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中国社会 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2024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带解析)

江苏2024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带解析)

江苏2024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带解析)江苏2024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商周铜器铭文里所表现章法的美,令人相信仓颉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音乐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

在这些颇带夸张的说法里,倒可以看出作为线的艺术的中国书法的某些特征:它像音乐从声音世界里提炼抽取出乐音来,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声一样,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的自由开展,构造出一个个一篇篇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

可见,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的道路,其秘密正在于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而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

这种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一般形式美经常是静止的、程序化、规格化和失去现实生命感、力量感的东西,“有意味的形式”则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

中国书法——线的艺术非前者而正是后者。

所以,它不是线条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

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

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而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

它既状物又抒情,兼备造型和表现两种因素和成份,并在其长久的发展行程中,终以后者占了主导和优势。

书法由接近于绘画雕刻变而为可等同于音乐和舞蹈。

并且,不是书法从绘画而是绘画要从书法中吸取经验、技巧和力量。

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倾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

【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向世界阅读答案】中国文化怎么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向世界阅读答案】中国文化怎么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向世界阅读答案】中国文化怎么走向世界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向世界阅读答案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向世界阅读答案《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向世界》阅读材料从今年10月开始,比利时各地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舞台。

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典雅的牌楼竖立在市中心广场,茶室茶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各大小展览馆不断展示中国从古至今的艺术精品,各剧院不时演出中国的话剧、戏曲、音乐、舞蹈、歌曲、木偶、皮影、武术,中国电影在这里上演,莫言、余华、叶延滨等中国著名作家也来到这里访问,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文化讲座在这里持续亮相。

所有这一切,都因为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举行! 比利时皇家大法院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雄踞布鲁塞尔的最高处,除教堂之外,129米的总高度使它成为欧洲现存最高大的古典建筑。

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欧洲古典建筑上空悬着巨幅中国山水画,不能不令人震惊。

巨作的作者就是徐龙森,他近年来创作的10幅山水巨作这次都展现在欧洲观众眼前,尺度高达十米以上,让人感觉恍若置身群山之间。

比利时视觉艺术家科恩感慨道:“这些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置身这里的群山之中,我觉得自己似乎无法呼吸。

它们让我产生了一种时空的错位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这确实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形式。

”比利时社会科学院院士、汉学家魏查理说:“看到这些画,我的第一感觉是自己仿佛到了四川或者福建。

这些画既传统又现代,把它们与这座古老的建筑放在一起显得很和谐。

” 徐龙森的画作显示出艺术在中国正在成为一种生活的体验。

展示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就是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主旨。

在这里,已经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概念,从过去文学艺术的小范畴,扩展为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学、舞蹈、戏曲、话剧、木偶、杂技、皮影、交响乐、民乐、电影、美术、书法、摄影之外,还增添了园林、中医、建筑、文物、茶艺、日常生活等,色彩缤纷、无所不包,让欧洲观众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人。

欧洲观众的文化素养很高,对文化展览和演出都讲究来龙去脉,追究文化背后的历史和生活。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文化就是以诗歌传统为中心的文化。

我们今天如何借鉴这一传统呢?从艺术的角度说,我们能够借鉴的主要是诗的语言。

因为小说有人物、情节,戏剧还有舞台、表演等,而诗歌除了语言之外,什么都没有。

语言是人类非常宝贵的创造,有了语言,才有充分的思维,才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人类从本能向无限发展。

可是,艺术需要鲜明的感性,而语言中的感性却是间接的。

音乐可以使用音响,绘画可以使用色彩、线条,它们都能直接诉诸听觉和视觉。

而语言却不能直接被感受,而是通过许多概念的间接认识。

所以,这是一个困难,诗歌的艺术就在于能充分地发挥语言的创造性来获得最新鲜、最丰富的感受。

杜甫的名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给我们何等深刻的印象!但诗人不过是使用了“落日”“大旗”“马”“风”这样一些意象。

这便是语言的艺术性,证明了诗歌创作的成功。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和逻辑性所局限,这就要有特殊的处理办法,诗歌因此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最起码的一点,在形式上,诗歌要分行。

古典诗歌过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为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不分行也等于分了行。

分行也好,节奏也好,都是为了有利于摆脱散文与生俱来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使语言中感性的因素得以自由地浮现出来,这也就是诗歌语言的飞跃性。

