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财政思想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我国财政思想

我国财政思想

一、理财思想概述理财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政权的巩固、国家的兴衰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把理财作为治理国家的大事,而理财思想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或个人进行自己一系列理财活动的指导思想,选择何种类型的理财思想对一个国家进行什么样的经济决策和理财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开始有理财行为发生的时候理财思想就不可避免地相伴而生,只是当时的理财思想都是很简单朴素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后来随着理财行为的不断拓展,理财思想也在逐步地系统化、条理化,这种系统化的理论根据收入与支出的制约关系的不同地位,大致化分为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这两种。

二、“量入为出”理财思想的历史演变所谓量入为出,也叫以收定支,是指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根据收入安排支出,它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早的理财思想,也是中国国家预算的基石,最早提出是在西周时期,史料中比较明确的论述则是载于《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miao),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

用地大小,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意思是说冢宰在编制国家财政支出预算时,必须在每年年底制定,这时各种租税谷物都已经收进来了,按照土地的大小和年成的好坏,通算三十年以编制支出预算,根据收入计划支出。

冢宰是当时治理国家的大臣,在量入为出理财思想指导下制定财政方针时还明确提出以九赋之所入,适以供九式之所用,也就是以一定的岁入,抵补一定的岁出,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式九赋制”。

西周以后,量入为出逐步成为各个朝代理财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在财政收入上贯彻薄敛、富民思想,在财政支出上要贯彻崇俭抑奢的思想“礼,与其奢也宁俭”。

孔子把收入和支出有机地联系到一起,认为财政上该征收的要征收,该使用的就要使用,可以俭省的一定要俭省,这体现了量入为出的理财思想。

到了战国时期,管仲对量入为出的理财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总结

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总结

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总结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他对财政管理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理论基础,并开创了财政学的研究方向。

然而,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财政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对西方财政思想的演进进行总结,并探讨每个阶段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影响。

1. 古典经济学阶段(18世纪-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经济学与财政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财富生产。

他还强调贸易的重要性,主张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

然而,斯密对财政政策的思考相对较少,他主张“夜光法则”,即对经济的干预应该尽量少,以避免政府滥权。

大卫·李嘉图则关注了财政政策对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他提出了相对剩余和绝对剩余的概念,并通过劳动价值论解释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他强调了财政政策在保护国家利益和促进社会福利方面的重要性,但也主张政府应该遵循自由市场原则,以避免干预过度。

2. 凯恩斯主义阶段(20世纪中期)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现代宏观经济学和财政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

凯恩斯理论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主张政府在经济下行时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干预,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他提出了财政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原则,认为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以增加总需求。

这一观点对于解决大萧条和实现经济复苏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新自由主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思想迅速兴起并成为主导,对财政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和优化资源配置,主张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遵循市场自由原则。

他们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集中在政府过度借贷和货币供应过度膨胀等问题上,认为这些问题会导致经济不稳定和通货膨胀。

中国财政思想史 共261页

中国财政思想史 共261页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 孙文学
23
2019 大连
中国财政思想史 第一章 先秦财政思想
• 第二节 《禹贡》所体现的财政思想
三、赋役有常:在正常情况下,贡、赋的种 类、时间、数量固定,不随意变更。
四、职掌分定:主管官员分工有序,不乱指 派。
16.07.2019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 孙文学
24
2019 大连
16.07.2019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 孙文学
7
2019 大连
前言
• 原财政部长项怀诚在山东大学的讲话说: “大家知道, 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推行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时候,都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 训,从战国时代的商鞅变法,到汉武帝时代的桑弘羊 改制;从北宋时代的王安石变法,到明代万历年间的 张居正改制------这其中既有政治问题,又有经济问 题,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而所有这一 切,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才能加 以批判地继承。”
• 均平负担不是指繁重程度,重不等于均平,轻也不等于均 平;
• 为什么均平? • 这里所说的均平负担,不是原文,而是后人分析出来的 ; • 也考虑到统治力量的牢固与否。
16.07.2019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 孙文学
22
2019 大连
中国财政思想史 第一章 先秦财政思想
• 均平负担示意表
服制
甸 服 (五 百 里)
4、语言难理解 。
• 正确的方法
– 运用马克思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历史上的具体政治经济背景, 对各个时期的财政思想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
– “知古而不泥古”、“观往而鉴今”。

