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

关于量的准则 ——信息不足 例如: 妈妈:暑假作业完成了吗? 儿子:算术做完了。 作者:我这篇小说写得怎么样? 编辑:我觉得字迹挺工整。 ——信息过量 甲:刚才给你打电话的是谁? 乙:是我的女朋友。她又漂亮、又能干、 又活跃,她们单位的人都叫她做“演员出身的 女强人”。
描写语用学的基本观点是:
⑴随着对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学科知识 研究的加深,人们了解到语言中的有些现象 只能从语用角度入手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⑵用语用学去解释语言现象比用语义学去解决 显得更充分、更简便。 ⑶句子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这个句子表示的实际 含义有时是有距离的,语用学却帮助听话人 接上这段距离。 ⑷语境因素能决定人们对话语作出不同反应和 使句子结构的功能产生变化。
1977年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 标志着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确认。此后, 1983 年莱文森的《语用学》和利奇的《语用学原 则》出版,1985年9月在意大利召开了国际语用学 研讨会, 1986 年初成立了国际语用学学会。并确 定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他学科》作为 它的学术刊物。
判别以相关准则为基础,进而考察其他准则:
完全相关——遵循“质”(不需语用推理)
——违反“质” 合作 不愿
提供答案……
部分相关——违反“量”(过量或不足)


——违反“质”
——违反“方式” 不提供答案
施为性行为可分为五大类—— 1.表态性的施为性行为 如许诺、警告、恫吓、威胁等,即发话 人表示自己的态度,将要做什么或采取什么 样的行动。例如: “我保证一定把教室打扫干净。” “明天你要是迟到,以后我就不让你参 加了。” 前一句是许诺,后一句是警告。

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影响语言演变发展的因素
1)外部因素——社会的发展
语 言 学 概 论
社会的发展变迁必然会在语言的词汇里
留下反映各个时代的特色的词语。如: 狮子、石榴、葡萄(波斯语),骆驼、 猩猩、琵琶、胭脂(匈奴语),苜蓿 (大宛语),胡同(蒙古语)。
又考魏书,道武帝天兴四年十二月,集
语 言 学 概 论
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 而来的后代。 异:同一语言在地域上不完全分化而形 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单 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 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 展为亲属语言。
2)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区分
判断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后代是方言
语 言 学 概 论
关系还是亲属语言关系的主要依据是语 言使用者的心理。
三、地域方言
语 言 学 概 论
1、什么是地域方言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
支。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 上,词汇上也有不少差别,语法的差别 比较小。方言下面还可以分出“次方言” 和“土语”。
2、汉语的七大方言
语 言 学 概 论
1)北方方言 2)吴方言 3)湘方言 4)赣方言 5)客家方言 6)粤方言 7)闽方言
广东:刀子—利 笔—毛枪 上海:败露—刮散 派出所—老派 进监狱—上山 赌博—发叶子 (英)can-opener—万能钥匙 dip—把手 courier—次等贩毒者 A-bomb—含海洛英的香烟 move out—偷盗
3、社会方言词成为丰富语言词汇的一种
语 言 学 概 论
重要途径。 如:数学词语——平均、平行、比例、 百分比, 医学词语——近视、流产、解剖、 麻痹、歇斯底里, 文艺词语——上台、脸谱、腔调、 后台, 宗教词语——衣钵、化身、圣地、 神通、超升

社会语言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社会语言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社会语言学概论知识点总结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研究语言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运用和演变。

通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化对语言的理解,促进语言教育和跨文化交流。

下面,我们将对社会语言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语言和社会1.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功能,包括信息传递、社交互动、文化传承等方面。

通过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价值,对语言运用和教育有深远影响。

2. 语言和身份认同语言是个体和群体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与社会身份、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关系,揭示了语言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和作用。

不同的社会群体使用不同的语言和变体,反映了他们的特定社会身份和归属感。

3. 语言政治与权力语言是权力和政治的工具,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中存在着语言的政治化现象。

