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学科全国卷评析
2019年高考全国1历史卷分析
据许倬云先生研究,与商代相比,西周的分封制是一个 巨大的创造,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 土地,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 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许倬云先生提出,“新封 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揉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 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 在许倬云先生看来,周人封建 制度的本意,是为了军事与政治的目的,颇不必用经济发展的 理论当作历史演化过程中必经的一环。 所以周人出于军事与政 为中国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出现了11代12位王的情 况。也使得西周与商代相比,王位的继承沿着“父子相继”的 方向发展。
从2019年高考全国1卷 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应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是, 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和价值判断,以培养题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 目标。
从2019年高考全国1卷试题来看,试题重视对唯物 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学 科素养的考查。题目用清晰、简明的材料为学生呈现具体 情境,考生需要牢固掌握主干知识,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 深入理解阶段特征,准确分析解释材料。试题为教师在新 高三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指明了方向——培育学生的历史学 科核心素养,完成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 视新教材主干知识对旧教材的补充,重视横向与纵向联合 复习,重视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的教学。
第42题,力求将社会热点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培养学生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彰显了历史 学科独特的人文价值魅力,体现出历史学科独特的社会教育功 能。
二、从全国Ⅰ卷第42题看史学理论的教学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 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 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 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 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 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 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9新课标Ⅱ卷解读【历史】
2019历史新课标Ⅱ卷解读整合学科知识,注重价值引导——鸿文高考教学研发中心2019年全国Ⅱ卷历史依然秉持着稳中求变的原则,总体上与去年差别不大,依旧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等。
具体特点如下:一、注重整体设计,强化主干知识本次考试对教材主干知识考查较多,涵盖了古今中外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重大制度、重大现象。
如第24题通过问大批水利工程在秦国修建的原因,实际上考查秦国政治特点,27题考查明清商业发展,29题考查五四运动,31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2题考查古希腊哲学,35考查二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都是直击核心知识,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综合时代背景,考查学科基本素养例如25题考查汉代主流思想吸取其他学派精华以维护统治,28题以部分学者批评慈禧,考查维新变法,30题考查解放战争后期培养人才干部的原因,33题以地图的形式,考查文艺复兴与文化传播,34题对比考查法国大革命与其他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之处,大题41题纵向比较中国古近现代海关税率变化,第42题以历史时间轴为材料,要求考生对学者观点进行评述并表明自己的态度。
要想做对这些题,不仅需要牢记所学,更要通过事件的时间,联系当时的社会风貌,并且拥有本学科的基本素养。
三、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历史学科育人导向结合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展示考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和必备品格,有助于选拔出具有家国情怀、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如第41题考查中国的海关演变,体现历史知识与现实相关热点结合,第46题考查二战中国战区建立背景与意义,将历史元素与政治、价值观、当代世界形势结合,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总之,今年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题在考查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以史育人的积极导向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1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下功夫”1.1 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
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此外,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1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1.2 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
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4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的孝悌礼乐观念,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此外,试题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激励考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1题以建国初期俄语书刊的借阅情况设置情境,引导考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
1.3 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强调对考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引导中学教学致力于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学识。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4题引用学者对商代、西周王位世系研究的成果,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分析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在考生日常理解的王的概念之外,增加了代的概念,丰富了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解,引导考生扩大知识半径,避免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2019年高考试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养间的结合。
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评析