中国古代财政思想.2

中国古代财政思想.2

中国古代财政思想.2中国古代财政思想财政是国家的生命线,在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古代中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成为传统税收文化的最高境界,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民本思想则成为传统财政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公共参与国家的财政预算,以此提升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增加国家能力,是我国的财政精神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所在。

一、传统财政文化中的轻税思想古代中国,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思想在我国古代长期占居主导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甚至还颁发过“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天”的劝农诏。

在传统自然经济条件下,古代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田赋、工商税收和官产专卖收入,而在这三者之中,工商税收和官产专卖收入的数量很难有持续的增长,田赋成为绝大部分历史时期的支柱性财政来源,所谓“民之大命,谷米也。

国之所宝,租税也。

”可以说,古代中国是以农业田赋收入作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国家,对于农耕文明的依赖,一方面使得古代君王可以更加轻易地凭借权力获得田赋收入;另一方面,也由此催生了很多田赋征收过程中的财政腐败,而古代思想家立足于国富民强、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的“轻税”主张,则可以看做是传统财政思想的精华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是贯穿中国古代财政史的主要内容。

财政制度的确立在先,财政政策的制定在后。

自春秋战国以后,在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的朝代,均由一些著名的政治家、理财家制定和推行了指导国家财政经济活动的财政政策。

纵观历代主朝的财政政策,都具有如下一些特征:一是以儒法两家的经济思想和财政思想为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

儒家的财政思想主要是重“仁”、“义”、“罕言利”,主张薄赋敛,均节财用,反对国家干涉经济。

法家的财政思想贯彻“法治”主义,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重财利”,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二是以“人”为制定政策的中心。

历史上的一些理财家,其为政与否对于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重大影响.三是财政政策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土地制度、力役制度、赋税制度、官营专卖制度、工商业政策以及货币制度等,财政政策往往构成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财政学 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

财政学 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
主张国家(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财政政策则是国家干预 经济的主要工具。
2.后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 1959年马斯格雷夫首次在财政学教材中加入公共产品论述和引入
“公共经济”概念的先河。公共产品理论的创立,大大增加了财 政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引起财政学根本思路的变化。
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二、马克思主义的财政思想
• (二)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 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
公共财政 国家财政
个性 性
特殊 一般
被包容 包容
公共财政模式存在和运行的理论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 于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纠正市场失灵,主要是通过提供公 共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政即为担当此任的制度 安排。
财政的一般属性:财政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部分 财政的特殊属性: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
• 二、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 (一)公共财政的含义
• 可以把公共财政看做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的统一。
• 特殊属性: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财政模式。
•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 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 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 型和财政模式。
4“剩余价值论”
财政分配是由剩余产品形成各社会基金的经济过程,也是剩余产 品价值的一种运动过程,体现的是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对剩 余产品(价值)的分配关系。
5“社会共同需要论”
财政的分配是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 分配的活动。
(二)改革开放后的公共财政思想
西方学者的公共产品理论、市场缺陷分析、财政职能理论、税收 效应理论、税负转嫁理论、公共生产及公共产品定价、公共财政 政策运用等都已引入中国财政理论研究和实践中。

