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合集下载

数学教案-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数学教案-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数学教案-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1. 简介本教案主要围绕着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展开,通过引入相关概念并辅以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解决与圆相关的比例线段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 目标与要求本教案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程掌握以下能力: * 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 掌握解决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问题的方法; *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知识点讲解3.1 比例线段在开始讲解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比例线段的概念。

比例线段是指当两个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不变时,这两个线段称为比例线段。

3.2 圆的性质和相关公式在学习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和圆相关的性质和公式,这些内容将会在本课程中用到。

圆的性质: * 圆是一个平面上的封闭曲线,由距离等于半径的所有点组成; * 圆上的任意两点与圆心的距离相等; * 圆的直径是通过圆心的一条直线,并且它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 圆的周长公式:$C = 2\\pi r$; * 圆的面积公式:$S = \\pi r^2$。

3.3 求解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问题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如何求解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问题。

下面是一般的解题步骤: 1. 确定问题中涉及的线段和圆的关系; 2.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或比例关系; 3. 解方程或比例关系,求出所需的线段长度。

4. 例题分析4.1 例题一问题描述:在一个圆中,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8,CD为12,且AB和CD 是比例线段。

求圆的半径。

解题步骤: 1. 将已知条件写出:AB / CD = 8 / 12 2. 根据圆的性质,得到AB = 2r和CD = 2r,其中r为圆的半径。

3. 代入已知条件,得到2r / 2r = 8 / 12,化简得到r = 6。

4. 因此,圆的半径为6。

4.2 例题二问题描述:已知在一个圆中,线段EF的长度为10,EF与圆的切点距离圆心的距离为6。

求圆的半径。

数学 4.1.4第四讲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教案

数学 4.1.4第四讲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教案

第四讲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证明相交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切割线定理。

过程与方法:先猜后证,猜想的获得应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相交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切割线定理。

