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合集下载

初三历史第6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 教案

初三历史第6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 教案

初三历史第6课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1917年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取得了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苏联的成立;两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1936年苏联宪法。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在俄国革命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起了伟大的领导作用,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表现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2)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苏联在短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以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难点: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影像资料《列宁在十月》;投影《列宁回到彼得格勒》、《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

教法1.采用讲述法、提问法、读书指导法等相结合。

2.放映影片《列宁在十月》节选部分,增强教学中的直观性,加深印象,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请学生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什么后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战争引起了革命,产生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

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是怎样得到巩固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怎样开展的?本课我们将一同学习这些内容。

【讲授新课】一、十月革命的胜利(板书)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板书)提问:俄国为什么会爆发“二月革命”?(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交战各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沙皇俄国本身就非常落后腐朽,参战激化了阶级矛盾,加深了俄国的经济、政治危机;(2)人民群众革命情绪和反战情绪高涨。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需要掌握的知识: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布尔什维克党为用暴力推翻临时政府进行准备。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人民委员会建立。

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土地法令》。

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苏联的成立及工业化进程和两个五年计划。

农业集体化方针、成就和1936 年宪法。

通过学习十月革命的意义等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十月革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中的伟大作用及工人、农民及革命士兵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苏联在短期内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二第14、17课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二第14、17课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
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
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
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
A 是 A.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B.促进了市场
经济的发展
C.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D.奠定了国内
10、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 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 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 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 性”的有( )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 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斯大林模式形成和统治时期(1936--1953) 4.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1953--1991) 5.苏联解体(1991年12月)
2、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有什么 不同?(管理方式、所有制)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比较两种政策特点的不同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管理 特 方式 点 所有
【解析】D 从材料中的“一直到剥光为止”,可见 这一领导人把苏联领进了死胡同,这与戈尔巴乔夫改
革导致苏联解体相吻合。故答案选D。
9、[2010·北京卷]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 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 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 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解析】A 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为了加强对农业的 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推行了农业集体化 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材料中的做法 就属于农业集体化,A项符合题意。

专题六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

专题六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

评 价
①赢得战争;②后导致经济政治危机; ③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超出了生产力水平,是
苏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不成功的探索;
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人民战争;
结果 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三)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时间 1921年俄共(布)十大;
农业 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1. 实
经济 引发了1921年春的经 调动了…促进了…是向社会
效果 济危机
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能够根据国情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体现了生 认识 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
切从实际出发、鲜明的创新意识等
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罗斯福新政
苏俄新经济政策
背景 经济危机
“战”造成的经济政治危机
①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贫富分化、资产阶级
社会条件 专政下人民无权、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工业革 命)
②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立,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等级观念、公民权利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 阶级条件 政治斗争,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
内容
工业
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 实行租赁制和租让制等国家资本主义;
行 新
贸易 恢复货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 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济 政
结果
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 形势;但被过早地终止(1928年);

实质
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提高生产 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评价
②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创新,对二战后社 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PPT参考课件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PPT参考课件
苏俄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 发展经济
美国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辨一辨: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有何相同之处? 邓小平改革与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有相同之处吗?
2021/3/10
授课:XXX
13
3、什么是“斯大林模式”?它是如何形成的?在经济 方面有何主要特征?发挥过什么作用?有何弊端?
战争结束后,授引课:发XX了X 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1
2、新经济政策实施于何时?为什么要以这一政策取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一政策的 实质是什么?起过怎样的作用?
时间:1921年3月,28年斯大林统治时期被逐渐取消
为什么:内战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第二十单元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
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021/3/10
授课:XXX
主要内容: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③恢复自由贸易 ④废除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实质: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作用:提高民众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021/3/10
有利于稳定授政课:治XX形X 势
12
辨一辨: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有何主要不同?
授课:XXX
4
2、《四月提纲》发表于何时?发表者是谁?发表的背 景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5-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5-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5 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

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答案] D[解析]工兵代表苏维埃在二月革命后已经建立,A项错误;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项错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十月革命后,C项错误;十月革命的直接目的就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2.右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

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答案] 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21年,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材料反映了在此背景下农民上访的情形。

3.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1951~1965年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单位:%)A.C.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D.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表格信息的能力,依据表头、表格中的主语及表内的相关数字,通过对比分析可知B项符合;A、C两项不符合苏联的史实;D项从表中体现不出来。

4.下图反映了苏(俄)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有()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②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④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这为1941年爆发的苏联卫国战争奠定了经济基础,①②正确;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排除③;苏联工业化的成就主要是在斯大林体制取得的,与新经济政策也有关系但不是该政策的必然结果,排除④。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归纳总结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台的内容和特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明确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原因,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3、识记“一五计划”、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的有关内容;理解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和评价;认识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中国的影响,斯大林模式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

4、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及失败的原因。

5.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理解改革的道路的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

【专题讲解】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知识归纳】20世纪初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矛盾,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但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七月事件”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通过武装起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成熟。

