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1+1”课程建设模式研究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1+1”课程建设模式研究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1+1”课程建设模式研究本文针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特点,探讨了一种新型的“1+1”课程教学模式以及该教学模式具体实践方案。

该教学模式对原有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和优化,综合课堂教学、现场实践、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和长处,应用于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之中。

实践证明,对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1+1”课程教学模式一、引言《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是汽车或交通运输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它以典型国产车型及常见进口车型为基本车型,重点介绍汽车底盘各总成和零件的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

授予学生规律性的知识,为学生从事汽车类专业奠定理论基础,使学生在实践中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展、加深与课时的调整,为达到更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并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做好高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1+1”课程建设工作,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汽车专业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题组通过大量的调研,并结合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目前该课程在结构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课程结构模式方面。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在课程结构模式上,应该既体现汽车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又要反映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成果和趋势,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这样学生才能有扎实的基础、广博的视野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方面。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除了加强课程结构模式建设、注重内容更新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以此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职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方案研究

职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方案研究
我国的汽车产业如今 已经 成为了推动经济稳 定快速发展 的一个 重要的 因素 , 而汽车行业 的发展 也带动了汽车维修 的发展 . 所 以我 国 也需要非常多的汽修专业技术人才 . 而职业学校 就成为 了为社会输送 汽修专业技术人才 的主要基地 , 传统的教学模式 已经无法很好 的满 足 当今时代 的发展需求 , 所 以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 。底盘是汽车 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 它的构造有很强 的零散性 和复杂性 . 也 是学生在学习 中 比较难理解 的一个 问题 。 所以对其进行一体化 改革也成 为了一种必然
2 职 校汽 车 底 盘 构 造 与 维 修 教 学 改革 措 施
2 . 1 模块 与构件教学相结合 在开展理论教学 的过程 中. 教学可以将整个底盘结构分成 四个部 分, 一个 是传动 , 一个是行驶 , 一个是转 向, 最后一个 是制 动。 在教学的 过程中 . 教师应该分别对这 四个部分进行详细的介绍 。 在教学中 . 要将 这四个部分作 为独立 的个体 . 结合不同模块当中的理论 知识 进行更 加 系统性的讲解 . 在教学 中, 一方面要重视理论知识 的传授 , 一 方面还要 教会学生维修和检测 的具体方法 . 而对传统教学 当中的离合器 、 变 速
的 趋 势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 . 1 理论 和 实 践 相 脱 节
很 多理论课程 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 教学模式和课堂 的组织形 式过于僵硬 , 经常会 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 。因为学生在学习 的过程 中 没有充足的实践背景知识 , 所 以在学 习中会产生很多 困惑 . 甚至还 出 现了教学 内容和实际操作部同步的现象 . 很多学生都存在着实践 中根 本不知道应用哪一部分知识点的问题. 这也严重 的影响到 了学生实践 能力 的培养 。 1 . 2 降低学生 的学 习兴趣 职校学 生学习动力主要来源 于可以对操作进行 全面和深入 的了 解. 这也是职校教学和其他教学 比较 明显的不 同之处 . 但是理论和实 践教学相互 的独立使得学生无法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予 以有效 的应用 . 这样 就使得学生失去 了学 习的兴趣和动力。此外 . 因为实践 的过程 中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课程设计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课程设计

广西科技大学课程考试答卷纸考试科目职教研究与课程开发设计院、所、中心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专业车辆工程(职师)学年2015—2016上学年学期上学期姓名徐子奇学号2014014050202015 年10 月30 日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职三年制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系统地讲授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和检修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日后从事本专业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三、参考学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建议为108学时,这一课程的教学统一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具体学时分配建议在第七部分:内容纲要中。

四、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教材适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有基本操作技能为目的,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

理论方面着重构造、工作原理的讲述;实训方面则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针对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汽车维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设置本教材的内容结构,确定编写的内容,简化繁琐的理论分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变传统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理论课程、实验、实训的验证式的课程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汽车检测与维修及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项目和任务内容。