教学难点相交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切割线定理。

课 时 3课时一.基础知识回顾1、如图15-44,点P 为弦AB 上一点,连结OP ,过点P 作PC ⊥OP ,PC 交⊙O 于C ,若AP = 4,PB = 2,则PC 的长是( ).A .2B .2C .22D .3 答案:C .2、如图15-45,AB 是⊙O 的直径,P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PC 切⊙O 于点C ,PC=3,PB=1, 则⊙O 的半径为( ).A .25B .3C .4D .29答案:C.3、如图15-46,PA 与圆切于点A ,割线PBC 交圆于点B 、C ,若PA=6,PB=4,AB 的度数为60︒,则BC= ,∠PCA= ︒,∠PAB= ︒. 答案:5,30,30.4、如图15-47,两个同心圆间的圆环的面积为16π,过小圆上任一点P 作大圆的弦AB ,则PA ·PB= . 答案:16.二.典型例题讲解例1.如图15-48,已知⊙O 的半径为9cm ,OP=7cm ,弦AB 过P 点,且PA=2PB ,求AB . 分析:这个图形比较容易联想到相交弦定理的基本图形,因此可以将线段OP 向两边延长.解:作过P 点的直径CD ,则PC=9-7=2cm ,PD=9+7=16cm . 根据相交弦定理得:PA ·PB=PC ·PD . ∵PA=2PB , ∴2PB 2=2×16. 解得:PB= 4cm . ∴AB=PA +PB=8+4=12cm .评析:若设本题中⊙O 的半径为R ,则PC=R -OP ,PD=R +OP , 那么PA ·PB=PC ·PD=(R -OP )(R +OP ),即PA ·PB=R 2-OP 2.事实上,若⊙O 的半径为R ,如图所示,定点P 到圆心的距离为d ,过点P 的直线与⊙相交于A 、B 两点,则PA ·PB 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为∣R 2-d 2∣.例2.如图所示,已知PA 与⊙O 相切,A 为切点,PBC 为割线,,弦CD ∥AP ,AD 、BC 相交于E 点,F 为CE 上一点,且DE 2=EF ·EC . (1) 求证:∠P=∠EDF ;(2) 求证:CE ·EB=EF ·EP ;(3) 若CE : BE=3 : 2,DE=6,EF= 4,求PA 的长.分析:由CD∥AP 得∠C=∠ P ,因此要证明∠P=∠EDF ,只要证明BAP OOPBAO P · CBA图15-44ABPC· 图15-45O BCAP图15-46B图15-47P AP · BAO CD图15-48·PEOD CBAF 图15-49∠EDF=∠C ,问题进一步可以转化为证明ΔDEF ∽ΔCED . 证明:(1)∵DE 2=EF ·EC , ∴DE : CE=EF : ED . ∵∠DEF 是公共角,∴ΔDEF ∽ΔCED . ∴∠EDF=∠C . ∵CD ∥AP , ∴∠C=∠ P . ∴∠P=∠EDF .(2)∵∠P=∠EDF , ∠DEF=∠PEA ,∴ΔDEF ∽ΔPEA . ∴DE : PE=EF : EA .即EF ·EP=DE ·EA .∵弦AD 、BC 相交于点E ,∴DE ·EA=CE ·EB . ∴CE ·EB=EF ·EP .(3)解:∵DE 2=EF ·EC ,DE=6,EF= 4, ∴EC=9. ∵CE : BE=3 : 2, ∴BE=6.∵CE ·EB=EF ·EP ,∴9×6=4×EP .解得:EP=227. ∴PB=PE -BE=215, PC=PE +EC=245. 由切割线定理得:PA 2=PB ·PC , ∴PA 2=215×245. ∴PA=3215.评析:本题中DE 2=EF ·EC 这一条件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当要证明成比例的线段在同一直线上时,往往寻找过渡乘积式来解决问题.应用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推论的证明题的解决方法较多,常见的有:(1)找过渡乘积式证明等积式成立;(2)为三角形相似提供对应边成比例的条件;(3)利用等积式来证明有关线段相等.例3.已知:⊙O 1与⊙O 2相交于点A 、B ,AC 切⊙O 2于点A ,交⊙O 1于点C .直线EF 过点B ,交⊙O 1于点E ,交⊙O 2于点F .(1)设直线EF 交线段AC 于点D (如图15-50(1)).①若ED=12,BD=25,BF=11,求DA 和DC 的长; ②求证:AD ·DE=CD ·DF .(2)当直线EF 绕点B 旋转交线段AC 的延长线于点D 时(如图15-50(2)),试问AD ·DE=CD ·DF 是否仍然成立?证明你的结论.分析:根据条件DA 与⊙O 2相切,因此可以先通过切割线定理求出线段DA 的长,再根据相交弦定理求出线段DC 的长.解:(1)①在⊙O 2中,DA 切⊙O 2于A ,DBF 交⊙O 2于B 、F . ∴DA 2=DB ·DF=25×(25+11), ∴AD=30. 在⊙O 1中,弦AC 、BD 交于D , ∴DE ·DB=AD ·CD .∴12×25=30×CD . 解得CD=10. (2)证明:方法一:连结AB 、AF 、EC .∵DA 和⊙O 2切于点A , ∴∠DAB=∠F . ∵∠E=∠DAB , ∴∠E=∠F . ∴EC ∥AF . ∴DE ∶DF=DC ∶DA . ∴AD ·DE=DF ·DC .方法二:根据圆的切割线定理和相交弦定理得:AD 2=DB ·DF ,AD ·DC=DB ·DE . ∴AD ∶DB=DF ∶AD ,AD ∶DB=DE ∶DC . ∴DF ∶AD=DE ∶DC . ∴AD ·DE=DF ·DC . (2)仍然成立.证明:方法一:连结AB 、AF 、EC .∵ACEB 是⊙O 1的内接四边形, ∴∠DEC=∠CAB . ∵DA 是⊙O 2的切线, ∴∠CAB=∠F .D· O 2O 1 FE CBA· 图15-50(1)·O 2AB FDE C·O 1 图15-50(2)∴CE ∥AF , ∴DC ∶DA=DE ∶DF . 即: AD ·DE=DF ·DC . 方法二:根据圆的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得:DA 2=DB ·DF ,DC ·DA=DE ·DB , ∴AD ∶DB=DF ∶AD ,AD ∶DB=DE ∶DC . ∴DF ∶AD=DE ∶DC . ∴AD ·DE=DF ·DC .评析:这是一道关于相交两圆的问题,既可以通过连结两圆的公共弦,得到角的等量关系,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也可以将圆的相交弦定理和切割线定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等比代换证明.第(2)题的图形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使原结论成立的条件没有变化,因此结论仍然成立.三.精选试题演练1、⊙O 中,弦AB 平分弦CD 于点E ,若CD=16,AE ∶BE=3∶1,则AB= . 答案:3332;. 2、AB 是⊙O 的直径,OA=2.5,C 是圆上一点,CD ⊥AB ,垂足为D ,且CD=2, 则AC= .答案: 5或25.3、如图15-51,PAB 是⊙O 的割线,AB=4,AP=5,⊙O 的半径为6,则PO= . 答案: 9.4、如图15-52,AEB 、ADC 是⊙O 的割线,AT 切⊙OY 于T ,若AD=4,DE=2,AE=3,AT=6,则DC= ,BC= . 答案: 5,6.5、半径为5的⊙O 内有一点A ,OA=2,过点A 的弦CD 被A 分成两部分,则A C·CD= . 答案: 21.6、如图15-53,PC 切⊙O 于C ,割线PAB 过圆心O ,∠ACP=30°,⊙O 的半径为4,则∠P= °,PC= . 答案: 30,43.7、如图15-54,过⊙O 的直径BA 延长线上一点P 作PM 切⊙O 于M ,PM=OM ,则PA ∶PB= . 答案:(12-)∶(12+).8、如图15-55,⊙O 的弦CD 与直径AB 垂直,垂足为P ,过B 点的直线交⊙O 于M ,交CD 的延长线于F ,AM 交PD 于E ,且PC=6,PE=4,求EF .提示:证ΔEFM ∽ΔEAP ,可得E F·EP=EM·EA,利用EM·EA=EC·ED 得EF=5;9、如图15-56,已知PC 切⊙O 于C ,M 为PC 中点,割线PAB 交⊙O 于A 、B 两点,连结BM 交⊙O 于D ,求证:∠MPD=∠PBM .提示:证ΔMPD ∽ΔMBP ;10、如图15-57,PC 是ΔABC 外接圆的切线,C 是切点,PBD 是割线,PE ∥AB ,与AC 、BC 分别交于E 、F ,求证:P E·PF=PB·PD. 提示:证ΔPCF ∽ΔPEC ;ABPO图15-51O图15-52DATBEC· OA BP图15-53· CMOABP 图15-54 O AB P图15-55C· FED M O ABP图15-56C·M D图15-57 ABPCE DF11、如图15-58,已知P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PBC 是过O 的割线,PA=10,PB=5,∠BAC 的平分线BC 和⊙O 分别交于点D 、E ,求(1)⊙O 的半径;(2)sin ∠BAP 的值;(3)AD·AE 的值.答案:(1)7.5;(2)55;(3)连结CE ,证ΔADB ∽ΔACE ,A D·AE=90;12、已知,如图15-59,⊙O 1和⊙O 2内切于点T ,⊙O 2的弦CD 切⊙O 1于点E ,连结TC 、TD 分别交⊙O 1于点A 、B ,TE 的延长线交⊙O 2与F ,连结AB 、FD . 求证:(1)AB ∥CD ; (2)∠CTF=∠DTF ; (3)DF 2-EF 2= CE ·DE . 提示:(1)过T 作两圆的公切线MN .∵MN 是两圆的公切线,∴∠MTC=∠ABT ,∠MTC=∠CDT . ∴∠ABT=∠CDT ,∴AB ∥CD(2)连结BE .∵CD 切⊙O 1于E , ∴∠DEB=∠DTE .∵AB ∥CD , ∴∠DEB=∠ABE . ∵∠ABE=∠ATE ,∴∠ATE=∠DTE . 即:∠CTF=∠DTF . (3)∵TF 、CD 是⊙O 2的两条相交弦,∴CE ·DE=EF ·TE=EF ·(TF -EF )=EF ·TF -EF 2. ∵∠FDE=∠CTF=∠DTF ,∠F 是公共角,∴ΔFDE ∽ΔFTD . ∴EF ∶DF=DF ∶TF . ∴DF 2=EF ·TF .∴CE ·DE=DF 2-EF 2. 即DF 2-EF 2= CE ·DE .13、已知:如图15-60,⊙O 1与⊙O 2相交于A 、B 两点,O 1在⊙O 2上,⊙O 2的弦BC 切⊙O 1于B ,延长BO 1、CA 交于点P ,PB 与⊙O 1交于点D . (1)求证:AC 是⊙O 1的切线; (2)连结AD 、O 1C .求证:AD ∥O 1C ;(3)如果PD=1,⊙O 1的半径为2,求BC 的长.提示:(1)连结O 1A ,证∠O 1AC=90°;(2)连结AB ,利用弦切角证明∠PDA=∠ABD=∠ACO 1;(3)利用切割线定理和切线长定理及AD 与O 1C 的平行关系可求得BC=25.四.教学反思1、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指的是相交弦定理及推论、切割线定理及推论.它们的基本图形、条件及结论如下:条件:弦AB 和CD 交于⊙O 内一点P 条件:CD 是弦,AB 是直径,CD ⊥AB 于P 结论:PA ·PB = PC ·PD 结论:PC 2= PA ·PB条件:PT 切⊙O 于T ,PA 是割线, 条件:PA 、PC 是⊙O 的两条割线,分别交交⊙O 于A 、B ⊙O 于B 、DA图15-58BPCE DO · E O 2 O 1 · · TCA BFD 图15-59· O 2O 1图15-60AP DB CP· O CA BD P A·BDC O T· BAOP· PBAODC结论:PT 2= PA ·PB 结论:PA ·PB = PC ·PD2、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它们的推论和前面的切线长定理一样,揭示了和圆有关的一 些线段间的数量关系,这些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又常常和相似三角形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解题 中要善于观察图形,对复杂的图形进行分解,找出基本图形和结论,从而准确地解决问题. 另外在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的计算问题中,要注意方程的思想的运用.3、若⊙O 的半径为R ,如图所示,定点P 到圆心的距离为d ,过点P 的直线与⊙相交于A 、 B 两点,则PA ·PB 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为∣R 2-d 2∣.4、在与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的一些问题中,常常需要探求线段相等或倍分或成比例、角 相等或倍分,其实质与探求一个圆中的对应问题基本类似,只不过在两个圆中,需要仔细观 察图形,注意某些线段或角是两个圆的公共元素,解决问题时又常常通过这些公共元素将其 他元素联系在一起.另外要注意分类讨论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BAP OOPBA。

