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2019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
3.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第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流程一:
激趣导入
出示目标
一、激趣导入(3分钟)
1.播放“中国地形的概况录像”短片,教师根据视频提问,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中国的地形概况,激发学生兴趣。在放视频文件过程中,引出课题《中国的地形》,板书课题。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点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形区的划分和特点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地势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势地形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地形地势对国家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地形地势对国家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势的特点、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难点: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势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形地势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地势的相关地图和图片。
2.准备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案例材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地势的特点和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势吗?地势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地势地形的基本概念,通过地图展示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
讲解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形地势对实例的影响。
高中地理_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高二地理组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二、教学设计方案三、教学过程设计【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读图分析,探索新知】1、展示我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在我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记主要地形区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回顾学生观察课件结合两幅图思考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展示研学线路学生观看屏幕课件以情境化的形式带着学生去分析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学情分析高二地理组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主要地形区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知识层面的涉及比较浅薄,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培养。
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后对地理知识的学习。
他们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能力、总结概括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单纯的抽象概念教学会打击学生的热情。
《中国的地形》效果分析高二地理组本节课通过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每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全面进步和发展。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和落实教师版图中国地形图,先让学生自主落实记忆主要的地形区,然后让学生去指出主要山脉的名称。
个人感觉在这个环节我做的不够,没有全面的落实四大高原、盆地等的检查。
对于中国的三大阶梯的分界线也没明确提出。
二、通过读图、析图、画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能力。
1、读图、析图,使学生能力更强。
初中地理_中国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2 、掌握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2、能列举实例并会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优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1 、地势特征 2 、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教学难点提高运用地势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地形》,那么,地形指的是什么?(按形态可以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五种基本类型。
地势地形是我们在考虑气候、交通、人口分布等问题的首要因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复习。
学生回答)师点拨: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侧重于地表海拔高低的变化,而不是形态的差异。
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也称地貌。
探疑互动(一)复习山脉研讨问题:(1)、中国山脉按走向可分为哪几类?每类都有那些山脉?设计意图----把山脉分布落实到地图上,让学生对中国的山脉形成一定空间想象。
(二)复习地形研讨问题:(1)我国地形特点是什么,根据出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来说明。
设计意图:把地形特征与相应的地图联系起来,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在思考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空间联系,活化了知识。
(2)用一个字或两个字来概括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用点击地形位置有图片的形式(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概括地形的特征,进而根据特征来判断地形区。
(三)复习地势研讨问题:(1)我国的地势特征是什么,用简要的图示表示出来?(2)课本中哪些图能反映这一特征,并简要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把地势特征与相应的地图联系起来,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在思考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空间联系,活化了知识。
《中国的地形复习》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复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2、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地形地势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自己生活的地区感受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学习难点】分析我国的地形地势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最美中国》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疆域辽阔,山河相间,山脉纵横交织,你想知道中国的地形吗?你知道我们家乡所处的地形区吗?由此引入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2、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三、讲授新课:考点1:我国主要山脉及地形区分布1、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让学生认真读图思考:(1)我国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以及弧形山脉分别有哪些?学生指图说出。
(2)哪些山脉是省份之间的分界线?展示山脉图,同桌两人相互说出。
