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精品教学案: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基本理论、传播过程及其影响。
2.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吗?”“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会出现一种全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但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工人阶级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武器。
3.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包括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觉醒等,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意义。
4.讲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重点介绍其在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影响。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对历史发展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这一课题充满好奇,但可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尚显肤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主动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传播过程。
3.创设互动式课堂,组织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化解疑惑,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4.融入时事政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例如,分析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和应用。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区别,从而更加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同时,通过展示历史资料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传播的历史背景,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我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结合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他们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放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深入分析。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且具有逻辑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使他们能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案例背景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是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其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例如,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事件,最后进行分享和交流。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3.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

其中,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等人都是著名的代表。

我们结合欧文的尝试来了解一下他们的主张。

欧文要求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以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建立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1824年欧文在美国买下3万英亩的土地建立“新和谐社会”进行实验……结果实验不到3年就以失败而告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发现:他们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并做了一些美好的尝试。

空想社会主义家们虽然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

他们拒绝……一切革命行动,想通过和平途径达到自己目的,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尽管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毕竟提出许多设想,作出了理论探索,为后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那么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把“空想”变为“科学”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的基础上指出:未来社会主义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合乎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行向消灭阶拓展阅读资料一、推荐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2.钱乘旦:《西方那块土》3.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二、推荐影视1.《不朽的马克思主义》2.《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人教版必修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停留在表面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认识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容易产生混淆和误解。
2.思维层面: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创新意识,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尚需提高。
3.作业反馈: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并挑选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运用比较分析法,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进行对比,凸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1.列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3.结合实际,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一个现实社会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以下要点:
人教版必修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2.掌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事迹,理解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讨论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
2.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关键问题,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是什么?其基本原理有哪些?如何影响当代社会?
3.小组分享:鼓励小组代表将讨论成果以PPT、报告等形式进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工人阶级的困境,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的好奇心。
3.情景模拟:邀请几位学生扮演马克思、恩格斯等历史人物,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二)讲授新知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详细讲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以及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关键问题,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是什么?其基本原理有哪些?如何影响当代社会?
2.通过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关系,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思考。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等。通过这些历史背景的探讨,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同时,我引导学生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本节课中,教师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展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专业素养。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过程,以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结合当代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就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进行深入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结合了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以实用性为原则,确保案例符合教学实际需求。案例中涉及到的教学活动、学生互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使案例更具人性化,我采用了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避免了机械性的机器语言。同时,案例中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学生互动环节,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年龄特点,以确保教学案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不足,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以及自己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变化。
3.通过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如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在这个时候诞生?它的诞生对当时的社会有何影响?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剩余价值理论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的?
3.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意义,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它对当代社会有何启示?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2.阶级斗争:阐述阶级斗争的概念、原因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3.剩余价值:讲解剩余价值的产生、资本积累等,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关系。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述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过程,重点介绍在中国传播的情况,以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
(三)学生小组讨论
2.选择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如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分析该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和意义,字数不限。
3.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简报,内容包括传播过程、主要传播者、影响等,要求图文并茂,形式不限。
4.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并撰写一篇读后感,重点谈谈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感悟,字数在500字左右。
3.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启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程度,以及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的短文,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1.针对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不足,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
2.针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特点,教师应充分运用案例分析、史料解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考能力。
3.针对学生容易受到情感和意识形态影响的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价值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1.马克思主义为何在19世纪中叶诞生?
2.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在案例中,我还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理论体系。通过分析宣言中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等论述,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此外,案例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过程,以及它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中国等国家的传播和实践,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影响力,以及它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的理论指导。
4.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查找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实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共产党宣言》中的重要论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3.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给出讨论题目,如“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某国的传播过程”、“评价马克思主义在某国的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交流心得,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反思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评价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教案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年级下册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幅图片反映的人物的伟大历史贡献是什么?对!创立马克思主义。

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诞生与传播的?有何影响?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设疑,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二、讲授新课第一目: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材料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拥有一切,这是黑暗的季节;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请大家结合所学内容和史料,想一想狄更斯在《双城记》一书中为什么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请结合下面材料回答。

材料一:材料二:工业革命前,人类的生产力每1000年才增长1倍,而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中,GDP 增长了约4倍。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人文灾难及其解决》师:根据材料,“这是最好的时代”指的是什么?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日益丰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师:接下来根据材料再来理解“这是最坏的时代”指的是什么?(19世纪欧洲工人的生活)(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生活)材料一:“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者受苦挨饿”。

例如,维多利亚女王每天的收入是164镑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收入是104镑20先令,而千百万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两三便士。

——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第二次请愿书》材料二: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

——钱乘旦《英国通史》根据材料,分析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资本主义弊端表现在:工人生活条件极端恶劣、工人阶级苦难深重、政治权力极其有限。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对巴黎公社内容的学习,认识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条件还不成熟,进一步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时空观念:了解早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萌发的时代背景。

3.历史解释: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4.家国情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总结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激发学生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巴黎公社的措施、意义难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巴黎公社的性质和失败原因。

课前准备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图展示了马克思的图片,卡尔·马克思,出生于特里尔,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他在经济学上的见解奠定后来诸多经济思想的基础,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并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传世之作。

被称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的名言是“为人类而工作”体现了他的崇高理想,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在当今任有现实意义?马克思对人类到底有何贡献?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新课讲授】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1.早期工人运动(1)背景:①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