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政治对语言使用和语言变体的影响,以及不同语言在权力和政治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语言政治有助于深化对权力和文化关系的认识,促进语言权利的保护与促进。

二、语言变体与语言变化1. 语言变体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的地域变体、社会变体、个人变体等不同层面上的语言变体现象。

地域变体指不同地区的语言差异,社会变体指不同社会群体的语言使用差异,个人变体指个体语言使用的差异。

了解语言变体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际。

2. 语言变化语言是不断变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语言变化可以是由外部因素(如社会变迁、接触语言等)或内部因素(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演变)所导致。

了解语言变化有助于我们把握语言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促进语言教育和翻译工作。

三、语言接触与语言习得1. 语言接触语言接触指不同语言和语言变体之间的交际和交流。

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接触的影响和结果,包括语言借词、语言转换、典型联系等现象。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__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__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
语言学概论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被字句的产生到定型的过程


萌芽于战国末期,汉代慢慢使用开来:(未出现施事) 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 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同上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 屈原列传》 大约到了汉末,被字句才有了施事者,且施事者的位 置放在了被字和动词中间: 五月二十日,臣被尚书召问。 蔡邕《被收时表》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世说新语•言语》 可见,汉语被字句的产生到定型的过程经历了三四百 年的时间。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语言学概论

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占优势,但是那时音位数量多 音位组合也多,词在语音形式上仍有区别。 机:居依切,平声,微韵,见母; 基:居之切,平声,之韵,见母; 交:古肴切,平声,肴韵,见母; 娇:举乔切,平声,宵韵,见母; 尖:子廉切,平声,盐韵,见母; 娘:古闲切,平声,山韵,见母。
语言学概论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各南方方言的产生时期
吴语的最早源头可到先周时代,以太伯和仲雍为 代表的北方移民,南徙到当时较落后的江南地区 (相当于今天苏南无锡、镇江一带)。吴语作为 一种独立的方言在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南北 朝时代的文献中已经有非常明确的记载。 由于北方移民带来的北方话的影响,较古老的吴 语特征在从北向南递减的,而最古老的吴语特征 则保留在今天的闽语里。或者说闽语的底子是古 吴语。
语言学概论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符号之间必须保持有效的 区别,如果这种区别性受到干扰、破坏,语言系 统将会发生变化: 1.藏语:浊音清化、前缀辅音脱落→声调产生。 2.汉语:单音节→音节结构复杂→音节结构简化→ 多音节→轻音、儿化、词缀。 古英语、古法语有复杂的变格、变位系统,现已 大大简化,这种语法面貌的改变是语音弱化和脱 落的结果。是由语音演变引起的连锁反应。

语言学概论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学概论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 常见的“--子”后缀(袜子、帽子、饺子)消失了,名词出 现一系列的重叠,来表示喜爱、亲昵的感情色彩。
Ø语言风格变体的存在增加了社会方言的丰富性 和多样性。
(二)地域方言
• 地域方言,通常指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区的变体, 也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 分支。
• 地域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 尤以语音差别最突出,汉语普通话和地域方言最大的差 别是在语音上。
Ø听得懂、听不懂不能作为划分方言的标准。
• 如斯拉夫语族的国家,操俄语、乌克兰语、白俄 罗斯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的人相互间可以通 话,但却是不同的语言。
• 汉语的北方方言与吴、湘、赣、客、粤、闽方言 之间的差别比较大,相互间很难通话,但却是同 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
5. 确定是语言还是方言的标准:
• 6.商阜片:商丘市区、睢县、鹿邑等,f和sh不分,如“喝 水”称作“喝fei”。
• 7.信蚌片:信阳市区、淮滨、罗山、安徽蚌埠,“俺爸俺 妈”听起来像“阿爸阿妈”,且无翘舌音。
• 8.汾河片:三门峡市、渑池、灵宝等,如“脖子”叫“婆航”、 “膝盖”叫“哭气盖”。
3.方言岛
• 方言岛,是语言学的一个术语,由于历史上大规 模移民,使外来的方言势力占据了原来某方言区, 形成被原方言区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孤岛。 • 如美国的唐人街就是英语包围汉语的方言岛,四 川官话区域中的湖南话小区,就是方言岛。
Ø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一下子 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 方式,不允许突变。 如斯大林所说:“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 过爆发,不是经过消亡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 言,而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也就是经过 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