数学教案比例线段

数学教案比例线段

数学教案比例线段数学教案:比例线段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能正确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进行比例式的变形。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比例线段的概念。

(2)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比例式的变形和实际问题中比例关系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比例关系,比如地图上的比例尺、照片的缩放比例等等。

那么,什么是比例线段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讲授新课1、比例线段的概念如果两条线段的长度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长度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

例如,有线段 a、b、c、d,如果 a:b = c:d,我们就说 a、b、c、d是成比例线段。

2、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 a:b = c:d,那么 ad = bc。

反之,如果 ad = bc(b、d 不为 0),那么 a:b = c:d。

通过简单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 2:3 = 4:6,那么 2×6 = 3×4。

3、比例式的变形(1)由 a:b = c:d 可得,d:c = b:a (交换内项);c:d = b:a (交换外项);a:c = b:d (同时交换内项和外项)。

(2)如果 a:b = c:d,那么(a + b):b =(c + d):d (合比性质);(a b):b =(c d):d (分比性质)。

(三)例题讲解例 1:判断下列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线段 a = 3cm,b = 6cm,c = 2cm,d = 4cm。

解:因为 a:b = 3:6 = 1:2,c:d = 2:4 = 1:2所以 a:b = c:d,即这四条线段成比例。

例 2:已知 a:b = 2:3,b:c = 4:5,求 a:b:c。

解:因为 a:b = 2:3 = 8:12,b:c = 4:5 = 12:15所以 a:b:c = 8:12:15例 3:如果 2a = 3b,求 a:b 的值。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切割线定理PPT学习教案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切割线定理PPT学习教案