高考评析| 调整特点导向——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评析调整特点导向——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评析2019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三套文综历史试卷,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遵循“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要求,体现“立德树人”的政治导向,落实了《考试大纲》修订的精神。
命题正确处理实验版课标与2017年版课标的关系,聚焦学科主干内容,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取得新突破。
试题加强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考查,力求“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统一,对高中素质教育和历史教学有着明显的导向性性。
试题遵循近年来形成的命题风格与设计思路,“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力求继承与创新并存,试卷结构、题型与往年基本一致,试题情境和问题设计得以完善和改进。
依据高校的选才要求,试题扩大了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结合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延续了2018年调整试题难度的做法。
整体看,三套试题质量较高,符合2019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实际,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和效度,发挥了服务高校选拔德才兼备人才和引导中学历史教学的双重效用。
一、试卷结构2019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历史必做题试卷结构如下:依据上表,从通史角度分析,整体上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重,与2018年相比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本持平,中国近现代史的比重有所加大,基本符合考纲和教材的实际。
但将Ⅰ卷、Ⅱ卷、Ⅲ卷分开计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考查比重增减情况不一,这体现了命题对各部分内容考查的比重具有灵活性和随意性的特点。
从模块角度分析,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考查内容的选取及其所占比重,体现以下突出特点:第一,与2018年相比,政治史基本持平,经济史的内容略有降低,文化史的内容略有提升,三个模块的比重基本平衡。
第二、三套试卷第42(41)题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综合性增强。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1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下功夫”1.1 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
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此外,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1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1.2 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
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4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的孝悌礼乐观念,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此外,试题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激励考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1题以建国初期俄语书刊的借阅情况设置情境,引导考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
1.3 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强调对考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引导中学教学致力于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学识。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4题引用学者对商代、西周王位世系研究的成果,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分析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在考生日常理解的王的概念之外,增加了代的概念,丰富了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解,引导考生扩大知识半径,避免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2019年高考试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养间的结合。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
2019年全国卷Ⅲ历史真题解析——基于昭阳二中154班教学反思范文仓一、选择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24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即儒家文化。
考查中国悠久文化核心素养。
抓住关键词“孝”“悌”,即可得出源于宗法制,答案选A。
B选项禅让制、C选项郡县制够不成干扰,很容易排除。
据考生反馈,D选项察举制,由于举“孝”“廉”,仅仅根据“孝”选择了D选项。
忽略了察举选官制度与题目主旨是否相符,缺少与选项A的对比,属于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审题不准导致的失分,其实本题难度不大,属于中等难度偏下的题。
据考生反馈,失分原因在于一下子从政治题过度到历史题,心理上有些不适应。
这就需要平时加强综合科训练,尽量不要单科单打独斗,以免出现此种科际分割心理。
25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堂上对魏晋石窟艺术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杨琪教授作客中华文明大讲堂讲述的敦煌莫高窟,笔者以此拓展开来讲述了大同云岗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并写了一首关于北魏和两大石窟的现代诗歌。
讲课时主要通过石窟艺术特点着重强调民族融合,亦即汉文化对北魏鲜卑族的影响,进而通过与近代西方列强入侵的异同归纳概括出“落后文明融入先进文明”这一规律性认识。
笔者上新课时原创的单元测试题考过,高三最后一次四声联考25题也从同一时间段同样的角度考查过。
故本题选D,儒家文化的影响,属于比较容易的题。
26题,考查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或原因,即三冗二积中的冗兵冗费。
考查史料证实核心素养。
考查题目反映北宋募兵制,士兵待遇优厚,士兵数量多。
笔者上课时以澄清水浒八百万禁军教头林冲并非领军八百万为导入,通过吴晓波《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之王安石变法》的明清军队数量对比,讲清了冗兵冗费。
B 选项提升了军队战斗力,明显北宋军队战斗力差的情况不符。
C选项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与消除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强化了中央集权不符。
D选项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材料无体现,也不符合题目主旨。
故正确选项为选A,加重了财政负担。
因此,本题属于比较容易的题。
2019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说题分析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 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1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黑奴吁天录》(1901年译)
高中学生对历史试核要心求素养的不太理解,没有有领效会信息考试说明的要求,学解生读不知从何下手;学生阅读理
解与调提动和取运信用息知能识 力差辨,别因历史此事立实意与不历史准叙确述;。学生审理题解历偏史离叙出述题与历者史的结意论图。 、答说题明和模证式明不历懂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总之,一定时期的社会思潮会影响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改动。
3、试题改编拓展(相似命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1 对武则天评价变动的部分情况