中职学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探讨

中职学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探讨

拉杆调节叉
图1 摩 擦 式 离 合 器 的 基 本 组 成 和 工 作原 理 示 意 图
原理 课 的教 学 , 适 宜 教 师 在课 堂 上讲 授 , 学 生 听 讲 的方式 进 行 。教 师通 过亲 手 画简 图或用 挂 图 , 讲解 其 工 作 过程 , 以便使 学 生感 性 地 了解 其 工 作 原 理 , 而 后 可 再 进 行多 媒 体动 画 演示 , 这样 会使 学生 获得 更 好 的学 习效 果 。例 如 , “ 汽 车离 合 器 工 作 原 理 ” ( 如 图 1示 ) 。首 先 在 图上 标 出分 离 间 隙 a和 踏 板 自由行 程 b 。通 过 教 师 讲解 使 学生 清楚 地认 识 到两 个重 要 的基 本概 念 及作 用 ,
原理 , 学生 就不 难理 解 了。 2 结 构要 熟悉
在 医院里 , 作为 医生 首先 必须 熟悉人 体 各部 分 的构 造等 , 利用 经验 和 借 助仪 器 检 查 , 才 能 准 确 判 断病 出部 位, 对 症 下 药 医治 疾 病 。汽 车 故 障诊 断 也 不 例 外 。所 以, 对构造课 的教学 , 教师首先在课 堂上初讲 , 学 生 初 记, 然后 进入 实训 室 , 通过 实物 总成 的拆 卸 、 分解 、 观看 、 讨论、 装配 , 熟悉 该 总 成 的 功用 、 组成 ; 熟 悉 组成 该 总成
2 0 1 4年第 4期
农 机 使 用 与 维 修
6 7
中职学校《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课程教学探讨
张 积社
( 陕 西省机 电工程 学校 ,陕西 成 阳 7 1 2 0 2 5)
摘 要 从大量汽车维修 实践看 , 中职学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 学应从五 个方面去设计 , 并采 用合 理的教 学方式

中职职高汽修专业《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研说课PPT教学课件

中职职高汽修专业《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研说课PPT教学课件
2、懂四大系统总成及零部件的正确拆装 工艺。
3、能够读识汽车底盘液压系统线路图。
4、掌握车轮定位仪、动平衡测试仪的使 用方法。
二、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二、课程目标
素质目标
三、课程内容
传 动 系 转 向 系
行 驶 系 制 动 系
四、课程内容设计
汽车底盘构造(64学时) 课堂 综合 总学 讨论 练习 时 章次/模块 节次/任务 讲授 演示 实训
汽车底盘构造说课
汽车工程系:吴家伦
说课内容
1.课程的定位 2.课程目标 3.课程内容
目录
4.课程内容设计
5. 教学手段与教学实施
6.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一、课程的定位
1.1 课程性质
汽车运用技术 汽车检测与技术 汽车电子技术
3 2 1
4
汽车改装技术
5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专业核心课
一、课程的定位
1.2 课程任务
5 3 3
三、行驶系
(11学时)
3.2车轮与轮胎
2
0.5
0.5
3.3悬架
2
0.5 0.5
4.1概述
4.2 转向器、操纵、传
1
0.5
0.5
2 5 3
四、转向系
动机构
4.3动力转向系
3
1
0.5 0.5
(12学时)
2
0.5 0.5
4.4电动转向系
1
0.5 0.5
2
四、课程内容设计
5.1概述 1 0.5 0.5
汽车保险岗 汽车维修 位
服务顾问
岗位
配件管理岗 位
汽车销售 顾问岗位源自工程师经理主管

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项目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探索

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项目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探索

