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其表现 教案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其表现 教案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其表现教案第一章:公有制的概念与特征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有制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让学生理解公有制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公有制的定义: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概念。

公有制的特征:公共利益性、非盈利性和公共参与性。

公有制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源配置、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公有制的了解和看法。

讲座:讲解公有制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公有制企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有制在实践中的运作。

1.4 作业与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公有制在现实经济中的作用。

第二章: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公有制在经济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了解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立的原因和意义。

2.2 教学内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我国经济中的占比和影响力。

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历史背景、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制度要求。

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意义:保障社会主义性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理解。

讲座:讲解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和意义。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2.4 作业与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意义。

第三章: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表现。

让学生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经济表现:国家对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的控制力。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政治表现:国家在政治决策中的主导地位。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社会表现: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公有制主体地位表现的看法。

讲座:讲解公有制主体地位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表现。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公有制主体地位表现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实践中的运作。

3.4 作业与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公有制主体地位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影响着企业、家庭组成和
生活方式,也对国家统一和发展前景产生了重要影响。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过程中继续加强的重要原则。

首先,公有制保持着各类资源的社会公平分配。

各类财产以及收入成果应当在
公有制下公平分配,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最终落实“共同富裕”的目标。

例如:由于公有制的存在,使社会中有限的资源分配得当,五十步笑百步这种现象被彻底消除。

这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和一个国家的发展。

其次,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改善社会结构。

公有制下的主体负责金融
管理,建立了良好的信用体系,使资金在市场中有序地流通,鼓励企业投资创业,積極参与經濟發展,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再如,由于公有制的存在,可以使市场规律在国民经济活动中有效地运转,有助于改善社会结构,从而倒逼企业发展更多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和全民福祉。

综上,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至关重要。

只有推行良好的公有制机制,才能有效地解决资源的公平分配,平衡社会的结构,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因此,我们应当坚持和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使其能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马原:试谈我状况国公有制经济

马原:试谈我状况国公有制经济

试谈我国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学院:法学院2011级组别:第二小组目录三、二、四、五、六、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中国公有制经济发展简述公有制经济地位与作用中国公有制发展现状中国公有制发展展望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制社会主义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全社会劳动人民或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的所有制形式。

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也称表现形式含义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和地位(一)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和地位(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公有制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采用。

”江泽民同志党的十五大讲话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国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

含义中国现状下实现形式特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更多地采用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形式代表股份合作制企业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混合所有制经济:由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 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经济形式。
公有制经济
(包括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包括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外资 经济)
混合所有制(所有制性质)
一家公司的股权结构: 国有 私营A 私营B 外资
30﹪ 20﹪ 25﹪ 25﹪
这家公司的所有制性质怎样?
2、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就全国而言, 公有资产在社 会总资产中占 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 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 主导作用
(2)怎样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 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 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 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成分
含义 特点 作用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坚持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所有制结构)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公有制经济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
Hale Waihona Puke 有利于生产济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社会主义 本质决定的(只 有坚持公有制为 主体才能实现共 同富裕)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
地 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 位 济制度的基础;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
作用: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

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对发
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
国 导 国经济、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有 作 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有关键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实现形式。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

(2)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和调整所有制结构的过程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快的发展。

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分析。

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是消除过去那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的必然结果。

公有制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它们对社会资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并没有根本变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

为了进一步消除过去所有制结构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的羁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3)我们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的程度为标准,而是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的程度,是否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

既然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就要允许、鼓励和促进其发展。

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通过它的主导作用体现的.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等.外资经济称外商投资经济外资经济是指国外投资者根据我国有关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大陆境内开办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类型。

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种形式。

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学习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

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何为公有制?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形式。

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而生产力决定所有制关系。

因此公有制也可以认为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人们建立起了新型的生产关系。

公有制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单一公有制的结构已经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所代替。

根据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在所有制理论上的与时俱进。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确立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党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问题,使得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一种更清晰的认识。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根本依据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际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作用。

1、公有制的含义、主体地位及实现形式。

1、公有制的含义、主体地位及实现形式。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实现形式: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方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方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问题。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生产规律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的范围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1、公有制的含义、主体地位及实现形式。
含义: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有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

