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
滁州西涧古诗意思及赏析_创作背景是什么
滁州西涧古诗意思及赏析_创作背景是什么《滁州西涧》,此诗主要是详细地描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滁州西涧》的原文及赏析1、原文:《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译文: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
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3、赏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
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
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滁州西涧的创作背景滁州西涧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
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
在仕宦生涯中,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
《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排行十九。
出身名门望族,十五岁即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
安史乱后,失职流落。
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洛阳丞。
德宗建中二年(781),擢尚书比部员外郎。
三年,出为滁州刺史。
贞元元年(785),任江州刺史,世称“韦江州”。
三年,入朝为左司郎中,人称“韦左司”。
四年,出为苏州刺史,故世称“韦苏州”。
约贞元八年(792),卒于苏州。
韦应物为中唐著名诗人,其诗众体兼擅,尤长于五言。
白居易评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与元九书》)韦诗题材广泛,而以山水田园诗最著。
后人往往将他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或与柳宗元并称“韦柳”,又将其与陶渊明并称“陶韦”。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五言古诗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刘熙载又将他与元结并提,认为“元、韦两家皆学陶”,而“韦苏州忧民之意如元道州”(《艺概•诗概》)。
有《韦苏州集》(又称《韦江州集》)。
【原文】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1] ,上有黄鹂深树鸣 [2]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
【注释】[1]独怜:唯独喜爱。
生:一作“行”,较胜。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韦苏州《滁州西涧》诗,有手书,刻在太清楼帖中,本作‘独怜幽草涧边行,尚有黄鹂深树鸣’。
盖怜幽草而行于涧边,始与性情有关,今集本‘行’作‘生’、‘尚’作‘上’,则与我了无与矣。
其为传刻之讹无疑。
”王安石《初夏即事》之“绿阴幽草胜花时”,与此意同。
[2]黄鹂:即黄莺,正是春日所见。
[3]野渡:郊野渡口。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之“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即化用韦应物句。
【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滁州西涧》原文注释及简析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背景】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
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注词释义】
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独怜:最爱,只爱。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古诗今译】
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
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
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
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
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
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
所以格外生动。
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诗词五首(滁州西涧)》ppt课件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 03 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
而饶有生意。
《滁州西涧》创作背景
01 《滁州西涧》是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02 诗歌描写了作者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 野渡所见。
02 通过描写西涧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 及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06
思考题与作业布置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问题一
问题三
请解释《滁州西涧》中“春潮带雨晚 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
请分析《滁州西涧》中运用的修辞手 法及其作用。
问题二
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 内心的感受?
背诵全诗并默写关键句子
全诗背诵
《滁州西涧》全诗为“独怜幽草涧边 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 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词风格特点及影响
风格特点
本诗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 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影响
本诗通过描绘滁州西涧的春景,表达了诗人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这种以情写景、借景述意的写作手法对后 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本诗也是韦应物山水诗的代表作品之一,对于研究唐代山水诗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05
拓展延伸与课堂互动
相关诗词作品推荐阅读
《山园小梅》
此诗描写山园小梅在幽冷环境中 的风姿,表现了梅花清绝高洁的
风骨和一枝独秀的品格。
《江南春》
此诗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再现 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表达 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游山西村》
此诗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 农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 民风的赞赏和真挚情谊。
滁州西涧古诗课件ppt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描写 了春日滁州西涧的景象。
02