D
P为两圆公共弦AB上任意一点,从P
B
引两圆的切线PC、PD,求证:
PC=PD证. 明:由切割线定理可得
A
:PC2=PA∙PB, PD2=PA∙PB.
C
∴PC2=PD2. 即PC=PD.
例4 如图,AB是⊙O的直径,过A、B引两条弦AD和 BE,相交于点C.求证:AC·AD+BC·BE=AB2.
证明:连接AC、AD,过C作CFAB,与AB交于F.
∴∠DAB =∠DCB=∠DEF.
OE B
D
G
F
∵∠DFE=∠EFA(公共角), ∴ △DFE∽△EFA.
(2)由(1)知 ∴ △DFE∽△EFA,
∴EF2 =FA•FD.
又∵FG是圆的切线, ∴FG2 =FA•FD. ∴EF2 =FG2 ,即FG=EF.
第16页/共25页
例3 如图,两圆相交于A、B两点, P
PA=PC,∠APO=∠CPO切线长定理 A(B)
第11页/共25页
2.联系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你还能想到什么?
C
A
D O
B
A
C′
C DB
说明了“射影定理”是“相交弦定理”和“切割线定理”的
特例!
第12页/共25页
例1 如图,圆内的两条弦AB、CD相交于圆内一点P, 已知PA=PB=4,PC=PD/4.求CD的长.
B
B
E
E
A
D
O
图1
A
D
O
图2
F
C
G
C
探究2:连接FG.与探究1所得到的结论相比较,
可以猜想△ACD∽△AEC.下面给出证明.
∵AB2=AD•AE,而AB=AC, ∴ AC2=AD•AE,

比例线段教案

比例线段教案

比例线段教案教案标题:比例线段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和应用比例线段的性质。

2. 学生能够解决与比例线段相关的问题,并能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2. 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

3. 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比例线段的相关教学资料和实例。

2. 准备黑板、白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建筑物、地图等,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线段的概念和应用。

知识讲解:2. 教师简要讲解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包括比例线段的比例关系和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

示范演示:3. 教师通过示范演示,解决一些简单的比例线段计算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

合作学习:4.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例线段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巩固练习:5.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展示分享:6. 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拓展应用:7. 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自主思考和解决更复杂的比例线段问题,拓展应用比例线段的能力。

课堂总结:8.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比例线段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作业布置:9.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10.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教学扩展:可以通过引入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应用,拓展比例线段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比例线段计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等形式,增加学生对比例线段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人教A版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教案

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人教A版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教案

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人教A版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教案前置知识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础知识:•圆的概念、性质和相关定理•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相关定理•线段的概念和相关性质教学目标•了解圆的切线、弦、割等概念及其相关定理;•掌握比例线段的相关知识;•运用比例线段的相关知识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比例线段的相关知识;•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线段的相关知识解决复杂几何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识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圆的内部,连接圆心和任意一点得到的线段与圆上的切线和弦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进一步引入圆的切线、弦、割等概念,并讲解其相关定理。

第二步:比例线段的讲解和例题解析教师向学生介绍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同基异侧的两条平行线段所对应的线段比相等、圆上任意两点与圆心连线所组成的三角形,其斜边中点与周长中点重合等内容。

同时,根据P90页22题进行现场例题解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比例线段的相关知识解决几何问题。

第三步:练习题目1.圆外一点P到圆的两个切点A、B的线段比为3:4,证明AP、BP为圆的割线,并求证AP×PB等于以P为圆心、PB为半径的圆的面积。

2.如图,AB为圆O的直径,P为BC的中点,E为AC的中点,BE与DP交于F,证明AF=FD。

3.如图,圆O的圆心为P,直径AB、CD相交于点E。

连接A、C、B、D,以H为AC和BD的交点,证明PH⊥HE。

第四步:课程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比例线段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几何问题。

同时,对于圆的切线、弦、割等概念和相关定理,学生也有更深入的了解。

比例线段教案

比例线段教案

比例线段教案教案标题:比例线段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够在给定的几何图形中找到并应用比例线段。

3. 掌握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教学资源:1. 教材:包含有关比例线段的相关知识和例题的数学教材。

2. 幻灯片:用于展示比例线段的概念、性质和例题。

3. 白板和马克笔:用于解题演示和学生互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幻灯片展示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

知识讲解:1. 解释比例线段的定义:当两个线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另外两个线段的长度之比时,这两个线段就是比例线段。

2. 展示比例线段的性质:比例线段在图形中具有相似性质,如平行、相交等。

3. 通过幻灯片演示和示例问题,讲解比例线段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练习与巩固:1. 在白板上给出一些几何图形,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比例线段,并解释其原因。

2. 给予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小组内或个人完成,并相互讨论解题思路。

3. 随机选择几个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与全班共同讨论答案。

拓展与应用:1.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比例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地图比例等。

2.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总结与反思: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比例线段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鼓励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反思,以便加深对比例线段的理解。

教学延伸:1. 在下节课开始前,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学生对比例线段的理解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应用比例线段的例子,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和解答问题的答案,对其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3. 在课堂结束时,进行课堂小结和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五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教案

