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最新版)
房屋整体移动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某地区一栋两层住宅楼的整体移动工程,位于市区繁华地段。
房屋原址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
移动后新址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0平方米。
移动过程中需确保房屋结构安全、功能完整,并满足居住舒适度要求。
二、施工目标1. 确保房屋在移动过程中结构安全,无裂缝、变形等质量问题。
2. 确保房屋内部设施、设备在移动过程中不受损坏。
3. 确保移动后房屋外观整洁,与周边环境协调。
4. 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三、施工准备1. 组织施工队伍,明确施工人员职责。
2.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流程、技术要求和施工进度。
3. 准备施工所需设备、材料,如吊装设备、移动设备、加固材料等。
4. 进行现场勘查,确定移动路线,评估施工风险。
四、施工流程1. 预处理阶段(1)拆除房屋原有门窗、空调等设施,做好保护措施。
(2)对房屋进行加固处理,确保移动过程中的结构安全。
(3)拆除房屋周边的障碍物,确保移动路线畅通。
2. 移动阶段(1)采用吊装设备将房屋整体吊起。
(2)使用移动设备将房屋移动至新址。
(3)在移动过程中,确保房屋结构稳定,防止发生倾斜、变形等问题。
3. 重新安装阶段(1)将房屋放置在新址,调整房屋水平、垂直位置。
(2)重新安装拆除的门窗、空调等设施。
(3)对房屋进行加固处理,确保长期使用安全。
4. 工程验收阶段(1)对移动后的房屋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结构安全、功能完整。
(2)对房屋内部设施、设备进行调试,确保正常运行。
(3)与业主沟通,确认房屋质量,办理验收手续。
五、施工技术要求1. 移动设备选用具有足够承载能力的设备,确保房屋在移动过程中稳定。
2. 加固材料选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材料,确保房屋结构安全。
3.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房屋外观整洁。
4. 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房屋结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六、施工进度安排1. 预处理阶段:5天2. 移动阶段:3天3. 重新安装阶段:7天4. 工程验收阶段:3天总计:18天七、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2021新版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2021新版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2021新版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近年来,建筑整体移位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建筑物周围条件与规划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整体移位,使其得以保留,取得理想的效果,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建筑物整体移位涉及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领域,它采用托换技术,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安装行走机构、施加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
安装顶升机构达到垂直移位并使倾斜得到调整。
利用液压推进系统,提高了水平移位速度,提高了工效,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1特点(1)建(构)筑物不需拆除,保持其上部结构原状,保留或恢复其使用功能。
(2)在整体水平移位中,应用组合式下走道板及活动反力支座能灵活拆装,重复利用;在需转向移位时,可进行局部换向操作,做到安全可靠,方便换向。
(3)采用液压推进系统及组合式下走道板,可有效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但因各种原因需全部或局部拆除;因平面位置不妥,需规划调整的建(构)筑物:(1)一般工业与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抱括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石结构等;(2)其他构筑物;(3)古建筑与特殊建筑。
3工艺原理(1)利用先施工的托换梁作为一个托架,利用在托架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的行走机构,在外加动力推动下进行水平向移位;或利用在托架与基础之间安置的顶升机构进行垂直向移位。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二篇)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一、引言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是一种工程技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拆除、移位和重建等一系列操作,实现对建筑物位置的改变。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施工准备1. 资源准备:准备好足够数量的移位设备和机械设备,包括移位浮筒、液压顶升机、起重机等。
2. 材料准备:准备好适合移位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并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满足施工需求。
3.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具体的建筑物特点和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整体移位方案,包括施工步骤、使用的设备和材料、施工时间等。
三、施工步骤1. 拆除工作:(1) 拆除建筑物外部附属物,如外墙、顶棚等。
(2) 拆除建筑物内部设施,如地板、隔墙等。
(3) 拆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如柱子、梁等。
