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子部集部文献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文献学

(完整word版)文献学

文献学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分,共36分。

1.在现存古书中,“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2.关于“文献”的最初定义,东汉郑玄把“文"解释为文章,将“献”解释为贤才。

3.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是《古今图书集成》,它是由陈梦蕾等编纂的。

4.陈垣所提出的“四校法"是指对校法、他效法、本校法、综合考政法。

5.《四库全书》之“四"部指的是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6.文献错讹的类型主要有讹、脱、衍、倒 .7.《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的编选者分别是蘅塘退士和朱孝臧。

8.文献的载体主要有甲骨、金、石、简帛、纸 .9.有关甲骨文的第一部著作是《铁云藏龟》刘鹗。

(作者、书名)10.《史记》三家注是指____《史记集解》(刘宋。

裴骃注)、《史记索隐》(唐。

司马贞注)、《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_。

(注者和书名)11.“南钱北纪”中,“南钱"是指__钱大昕____,他的一部有关校勘的代表作是__《廿二史考异》____.12.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有卷子装、经折装__ 蝴蝶装_、___包背装_、___线装。

13.刘向是我国目录学的创始人,刘氏父子有关目录的两部著作是__《别录》___和__《七略》___。

14.王氏父子在文献校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王念孙的代表作是____《读书杂志》___;王引之的代表作是__《经义述闻》。

5.四大书”中,其中类书是《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太平广记》,选集为《文苑英华》。

7.丛书可分为综合性和专科性两种。

8.文献的载体主要有甲骨、金、石、简帛和纸 . 10.“春秋三传”是指__《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11.杜泽逊在《文献学概要》中认为,文献的来源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著、述、编和译。

12.一部典型的目录应当由_书名、篇卷、撰人及朝代、版本__、___提要___、大小序六个部分构成.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 分.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目录学第六课(定稿)

目录学第六课(定稿)

《旧唐书·马怀素传》:“南齐以前坟籍,旧 编王俭《七志》,以后著述,其数盈多。《隋 志》所述,亦未详悉。或古书近出,前志阙而 未编;或近人相传,浮词鄙而犹记。若无编录, 难辨淄澠。望括检近书篇目,并前志所遗者, 续王俭《七志》,藏之秘府。”
《旧唐书·元行冲传》:“先是,秘书监马怀 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 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 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 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鄠县尉毋 煚、栎阳尉韦述、曹州司法参军殷践猷、太学 助教余钦等分部修检,岁馀书成,奏上,上嘉 之。”
牛弘《请开献书之路表》:“今秘藏见书,亦 足披览,但一时载籍,须令大备。不可王府所 无,私家乃有。然士民殷杂,求访难知,纵有 知者,多怀吝惜,必须勒之以天威,引之以微 利。若猥发明诏,兼开购赏,则异典必臻,观 阁斯积,重道之风,超于前世,不亦善乎!伏 愿天鉴,少垂照察。 ”
昔昔盐 (隋)薛道衡
垂柳履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 花飞桃李蹊。
十二曰谱系,以纪世族继序; 十三曰略录,以纪史策条目。
子部:一十四类 一曰儒家,以纪仁义教化; 二曰道家,以纪清净无为; 三曰法家,以纪刑法典制; 四曰名家,以纪循名责实; 五曰墨家,以纪强本节用; 六曰纵横家,以纪辩说诡诈; 七曰杂家,以纪兼叙众说; 八曰农家,以纪播植种艺; 九曰小说家,以纪刍辞舆诵; 十曰兵法,以纪权谋制度;
➢对《群书四录》提出批评;
“昔马谈作《史记》,班彪作《汉书》,皆两 叶而仅成。刘歆作《七略》,王俭作《七志》, 逾二纪而方就。孰有四万卷目,二千部书名, 首尾三年,便令终竟。欲求精悉,不其难乎?”
➢详细陈述了《古今书录》的体制和状况。
体制: 附入唐高宗永徽年间与唐中宗神龙年间的旧藏; 补充了不明作者情况与不知归类的书籍; 根据原书增入空列的书目; 另行改写原有不妥的小序; 订正《群书四录》中的错谬。