地域方言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方言,如北京话、 广州话等。 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做“亲 属语言”。亲属语言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 间的关系叫做亲属关系。 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或社 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称之为“社会方言”。阶级、 阶层、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等社 会因素都有可能对语言产生影响。
第七章 语言的发展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是 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社会的进步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 化和统一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社会之 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二、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一个统一的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 在一种语言的内部形成不同的“地域方 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历史条件下还可 能形成不同的“亲属语言”;社会的社群 分化会导致语言的社群分化,在一种语言 或方言内部形成不同的“社会方言”。
三、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语言的统一有两种情况:一是一种语言逐 步消除方言分歧而走向统一。积极推广民 族共同语。(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是几种不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一,语言的起源语言的起源的两层意思:⑴具体语言的形成⑵人类语言的产生㈠恩格斯关于语言起源的理论⒈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⒉基本观点: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和可能,劳动创造了语言⒊劳动决定产生语言的可能的原因:⑴劳动促进人类发音器官的演化,使原始人能逐渐发出许多清晰的声音,为语言符号提供了必要的声音材料。

⑵劳动促进人类思维的发展,使语言所必需的意义要素得以形成。

㈡关于语言起源的另外几种学说⒈手势说(gesture theory)代表人物:苏联马尔⒉摹声说(onomatopoeic theory)又称:汪汪说或布谷说代表人物:德国保罗⒊感叹说(exclaimation theory)又称:呸呸说代表人物:古希腊伊壁鸠鲁中国刘师培黎锦熙(叹词起源论)⒋社会契约说(social charter theory)也叫:社会约定论代表人物:古希腊迭奥多尔·西齐列斯基《世界史》:认为互相商定每一个事物记号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⒌劳动呼声说(labour shout theory)又称:咳唷说代表人物:法国语言学家诺瓦雷㈢探索语言起源的新途径⒈人与猿类的比较⒉儿童学说话⒊失语症:美国语言学家雅可布逊(R·Jackobson)二,语言发展的一般情况㈠马克思关于语言发展的理论⒈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可能脱离社会和作为社会动物的人而存在和发展⑵语言是在发挥它的交际只能,也就是被人们的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⒉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但语言各要素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斯大林指出:①语言是随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