706年崔融 《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 》 南宋朱熹 《通鉴纲目》 1929年 振之 《我国女权运动者武曌 》
“仗义当责”、“忘躯济厄”、“制礼作乐”、“返朴还淳”,使“ 四海慕化”、“九夷禀朔”。
1、试题材料呈现的方式多样
2016 世界史:(文字) 一卷
2016 中国史:(地图+文字) 二卷
2017 中国世界史:(表格) 2017 世界史:(表格)
一卷
二卷
2018 世界史:(文字) 一卷
2018 中国史:(文字) 二卷
2019 中国史:(文字) 一卷
2019 世界史:(时间轴) 二卷
2016 三卷
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火刑,临死前 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 的演说。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2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2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3.(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4.(4分)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5.(4分)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6.(4分)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历史在整体上延续了2018年的风格,试卷结构相对稳定,注重将历史元素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等元素相结合,多维度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并突出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人文精神与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大势。
同时,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侧重考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和发挥引导高中历史教学、助推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充分体现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新变化历年高考《考试大纲》公布后,处于备考期的高三师生往往更关注于考试范围及要求的变化。
而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颁布后,我们发现仅有的两处变化均位于《考试大纲》开篇的前两段,一是将考核依据的表述从2018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制定”改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制定”;二是在考察目标的表述中增加了“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两处变化,突出的关键词是“思想道德”与“素质素养”(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精神素养),而在2019年全国2卷文综历史试题中,有多道题目是围绕这两个关键词而设计的。
如26题通过程颢的一首诗来考查宋明理学,“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显然是对科学、人文素养的渗透;29题通过1919年全国各界联合会宣言的材料,考查“爱国觉悟”;32题摒弃了以往针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这两个高频考点的考查,直接考查了古希腊“人文精神”,正确答案C选项的“人”大概是近几年来高考历史选择题字数最少的一项正确答案;42题以“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的角度认识历史,更是鲜明地将科学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素养的考查相结合。
46题通过二战期间中国战区设立的材料,渗透“家国情怀”。
因此,抓住考纲的细微变化,深入理解考纲的内涵,对广大考生的复习备考意义非凡。
2019年全国卷Ⅱ历史试题评价和质量分析报告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评价与质量分析报告一、历史试题评述(一)总体评价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Ⅱ卷历史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规定,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与2018年相比,试题整体上延续了全国Ⅱ卷的风格,试卷结构相对稳定,难度基本持平。
试题继续本着“依据教材、基础着眼、能力立意”的原则,注重将历史元素与政治、经济、地理、文学等元素相结合,多维度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大势。
命题反映学科特点,体现课标精神,凸显较强的人文性、时代性。
(二)试题结构2019年全国Ⅱ卷文综卷历史部分的试卷结构如下:表一: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历史学科中外史的比重(必修部分)表二: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历史学科各模块内容比重(必修部分)从上述统计来看,必修部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基本保持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国近现代史的比重略高。
在必修三个模块中,必修二经济模块的比重最高,达到43%,反映了命题对社会史的关注,也符合当今学术界注重社会史研究和高校历史专业注重社会史教学的实际。
相较于去年,必修三模块比重有所上升。
这一倾向,应当引起高中历史教学的关注。
(三)试题特点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历史学科育人导向,凸显全面发展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载体,通过科学命题,构建试题情景,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凸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
试题注重结合学科知识与高中生认知水平,考查考生跨模块,跨学科整合不同能力和素养,展示综合人文素质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水平。
如第26题以宋代诗歌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传统诗歌的鉴赏,将审美活动融入到试题的作答过程中,体味宋诗以理为诗的美学特点;29题通过1919年全国各界联合会宣言的材料,考查“爱国觉悟”;46题通过二战期间中国战区设立的材料,渗透“家国情怀”。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1卷)
绝密★启用前2019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3.(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4.(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5.(4分)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2019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评价与质量分析报告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评价与质量分析报告一、历史试题评述(一)总体评价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Ⅱ卷历史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规定,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与2018年相比,试题整体上延续了全国Ⅱ卷的风格,试卷结构相对稳定,难度基本持平。
试题继续本着“依据教材、基础着眼、能力立意”的原则,注重将历史元素与政治、经济、地理、文学等元素相结合,多维度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大势。
命题反映学科特点,体现课标精神,凸显较强的人文性、时代性。
(二)试题结构2019年全国Ⅱ卷文综卷历史部分的试卷结构如下:表一: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历史学科中外史的比重(必修部分)表二: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历史学科各模块内容比重(必修部分)从上述统计来看,必修部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基本保持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国近现代史的比重略高。