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文选题库与答案.docx

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文选题库与答案.docx

名词解释题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笔记小说别史杂史地理志书政书诏令奏议甲骨金石档案文献经部文献子部文献集部文献说文解字紀傳體,是以人物爲中心的著史體裁,由西漢司馬遷創體,以後歷代皆有寫作。

除《史記》爲通史外,其餘多爲斷代史。

自《史記》至《明史》的二十四部後朝寫前朝的紀傳史書,因得到歷朝帝王下令頒行,而被稱爲“正史〃。

紀傳體史書一般由本紀、表、志、世家、列傳等五種體例構成。

■保存最丰富的历史资料,具有权威性■为后人提供历史借鉴■其结构能容纳丰富的历史素材。

■以帝王将相为中心宣扬英雄史观■美化君主■制造所谓正统,为封建统治服务。

■以帝王将相为中心宣扬英雄史观■美化君主■制造所谓正统,为封建统治服务。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

以时间为中心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类别:断代编年体(东汉荀悦《汉纪》、明谈迁《国榷》)通史编年体f司马光《资治通鉴》〉纲目体(宋朱熹《通鉴纲目》〉起居注、日历、实录、东华录等。

•优点: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为研究历史演变的因果关系创造了条件。

•不足:①对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和文化的叙述多过于简略,影响了编年体史书的使用价值。

②分年记事,不便把人物事情叙述得完整集中。

纪事本末体价值:■一、简明扼要,便于学习:编排首尾完整,叙事简明扼要■二、以事为主,便于探讨史事的前因后果,以为鉴往知来之用■三、在历史编纂学上有重要地位:矫正编年、纪传的弊病,亦发挥二者的长处——记事按编年,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叙事仿纪传,人物事迹首尾完整。

■综上,纪事本末体的价值为:为学习研究历史提供了使用价值;为改造旧史体、创造新史体提供借鉴价值。

缺点:■一、取材多系钞录编年或纪传,即不能取代原书,亦不能作为原始材料, 很难说有较高史料价值。

■二、限于体例,对于天文、历法、地理、方技、典制、名物等等,不能详加备载,无法总汇百科史料。

二、■ 三、纪事本末体分事立目,以一事为起讫,事件之间缺乏联系,不能反映历史的整体性、有机性,很难探讨发展的规律性。

四部文献(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四部文献(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四部文献1、经部章太炎《国学概论》:“经者,编丝连缀之称。

”后用来指重要的典籍。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并非某家的专有名词,如《墨子》有《经》上下篇、《内经》则为医书。

把儒家典籍说成“经”的首见于《庄子•天运篇》:“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

”汉代六经次序发生变化,为《易》、《书》、《诗》、《礼》、《乐》、《春秋》。

后乐经亡佚。

唐代有“九经”、“十二经”之说(《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以上为九经)、《孝经》、《论语》、《尔雅》),宋代又加《孟子》成十三经,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十三经》长短不一,长的如《左传》,十九万六千多字,其次是《礼记》,有九万九千多字。

最短的是《孝经》,仅一千八百多字。

合计六十四万七千五百多字。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几部经典,流传到现在,已经二千多年,经学本身起了多次变化并产生了各种派别。

每一变化和派别,都或大或小地影响到文化的各个方面。

所以不了解经学和儒家派别,很难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

”今古文之争:今文经是指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如《春秋》公羊传、谷梁传,《诗》申培传,《书》伏生传等。

古文经是指用战国时文字即古文写成,如孔子宅壁中发现的《礼记》、《论语》、《孝经》等;今文经属官学,受朝廷支持;古文经属私学;今文派说经重微言大义,古文派文字训诂。