西涧
指滁州城西的一条溪涧。
03
独怜
唯独喜欢。
词句解释
上皇
太上皇,这里指唐玄宗。
野渡
野外的渡口。
横舟
横船,停船。
词句解释
春潮
春天的潮水。
野渡
野外的渡口。Βιβλιοθήκη 横舟横船,停船。整体诗意解析
诗人以西涧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西涧的喜爱之情。
《登高》
作者杜甫,描写了诗人独自登高 远眺的情景,抒发了飘泊羁旅的
思乡之情。
《春晓》
作者孟浩然,描写了春天的清晨 ,鸟语花香的景象,抒发了诗人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
珍惜。
《静夜思》
作者李白,描写了夜晚的寂静和 诗人在床前抬头望月的情景,抒 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
的牵挂。
文学常识拓展
01
情感表达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01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体现了作者追求自由、闲适的生活态度
02
通过描绘自由飞翔的莺歌蝶舞、流水潺潺等景象,体现了作者
追求自由、闲适的生活态度。
表现了作者孤独、落寞的心情
03
通过描绘春雨绵绵、青草芳菲等景象,表现了作者孤独、落寞
的心情。
创作背景
• 《滁州西涧》是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据史书记载,韦应物在任期间非常关心百姓疾苦,曾经为当地 兴修水利、减轻赋税等举措。在文学创作上,他主张写真实情 感,追求自然与和谐的风格。这首《滁州西涧》就是他在西涧 这个地方看到景色有感而发创作的。
滁州西涧ppt
韦应物
原文放送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题目解读、知识普及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安徽每年的3月下旬或4月上旬间春水猛涨,而此时正值沿岸地区桃花 盛开的季节,被称作“桃花汛”。文中的“春潮”即是指桃花汛。
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重点词语注释
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 ‚有本作‘处’”。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 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 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 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 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 怜”,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 适恬淡的心境。首句写静,次句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 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 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 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潮”与“雨”之间用 “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 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 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 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 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 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 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韦应物 滁州西涧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应物滁州西涧韦应物《滁州西涧》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引导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两句诗想必很多人都熟悉,它出自于《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滁州西涧》这首诗吧!滁州西涧唐代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翻译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
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写作背景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文学成就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
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
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
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
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
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
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
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
《滁州西涧》
06
相关评论与研究成果
古代评论
意境之美:唐代文人注重诗歌的意境,而韦应物的《滁 州西涧》以其独特的景象和情感,让读者感受到深深的
哀愁和孤独。
文化价值: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滁州西涧 》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 离别哀思的经典诗篇。以下是古代评论的几个方面
意境深远
诗歌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和人 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使诗歌具有深远的艺术境界。
清新优美
诗歌描绘的自然景色清新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表现了诗 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04
诗的价值与社会影响
文学价值
意象生动
诗人韦应物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滁州西涧的独特景色,如“野渡无 人舟自横”,表现出自然之趣。
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中通过对比野渡的荒凉与涧水的清澈,青草的翠绿与黄 鹂的鸣叫,动静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 了自己对自然和现实的感慨和思考,情景交融,增强了诗 歌的抒情性。
风格特点
自然流畅
诗歌语言平实,流畅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雕琢痕迹,表 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真实感受和自然美的赞叹。
历史价值
这首诗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具有很高的历 史价值。
05
诗的演绎与解读
朗诵技巧
把握节奏
在朗诵时,需要把握好每句诗的节奏,突出重点字眼 ,让整首诗的音韵更加和谐。
注重语调
通过语调的变化,表达出诗人不同的情感,如对滁州 西涧的喜爱、对官场现实的无奈等。
滁州西涧
总
结