[ 中图分类号 ]G 7 1 2
随着 国家经济水 平的不断 升 ,汽车作为现实生 活不可缺 框架及故障维修 的作用 因素 、 日常汽车的故障排查等 。在全面掌 少的一部分已经进入千家万户 。但是在实际使用汽车 的过程 中, 握 汽车 底 盘 各 个 零 件 构 建 的基 础 上 , 自主进 行 汽 车 底 盘 的拆 除 与 由于个人或不可抗 因素 的影响 ,严重导致汽 车使用周期不 断缩 安装 , 以此来全面提 升中职生对于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诊 断与维 短。基于此 , 中职教 育院校 内部汽 车专业 教学 , 需 要及时提高对 修能力 。 ( 三) 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项 目教学设计 中职教育阶段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 , 可以以汽车底盘及
实的物质基础 。
参 考 文献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二) 课堂教学 日标 的设定
( 1 ) 了解 汽 车 市 场 内 现 有 的 汽 车 类 型 , 全局 概括 其 总体框
于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 的教学重视 ,结合人 才就业技能需
求, 高效培养满足社会需求 的技能型人才 。


中职汽车底盘构 造与维修应用项 目教学的必要性
内部各个零件的检修 工作 为基础 , 精心进行项 目化教学设计 。相
首先 , 中职教育 院校 的学生思维较 为活跃 , 且具备 较强 的转 关教师可以将教 学项 目进行整合 , 促使学生 自主转换汽车底盘的 换能 力 , 但是却普遍缺乏抽 象逻辑能力 , 汽车维修技 能及理论基 维修知识为实践操作 能力 。在设计教学项 目过程 中, 教师需要 以 础也较 为薄弱 。他们的 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 严重 缺乏 自我学 习管 学生为主体 , 以学习兴趣 为切人点 , 有效强化师生间的学习互 动, 理能力 。其次 , 中职教育院校现有汽车底 盘构 造与维修课程应用 进一步加强学生操作能力 。在 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材 进行 的课 堂教 学模 式过于单一守 旧 ,无法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同 整体构建时 , 教 师需要 充分依据学生 的就业需求及 专项 技能 , 将 时,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材 中涉及的知识相对 比较抽象 , 学生 学生的汽车维修能力作为培养的核心 , 以学习内容与就业岗位需 无法 自主 内化维修知识 。除此之外 ,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师严重 求为理论依据 , 利用行 动导向法展开课堂教学 , 以此来有效 帮助 忽视实践教学 , 教学活动 中依 旧沿 用陈 旧的教学理论 , 严重 导致 学生将 理论基础 内化为实践操作 能力 。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产 生抵 触 心理 。最 后 , 中职 院校 在 实 际 开 展课 ( 四) 具体操作 堂教学活动 中,由于专业 理论与实践操作 的教师并不是 同一个 教师 ,这样一来就使得 中职生对于汽车底 盘构造与维修理论 与 教 师在实际开展汽车底 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活动时 , 需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研究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作者简介:李丽燕(1979—),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汽车科骨干教师、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汽车专业的课程改革。

传统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式造成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隔离,理论和实践两张皮,课堂气氛沉闷,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与岗位实习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志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岗位实习能力,打破传统,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体,以项目课程为主线的模块化”专业课课程。

为此,笔者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研究探讨如下:1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汽车维修行业、企事业合作,基于真实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重构,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力求使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一致性。

1.1课程的定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掌握汽车底盘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维修设备与工具对汽车底盘进行维护和修理,具有分析,判断和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

并通过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创新精神。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能进行底盘的维修、检测、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1.2课程的目标1.2.1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底盘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件、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3)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件、零部件的检修、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1.2.2技能目标1)能正确拆缷与安装汽车底盘各总成。

2)具有熟练使用维修工具及设备进行汽车底盘维修和性能检测的能力。

3)能够对汽车底盘进行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2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突出汽车维修的行业特性,以学生掌握未来就业岗位,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必须的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为宗旨,课程设计体现在三个注重上: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一致性;注重真实工作环境的再现。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研究