2. 准备工作:(1) 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
(2) 检查移位设备和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3) 检查建筑物的基础结构,确保稳定和安全。
3. 移位工作:(1) 将移位浮筒放置在建筑物下方。
(2) 使用液压顶升机将建筑物顶部与浮筒连接。
(3) 通过液压顶升机逐步抬升建筑物,并将其移动到目标位置。
(4) 在目标位置下放置移位浮筒,并将建筑物放置在浮筒上。
(5) 逆序操作,将建筑物逐步下放至移位浮筒之上。
(6) 移除液压顶升机和移位浮筒,完成整体移位。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安全问题,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围栏、安全带等。
2. 施工计划: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严格控制施工时间,确保施工进度。
3. 设备监控:对移位设备和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设备故障导致施工延误。
4.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相关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5. 施工组织: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
6.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063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正式版)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近年来,建筑整体移位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建筑物周围条件与规划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整体移位,使其得以保留,取得理想的效果,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建筑物整体移位涉及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领域,它采用托换技术,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安装行走机构、施加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
安装顶升机构达到垂直移位并使倾斜得到调整。
利用液压推进系统,提高了水平移位速度,提高了工效,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1 特点(1)建(构)筑物不需拆除,保持其上部结构原状,保留或恢复其使用功能。
(2)在整体水平移位中,应用组合式下走道板及活动反力支座能灵活拆装,重复利用;在需转向移位时,可进行局部换向操作,做到安全可靠,方便换向。
(3)采用液压推进系统及组合式下走道板,可有效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但因各种原因需全部或局部拆除;因平面位置不妥,需规划调整的建(构)筑物:(1)一般工业与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抱括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石结构等;(2)其他构筑物;(3)古建筑与特殊建筑。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是一种针对现有建筑物进行移位的施工方法,旨在将建筑物整体移动到新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环境要求或者满足其他需要。
这种施工工法通常适用于需要保留原有建筑物结构和外观的情况下进行位置调整的项目。
整体移位施工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施工准备:在开始移位施工之前,需要对原有建筑物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评估,以确定整体移位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结构强化和加固工作,以确保建筑物在移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地基处理:为了保证建筑物移位后的稳定性,需要对接收建筑物的新位置进行土地处理工作。
这包括地基加固、土地平整和调整等工作,以确保新基础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和负荷。
3. 施工分析:在开始移位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分析和计划编制。
这包括确定移位方向和距离、确定搬运工具和设备、制定移位路径和操作步骤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工作的安全评估和风险控制,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搬运设备:在进行建筑物移位施工时,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搬运设备和工具。
这包括起重机、液压千斤顶、滑轮组等,通过这些设备来提供足够的力量和支撑,实现建筑物的平移和调整。
5. 施工过程:在开始实施移位施工时,需要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和程序进行操作。
这包括先将建筑物和地基分离,然后通过搬运设备将建筑物缓慢移动到新位置,并将其重新与地基连接起来。
在移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移动速度和位移量,以避免施工事故和结构破坏。
6. 结束工作:在建筑物移位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测试工作,以确保建筑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修补和整理工作,以使建筑物完全适应新位置的环境需求。
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保留原有建筑物的结构和外观,同时满足新位置的需求,避免了拆除和重建的成本和时间延误。