2、小结:我国各个走向的山脉众多,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3、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读图认识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位置及名称。
练习:写出地形区之间的山脉和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引导学生在宏观上把握各个地形区与山脉的具体位置。
考点2:地形区的地表景观特征1、教师图片展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1)小组活动:阅读教材“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分布状况、景观特色差异。
分成三组:高原组、盆地组、平原组。
掌握地形区分布,了解地形区景观特色。
初中地理_以中国的地形为例探究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以中国的地形为例探究地形地势幅图为例,根据图中的信息以及所学的知识,涉及两个问题。
参与小组间的竞赛。
拓展提升一、合作探究1、地形地势对______的影响:1)说说图中两座山脉的名称。
2)当我国盛行冬季风时A山两侧的气候有什么差异?3)当我国盛行夏季风时B山两侧气候有什么差异?进一步探究:地形地势对气候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具体影响,并总结。
2、地形地势对______的影响(1)为什么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2)1、2、3处建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原因?(3)黄河在4处含沙量减小的原因?进一步探究:地形地势对河流流向和流速的具体影响,并总结。
二、学以致用1、读图1“中国冻害分布图”,分析乙地区无冻害的原因。
2台湾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1.学生读图汇报2.学生总结。
学生比较水坝、水能、水电站区别。
1.孩子读图分析1.指导孩子小组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汇报1.引导孩子分析新疆、东北冻害状况分析原因。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具体影响。
2.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探究的结论去分析解决问题。
孩子分析、区别个地理要素的影响,促进孩子的理解.界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3.读图3从地形分析东南亚地形对河流的影响2.列举海拔高气温低的事例。
3.孩子读图分析2.激发学生关于自己的自豪感与小组间的竞赛。
3.引导孩子注意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完整性2.通过对孩子学习评价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实战演练读图“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1.对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 地势西高东低B 众多江河东流入海C 夏季风难以深入陆地D 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2.夏季最凉爽的区域是()A 青藏高原B 巫山C 四川盆地D 长江中下游平原右图为某山地等高线图,完成3-4题。
1.自主检测2.组内交流释疑3.汇报举例。
巡视指导通过中考真题,让学生及时反馈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精选7篇)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犬牙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驾驭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实力。
2、通过读图干脆获得有关学问,并将已学学问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美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骄傲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
2、通过培育学生动手实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教学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难点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我们常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美河山。
(展示多媒体)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相识,就须要我更深化的学习。
今日,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3、视察,思索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其次级为101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也许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5、探讨:“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谈:到现在,我们很简单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共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终派代表总结发言。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复习课
本节 考点
01
知道我国的地形、地势的主 要特征。 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大兴安岭、 太行山、秦岭、天山、昆仑 山、喜马拉雅山和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
02
0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 征;(重点) 在中国地形图中,能够识别出我国主要 山脉和主要地形区; (重点、难点) 知道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 能简单分析地势对我国河流、气候、交 通和农业生产的影响。(难点)
特
点
有“紫色盆地”之称,盆地内部的成都平原有“天 府之国”之称
柴达木 盆地 标题文字 有“聚宝盆”之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标题文字 准噶尔 盆地 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是我国的第二大盆地 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其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和最 标题文字 标题文字 长的内流河
标题文字 塔里木 盆地
三大平原及其特点
探究西高东低的地势配合临海的位置,对我国的气候 、河流、交通和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利于农业生产。 (2)对河流的影响: 使我国大河的流向大多自西向东;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水 能资源丰富,利于发电。 (3)对交通的影响: 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水上交通,另一方 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对农业的影响: 降水东多西少,东部发展种植业,西部发展发展林牧业。
斩棘—
考题链接
(1)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B ) A.平原和盆地 B.高原和盆地 C.高原和山地 D.平原和丘陵 (2)我国四大高原,冬季气温最高的是( D)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3)大兴安岭以西的地形区是 内蒙古高原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 尔盆地分布在 天山山脉两侧。 (4)我国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_ 青藏高原 , 四大盆地中纬度最低的是_________. 四川盆地
初中地理_地形和地势的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起梳理一下。
重点梳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和使用到的地图。
明确了思路就让我们一起利用手里的复习学案进行本节课基础知识的梳理吧。
评价:肯定学生在自主复习过程中的优点,指出不足。
基础知识比较简单,掌握情况怎么样让我们通过习题来检测一下。
顾本节的知识要点和学习过程。
学生通过复习学案进行自主复习,要求:每小组1号帮助4号完成并落实,2、3号独立完成。
学生做习题检测掌握情况学习过程,明确知识得出的过程和复习要点。
通过复习学案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复习。
通过语言评价促使学生思考自己在复习过程的的做法是否高效。