《五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教案

《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并初步会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证明和计算;(2)学会作两条已知线段的比例中项;2.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究新知;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推论的推导,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难点: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的熟练运用教学过程前面讨论了与圆有关的角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讨论与圆有关的线段的关系及其度量问题.下面沿用从特殊到一般地思路,讨论与圆的相交弦有关的问题.探究1如图2-20,AB是⊙O的直径,CD⊥AB.AB与CD相交于P,线段P A、PB、PC、P D之间有什么关系?.∙=∙(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推导过程)PA PB PC PD探究2将图2-20中的AB向上(或向下)平移,使AB不再是直径(图2-21),探究1的结论还成立吗?连接AD、BC,请同学们自己给出证明.探究3如果CD与AB不垂直,如图2-22,CD、AB是圆内的任意两条相交弦,探究1的结论还成立吗?事实上,AB、CD是圆内的任意相交弦时,探究1仍然成立,而证方法不变.请同学们自己给出证明.由上诉探究和论证,我们有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探究4使圆的两条相交弦的交点P从圆内运动到圆上(图2-23),再到圆外(图2-24),探究1的结论是否还能成立?∙=∙(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推导过程)PA PB PC PD.由上诉探究和论证,我们有2.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探究5在图2-24中,使割线PB绕P运动到切线的位置(图2-25),线段P A(或PB)、PC、P D之间有什么关系?2.=∙(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推导过程)PA PC PD由上诉探究和论证,我们有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探究6在图2-25中,使割线PD绕点P运动到切线的位置(图2-26),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2.=(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推导过程)PA PC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如何证明此定理?(老师引导学生完成证明过程)【自主检测】1. 圆内两弦相交,一弦长8cm且被交点平分,另一弦被交点分为1:4,则另一弦长为_____.2. 已知:⊙O 和不在⊙O 上的一点P ,过P 的直线交⊙O 于A 、B 两点,若P A ·PB =24,OP =5,则⊙O 的半径长为_______.3. 若P A 为⊙O 的切线,A 为切点,PBC 割线交⊙O 于B 、C ,若BC =20,P A =P C 的长为_______.4. AB 、CD 是⊙O 切线,AB ∥CD ,⊙O 的切线EF 和AB 、CD 分别交于E 、F ,则∠EOF =______.【例题解析】例1 如图2-28(课本第37页),圆内的两条弦AB 、CD 相交于圆内一点P ,已知P A =PB =4,1.4PC PD =求CD 的长. 例2.如图2-29(课本第37页),E 是圆内两弦AB 和CD 的交点,直线EF //CB ,交AD 的延长线于F ,FG 切圆于G .求证:(1)DFE EFA ∆∆;(2)EF =FG ..例3如图2-30(课本第38页),两圆相交于A 、B 两点,P 为两圆公共弦AB 延长线上任一点,从P 引两圆的切线PC 、PD ,求证PC =PD .例4 如图2-31(课本第38页),AB 是圆O 的直径,过A 、B 引两条弦AD 和BE ,相交于点C .求证:2.AC AD BC BE AB ∙+∙=例5 如图2-32(课本第38页),AB 、AC 是圆O 的切线,ADE 是圆O 的割线,连接CD 、BD 、BE 、CE .问题1 有上述条件能推出哪些结论?问题2 在图2-32(课本第38页)中,使线段AC 绕A 旋转,得到图2-33(课本第39页).其中E C 交圆于G ,DC 交圆于F .此时又能推出哪些结论?问题3 在图2-33(课本第39页)中,使线段AC 继续绕A 旋转,使得割线CFD 变成切线CD ,得到图图2-34(课本第39页),此时又能推出哪些结论?【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用运动的观点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教案设计

用运动的观点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教案设计

用运动的观点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运动活动,以观察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的特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相关概念。

教案设计步骤:引入活动:在课堂开始前,将教室的桌椅推到一边,划出一个较大的圆形区域。

在黑板上写上今天的主题: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运动活动一:让学生两两成组,每组两人站在圆周上任意两个点,学生A站在圆周上的某一点,学生B站在另一个点。

要求学生A向学生B投掷一个球,然后学生B接球。

学生A每投掷一次,学生B退后一步。

让学生观察每次投掷后,学生B退后的距离与学生A到圆心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记录的数据,并进行讨论。

指导学生发现,学生A到圆心的距离与学生B退后的距离成正比例关系。

并引导学生总结,当学生A到圆心的距离是圆的半径的一半时,学生B退后的距离也是圆的半径的一半。

运动活动二: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再次站在圆周上的不同位置。

这一次,学生A保持不动,而学生B固定站在圆上的某一点,以学生A为中心,绕圆周移动。

学生B在每个位置上都用手在学生A面前戳一下,直到一圈结束后回到最初位置。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指导学生发现,当学生B在圆上的不同位置上用手戳学生A时,戳过的位置和圆心的连线上的点是成一条线的。

并引导学生总结,这条线段被称为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运动活动三:让学生再次成组,每组三人。

其中一人作为固定的中心点,另外两人站在圆周上。

此时,让学生B和学生C同时开始移动,学生B向右移动,学生C向左移动,同时保持和圆心的距离相等。

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A观察学生B和学生C之间形成的线段的比例关系。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指导学生发现,当学生B和学生C同时移动时,他们所形成的线段的比例与他们与固定中心点的距离有关,并且这个比例是不变的。

并引导学生总结,这个比例与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的特征相同。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二)数学教案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二)数学教案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二)数学教案
标题: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二)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与圆相关的比例线段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觉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与圆相关的比例线段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与圆相关的比例线段。

2. 新课讲解
(1) 介绍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如半径、直径、弦、弧等。

(2) 引入比例线段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3) 探讨与圆相关的比例线段的性质,如圆周角定理、切割线定理、相交弦定理等。