浅谈中西方财政思想及其发展的比较

浅谈中西方财政思想及其发展的比较
和启示 。 1 .我 国 前 人 在 “ 节流 ” 方 面 的 具 体 做 法 或 观 点
其三 , 主张政府举借公债弥补赤字 。 其四, 主张通货膨胀配合政府的支出膨胀 。 尽管七十年代 以来 , 货 币主义和供应 学派从 不同角度 对凯恩 斯主义提 出了挑 战 , 但是凯恩斯主义对市场万能教条的否定 , 以及 对 国家积极干预和调解 经济 的强调 , 看来都 是应予肯 定的 。问题 的关键是如何把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有效地结合起来 。
如果不受约束的豁达使用或消耗国家的经济资源结果出现财政失衡即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则必然会导致财政赤字进而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国家建设与人们生活必然难以为继因此节约国家支出才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根本措施
浅谈中西方财政思想及其发 展的 比较
冯 毅
( 兰州大学法学院
【 摘 要】 物 质 财富既 是社 会进行 物 质 资料 生 产 不 可缺 少 的基 本要 件 , 也 是人 们赖 以生活 的必备 要素 尤 其是 在 资 源 有 限的 社会 里 , 如 何 获 取 一 定的物 质 财富 , 并使之 不 断增值 和扩 张 , 这是 每 个 涉足 经济 的人 非 常关 注的 问题 , 也 是历 代 治 国理 财 方略 的根 本 大计 。本 文 通过 对 比 中 西方 的财政 思 想制度 , 指 出把 政 府调 节 和 市场 调 节有 效 地 结合 起 来 的 重要性 , 相信 这 对提 高我 国财政 管理 效率具 有积 极 的借 鉴 价值 。 【 关 键 词】 财 富 资源 ; 节流 ; 财政 思想 ; 量入为出; 商品 经 济 ; 经 济可 持 续
凯恩斯主义 的财政思想 和政策 比之传 统的财政思想 和政策 , 有以
下几 个 特 点 , 那就是 :

财政学入门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财政学入门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财政学入门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财政学入门: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探讨了如何有效地管理国家财政资源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财政学的核心内容。

一、财政学的概念与发展财政学是研究财政活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家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财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财政学的发展可追溯至18世纪,当时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开始探讨财政领域的经济学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政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国家财政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财政学的基本原理1. 财政平衡原理财政平衡原理是指国家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应保持平衡,即收支二者相等。

财政平衡的实现,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收入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控制财政支出。

财政平衡对于维护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财政稳定原理财政稳定原理是指国家财政应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财政稳定是维护国家财政健康发展的基础,可以提供稳定的财政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

3. 财政效益原理财政效益原理是指国家财政收支应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在财政决策中,应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效益性和效率性,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财政活动的最大效益。

4. 财政公平原理财政公平原理是指国家财政在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上应遵循公平原则。

在财政收入分配中,应确保财政负担的合理分摊,避免财富的不平等现象。

在财政支出中,应重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的实现。

三、财政学的研究内容财政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且深入,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具体而言,财政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1.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从税收、非税收入和财产收入等渠道获得的资金。

财政收入的规模、结构和效益对于国家财政运行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总结财政思想的演进

总结财政思想的演进

总结财政思想的演进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财政思想经历了不断的演进与发展。

从古代到现代,从财政管理的初级阶段到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财政思想的演进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财富积累、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

财富积累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没有明确的财政思想,财富的积累主要依靠战争、征服和掠夺。

人们通过征收农民的税收和向国民征收贡品来积累财富,以维持国家的运转。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政府追求财富的集中,没有明确的财政制度和政策。

财政管理阶段是财政思想逐渐形成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关注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衡、财政计划和预算管理。

公元17世纪16世纪的经济学家如孙中山等开始将财政管理从政治
经济学中独立出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理论和方法。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强调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追求财政管理的高效性和透明度。

财务管理阶段是现代财政思想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注重财政活动的效益、财务监管和责任管理。

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财政理论和方法,如财政监管、绩效评价和风险管理等。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注重财政公平与效益兼顾,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提高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总结来说,财政思想的演进经历了财富积累、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三个阶段。

从一开始的财富的集中到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
衡,再到关注财政活动效益和财务管理的科学与规范,财政思想在不断发展中促进了财政制度的进步。

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变化,财政思想也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新的挑战和问题,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财政支持。