传统 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式 造成理论和实践 的相 互隔 离. 理论和实践 两张皮 , 课堂气氛沉闷 , 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与岗位实 习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志在培养学 生的应用能力及岗位实习能力 , 打破传统 . 构建“ 以能力为本位 . 以职业 实践为主体 . 以项 目课程为主 线的模块化” 专业课课程 。为此 . 笔 者对基 于工作过程 系统 化的 中职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课程设计研究 探讨如下 :
4 . 2 案 例 教 学 方 法
2 课 程 设 计 的 指 导思 想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课程突 出汽车维修的行业特性 , 以学 生掌 握未来就业 岗位 . 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必须的技能和能力 的培养 为宗 旨, 课程设计体现在三个注重上 :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 的培养 : 注重学生 在校学 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 的一致性 : 注重真实工作环境 的再现 2 . 1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 的培养 本课程对应的岗位 是汽车机 电维修 . 课程紧紧围绕这个 岗位 的核 心能力要 求 . 维修行 业第一线的工作任务需要 整合教学模块 、 序 化教 学任务 . 突 出技能调练 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汽车底盘构造的拆 装能力 、 维护 和保 养能力 、 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 . 这三个核心能力的培养 。 本课程在 注重 岗位技 能培养 的同时 . 设 立了素质培养 目 标. 通过教学 内容 的合理 编 排和教学过程 中的体验 训练. 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和团队合作能力 2 _ 2 注重学生在校学习内容 与实际工作内容的一致性 与企业技术专家一起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 分析. 确定课 程的
科技・ 探索・ 争l 毫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支撑车身、传递动力、减震、转向等多种功能。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相关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中职汽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汽车底盘的构造原理、维修方法和技术要求,以满足汽车行业对高素质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需求。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学内容偏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需要设计一门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课程,通过工作系统的设计,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维修技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汽车底盘的构造组成和运转原理;(2)掌握汽车底盘的故障检测和维修方法;(3)掌握汽车底盘的调试和参数调节方法;(4)了解汽车底盘的维护保养要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的维修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2. 教学活动设计(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等方式,系统地讲解汽车底盘的构造组成和运转原理。

(2)实验教学: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汽车底盘的故障检测和维修方法。

(3)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汽车维修厂或实训基地,参与汽车底盘的调试和参数调节实践操作。

(4)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汽车底盘的故障问题,培养学生的维修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2. 评价方式(1)考核方式:综合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核、实验考核和实践考核。

(2)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五、教学资源与保障措施(1)教材: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如《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设计DOC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设计DOC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设计第一部分课程总体设计二、学习目标设计(一)专业能力目标1. 能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仪器对汽车底盘电控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2. 具备专业顶岗、上岗能力;3. 能对自动变速器、ABS系统、电控悬架和转向助力系统故障进行诊断、检测和维修;4. 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5. 熟悉安全操作规范、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规范。

(二)方法能力目标1. 能够综合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和解决问题;2. 知道查阅资料,能够自主获取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相关新技术和新知识;3.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4. 善于从个案中找出共性、总结规律和积累经验;5. 具备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和探究新技术的能力。

(三)社会能力目标1. 具有较好的行为规范能力和职业道德;2. 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3.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4. 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服务意识;5. 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6. 具备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整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

三、学习情境结构与内容设计(二)学习情境内容设计四、学习情境教学策略设计五、学业评价考核设计(一)评价方式学业评价以形成性评价和技能性评价为主,采取工作任务评价和综合测试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二)评价标准每个学生均以指定工作任务为对象,完成相应的课业,并要求提交相应作品与课业报告,作为评价依据。

将班级划分成数个小组,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能够评价学生对工作过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考评学生的协作、参与、团队意识等隐性经验获得情况。

