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调查评价规范

合集下载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引言: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我们特制订了本标准。

这个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引用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1.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2.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3.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4.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5.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项目序号类别标准值项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1 色(度) ≤5无≤3无≤5无≤3无≤15无2 嗅和味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3 浑浊度(度) ≤3无≤3无≤3无≤3无≤10无4 肉眼可见物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5 pH 6.5~8.5 6.5~8.5 9 6.5~9 6.5~96 总硬度(以CzCO3,计)(mg/L) ≤150≤300≤450≤100≤250≤2507 溶解性总固体(mg/L) ≤300≤500≤2000>2000-8 氟化物(mg/L) ≤1.0≤1.0≤1.0≤1.0≤1.59 硫酸盐(mg/L) ≤50≤150≤350 >350 -10 氯化物(mg/L) ≤50≤150≤350 >350 -11 铁(Fe)(mg/L) ≤0.1≤0.2≤1.5>1.5 ≤5.012 锰(Mn)(mg/L) ≤0.05≤0.05≤1.0>1.0 ≤5.013 铜(Cu)(mg/L) ≤0.01≤0.05≤1.5>1.5 ≤1.514 锌(Zn)(mg/L) ≤0.05≤0.5≤5.0>5.0 ≤5.015 钼(Mo)(mg/L) ≤0.001≤0.01≤0.10≤0.05≤0.0016 钴(Co)(mg/L) ≤0.005≤0.05≤0.10≤0.05≤0.00改写后的文章: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我们特制订了本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 D2008-01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10月目 次前言 (III)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 目的 (2)4.2 任务 (2)4.3 基本要求 (2)5 设计编写与审批 (3)5.1 设计编写准备 (3)5.2 设计书编写 (4)5.3 设计书的审查与审批 (4)6 基础调查 (4)6.1 调查内容 (4)6.2 调查方法 (5)6.3 地下水污染动态监测 (6)7 样品采集 (7)7.1 一般要求 (7)7.2 采样准备 (7)7.3 采样方法 (8)7.4 样品保存与送检 (10)7.5 现场质量监控样品采集 (11)8 样品测试与质量控制 (11)8.1 样品测试指标 (11)8.2 样品测试质量控制 (11)9 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 (14)9.1 地下水质量评价 (14)9.2 地下水污染评价 (14)10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与污染防治区划 (15)10.1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15)10.2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16)11 数据库建设 (16)11.1 一般要求 (16)11.2 数据库建设 (16)12 图件编制 (16)12.1 一般要求 (16)12.2 基础图件 (16)12.3 成果图件 (17)13 成果提交与报告编写 (17)13.1 成果提交 (17)13.2 报告编写 (17)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计书编制提纲 (18)附录B(规范性附录)地下水污染调查表格 (20)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下水测试指标 (31)附录D(资料性附录)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区原则 (38)附录E(资料性附录)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39)前 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篇一: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DZT0288-2015)表1 土地利用类型核查表项目名称:枣庄市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共页第页项目名称:枣庄市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共页第页项目名称:枣庄市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共页第页项目名称:枣庄市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共页第页表5 固体废弃物处置场调查表项目名称:枣庄市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共页第页篇二:张掖城市地下水污染调查及评价方法张掖城市地下水污染调查及评价方法刘荣清(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三总队,甘肃陇西748000)关键词:城市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方法摘要:开展城市地下水污染调查及评价工作在我国还是近10年来的事,对于地下水污染调查及评价方法各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张掖城市地下水污染调查及评价中对水文地质调查、污染现状调查、工业“三废”评价、地下水污染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方法及评价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大、中、小城市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地下水的污染,已经危及到人类的健康和工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到了整个生态系统。

所以,调查评价地下水污染现状,防治、改良地下水资源的工作已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

