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业.doc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讲生态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讲生态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4)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5)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①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 ②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③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 ④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 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A.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B.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
C.太阳活动的能量释放
D.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
2.大规模海洋热浪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我国海岸线不变
③两极冰川纬度升高 ④海洋的面积缩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珊瑚白化是由于全球变暖,而全球变暖是由温室气 体的过量排放造成的,因此造成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 放,故选B项。第2题,大规模海洋热浪可能带来的影响有:生物多样性减少, ①正确;海平面上升,我国海岸线后退,②错误;两极冰川融化,纬度升高,③正 确;海洋的面积扩大,④错误。故选C项。
[知识巩固]
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曾经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 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后经持续不 断的环境综合整治,木里煤田的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下图示意木里 煤田位置。据此完成第1~2题。
1.木里煤田露天开采易导致当地( )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B.河流年径流量增加 C.土壤污染和生态退化 D.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2.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 A.资金不足 B.气候恶劣 C.交通不便 D.氧气缺乏 答案:1.C 2.B
(2)极地海冰融化对北极熊的影响为( ) A.海冰减少,栖息地减少或消失 B.鱼类减少,食物量减少 C.水温升高,种群数量增大 D.河口水质恶化,生存环境变差 (3)下列关于减少全球异常高温现象的措施中,最现实有效的是( ) A.在全球各地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B.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全面推广核能,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落实《巴黎协定》,禁止燃烧矿物燃料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2章 课时61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2章 课时61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时6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1.生态脆弱区(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土地退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

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具体表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①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构筑防护体系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①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②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地养地,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①控制牲畜数量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②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1.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具体如下表所示:主要表现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以增加收入铲掉草皮,破坏植被;翻动土层,严重破坏草场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破坏牧草生长和土壤结构,土地沙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超载放牧,加速了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的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漠边缘农业生产土壤肥力降低后被弃耕,进而演变为沙地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工矿交通建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区工矿区在开发居民点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设中不注意环保和道路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沙化2.“图解法”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措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拓展延伸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训练卷第15单元《写作题》二附答案详析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训练卷第15单元《写作题》二附答案详析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训练卷第十五单元《写作题》二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临近“五四青年节”,学校要组织一次以“感知时代律动,做新时代的青年”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从下列热词中任选两三个词语,写一篇演讲稿。

热词:中国梦、普通人、幸福、奋斗、道德模范、雷锋精神、工匠精神、实干、创新、享受、佛系青年、网红。

要求:选好热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

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

”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事。

而另一面,“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比如符合校规的着装不一定是学生心仪的着装,比如书法家为了写出好字常常打破正确的笔顺以求艺术上更美……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对与好”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

你对此又有着怎样的理解?请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或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请从“六大素养”中选择两或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理解的高三学生更应重视更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联系实际,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对勾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含解析

红对勾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含解析

课时作业36生态环境的保护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A.CO、SO、氟利昂B.SO、CO、氟利昂2222C.氟利昂、CO、SOD.CO、氟利昂、SO 2222解读: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联系的内容多,如温室效应与气候的变化,温室效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臭氧层的破坏与人体健康细胞癌变的联系,土地沙漠化与沙尘暴的形成等。

在学习中,要从原因与危害等方面去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A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沙尘暴频发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D.湿地内物种减少解读:“牧童经济”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为对生态的破坏。

火山爆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不是人类掠夺式开发导致的结果。

答案:B1 / 13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解读: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降低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又称为生态价值,而潜在价值是指目前还没有发现的价值。

答案:C4.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D.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解读:运用平衡棒原理研制出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高三一轮复习老高考人教版生物第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PPT

高三一轮复习老高考人教版生物第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PPT
1234
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调整人的年龄结构,可提高地球的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1234
D [环境容纳量是由地球上的有效资源决定的,与人的性别比 例、年龄结构等特征无关,A 错误;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生物种群 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B 错误;科技进步能在一定 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 C 错误。]
1234
[答案] (1)垂直 (2)阳光(或光照强度) (3)由于水流流经浮床 时,流速变缓,物理沉降作用显著;浮床上的植物根系可吸收水中 的 N、P 等无机盐;浮床上的植物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可将污染物进行 生化降解 (4)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 (5)影响 种群繁衍 (6)直接价值和间接
1234
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5)夏季,湖泊中 蛙声是求偶信号,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影响种群繁衍 作用。(6)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生态浮床的净化水 质、防止水华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直 接价值指供人类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的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 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生态浮床的美化环境的价 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①控制 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和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
高 三 一 轮 复 习老高 考人教 版生物 第生态 环境的 保护课 件PPT【 PPT实 用课件 】