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中 , 有 制 是 否还 处在 主体 地 位 , 否 还 需要 继 续 坚持 社 会 主 义初 级 阶段 的 基 本 经 _ 制 度 越 来越 受 到 挑 战 和 关 注 公 是 齐
文章通过对我 国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 . 说明当前我 国公有制经济仍 占主体地 位, 并着重分析 了公有制经济未
1 1 公有制 经济 的内涵和实 现形式 发生 了重 大变化 .
改革开放 以前 , 我国公有 制经济 在 内涵上 指 的就 是 国有 经济 和集 体 经济 , 实现形 式上表 现为 国有 国营 在
和集体 所有集体 经 营 。其基 本特征表 现 为 : 一 , 第 在所 有权 上 , 生产 资料 全 部归 国家 或集 体所 有 ; 二 , 第 在经 营权上 , 业经 营完全按 政府部 门 自上 而下 的经济计 划进行 管 理 , 企不 分 ; 三 , 分 配上 , 企 政 第 在 基本 上 实行平 均主 义 , 在全社会 或集体 中进行 分配 。在这样 的一种所 有制经 济形式 下 , 人们 实现 了经济 上的平 等及 由此带
浙 L  ̄ r大 学学报 , 2 " 2_ r - - 第 7卷 , 6期 ,0 0年 1 第 21 】月
J u n l fZ ein c Te h Un v r i o r a h j g S i c iest o a — y
Vo . 7 12 ,No 6 . ,No . 2 1 v 00
有制 的地位 、 发展现状 和未来 发展趋 势 , 者拟 对此 浅谈体会 。 笔
1 改革 开 放 以 来我 国公 有 制经 济 发 生 的 变 化
坚持公 有制经 济 的主体地位 , 社 会主 义的一条根 本原则 , 是 是社会 主义经 济制度 的基 础 。改革 开放 的重 大决 策使我 国公有制 经济 发生 了深 刻 的变 化 。现 阶段 的公有 制经 济 与改 革开 放前 的公 有制 经 济在 内涵 、 形 式、 规模 、 比重与市场 的关 系等方 面发生 了重 大 的变化 。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解析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解析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解析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

这一地位并非偶然形成,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经济和社会根源,对于我国的发展和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例如大型国有企业,掌控着国家的关键产业和重要资源;集体经济常见于农村地区,如村办企业等。

公有制经济之所以能处于主体地位,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公有制经济,为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公有制经济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经济层面分析,公有制经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大型的国有企业在涉及国家战略和民生的重要领域,如能源、交通、通信等,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

这种集中资源的能力使得我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重大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例如,高铁的快速发展就是国有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个典型例证。

公有制经济还具有稳定经济运行的作用。

在经济面临波动或危机时,公有制企业能够在国家的调控下,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调整生产、投资和就业等方面,缓解经济压力,保障经济的基本稳定。

在保障社会公平方面,公有制经济也具有显著优势。

公有制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包括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

比如,国有企业在保障就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公有制经济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其具备较强的资金和资源优势,能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这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科技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有制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

坚持社会主义,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坚定不移。

如果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就会改变。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要起主导作用。

从公有资产占优势方面来看,公有资产的优势,不仅要注意量的方面,还要注意质的方面,从质和量的统一来确定公有资产是否占优势,这就排除了那种只从量的方面,即只从所占比重多少来确定是否占优势的片面观点。

从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方面看: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但这主要就全国而言。

至于“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在当前,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就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弄清上述主体的基本内含以后,主体和主导之间的关系也就清楚了。

“主体”包括“主导”,“主导”是主体的内容之一。

如果国有经济不起主导作用,公有制主体地位就不能完整地实现;如果公有制不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就根本不可能存在。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一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拓宽了就业渠道.三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融资体制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化.四是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占了很大比重,为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第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需求多样性的客观需要.第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可以解决资金短缺,就业压力大的难题,调动多方面积极性,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做贡献.第三,非公有制经济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第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第五,现代经济伴随着高度社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集中与分散两种并行不悖的趋势. (4)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充分认识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采取切实措施,对不同经济形式实行同等国民待遇,实现共同发展.三是在政治上要关心帮助,在参与政治生活方面应当一视同仁. 四是完善法律制度,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重大意义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重大意义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重大意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公有制经济是指国家或集体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经济形式。

