感。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乐和先生郭震海①有一朋友,生性乐观,年过知非,依然像个孩童。
说他像“孩童”,不单指生性,貌相也甚轻,头发乌黑,面容白净,充满活力。
如他漫步街市,不谈年龄,独凭长相,别人肯定会怀疑他是当“爷爷”的人。
乐和姓张,如这般年龄,称个“老张”也妥帖,但我们都习惯喊他“乐和”,因为他天生爱乐,有事无事乐呵呵,就如上天对他格外眷顾,人间愁事儿全抛于别人,与他无关。
②26岁,他军营退伍回家,当时的退伍军人,不管岗位好坏,地方政府都会给予安置。
和他一样退伍的军人,都忙着托关系,想往好单位挤,他不忙不急,整天乐呵呵地等,最后被安置到市供水公司上班。
说上班其实无事,在办公室负责接电话,打水扫地,他同样很开心。
他爱看小人书,看着看着就旁若无人地笑得人仰马翻。
③他天生不惧,比如别的职工见了领导,能避就避,实在避不得,打个招呼也会结巴。
他不,比如早晨上班,他两手提着四个暖壶,看见领导,老远就喊:“首长,早上好啊!”或许他在部队喊习惯了不觉得,别人听了都说像调侃,他不管,喊得很自然。
奇怪的是领导听了不恼,还会回一句:“早上好!”一次,单位组织集体乘车旅游。
领导在车上,大家显得异常安静,气氛凝重得像结冰。
按名排座,坐在车最后排的乐和受不了沉闷。
他直接跑到车前,拿起车载麦克风,“呼呼呼”吹气试音,一车人用惊恐的眼神看着他。
或许车上的其他人会想:“()。
”乐和很自然,手握麦克风,面向大家说:“首长好,各位兄弟姐妹好,本人五音不全,但为了减少大家的旅途劳顿,愿意献歌几曲,来呀,掌声在哪里?欢呼声在哪里?”有员工小声说:“这小子,领导在车上,竟敢如此放肆。
”没想到,领导带头鼓掌。
乐和唱了几首歌不过瘾,就开始讲笑话,一路逗得全车人笑得肚子疼,领导更是合不拢嘴。
行程进行到后来,领导有事了就喊:“小张,过来,给我拿住衣服。
”“小张,快去给我买瓶水。
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练习(六)含答案
(一)(16分)窗【澳大利亚】泰格特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
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
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
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
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
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
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
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
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
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
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配套K12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04记叙文阅读
04记叙文阅读杭州老木匠桑伯狳惠林在陈西村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60多岁的木匠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
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肢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穿飞舞,沉香弥漫开来。
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
”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
朵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同辈人陶子树递过红红的烟头。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
”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功夫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他叼着烟,继续他的活计。
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桑伯的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
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桑伯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愛自己的儿子。
儿子大了,娘死得早,虽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
桑果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
只是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
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的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
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
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4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在中午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
陶子树越喝话越多“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
现在上八府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
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渓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
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
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桑伯开始给木床雕花。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柔时如抚儿头发,刚时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他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语文】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年,我去上大学熊燕①我18岁那年,到离家三百多里的一所大学去读书,还没出门,母亲就开始担忧:你从未离开过家,嘴又笨,上初中还被街坊误认为是“哑巴”,突然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会不会迷路?食堂吃饭时,你能“抢”到饭吗?你有那么多不喜欢吃的菜,如果食堂只有那些菜怎么办?②整理行李时,母亲又开始担心:“你不会洗被子,被子脏了怎么办?你有轻微恐高症,住宿楼高不高?”一连串的问号,让母亲睡不安宁。