用先进思想引领财政综合工作的发展

用先进思想引领财政综合工作的发展
总 揽 全 局 、 学 筹 划 、 调 发展 、 顾 各 方 。具 体 来 科 协 兼 讲 ,就 是要 从 中 国发 展 全 局 和最 广 大 人 民群 众 的根 本 利益 出发 , 正确 反 映 和兼 顾 不 同方 面群 众 的利 益 , 调 节并 处 理好 各 种 具体 利 益 关 系 .正 确处 理 局 部利
新 的 突破 , 就会 实现 实质性 的 飞跃 。
求 , 贯彻 落 实科 学发 展观 的切 入 点 和实现 途径 。要 是
实 现 “ 展 ”要 做 到 “ 发 , 以人 为 本 ” 要 体 现 “ 面 协 调 , 全
38
镇江社 会 科学 2 1 0 1年 第 2期
二 、新 时期 财 政 综合 工 作 人 员要 用 新 思想 引领
的 ,是形 式 主 义 的一 种表 现 .是 一种 不 负 责任 的表
现 。只有从 本职 工作 出发 . 争先 创优才 有 坚实 的基础
和正确 的方 向。
作为 一 名财 政 工作 者 ,要 善 于在 自己 的工 作 范 围 内查找 自己 的缺 点和 不 足 ,才能 保 证 争先 创 优 的
严 格要 求 , 工作 结 果 不会 精益 求 精 , 对 工作 过 程 也不
会 兢 兢业 业 。只 有树 立争 先创优 的 目标 , 才能 对 自己 的工 作 高 标 准 、 要 求 , 能有 充 足 的 工 作 动 力 , 严 才 积 极 向上 的工 作态 度 , 丝 不苟 的 工作 作 风 , 一 誓争 完美
识是 先决 条件 , 是财 政工 作 的起点 和 最终 归宿 。只有
树立 了争先 创 优 的意 识 ,我 们 的各 项 财 政工作 才 会 有 明确 的 目标 和充 足 的 动力 ,我 们才 会在 财 政 工作 上走 得 更远 、 更稳 健 、 精彩 。二 是争 先创 优 是 取得 更

财政学发展史

财政学发展史

一、财政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亚当・斯A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经济学和财政学作为一门科学正式诞生,而财政学的发展与经济学的发展是紧密相连,财政理论受到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创新而不断更新。

纵观西方财政学理论发展史,主要存在“两大传统”,一个是由英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所开创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传统。

斯密持有的是自由放任的思想,认为政府应该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他认为政府的支出是非生产性的,并提出了政府应该履行的三个方面的职责,即提供国防、司法以及公共工程建设。

此后其追随者,李嘉图、J.S.穆勒、萨伊、马歇尔和庇古等持有经济自由主义观点的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的发展而形成了西方财政学“盎格鲁一撒克逊”传统。

该传统推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神奇作用,相信存在“看不见的手”会自动地将私人利益引导到公共利益,主张“最好的政府是管理最少的政府”。

自亚当・斯密时代直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这一传统居于财政学以及经济学主导地位的时期,这一时期财政学的一项重要的特征就是注重对于税收的研究而忽视或基本没有涉足对公共支出的研究。

与此相对应的是由瑞典学派和奥意学派所开创的“大陆传统”。

尽管斯密的经济学体系长期占据着主流经济学的地位,但是当时有一些“非主流”经济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相对而言,在国家经济职能的认识方面,一些经济学家更加重视公共支出的积极作用,留下了很多深刻、精辟的分析,逐渐形成了公共财政理论的另一传统,被称为“大陆传统”。

著名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特、罗雪尔、瓦格拉,其中更重要的有以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和林达尔为代表的瑞典学派,以及奥地利和意大利的一些财政学家形成的奥意学派。

特别是维克塞尔,不仅对一般经济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将税收和公共支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认为公共部门的决策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的和集体选择的过程。

而正是缘于他的著作,布坎南吸收了其中重要的思想并加以发展,从而开创了影响广泛的公共选择理论,并成为现代财政学的基础理论。

从财政思想及其发展角度试述税收的目的

从财政思想及其发展角度试述税收的目的

从财政思想及其发展角度试述税收的目的作者:王刚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7期【摘要】财政是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税收不但作为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国家依靠的主要经济杠杆,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来调节经济的的运行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且实现其公共设施的建设,增加居民的社会福利,通过个人所得税的调整调节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缩小分配上的不公平,但在几个世纪以来,学者对"税收"和"凭什么收税"的争论从没停止过,本文尝试从财政思想及其发展来探讨一下税收是什么,税收的依据是什么。

【关键词】财税法;财政政策;税收;财政思想一、财政思想及其发展(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财政学的形成早在古希腊,财政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问题,然而,在后来的发展超过1000年的历史中,总是对财政一些局部的零散的研究。