【特别提醒】20世纪初俄国已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要与巴黎公社革命作比较,巴黎公社革命时期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所以巴黎公社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知识归纳】可从对俄国和世界两个方面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在俄国的统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开辟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不仅表现在革命后苏维埃掌握国家政权,而且表现在俄国成为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主义国家,还表现在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十月革命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转变为现实,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课标2024_2025年高考历史世界现代史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新课标2024_2025年高考历史世界现代史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1928年,苏联依据国家安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安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靠外资建设重工业 D.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2.(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头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相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像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安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全部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考点】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起先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复原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整生产的作用。

据此推断,中国20世纪80年头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安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选择B项。

【答案】B“斯大林模式”1.(202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表2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更表(单位:万吨)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1950 61 8785 2733 4841955 285 10617 4527 9411965 1223 11926 9102 41161975 2390 10582 14134 102311980 3712 10080 14800 11141——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缘由。

(15分)【考点】(1)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更;“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0世纪50年头至70年头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据表格美国1950—1975年增长而1975—1980下降得出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头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表格日本1950—1975成倍增长,1975—1980增长较少得出50年头中期到60年头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头放缓;由表格苏联1950—1965年成倍增长,1965—1980年增长削减可知稳步增长,70年头中后期放缓;从据表格1950—1980中国钢产量翻了600多倍得出快速增长。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 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
【课程标准】 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目录
0 1 列宁主义的形成
0 2 十月革命的胜利
0 3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01
列宁主义的形成
• 1870年4月22,出生于沙皇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 尔斯克。
• 1892年,22岁的列宁开始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 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 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
马克思构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 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 公有制+ 计划经济+ 按劳分配+ 取消商品贸易 生产力高度发达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3)
(1).背景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 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两者联系 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 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⑴ 客观原因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③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俄国反动军队集中于前线,后方力量薄弱。 (2) 主观原因 ①革命得到人民的支持,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③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 ④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 ⑤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
材料一:1918年春夏,英、法、美、日等国(进入俄国)。协约国军队的干涉不仅侵犯了 苏俄的主权,而且策动了苏俄国内的反布尔什维克和反苏维埃政府势力,在外国军队的支 持和扶植下,反苏维埃政权的各种力量纷纷聚集起来,成立地方割据“政府”,并用武力 向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由此开始了历时三年的国内战争。

专题十二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专题十二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 ,即‚联合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材料中斯大林认为落后 的农业生产阻碍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根据所学,斯大林开展了农业 集体化运动,实现了农业生产关系的改革,C项正确。A、D两项侧重于 工业化,B项是新经济政策特点,都是错误的。答案为C。 )
经济 表现
艺术
科学
核心整合
归纳知识
整合视角
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 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沙皇专制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 ③无产阶级有成熟的政党领导;贫苦大众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2)经过 ①二月革命:1917年3月爆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工人士 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③‚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布尔什维克 党决定进行武装起义。 ④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 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背景:国内反动派叛乱,国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为集中全国力量,战 胜敌人。 ②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企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 制劳动。 ③评价:最大限度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战争胜利,保存了苏维埃新政 权,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恢复货币 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 ③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④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
[俄历4月10日]1924.1.21.)原名 弗拉基米尔· 伊里 奇· 乌里扬诺夫。马 克思和恩格斯事业 和学说的继承者,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 劳动人民的革命导 师和伟大领袖。
4
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 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3、革命后的形势: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原因: 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 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严重的困难 (2)作用: 帮助苏维埃政权渡过了难关,战胜了国 内外敌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7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 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 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 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 我们错了。 ──列宁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 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 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 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 大影响。
15
二、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原因:? (2)作用:? 2、新经济政策 (1)原因:? (2)开始时间:? (3)作用:? (4)评价:?
16
二、新经济政策
感想: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 办大事。
22
4,1929年,苏联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全盘集体化 政策”,开展了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
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评价:

农业集体化运动使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 变化,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但它违背了列宁提出的改造农民 的自愿和逐步的原则,忽视了农民的切身 利益。
18
二、新经济政策
2、新经济政策 (1)原因: A、国内战争结束
B、人民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2)开始时间:1921年 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政权得到巩固 (3)作用: (4)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 力发展商品经济。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俄国十月革命无疑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它不仅改变了俄国的命运,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最终促成了苏联的建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处于极度腐朽和落后的沙皇专制统治之下。

经济上,虽然俄国在 1861 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广大农民遭受着沉重的剥削,农业发展缓慢。

工业方面,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滞后,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腐败黑暗,民众毫无政治权利可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让俄国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战争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国内经济陷入困境,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1917 年 3 月(俄历 2 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但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帝国主义战争政策,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迫切需求。

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

起义者迅速占领了火车站、银行、电话局等重要设施,并攻打冬宫。

最终,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其次,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证明了无产阶级能够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再者,十月革命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和帝国主义的束缚,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政治上,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材教法_高一历史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材教法_高一历史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材教法_高一历史教案第六课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材教法本课地位1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和组织的,它推翻了沙星专制制度,其革命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即苏维埃俄国,指1917年十月革命后到1922年苏联成立之前的俄国;苏联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1922年12月成立,到1991年解体。