(4) 通过例题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的应用。

3. 练习与讨论
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练习,以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及应用教学设计01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及应用教学设计01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自主学习导航 分级例题讲解 巩固练习提升 活动设计 定好学习目标和错误排行 基础例题和综合例题 分级练习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多媒体操作 多媒体操作 多媒体操作 □交互式电子白板 □网络教室 □移动学习环境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 □书面练习 □制作作品 □测验 □其它
当直线形与圆结合时就产生错综复杂的图形, 善于分析图形是解圆相关综合题的 关键,分析图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多视点观察图形; (2)多元素分析图形; 图中有没有特殊点、特殊线段、特殊三角形、特殊四边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 角形. (3)将以上分析组合,寻找联系.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理解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可以统一为圆幂定理; 2、学会应用圆幂定理等知识解决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的问题.
课题摘要 学科 单元 课程名称 一、学习内容分析 数学 专题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及应用 学段 教材版本 下册 浙教版 年级 九年级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及应用
1.教材分析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及应用》 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例线段在求 线段的长度、证明线段等积式、线段相等、两直线平行、线段倍分关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 用. 由相似三角形得对应边成比例,是研究比例线段的重要方法.而角在圆中转化灵活,为寻 找构造相似三角形,得到比例线段提供了可能. 2.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圆幂定理与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定理以及射影定理 之间的联系及统一之处。 教学难点:理解圆幂定理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 套。 教学过程: 一、沿用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思路,证明四个定理,并归纳出圆幂定理. 1、相交弦定理

教学设计:圆中比例线段

教学设计:圆中比例线段

1. 相交弦定理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 (2)初步学会运用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 (3)使学生学会作线段的比例中项。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这是以后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定理。

教学难点:在定理的叙述和应用时,学生往往将半径、直径跟定理中的线段搞混,从而导致证明中发生错误,教学时,让学生自已得出定理并证明,因为自已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最不容量忘记的。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以智力猜数游戏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如图,弦AB 和CD 交于⊙O 内一点P ,PA 、PB 、PC 、PD 四条线段的长度满足下表,试着找出规律,并完成后面的填空:学生找出规律后写在纸上,5分钟以后,四人小组开始展开讨论,看谁找得方法好,最后得出结论:PA ·PB=PC ·PD老师总结并提问:在圆中,是否任意两条弦相交都有这个结论呢?引出课题:相交弦定理AC2、利用《几何画板》,学生动手进行验证。

3、学生讨论得出定理的证明,利用三角形相似可直接得出证明。

4、指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动手研究特例,即当一条弦是直径,另一条弦垂直于这条直径时,观察发生的情况,从而得出结论。

5、例题讲解:例1、已知圆中两条弦相交,第一条弦被交点分为12cm和16cm两段,第二条弦的长为32cm,求第二条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的长。

例2、已知:线段a、b(如图) a b 求作:线段c,使c2=ab6、达标测评:(1)如图,AP=3cm,PB=5cm,CP=。

求CD。

(2)如图,O是圆心,OP⊥AB,AP=4cm,PD=2cm.求OP(3)已知:如图,AB是⊙O的弦,P是AB上一点,AB=10cm,PA=4cm,OP=5cm。

求⊙O的半径。

DCAD B7、归纳小结:(1)归纳学习了哪些内容?(2)归纳学习的思想方法(3)提出问题:“相交弦定理只介绍了圆内两弦相交这一特殊情况。

如果两弦的延长线相交会有什么结论?。

小班数学《圆形》优秀教案(精选)

小班数学《圆形》优秀教案(精选)
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一 点的线段,直径则是通过 圆心、连接圆上两点的最 长线段。
圆的性质
圆具有旋转对称性和中心 对称性。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理解圆形的基本概念,包括 定义、半径、直径和基本性质。
培养学生对形状美的欣赏,激发探索 几何图形的兴趣。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识别和绘制圆形,测量和比 较圆的半径和直径。
自然界中的圆形
01
展示自然界中存在的圆形物体,如太阳、月亮、花朵等,并引
导幼儿观察其特点。
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0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盘子、钟表、车轮等,并讨论
它们为什么是圆形的。
圆形在建筑和艺术中的应用
03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圆形在建筑和艺术领域的应用,如圆形窗
户、圆形雕塑等。
创意手工制作圆形物品
组织一些与圆形相关的游戏,如“滚动的 圆”、“圆形的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 中加深对圆形的认识和理解。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观察评价幼儿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 儿对圆形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记
录他们的表现。
特别留意幼儿在操作环节中的表 现,如是否能正确识别圆形、是 否能将圆形与其他形状区分开等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教师在工作之余得到放松和愉悦,提高工 作幸福感。
THANKS。
实践环节:动手操作,巩固知识
找圆形
画圆形
让学生在教室或校园内寻找圆形的物品或 图案,并鼓励他们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
提供绘画材料,让学生尝试在纸上画出圆 形,可以引导他们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 来画圆。
制作圆形玩具
游戏巩固
提供一些材料,如纸杯、毛线、纽扣等, 让学生动手制作与圆形相关的玩具或装饰 品,如纸杯陀螺、毛线球等。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一)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一)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一)1. 引言在几何学中,比例线段指的是将一条线段等分成若干份,每一份之间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

本文将探讨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问题,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逐步引入相关定理和应用。

2. 圆的基本概念回顾在开始讨论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问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些与圆相关的基本概念。

2.1 圆的定义圆是由平面上和一个确定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这个确定点称为圆心,距离称为半径。

2.2 圆的要素在讨论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问题时,会涉及到圆的几个重要要素,包括:•圆心:圆的中心点。

•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直径:通过圆心的线段,且等于半径的两倍。

•弧:圆上的一段弧线。

•弦:圆上的一段线段,连接圆上的两个点,且不经过圆心。

3. 比例线段的定义比例线段是指将一条线段分割成若干份,每一份之间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

具体来说,如果将线段AB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长度为m,另一部分的长度为n,且满足$\\frac{m}{n}=\\frac{a}{b}$,则称线段AB上的点C将线段分割成了比值为$\\frac{a}{b}$的比例线段。

4. 圆的比例线段定理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4.1 弧分割定理假设圆的半径为R,圆心角对应的弧长为l,当圆心角为θ时,弧所在的比例线段为m:n。

根据弧分割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frac{m}{n} = \\frac{R \\cdot θ}{l}$其中,l为弧长,R为半径。