总是睡着睡着突然想起什么事,爬起来,跑到我房中,将我叮嘱一番,以至我也睡不安稳。
父亲劝母亲:“树大自然直,她又不是小孩子,会慢慢学会照顾自己的,你只管将心放进肚子里去。
”③终于要出发了,母亲将打包好了的所有衣服和日用品又重新拿出来,一一查看,生怕有什么遗漏。
一路上千叮咛万嘱咐。
说好只将我送到汽车站,可临时母亲又变了卦,非要和父亲一起陪我去学校。
④到学校后,母亲最关心的是我的宿舍,宿舍是上下铺,中间四张桌子,每人都有一个带锁的小柜。
我睡在上铺,母亲担心:“掉下来怎么办?”我说:“睡上铺安静。
”这让母亲想到另一个问题,你喜欢晚上睡觉时听歌,会影响大家休息,怎么办?铺好床,整理好行李后,母亲拖着我去百货商场,要为我买一个小巧带耳机的录音机。
⑤去商场的路上,母亲边走边向路人打听,并大声重复:“哦,从书店向右转。
”“哦,从饭店出来向左转。
”说好只买录音机,最后却另买了一大堆零食,母亲说分给宿舍同学吃。
⑥当我们提着大包小包,准备返回时,母亲对我说:“我忘记了,应该向右转?还是向左转?”父亲刚想说什么,被母亲制止。
我方向观念极差,也不知走哪边。
母亲让我询问商场的工作人员,我低着头,无论母亲怎么催,都不肯去问。
母亲突然向我发脾气说:“让你问个路都不愿意,养你有什么用?问个路又不会割你舌头,你到底害怕什么?”母亲说着说着竟然哭了。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记叙文阅读专题:11 心理活动题(考点梳理+专项练习)
十一、小说专题之——心理活动题揣摩记叙文人物的心理,可以从文章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来考虑。
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
1.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出现问题,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①缺要素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2.原因分析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3.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运用第一人称,注意字数⑴联系上下文人物具体的言行表现。
⑵提炼关键词(先找原词)。
⑶连词成句,注意人称的使用。
雪夜的老人叶骑①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
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
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
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
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
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
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
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
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
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
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考点心理揣摩
揣摩心理常见考题:1.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2.品味文中画线句,发挥想象,试将“她”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
3.请联系上下文揣摩×××此时的心理,把她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思路方法:1.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人物的形象,分析描摹人物的心理活动。
2.注意题目的要求,要用对人称(如有题目要求以第一人称)。
3.采用描述性语言来描写心理活动,而不用概述性语言。
【实战演练1】两个朋友莫泊桑巴黎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了。
各处的屋顶上看不见什么鸟雀,水沟里的老鼠也稀少了。
这一天上午,钟表修理师莫利梭先生和针线杂货店老板索瓦日先生两位钓友在大街上碰了面。
他们进了一家小咖啡馆一块儿喝苦艾酒。
出来的时候,他们都很有醉意了。
天气是暖的,天空蔚蓝而晴朗,一阵和风拂得他们脸有点儿痒。
“钓鱼去?想起来真有意思!”“不过到什么地方去钓?”“到我们那个沙洲上去。
我们法国兵的前哨在哥隆白村附近。
我认识杜木兰团长,他一定会不费事地让我们过去的。
”莫利梭高兴得发抖了:“好。
算我一个。
”于是他们分了手,各自回家去取他们的渔具。
一小时以后,他们到了那位团长办公的别墅里。
随后,他们带着一张通行证又上路了。
不久,他们穿过了前哨,穿过了那个荒芜了的哥隆白村,后来就到了塞纳河的小葡萄园的边上了。
时候大约是11点钟。
对面,阿让德衣镇像是死了一样。
麦芽山和沙诺山的高峰俯临四周的一切。
索瓦日指着那些山顶低声慢气地说:“普鲁士人就在那山顶! ”莫利梭口吃地说:“倘若我们撞见了他们怎么办? ”索瓦日带着巴黎人惯有的嘲讽态度回答道:“我们可以送一份炸鱼给他们吧。
”他们弯着腰,张着眼睛,侧着耳朵,在地上爬着走,利用一些矮树掩护了自己。
来到河岸,四周静悄悄的。
他们觉得放心了,就动手钓鱼。
在他们对面是荒凉的马郎德洲,从前在洲上开饭馆的那所小房子现在关闭了,像是已经许多年无人理睬了。
索瓦日钓到第一条鲈鱼,随后他们时不时地举起钓竿。
“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题目探讨记
“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题目探讨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题目探讨记——学生做周清试题时出现的问题写小记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李茹在对中考题型的研读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题记“李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看看咱下午要做的这套试题中《鞋带儿》的第8题,该如何去指导学生答题?”小徐(秀娟)老师从二楼跑到三楼与我交流她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困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以前做过类似的题目,答案与这次所给的答案不一样。
到底该如何给孩子们指导,这不仅是我两人探讨的问题,最终演变成我们备课组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我两个研究了半天也没有弄清到底该如何指导。
对于学生呢,更是如此,也不出我们所料,在下午周清的时候,学生们出错最多的就是这道题。