在必修三个模块中,必修二经济模块的比重最高,达到43%,反映了命题对社会史的关注,也符合当今学术界注重社会史研究和高校历史专业注重社会史教学的实际。
相较于去年,必修三模块比重有所上升。
这一倾向,应当引起高中历史教学的关注。
(三)试题特点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历史学科育人导向,凸显全面发展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载体,通过科学命题,构建试题情景,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凸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
试题注重结合学科知识与高中生认知水平,考查考生跨模块,跨学科整合不同能力和素养,展示综合人文素质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水平。
如第26题以宋代诗歌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传统诗歌的鉴赏,将审美活动融入到试题的作答过程中,体味宋诗以理为诗的美学特点;29题通过1919年全国各界联合会宣言的材料,考查“爱国觉悟”;46题通过二战期间中国战区设立的材料,渗透“家国情怀”。
2019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全国Ⅲ卷历史)
2019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历史)24.(2019·全国Ⅲ卷)“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考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从孝、悌、礼、乐等信息可见材料宣扬的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教化民众、治理国家。
而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观念实际上来自于西周初年统治者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而西周时期正是以宗法制度来规定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一思想所产生的制度渊源正是宗法制,本题正确答案为A。
B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以推举的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领导人的方式,与本题无关;C项和D项是从秦汉以来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和选拔人才的制度,故与本题无关。
【答案】A25.(2019·全国Ⅲ卷)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D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
佛教诞生于古代印度,在两汉之际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以及统治者的提倡,得以迅速地蔓延和发展,十六国时期北朝的统治者十分热衷于兴建佛寺和石窟造像,从而开石窟艺术之端并逐步走向繁盛,这些石窟分布于丝绸之路上,与佛教东来的路径相致、石窟艺术中佛教造像表情、衣着的变化正是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中国化的过程,而发生这一变化正是受到中国儒家文化影响所致。
故正确答案为D,理解了这一点、就知道A、B、C项与此没有关系。
【答案】D26.(2019·全国Ⅲ卷)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及高考一轮复习方法指导
2019年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及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方法指导一、2019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评析2019年高考历史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试题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难度适中,实现了预期考试效果。
试题主要特点如下:(一)全面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深刻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
在某种程度上讲,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一种积极回应。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今年的高考也是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深刻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的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考察如24题:《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试题体现了唯物史观“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一基本观点。
《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记载(社会意识)和农业、手工业(社会存在)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
时空观念考察如30题: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A项的分析:建交的条件、建交的步骤及其时机由自己、自主决定,A正确。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及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及解读
Ⅱ卷第33题结合地理学知识,综合地图信息理解近代早期 文化传播状况,考查考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范围
必做题分值 选择 非选 合计
Ⅰ卷 14 0 14
必修一 政治
Ⅱ卷
14
4 18
Ⅲ卷 6 18 24
Ⅰ卷 14 25 39
必修二 经济
Ⅱ卷
16
30
46
Ⅲ卷 18 5 23
必修三 文化
Ⅰ卷 Ⅱ卷
20 18
12 3
32 21
Ⅲ卷 24 14 38
2019年 考查比重% 16.5 21.2 22.0 28.2 45.9 54.1 42.3 27.1 37.6 24.7 35.7 44.7
三、 五育并举导向鲜明,对标“德智体美劳”
(1)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高考考查范围 如Ⅱ卷第26题以宋代诗歌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宋明理 学相关知识进行诗歌鉴赏,体味宋诗以理为诗的美学特点。 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 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 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 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018年10月26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在《 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努力实现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 新作为》。文章中与高考改革相关的部分,观点明确,意义 深远,要求具体,对2019年乃至以后的高考命题与备考具有 很强的指导作用。
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评析
高考评析| 调整特点导向——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评析调整特点导向——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评析2019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三套文综历史试卷,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遵循“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要求,体现“立德树人”的政治导向,落实了《考试大纲》修订的精神。
命题正确处理实验版课标与2017年版课标的关系,聚焦学科主干内容,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取得新突破。