然而,整体移位工程的施工风险较大,需要进行详尽的工程分析和风险评估,并且需要特殊的搬运设备和工具来完成施工。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2063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示范文本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近年来,建筑整体移位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建筑物周围条件与规划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整体移位,使其得以保留,取得理想的效果,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建筑物整体移位涉及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领域,它采用托换技术,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安装行走机构、施加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
安装顶升机构达到垂直移位并使倾斜得到调整。
利用液压推进系统,提高了水平移位速度,提高了工效,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1 特点(1)建(构)筑物不需拆除,保持其上部结构原状,保留或恢复其使用功能。
(2)在整体水平移位中,应用组合式下走道板及活动反力支座能灵活拆装,重复利用;在需转向移位时,可进行局部换向操作,做到安全可靠,方便换向。
(3)采用液压推进系统及组合式下走道板,可有效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但因各种原因需全部或局部拆除;因平面位置不妥,需规划调整的建(构)筑物:(1)一般工业与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抱括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石结构等;(2)其他构筑物;(3)古建筑与特殊建筑。
3 工艺原理(1)利用先施工的托换梁作为一个托架,利用在托架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的行走机构,在外加动力推动下进行水平向移位;或利用在托架与基础之间安置的顶升机构进行垂直向移位。
(2)托换梁将建筑物沿某一水平面切断,形成一个平面托架,将上部结构荷重转移至托架上,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形成一个可移位的整体。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建筑物整体移位是指将现有建筑物整体搬迁到新的位置,通常是为了满足城市规划、改善交通设施或进行城市更新等需求。
这种工法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它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物的拆除和重建工作量,还能保留历史建筑和节约资源。
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工程前期准备: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状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同时需进行相关审批,包括土地及建筑物所有权转移的手续等。
2、基础处理:整体移位需要为建筑物的新位置进行基础处理,以确保移位后的建筑物能够安全稳定地使用。
可以采取加固土地基础、修建新基础或进行其他土建工程。
3、结构支撑:在建筑物底部安装临时的支撑框架,通常由钢构架组成。
支撑框架要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并保持水平稳定。
4、分层分段:将建筑物分层或分段拆解,以便进行整体移位。
拆解过程需要非常谨慎,以免对建筑物结构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坏。
5、移位:使用专用的推移设备将建筑物移至新位置。
推移设备通常有液压式和机械式两种,具体选择根据建筑物的重量和大小决定。
6、重建与整修:移位后,重新组装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并进行必要的整修和装饰。
这一步骤需要借助专业的施工队伍和相关设备。
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资源:整体移位施工可以避免建筑物的拆除,减少对原有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破坏,节约了各种材料和能源。
2、保护历史建筑:许多建筑物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整体移位可以将它们保留下来,减少文化遗产的丧失。
3、节约成本:整体移位施工可以大大减少建筑物的拆除费用和重建费用,尤其对于大型建筑物来说,成本效益更为显著。
4、缩短工期:相比于重建,整体移位施工工期更为短暂。
因为只需要将建筑物从原位置移动到新位置,并进行相应的修复和装饰工作。
但整体移位施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1、技术要求高:整体移位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需要掌握专业的推移设备操作技术和施工工艺。
2、工程风险较高:整体移位过程中,建筑物的结构和外观容易受到影响。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 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网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 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网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工法编号:RJGF(闽)-S11-2010完成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张天宇王世杰吴志雄李梁峰黄高飞1 前言1.0.1 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时期,城市建设进程飞速发展,旧城改造、道路拓宽等经常需要拆除部分老旧建筑物。
当遇到文物古建筑等需要保护的建筑时,便产生了文物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采用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将需保护的文物建筑整体移位至异地进行保护无疑是解决这种矛盾的最优途径。