②语言中最主要的东西的它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

⒊不同语言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但构成语言发展的主要是差别。

⑴不同语言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和规定。

⑵各种语言之间存在差别。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例:蜀地古语词 古诗的押韵
语言学概论
• 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原因
1、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对社会的反应也
最为灵敏。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等,这些
随时都会在词汇中反映出来,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
亡和词义的发展变化等。
例:大量计算机网络新词
语言学概论
2、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
出现这种确定姓名方式的原因
人数 担心重复 一种时尚 体现男女平等 觉得好听、顺耳 体现家庭完美 其他 65 63 72 62 142 3 百分比 (%) 17.7 17.1 19.6 16.8 38.6 0.8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蜀地古语词“粑”、“瞄”等考察分析
古语词 现代用词
• 粑
饼、馍、馒头、油条、花卷、糕
• 特点:各种要素处于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各自既具有 相对独立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
状态,如果某一因素发生了变化,就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其
它因素也要相应地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这样就引起了语言 的变化。
语言学概论
例:单音节词的双音化 • 想:想念、思想、想法、梦想、妄想 • 民:人民、公民、选民、草民、小民、民 族、民主、民权、民情、民意
用原来旧有的词根和构词规则来建造的,而旧有词根与 语音的联系、构词规则二、语言的分化
一种语言内部分成几种不同的方言,或者这些方言进而
分成几种不同的语言,这种现象,叫做语言分化。
语言学概论
1、语言分化及其原因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的,也就是说,社会的分化是语言分化的原因。
发展不平衡性特点在地域上的反映。如现代汉语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和社会自学笔记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和社会自学笔记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和社会自学笔记第七章语言和社会一、名词解释1.地域方言2.次方言、土语3.语音对应关系4.亲属语言、语言间的亲属关系5.原始基础语、子语6.语言的谱系分类7.语系8.社会方言9.隐语、黑话10.通用语 11.共同语 12.基础方言 13.标准语 14.国语15.借词16.意译词17.仿译词18.双语现象19.双言现象20.语言转用 21.语言混合 22.洋泾浜语23.克里奥尔语 24.非克里奥尔话 25.语言规划 26.语言政策 27.语言规范化28.民族语言政策二、简答和论述1.研究语言起源的目的2.研究语言起源问题包含两个不同的问题:3.关于语言的起源,大致可以分为神授说和人创说两种.4.简述恩格斯关于语言起源于劳动的观点.5.语言起源的过程.6.与语言起源有关的现代科学研究.7.语言的起源具备的条件.8.语言发展演变的两大特点.9.语言发展演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性是一种语言分化出不同的方言或亲属语言的重要原因.10.语言的发展演变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1.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12.为什么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13.语言的发展演变为什么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14.为什么语音、语法、语汇的发展演变是不平衡的.15.举例说明语言分化的产物有哪些?16.地域方言之间既有差别,又有明显的共同点.17.“亲属语言”和语言间的“亲属关系”并非等同于生物学上的概念.18.亲属语言形成的原因19.语音对应关系是语言间存在亲属关系的重要标志.20.世界诸语言谱系分类的大致情况.21.一种语言或方言内部还存在着社会方言的分歧:(见次方言和土语)22.造成语言差异的因素有哪些?23.一种语言走向统一的社会条件.24.一种语言实现统一的方式.25.隐语和一较社会方言的区别是什么?26.通用语和共同语的区别.27.基础方言的选择和共同语的形成.28.现代汉民族为什么要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29.为什么说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30. 为什么说语音差异是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31.举例说明方言间在词汇和词义上的两点差异。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一、语言: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2.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说话)和解码(听话)的过程。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3.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是不完全一模一样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主要差别:1.口语: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书面形式。

3.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书面语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

5.书面语比口语省略成份少一些。

(多了一些成份)三、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1.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2.书面语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3.口语、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

(一般情况下)四、书面语产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口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五、语言和民族:1.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2)也有一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

(犹太民族)(3)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

(满族、汉族)(4)尽管语言是最直观的,最容易识别民族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

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不能单凭“互相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广东上海)六、语言与种族的关系: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不是完全没有联系。

特别就“语系”而言,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明显的。

(汉语、汉藏语系都有声调)七、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的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八、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口语、书面语。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第七章 语言的起源 《语言学概论》课件

第七章 语言的起源 《语言学概论》课件

C 双语现象:一个社会群体同时使用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不同民族语言共存。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 与双言有区别:双言现象→方言+共同语; 双语现象→民族语+民族语

D 洋泾浜和混合语:语言频繁接触的地方 由不同语言成分混杂而成的语言。 洋泾浜是外语在本族语的影响下产生的变 种,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 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形的 外语。如让我look look,你的米西米西。 在洋泾浜基础上包含不同语言成分(本地+ 外语)而形成的语言就是混合语,它是一 种两不象的语言。


(5)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 于(1887)年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词 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语,部分取自日耳曼 语、希腊语;语法规则16条,没有例外; 采用拉丁字母书写,28个字母一母一音; 词根可以自由复合成词,派生词的构成有 一套丰富的前后缀。
三、语言的发展规律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外因+内因)