没有系统的本质的理论研究,终究是没能建立起系统的财政理论体系和学说,直到社会从手工业发展到到工厂的现代资本主义,由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在理论上给予市场与政府一个清晰、客观的经济基地的地方公共财政体制问题的研究之间的关系。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一次在古典方面系统研究和阐述了财政的理论,也标志着财政学的形成。

(二)新古典经济学和公共产品理论与财政学的经济学化和科学化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1874年,法国的瓦尔拉斯。

他们的三部著作的相继出版揭开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序幕。

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对象都不一样,但在理论上有共同点,就是基于边际效用价值论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价值,作为个人的心理过程;价值决定开始通过解释的选择个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边际分析方法的应用。

对传统的经济理论,是成本的生产价值理论的基础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对现代经济学"边际革命"转型经济学从整个国家的丰富知识走向主要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个别厂商,它的价值非常巨大,价格确定机制的这一项重大研究引发了深远的影响。

财政思想史

财政思想史

1.世卿世禄制:即西周时期,天子通过宗法关系以及分封制、等级制,实行严密的政治统治。

所分封的土地、人民、奴隶,都是世代承袭的一种制度。

2.量入为出:这一思想是指国家在已经取得的收入的基础上,逐一安排支出,根据收入的数量来确定支出的规模。

这是“三代”时期就有的财政思想。

3.封土建国:即分封诸侯,根据爵位的高低给予不同的土地分封以作为其俸禄待遇的区别,建立诸侯国。

这是“三代”时期实行的一项制度。

4.政在养民:所谓“政在养民”,是说制定政策特别是财税政策时,要多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这是“三代”时期提出的。

5.分等征税:是指政府为了落实均平征收的政策,根据不同的植物,运输距离的远近,规定不同的税率,实行分等征税。

这是“三代”(周朝)时期实行的一项政策。

6.赋役有常:这是三代时期所实行的一种赋役制度,是指要正常情况下,贡、赋、役的种类、时间、数量相对固定,不随意变更。

7.赋役并重:是指赋与役都与天子的生存息息相关,所以,统治者既重视赋税,也重视徭役。

因为赋和役不仅是天子(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源泉,而且是控制诸侯的重要手段。

8.民有经产: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提出来的民富思想,即国家稳定需要让老百姓有稳定的财产(即经产),只有“民有经产”才能使民富国也富。

9.均地分力:所谓“均地”是指根据不同的土质,地理状况,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折合,以做“均”的目的,而“分力”是指对获得均地的人所取得的收入,国家再按一定的比例分得一部分。

这是春秋时期齐国所实施一项政策。

10.官山海:即由国家管理盐、铁,实行盐铁专卖,将盐铁之利从商人手中夺回到国家手中,这样既可以避免百姓受到商人盘剥,又可以使国家得利,从而减少对百姓征税。

这是中国专卖制度的滥觞。

最早在春秋时期的齐国推出实施。

11.节用以礼:是指按照“礼”的准则,规范士以上的大小官吏和有知识的人;以法律武器,约束普通百姓。

这是由战国时期的荀子提出来的。

12.平政爱民:“平政”就是要采取一系列符合“礼”的规范,不超越“法”的界限,实行公平的政策和措施,治理好官吏与百姓。

中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政策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财政政策的演变也一直是中国宏观经济复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中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财政政策的演变1.增强财政作用(1978年-1991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大财政开支的政策操作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增加的财政开支主要用于加强早期粮食、棉花、油料、煤炭、铁路等领域的投资。

在这个时期,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增强财政作用的文件和政策,比如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三线建设、债务管理系统改革、地方税制改革、销售税改革、公共财政制度的更衣等。

2.公共财政初级阶段(1992年-1996年)在经济转型期,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的财政体制也面临了转型的历史使命。

在这个时期,中国采取了分税制,即国家和地方政府分别征收不同种类的税收,并由中央政府决定税收的收入分割比例。

这一改革使得税收体系更加规范和健康。

3.经济困难时期(1997年-2002年)在经历了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等严重货币危机后,中国的财政状况也开始变得严峻。

为了应对困难,中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减税、增加财政投资等举措。

4.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2003年至今)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财政利用效率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逐步向现代化阶段转变。