1 水文地质概况张掖盆地地下水丰富、水质良好。

主要靠祁连山、龙首山区的沟谷潜流及河道出山后的河道渗漏、渠系渗漏、雨洪渗漏补给。

盆地内地下水位东南高,西北低,地下水由东南向西北流动。

根据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层。

潜水矿化度<1g/L,承压水矿化度<0.5g/L。

黑河切穿隔水层(壤土、粘土),承压水溢出形成泉沟。

从山前到盆地中心,由补给区、径流区到排泄区,构成完整的山前自流斜坡。

2 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内容及方法2.1 水文地质调查调查区域主要为张掖城区及近郊,调查面积81km2,其中城区面积约10km2。

在以往的地质工作中,本区及外围地区已做过大量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各类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近年来,又进行了“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及开发研究”等专项研究工作。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一、地下水状况调查在评价地下水超采区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地下水状况调查,了解地下水的水量、水质、水位等基本情况。

调查方法包括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动态监测、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等。

二、水位变化分析分析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情况,包括水位升降的趋势、变化幅度、频率等,以评估地下水超采的严重程度。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水位数据,可以得出水位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三、地下水开采强度评估评估地下水的开采强度,包括开采量、开采方式、开采时间等因素。

开采强度过大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甚至形成超采区。

评估开采强度有助于了解超采区的形成原因和影响范围。

四、水位下降影响评价评价地下水水位下降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退化、地面沉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等方面。

影响评价可以为超采区的划定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生态水位保障措施针对地下水超采区,制定生态水位保障措施,包括合理调整开采布局、限制开采量、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措施。

保障生态水位是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六、超采区划定标准根据地下水状况调查、水位变化分析、开采强度评估和影响评价结果,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范围。

划定标准需要考虑地下水的水量、水位变化趋势、开采强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七、治理与管控措施针对划定的超采区,制定相应的治理和管控措施,包括限量开采、回灌补源、水资源置换等措施。

同时加强对超采区的监督检查,严格控制开采行为。

八、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地下水监测与预警系统,对地下水的水位、水质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超采风险。

预警系统可以根据监测数据预测水位变化趋势,为超采区的治理和管控提供决策依据。

九、数据管理与信息共享加强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建立地下水超采区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可以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十、法规与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与政策,为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和治理提供保障。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地下水是地球上珍贵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地下水环境状况常常受到破坏和污染。

为了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进行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背景与意义地下水是地球上主要的淡水储存库之一,广泛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生活供水等方面。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受到化工、农业、城市污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地下水质量下降和水量减少的问题。

因此,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状况,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评价工作流程进行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时,需遵循以下基本流程:1.确定调查范围:根据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和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和范围内的具体调查区域。

2.收集基础资料:收集相关的地质、水文地质、水资源、环境地质等基础资料,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3.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获取地下水水质、水位、水温等数据,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

4.实验室分析:将采样回来的地下水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获取更加详细的地下水质量信息。

5.数据整理与评价:整理并分析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数据,评价地下水环境状况,并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6.编制调查报告:在完成数据评价的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报告,总结调查结果、提出问题、给出建议和措施。

调查评价指标进行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时,需要考虑一些关键指标,以全面评价地下水资源的状况。

1.地下水水质:包括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重金属、有机物质等的含量情况,评价地下水是否符合饮用水、工业用水等标准。

2.地下水水位:观察地下水水位深度和变化情况,了解地下水的补给、排泄状况。

3.地下水水温:地下水水温变化可以反映地下水循环速度和季节性变化等信息。

4.地下水位变化:通过连续观测地下水位变化,了解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和消耗情况。

地下水二级评价导则

地下水二级评价导则

地下水二级评价导则
地下水二级评价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根据建设项目的情况和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评价的范
围和评价标准,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2.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和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形成和
变化规律,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

3.建立数学模型:建立地下水数学模型,对地下水的流动、迁移和转化进行模拟和分
析,预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4.制定保护措施:针对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地下水
保护方案、应急预案等,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和破坏。

5.评价环境影响: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和改进建议。

6.监测和监管:对地下水进行监测和监管,定期检查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情况,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修复。

7.记录和报告:对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为建设项目审批和环境保护提供
依据。

总之,地下水二级评价导则旨在规范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保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得到科学、合理地评估和管理,以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2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2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22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22是针对地下水质量控制和评价制定的技术性规范。