富于跳跃感的节奏有利于诗歌语言的飞跃,从日常的语言中萌发出特殊的语言,捕捉到日常语言中难以捕捉到的新鲜感受。

唐诗在诗歌语言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那些为语法而存在的虚字都可以省略,因为这些虚字都没有什么实感,省略了就更有利于飞跃。

可是我们又不能失掉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因此,省略掉这些字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掌握过程。

我们新诗的这个过程还很短,就还不容易做到这一步。

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批判的原则。

批判,不是简单的抛弃和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槽粕。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的兼收并蓄。

”怎样区分艺术遗产的精华与糟粕呢?第一条界限就是要把统治者的艺术与被统治者的艺术区分开来。

在阶级社会中,有两个对立的阶级;反映在艺术上,就有两种艺术,一种是反动的艺术,它反映统治阶级反动的思想感情,是艺术遗产中的糟粕;另一种是进步的艺术,它反映被统治阶级进步的思想感情,是艺术遗产中的精华。

第二条界限就是要把某一具体艺术作品中之精华与糟粕区分开来。

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精华与糟粕往往混杂在一起。

历史上任何一位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都不是纯粹的,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

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曹雪芹和施耐庵,石涛和朱耷,哪一位艺术家,哪一件艺术作品,不是精华与糟粕紧紧地混杂在一起呢?要坚持继承艺术遗产的批判原则,就要避免“肯定一切”与“否定一切”两种极端观点。

“肯定一切”即全盘继承,表现为复古主义。

我国明代永乐以后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树起复古主义大旗,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使复古主义成为时代风尚。

他们认为先秦两汉的散文、汉魏的古诗和盛唐的近体诗,都是绝对完美的艺术范本,艺术家只能惟古人是尚,根本勿需新的创造。

“否定一切”即简单抛弃,表现为虚无主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出现的“无产阶级文化派”可谓这一极端的代表,认为无产阶级文化与过去时代的文化“不需要继承的关系”,扬言“从现代生活的轮船上扔掉”普希金、托尔斯泰和一切古典作家,甚至要把沙皇建的房子、铁路统统摧毁。

这种谬论受到列宁的痛斥,他指出:“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

2025届江淮十校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第一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江淮十校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第一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江淮十校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第一次联考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统纹样作为优秀的艺术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和造物智慧,具备无限转化的可能性。

在新时代,如何实现传统美学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古代的艺术家和匠人将关于哲学与美学的思考,以及对于生命的理解,以纹样的形式融入各类器物之上,造型艺术也正是从这些图案花纹中脱胎而出。

传统装饰纹样代表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习俗和文化思想。

东方哲学体系下的艺术思维模式既追求空灵充实的气韵,又讲究虚实相生的意境。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其朴素的观念中包含了对于天地自然之美的论述,也是历来中国艺术家遵循的根本创作原则。

受这种自然审美观影响,古代纹样中体现的祥瑞美学特质格外突出,进而延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万物之美,将自然美学推向极致。

这种美学思想贯穿于当代设计艺术之中。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庞薰琴在《论艺术设计美育》中指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图案已经相当成熟。

到殷周时,在图案画中,已能充分地表现出民族的精神。

其后,不论每个时代或每个地方,他们的工艺美术都有其特殊的个性。

”庞薰琴将古代青铜器纹样、玉器纹样、汉代画像石纹样、陶器纹样、织锦纹样等运用到图案设计之中,其作品既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又具有清新典雅的工艺特点。

艺术设计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长期从事传统装饰图案研究,善于从大自然的花卉形态中不断汲取丰富多样的图案造型素材,将自然花卉作为图案造型、构成及色彩的补充,形成独有的装饰图案风格。

“以形写神”的美学意象对于“形”与“神”二者辩证关系的探讨是独属于东方的艺术范畴。

早在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以形写神”的艺术主张,其思想在后世得到了进一步继承与发扬,自始至终在中国画论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2024年湖南省衡阳市部分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湖南省衡阳市部分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联考试卷(二)语文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考生注意:1.本学科作业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20分。

2.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A)为了梦想,你可以坚持多久①执行神舟士五号载(zǎi)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邓清明的答案是;近25年。