郑学与王学:郑指郑玄(康成),以古文经学为主,遍注群经,是历代经学集大成学者。

王指王肃,他注群经,不分今古文,兼融各家,曾伪造《孔子家语》。

西晋时王学压倒郑学,东晋时郑学压倒王学。

孔颖达“疏不破注”:唐太宗令孔颖达编《五经正义》作为唐代官书,孔以疏不破注为原则。

学有所宗,不破旧注,不立新说。

折中南北各派经学,加以统一。

宋儒讲义理,清儒重考据。

第六讲 逸周书·克殷解

第六讲 逸周书·克殷解

《逸周书》的内容
记载了西周、春秋时代约
六百年的历史,上自周文 王、武王,下讫周灵王。
《逸周书》的流传
旧本《逸周书》
从两汉至晋,《逸周书》一直是 全本,有七十一篇。晋五经博士 孔晁还为之作注释,以后就逐渐 亡佚,仅剩四十二篇 。
《汲冢周书》
共十卷七十一篇,是旧本《逸 周书》与《汲冢周书》相结合的 产物。其中缺十一篇,实际只有 六十篇(包括《周书序》一篇在 内),每篇篇名上都有“解”字, 是晋孔晁注释此书时加上的。
图书目录的重要作用
探究学术源流 考辨书籍真伪
鉴别版本优劣 核实典籍聚散
古籍分類
六分—— 劉歆《七略》六藝略、诗赋 略、諸子略、兵書略、數術略、方技略 。 四分——西晉荀勖《中經新簿》甲乙丙 丁(經、子、史、詩賦圖贊) 唐 魏徵《隋書·經籍志》,經史子集 。
經部 ( 10類) :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 ,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訓詁、字書、韻書)。 史部 ( 15類) :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 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 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 子部(13類):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 ,天文演算法類,術數類(數學、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 、陰陽五行、雜技術),藝術類(書畫、琴譜、篆刻、雜技),譜錄類( 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雜事、 異聞、瑣語),釋家類,道家類。 集部(5類):楚辭類,別集類,總集類,詩文評類,詞曲類 (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
《逸周书》的写作时代
此书确有西周早期之作,
可能春秋时已经成书,战 国时陆续增附,也有少数 西汉人的笔墨,书不成于 一时,不全是周代旧文。

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

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

1 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第一部分古籍文献的定义与分类 (2)第二部分古籍文献的历史演变 (4)第三部分古籍文献的价值与意义 (6)第四部分古籍文献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8)第五部分古籍文献版本鉴定的基本技巧 (11)第六部分古籍文献的数字化趋势与挑战 (13)第七部分古籍文献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16)第八部分古籍文献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18)第九部分古籍文献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20)第十部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未来发展 (22)第一部分古籍文献的定义与分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一、古籍文献的定义古籍文献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图书资料。

它涵盖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字记载,包括经史子集等各类著作以及碑帖、契约、书信等各种形式的文字记录。

这些文献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想、学术观念、社会状况、历史事件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古籍文献的分类根据古籍文献的内容特点和形式特征,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经部文献经部文献主要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及《孝经》、《尔雅》、《仪礼》等其他儒家经典著作。

这些文献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核心部分,代表了儒家学派的思想体系和社会价值观。

2.史部文献史部文献主要包括正史、编年史、纪事本末、实录、杂史、地理志、人物传记等多种类型的历史著作。

它们详细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3.子部文献子部文献主要包括哲学、医学、天文、历法、农学、兵法、法律、艺术等领域各种专著和论著。

这些文献反映了古代学者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集部文献集部文献主要指诗歌、散文、骈文、词赋等文学作品的总称。

这些作品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理想,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趣味。

5.佛道宗教文献佛道宗教文献主要包括佛教的经典、注疏、教义论述、僧侣传记等;道教的经典、注释、科仪书、道教神仙传说等。

国学常识“集部”包括哪些典籍

国学常识“集部”包括哪些典籍

国学常识“集部”包括哪些典籍《四库全书》集部将其分为楚辞类、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共收历代作家总集、别集各种点校、集解本以及诗文评及计1282部,26757卷。