B 语言的统一→方言统一成共同语(社会 统一为前提) 语言统一的原因? 首先,一个地方割据的社会趋向统一时, 原来的地域方言分歧就会妨碍全社会范围 内的交际,不利于社会的完全统一和统一 的巩固,于是语言也逐步走上统一。

其次,语言统一演变的特点:首先是
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产生地位高于 方言的共同交际语(“超方言”), 然后影响方言的发展,并通过共同语 的推广、双语并存直至替代,完成语 言的统一。 民族语言相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方言差异缩小→ 社会统一,往来频繁 →语言统一→民族共同语形成

语言的谱系分类: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 关系对语言作的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言间的历史同源关系就是亲属关系。按 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成语系→语 族→语支→语群四大谱系:从同一语言分 化出来的所有后代语:语系 →同一语系各 个语言的分化层次(亲属关系的远近): 语族 →语支 →语群 →语言 →方属于 不同语系的语言就是不同的语言→非亲属 语言。 现在的谱系分类尚不完善(许多时候还是 按地理分布划分——地域分类)如:汉藏 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 系、南亚语系、闪—含语系(亚非语系)、 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等。印欧语系和汉 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尔曼 语族。

00541 语言学概论

00541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二章语音第三章语汇第四章语法第五章语义第六章文字第七章语言和社会第八章语言和心理第九章语言学的应用单项选择题1.1.关于语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语言不是一种物质实体B.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C.语言先有口头形式,后有书面形式D.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D】1.2.关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B.书面语是第一性的,口语是第二性的C.在一个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的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交际范围存在着较大的局限D.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B】1.3.西方的语言学家区分“语言”和“方言”的惟一标准是A.相互理解程度B.有无历史文化传统C.有无民族认同感D.语音是否一致【A】1.4.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学者是A.乔姆斯基B.索绪尔C.布龙菲尔德D.洪堡特【B】1.5.区分“语言”和“言语”的主要目的是A.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B.更好地研究书面语C.强调在社会环境中研究语言D.强调研究言语的个人特色【A】1.6.语言是一种A.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视觉符号系统B.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系统C.用于交际的触觉符号系统D.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符号系统【B】1.7.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A.任意性B.强制性C.离散性D.线性【A】1.8.语言系统中系统性最强的是A.语音系统B.语汇系统C.语法系统D.语义系统【A】1.9.在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A.词B.音素C.短语D.语素【D】1.10.应用语言学最早是指A.实验语音学B.语言教学C.交际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D】1.11.最早的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语言”的一般理论的著作是A.《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B.《普通语言学教程》C.《语言论》D.《句法结论》【A】1.12.二十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的是A.语言的历史演变B.语言和民族的关系C.语言和社会的关系D.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D】1.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A.传统语言学B.历史比较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D.社会语言学【C】1.14.下列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B.语言是主要的,言语是从属的C.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D.语言是书面的,言语是口头的【B】1.15.最小的言语交际单位是A.语篇B.句子C.词组D.词【B】1.1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A.语言符号可以任意使用和创造B.绝大多数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C.可以任意使用语言符号给事物命名D.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可以任意改变【B】1.17.下列语言学流派中集中研究语言本体的流派是A.功能语言学B.社会语言学C.认知语言学D.结构语言学【D】1.18.关于“说话”这种口头交际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只涉及心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生理问题B.只涉及物理问题,不涉及生理和心理问题C.只涉及生理问题,不涉及物理和心理问题D.既涉及心理问题,又涉及生理和物理问题【D】1.19.判断两种话是不同语言还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应该主要参考A.相互理解程度B.语言结构的差异程度C.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D.是否属于同一个国家【C】1.20.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C.语言符号具有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D.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D】2.1.音高取决于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D.共鸣器的形状【B】2.2.汉语普通话中的4个声调的不同,主要是A.音高的不同B.音强的不同C.音长的不同D.音质的不同【A】2.3.音强主要决定于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C.发音体振动的时间D.发音体振动的声波形式【A】2.4.汉语普通话中的轻声,主要与____的变化有关。