建筑物的整体移位技术是指保持原有建筑物整体性和可用性不变,结构安全可靠的原则下,将其从原址移到新址,涉及地基基础、钢结构、砼结构、砖木结构等领域,包含土力学、结构2力学、结构动力等学科,它采用托换技术,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安装行走机械、施加固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
安装顶升机构达到垂直移位并使倾斜得到调整。
它包括纵横向移动、转向或者移动加转向。
利用液压推进系统,提高了水平移位速度,提高了工效,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2 特点2.0.1 建(构)筑物不需拆除,保持其上部结构原状,保留或恢复其使用功能。
2.0.2 在整体水平移位中,应用组合式下走道板及活动反力支座能灵活拆装,重复利用;在需转向移位时,可进行局部换向操作,做到安全可靠,方便换向。
2.0.3 采用液压推进系统及组合式下走道板,可有效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
3 适用范围3本工法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但因各种原因需全部或局部拆除;因平面位置不妥,需规划调整的建(构)筑物:1)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其层数一般为十二层以内,其结构形式可包括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石结构等等;2)其他构筑物;3)古建筑与特殊建筑。
4 工艺原理4.0.1 利用先施工的托换梁作为一个托架,利用在托架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的行走机构,在外加动力推动下进行水平向移位;或利用在托架与基础之间安置的顶升机构进行垂直向移位。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一、引言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许多老旧建筑物需要进行整体移位施工。
整体移位施工是指将整个建筑物从原有位置移动到新的位置,而不拆除建筑物的任何部分。
这种施工工法可以有效地保护历史建筑和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的情况下实现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并详细解释其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 测量和勘测在进行整体移位施工之前,需要对建筑物进行详细的测量和勘测。
测量工作包括建筑物的几何尺寸、结构材料和构件的特点等方面的参数。
勘测工作包括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基础情况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的资料。
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整体移位施工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2. 设计和规划在测量和勘测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整体移位施工进行设计和规划。
设计人员将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出合适的整体移位方案,并确定合适的工程参数和施工方法。
规划人员将根据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工程计划和施工进度。
3. 资金和人员准备整体移位施工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员资源。
在施工前,需要对资金来源进行调查和筹备,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组织一个专业的施工团队,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等,以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施工工法整体移位施工工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即准备工作、分体工作、移位工作和复原工作。
1. 准备工作在进行整体移位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拆除建筑物周围的障碍物和改变地面情况等。
拆除障碍物可以为移位施工提供空间和通道,改变地面情况可以为移位施工提供稳定的基础。
2. 分体工作分体工作是指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单元,以便进行整体移位。
具体操作包括切断与地基的联系,拆除内部隔断墙和楼板等,以及加固建筑物的结构以提高整体稳定性。
3. 移位工作移位工作是整体移位施工的核心部分。
在移位工作中,需要使用专用的移位设备和工具,将建筑物缓慢地移动到新的位置。
移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移动速度和方向,以避免建筑物受到损坏。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又称建筑整体搬迁技术,是指将完整的建筑物从原址搬离,移动到新的地点进行重建或是保留原有建筑进行改建。
这项技术已经在中国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搬迁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建筑物整体移位工程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搬迁前的建筑物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评估,确定建筑物的结构、支撑系统、子结构、内部构造、结构风险等情况。
其次,需要对搬迁前的建筑物进行维护和加固工作,确保建筑物在运输和搬移时不会受损。
同时需要保证周边环境畅通无阻,以防止建筑物移动中对环境造成影响。
搬迁过程板式滑移法板式滑移法是建筑物搬迁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技术。
其原理是在原有建筑物的基础上加设了一个支撑结构,将建筑物全部上提后,再在基础下方安装滑移板。
通过滑动板,使建筑物移动到新的位置上去。
建筑物的上提与降落可以采用液压千斤顶或钢筋混凝土柱子等方式,具体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结构和大小进行选择。
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在建筑物进行整体搬迁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