其中一些诗文评和笔记小说被收入子部的杂家和道家类别之中。

属于楚辞类有:王逸《楚辞章句》、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吴仁杰《离骚草木疏》、萧云从《离骚图》、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戴震《屈原赋二十五篇》、张诗《屈子贯》、方绩《屈子正音》、马其昶《屈赋微》等。

文学总集有:萧统《文选注》、冯惟呐《古诗纪》、沈德潜《古诗源》、王士祯《古诗选》、徐陵《玉台新咏》、郭茂倩《乐府诗集》、杜文澜《古谣谚》、韩元吉《古文苑》、孙星衍《续古文苑》、许敬宗《文馆词林》、李昉等《文苑英华》、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元结《箧中集》、殷璠《河岳英灵集》、芮挺章《国秀集》、高仲武《中兴間气集》、姚合《极玄集》、韦庄《又玄集》、韦榖《才调集》、无名氏《搜玉小集》、姚铉《唐文粹》、郭麏《唐文粹补遗》、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元好问《唐诗鼓吹》、高棅《唐诗品汇》、胡震亨《唐音统签》、康熙四十六年御定《全唐诗》、清圣祖《古文渊鉴》、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王士祯《唐贤三昧集》、洪迈《万首唐人绝句》、陈沆《诗比兴笺》、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曾国藩《十八家诗钞》、乾隆三年御定《唐宋文醇》、乾隆十五年御定《唐宋诗醇》、吴之振等《宋诗钞》、杨亿《西昆酬唱集》、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北宋人编《圣宋文选》、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桑世昌《回文类聚》、魏齐贤、叶棻《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真德秀《文章正宗》、谢枋得《文章轨范》、陈仁子《文选补遗》、无名氏《三国文类》、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祝尧《古赋辨体》、傅习《元风雅》、高棅《唐诗品汇》、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王志坚《四六法海》、李兆洛《骈体文钞》、梅鼎祚《古乐苑》、《东汉文纪》、《两晋文纪》、《宋文纪》、《南齐文纪》、《梁文纪》、《陈文纪》、《北齐文纪》、《后周文纪》、《隋文纪》、《释文纪》、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陆时雍《古诗镜、唐诗镜》、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方回《瀛奎律髓》、王相《千家诗》、吕祖谦《宋文鉴》、庄仲方《南宋文苑》、陈起《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陈述《辽文汇》、元好问《中州集》、房祺《河汾诸老集》、郭元釬《全金诗》、张金吾《金文最》、顾嗣立《元诗选》、苏天爵《元文类》、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综》、《明诗纪事》、沈德潜《明诗别裁》、陈济生《天启崇祯两朝遗诗》、程敏政《皇明文衡》、《新安文献志》、黄宗羲《明文海》、周亮工《赖古堂文选》、徐世昌《晚晴簃清诗汇》、陈衍《近代诗抄》、魏源《皇朝经世文编》、沈粹芬等《清文汇》、陈元龙《历代赋汇》、严可均《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胡震亨《全唐诗》、嘉庆十三年编《全唐文》、康熙四十五年编《佩文斋咏物诗选》、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康熙五十年编《全金诗》、李调元《全五代诗》、乾隆十二年官撰《皇清文颍》、姚鼐《古文辞类纂》、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陈焯《宋元诗会》、俞宪《盛明百家诗》、曾枣庄等《全宋文》、曾枣庄《宋文纪事》、傅璇琮等《全宋诗》。

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代表作品

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代表作品

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代表作品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我们学习的四部,基本是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来,从而达到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目的。

先说经典子集的四部分类法。

经部“经” 有“五经”、“九经”、“十三经”之说。

“五经”指的是先秦时代《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

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保留外,其余四种皆被焚毁。

汉儒凭自己的记忆将其恢复,将其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下来。

唐代开科取士,其中“明经”科考试内容变为“九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

南宋以后又逐步拓展为十三部儒家经典,简称“十三经”。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四库全书的“经部”共分十类,计695部,10214卷。