综合训练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具体如下:六、课程实施条件设计(一)师资配备要求(二)实践教学条件配备要求(1)汽车电子实训室,应配有传感器教学所必须的设备:传感器实验平台,各类基础传感器模块,电子线路检测与维修平台等系统及其实训使用的必备仪器设备。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一、引言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中职教育需要加强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的教学。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教学设计理念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讨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汽车底盘结构构造、底盘相关零部件的功能和特点,掌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

2. 能力目标:具备汽车底盘故障的排查、诊断和维修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汽车底盘维修工作。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底盘结构构造:车架、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车轮轮胎、传动系统等。

2. 底盘相关零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各种零部件的作用、特点和工作原理。

3. 底盘构造与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底盘故障排查、诊断和维修技术。

四、教学方法1.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结合实际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工作流程,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注重工作实践技能的培养。

2. 项目式教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项目,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操作,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 案例教学: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和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手段1.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工作坊:配备各种汽车底盘模型和维修设备,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教学。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3. 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学习资料和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查阅。

六、教学评价1. 小测验:针对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设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在引言部分中,将分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将对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介绍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教学设计理念,提出教学设计框架,并详细阐述教学设计实施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

在结论部分将进行总结回顾,展望未来以及研究成果应用前景。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对教育教学实践和汽车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职, 汽车底盘, 构造, 维修, 教学设计, 工作系统化, 现状分析,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框架, 实施方法, 效果评价, 总结, 展望, 应用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整车的重量并支撑车身结构。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中职教育中关于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践经验,往往无法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缺乏实用性和操作性,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

教学资源不足,学校实验设备陈旧,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教学设计理念,并提出相关的教学设计框架和实施方法,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研究意义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在汽车维修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了解底盘构造与维修的理论知识,还能够进行实操练习,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维修技术中的重要领域,底盘作为汽车的基础结构,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行驶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汽车底盘的构造和维修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中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需求,中职教育中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1.2 研究意义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在汽车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汽车整体性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在中职教育中,通过教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汽车底盘结构的认识与理解,还能让学生掌握汽车维修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工作系统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实践操作、贴近职业需求的教学方法,对于中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贴近汽车行业实际需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底盘构造与维修知识,并具备实际操作技能。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学生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学习兴趣与实际应用能力,进而促进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可以为中职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具有积极的意义与重要的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通过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以及中职教育中工作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意义进行探讨,进而提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教学设计方案。

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摘要]在国内经济水平越来越好的今天,国内汽车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提高与增长。

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就需要重视汽车本身配件的构造研究。

以当前汽修专业职业能力与岗位群情况出发,将完成工作作为目的,探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思路,从职业能力培养、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保持一致性、真实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打造一体化教育模式,改善当前国内的中职汽修教育水平。

[关键词]工作系统化;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传统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育模式存在理实不统一的问题,理论与实践如同两个不同的方向,无法发挥课堂教育的积极影响,这一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岗位能力与应用能力成长。

课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与应用能力,追求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本文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核心,探究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的具体开展思路。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一)课程定位内容为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工作原理与底盘构造,可以使用正确的工具与设备维修与处理汽车底盘。

学生需要具备故障排除、判断与分析能力[1]。

在学习中掌握问题解决与分析的能力,成长为同时具备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

学生通过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这一课程进行学习,不仅获得相应的汽车维修知识,还能进行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大幅提升。

(二)课程目标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课程目标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目标,另一方面是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汽车底盘的工作原理、组成、总成件、工作过程、零部件检修以及故障排除诊断方法。

学生通过对汽车底盘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处理汽车底盘故障的方法,还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技能目标为使学生可以正确安装与拆除汽车总成[2]。