试题加强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考查,力求“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统一,对高中素质教育和历史教学有着明显的导向性性。
试题遵循近年来形成的命题风格与设计思路,“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力求继承与创新并存,试卷结构、题型与往年基本一致,试题情境和问题设计得以完善和改进。
依据高校的选才要求,试题扩大了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结合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延续了2018年调整试题难度的做法。
整体看,三套试题质量较高,符合2019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实际,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和效度,发挥了服务高校选拔德才兼备人才和引导中学历史教学的双重效用。
一、试卷结构2019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历史必做题试卷结构如下:依据上表,从通史角度分析,整体上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重,与2018年相比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本持平,中国近现代史的比重有所加大,基本符合考纲和教材的实际。
但将Ⅰ卷、Ⅱ卷、Ⅲ卷分开计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考查比重增减情况不一,这体现了命题对各部分内容考查的比重具有灵活性和随意性的特点。
从模块角度分析,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考查内容的选取及其所占比重,体现以下突出特点:第一,与2018年相比,政治史基本持平,经济史的内容略有降低,文化史的内容略有提升,三个模块的比重基本平衡。
第二、三套试卷第42(41)题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综合性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2019年全国卷评析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一、试卷充分体现国家意志1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下功夫”1.1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
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此外,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1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1.2 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
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4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的孝悌礼乐观念,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此外,试题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激励考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1题以建国初期俄语书刊的借阅情况设置情境,引导考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
1.3 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强调对考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引导中学教学致力于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学识。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4题引用学者对商代、西周王位世系研究的成果,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分析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在考生日常理解的王的概念之外,增加了代的概念,丰富了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解,引导考生扩大知识半径,避免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2倡导五育并举鲜明导向,对标“德智体美劳”2.1 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高考考查范围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结合知识内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实现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引导考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6题以宋代诗歌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传统诗歌的鉴赏,将审美活动融入到试题的作答过程中,体味宋诗以理为诗的美学特点。
2.2 将健康观念和意识融入高考考查理念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与体育运动和健康观念相关的史实作为试题素材,引导考生领悟健康的要义,即强健的体魄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和追求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6题以拔河运动在唐代的流行,描绘了“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的壮观活动场面,突出了唐人崇尚力量的阳刚之气和健康体魄。
2.3 将劳动精神和实践投入高考考查要求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对劳动精神的体现,重在引导考生领悟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道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7题以全国劳模、院士刘源张的生平事迹为素材,由此引导考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3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点睛“一核四层四翼”3.1 明确“一核”考查目的与高考核心功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高考的核心功能。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处处彰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5题通过佛教传播过程中造像服饰、表情的区域差异,反映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导考生增强对历史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在服务选才方面,优化题型设计,开放型试题的评分从分层、分项2个维度评价考生作答,并给出不同角度的作答示例,可以使高水平考生脱颖而出。
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5题要求分析20世纪70—80年代法国经济衰退的原因,考生须结合所学知识与相关经济学原理进行严密推理,有利于选拔具有较高历史学科素养的考生。
在引导教学方面,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9题以1916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的批判封建伦理的言论为素材,考查考生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意在引导中学教师重视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3.2 探索“四层”考查内容与素质教育要义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7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主干知识;第32题考查人文主义思想注重人的价值的思想特点,强调了对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如对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45题将日本中下级武士的命运置于明治维新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要求考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分析问题。