包括宋嘉佑三年章友直篆书的《宋二体石经》,《宋高宗石经》,唐文宗二年郑覃的《十二经》(无《孟子》),明嘉靖年间至善堂《九经》,明崇祯年间金蟠、葛鼐合刊的《十三经古注》,清嘉庆年间计树园《十一经》(无《论语》、《孟子》)等。

经部还包括历代学者为十三经所作的注疏本,如曹魏时代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的《周易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汉代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汉代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仪礼注疏》,汉代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春秋谷梁传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孝经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等。

中国古典文献学 (2)精选全文

中国古典文献学 (2)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古典文献学古典文献学1、文献: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2、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1)甲骨: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是古典文献载体的一种。

具体地说,甲,指龟甲的腹板;骨,主要指牛的肩胛骨或腹骨,也有猪和羊的肩胛骨。

人们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文献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又称甲骨文。

2)金石:金,指青铜器,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金文又称为“铭文”“铭辞”,铭辞被赋予了有意识进行历史记载的性质,其文献性质也得到加强。

《后汉书·蔡邕传》称:“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

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又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刻儒家经典于石上,世称“正始三体石经”。

3)竹木:竹,指竹简;木,指木牍,合称简牍。

简牍作为文献载体的使用,据说早在殷商时就出现了,但从出土文献考察,主要集中在战国至汉晋这一段时期。

东晋以后,纸张使用取代了简牍。

4)缣帛:缣帛即丝织品,类似的织物还有“素”,即白绢等.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的出现,有其自身的优点,平整易于舒卷,长短便于裁剪。

5)纸张6)电子文献3、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刻写:甲骨时代—金石时代—简牍时代书写:简牍时代—缣帛时代—纸张时代1)*刻写:是最原始的自然方式。

古人在甲骨、青铜器、石头、玉器等坚硬物体上传抄文献只能采取刻写(刀刻或铸刻)的方式。

2)*书写:即用笔在各种材料上写,是迄今为止的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传抄方式。

与简牍、缣帛、纸张有关。

4、古典文献的类型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是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编的《文选》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历史文献学5(子部文献)

历史文献学5(子部文献)

《墨子》
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辑,大部分是墨家 创始人墨翟的遗教,为其门徒所编纂。墨子提 倡“兼爱”、“非攻”,反对儒家的“爱有差 等”。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 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 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 《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 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 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 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庄子》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周及其后学所撰。《庄子》 书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代表了战国时期哲学思辨理 性所达到的高度。庄子文章有极强的想象力,对后世 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共33篇,分“内篇”、“外 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 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 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 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 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 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 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 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 等。
《盐铁论》
是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重要史 书,该书共分60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 连的,作者是西汉的桓宽。桓宽字次公,在汉 宣帝时举为郎,后任庐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 年(公元前81年),下诏将各郡国推举的贤良 文学人士聚集京城,调查民间疾苦。这次聚会 上,贤良文学们提出,盐铁官府垄断专营和 “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 要原因,所以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 并取消均输官。
《吕氏春秋》
战国末秦相国吕不韦集合门客辑纂百家学说而成,全 书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纲纪,兼及儒、墨等诸子百家, 引证资料丰富。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后 又简称为《吕览》,一共有二十余万字。《汉书· 艺文 志》称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为“杂家”,即认为它 是先秦以来阴阳、儒、墨等各家的折衷和调和。《吕 氏春秋》的编著目的,就是博采众说,为当时秦国正 在进行的统一天下的活动作理论上的论证。这部书文 字朴素简练,和先秦其他的子书一样,有不少地方都 是借用寓言故事来说理,因而富有文学的意味。书中 还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

子部典籍五篇

子部典籍五篇

子部典籍五篇第一篇:子部典籍“子部”包括哪些典籍?四库全书将中国历史上创立一种学说或建立一个学派的人物文集列入“子部”,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

实际上,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皆入子部,十分庞杂。

《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历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十四类,总收典籍930部,17566卷。

其中“杂家”类也收录现在图书分类中归于文学类的诗文评的一些笔记,如俞文豹《吹剑录》、周密《齐东野语》、王士祯《池北偶谈》等。

“子”类书籍坊間出版过《十子全书》、《二十二子》,其中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最为完备,其中收录老子、庄子等二十六子,多用清儒校本。