过渡每个地理要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国的地形和地势对其他自然要素和人类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呢?知识提升回顾本册我们所学知识,你认为哪些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会受到地形和地势的影响呢?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地形和地势对各自然要素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时间:5分钟师生共同讨论,深入理解地形和地势与其他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河流:引导学生说出地形和地势会影响河流的流向,进而沟通了交通,也会影响河流的流速,进而影响河流的利用。
拓展提升:请结合长江的情况,说一说地形地势对长江的影响。
学生回顾整册书所讲内容,找出受地形和地势影响的因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展示通过回顾引导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通过小组合作和师生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地形和地势》复习学情分析从学习内容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册书内容,对于我国各自然要素和人类生产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初步理解地形和地势对其他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影响。
地形和地势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关系就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也一直贯穿着初中四册课本。
地形和地势与其他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学生虽然能简单的理解,但还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河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以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在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知识的归纳梳理方面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培养。
初中地理《中国地形复习》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中国地形复习》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开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重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根底。
1、学生特点分析: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说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开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开展。
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列表比拟法,空白图指认法等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是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基本认识,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
但对于地形的分类、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2.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知识。
2.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形信息。
3.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形区为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图、相关图片和案例资料。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对地形知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的分类和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回答关于地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讨论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发展经济。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我国地形的兴趣。
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和步骤。
1.2 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形的特点和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图,引起学生的关注。
1.4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提问学生对我国地形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地形的特点和重要性。
使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形分布情况。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章:我国的地形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
使学生掌握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如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等。
分析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文、植被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使用多媒体展示地形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特点。
2.4 教学步骤: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讲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如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等。
分析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文、植被等。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形特点和影响的看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地形对生活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在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分析地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居住、交通、农业生产等。
介绍地形在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地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使用多媒体展示地形对生活影响的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的作用。
3.4 教学步骤: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讲解地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居住、交通、农业生产等。
分析地形在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中国地形”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沿 某 一 方 向 反 映
1 9
— 垒 20 第 ● 0年 1 1 8 期
【 检测识图效果 】 闪烁图2 中地理事物 ,学生看图
说 出名称 。
讨论 :我 国地
初地 中理
大 开 发 重 点 工 程
之 一 的 “ 气 东 西
输 ” 工 程 两 起 图
形多种多样 ,山区
面积 广大 ,对农 业
中一 一 . . 一 .一 盆 地 , 东 到 上 海 市 ; 我 国 的 三
大 平 原 都 位 于
. . . 一 一 . . . 一
生产会产生哪些有 利和不利的影响? 师生归纳 :多 种多样的地形 ,为
我国 发展 农 、林 、 图 2
初地 中理
2 0 年第1期 1 0 8
堡
一
、
Hale Waihona Puke 导 入 出地表 高低起 伏的地 形图是地形剖面图 ( 学生齐声回
答 ),然 后 ,找 出剖 面线 ( 2 N,3 。N ) 经 过 的 3。 6 所
我们已经学 过我国人 口的分布非常不均 :东南部 人口稠密,西北部人 口稀 少。这样的分布状况是由于多 种因素影响而致 ,其 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地形 ,
B秦岭… 黄土高原 .
D巫 山一 东 北平 原 .