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件(人教版)第3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件(人教版)第3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调研
高三生物(新课标版)
第48页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3讲
高考调研
高三生物(新课标版)
高考专题研究
考点一
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考点与环境改造、环保热点联系
紧密,题型上主要为选择题,考查包括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全球环境问题
命题解读 等。在高考中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材料
分析、新情景问题、实验设计与探究等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 学艺术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 (2)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等。
第32页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3讲
高考调研
高三生物(新课标版)
(3)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 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 失,就永远无法再生。
解析 由图示可看出,A可以表示氧气,B可以表示 二氧化碳、无机盐等,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 的分解作用,其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互利共生关 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 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 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第28页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3讲
第24页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3讲
高考调研
高三生物(新课标版)
2.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 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
第25页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3讲
高考调研
高三生物(新课标版)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 A.图中A可以表示氧气,B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 机盐等 B.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 生物的分解作用

高三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选修6)

高三一轮复习:环境保护(选修6)
高三一轮复习—— 选修6环境保护
北海国际学校 李玄
一、考纲研读.回归教材
考纲展示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 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5.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6.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7.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8.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9.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0.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 的作为。 考情报告 1.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热点环境 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注重 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考查频度高。 2. 以著名污染事件或典型污染问题为 载体,考查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 治理措施,考查频度高。 3.以贴近现实生活的材料、图片为背 景,考查各种资源问题、生态破坏问 题的成因、危害及措施。考查学生提 取信息、阐释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考查频度较高。
【助思导航】 1.信息解密
3.名师说法: 从漫画中土壤颜色和材料一“镉大米”可知问题大米是由于土壤遭受重金属镉污染所致。而土壤中重 金属镉的出现与工矿企业排放有关,镉污染大部分来自开矿,工业排放的镉不是很多,主要来自冶炼厂。 采矿和冶炼会导致土壤镉污染。
[2015· 晋冀豫三省联考]2014 年 4 月 17 日,联合发布的《我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指出,全国土 壤状况不容乐观。
3.臭氧层破坏 (1)成因: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 氯烃增多。 (2)分布:南极臭氧空洞,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 薄。 (3)危害: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体免疫力,易患皮肤癌; 危及海洋生物;加剧全球变暖。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检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检测试题》(解析版)

考点052 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选择题贵州省西部的草海(如图所示)属封闭型的岩溶湖泊,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内仅有几条季节性溪流发育。

70万年来,在青藏高原整体抬升的背景下,草海湿地西部地形抬升,湖泊面积及中心位置不断变化。

近5000年,草海流域气候经历温湿期和干凉期的交替变化,现在正处于干凉气候末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0万年来,西部地形抬升对草海湖泊面积及中心位置的影响是面积缩小,位置西移B.面积扩大,位置东移C.面积缩小,位置东移D.面积扩大,位置西移2.研究显示,与温湿期相比,现代草海湖中动物数量及种类较少,原因是A.湖泊面积增大,水温较高B.湖泊面积减小,水温较低C.湖泊面积增大,水温较低D.湖泊面积减小,水温较高3.一定流域岩石在风力水力热力和重力等作用下往往要被侵蚀和输移,被侵蚀的岩石经过输移过程中的冲淤变化,到达流域出口断面的泥沙数量称为该流域的产沙量。

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年产沙量越少B.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年产沙量比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少C.湿润地区流域岩石化学风化作用显著,产沙量最大D.年产沙量荒漠草原地区大于森林草原地区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下图是我国内陆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位于内陆,气候干旱B.地球变暖,气候异常C.地球运动,地形上升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5.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灌溉B.人口压力大和人类活动不当C.矿产资源开发D.气候异常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塞罕坝历史上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期因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变成了沙地荒原。

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营造成集中连片的林海。

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作业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作业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结构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能量,A错误;硝化细菌能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也不属于分解者,C错误;蚯蚓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属于分解者,D错误。

2.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种群的生物只属于一个营养级B.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都是同种生物C.植食动物都归属于第二个营养级D.肉食性动物都归属于第三个营养级答案 C解析同一种群的生物所处的食物链不同,营养级可能不同,A错误;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可能是同种生物,也可能不是,B错误;植食动物都归属于第二个营养级,C正确;肉食性动物最低属于第三营养级,D错误。

3.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营寄生或腐生生活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答案 D解析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只营腐生生活,不营寄生生活,B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被自己利用或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C错误;蚯蚓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而是生产者,D正确。