二十六子典籍为:《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墨子》、《晏子》、《尹文子》、《管子》、《商君书》、《慎子》、《韩非子》、《孙子》、《吴子》、陆贾《新语》、刘安《淮南子》、桓宽《盐铁论》、扬雄《法言》、王充《论衡》、荀悦《申鉴》、王符《潜夫论》、葛洪《抱朴子》、刘义庆《世说新语》、颜之推《颜氏家训》。

《四库全书》中子部的儒家类有:王肃《孔子家语》、《荀子》、陆贾《新语》、桓宽《盐铁论》、贾谊《新书》、刘向《新序》、扬雄《法言》、荀悦《申鉴》、王符《潜夫论》、徐干《中论》、傅玄《傅子》、王通《中说》、唐太宗《帝范》、林慎思《续孟子》、《伸蒙子》、司马光《家范》、张载《张子全书》、朱熹编次《二程遗书》、吕本中《童蒙训》、朱熹《延平答问》、《近思录》、《杂学辨》、《小学集注》、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真德秀《大学衍义》、《读书记》、《心经》、《政经》等。

兵家类有吕望《六韬》、孙武《孙子》、吴起《吴子》、司马穰苴《司马法》、尉繚《尉繚子》,黄石公《三略》、《素书》、李靖《李卫公问对》、李荃《太白阴经》,曾公亮《武经总要》、许洞《虎钤经》、唐顺之《武编》、何良臣《阵纪》、郑若曾《江南经略》、茅元仪《武备志》、戚继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等。

文献学知识点

文献学知识点

1、汉石经:熹平石经是中国古代最早刊刻与碑石上的官定儒家经书,又名《汉石经》,《一字石经》,熹平石经初刻与东汉熹平四年(175年),于光和六年(183年)完成。

共有46块碑,200911字。

原立于洛阳太学讲堂的东西两侧,遗址在河南偃师县佃户乡。

熹平石经共包括《鲁诗》,《尚书》,《周易》,《礼仪》,《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经文从右向左直行书写,书体秀美,为汉隶精品。

2、魏石经:正始石经是中国三国曹魏时期刊刻的碑石经书,又名《魏石经》,《三体石经》。

初刻于正始二年(241年),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遗址在河南偃师佃户乡。

正始石经用篆文,古文,隶书等三种文字刻成,因此又被称为《三体石经》,碑文仅有《尚书》,《春秋》两种,从左向右刻写,碑文每面约33行,每行60字,,共有28碑。

3、唐石经:唐石经始刻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于开成二年(公元887年)刻成,当时立于长安国子监太学,今存西安碑林。

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共十二经。

4、别集:汇集一人的多种文体作品为一书称为别集。

“别集”之名是于“总集”相对而言的。

5、政书:是中国历代记录“典章制度”的书籍,它收集历代或一个朝代制度的沿革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方面的史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具有制度史、文化史和学术史的性质。

6、类书:辑录古籍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料,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供人们查考用的工具书。

7、丛书:是指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单独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

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

8、方志:方志以地区为主,综合记录该地自然和社会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著作,又称地志或地方志,有关专载江河湖海、祠庙寺观、名胜古迹、水利交通的著作,亦可归入其内。

9、家谱:又称族谱、祖谱、世谱、家乘、家牒等,是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汉唐之间图书文献四部分类中子部与史部的换位

汉唐之间图书文献四部分类中子部与史部的换位

汉唐之间图书文献四部分类中子部与史部的换位作者:李传印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04期关键词:四部分类;学术史;经史关系;魏晋南北朝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把史学著作附属于《六艺略》的《春秋》经下,唐初史臣撰《隋书·经籍志》时,把史学与经学分列于经、史、子、集四部中,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多途发展、经史分途并获得学术自立在学术发展史上结下的果实。