苏联的建立是社会主义的胜利,但苏联的建设中的一些弊端有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借鉴的前撤。

教学重点: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成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它的经验和教训有时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宝贵财富,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教学难点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的原因。

为什么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时俄国十月革命前国内外复杂的因素决定的,初中学生基于知识和认知能力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对于为什么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一点要从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去分析,而初中学生对人类历史的整体认识存在困难,所以也是一个难点。

重点突破方案通过提问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结合视频播放《四月提纲》、俄国二月革命、彼得格勒起义和图片达到突破重点知识。

难点突破方案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原因,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利用教材49页中的小字进行通俗解释即可。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这个难点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突破提问: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通过将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一、单元主题与概述。

本单元的主题是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主要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历程,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等内容。

这一单元反映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在一个大国建立并开始探索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过程。

二、重要知识点。

1. 俄国十月革命。

- 背景。

- 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且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1917年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使俄国经济濒于崩溃,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 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俄国社会发展,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

- 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为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

- 经过。

-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

起义军攻占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意义。

-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背景。

-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内容。

- 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等。

- 评价。

- 积极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奠定了物质基础。

- 消极方面: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考点知识整理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考点知识整理

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1、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俄历2月)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2)《四月提纲》时间:1917年4月革命任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年11月过程:①11月6日晚,起义开始,列宁亲自领导;②11月7日,占领彼得格勒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③晚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次日凌晨,占领冬宫。

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国内意义: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国际意义: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②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理论意义: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功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考点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背景: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叛乱,开始长达三年的国内战争。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保证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

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③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影响:①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③不符合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背景: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行,引发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现代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比较俄国革命与中...

现代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比较俄国革命与中...
不同:俄国是在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取得革命胜 利,资本主义工业有一定基础;中国是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取得胜利,工业基础薄弱。
1
2.政策:(1)苏俄十月革命后,把大工业收归国 有,一切企业由工人监督;后又实行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进行直接过渡
到社会主义的实践;俄共十大通过的新经济政策,
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 兴办的企业,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 产,恢复发展经济。后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2)中国建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
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党和人民政府合理
调整工商业,并在工矿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生 产改革,提高工人积极性,使经济得到恢复。
1953年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资本主义企业公
2
私合营,实行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到1956年,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差异:苏俄虽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部分恢复资本 主义,但其基本做法是没收私人资本而新中国对资
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
渡。
3
【练一练】
法斯认为:“否认当前世界格局中美国是独一无
二的超级力量,这是盲目的;但由此便认为世界 对美国霸权只能言听计从,这也是不现实的。” 这句话是说 (B ) A.当今尚未出现与美国军事力量匹敌的军事力量
B.多极化作为世界格局的一种趋势,不可阻挡
C.美国一味推行“单边主义”,从不重视多边合作 D.五大中心力量的多极化格局形成了 解析 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B.市场经济制度的广泛建立
C.世界进入新经济时代 D.各国都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24
解析
冷战时期,美苏严重对立,苏联和其他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反映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取消集体农庄对国家的义务交售制,削减农业税
C.开展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②结果: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③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十月革命当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政权转归苏维埃。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A.二月革命B.七月流血事件
C.“八一九”事件D.十月革命
2、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3、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次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拥有行政、司法、立法权。
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内反革命叛乱,国外有英、法、美、日等国的武装干涉,经济濒临崩溃。
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在他任内,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增长。1975年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①措施
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执政。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通过了一系列法规,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②评价
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在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转而进行政
治改革。
【课后检测】
1、《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是指()
②目的:巩固政权,赢得战争;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③措施:余粮收集制;企业收归国有;取消商品贸易;实行配给制;强制劳动。
④评价:使苏维埃政权最大限度集中全国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但损害农民积极性,违背经济规律,不能长期推行。
2.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民不满加剧,1921年2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严重威胁苏俄政权基础。
③评价
该政策的实施表明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以恢复国民经济,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该政策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到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世界现代史复习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重点难点】
1、俄国十月革命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3、苏联的工业化和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4、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知识梳理】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提供物质前提。
②俄国的落后及矛盾的尖锐,使俄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且易爆发革命。
②措施
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工业方面: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③评价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改革随之告终。
②内容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大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此后,政府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这一系列政策被称为“新经济政策”。
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四、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的改革
①背景
二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仅及其他欧洲国家平均产量的约三分之一,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一步暴露沙俄的弱点。经济遭受致命打击,战场形势恶化,国内矛盾进一步尖锐,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④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随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⑤“四月提纲”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修改、调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共产主义政策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4、该图反映了苏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
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④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D.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C
2.经济建设成就
这一模式使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3.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1917年四月,列宁回国后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⑥“七月流血事件”
原因:俄军在前线的惨败
过程: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游行示威,要求政权归苏维埃,遭临时政府镇压。
影响: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说明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①时间:1917年11月6-7日
3.苏联的建立
1922年底,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三、苏联的工业化和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1.斯大林体制的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因此工业化的同时推行农业集体化;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