2022年,56岁的他实现了飞天梦。

“(B)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不允许在任务来临的时候,我却没有准备好。

”持之以恒的坚守,让奋斗者终于迎来梦想照进现实的高光时刻。

(C) 2022年,我们看见梦想的一颗颗种子破土而出:冬奥健儿在赛场摘金夺银,自命不凡的少年圆了大学梦,“大国工匠”让中国制造绽(zhàn) 放光彩,八旬老人跑完北京马拉松全程……(D)每一份付出都有收获,每一次奋斗都有回响。

每一个追梦人努力奔跑的足迹,汇成一个国家浩荡(dàng) 前行的大势。

②一些企业组团出海抢订单,各地出台助企等政策,推动生产“忙”起来、消费“暖”起来、物流“跑”起来……③辞旧迎新之际,奋斗的脚步拔涉不停,希望的种子悄然萌(méng)芽。

④回望来时路,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展望新征程,曙光跃动在地平线上……1. 请仔细阅读下列从上文中摘录内容,选出其字音、字形、词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A. 字音:载(zǎi)人绽(zhàn) 放浩荡(dàng) 萌(méng) 芽B. 字形:拔涉曙光破土而出千山万水C. 词语运用:持之以恒的坚守,让奋斗者终于迎来梦想照进现实的高光时刻。

D. 词语运用:冬奥健儿在赛场摘金夺银,自命不凡的少年圆了大学梦。

2. 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梦想,你可以坚持多久?B. 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不允许在任务来临的时候,我却没有准备好。

C. 2022年,我们看见梦想的一颗颗种子破土而出。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之发达,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山水文学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非常之高。

从宏观的角度看,山水文学之发达是多种因素配合作用的结果,而“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国古代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认识。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是以艺术化的态度对待自然,视人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浑然合一的理想境界,因此“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与这种强调主体与客体融合为一的人生理想相适应,中国的美学中产生了“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

正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一样,“情景交融”则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观念,它作为美学原则,直接地影响了山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西方艺术被认为是再现型的艺术,中国艺术被认为是表现型的艺术。

山水文学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文学艺术。

从表面上看,模仿说支配下的再现型艺术似乎应当更适合表现自然景色之形貌,更适宜于山水文学的生长。

而实际上,从一方面看,重视现实的人生感受,才更能领略、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将对自然景物的观照和体悟表现出来。

因而注重于对于自然的感受、体验,为在形象的艺术之中反映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把自然景物作为媒介,这样的表现型艺术才真正适合于山水文学的生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理论虽然在广泛的意义,上包括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模仿,但它所强调的主要是对于人物性格、动作和事件情节的模仿,整个西方古典美学都较少注意对自然景物的表现。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 语言表达与应用(四)【含答案】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  语言表达与应用(四)【含答案】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语言表达与应用(四)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2020届北京市清华附中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0届北京市清华附中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

清华附中高三语文统练试题2020 年 4 月22 日一、本大题共 6 题,共19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

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

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

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

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

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甲),(乙)强,又有流畅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

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丙)提供了条件。

一是毛笔。

毛笔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

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

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

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

它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其中《行草贰》最为典型。

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

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

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

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

她就是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

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

一个是当代舞蹈家从书法中得到舞蹈的灵感,一个是古代书法家从舞蹈中得到书法的启发,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Ⅱ)(附带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Ⅱ)(附带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课标Ⅱ)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共3题;共36分)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

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对口高职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对口高职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对口高职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高考需要沉着、冷静,一丝不苟,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对口高职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对口高职高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与积累(18分)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浡(bó)然怛(dán)化贫而无谄(chǎn)B.餍(yàn)足攘(rǎnɡ)鸡弃甲曳(yè) 兵C.庠(xiánɡ)序饿莩(fú) 粢盛(chénɡ)既洁D.揠(yàn)苗拂(bì)士啜(chuò)菽饮水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斐声自出机铢瓮牖绳枢一傅众咻B.蓬蒿箪食壶浆尘垢秕糠纵横捭阖C.蠹虫得鱼忘筌突如奇来钻遂取火D.宣泄过廷之训涸辙之鲋添列门墙3.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饭疏食饮水(米饭) 其良人出(丈夫) 听而斫之(任意,听任)B.多见其不知量也(多数) 利与善之间也(差别) 慎终如始 (慎重对待)C.抑为之不厌(不过) 畜君何尤(喜欢) 女将恶乎比予哉(何,什么)D.自伐者无功(攻战) 举直错诸枉(通“措”,安排) 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显)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高中语文必修下 高一语文下期期中测试卷(原卷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 高一语文下期期中测试卷(原卷版)