据目前确切的文献记载,晋代学者苟勖撰《中经新簿》,对图书文献实行四部分类,把史学著作排在子学著作之后,四部序列是甲(经)、乙(子)、丙(史)、丁(集),“史”在“子”后。

而在唐初撰成的《隋书·经籍志》中,四部排列顺序却是经、史、子、集,史部位于经部之后,子部之前,这表明唐初史臣撰修《隋书·经籍志》时,明确地把史部地位升居子部、集部之上。

这个变化深刻表明汉唐之间史学既摆脱了从属于经的附属地位,又与文学相别异道,逐渐划清与文学的学科分界线,并在图书分类中与子学换位,实现史学在四部中地位跃升,从此确定了中国古代图书文献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序列位置。

这个序列位置后世因袭不改。

直到近代西方学术分类观念和分类体系的传入。

史学与子学在四部中位置的变换,在表面上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及其位置的变化,实质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发展及学术分野在图书文献分类上的反映。

较鲜明地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日渐兴盛和诸子学逐渐衰微的学术发展大势。

一《中经新簿》以四部分类图书《汉书·艺文志》依刘歆的《七略》,把图书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和方技六类,外加一个辑略。

确立了中国古代图书文献分类的基本格局。

西晋初年,荀勖受命整理校核图书,在郑默《中经簿》的基础上,因革损益,撰《中经新簿》,把图书文献分成甲、乙、丙、丁四部,这是目前所知最早明确采用四部分类的文献目录学著作。

遗憾的是,《中经簿》《中经新簿》都已亡佚。

第六讲子部集部文献

第六讲子部集部文献

丛书举要

丛书可以分为“汇编”和“类编”两种。
汇编丛书也即综合性的丛书,包括经史子 集各部书在内。如《四库全书》、《四部 丛刊》。 类编丛书即专科性丛书,按照经史子集等 分别编辑的丛书。如《十三经注疏》、 《二十四史》、《诸子集成》。

四库全书

丛书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在中国古典 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丛书的数量 也非常多,1959年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 综录》,收集全国41个图书馆所藏丛书2797 种,子目有7万多条。
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 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 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 是不收录的。 第三,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 第四,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篡改。
评价《四库全书》

1.首先,它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古代文化的 一次总结。

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後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 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 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 避暑山庄文津阁本于1950年代由中国政府下令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 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而残缺的文澜阁本则藏 于浙江省图书馆。
二、集部文献

四部中的“集部”,所录的是历代作家的 诗文词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方面的书。基本 上可以归类于古代文学方面的文献。
别集指的是专收一个人的诗文集。总集是相 对别集而言的,指汇录多人作品的诗文集 。
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辞典 类。

《文选》:李善注,五臣注(吕延济、刘 良、张铣、吕向、李周翰) 宋四大书:《文苑英华》、《太平御览》、 《太平广记》、《册府元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愚民而禁毁, 文字狱如此之彻底,一篇吴三桂的“反满檄文”,一本 《扬州十日记》,一本《嘉定屠城记略》,竟在中华本土 湮灭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
《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与清代统治者利益相关的明朝人的文学和历史作品遭到大 力剿灭,而且殃及北宋南宋。 《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对于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 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 家名作则大肆篡改。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 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 犯忌的。于是《四库全书》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 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
虽然《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有删削、挖改内容等过 错,但就整体而言,应当是功大于过。在辑佚方面,四库 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者共 有385种 . 《四库全书》的编修可以说是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不 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 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 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 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二、集部文献

四部中的“集部”,所录的是历代作家的 诗文词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方面的书。基本 上可以归类于古代文学方面的文献。
别集指的是专收一个人的诗文集。总集是相 对别集而言的,指汇录多人作品的诗文集 。
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辞典 类。

《文选》:李善注,五臣注(吕延济、刘 良、张铣、吕向、李周翰) 宋四大书:《文苑英华》、《太平御览》、 《太平广记》、《册府元龟 》


《四库全书》的命运
“荟要”两部 北四阁: 文渊阁 (北京紫禁城皇宫) 文源阁 (京郊圆明园) 文溯阁(奉天故宫(今沈阳) )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