下面将从经济公平、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来探讨公有制经济的重大意义。

公有制经济对于实现经济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公有制经济中,国家或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能够保障资源的公平分配。

相比于私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能够更好地实现贫富差距的缩小,通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

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使得社会财富不会完全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而是能够更加平等地分配给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经济的公平正义。

公有制经济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中,私有制经济往往存在着竞争激烈、利益冲突等问题,容易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和社会动荡的发生。

而公有制经济作为一种调控手段,能够通过国家的干预和调节,有效地防止市场失灵和经济过热,保持经济运行的相对稳定。

公有制经济的存在能够抑制私有制经济中的垄断和过度竞争现象,保证市场的公正与公平,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公有制经济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有制经济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在私有制经济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会忽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恶化。

而公有制经济在资源配置和产业规划中能够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公有制经济还能够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它能够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防止经济动荡和社会矛盾的加剧;能够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合理配置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如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如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组员(广1):王莹21 王珊19(一)什么是公有制?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形式,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人们建立起了新型的生产关系。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进行共同劳动,共同占有产品,从而为消灭剥削奠定了基础。

在人类社会中出现了两种公有制形式:一是原始公社的公有制,它是生产力水平极低的一种公有制。

在这种生产关系下,部落成员按年龄、性别分工,共同采猎,所有成员平均分享劳动成果。

随着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个体劳动成为可能,从而原始公有制让位于私有制。

二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它是无产阶级利用革命暴力夺取政权,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即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公有制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

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条件下,出现了股份制形式,以及以公有经济与外商及港澳台地区私人资本合资和合作的经济形式等等。

总之,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最终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还在不断完善中。

公有制的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所有权掌握在国家手中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一种经济所有权掌握在集体手中混合经济包括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一般是股份制的公有制的重要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租赁制(二)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提供强大物质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课件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课件
(2)由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直接经营管理全民所有制 的生产资料,不仅会使企业成为政府行政系统的 附属物,从而严重压抑企业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使企业丧失活力和生机,而且随着国民经济向市 场经济方向的发展,还必然造成政府经济管理部 门和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政企不分,从而导致以权 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滋生。
•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公有 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它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筹集 资金,增强竞争实力。
• 股份制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 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 公有还是私有,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社会主 义公有制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 社会主义部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 (一)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 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 全民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 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具体表现在: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要进一步巩固和发 展我国城乡集体所有制经济,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 方面:
• 一是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政策,长期稳定并不 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体制。家庭承包经营是在土地、水利设施等基本生产 资料集体经济公有的基础上,由农户承包使用土地等 生产资料的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组织形式。双层经营 体制是指,一家一户办不到,必须由农村集体组织从 事经营的项目,如农田水利建设、乡镇企业等,由集 体统一经营,除此以外,各种经常性的农业生产活动, 都由承包农户分散进行。
• 我国农村中的集体经济过去曾经长期采取了 人民公社的经营组织形式。实践证明,这种 经营组织形式不适应现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力 的状况,不能很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是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 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

如何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

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公有制经济。

没有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没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就会脱离中国的国情,就不能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贯方针。

1979年初,邓小平就鲜明指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这项原则。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强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是从量上看,公有资产与非公有资产相比要有数量上的优势。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资产光有数量优势还不行,国有经济必须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对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的界定。

就公有资产本身来说,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与体现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与体现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与体现标题,公有制,为什么是主体,如何体现。

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它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经济制度的主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那么,为什么公有制是主体?它又是如何体现的呢?首先,公有制作为主体的原因在于其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宗旨。

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公平和公正,公有制能够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财富的公共利用。

在公有制下,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社会财富由全体人民共同拥有和管理,这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比之下,私有制容易导致贫富分化,不利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