此时,各地方政府财政保障能力的有效度及其影响力特别重要,中国政府早期就开始加强重大项目的财政支持,并建立财政投资机制。

二、中国财政政策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拉动需求中国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实现了不同领域的投资增长,扩大了投资规模,拉动了需求,推动宏观经济不断改善。

2.促进经济稳定和金融保障在经济波动时期,财政政策发挥了稳定作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政策相结合,能够协调的调节和抑制一些无序的波动,为经济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金融保障。

3.形成良性的财政体制通过推进分税制、整合地方财政等措施,逐渐形成了良性的财政体制,为财政资源的配置和适当分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的演变发展

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的演变发展

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的演变发展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文章将首先介绍财政思想的定义,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财政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未来财政政策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财政思想,演变,发展正文: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财政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首先,通过定义财政思想的研究内容,即财政理论和财政政策的实践,对财政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进行引入。

接下来,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财政思想的变化,并以一战前、早期共产主义、新民主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今日社会主义建设为背景,引出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最后,本文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财政思想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财政政策发展的趋势。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财政思想和政策方面的发展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做出了贡献。

当前,我们应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财政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推动改革开放。

首先,使用不断演进的财政思想,贯彻中央政策,支持国家重大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政支持。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利用财政政策促进项目的实施,鼓励与投资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参与者提供资本市场的支持,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其次,应用财政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投资。

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明显提高政府在发展中所付出的社会投资,特别是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能力,以期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均衡。

综上所述,我们应用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演变和发展,通过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支持国家重大工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投资,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继续来看,我们可以利用财政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实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首先,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财政思想的发展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改革开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张居正财政思想研究

张居正财政思想研究

张居正财政思想研究,不少于1000字张居正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文臣、学者,他的财政思想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的财政思想主要体现在积极的财政改革、勤政节约、开发民生经济以及国际贸易方面。

下面,我将从张居正财政思想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积极的财政改革张居正在明朝政治经济发展中,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税收收入的重新规划和改革。

他认为,财政收入的积极增加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增加财政收入不能只是靠加重赋税负担,而应该从根源上改变。

因此,张居正主张扩大土地赋税,增加官员税收负担,减轻贫民税负,发展民生经济等措施。

这些改革不仅使财政收入逐渐增加,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勤政节约张居正倡导的勤政节约是指政府要勤勉办政,厉行节约,控制财政支出,依靠实际收入开支。

他认为政府的节约不仅仅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更是为了强化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

因此,张居正强调各级官员要注重勤政,监督官员要严格,从源头上掌握财政资金的使用等等。

在这方面,张居正的勤政节约理念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和支持,为后来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三、开发民生经济在财政方面,张居正重视发展民生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其中的一大核心。

他认为,农业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只有农业的稳步发展才能支撑起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张居正主张对农业加以支持和鼓励,及时调整税负和政策,开辟农业市场,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等等措施。

在他的建议下,明代农业领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热情得到了很好的调动,从而有效提高了国家的整体经济效益。

四、国际贸易张居正还非常重视国际贸易的发展,认为开展国际贸易可以有效地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

他主张通过增加出口量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这些出口商品的收益回流国内也会推动国内经济的繁荣发展。

因此,张居正提出了一些对外贸易政策,积极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商业拓展。

《中国财政思想史》课件

《中国财政思想史》课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财政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财政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 后世财政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财政思想的代表人物:曹操、诸葛亮等都是这一时期财政思想的代表 人物。
隋唐时期财政思想
隋朝财政思想:以均田制为基础,实行租调制,重视农业生产和赋税征收。
唐朝财政思想:以土地赋税为核心,实行租庸调制,重视财政收入和支出平衡。
• * 重视农业,提倡节俭,主张藏富于民 • * 实行盐铁官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 * 推行均输法,平衡各地财政收入 • * 实行市易法,促进商品流通,增加财政收入
● 明清时期财政思想: * 主张开源节流,增加财政收入 * 实行一条鞭法,简化税收制度,减轻百姓负担 * 推行海禁 政策,限制海外贸易,保护国内经济 *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促进农业发展,抑制商业过度发展
晚清时期财政思想 影响
民国时期财政思想
背景:民国时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财政问题突出 代表人物:梁启超、孙中山等 主张:主张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实行财政改革,加强国家财政管理
影响:对中国近代财政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财政制度的现代化进程
抗日战争时期财政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 财政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 财政政策
汉朝财政思想: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秦汉时期财政思想的特点:以农为本, 重农抑商,重视国家财政与民间财政 的协调发展
秦汉时期财政思想的影响:为后世 财政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 国古代财政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财政思想
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萧条,财政思想受到重视。
魏晋南北朝时期财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减轻百姓负担, 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 财政制度