4.(2018·湖南长沙一模)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讲义 必修3 6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讲义 必修3 6 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B
考点2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知识必备 1.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 形 成 原 因
酸雨
臭氧层破坏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 人类活动中产生 烧导致大气中 CO2 大气中 SO2 和氮氧化物的 的氮氧化物和氟 的含量增多 含量增多 ①水体酸化; ②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③伤害植物的叶和芽; ④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 利昂增多
3.写出下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食用、药用、文学创作:________; (2)调节气候、涵养水源:________; (3)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________。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________; (2)________; (3)利用生物技术对________进行保护; (4)加强________。
误区剖析 区分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和增长速度 (1)增长率: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大幅下降,我 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比较低。 (2)增长速度: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增长率较低,但 增长速度比较快。
跟踪训练 1 2013· 宿迁二模 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 图(如下图所示),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 是( )
考点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知识必备
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 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 (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 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 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 大量工农业废 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 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 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2010· 江苏· T24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_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_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3)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雨林的管理和保护2.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 )A.aB.bC.cD.d(2)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a-枯枝落叶B.b-土壤C.c-生物D.d-供给养分(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3.根据2015年国际专业期刊发表的报告披露,印度尼西亚首度超越巴西,成为热带雨林消失最多的国家。

2000年至2012年,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面积高达6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爱尔兰的国土面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①林区农民烧荒种植②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③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④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④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热点强化11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一)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是指由空气中的颗粒物、硫的氧化物(SO2、SO3)、氮氧化物(NO x)、CO、碳氢化合物、氟氯代烃等造成的污染(其中SO2、NO x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大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形成酸雨、酸雾;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室内空气污染(指家用燃料的燃烧、烹调、吸烟产生的CO、CO2、NO、NO2、SO2等,各种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机物造成的污染等;其中CO与血红蛋白作用会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导致CO 中毒)。

(2)水体污染指过量有害物质进入水中造成的污染。

导致水体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重金属污染,如重金属Hg、Cd、Pb、Cr等进入水中形成的污染,这些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化工、冶金、电子、电镀等排放的工业废水;另一类是植物营养物质污染:水中高浓度的N、P等植物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形成的污染,它主要是由进入水中腐烂的含蛋白质的物质、含磷洗涤剂及大量施用的磷肥造成的。

(3)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工业废料随意堆放造成的污染。

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由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废旧电池造成的重金属污染。

垃圾污染范围广泛,对环境及生物的不良影响途径多样。

2.环境保护的措施(1)工业废气携带颗粒物的回收利用。

(2)工业、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

(3)回收、限制难降解塑料,研制可降解塑料。

(二)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有关概念(1)核心: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绿色化学的理念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这是一门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

(2)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开展的,因此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征:①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包括催化剂、溶剂)下进行;③产品应该是环境友好的;④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物,甚至实现“零排放”。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五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作业(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十五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作业(人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五十五)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选择题(2022·泉州模拟)读我国某区域水资源利用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限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降水C.光热D.土壤2.据监测,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湿地面积呈缩减趋势,主要原因是( )A.水源补给减小B.植物蒸腾减弱C.林草面积扩大D.风沙危害加剧解析:1.B 2.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布置有机井,说明该区域水资源短缺,降水较少,限制了农业发展,B正确。

第2题,图中的河流流经平原地区,由于农业生产大量引水灌溉,使得流到生态环境保护区的湖泊水量大大减少,导致湖泊周围出现荒漠化,A正确。

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

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3~5题。

3.农牧交错带有很强的过渡性,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过渡性表现为( )①高原地形向平原地形过渡②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③荒漠景观向草原景观过渡④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过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 )①耕地减少②水土流失③土地荒漠化④物种多样性减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在农牧交错带,宜( )A.退耕还牧,扩大载畜量B.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退耕还林,大量植树造林D.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解析:3.D 4.B 5.D 第3题,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故①正确;内蒙古高原为半干旱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半湿润区,故②正确;内蒙古高原东部为草原带,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森林带,所以是森林景观向草原景观的过渡地带,故③错误;该过渡带基本和黑河—腾冲一线重合,是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的过渡地带,故④正确。

第4题,农牧交错带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地带,人类破坏植被后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故②③正确。

碑碎市碰碗学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章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及其稳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后作业31

碑碎市碰碗学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章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及其稳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后作业31

感碍州碑碎市碰碗学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作业第4、5、6章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30)(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2·大纲全国卷)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解析】准确把握四种种间关系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有共同的生活资源,如食物、空间等。