其次,公有制作为主体还能够充分发挥国家的调控作用。

在公有制经济主导的情况下,国家可以更好地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和调控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同时,公有制也有利于国家在关键领域的战略部署和资源整合,保障国家经济的安全和稳定。

公有制作为主体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公有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基础产业和重要领域。

这些企业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公有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公有制经济中,国家可以更好地调控资源的配置,保障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最后,公有制在社会福利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公有制企业在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

综上所述,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宗旨,能够更好地发挥国家的调控作用,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公有制的优势,不断完善公有制经济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从而也对实践中公有制主体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公有制主体地位认识的重大突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和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着该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经济特征。

然而,对于“什么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实现”的认识,我们却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曾把“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结构看成是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上的本质特征,排斥甚至于灭绝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又把公有制经济仅仅理解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简单相加,认为在这种两种基本的公有制形式中,只有国有经济才是公有制的高级形式、是公有制的主体,集体经济则被看作公有制经济的“低级形式”。

就公有经济的实现方式来说,国有经济直接采取了国有国营的形式,集体经济也部分采取了类似于管理国有经济的办法。

与这种形式过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僵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相匹配的,是一套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及其实现形式,不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现状的要求,不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必须得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现状出发,对所有制结构及其实现形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了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另一方面,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包括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资本在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产权的流动、重组、融合、渗透形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了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实现形式

第22卷第2期 2009年6月Journal of Zhangjiakou Vocati 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 .22 No .2 June,2009 收稿日期:2009-02-07作者简介:胡丁慧(1981-),女,山东菏泽人,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实现形式胡丁慧(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上海200241) 摘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如何摈除错误的思想观念,正确理解、坚持和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有制;主体地位;实现形式中图分类号:F1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56(2009)02-0017-03 一、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一)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不同认识如何理解公有制在社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对这一问题有几种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一些人在对“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解上,仍然是旧的思维定势,把公有制看成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对“公有制为主体”存在着认识误区。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将公有制等同于国有制,把公有制为主体简单地理解为国有经济为主体,就是要坚持国有制为主体,认为国有制所占份额的下降,就意味着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削弱。

而事实上,国有制只是公有制的一种形式,此外还有集体所有制、社区所有制、基金所有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等。

第二种观点:把公有制为主体一刀切。

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在任何地区或产业部门都要一律化,公有制经济必须占绝对优势。

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全国和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的,关键要看公有制经济是否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在重要行业居主体地位。

第三种观点:把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对立起来。

有些人,将非公有制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从而也对实践中公有制主体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公有制主体地位认识的重大突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和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着该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经济特征。

然而,对于“什么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实现”的认识,我们却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曾把“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结构看成是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上的本质特征,排斥甚至于灭绝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又把公有制经济仅仅理解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简单相加,认为在这种两种基本的公有制形式中,只有国有经济才是公有制的高级形式、是公有制的主体,集体经济则被看作公有制经济的“低级形式”。

就公有经济的实现方式来说,国有经济直接采取了国有国营的形式,集体经济也部分采取了类似于管理国有经济的办法。

与这种形式过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僵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相匹配的,是一套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及其实现形式,不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现状的要求,不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必须得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现状出发,对所有制结构及其实现形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了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另一方面,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包括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资本在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产权的流动、重组、融合、渗透形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了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公有制以及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的变化,使得我们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随之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第一,就公有制经济涵盖的范围来看,突破了过去把公有制经济仅仅理解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简单相加的传统观点,提出了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第二,由于公有制涵盖范围的扩大,由于股份制成为了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因此过去那种简单地以公有制企业为单位来衡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P21)第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资本相互融合、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就使得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公有制主体地位含义又发生了变化: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相适应,公有资产的优势地位主要体现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在整个公有资产中占优势地位;由于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因此,坚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将主要表现为由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四,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的变化,使得国家与国有经济之间关系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以前国家对国有经济的直接管理和经营,转变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要通过国资委以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机构,对国有资产、资本进行监督管理,并从整体上对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五,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则主要体现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集中体现在公有资产的优势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上。

二、完整准确地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完整准确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对于在实践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有着重要意义。