它主要规定了地下水质量管理和控制期间的检测项目、方法、种类、参考值等等。

一、检测项目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地下水质质量标准GB14848-2022规定了地下水检测项目包括水质综合指标、离子指标、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其中,水质综合指标包括体积和重量指数、饱和度、硬度、pH、氧化还原电位及水温等;离子指标以元素质量分数的基本格式来表示,主要有Ca2+、Na+、K+、Mg2+、HCO3-、Cl-、SO42-、NH3-N等;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涉及多种有机污染物,主要有油类及微量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指标主要是湖水生物毒性测定,也可以进行大细菌类、病毒类等微生物检测。

二、检测方法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22规定对检测项目进行检测时,应符合中国卫生部等有关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要求。

根据不同检测项目,选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如水质量综合指标可采用常用水质检测仪,而离子指标可采用离子色谱仪或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而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可采用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荧光光谱仪、水质单分析仪等,而微生物指标可采用传统的显著稀释法进行测定。

三、参考值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22还提供了地下水质量的参考值,以此作为评价地下水质量的重要依据,主要有外来物质、总磷、氨氮排放量允许、有机污染物排放量允许等参考值。

其中,外来物质参考值规定不允许地下水中含有易燃液体,无机外来物质污染物浓度以其表面活性剂的最大允许浓度作为参考值,总磷的限值为0.2mg/L,氨氮排放量允许值为0.2 mg/L,有机污染物排放量允许值为0.6MG/L,其他参考值也是如此类似。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下水资源评价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下水资源评价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下水资源评价规范要求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地质勘察工程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地下水资源,确保地质勘察工程符合规范,地下水资源评价需要满足一定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工程中地下水资源评价的规范要求,并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目的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量。

通过评价地下水资源,可以为地质勘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地下水资源评价还可以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地下水资源评价包括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水质状况和水量储备三个方面。

1. 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是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基础。

通过对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分布范围和水位动态等信息。

地下水分布特征的评价可以采用地质剖面、水文地质剖面等方式展示,并通过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地下水位等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2. 地下水资源的水质状况地下水的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水质状况需要采集地下水样品,对其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分析测试。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特征,可以制定相应的水质评价标准,并对采集的地下水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程度。

3. 地下水资源的水量储备地下水资源的水量储备是评价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指标。

通过水位观测、井孔水位和泉水流量等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地下水资源的水量储备情况。

同时,还需要结合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水储量和可供给能力。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的规范要求为了确保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下水资源评价需要满足以下规范要求。

1. 采集样品的要求在地下水资源评价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采样方法和样品保存等规范要求,采集地下水样品。

采样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样水的采集应避免受到外界污染。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08- 01
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目次
前 言............................................................................................................................................................ III 引 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系列(二)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系列(二)
I
4.1 基本原则……………………………………………………………………………………14 4.2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基本原则……………………………………………………………14 4.3 地下水质量评价基本原则…………………………………………………………………15 5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15 5.1 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评价………………………………………………………………15 5.2 地下水开采资源评价………………………………………………………………………17 5.3 深层承压水可采储量评价…………………………………………………………………18 6 地下水质量评价………………………………………………………………………………19 6.1 地下水水质评价……………………………………………………………………………19 附件 1……………………………………………………………………………………………22
地下水资源评价技术要求 GWI—D2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3 2 引用标准及规范………………………………………………………………………………13 3 术语与基本概念………………………………………………………………………………13 4 总则……………………………………………………………………………………………14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技术要求 GWI—D3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35 2 引用标准及规范………………………………………………………………………………35 3 术语与基本概念………………………………………………………………………………35 4 总则……………………………………………………………………………………………35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范文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范文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一、背景地下水作为人类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在农业、饮用水、工业制造等各个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地下水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状况挑战。

为了科学评估全国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方案,必须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二、实施目标本次调查评估旨在全面了解全国地下水资源的基础环境状况,包括地下水总量、水质、水位、水文地质条件等,并对各地区的地下水环境问题进行排查和分类评估,以便更好地制定地下水保护和治理方案。