能够完成对汽车底盘故障的排除与诊断,可以用维修工与和设备检测汽车底盘性能。

中职学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方案分析

中职学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方案分析

教育研究下表2。

表2 微课教学应用模式分析教学阶段指导思想教学模式微课技术微课内涵表现国内处于模仿性阶段模仿实体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展示性的“传递—接受”方式为主以PPT、电子教科书、单播式视频为主以课程核心内容分模块组织课例、试题素材等教学资源视频国外处于混合式阶段“主导—主体”“有意义传递—主导下探究”的混合教学思想以混合式学习为指导,以翻转课堂微基本应用模式以网络化的交互式动画与视频为主,强调反馈、虚拟实验、3D 技术基于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应用过程,增加教学任务、活动和互动、评论反馈等教学活动环节未来移动化阶段基于“无所不在的学习”教育思想探究式、混合式、移动式多种学习模式的融合快捷式设计技术、模块化、视频化、微型化、3D 模拟、跨平台移动化通过移动网络表现的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4.基于“面授+移动”的混合式微课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本研究以《多媒体交互艺术设计》课程为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为了顺应移动学习和微课的发展趋势,以及结合国内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相关专业重视制作能力,但又缺少相关设计理论知识支撑,课时量有限的教育现状,综合多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将移动学习作为课堂面授教学的辅助形式进行移动混合式微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如下。

(1)教学模式设计打破教授、点评式的教学模式,设计出基于“移动+面授”的混合式微课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将移动微课分成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360度环绕着面授课堂进行立体教学(如下图1)。

(2)微课内涵表现的扩充根据“移动+面授”的混合式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将微课内涵扩大至通过移动网络表现的对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并且微课形式将扩充至QQ、微信、邮件、图片,微视频等微形式。

其创新优势在于资源多样、情境真实;更短小精悍;半结构化、易于扩充;交互性,移动性强。

(3)移动微课教学活动实践研究将移动微课嵌入到多媒体交互艺术设计课程模块中,并且全过程贯串“无所不在的学习”理念,进行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活动实践,具体实践如下图2。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以工作系统化为主导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汽车底盘构造的基本知识,包括底盘结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2.能够理解汽车底盘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3.能够独立进行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修工作;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底盘的结构及原理(1)汽车底盘的基本构成部分;(2)汽车底盘结构的设计原理;(3)汽车底盘与汽车其他部件的关系。

2.汽车底盘的悬挂系统(1)悬挂系统的种类和结构;(2)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3)悬挂系统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5.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修(1)底盘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2)底盘的检修与维修流程;(3)底盘维护保养。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工作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工作中获取知识;2.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掌握故障排除和维修方法;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图片、视频、模型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手段1.实验台及模拟汽车底盘构造;2.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模拟设备;3.多媒体教学设备;4.图书、资料等辅助教学工具。

五、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2.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综合实训考核,考察学生对底盘故障排除和维修的综合能力;4.学习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报告,总结所学知识和体会。

六、教学导则1.教师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2.学生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3.要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4.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七、教学环节设置1.导入环节:通过引出问题、展示案例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2.知识讲解:系统地讲解底盘构造、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的知识点,重点讲解实用技能;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底盘故障排除和维修方法;4.操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维修技能;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6.总结回顾:总结教学内容,澄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八、教学资源1.教师教案、实验指导书;2.教学设备、模拟实验台、多媒体教学设备;3.图书、资料、案例分析素材。

对中职学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的研究

对中职学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的研究

对中职学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的研究作者:康鹏辉来源:《赢未来》2017年第09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锐意改革,中职教育也积极参与,尤其是针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积极创新,突破传统专业教学的束缚,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职业能力的提升。

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中职教学以信息化建设为方向,发挥信息优势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强化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专业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前言:《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维修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汽车维修行业专业人才意义重大。

为此,要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加快创新,构建优质课堂教学氛围,切实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强化职业实践主体作用的发挥,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促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汽车底盘构造,掌握底盘维修技巧,实现对各个系统常见故障的高水平检测与维修,为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1 正确认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特征对于《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实践性较强,同时,实践课程的比例在逐渐扩大。