这首在结构安排上对比鲜明,别具匠心, 在感情表达方面也不乏独到之处。前两句“独 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环境鲜明、 欢快而又幽深、宁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 渡无人舟自横”又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 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 确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描写客观 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抒情巧妙地融古之贤人常以花草自喻,宋代理学家周敦颐“ 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之说,当与“独怜幽草”异曲同工。如果说 “独怜幽草涧边生”写的是静景,那么“上有黄鹂 深树鸣”则写的动景。树丛深处莺啼婉啭,显然是 在说明那一天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是个响晴天儿 。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 转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 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课 拓
外
展
调笑令
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韦应物代表作如《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赋得暮雨送李胄》、《游开元精舍》
课 作
后
业
1.背诵此诗,下节课抽查。 2.根据诗意,绘制一幅有自 己特色的画,择优鼓励! 3.预习下一课
课 作
后
业
谢谢观赏
滁州西涧课件
滁 州 西 涧
诗 简
人
介
韦应物( 737-约789 ) ,唐代诗人汉族,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玄宗时, 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 州、苏州等地刺史。步入晚年的诗人厌倦 了官场的生活,而追求一种自然简单的生 活。作品《韦苏州集》,今传有10卷本《 韦江州集》 、两卷本《韦苏州诗集》 、 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他的 诗歌以田园风物著名,也有一些作品涉及 时政和民生疾苦。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 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滁州西涧(韦应物)原文及赏析
滁州西涧(韦应物)原文及赏析滁州西涧(韦应物)【原文】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千里绝烟,波浩渺之都。
汀洲何处?可托付秋波。
白璧微瑕,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赏析】《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以山川美景为背景,通过对渔舟、雁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下面将对该诗的主要意境和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首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以“渔舟唱晚”形象描绘了夕阳下渔船归来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了诗人构建的自然环境之中。
形容词“晚”使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黄昏的宁静美感。
同样,第二句“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借助“雁阵”和“声断”来表达秋寒的凄凉,通过对声音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寒冷的感觉。
接下来,“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作者直接表达了自己舒畅的心情,描绘了自由奔放的景象。
通过将音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后,“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千里绝烟,波浩渺之都。
”通过选择描写环境的词语,描绘了滁州西涧的独特之处。
睢园、彭泽、绝烟、波浩渺等形象词语,使诗中的环境更加丰富生动。
最后两句勾勒出一个秋天的画面,“汀洲何处?可托付秋波。
白璧微瑕,秋水共长天一色。
”语言简洁,形象鲜明。
通过比喻手法,将秋波与汀洲、白璧进行联系。
美丽的秋色与清雅的水墨画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完美和谐之感。
整首诗通过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诗意的表达,使读者共享了他的美好心境。
通过景物描写和感受交融,引发读者对美好生活的思考,体会到大自然所带来的宁静与安慰。
总结而言,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以其独特的诗意表达了对山水田园景色的赞美之情。
通过景物描绘和诗意的渲染,将读者带入一个美丽而宁静的自然环境中。
滁州西涧 赏析
滁州西涧赏析
摘要:
一、背景介绍
二、诗歌内容解析
三、诗歌艺术特点
四、诗人情感表达
五、总结
正文:
滁州西涧,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小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之手。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备受后人赞誉。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韵味。
一、背景介绍
韦应物在唐代宗大历年间任滁州刺史,在此期间,他游览了滁州西涧,被那里的美景所吸引,创作了这首诗。
诗中描绘了春天涧边的幽草、树丛中的黄鹂,以及春潮带雨的野渡景象。
二、诗歌内容解析
诗的第一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描绘了诗人喜爱的涧边幽草和深树中的黄鹂。
第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则展现了春潮带雨的野渡景象。
这两句诗动静结合,形象地勾勒出一幅春涧图。
三、诗歌艺术特点
这首诗以情写景,借景述意。
诗人通过自己对景物的情感取向,展现出内
心的恬淡胸怀和忧伤情感。
同时,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间。
四、诗人情感表达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热爱,以及对恬淡生活的向往。
通过描绘幽草、黄鹂、春潮等景物,诗人展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无奈。
五、总结
《滁州西涧》以其优美的意境、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一首备受赞誉的唐代诗歌。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还透露出诗人对生活、人生的感慨。
《滁州西涧》课件
CHAPTER 02
诗文解析
诗句解释
01
02
03
04
诗句一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 树鸣。
解释
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 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诗句二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 自横。
解释
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 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
泊河里。
意境分析
01
描绘了一幅春天傍晚雨急潮涨的 画面,涧边幽草、黄莺深树、春 潮带雨、野渡舟横,意境幽深而 静谧。