关于财政理论发展源流的概要回顾及我的“公共财政”观

关于财政理论发展源流的概要回顾及我的“公共财政”观

关于财政理论发展源流的概要回顾及我的“公共财政”观前言财政理论是财政学科中的核心内容,是研究财政收支的规律,探讨财政制度的运作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的学说体系。

财政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财政理论的发展源流进行概要回顾,同时我也会分享一下我对于“公共财政”这个不可或缺的概念的看法。

财政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古代财政理论古代的财政理论主要集中在两条主线:一是如何增加国家收入;二是如何节约开支以满足需要。

中国的经济理论家和政治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对财政理论的探索,其中往往涉及国家税收的问题。

古代希腊的柏拉图提出“财政学”,并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的公共财政理论。

现代财政理论现代财政理论起步于欧洲,特别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

这个时期是历史上的“金融革命”时期,特别是从约翰·洛克的《政府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大卫·李儒斯通的《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等经济学家的作品的发表,这些著作中开始有了涉及财政的内容,成为了财政学这门学科的基础。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国家财政力量的不断增强,财政学这个学科逐渐从单纯的政府财政管理进化为国家财政管理,对于财政政策、财政制度、财政法律等方面进行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

这个时期的财政理论从需求满足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并开始关注国民经济发展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问题。

当代财政理论财政理论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发展与演进。

当代财政理论强调财政管理的现代化,从财政制度的角度来探讨重点财政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等等。

例如,加拿大经济学家马丁·菲斯特等人提出的“新财政学”、“新公共管理学”和“新公共经济学”等新的领域,推动了财政理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也被称为国家财政,是财政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既包含为公共目的而筹备和运用国家资金和等财产资源的行为,也包括制定和推行财政政策和调控经济的手段和方法等等。

西方主要财政思想总结

西方主要财政思想总结

西方主要财政思想总结西方主要财政思想包括古典财政学、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经济学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等。

这些思想对于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古典财政学是西方财政思想的最早阶段,其核心观点是主张让市场自由运作,通过自由放任和市场竞争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

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认为市场自由运作可以引导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实现最优化。

大卫·李嘉图则提出了李嘉图税理论,主张通过减税和限制政府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古典财政学在实践中遭遇了困境。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危机和大萧条使得经济学家开始反思古典财政学的观点。

在这一背景下,凯恩斯主义崛起。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往往存在自我调节失灵的问题,需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实现对经济的稳定和调节。

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的主要著作《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影响深远。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当经济出现萧条时,政府应该通过增加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以达到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而在经济景气时,政府则应该通过调整税收和增加储备,以平衡经济并防止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理论对现代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普遍采取凯恩斯主义的财政刺激措施。

供给学派经济学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一种反思和挑战。

它强调供给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刺激生产和供给,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卢卡斯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他们批评凯恩斯主义过于关注需求端,忽视了供给端的作用。

供给学派经济学主张通过削减政府干预和减少税收来促进经济增长。

这一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新凯恩斯主义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一种修正和发展。

它通过结合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跨时期的消费理论和增长模型等新的理论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财政思想及其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几种不同的财政思想的含义和发展,总结出财政思想演变的特点和规律。

这些特点揭示了现在的一些财政现象和局面的历史根源和存在依据,启发我们从特点中找出搞好财政的治本之道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财政思想;发展;特点;
我们知道财政的主要内容有三点,即取得资财、使用资财、管理资财。