1.准确理解“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优势地位”的含义第一,公有资产占优势地位,主要指的是经营性的公有资产占优势地位,不应该把非经营性公有资产也包括在内;公有资产占优势地位,不但指的价值形态的公有资产,而且指的是实物形态的公有资产。

第二,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是“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如果公有资产只有“量”的优势,没有“质”的提高,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中,必然会导致公有资产的逐渐萎缩,从而公有资产“量”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

相反,如果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保持公有资产的“量”的优势,本身就是公有资产“质”的提高的一个反映。

公有资产“质”的提高,主要包括:在竞争性领域中的公有资产要有活力和竞争力;公有资产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公有资产要有保值增值的能力。

可以通过建立一整套的评价体系,比如投入产出比、利润率、销售总额、利税、市场占有份额、研发与创新、劳动者的工资待遇等,来衡量公有资产的素质。

第三,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例和优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等而不断变化。

2.准确理解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含义第一,从微观来看,实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主导作用的基础,不只是包括国有独资企业,更包括大量的由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单位。

第二,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撑、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有:“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行业国有经济要退出了,在“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在坚持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2](P1108)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领域以及实现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第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引导和影响。

国有经济的这种主导作用,不但有助于克服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消极影响,同时也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占据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基础。

第四,从数量和质量辩证关系来看,国有经济应该保持必要的“量”,同时也要注重“质”的提高。

第五,从动态看,国有经济的布局,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要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3.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公有资产优势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统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包括公有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据优势地位和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公有资产在量上保持优势地位,是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物质基础;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公有资产保持量的优势地位的必然要求。

只讲公有资产的优势地位,不讲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公有资产的优势地位迟早要丧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将是一句空话;只讲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没有公有资产的优势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徒有虚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也无从得以体现。

任何把二者割裂开来,或者用一个方面去代替另一个方面的片面看法或主张,都会在实践中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动摇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

4.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种种错误认识由于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如何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许多错误、甚至是荒谬的认识。

对“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地位”的种种错误认识。

比如:有人通过泛化公有资产的概念,把江河湖海草地森林矿产等非经营性的公有资产也纳入公有资产的范围内,实际上是取消了公有资产的概念,从而也就等于取消了公有资产的优势地位。

有人把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地位,错误地解释为公有资产只要达到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部门和行业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有量的优势。

有人把公有资产的“量”的优势和“质”的提高的辩证统一关系割裂开来,认为只要公有资产素质提高就可以了,不必占有量的优势。

有人认为,公有资产只要在价值形态上占优势就可以了,不必要拥有实物形态的公有资产。

有人认为,公有资产占多大比例,应该在市场经济中由竞争来自行决定,国家不应该规定一个量的比例,否则,就是违背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游戏规则等。

对“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种种错误理解。

比如:有人把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微观基础,不是看作由国家和集体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而是笼统地把股份制——不管是国有还是私有,不管是国有资本控股还是私有资本控股——都当作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因而也都是国有经济实现主导作用的微观经济基础。

有人把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和行业,曲解为国有经济只应该存在于基础性的、公共性较强的产业,其他行业应该全部退出。

有人借口“竞争性部门的国有企业不如非公有制经济有效率”、“国有企业注定不能和市场经济相融合,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主要还是民营经济”,主张国有经济应该从竞争性行业中完全退出,或者竞争性部门国有企业应该全部私有化。

有人认为,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只能存在于“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应该由“市场主体”变为“服务主体”,由“火车头”变为“路轨”。

有人认为,国有企业存在的领域,不应该由政府说了算,应该由公平的市场竞争来决定,“让市场说了算”。

还有人认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质”不在“量”,国有经济的比重不宜过大,占20%左右就可以了;还有人建议,可以参照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营性资产占到15%,国有企业占到5%—10%足矣。

由于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上述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种种错误认识,曾经在一段时期非常流行,从而为一些人趁国企改制之机“瓜分”国有资产打开了方便之门,其后果是在实践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带来了冲击。

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准确客观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对于在实践中更好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数据,对当前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做一些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