跨文化传播与接受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滁州西涧 》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世界 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促进了 文化交流与互鉴。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提供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作品中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 的意义和价值,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影响与传承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作为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滁 州西涧》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 了深远影响,许多诗人从中汲取
灵感,传承其文学精髓。
在教育领域的地位
《滁州西涧》被广泛用于中学和大 学的语文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文 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具有重要作 用。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 感慨,情感真挚,引人深思。它反映 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社会意义
1 2 3
唤醒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
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唤起人们对自然的 敬畏和爱护,引导人们更加关注和保护环境。
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作品中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于当 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保 护环境。
《滁州西涧》ppt课件
滁州西涧古诗意思全解
滁州西涧古诗意思全解《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滁州西涧的美景,以及诗人对美景的感慨和思考。
这首诗的意思深刻,诗歌优美,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佳作。
本文将对这首诗的意思进行全面解读。
一、诗歌背景《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其任滁州刺史期间所作,描写了滁州西涧的美景。
当时,韦应物在滁州任职,对当地的山水风光有着深刻的感受和热爱,因此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二、诗歌内容《滁州西涧》全诗共二十六句,描写了滁州西涧的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风光,以及诗人对这些美景的感慨和思考。
下面对每句话进行逐一解读。
1.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这句话描写了滁州西涧的自然风光,幽草生长在涧边,黄鹂在树上鸣叫,景色十分优美。
2. 春来遍是野花香,野径争迎蝴蝶飞。
这句话描写了春天的滁州西涧,野花盛开,芳香四溢,野径上有蝴蝶飞舞,景色非常美丽。
3. 石磴落花飞溅泪,水声悠悠碧山青。
这句话描写了滁州西涧的石磴,石磴上落满了花瓣,像是泪水飞溅,而涧中的水声悠悠,山青水碧,景色非常动人。
4.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感慨,他并不是刻意争取春天的美景,而是放任自然,让群芳自由竞争,这也是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
5. 岂是眼前流水,向西流难得东。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流水的思考,他认为流水并不是只流向眼前,而是向着远方流去,而向西流水很常见,但向东流水却不易得到。
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理解,红花虽然凋落了,但它并不是无情的,而是化为春泥,为花草提供养分,保护花草的生长。
7.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句话描写了滁州西涧的桃花,一簇簇盛开,非常美丽,其中深红色和浅红色的桃花都十分可爱。
8. 近酒无觉眠石脚,落花欲迷人径头。
这句话描写了诗人在滁州西涧的游玩,他喝了酒后不知不觉地睡在石脚下,落花飘散,将他的行路之路迷了。
9.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诗《滁州西涧》原文及赏析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译文一】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译文二】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创作背景】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赏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鉴赏】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滁州西涧》 诗词
《滁州西涧》诗词《滁州西涧》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被誉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滁州西涧的生活情形,以及他对这个地方的钟爱和怀念之情。
以下分步骤阐述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一、诗的背景诗人韦应物在唐代是一个知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曾经在唐玄宗和高宗两朝担任过要职,也是一位资深的文学评论家。
这首《滁州西涧》描写了他经常居住的滁州西涧山庄,其中有他的好友和同僚薛涛的家。
二、诗的内容诗的前两句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他借助幽深的草丛、鸣叫的黄鹂等生动的自然元素,表达了他对这个山庄的喜爱和向往。
接下来,诗人透过窗户眺望远方:“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他写道从山庄望出去,能看到远方的江潮在春雨中急速流淌,有只船静静地停在河岸。
在这样的自然背景下,人类的产生显得微不足道。
最后,诗人回到自己的生活,写下自己对山庄生活的眷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庄生活的怀念之情。
他感慨生命如水流时光荏苒,但是他会一直怀念滁州西涧的美好时光。
三、诗的意义《滁州西涧》这首诗表现了韦应物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他用充满画面感的语言来形容这个山庄,展现了自然风光和人类生活的和谐之美。
此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怀和对未来的期盼。
他在诗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句话说明他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成为一位杰出的人物,使自己的名声可以流传千古。
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影响了后代文学的发展和政治思想的进步。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能够欣赏到诗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和人类的生活。
我们也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心灵深处的感受和思考。