具体实施目标如下:1.了解全国地下水总量及分布情况;2.评价各地区地下水水质状况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威胁;3.分析各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补给量、补给来源、补给能力等水文地质条件;4.对全国地下水环境问题进行排查和分类评估,明确各类问题的来源、产生原因及危害程度。

5.制定相应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和控制措施。

三、实施方法1. 数据收集此次调查评估所需数据包括:全国各地区的地下水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水文地质图、地下水资源数量、水分布情况、水质检测结果、地下水污染状况等数据。

相关数据将由各地水利、环保、地质勘探等单位提供。

2. 实地调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定实地调查方案,开展现场勘探和取样、地下水水位监测等工作。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要对地下水环境问题进行逐一排查,对可能产生危害的重点区域进行深入分析。

3. 数据分析收集、整理分析实地调查数据,确定各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补给情况和水质情况,并分析地下水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危害程度及防治措施。

4. 成果输出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并撰写调查评估报告。

实现调查成果的共享和公开,为各地区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全国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四、实施方案1. 资金保障此次调查评估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国家环保主管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得到充分的资金支持。

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及限值,地下水质量调查与监测,地下水质量评价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地下水质量调查、监测、评价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27025-200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下水质量groundwater quality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总称。

3.2 常规指标regular indices反映地下水质量基本状况的指标,包括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常见毒理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

3.3 非常规指标non-regular indices在常规指标上的拓展,根据地区和时间差异或特殊情况确定的地下水质量指标,反映地下水中所产生的主要质量问题,包括比较少见的无机和有机毒理学指标。

3.4 人体健康凤险human health risk地下水中各种组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概率。

4、地下水质量分类及指标4. 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风险,参照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等用水质量要求,依据各组分含量高低(pH 除外),分为五类。

Ⅰ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低,适用于各种用途;Ⅱ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较低,适用于各种用途Ⅲ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中等,以GB 5749-2006 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掘及工农业用水;Ⅳ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较高,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质量要求以及一定水平的人体健康风险为依据,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Ⅴ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高,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5、地下水质量调查与监测5.1 地下水质量应定期监测。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
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574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3838—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8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5084—92
5.2 表征分级条件的分类标准
5.2.1 评价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以下三类;
a.复杂的(Ⅰ类):含水层结构和水动力条件复杂、空间分布不稳定;地表粘性
土覆盖层薄,不连续或缺失,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自净;“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较多
的地区。
B.中等的(Ⅱ类):含水层结构和水动力条件较复杂、含水层层次多,但具有一
确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 策
编写地下水环评报告书
图 1 地下水环评工作程序框图
数据处理












——建设项目的环境特征,以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表征;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以污水排放量和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表征;
——对评价区地下水水质要求,以地下水质量类别表征;
——环境敏感区存在状况。
查清主要污染源与主 要污染因子。 一般可通过搜集资料 解决,不再进行现场调 查。 一般可不进行开采量 调查;水位监测在评价 工作期间进行;水质监 测只在枯水期采样一 次。 监测项目能基本包括 有影响的污染因子。 以搜集利用类比资料 与经验资料为主,可进 行现场简易试验。参数 值以采用经验值为主。
宜采用经验模式、类比 分析、近似解法进行半 定量至定性影响预测。 预测参数的选用以经 验值为主,预测参数与 预测点数量较少。 预测、评价内容以建设 项目为地下水水质污 染影响为主。

企业用地土壤与地下水调查评价技术规范

企业用地土壤与地下水调查评价技术规范

企业用地土壤与地下水调查评价技术规范
企业用地土壤与地下水调查评价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技术规范,主要用于评价企业用地土壤与地下水的环境污染状况,以及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和修复。

以下是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1.调查范围和内容:包括调查区域、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实验室分析方法等。

2.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土壤、地下水和空气等的质量标准和污染物限值。

3.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取样策略、采样和留样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取得的样品真实可靠。

4.实验室分析方法:包括样品制备、检测方法、方法准确度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实验室分析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比性。

5.评价方法: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解释等方面,以做出准确的环境污染评价结果。

6.环境风险评估:对环境污染场地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描述、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7.治理与修复:根据环境污染等级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理和修复措施,并进行监测和评估。