2020-2021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保留着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

从庄严雄伟的宫殿坛庙,到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从多姿多彩的民居村落,到雪域高原的辉煌寺庙。

这些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营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早在《诗经》中就用“如鸟斯革,如晕斯飞”来形容栋宇飞檐的华美之姿;又有“作庙翼翼”描绘宗庙建筑的严正巍峨。

在《诗经》记录的内容中,除周代的社会生活,还有如此大量的有关建筑艺术的描绘。

中国传统建筑大多具有优美柔和的轮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仅屋顶就有平顶、坡顶、尖顶、圆拱顶等,还可以结合平面形状把几种样式组合成更加复杂、变化多端的屋顶形式。

传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尤其在园林建筑中,如亭、台、楼、阁、堂、榭、轩、舫等,不一而足,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

古人还非常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将建筑的形体和周围的地形地貌、山水植被等进行整体的组织安排,巧妙处理每一处组群建筑的体量、尺度、造型、肌理及光影色彩,使其产生大小高低、主从虚实、远近疏密、动静阴阳等空间变化,从而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

透过传统建筑丰富多彩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的传统技艺的特点。

千百年来,经过一代代工匠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积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承重结构,根据地域分布分为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等。

木结构采用柱、梁、檁、枋构成的构架作支撑,承载屋顶、楼面的重量,抵抗风力和地震,墙壁只起围蔽、隔断和稳定柱子的作用。

海南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海南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海南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2023学年海南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数量、播出热度、社会关注度居高不下,开拓了大众化、生活化的荧屏世界,展现出影视剧制作的新风貌。

《人世间》《山海情》《大江大河》《父母爱情》等电视剧,通过普通人、家常事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代洪流,剧中有血有肉的平凡人物,让故事更接地气。

最是真实动人心。

金滩村,马得福在西北的风沙中建设家园,带领村民们种蘑菇脱贫致富;松山岛,江德福一家在东部的海风中守护着祖国的海疆……现实题材电视剧呈现着真实的生活场景、真实的喜怒哀乐、真实的命运变迁,以鲜活生动的影像记录下时代阔步前行的足迹。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走红说明,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做到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社会现实与艺术想象有机统一。

人民是文艺之母。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经久不衰的关键。

现实题材电视剧从社会热点、民生关切中获取创作灵感,将人们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生育、养老等话题作为创作主题,并从微观个体的视角进行电视艺术演绎,因而能够让观众有置身剧中的代入感,在不知不觉中引发情感共鸣。

这说明,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现实题材电视剧展现着微观个体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

《人世间》作为一部以当代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时代剧,以周秉昆一家几十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述普通人物的命运变迁展现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不仅让宏大叙事通过具体细节变得可知可感,也通过艺术的方式揭示出时代进步的奥秘,即每个人的拼搏奋斗,汇聚成了推动时代前行的强大合力。

2019年高考真题答案及解析:语文(全国三卷)

2019年高考真题答案及解析:语文(全国三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吉林省吉林市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第一次调研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第一次调研试题

吉林市2024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留意事项:1.本试卷共22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及“共同体”概念,创建性地提出“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

其中,“社会治理共同体”对应着“社会”层面,“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应着“国家”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应着“全球”层面。

而这三个层次,在肯定意义上,也是以“共同体”为表达的社会概念的多层性与多样性的扩展。

特殊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表达,使社会的概念扩展到国家和全球的层次。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民族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来相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概念在国家层面的拓展,也是历史学与人类学结合探讨的典范。

1988年,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概念,从中华民族整体动身探讨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

费孝通先生一方面从作为社会的民族这个角度来探讨与国家整体的关系,是其对社会和国家观的新的发展。

另一个方面勾画出多元社会的结合和国家整合的关系,即多元和一体的关系。

这使得作为共同体的中华民族,被给予了社会的属性,国家也在社会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本身,使得作为共同体的社会,被给予了国家层面的社会内涵。

当把作为社会的国家民族的探讨置于全球语境时,此时的社会为全球社会的社会。

这一社会相对应的社会的共同体,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亨廷顿的“文明间的冲突”相对立,1998年联合国提出了“文明间的对话”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与中国社会宗白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

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

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

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

三代①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

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

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

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

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

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

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

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

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

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

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本文有删改)【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6.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

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

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
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答案
6.C 7.D 8.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