4.2 弦分割定理假设圆的半径为R,连接弦的线段分割弦为m:n。

根据弦分割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frac{m}{n} = \\frac{\\sqrt{(2R)^2 - d^2} - l}{\\sqrt{(2R)^2 - d^2} + l}$其中,d为弦与圆心的距离,l为弦长,R为半径。

5. 圆的比例线段应用举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应用举例。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二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二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3、通过对切割线定理及推论的证明,培养学生从几何图形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4、通过对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的初步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在上节我们曾经学到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它反映了圆中两弦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圆的一条切线和一条割线的数量关系.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它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重要定理.教学难点:学生不能准确叙述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针对具体图形学生很容易得到数量关系,但把它用语言表达,学生感到困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经学过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数学思想方法来研究圆的另外的比例线段.二、新课讲解: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O,在⊙O外一点P引⊙O的切线PT,切点为T,割线PBA,以点P、B、A、T为顶点作三角形,可以作几个三角形呢?它们中是否存在着相似三角形?如果存在,你得到了怎样的比例线段?可转化成怎样的积式?现在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按要求作⊙O的切线PT和割线PBA,后研究讨论一下.学生动手画图,完成证明,教师巡视,当所有学生都得到数量关系式时,教师打开计算机或幻灯机用动画演示.最终教师指导学生把数量关系转成语言叙述,完成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1.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关系式:PT2=PA·PB2.切割线定理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数量关系式:PA·PB=PC·PB.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也是圆中的比例线段,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务必使学生清楚,真正弄懂切割线定理的数量关系后,再把握定理叙述中的“从”、“引”、“切线长”、“两条线段长”等关键字样,定理叙述并不困难.练习一,P.128中1、选择题:如图7-86,⊙O的两条弦AB、CD相交于点E,AC和DB的延长线交于点P,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PC·CA=PB·BDB.CE·AE=BE·EDC.CE·CD=BE·BAD.PB·PD=PC·PA答案:(D),直接运用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进行选择.练习二,P.128中2、如图7-87,已知:Rt△ABC的两条直角边AC、BC的长分别为3cm、4cm,以AC为直径作圆与斜边AB交于点D,求BD的长.此题已知Rt△ABC中的边AC、BC,则AB可知.容易证出BC切⊙O于C,于是产生切割线定理,BD可求.练习三,P.128中3.如图7-88,线段AB和⊙O交于C、D,AC=BD,AE、BF分别切⊙O于E、F.求证:AE=BF.本题可直接运用切割线定理.例3 P.127,如图7-89,已知:⊙O的割线PAB交⊙O于点A和B,PA=6cm,AB=8cm,PO=10.9cm.求⊙O的半径.此题要通过计算得到⊙O的半径,必须使半径进入一个数量关系式,观察图形,可知只要延长PO与圆交于另一点,则可产生切割线定理的推论,而其中一条割线恰好经过圆心,在线段中自然可以参与进半径,从而由等式中求出半径.必须使学生清楚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图形,正确使用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则关系式中必有两条线段是半径的代数式构成,只要解关于半径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解:设⊙O的半径为r,PO和它的长延长线交⊙O于C、D.</v:sha(取正数解)答:⊙O的半径为5.9.三、课堂小结:为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让学生看教材P.127—P.128.总结出本课主要内容:1.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它是圆的重要比例线段,它反映的是圆的切线和割线所产生的数量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只有从圆外一点,才可能产生切割线定理或推论.切割线定理是指一条切线和一条割线;推论是指两条割线,只有使学生弄清前提,才能正确运用定理.2.通过对例3的分析,我们应该掌握这类问题的思想方法,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四、布置作业:1.教材 P.132中10;2.P.132中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切割线定理和割线定理.这些定理和推论不但是本节的
重点、本章的重点,而且还是中考试题的热点;这些定理和推论是重要的工具性知识,主
要应用与圆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难点:正确地写出定理中的等积式.因为图形中的线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
2、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三个课时.第1课时介绍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做例1和例2.第2课
时介绍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做例3.第3课时是习题课,讲例4并做有关的练3.
(1)教师通过教学,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
研究性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猜想——证明——应用”等学习,教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第1课时:相交弦定理
教学目标:
1.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并初步会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证明和计算;
2.学会作两条已知线段的比例中项;
3.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
探索精神;
4.通过推论的推导,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
在定理的叙述和应用时,学生往往将半径、直径跟定理中的线段搞混,从而导致证明
中发生错误,因此务必使学生清楚定理的提出和证明过程,了解是哪两个三角形相似,从
而就可以用对应边成比例的结论直接写出定理.
教学活动设计
(一)设置学习情境
1、图形变换:(利用电脑使AB与CD弦变动)
①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规律:∠A=∠D,∠C=∠B.
②进一步得出:△APC∽△DPB.