总之,企业用地土壤与地下水调查评价技术规范旨在确保企业用地环境的健康与安全,对于保障公共利益和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质分析一般要求

地下水质分析一般要求

地下水质分析一般要求地下水质分析是对地下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含量、性质和浓度进行分析评估的过程。

地下水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下水中存在的污染物质种类及其浓度,为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就地下水质分析的一般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地下水质分析需要采集地下水样品。

样品的采集要求应符合地下水采样规范。

采样地点应选择代表地下水质的地点,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采样时间要选择在地下水最稳定的时候,如早晨或晚上。

采样时要避免手部或其他外界拖水接触到样品中,保证采样的纯净性。

其次,地下水质分析需要进行检测项目的选择。

在进行地下水质分析时,根据地下水的实际情况和所需的评价目的,应选择适当的检测项目。

常用的地下水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等,如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氮、磷等。

在选择检测项目时,应根据地下水调查研究的需要和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

接下来,地下水质分析需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方法的选择。

样品的预处理包括过滤、浓缩、溶解等步骤,以保证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分析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分析项目,考虑样品的性质、浓度范围、检测限和检测要求等因素。

合适的分析方法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地下水质分析需要进行结果的计算和评估。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计算污染物的浓度、质量和相对背景值等指标,进行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水质状况的评价。

评估地下水质的方法有多种,可以采用对比法、指数法、模型法等。

综上所述,地下水质分析的一般要求包括:采样规范、检测项目的选择、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方法的选择,以及结果的计算和评估。

通过合理的地下水质分析,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进一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调查评价规范一、资质内容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业务范围分以下5项内容。

同时,结合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特点和承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业务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列相应的单项业务范围:(一)水文水资源监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

(二)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情报预报、水质预测预报、地下水预测预报。

(三)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

(四)水文分析与计算。

(五)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

二、资质分级标准根据《资质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分为甲、乙两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一)甲级1、单位资历和能力a、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具有专门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机构,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有专门的项目管理制度。

b、注册资金或开办资金不低于200万元。

c、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10年以上,是行业的骨干单位。

d、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的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30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不少于10人。

聘用专职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不得高于技术人员总数的10%,以上人员不得同时在其他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机构从业。

e、熟悉和掌握流域和区域的水文水资源状况,能够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一个大江大河流域范围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一个以上单项业务工作。

f、近5年内完成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10项以上,其中不少于3项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或者不少于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参加过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规范及定额的编制工作。

2、单项资质要求⑴水文水资源监测①地表水水量监测a、技术力量:从事地表水水量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5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含大专,下同)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13人。

b、技术装备:具备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一个大江大河流域范围的地表水水量监测站网;配备有从事地表水水量监测所需的缆道、测船等监测设施和流速仪、ADCP等仪器设备;配备有地表水水量监测资料分析处理存储的软件系统。

c、业绩成果:近5年内每年监测的地表水水量资料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分析处理,经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并刊布;监测并积累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一个大江大河流域范围10年以上经过分析处理的系统的地表水水量监测资料。

②地下水水量监测a、技术力量:从事地下水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10人。

b、技术装备:具备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的地下水监测站网;配备有从事地下水监测所需的地下水监测井、地下水位监测计等设施和设备;配备有地下水监测资料分析处理存储的软件系统。

c、业绩成果:近5年内每年监测的地下水资料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分析处理并整编;监测并积累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10年以上经过分析处理的系统的地下水监测资料。

③水质监测a、技术力量:从事水质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10人。

b、技术装备:具备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一个大江大河流域范围的水质监测站网;配备有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水质监测分析实验室和相匹配的水质采样、分析化验的仪器设备;配备有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处理存储的软件系统。

c、业绩成果:近5年内每年监测的水质资料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分析处理并整汇编;监测并积累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一个大江大河流域范围10年以上经过分析处理的系统的水质监测资料。

④水文调查a、技术力量:从事水文调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5人。

b、技术装备:配备有一定数量从事水文调查所需的仪器设备。

c、业绩成果:近5年内完成水文调查成果3项以上,其中1项以上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