《滁州西涧》这首诗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色彩,它鲜活地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滁州西涧
诗词注解
• 【注解】:
•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 【韵译】: •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思想感情
• 本诗表现了作者希望在急剧变化的社会 潮流中寻找一点自由和宁静 和作者对生活 的热爱。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 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 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 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 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的 感情。
•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 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 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试牛刀(小答案)
• 1.答:情感:可怜,同情,喜爱 体现情感 的字是:怜 。 • 2.答:意象:春潮、 雨、 野渡、 横舟 。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 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 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 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 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 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 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 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景。 •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他深为中唐政治 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 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 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 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创作背景
• 《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 代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作者 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 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 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 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滁州西涧古诗五首
拓展:
❖ 对比阅读: ❖ 与杜甫的《绝句》相比较: ❖ 杜甫的诗歌表达出一种喜悦之情。 ❖ 韦应物的诗歌表达出一种剔除了尘世烦忧而
无所奢求的悠闲和宁静。
作业:
改写这首诗,把 它改成景物描写。
概括大意 体味感情
❖ 前两句: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阴深 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
❖ 后两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 渡口的船只却自在横:“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极富有意境美, 船因“无人”而“自横”。一个“横”字写 出船的姿态,一个“自”字写出船的意态。 一叶孤舟,无人摆渡,正悠闲自得地横躺水 面,听任浪拍雨打。诗的深幽静寂的境界, 诗人恬淡自适的意趣,都通过这只空自摇晃 的小舟体现出来了。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约792),唐代诗人.。他 出生官宦家庭,享受世袭特权,过着骄奢 腐化的生活.安史之乱后,深受震撼,发奋 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仕途.他深为中唐 政治腐败而忧虑,关心民生疾苦,但却无 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他的心情. 白居易曾评论他的山水田园诗“高雅闲 淡,自成一家之体”。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德宗建中 二年,诗人出任滁州刺 史期间,这首诗写春游 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 见,是山水诗中的佳作。
整体感悟:
❖ 这是一首山水诗,读完之后你是否能在 你的头脑中呈现出画面呢?用你自己的 语言描述出来。
这首诗描绘了4幅画面:
❖ 碧涧幽草 ❖ 深树黄鹂 ❖ 春潮晚雨 ❖ 野渡横舟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从诗句中,我们可以得出诗人众多诗歌风格的原因,也可以看出诗人不同的审美追求。
下面是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介绍及诗人简介。
【写作背景】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人简介】韦应物(737-790[1]),京兆府万年县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胄贵里人,唐玄宗时任三卫郎。
安史之乱时,曾避难居武功(今属陕西省)等地。
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终于成为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永泰元年后,罢官闲居洛阳同德寺。
大历八年,因病去官,又寄居洛阳同德精舍。
大历十四年,辞官寓居鄠县沣上的善福精舍。
贞元四年冬,复出为苏州刺史,约七年后罢官,寄居苏州永定寺,此后不久,卒于苏州。
他曾经担任过洛阳丞、京兆府功曹、高陵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官职。
多次罢官,闲居佛寺,使得诗人有大量的时间精力接触山林自然,写下了不少山水诗。
【清美诗风】人一生有着仕隐交替的独特经历, 几次出仕又闲居,而每一次闲居又都是归于佛寺,表现出遁世避俗的淡泊志向与性格。
翻开诗人诗集,虽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篇,但多是写与僧人交往酬唱、描写佛寺道观和僧人形象,或叙写自然山水清幽之景, 并由此而形成诗人清美的鲜明诗风。
诗人写诗, 极喜用“清“字, 在其诗中,“清”字共出现了139 次, 按多少顺序排列,分别为:“清”字48 次;“清夜”11 次;“清景”10 次;“清露”8 次;“清池”、“ 清觞”各5次;“清川”、“清风”各 4 次;“清晨(朝)”、“清辉”、“清都”、“清凉”、“清赏”各3次; “清香”、“凄清”、“清泉”、“清尘”、“清涧”、“清言”各2次;“清渠”、“清静”、“澄清”、“清旷”、“清时”、“清白”、“清诗”、“清樽”、“清源”、“清光”、“清幽”、“清澜”、“清浅”、“清波”、“清流”各1 次。
经典古诗词赏析之韦应物滁州西涧
02.古诗译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02.古诗译文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03.古诗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 ‘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 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