五 、基础知识 练 习
1 我国 地势特 征 . 形 特点— 和— — — , 为 主 , 东 部 地 形 以 为主 。 3 .地 势阶梯 的 名称 及 其界 线 :第一 、二级 阶梯 分
六 、中考演 练提升题 1 .下列山脉 中既是地 势阶梯界山,又是 西北一 东 南走向,同时又位于省级行政区界线上的是 ( ) A昆仑山 B祁连山 c横断山 D太行山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地形图的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复习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地理学科是边缘学科,学生一直都不重视,对前两年所学知识,大部分学生可能已经遗忘,对地形、地势和地形区等基本概念分辨不清;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尤其是我面对的是合班学生(一个合班至少两个班的学生)班大人多,还要上大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所以给本节课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复习目标:
1、阅读中国地形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2、阅读中国地形图,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3、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对河流、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影响。
复习重点:
1、阅读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2、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相对位置。
3、说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和主要特点。
复习难点:
我国地形对自然地理各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资源: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地图册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理学习之友
复习方法:讲授法、图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共2课时(我校上大课,连上两节课)
复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北武当庙图片)
当你骑自行车去北武当庙旅游,去和回的路上你的感受一样吗?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家乡的地形地势变化引入中国的地形、地势。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地势、地形状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考点分析:
一、中国的地势特征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复习重点:中国地势特点、三级阶梯的概况、地势对河流、气候、交通的影响)
学生活动:个别学生读
设计意图:紧扣课标和考试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请学生打开地图册第11页,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生活动1:学生上讲台指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大体位置。
2、说出以上主要地形区的大致海拔高度(合作学习)
3:个别学生交流汇报读图结果
4、学生总结归纳我国的地势特点。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读地图册11页“沿北纬36度地形剖面图”
学生活动:5、学生再读地形刨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形的第二个特点:呈阶梯状分布,是三级阶梯
6:对照“分层设色地形图”,画一幅能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示意简图。
7: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示意简图,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
形剖面图来分析哪一个图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导向作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读图
中去感知、发现、归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承转:从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我们明显看出,一级阶梯和另一级阶梯之间都有分界线,同学们请观察,这些分界线是河流、湖泊
还是山脉?
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教师活动:教师画板图,并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动手描出分界线。
(2)你认为哪些山脉有可能是阶梯分界线?(学生同桌合作找出)
(3)请学生在板图中填出这些作为分界线的山脉。
(4)教师请学生找出每一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师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描线、找山、填图三个环节,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承转:那么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对我国的气候、河流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3、地势对河流、气候、经济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探究性问题
1、《水浒传》主题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
北斗”,能不能将“大河向东流”改为“大河向西流”?为什么?
2、为什么我国许多水电站大都建在阶梯的交界处?
3、我们宁夏位于
西北内陆地区但每年夏季都能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
为什么?
学生活动: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2、学生代表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评总结
设计意图:将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入手的问题简单化,学生乐于接受,即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地理知识的有用性,又节省了时
间。
二、中国的地形特点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复习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简单分析我国地形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个别学生读
设计意图:紧扣课标和考试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1、我国的地形特点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表”、介绍山地和山区的区别。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归纳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中国地形图”、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山脉走向的方法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板图中
标出主要地形区的数字代码。
学生活动:在地图册中找出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个别学生上黑板指图说出主要的地形区、并描述各地形区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板图和多媒体课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读图、指图、说图三个环节,建立地图的空间概念,掌握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强化复习重点。
3、我国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部分练习题
1、宁夏平原大面积种植小麦,而六盘山区和贺兰山则以发展旅游业
和采矿业为主。
2、云南、四川、贵州的一些山区,村民们赶集时,还是靠肩挑、背
驮来买卖物品。
3、今年,甘肃的舟曲县又发生了特大的泥石流。
学生活动:学生解释现象
设计意图: 将知识融于活动中,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不同的地形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是不同的,让活动成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场,同时也落实地理学科的六大理念之一:学习对终生发展
有用的地理。
(三)、知识梳理:课件展示知识结构,师生共同归纳。
设计意图:总结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系统学习。
(四)、中考链接,典型例题精选,学习之友部分练习题。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效果,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中国的地形特征地形 1、多种多样 2、山区面积大
地势 1、西高东低 2、呈阶梯状分布
二、我国地形地势的影响
教学反思:回顾这节复习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三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
1、抓住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地图突破了教学重点。
2、精心设计了生活化的探究式问题,解决了教学难点。
3、将生活地理知识运用于教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也落实了地理学科的理念。
不足之处:1、怎样阅读地形刨面图,教学中还是方法单一,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方法,怎样高效,还有待和同课头老师商讨。
2、体现了讲练结合,但由于课时紧,练得还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