财政思想常常以统治阶级经国思想的支柱性组成部分的姿态出现,从而带有阶级和时代的特定局限性,同时必须遵守经济规律和顺应时事。

一、财政思想及其发展主要阶段
1.古典学派之前的财政思想
(1)重商主义学派,主要代表是英国,重商主义者主张通过关税促进出口,禁止黄金出口,为了保护本国利益。

(2)官房学派,主要代表是德国,前期主张财政收入以官产为主,后期主张财政收入以税收为主。

(3)重农学派,主要代表是法国,主张政府的税收收入应针对土地的净生产,而不应涉及劳动工资,极力主张土地单一税。

2.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
贯穿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亚当斯密的财政思想为代表,其《国富论》被称为资本主义的圣经,主张以生产要素作为征税来
源,反对发行国债,反对财政赤字,反对官产收入。

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的一致之处为:反对国家的干预。

3.垄断阶段的财政思想
以瓦格那的思想为代表,承认财政以税收为主,税收不足时,以国债和官产收入补充。

4.现代财政思想
以约翰·凯恩斯为代表,极力主张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政府要举办公益事业刺激需求,国家应加强赤子财政,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承认赤字财政。

二、我国财政思想的显著特点
中国财政思想的萌芽、成长和发展是和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变息息相关的,反应和作用于社会架构中各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中国财政思想在上下几千年的发展轨迹中蕴含几下显著特点:
1.对财政问题从具体发展到对财政理论根本性原则的探讨
过去的财政思想家多数是就事论事地就具体财政问题来谈论财政,到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革家开始对财政理论的原则性问题进行探讨。

其后,西方财政思想的传播等促成了对财政根本原则的探究走向现代化。

2.财政思想从偏见和粗糙走向全面与精确
以往的思想家对财政问题的认识往往带有直觉色彩和严重偏颇,并打有时代的烙印。

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这个经济系统
里的现代化财政体系,已被认定为要努力建成的经济和财政系统。

财政思想的全面化和精确化,还通过财政思想与西方财政思想的结合在多个层面上表现了出来。

3.财政的各种结构从单一走向了多元化
以往的财政管理及其单一,例如在西周,农业收入是至关重要的收入,因而财政表现出“以农为命”;春秋战国时期,如家极力主张单一农业税;在汉初,商人们的活动被各种抑商措施阻滞。

现在的税收就呈现出多税种、多税率的复合结构。

除了财政收入结构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思想派系等几个方面都展示了日渐纷繁的内部结构。

4.被动财政转变为主动财政
财政在刚刚诞生之际,是处于完全被动状态的,服从于消费性需要。

后来财政对经济的反作用逐渐添进了财政与货币政策、财政与人口政策、财政与工商业政策等的渗透和结合。

现在,财政作为与市场化相对立的计划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其主动性体现得更为明显了。

中国的财政思想在17世纪之前卓有成就,绝不落后于西方。

但从17世纪开始,随着西方各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西方国家逐渐构建了一套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由于封建制度的长期桎梏,经济思想还是沿着传统的故道蹒跚而行,财政思想也未取得重大突破。

三、中西方财政思想的发展给我们的启迪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政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与届时的经济社会相一致,任何财政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经济环境的客观需要。

西方的财政理论比较重视理性的分析和研究,注重探索经济发展规律,注重利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的运行,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中西方财政思想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不同,中国古代的财政思想基本上是国家本位,政治性倾向明显。

西方财政更多的突出其经济职能,即使在通知结构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有一定限度。

西方财政理论是以处理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为核心的,其政治倾向明显弱于中国,这也是值得我国借鉴的重要方面。

3.财政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受文化背景影响。

中国社会的财政思想受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制约,中国经济活动和人文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活动不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单纯的经济活动。

而西方文艺复兴以后,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的口号深入人心。

个人主义成为资本主义思想的灵魂和核心,不管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让市场发挥其职能,用财政政策加以调整,一直是西方传统的经济理念。

不管是中国的财政思想还是西方的财政思想,都是与各自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并受各自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在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继续积极探索适合现阶段我国国情的财政理论,科学地采用正确的财政政策调控经济,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伯棣.中国财政思想简史稿[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2]中国财政简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
[3]孙翊刚,李渭清.中国财政史参考资料[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
[4]左治生.中国近代财政史丛稿[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