于是我们备课组在教研活动的时候就认真进行了研究,最终还是有点迷糊,直到我与熟悉的一个编辑交流,才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这到底是一道什么样的题目呢?现在揭晓谜底。
题目的内容为:请品读下面的语句,揣摩“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那一刻,我害怕且伤心,我害了鞋带儿。
对于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题目,我们河南省中考题目中也经常出现,比如2018年《父亲的长笛》一文中的第9题,请品读下面的语句,揣摩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
将长笛横放嘴边。
可以说,这个题目与我们这次所做的阅读中的题目大体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是揣摩“心理活动”,一个是揣摩“心理”。
再看一下答案,也是完全不同的。
所做的试卷的答案为: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拆开鞋带儿让老师给我系了,上次老师不太高兴,这次我还把鞋带儿系成了死结,老师如果真用剪剪鞋带儿,鞋带儿就太可怜了,都怪我太笨,害了鞋带儿,系带儿太难了。
这是对人物心理的描摹。
而中考题目的答案为:女儿的心理:为父亲的疼爱和宽容而感动,为当年自己的虚荣和冒失而愧疚,为父母的艰辛而感到酸楚;父亲的心理:为女儿能领悟到做父母的艰辛、为女儿的孝顺和女儿的释怀而欣慰,为老伴给女儿坦白当年腿残疾一事而略感不好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链接:揣摩人物心理
【中考真题链接㈠】
父亲的长笛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
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
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
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
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
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
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
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
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
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
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
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
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
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
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
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
转脸看她。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
将长笛横放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试题】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4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
将长笛横放嘴边。
【答案】女儿的心理:为父亲的疼爱和宽容而感动,为当年自己的虚荣和冒失而愧疚,为父母的艰辛而感到酸楚。
【中考真题链接㈡】
一张船票的温暖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码头处的风特别的大,我站在长长的码头上的长廊前无助地徘徊着。
长江码头的对岸,就是我想回的家。
看着购票大厅上方大红色的显示屏,不停在显示着下一班船的时间和购票金额。
而我,却是一脸的茫然和无助。
出来时走得急,忘了带钱包,身上的钱根本不够去买一张船票。
我眼巴巴地看着排着队购票的人群,希望能遇上一个认识的人。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蚕食着我那一点点的希望,看着越发暗黑的天空,越来越少的购票者,我知道我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了。
接下来,我唯一该做的,就是赶紧去乘上公交车,回到我住的地方。
到明天一早,我再赶到码头来。
可我住的地方离码头太远了,得转三辆公交车,花上两个多小时才能到。
即便我在想着回去,我的眼睛还是不自觉地在购票的人群中穿梭着。
先生,是不是有难处啊?一个声音叫住了我。
我看到一个戴着一顶帽子的中年男人正看着我。
我点了点头,告诉了男人没钱买船票的事。
男人问我,需要多少钱?
我说了个数字,男人二话没说就把钱掏给了我。
看着男人给的钱,我反而有些发愣了。
我居然问他,你为什么给我钱?
男人笑了,说,难道你不需要吗?
我从包里掏出纸、笔,要记下他的地址,好还他钱。
男人制止了我,我有些急了,脸都涨得通红,说,你不信我?
男人却摇摇头说,不用还。
男人想了想,又说,下次如果你碰到像你今天这样没钱买船票的人,我希望你也可以像我帮助你一样帮助他,让这张船票的温暖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男人边说,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如我一样曾经窘迫的他,一次遭遇过的,关于一张船票的温暖的故事。
我点了点头,说,好。
之后,我还真在码头上碰到了如我一样需要帮助的人。
那是一个穿着有些时尚的学生,我能在他焦虑的目光中看出他和我以前一样的窘迫。
在他一片惊讶中我毫不犹豫就给了他买船票的钱,在他一脸感激时告诉了他如他一样的我以前的遭遇,并希望他能把这一张船票的温暖延续下去。
学生很高兴地点着头,再三答应着。
那次是我第一次帮助别人。
而至今,我已记不清帮助过多少这样需要帮助的人。
但他们是不是真的会和我和曾经帮助过我的那个男人一样,去延续那一张船票的温暖,我始终有些怀疑。
直到有一天,在购票排队的人群旁,有一个如我当年一样表情的人在不停徘徊着,满脸都是焦虑。
我刚想迈开步要去帮助他时。
在我身后的那个年轻人,居然先我一步走上了前。
我很清晰地听到年轻人问清了那人的缘由,并且很快就把那人需要的钱给了他。
紧接着,我还听到年轻人和那人讲着一张船票的温暖延续的故事。
这很让我震惊。
我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被谁帮助过的,也许正是我帮助过的人帮助过的。
其实,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们帮助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这比什么都重要。
【试题】从第4段到文章结尾,在“让一张船票的温暖延续下去”的故事里,“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①陌生男人给我船票钱时,我不知所措,甚至怀疑他另有所图;②我给别人船票钱时,他们是否真的和我一样去继续那一张船票的温暖;③我亲眼目睹一张船票的温暖在延续时,很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