首先需要确定搬离的路线,周围的通行要道需要进行封锁、疏导和警示。
同时,在搬迁的过程中需要安装钢板、控制缆绳等安全设备,控制搬迁过程中建筑物的稳定。
对于大型建筑物,需要使用大型起重设备和专业搬运团队,从而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性。
搬迁后的处理在建筑物整体移位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重新安装和调试工作。
对于移位的建筑物,需要重新设置地基支撑、加固建筑物结构等工作。
建筑物的内部电气系统、水管、供暖设备等也需要重新连接调试。
优点和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建筑物拆迁方式,建筑物整体移位工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环保:整体移位方式避免了建筑物的拆迁,只需进行移位后的重新构建,避免了拆迁带来的废弃物、噪音和污染等问题。
•节约成本:整体移位方式可以节省重新建造的成本和时间,避免了重新建造带来的造价、劳动力、时间等成本。
•保留文化建筑:对于特别有价值的建筑物,整体移位方式可以保留其原有的历史价值。
建筑物整体旋转平移换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旋转平移换位施工工法一、前言建筑物整体旋转平移换位施工工法是一种将建筑物整体进行旋转、平移和换位的施工方法。
通过这种工法,可以实现建筑物在原址上进行改建、扩建或迁移的目的,同时避免了对周边环境和现有结构的破坏。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相关的工程实例,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和学习这一施工方法的应用。
二、工法特点建筑物整体旋转平移换位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整体性:该工法将建筑物作为整体进行操控,完整保留了建筑物的结构、装饰和设备,避免了拆除和重建的过程。
2.快速高效:相比传统的拆除重建方式,该工法施工周期短,能够迅速实现建筑物的改建、扩建或迁移。
3.低损伤:施工过程中只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局部拆除和加固处理,减少了对周边环境和现有结构的影响和破坏。
4.节约成本:相对于拆除重建的方式,该工法能够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节约资源。
三、适应范围建筑物整体旋转平移换位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改建、扩建或迁移,包括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
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建筑群体,只要满足施工条件,均可采用该工法进行施工。
四、工艺原理建筑物整体旋转平移换位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使用液压或机械设备将建筑物整体进行旋转和平移,以实现建筑物在原址上改变位置或姿态。
具体的工艺原理包括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的技术措施等。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法的各个施工阶段包括准备阶段、固定阶段、旋转阶段、平移阶段和安装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确定施工方案、制定施工计划和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等。
固定阶段包括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稳定和安全。
旋转阶段是将建筑物进行旋转,需要使用液压或机械设备进行操控。
平移阶段是将建筑物进行平移,同样需要使用液压或机械设备进行施工。
安装阶段是将建筑物安装到目标位置,并进行调整和固定。
六、劳动组织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包括工人的配备和分工,施工队伍的组织和协调,以及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安排等。
建筑物整体旋转平移换位施工工法(2)

建筑物整体旋转平移换位施工工法建筑物整体旋转平移换位施工工法一、前言建筑物整体旋转平移换位施工工法是一种特殊的施工方法,可以实现建筑物在原址上进行旋转平移换位,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性。
本文将从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等方面介绍该工法。
二、工法特点建筑物整体旋转平移换位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对地基要求高:由于整体旋转平移换位需要保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较高。
2. 施工周期长:由于工法复杂,涉及到建筑物的整体移动,施工周期相对较长。
3. 技术要求高:施工工法需要采用专业技术和工艺,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4. 风险控制难度大:工法风险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三、适应范围建筑物整体旋转平移换位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尤其适用于对建筑物进行改造和扩建的情况。
例如,对于现有建筑物需要进行位置调整、改变建筑朝向或平移增加空间等情况,都可以采用该工法进行施工。
四、工艺原理整体旋转平移换位施工工法是基于建筑物结构和力学原理的工法。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和需要调整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
具体的工艺原理包括建筑物的分段拆除、临时支撑和固定、旋转平移、临时支撑拆除和结构整体恢复等。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工地准备:包括施工现场的平整、道路的修整、临时设施的搭设等。
2. 建筑物分段拆除:根据施工计划,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可控的部分,进行拆除,同时保护好原有结构和设备。
3. 临时支撑和固定:为拆除的部分建立临时支撑结构,确保传力和稳定性。
4. 旋转平移:使用液压千斤顶等工具,将拆除的部分进行旋转平移,注意平衡和稳定。