英国爆发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迈入了它的成年阶段……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公开暴露了出来。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课题。例如,让学生分组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历程,每组负责一个地区,最后进行汇报交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到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然后,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后,我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课题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是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11课。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基本原理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历程,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的工人,他经历了社会的变革,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和传播历程,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开始讲授新知。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19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包括工业革命的影响、社会矛盾的激化等。接着,我会讲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过程,重点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贡献,以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如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最后,我会讲解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历程,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发展情况。
5.作业小结:通过布置作业小结,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写作,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案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案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新课导入】1844 年6月普鲁士王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之一。

当时西里西亚有发达的纺织业。

这个地区从事棉麻纺织的工人和家庭手工业者受到工场主、包买商以及地主的残酷剥削。

由于资本家把英国机器纺织品冲击带来的损失转嫁给工人,加剧了他们的贫困。

1844年6月4日,以争取提高工资被拒绝为导火线,在欧根山麓两个纺织村镇彼特斯瓦尔道和朗根比劳爆发纺织工人自发的起义。

起义队伍扩大到3000人,集中打击工人最痛恨的工厂主。

起义者以简陋武器迎战前来镇压的包括骑兵和炮兵的政府军。

坚持到6月6日,起义被镇压。

这次织工起义事件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1、根本原因: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

解说:①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在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日益丰富的同时,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他们的政治权利也极其有限。

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1825年英国首次发生经济危机。

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

1825到1826年间,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严重。

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资本主义国家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

马克思是第一位研究经济危机的思想家,他认为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相对过剩指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而言是生产过剩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所以,为了消除经济危机就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2、阶级基础: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素养。

2.阅读并分析史料,探究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3.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为了社会主义理想而牺牲自我,努力奋斗的过程,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断奋斗的热情,以此渗透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难点:认识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一节课咱们学习了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我们知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逐渐壮大,社会上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无产阶级为了争取更多的经济权益和政治权利,同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我们经常提到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它又是怎样诞生的呢?【概念辨析】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批判继承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二)授课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创作背景介绍:1859年《双城记》首次出版,此时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但英国社会却处于爆发一场社会大革命的边缘。

师问:如何理解“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学生可能会踊跃回答这一问题,也可能沉默,引导学生结合创作时间思考)“最好的时代”: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等地相继发生工业革命。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4.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
5.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提高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以下方法:
1.通过讲述、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料,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过程;《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将理论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过程中所体现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强化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讨论、小组报告、学术论文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作业布置时,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能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业量要合理,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休息。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布置要有层次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4.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作业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观点、论证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5.及时批改和反馈作业,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包括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欧洲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等。
2.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
3.了解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传播情况。
5.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增强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反映工业革命时期的音乐、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的思考。
2.利用多媒体展示《共产党宣言》的封面、内容摘要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部著作的主要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阐述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如俄国革命、中国革命等,并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国家,分析马克思主义在该国家的传播过程及其影响。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传播情况,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结合了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以实际教学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思维能力。案例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图片和视频,以及针对不同年级知识深度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内容既符合实际需求,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历史知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及其在欧洲传播的过程,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是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11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基本原理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历程。同时,学生还能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以及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3.教师对小组讨论进行指导和评价,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的历史素养。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从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如:在自我评价中,学生可以反思自己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的提出、逻辑的严密等;在小组评价中,学生可以评价同伴的表现,如合作程度、贡献大小等。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如:在评价中,教师可以强调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作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的短文,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1.通过展示19世纪欧洲的社会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及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案例背景的设置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基本理论、传播过程及其当代价值。
2.强调马克思主义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和认同。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关注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五、作业布置
3.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上的传播及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形式,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广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通过展示与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引发学生对当时社会矛盾和时代需求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结合历史事件和现实案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和实践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理论等,这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生动讲解来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2.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及其历史必然性,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影响的关键,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的历史角度去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特别是社会矛盾的加剧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2.提问:“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暴露出哪些弊端?当时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理论来解决这些矛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和认同,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3.重视史料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图片等,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探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4.开展课堂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碰撞。针对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发表不同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
5.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如针对社会贫富差距、劳动权益等热点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剖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情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等,并能运用这些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4.创设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关联。
2.难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尤其是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等核心观点的深入剖析。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理论认同感。
2.适时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打下基础。
3.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降低理论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在19世纪中叶诞生?它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案课标要求: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原理以及世界意义。

本课重点:基本原理和世界意义难点:基本原理(内容);巴黎公社失败原因。

教学目标分解:唯物史观:通过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

通过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实践,指导实践,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的原理。

时空观念:通过本课历史事件时间轴和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工业革命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培养时空观;。

历史解释:通过图文材料的介绍与解读、归纳,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和阅读解析能力。

史料实证:通过选取、学习《共产党宣言》的内容,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通过巴黎公社的措施,理解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

家国情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初步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历史意义。

通过当今中国成就认识马克思主义现实意义。

主要学习任务:一、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四、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第一部分:导入: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

——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第二部分;新授课内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背景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

3、理论基础:广泛吸收了人类思想优秀成果4、实践基础:马、恩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二、《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与意义------空想到科学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正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2、内容根据下列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多,还要大。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教师可通过讲述马克思主义者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谁吗?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影响世界历史的?”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3.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章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指导作用展开,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著作,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并撰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此作业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案例展示:教师展示一幅描绘工人阶级斗争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的?”
3.引言:度的弊端等,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以下步骤展开: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介绍19世纪欧洲的社会状况,阐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1.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和认同,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2.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信仰和追求。
3.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问题,敢于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批判。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精品教学案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知识点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早期工人运动
(1)原因
①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他们的政治权利也极其有限。

②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

(2)目的: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

(3)表现: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4)意义
①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空想社会主义
(1)代表人物: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

(2)主张:他们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3)局限性: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易错提醒]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不是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而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能够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知识点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创立:19世纪中叶,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

2.标志: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
(1)内容
①《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③《共产党宣言》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