感谢观看
更多古诗鉴赏课件尽在稻壳设计师“Amy邀请函”店铺
滁州西涧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 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唐 代 : 韦 应 物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肆 古诗赏析 叁 古诗注释 贰 古诗译文 壹 创作背景
01.创作背景
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 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非常喜爱西涧清幽 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
04.古诗赏析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 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
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 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
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04.古诗赏析
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写作背景]韦应物(公元737-79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只知道他的姓和名,不知道字。
韦家世代望族,人才辈出,少年韦应物生活在蜜罐中。
可能没怎么好好上学,就像现在的某些高官大款子女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旅游。
而且这韦应物是一少霸,横行乡里,大部分恶他都敢做。
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标准纨绔子弟后来竞成为唐朝大名鼎鼎的诗人,我断定他身体内的细胞结构肯定与众不同。
15岁时,当了皇帝李隆基的侍卫,这下更是骄横冲天,胡作非为,家藏杀人犯,勾引邻居妇,警察不敢问,自己没事人,这些都是他自己后来说的,是真事儿。
韦应物凭什么入选侍卫?就凭出身好,政治上可靠,在皇帝的眼里,人分2类,一类是自己人,一类是他人。
你家高官厚禄,总不能在背后捅我一刀吧?还是自己人在旁边心里踏实。
李隆基就这么想。
韦应物就这么大摇大摆地生活着。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避难四川,整个长安陷入安禄山之手,很多望族偃旗息鼓,韦应物成了无依无靠的小人物。
变化就从这开始,史料中查不出这个无赖是经过了什么而痛改前非,总之,不一样了,打开了书本,严肃做人。
快20岁才开始读书,说实在的,晚了,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从几岁就开始《诗经》、《楚辞》了,但人是不一样的,韦应物静下心来,变得温文尔雅,勤奋和悟性使他赶上了这趟车。
180度的大转弯,完成如此的突变,此人非同寻常。
“安史之乱”平定后,韦应物出仕为官,但都没有做太大,已经不是无赖的他剩下的是豪爽,已经是个文人的他拥有了理智和正直。
“安史之乱”给唐朝打击太大,国势急转而下,虽已平复,但伤痕累累,皇帝力不从心。
公元783年,47岁的韦应物任滁(chu2)州(安徽滁县)刺史。
看到朝庭的腐败无能,民不聊生,韦应物心灰意冷,隐退之心愈加强烈。
公元784年,韦应物写下了这首诗。
[本诗简析]这是一首写景名篇,历来传诵。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
从诗句中,我们可以得出诗人众多诗歌风格的原因,也可以看出诗人不同的审美追求。
下面是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介绍及诗人简介。
【写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人简介】
韦应物(737-790[1]),京兆府万年县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胄贵里人,唐玄宗时任三卫郎。
安史之乱时,曾避难居武功(今属陕西省)等地。
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终于成为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永泰元年后,罢官闲居洛阳同德寺。
大历八年,因病去官,又寄居洛阳同德精舍。
大历十四年,辞官寓居鄠县沣上的善福精舍。
贞元四年冬,复出为苏州刺史,约七年后罢官,寄居苏州永定寺,此后不久,卒于苏州。
他曾经担任过洛阳丞、京兆府功曹、高陵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官职。
多次罢官,闲居佛寺,使得诗人有大量的时间精力接触山林自然,写下了不少山水诗。
【清美诗风】
人一生有着仕隐交替的独特经历, 几次出仕又闲居,而每一次闲居又都是归于佛寺,表现出遁世避俗的淡泊志向与性格。
翻开诗人诗集,虽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篇,但多是写与僧人交往酬唱、描写佛寺道观和僧人形象,或叙写自然山水清幽之景, 并由此而形成诗人清美的鲜明诗风。
诗人写诗, 极喜用“清“字, 在其诗中,“清”字共出现了139 次, 按多少顺序排列,分别为:“清”字48 次;“清夜”11 次;“清景”10 次;“清露”8 次;“清池”、“清觞”各5次;“清川”、“清风”各 4 次;“清晨(朝)”、“清辉”、“清都”、“清凉”、“清赏”各 3次; “清香”、“凄清”、“清泉”、“清尘”、“清涧”、“清言”各 2次;“清渠”、“清静”、“澄清”、“清旷”、“清时”、“清白”、“清诗”、“清樽”、“清源”、“清光”、“清幽”、“清澜”、“清浅”、“清波”、“清流”各 1 次。
有时甚至同一首诗中也不
避用字重复,出现两个或多个“清”字,至于运用与“清”字意义相近的词语那就更是俯拾即是、不胜枚举了。
诗人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天地:读其诗作,如饮甘露,如濯清流,如临幽谷,如沐清风, 给人以清气弥漫的审美感受。
《赠王侍御》“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玉壶彻底清”一联诗最能概括、表现和反映韦诗的这种独特的清美诗风。
故张戒《岁寒冷堂诗话》(卷上)云:“韦苏州诗,韵高而气清。
”诗人也反复提及己诗之清:《访人》诗云:“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艳雪》诗云:“清诗舞艳雪,孤抱莹玄冰”。
不仅表现诗人的诗学审美观集中体现在一个“清”字上, 而且能以清新洁净的语言来绘景状物,表意抒情,形成其独特的清美诗风。
而这种诗风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征。
诗人一生多次闲居精舍, 早已习惯那种很少人间烟火气的方外生活,故描写山水或寺庙生活常显得闲适而恬澹,空旷而平和。
如《幽居》:“贵贱虽异等, 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 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 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 谁谓薄世荣。
”全诗描绘了一种悠闲宁静的境界, 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适意的闲淡心境。
诗先用世人“皆有营”之辛劳, 反衬自己“遂此幽居”的闲情逸致;“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幽居生活的恬然感受以及愉悦适意的心境,使心境与物境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再如《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施补华《山见庸说诗》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
”诗人从容下笔, 于“秋夜”、“凉天”写起,淡淡着墨,“山空松子落”更见出诗人平淡心境与所处幽静环境的谐合,语浅情深,显得那么的清雅闲淡。
沈德潜《说诗日卒语》云:“五言绝句, 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
”此诗即诗人清淡诗风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