5. 临时支撑拆除和结构整体恢复:完成旋转平移后,对临时支撑进行拆除,并进行结构整体恢复,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是指将完整的建筑物整体迁移的一种施工工艺。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规划、保护历史建筑、解决基础沉降等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一、整体移位的原理和分类整体移位是指将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平移、旋转、倾斜等方法进行移位,保持整体结构完整。
主要有水平平移法、旋转法、升降移位法等。
1. 水平平移法:在土壤或者地基上设置推力或滑移机构,传达力量给建筑物,使之在地基上平移。
2. 旋转法:通过设置旋转机构,使建筑物绕指定的中心轴进行旋转。
3. 升降移位法:通过设置升降机构,改变建筑物的高度。
二、整体移位的施工流程整体移位的施工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项目准备:确定移位目标和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对移位建筑物进行必要的加固和预处理。
2. 土建准备:清理周围环境,确保移位区域的安全和畅通。
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工具和材料。
3. 施工加固:对建筑物进行加固,以确保在移位过程中不会发生结构破坏。
加固方式包括加固梁柱、设立临时支撑结构等。
4. 机械安装:安装起重设备、横移装置、旋转机构等设备,用于实现建筑物的整体移位。
5. 移位施工: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通过推力、滑移、旋转等方式进行建筑物的整体移位。
同时,要保证移位过程中的稳定和安全。
6. 合理连接:在建筑物移位到目标位置后,进行地基与建筑物的连接处理,确保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稳定。
7. 完工验收:对移位后的建筑物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移位过程中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和要求。
三、整体移位的相关技术和设备整体移位施工涉及到许多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技术和设备:1. 超长平板滑轨:用于建筑物的滑行和滑移,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水平移位。
2. 液压千斤顶:用于调整建筑物的高度,适用于升降移位法。
3. 吊车和起重机:用于安装设备和进行建筑物的转移。
4. 临时支撑结构:用于在建筑物移位前进行加固和支撑,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四、整体移位的施工安全和风险管理整体移位施工涉及到较大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需要严格管理和控制。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先容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建筑施工工法,指的是将一整个建筑物从原有位置移动到新的位置进行施工的一种方法。
这种工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用于各种建筑物的移位,无论是住宅、商业建筑还是公共设施,都可以使用这种工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并说明其工程过程、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一、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原理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将一整个建筑物整体移动到新的位置。
其施工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塔吊起重技术:在建筑物移位过程中,需要使用塔吊进行起重作业。
塔吊起重技术可以将建筑物通过吊装设备进行抬升,并控制其移动方向和速度。
2. 轴承支座技术:在建筑物移位过程中,需要使用轴承支座来支撑建筑物,以保证其移动的平稳性和稳定性。
3. 地基加固技术:建筑物移位后,需要对移位后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建筑物在新位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工程过程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工程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计划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通过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测量和分析,制定出移位施工的详细计划和设计方案。
计划设计阶段还需要考虑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2. 地基处理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移位后的地基进行处理。
包括土壤加固、地基加固等工作,以保证移位后的地基能够承受建筑物的负荷。
3. 液压抬升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利用液压抬升设备将建筑物整体抬升到一定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抬升过程中要控制好抬升速度和高度,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4. 移动阶段:在建筑物抬升到一定高度后,可以开始进行移动。
移动过程中需要使用塔吊进行定位和调整,控制建筑物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5. 地基加固阶段:在建筑物移动到新位置后,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建筑物在新位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 结束阶段:在地基加固完成后,可以将建筑物放下,进行最后的调整和检查工作。
建(构)筑物整体移位技术规程

建(构)筑物整体移位技术规程一、技术概述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是指在不拆除建筑物的情况下,通过特殊的装置和工艺方法,将建筑物整体移位至新的地基上。