⑤水文测量a、技术力量:从事水文测量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5人。

b、技术装备:配备有一定数量从事水文测量所需的常规测量仪器,并配有全站仪、GPS、数字测深仪等专用测量仪器。

c、业绩成果:近5年内完成水文测量成果3项以上,并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

⑥水平衡测试a、技术力量:从事水平衡测试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2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6人。

b、技术装备:配备有一定数量从事水平衡测试所需的仪器设备。

c、业绩成果:近5年内完成水平衡测试成果3项以上,并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

⑦水能勘测a、技术力量:从事水能勘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5人。

b、技术装备:配备有一定数量从事水能勘测所需的仪器设备。

c、业绩成果:近5年内完成水能勘测成果3项以上,其中1项以上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

⑵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①水文情报预报a、技术力量:从事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5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下同)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10人。

b、技术装备:具备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一个大江大河流域范围的水情站网;配备有满足水情信息传输接收的设施和设备;具有较成熟的水文预报模型软件;配备有水情信息专用数据库和业务应用系统。

c、业绩成果:近5年内完成水文情报预报成果5项以上,并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或作为防汛抗旱、工程调度的决策依据;参加过大江大河的水文预报方案的编制工作。

②水质预测预报a、技术力量:从事水质预测预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7人。

b、技术装备:具备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一个大江大河流域范围的水质监测站网;具有水质预测预报相关的技术方案等。

c、业绩成果:近5年内完成水质预测预报成果3项以上,并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或作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依据。

③地下水预测预报a、技术力量:从事地下水预测预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7人。

b、技术装备:具备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的地下水监测站网;具有地下水预测预报相关的技术方案等。

c、业绩成果:近5年内完成地下水预测预报成果3项以上,并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或作为水资源管理的依据。

⑶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a、技术力量:从事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2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8人。

b、技术装备:配备有从事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所需的设施和设备。

c、业绩成果:近5年内完成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项目3项以上,并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或验收。

⑷水文分析与计算a、技术力量:从事水文分析与计算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2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8人。

b、技术装备:配备有从事水文分析与计算所需的仪器设备和相关的分析计算软件。

c、业绩成果:近5年内完成水文分析与计算成果5项以上,其中3项以上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

⑸水资源调查评价①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a、技术力量:从事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2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8人。

获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上岗培训证书的人数不少于8人。

b、业绩成果:近5年内完成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5项以上,其中3项以上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

②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a、技术力量:从事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2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8人。

获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上岗培训证书的人数不少于8人。

b、业绩成果:近5年内完成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5项以上,其中3项以上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

③水质评价a、技术力量:从事水质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2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8人。

获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上岗培训证书的人员不少于8人。

b、业绩成果:近5年内完成水质评价成果5项以上,其中3项以上通过省部级或流域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

(二)乙级1、单位资历和能力a、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具有专门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机构,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条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有专门的项目管理制度。

b、注册资金或开办资金不低于50万元。

c、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5年以上。

d、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的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8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或者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20年以上有丰富实践经验者不少于6人。

聘用专职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不得高于技术人员总数的15%,以上人员不得同时在其他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机构从业。

e、熟悉和掌握区域的水文水资源状况,能够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个地区(市、自治州、盟)或者一个中等水系范围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一个以上单项业务工作。

f、近5年内承接过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或相关工作5项以上,其中不少于3项通过地市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或者不少于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2、单项资质要求⑴水文水资源监测①地表水水量监测a、技术力量:从事地表水水量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5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8人。

b、技术装备:具备一个地区(市、自治州、盟)或一个中等水系范围的地表水水量监测站网;配备有从事地表水水量监测所需的缆道、测船等监测设施和流速仪、ADCP等仪器设备;配备有地表水水量监测资料分析处理存储的软件系统。

c、业绩成果:近5年内每年监测的地表水水量资料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分析处理,并经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下同)业务主管部门审查;监测并积累一个地区(市、自治州、盟)或一个中等水系范围5年以上经过分析处理的系统的地表水水量监测资料。

②地下水水量监测a、技术力量:从事地下水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以上者不少于5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