A项中田鼠和杂草是捕食关系,错误。

B项中豌豆和杂草对光、水、肥、空间等资源形成竞争,正确。

C项中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是共生关系,错误。

D项中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是寄生关系,错误。

【答案】B2.(济南原创题)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A.图甲中,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时不存在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解析】b、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

从图甲可以看出,随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量逐渐增多,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升高,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故B、C均正确。

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以前,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增加,在灌木、乔木占优势后,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减少,最终趋于稳定,D对。

【答案】A3.(2011·安徽高考)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析】此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具体分析如下:4.(2011·海南高考)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3章 第1讲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3章 第1讲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因素
特征
降水 变率大,集中在___夏__季___,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地形 从平原向__山__地___、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__坡__面__物__质___不稳定
(4)模式:___小__流__域__综__合__治__理___。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返回导航
研析考点·破疑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突难点 1.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返回导航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悟典例
(2022·山东潍坊模拟)灌丛沙丘是风沙流遇到灌丛阻挡,沙物质在灌 丛周围堆积形成的沙丘类型。随着植物体的生长,灌丛沙丘体积不断增 大,灌丛沙丘的发育受到风况、沙源、水分等条件影响。专家对塔克拉 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地区柽柳灌丛沙丘剖面沉积物进行了研究,经14C测 年显示,自剖面向下330 cm处的沉积物年代约为公元1359年。下左图为 塔中灌丛沙丘开挖剖面示意图,下右图为自公元1359年以来取样沙丘剖 面沉积物中值粒径变化及特征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__4_0_0___毫 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八章 第5讲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八章 第5讲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5讲生态环境保护课标要求考情展示命题规律2019·全国Ⅱ卷,442019·全国Ⅲ卷,432019·某某卷,30D(2)(3) 2019·某某卷,24题2018·全国Ⅱ卷,442018·全国Ⅲ卷,44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某种资源的利用保护的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4.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一、森林及其保护(1)自然原因:气候变迁等。

(2)人为原因:原始社会表现为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农业社会表现为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而工业时代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是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

(1)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2)过滤尘埃,吸收噪声。

(3)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4)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5)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

3.毁林后果: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

(1)世界: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就森林保护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X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1984年我国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某某国森林法》,2002年又公布了《中华人民某某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2)过载原因: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

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

(3)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4)危害:牧场退化严重的地区,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1)草场退化的本质:是社会经济问题。

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

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第47讲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学案(人教版)

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第47讲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学案(人教版)

第47讲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知识体系导学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思考】淡水资源有哪些供给服务功能?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功能的极限。

二、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危害(1)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2)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填图】毁林开荒可以引发恶性循环,在框图中填写合适的词语。

三、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环境安全问题(1)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污染事件导致的。

(2)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逐步加剧导致的。

2.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1)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可能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功能影响国家安全;可能成为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和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

(2)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降低环境问题程度;减小人类社会的可能性。

四、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

2.强化的预警和防控:建立大气、水等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对常规污染指标进行监测预警。

3.妥善处置事件: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制度。

提升关键能力——能力突破掌握解题技法关键能力一说明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典题精研[典例1] [2021·北京卷,20]下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

【人教版】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第九单元_第5讲_生态环境的保护_含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第九单元_第5讲_生态环境的保护_含解析

[课时作业]单独成册方便使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B.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自然气候的特点,此为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C.原产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江苏沿海一带,并迅速扩散,提高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D.某地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后对大熊猫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解析:选项B,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的调节气候的特点属于间接价值。

选项C,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使当地物种多样性降低。

选项D,栖息地受到破坏后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易地保护。

答案:A2.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B.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潜在的使用价值C.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生物圈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解析: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要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属于易地保护。

答案:D3.(2018·河北保定调研)保定护城河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关于此生态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造成此生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B.此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C.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D.在河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造成水华的原因是水体被污染,水体中氮、磷等元素过多,引起藻类大量繁殖,A项不正确;藻类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体缺氧,许多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B项正确;造成水华的原因是水体中氮、磷含量过多,即水体富营养化,C项正确;水中藻类过多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在水中投入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项正确。

高三一轮限时规范训练 必修3 2-6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三一轮限时规范训练 必修3 2-6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三一轮限时规范训练必修三高三一轮限时规范训练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3·合肥四校质检)下列有关生物圈稳态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B.植物能吸收硫酸盐并将S元素用于合成糖类C.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的总和D.应用“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有利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组成,在生物圈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C错;糖类不含S元素;B错;D项是人类遵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设计的人工生态系统,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D项正确。