该技术可有效降低建筑物迁移所带来的影响和成本,适用于需要保留原建筑物的场合,如城市更新、道路拓宽、地铁建设等。
二、技术流程1.前期准备:确定移位目标和方案,进行现场勘察和分析,选择合适的移位工艺。
2.移位预备:拆除或加固原有地基,清除周边障碍,铺设移位轨道或液压千斤顶。
3.移位过程:根据方案,利用移位装置或设备,将建筑物整体慢慢移动至新的地基上。
4.调整与固定:在新地基上进行水平和垂直的调整,将建筑物固定在新地基上。
5.后续工作:进行补修和维护工作,使建筑物重新投入使用。
三、安全措施1.整体移位前必须进行严密的安全检查,并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2.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并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3.移位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物整体稳定,防止倾倒或损坏。
4.移位现场必须进行安全隔离,并设置警示标识,防止外来人员进入。
四、验收标准1.建筑物整体移位后,必须进行水平和垂直的调整,使其符合设计规范和标准。
2.移位过程中和移位后,建筑物各部位不得发生裂缝、变形等损坏现象。
3.移位后,建筑物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验收标准。
五、注意事项1.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移位条件,选择合适的移位工艺和装置。
2.移位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损坏建筑物或影响周围环境。
3.移位后,务必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建筑物能够正常使用。
六、结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建筑移动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移位过程和结果的质量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最新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565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最新版)近年来,建筑整体移位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建筑物周围条件与规划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整体移位,使其得以保留,取得理想的效果,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建筑物整体移位涉及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领域,它采用托换技术,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安装行走机构、施加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
安装顶升机构达到垂直移位并使倾斜得到调整。
利用液压推进系统,提高了水平移位速度,提高了工效,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1特点(1)建(构)筑物不需拆除,保持其上部结构原状,保留或恢复其使用功能。
(2)在整体水平移位中,应用组合式下走道板及活动反力支座能灵活拆装,重复利用;在需转向移位时,可进行局部换向操作,做到安全可靠,方便换向。
(3)采用液压推进系统及组合式下走道板,可有效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但因各种原因需全部或局部拆除;因平面位置不妥,需规划调整的建(构)筑物:(1)一般工业与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抱括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石结构等;(2)其他构筑物;(3)古建筑与特殊建筑。
3工艺原理(1)利用先施工的托换梁作为一个托架,利用在托架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的行走机构,在外加动力推动下进行水平向移位;或利用在托架与基础之间安置的顶升机构进行垂直向移位。
(2)托换梁将建筑物沿某一水平面切断,形成一个平面托架,将上部结构荷重转移至托架上,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形成一个可移位的整体。
托换梁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组成。
(3)在托换梁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滚轴,当施加的外加动力克服阴力后,即可实施水平向移位。
在建筑物与就位处之间设置临时平移轨道,在就位处建造永久性基础,使建筑物水平向移位至就位处。
(4)在托换梁与基础之间安置千斤顶后,当顶升力大于建筑物总荷重时,即可实施垂直直向移位。
(5)建筑物就位后进行可靠的连接处理。
4施工流程4.1整体移位的总体工艺程序有关工程资料收集-整体移位可行性分析评估-整体移位方案设计-施工前期准备-平移轨道、建筑物托换、新建基础-整体移位-建筑物就位连接-建筑物修复验收。
4.2钢筋混凝土托换梁施工工艺程序水准测量-室内外土方开挖-施工放样控制标高-施工段划分-墙壁体开凿-基础梁找平、修补-预留顶升洞-铺设隔离层-绑扎焊接钢筋-支模、浇捣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
以上为后置行走机构、顶升机构的施工程序。
当前置行走机构时,把程序中“预留顶升洞-铺设隔离层”换为:铺设下走道板-置入钢滚轴-铺设上走道板。
4.3建筑物水平向整体移位施工工艺程序整体移位准备-整体顶升-置入行走机构-整体下降-设置反力反支座-安装油压千斤顶-确定顶推力参数-平移推进(千斤顶推进、千斤顶回程、置入垫箱、安装反力座)-偏位监测-偏位调整-就位。
4.4建筑物垂直向整体移位施工工艺程序整体移位准备-切断上下连接处、设置顶升标尺、安装千斤顶、砌体材料就位-确定顶升量及顶分量-设置监测系统-整体顶升(千斤顶顶升、千斤顶回程、置入垫箱、砌筑墙体)-垂直度监测-就位-临时支撑。
5施工要点建筑物整体移位前应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综合经济评估。
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检测、复核和鉴定,经综合评估适宜整体移位的建筑物方可进行移位设计。
建筑物整体移位设计应包括:托换、移位线路及轨道,顶升高度,临时加固支撑,新新基础,就位后连接等,建筑物位于地震区应按抗震鉴定标准进行鉴定,不满足时应进行抗震加固处理。