③如果将图形做些变换,去掉AC和BD,图中线段 PA,PB,PC,PO之间的关系会发
生变化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观察,并回答.
2、证明:
已知:弦AB和CD交于⊙O内一点P.
求证:PA·PB=PC·PD.
(A层学生要训练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B、C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
(证明略)
(二)定理及推论
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结合图形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相交弦定理:在⊙O中;弦AB,CD相交于点P,那么PA·PB=PC·PD.
2、从一般到特殊,发现结论.
对两条相交弦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中一条是直径,并且它们互相垂直如图,AB是直径,并且AB⊥CD于P.
提问:根据相交弦定理,能得到什么结论?
指出:PC2=PA·PB.
请学生用文字语言将这一结论叙述出来,如果叙述不完全、不准确.教师纠正,并板书.
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3、深刻理解推论:由于圆是轴对称图形,上述结论又可叙述为:半圆上一点C向直
径AB作垂线,垂足是P,则PC2=PA·PB.
若再连结AC,BC,则在图中又出现了射影定理的基本图形,于是有:
PC2=PA·PB ;AC2=AP·AB;CB2=BP·AB
(三)应用、反思
例1 已知圆中两条弦相交,第一条弦被交点分为12厘米和16厘米两段,第二条弦的长为32厘米,求第二条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的长.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并求出相应的解.
例2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c,使c2=ab.
分析:这个作图求作的形式符合相交弦定理的推论的形式,因此可引导学生作出以线
段a十b为直径的半圆,仿照推论即可作出要求作的线段.
作法:口述作法.
反思:这个作图是作两已知线段的比例中项的问题,可以当作基本作图加以应用.同
时可启发学生考虑通过其它途径完成作图.
练习1 如图,AP=2厘米,PB=2.5厘米,CP=1厘米,求CD.
变式练习:若AP=2厘米,PB=2.5厘米,CP,DP的长度皆为整数.那么CD的长度
是多少?
将条件隐化,增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练习2 如图,CD是⊙O的直径,AB⊥CD,垂足为P,AP=4厘米,PD=2厘米.求PO
的长.
练习3 如图:在⊙O中,P是弦AB上一点,OP⊥PC,PC 交⊙O于C.求证:PC2=PA·PB
引导学生分析:由AP·PB,联想到相交弦定理,于是想到延长 CP交⊙O于D,于是
有PC·PD=PA·PB.又根据条件OP⊥PC.易证得PC=PD问题得证.
(四)小结
知识: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
能力:作图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法:学习了由一般到特殊由定理直接得到推论的过程的思想方法.
(五)作业
教材P132中 9,10;P134中B组41.
第2课时切割线定理
教学目标:
1.掌握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并初步学会运用它们进行计算和证明;
2.掌握构造相似三角形证明切割线定理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从几何图形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3.能够用运动的观点学习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它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重要定理.
教学难点:
定理的灵活运用以及定理与推论问的内在联系是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一)提出问题
1、引出问题:相交弦定理是两弦相交于圆内一点.如果两弦延长交于圆外一点P,那么该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四条线段PA,PB,PC,PD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如图1
当其中一条割线绕交点旋转到与圆的两交点重合为一点如图2时,由圆外这点到割线与圆的两交点的两条线段长和该点的切线长PA,PB,PT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2、猜想:引导学生猜想出图中三条线段PT,PA,PB间的关系为PT2=PA·PB.
3、证明:
让学生根据图2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分析、证明猜想.
分析:要证PT2=PA·PB,可以证明,为此可证以PA·PT为边的三角形与以PT,BP为边的三角形相似,于是考虑作辅助线TP,PB.图3.容易证明∠PTA=∠B又∠P=∠P,因此△BPT∽△TPA,于是问题可证.
4、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上述结论.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
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二)切割线定理的推论
1、再提出问题:当PB、PD为两条割线时,线段PA,PB,PC,PD之间有什么关系?
观察图4,提出猜想:PA·PB=PC·PD.
2、组织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
方法一:要证PA·PB=PC·PD,可证此可证以PA,PC为边的三角形和以PD,PB为边
的三角形相似,所以考虑作辅助线AC,BD,容易证明∠PAC=∠D,∠P=∠P,因此
△PAC∽△PDB.如图4
方法二:要证,还可考虑证明以PA,PD为边的三角形和以PC、PB为边的三角形相似,所以考虑作辅助线AD、CB.容易证明∠B=∠D,又∠P=∠P.因此△PAD∽△PCB.如图
5
方法三: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图2,立即会发现.PT2=PA·PB,同时PT2=PC·PD,于是
可以得出PA·PB=PC·PD.PA·PB=PC·PD
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也叫做割线定理)
(三)初步应用
例1 已知:如图6,⊙O的割线PAB交⊙O于点A和B,PA=6厘米,AB=8厘米,
PO=10.9厘米,求⊙O的半径.
分析:由于PO既不是⊙O的切线也不是割线,故须将PO延长交⊙O于D,构成了圆的一条割线,而OD又恰好是⊙O的半径,于是运用切割线定理的推论,问题得解.
(解略)教师示范解题.
例2 已知如图7,线段AB和⊙O交于点C,D,AC=BD,AE,BF分别切⊙O于点E,F,
求证:AE=BF.
分析:要证明的两条线段AE,BF均与⊙O相切,且从A、B 两点出发引的割线ACD和BDC在同一直线上,且AC=BD,AD=BC.因此它们的积相等,问题得证.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随时纠正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AE2=AC·CD和BF2=BD·DC等.
巩固练习:P128练习1、2题
(四)小结
知识:切割线定理及推论;
能力:结合具体图形时,应能写出正确的等积式;
方法:在证明切割线定理和推论时,所用的构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十分重要,应注意很好地掌握.
(五)作业教材P132中,11、12题.
探究活动
最佳射门位置
国际足联规定法国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场地长105米,宽68米,足蛎趴?.32米,高2.44米,试确定边锋最佳射门位置精确到l米.
分析与解如图1所示.AB是足球门,点P是边锋所在的位置.最佳射门位置应是使球员对足球门视角最大的位置,即向P上方或下方移动,视角都变小,因此点P实际上是过A、B且与边线相切的圆的切点,如图1所示.即OP是圆的切线,而OB是圆的割线.
故,又,
OB=30.34+7.32=37.66.
OP=米.
注:上述解法适用于更一般情形.如图2所示.△BOP可为任意角.
数学教案-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