语言学概论复习指导 整理版

语言学概论复习指导 整理版

语言学概论知识要点1.语言学的功用4-51)学习语言文字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

2)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3)新兴技术的出现扩大了语言学的应用范围。

2.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14-16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考察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学话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

关键两步:独词句的出现——从独词句到双词句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实词句——虚词3.语言的符号性质,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25-30人们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

词就是一种符号,它能使听话者意识到它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

整个语言就是由这种符号组成的一个系统。

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声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

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语言符号的本质:约定俗成。

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

意义是人们对一类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

音义结合的统一体构成符号,成为现实现象的代表。

音和现实现象没有直接联系。

意义是联系现实现象和音之间的桥梁。

符号能够在使用中重复出现,人们才能根据交际的需要将有限的符号排列组合,说出无限的话来。

所有符号中,语言符号最重要、最复杂。

音位不是符号,因为没有和某种意义相结合。

语言中最小的符号是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使用的符号,句子是符号和符号组装的成品,是符号的序列。

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音义结合的任意性(约定俗成,音与义之间无必然联系,此为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而言,一旦进入交际,便对社会成员有强制性。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第三节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第三节
▪ 语音方面:
➢ room—loom,all right—all light,make—makee, much—muchee
▪ 语法:
➢ 只用词干来造句,英语中数、格、人称、时、体、态等 变化都消失
➢ two peicee book(=two books) ➢ top-side(= above),bottom-side(=below) ➢ what-tim ; nother tim (=again) ➢ he be-longey China-side now(=he is in China) ➢ you bel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 clever in-side(=you are intelligent)
再借回来的现象。例如,“封建”、“劳动”、 “经济”等一批古词语早期被日语借去,后又 借回汉语。
▪ 汉语和蒙语间:百姓(汉语)——土房子、店 铺(蒙语)——板生、板(指地名)(汉语)
▪ 3、历史层次 ▪ 借词可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语言借入,
因而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我们从借词的历史层 次可以考察不同民族间相互交往的历史,可以了 解伴随社会接触的语言接触的历程。汉语历史上 从西域借词、蒙古借词、现代从西方英语等的借 词
洋泾浜是外语在本族语的影响下产生的变种(一句话中夹杂 着不同语言的词汇)。如:让我look look/你的米西米西/ jokingde/小case /I服了You / You狠/有时间call我 洋泾浜的特点:词汇量少,采用迂回的说法指称事物
Beard/moustache(胡子)→grass belong face; 人山人海→ mountain people mountain sea
▪ 4、结构规则
▪ 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在语音、语法上一般要顺应 借入语言的结构规则。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

第七章语言随社会发展三、辨析题1.语言的发展都具有渐变性。

正确。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

与人们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语言没有老是花样翻新的必要,同时作为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它也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促使语言发生变化以满足社会成员新的交际需要。

这种稳固和变化的对立就导致了语言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变的方式而不能是突变的方式,哪怕是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语言也不会马上产生巨变,如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都是逐渐实现的,语言中的旧词并不是一夜之间就消失掉了的。

2.语言里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

不对。

语言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发展变化的速度不一样,有的发展变化快,有的发展变化慢,即使是同一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词汇发展变化最快,而语音和语法发展变化则相对较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这是因为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是不一样的,这其中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对社会的反应也最为灵敏。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随时都在词汇中反映出来,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词义的发展变化等。

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产生了诸如“网络、网友、网吧、网页、网恋、上网、网民、网管、网关、黑客”等大量新的词语。

3.同一言语社团的人总是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

不对。

一个人可以属于两个言语社团,因此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言语方式。

属于一个言语社团的人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另一个言语社团的言语方式。

4.听得懂、听不懂是划分地域方言的标准。

不对。

语言系统尤其是语音系统的差异才是地域方言划分的标准。

5.何种方言能够成为某种共同语的基本方言的条件都是由文化的原因决定的。

不对。

因为有些共同语的形成是政治原因决定的,比如汉语普通话;有的则是经济原因决定的,比如标准英语。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知识点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知识点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知识点第七章:意义与句子在语言学概论的第七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意义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意义是语言的核心要素之一,它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表达信息。