南三阁: 文宗阁: (镇江金山寺) 文汇阁: (扬州大观堂) 文澜阁: (杭州西湖)
《四库全书》的命运

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 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 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 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钞,才抢救回原 书的四分之一,于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复后的文澜阁。文澜阁本在民 国时期又有一次大规模修补,目前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提要辨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 》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 《续修四库全书》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禁毁书丛刊》
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 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 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 是不收录的。 第三,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 第四,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篡改。
评价《代文化的 一次总结。

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後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 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 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 避暑山庄文津阁本于1950年代由中国政府下令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 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而残缺的文澜阁本则藏 于浙江省图书馆。
子部丛书举要

《百子全书》 《诸子集成》及《新编诸子集成》 《续百子全书》



中华书局1982年起编辑出 版。收录先秦至唐五代的 子书。分为两辑。 第一辑所收之书与《诸子 集成》略同。汇集先秦至 南北朝时代重要的子书, 第二辑为除之外的其他子 书。《新编诸子集成》除 采用清人的精校精注本外, 还采用了二十世纪尤其是 建国以后的一些学者整理 研究子部书的最新成果。 所收的子书较《诸子集成》 有所增加,有的子书还兼 收数种各具优点的注本, 各书一律加上现代分段标 点。此书颇适合普通阅读 及学术研究。
馆藏
“荟要”两部 北四阁: 文渊阁 (北京紫禁城皇宫) 文源阁 (京郊圆明园) 文溯阁(奉天故宫(今沈阳) )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

南三阁: 文宗阁: (镇江金山寺) 文汇阁: (扬州大观堂) 文澜阁: (杭州西湖)
四库全书的不足之处
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 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
丛书举要

丛书可以分为“汇编”和“类编”两种。
汇编丛书也即综合性的丛书,包括经史子 集各部书在内。如《四库全书》、《四部 丛刊》。 类编丛书即专科性丛书,按照经史子集等 分别编辑的丛书。如《十三经注疏》、 《二十四史》、《诸子集成》。

四库全书

丛书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在中国古典 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丛书的数量 也非常多,1959年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 综录》,收集全国41个图书馆所藏丛书2797 种,子目有7万多条。


2.寓禁于征。查禁、篡改了大量典籍,对古籍 的传承起了破坏作用。
“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吴晗) “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 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 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 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 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 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 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鲁迅)
子部、集部文献
一、子部文献的从单一到庞杂


子,本指先秦时期各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 “子部文献”亦指的该时期所形成的诸子 百家的著作。 《七略》、《汉书艺文志》——《晋中 经》——《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 总目》(2984)
《贩书偶记》及续编,收《四库全书总目》 未收的子书3259部,二者相加共6243部。

其他文献

《古代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
三、丛书

所谓丛书,就是把多种书籍汇编在一起, 依照一定的原则、体例,统一编纂 印制, 并冠以一个总的名称的一套书。
《尚书》、《礼记》 ——陆龟蒙《笠泽丛 书》——南宋俞鼎孙、俞经所编《儒学警 悟》,南宋左圭辑有《百川学海》——明 代程荣汇集汉魏六朝诸家著述,编为《汉 魏丛书》
佛经、道经的两部大书
• 《中华大藏经〉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总集,是从佛教“三藏”(佛教以经、律、论 为三藏 典籍发展起来的佛教丛书。 《魏书》:“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 授《浮屠经》。”——《开宝经》——《赵城金藏》
• 正、续《道藏》
《道德经》——《三洞经书目录》(陆修静),创立了道教典籍以三洞 为分类的体系。三洞包括:洞真、洞玄 、洞神。
编撰《四库全书》的起因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 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 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 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 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来源
1.内府本 2.敕撰本 3.《永乐大典》本 4.各地采进本 5.私人进献本

四库全书总目

子: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 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 小说、释家、道家十四类;
小说家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孔子曰:‟虽小道,必
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
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有
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汉书艺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