答案 D2.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后,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

例如,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

紫茎泽兰“入侵”到一个新环境的初期,可能会( )。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新环境内的物种多样性④其种群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外来物种入侵到新环境的初期,由于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外来物种与原环境中同一营养级的生物进行竞争,而导致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并被淘汰,从而减少当地的物种,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单。

答案 C3.某研究机构研究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实验结果如图。

其中P表示磷;N表示氮;COD表示化学需氧量(代表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氧气消耗量)。

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B.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N去除效果好于PC.8~11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N和P的减少不是同步的D.从12月份COD的曲线变化分析,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解析由题图可知,人工湿地对污水中N去除效果要好于P;在8~11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的N的含量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持续下降的,但P的含量呈波动趋势,所以不是同步的;从整体上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图中没有信息能反映出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1.下面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萝有吸收甲醛、净化空气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C.用于吸收环境中的重金属、分解泄漏石油的工程菌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D.赤潮的发生与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使得水体富营养化有关2.2017年7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计划生育:增强人民能力,促进国家发展。

”由于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所以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造成( )①水资源短缺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③生物多样性锐减④环境污染加剧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3.(2018中原名校第一次考评,24)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开发利用等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相符的是( )A.建立“三北防护林”可有效地防风固沙,保护该地区的草原和农田B.建立动植物园以及濒危动物繁育中心,是对濒危动物保护的唯一举措C.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完全禁止砍伐、禁止捕猎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D.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可有效缓解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4.下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5. 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③④6.下图表示的是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曲线aB.若地球上人口的环境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最适的人口数量为55亿C.资源或空间有限是曲线b与曲线a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D.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长将表现为曲线c7.(2019届宁夏石嘴山期末,5)十九大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响应这一号召,201 7年洞庭湖环境保护行动全面展开: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拆除湖洲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殖场、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等一系列措施。

根据以上措施及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C.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现象8.(2018甘肃武威高三期末,25)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

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掠夺性采伐,龙血树资源日趋枯竭,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龙血树对人类有直接价值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D.保护龙血树最好的方法是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9.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C.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为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10.(2018湖南永州高考生物模拟,3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B.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11.阅读下列三个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5年为18.2%,1981年为8.53%,并且因地面遮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贵植物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灭绝。

材料二我国西北地区某县野生甘草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约有一半被挖尽。

材料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入侵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1)材料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资源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说明由于____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除上述原因,请你联系实际说出1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说出两种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

大规模的蓝藻暴发,被称为绿潮。

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图2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________________性。

(3)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答出两点主要原因)。

(4)我国许多景区水域都受到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透明度减小,从而导致景致大为减色。

相关部门为了使湖水还清,曾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做紧急处理。

此种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并可能危害到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

(5)某些景区采纳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图3所示植物,同时投放鲫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在修复该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过程中,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如下:①利用了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_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

②植食性鱼类可以________,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

1.B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又叫做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A正确;人类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利用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B错误;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细菌,使其为人类所利用,C正确;水体中N、P 等元素含量过多,使水体富营养化,从而使藻类大量繁殖而引起赤潮,D正确。

2.D 【解析】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空间,同时也离不开食物,因此就需要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

所以,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粮食供应不足,就业压力加大,教育经费短缺,环境污染加剧,森林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

3.A 【解析】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是为即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B不相符;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C不相符;“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我国部分地区淡水不足或缺乏,D不相符。

4.D 【解析】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错误;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错误;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错误;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正确。

5.C 【解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水体中N、P 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6.A 【解析】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呈“S”型曲线,应该表现为曲线b,A 错误;“S”型曲线具有K值,若K值为110亿,则K/2值是最适的人口数量,即为55亿,B正确;“J”型曲线无K值,但在资源或空间有限时,人口增长呈“S”型曲线,C正确;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又会逐渐减少,因此人口增长将表现为曲线c,D正确。

7.A 【解析】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B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通过它的作用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稳定,负反馈调节是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正确;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时,由于投入的饲料及珍珠贝的排泄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中N、P的含量增加,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起水华现象,D正确。

8.D 【解析】龙血树可以作为中药,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人类对龙血树的掠夺式开发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B正确;对于濒危物种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其进行保护,C正确;龙血树已经是濒危物种,应易地保护,而不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D错误。

9.D 【解析】建立人工湿地时,需要合理搭配植物,形成相对稳定的营养结构,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A正确;建立人工湿地时,应该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B正确;建立人工湿地时,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正确;建立人工湿地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10.B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利用,A 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正确;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