句子则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准确地传递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意义是如何构建的。

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通过组合和组织来产生具体的意义。

意义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词义和句义。

词义是指词汇本身所带有的基本含义,而句义则是指句子所表达的整体意义。

句义不仅仅是词义的简单叠加,还包括词语之间的关联和句子结构的影响。

句子的意义也可以通过语境来进一步确定。

语境是指句子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上下文、发言者和听众的背景知识等因素。

语境对于句子的解释和理解至关重要。

同样的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意义。

除了词义和句义,我们还需要了解逻辑语义和语用语义的区别。

逻辑语义是指句子的字面意义,它与逻辑关系和推理有关。

而语用语义则是指句子在实际交际中所达到的效果和目的。

语用语义包括语境、语气、语调等方面的影响。

在分析句子意义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歧义和语义的多样性。

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有多个可能的解释。

语义的多样性则是指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

理解和解决歧义和语义多样性是语言处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总而言之,第七章主要介绍了意义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概念。

意义构建涉及词义和句义,以及词汇和句子的组合和组织。

句子的意义可以通过语境来进一步确定,同时还需要考虑逻辑语义和语用语义的区别。

此外,歧义和语义的多样性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解释“方言”。
答: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5. 解释“亲属语言”。
答: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6. 解释“社会方言”。
答: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就被称为“社会方言”。
9. 解释“共同语”。
答:共同语是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10. 解释“基础方言”
答: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11. 解释“?锵窒蟆薄?
答: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即双语现象。
12. 简答语言分化的产物。
7. 解释“谱系分类”。
答: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相互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8. 解释“隐语”。
答:当社会上出现了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隐秘团体之后,就有可能产生隐秘语言,也叫“隐语”。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有明显的排他性。
23. 什么是语言规范化?
答: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族共同语在使用和推广的过程中,本身也会不断发展变化,会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语言规范化就是要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
20. 解释“克里奥耳语”。
答: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更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1. 解释“语言规划”。
答: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之为“语言规划”。
22. 简答语言规划的主要特点。
答:(1)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来实施。(2)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
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语言的演变发展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由于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不同,语言的发展演变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发展的两大特点。“渐变性”是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平衡性”主要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汇的新陈代谢最快,语汇中的基本词汇却是不易变化,非常稳固的,一般词汇对社会发展变化的灵敏反应和基本词汇的相对稳定是语言既要稳固又要发展这两方面要求的必然结果。语音和语法的发展演变是缓慢的。
答:语言的发展取决于两方面原因:(1)社会的发展,这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外部原因。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将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统一将带来语言的统一;社会的接触却可能造成语言的接触。(2)语言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它决定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3. 简答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
13. 简答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的关系。
答: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它和地域方言都属于全民语言的分支,但二者也有区别:(1)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划定范围的,而社会方言是依据社会上的阶级、阶层、集团、职业、文化教养等因素进行划分的。(2)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上表现在一般词汇方面。(3)地域方言由于其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与共同语不同,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展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只在一般词汇上有某些特点,没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因此,它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答: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社会分化程度的深浅也直接决定着语言分化的程度。语言的分化首先表现为地域方言,即同一种语言的各种地方变体的产生上。地域方言是与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其次,语言的分化表现在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上。第三,同一种语言还可因社会的社群分化而呈现出种种特色,这就是社会方言。
答:意译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
17. 解释“双语现象”。
答: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18. 解释“语言转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9. 解释“洋泾浜语”。
答:洋泾浜语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14. 解释“借词”。
答:借词也叫外来词,它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5. 解释“仿义词”。
答:仿义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它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注意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6. 简答“意译词”。
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
1. 为什么劳动创造了语言?
答:劳动在语言起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劳动使得语言的产生成为一种社会需要;(2)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件,同时劳动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有声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
2. 语言为什么会发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