对历史探究能力的考查,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42题考查批判性思维,要求考生独立提出历史见解,对已有历史认识进行审辨式思考。
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如唯物史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7题通过对清代江南市镇化进程的描述,要求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商品经济的发展,理解经济基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如史料实证,文科综合Ⅱ卷第28题强调新闻报道作为史料的价值,要求考生辨别史料真伪,考查其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对核心价值的考查,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40题通过对汉代和罗马帝国国家治理方式的比较,强调汉代在确立中国基本疆域、强化民族认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3 确定“四翼”考查要求与考试评价维度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基础性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5题结合商鞅变法的历史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比较等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和基本能力;文科综合Ⅱ卷第46题结合抗日战争和二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中国战区建立的原因和意义,强调了对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素养的考查。
综合性是指学生对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融会贯通。
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31题结合经济学相关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史;第33题结合地理学知识,综合地图信息理解近代早期文化传播状况,考查考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性是指运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学科的应用价值。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6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阿拉曼战役为素材,引导考生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创新性是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思维方法,发现新问题、得出新认识。
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41题,要求考生围绕《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和改编情况,独立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恰当方法进行论证,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强调见解的独到性。
二、试卷的命题立意和方向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解决好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揭示出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历史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如文科综合Ⅰ卷第41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工业化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全国人民不懈奋斗而跃居世界前列,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历史试题激励考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如文科综合Ⅰ卷第31题以建国初期俄语书刊的借阅情况设置情境,表现出在现代化建设中,中国人民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引导考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
将健康观念和意识融入高考考查理念。
历史学科通过选取与体育运动和健康观念相关的史实作为试题素材,引导考生领悟健康的要义:即强健的体魄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和追求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
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6题以拔河运动在唐代的流行,描绘了“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的壮观活动场面,突出了唐人崇尚力量的阳刚之气和健康体魄。
突出那些承载着将我们描述为中国人的文化特质的历史观念。
42题同样会引导学生认识到帝王将相、年号历表、法条律令,都是历史记载的文明要素,属于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些承载着将我们描述为中国人的文化特质的历史观念,以及让我们能够自我认同为中国人的历史记忆。
比如说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谓“复兴”即暗指中华民族曾经“兴”过,这一“兴”的历史记忆包含着往逝的史实,也包含着构建的想象,在描绘“兴”的记忆的同时,也在时空中共同标定出我们当下的位置,并让有相同历史记忆的我们相认、相融彼此,共同分享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
所以,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充分证明了这一引导方向。
而且,这个方向必定会继续体现在以后的高考历史试题中。
三、试卷的特点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2019年高考命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养间的结合。
很多试题将历史元素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艺术、道德修养、价值理念等融为一体,从多个向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学科注重结合知识内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实现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引导学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首先是选择题1、“稳”:知识模块和命题思路、命题顺序基本固定先秦【24】;汉唐宋明清【25;26;27】;列强侵华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28;29;30(抗日战争)】;新中国经济建设【31(除17年考察改革开放后其余都是49-65年之间的经济建设)】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32】;近代西方【33或34(17年后由资产阶级代议制转向近代经济尤其是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2、“变”:“变”之一:变化比较大的两道选择题,一道是33题是按照周年纪念来命题的(2018年是马克思主义;2019年是美国与拉美的对比);35题突然抛弃了这么多年雷打不动的区域化和全球化,换成了新课标一卷多年几乎没有考察过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
“变”之二:原来一直延续的12道选择题中一定有4道图表题的模式今年有了大的变动,只留有1道了!3、“主旋律”的强化:之前的“主旋律”命题一般只有2道左右,但是2019年选择题中就达到了5道题----26题的“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28题的“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29题考察“五四运动”;30题考察“中国共产党”;31题考察“美国史”。
其次,非选择题41题仍主要考察大的阶段特征对比,同时与时代旋律联系密切----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作为命题主要立意”;42题也是与时代主旋律紧密契合----倡导民族历史,反对民族历史虚无主义,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