5.1托换梁的施工利用人工或机械在整体移位要求的某一水平面上将建梁底进行处理后,在单元梁段内绑扎钢筋,支撑,浇筑混凝土,完成一个单元梁段。
各单元梁段之间相互连接,最终形成一道封闭的托换梁——托架。
(1)托换染单元的划分单元梁段越长,其连接处理越少,可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工效,并可提高托换染的整体墙壁体开凿长度不可能无限制增加,一般应根据建筑物层数、楼面结构、墙体承重的主次关系、砌体本身强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墙壁体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长度一般在1500-2000mm之间。
交叉墙壁体处为一个独立单元,各单元梁段应间隔施工,相邻单元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砌体强度后才能施工。
(2)单元梁段的连接单元梁段之间主筋采用双面焊接,其施工缝的处理,应严格按相关施工规范执行,后浇单元梁段浇捣混凝土前,应清除施工缝表面的垃圾、水泥薄膜及表面松动的砂石和软弱的混凝土层,同时还要将表面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浇水润湿,一般润湿时间不少于24h。
在垂直移位时其千斤顶位置应避开施工缝位置,一般应设置在单元梁段中部。
(3)单元梁段的混凝土浇捣单元梁段梁顶面应保证与墙体密实连接。
支模,应采用嗽叭口,并超灌200mm高混凝土。
(4)框架柱的托换框架柱托换施工时应间隔进行,为了保持原框架的柱网尺寸,应在切断柱子前,设置水平杆件定位。
相邻柱不得同时托换。
必要时应设置临时支撑措施,如采用砖柱或钢管支撑。
由于框架柱主要传递上部结构荷载,其托换依靠后浇牛腿实现,因此,后浇牛腿应考虑新旧混凝土的协调工作,在钢筋布置、钢筋锚固或焊接长度方面加强处理措施。
框架柱托换完成后,当后浇混凝土部分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实施切断,切断一般采用人工开凿,机械钻孔为辅,以防止产生大的振动。
柱切断后应尺快进行移位施工,防止出现过大变形。
(5)整体水平移位轨道基础的选择根据现场工条件,地质勘察资料,建筑物总荷重、结构状况、重要等级等情况确定基础的材料。
其材料可选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条石结构、木结构及各种组合结构。
其要求是能满足结构承载能力,方便施工,可重复利用。
根据整体移位方案设计,每隔一定距离在基础中应预埋Ф50mm管,用于固定行走机构。
(6)整体水平移位轨道基础地基处理在远距离移位过程中,对于轨道基础缺乏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时,应在基础施工前作详细了解,并采用钎探等方法,查明是否存在孔洞、暗沟。
软弱地基应经处理,并经现场荷载检测。
(7)建筑物平移前的加固混合结构中,对于有门窗洞采取横向刚度加强措施;框架结构中,可采用填充砖墙、砖柱,钢筋混凝土柱或钢管临时加固,以分解集中力。
5.2整体水平向移位(整体平移)(1)行走机构的安置根据工序分前置式和后置式2种。
前置式在托换梁施工时安置,随托换梁施工进行。
后置式在托换梁施工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整体垂直移位,使托换梁与基础间有一定的空间,从而进行一次性整体安置。
前置式行走机构施工时,托换梁单元梁段划分应考虑行走机构中行走道板长度,并保证走道板水平一致。
后置式行走机构施工时,由于垂直移位需要,应预留机械千斤顶顶升洞并保证一定的洞口高度。
其预留洞口数量应根据建筑物总荷重计算确定。
行走机构中的滚轴需承受上部全部荷重,其根数与间距应根据建筑物荷重确定,滚轴材料考虑远距离移位或多次重复使用,一般选用实心钢滚轴。
后置式行走机构施工时,行走机构安装完成后建筑物需进行整体下降处理,其千斤顶操作应统一均衡,防止局部千斤顶超载发生破坏。
(2)外加动力施加应优先采用液压千斤顶系统,对千斤顶与压力表进行的配套校验。
外加动力按实际作用点分配,其分配原则为:施加在各作用点的外国动力必须与建筑物上部结构传至托换梁的重力成正比。
外加动力作用点必须尽可能与建筑物各轴线重合,全用点分布应根据托换梁布置综合考虑,以对称均匀为原则。
(3)上下走道板间水平误码率差及处理措施建筑物在托换时一般分成几十个单元进行施工,必定存在一定的累计误差。
实际施工误差最大值可达20mm。
其处理措施主要是加强水准测量,反复校核,多点校准。
对于远距离水平移位,在条件许可时,优先采用后置行走机构,其水平误码率差可在安置行走机构时利用垫层调整。
(4)整体移位偏位及矫正由于上下走道板之间局部存在不平行,产生滚轴受力不均,在移位时引起滚轴与轨道板轴线不垂直,其结果导致建筑物在移痊时偏位。
出现偏位后,应根据偏位方向统一利用滚轴进行矫正。
移位时应进行监测,及时矫正偏差,防止偏位过大。
(5)转向时行走机构置换需要在整体水平移位中进行方向转换时,可采用置换行走机构方法完成。
平移轨道在换向区应顾留千斤顶孔洞,建筑物到位后可采用机械式千斤顶进行局部或整体顶升,对行走机构采取局部换向置换,当行走机构换向完成后,可采用局部或整体下降方法,卸除千斤顶荷载,使托换梁支承在行走机构上。
(6)移位时的监测整体水平移位时,应对外加动力各作用点实际施加力进行观测记录,根据外加动力变化判断移位时的异常情况。
同时采用直尺、经纬仪,对移位过程中的建筑物偏位进行监测,利用水准观测监控平移轨道基础沉降。
同时应加强上部结构观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5.3整体垂直移位(整体顶升)(1)顶升机构顶升机构由机械式螺旋千斤顶与支承垫箱、铁板等组成,局部可采用液压千斤顶辅助操作。
(2)顶升点布置原则可根据线荷载分布或集中力位置来布置,在混合结构中一般千斤顶间距为1.5-1.7m,沿墙壁体分布,墙体洞口处应避开,荷载相对集中处可适当加密或换用工作荷载大的千斤顶,在框架结构中千斤顶布置主要集中在柱周围,在条件允许时,可在柱底布置千斤顶。
(3)顶升操作应保证千斤顶同步顶升和支垫稳固。
当累计顶升高度超过千斤顶行程时,应对千斤顶进行回程,回程时应注意相邻千斤顶不得同步进行,回程前应先用楔块进行支撑垫保护,并保证受力平稳。
顶升累计在设计高度后,应立即在主要受力部位用垫块支承,并迅速进行结构连接处理。
待结构连接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分批除千斤顶。
(4)顶升监测各个顶升点应设置顶升分量标尺,其最大分量不超过10mm,顶升时统一指挥,每次各顶升点应达到所村求的顶升分量值,以防产生误差,导致上部结构变形。
顶升时设置水准仪和经纬仪进行观测,以控制建筑物倾斜。
5.4整体移位后的连接处理(1)承重墙壁体的连接应采用不低于原墙壁体要求的砌体材料,新砌墙壁体顶部与托换梁底之间砌筑砂浆应饱满,如间隔小于或等于砖厚度时,应采用细石混凝土灌填密实。
(2)在整体垂直移位中,由于顶升到位后千斤顶不可能一次性拆除,墙体砌筑不可能一次砌筑完成,一般需分2-3次砌筑,相邻墙体搭接砌筑质量无法保证时,可采用浇捣素混凝土,以保证墙壁体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