另外,这门课程专业性突出,是汽车专业必修课程。

同时,在汽车发动机以及汽车电器之间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汽车拓展课息息相关。

也就是说,《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对汽车专业的学生意义重大,是提升专业能力的关键。

再次,整个课程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专业标准与要求都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2 立足新时期如何加快中职学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建设2.1积极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教学实践实际需要首先,中职院校要重视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以更好服务于课堂教学,为有效推进一体化教学创造条件。

具体讲,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汽车底盘相关装置进行有效结合,构建有机整体,达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高效统一。

其次,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构建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目的是更好服务于生产性实习,达到工学无缝对接。

中职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探讨

中职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探讨

中职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探讨摘要:本文以汽车类专业课程为例,阐述项目教学法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并从师资力量、实训条件、教材开发和合理安排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项目教学法课程改革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社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沉闷,制约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的特点组织教学,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据此,笔者结合中职汽修专业的岗位需求,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课程现状1.课程性质与特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熟悉整车构造和使用性能的基础上,掌握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和底盘各总成和系统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故障分析、维修方法等专业理论知识。

经过配套的实训课后,使学生具备初步分析、判断与排除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技能人才要求的提高,原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内容主要有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个系统的构造与维修。

原有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把所有的理论知识讲完,然后在学期末安排两三周的实训课,这样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由于只是感性认识,缺少实物认知,感觉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在进行实训时,由于时间间隔过长,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已遗忘,无法在实践中结合理论操作,最后的操作技能也掌握得不牢固,达不到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而对于强调以动手能力为主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项目教学法无疑是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所进行的教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分析出发,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对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打破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的专业教学模式,将课堂主阵地建立在实习车间,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系统的全新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底盘构造与维修;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化
传统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式造成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隔离,理论和实践两张皮,课堂气氛沉闷,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与岗位实习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志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岗位实习能力,打破传统,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体,以项目课程为主线的模块化”专业课课程。

为此,笔者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研究探讨如下:
1 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汽车维修行业、企事业合作,基于真实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重构,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力求使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一致性。

1.1 课程的定位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掌握汽车底盘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维修设备与工具对汽车底盘进行维护和修理,具有分析,判断和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

并通过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创新精神。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能进行底盘的维修、检测、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1.2 课程的目标
1.2.1 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件、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3)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件、零部件的检修、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1.2.2 技能目标
1)能正确拆缷与安装汽车底盘各总成。

2)具有熟练使用维修工具及设备进行汽车底盘维修和性能检测的能力。

3)能够对汽车底盘进行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2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突出汽车维修的行业特性,以学生掌握未来就业岗位,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必须的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为宗旨,课程设计体现在三个注重上: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一致性;注重真实工作环境的再现。

2.1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对应的岗位是汽车机电维修,课程紧紧围绕这个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维修行业第一线的工作任务需要整合教学模块、序化教学任务,突出技能调练。

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汽车底盘构造的拆装能力、维护和保养能力、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这三个核心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在注重岗位技能培养的同时,设立了素质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和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训练,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2 注重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一致性
与企业技术专家一起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的重组。

借鉴和使用了与我校合作办学的丰田汽车公司、玉柴集团和一些维修技术培训资料来充实教学内容,缩短了课堂与企业之间的实际距离。

教材的编写得到企业行家的指导与参与,合作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培训资料与维修手册,网站建设得到企业支持。

2.3 注重真实工作环境的再现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建设的目标是真实再现学生将来就业后的工作环境,使课程的教学具有良好的实践性、职业性和真实性。

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来实现真实工作环境的再现。

3 课程教学的内容
3.1 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主要以项目组织教学。

根据教学大纲和能力培养的要求,课程分为汽车传动系、汽车行驶系、汽车转向系、汽车制动系的拆装与维修
四个学习领域,这四个学习领域涵盖了汽车底盘各总成部分的结构、原理、拆装、检修与故障诊断。

3.2 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课程注重保持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生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做到“四新”。

即“资源新、方法新、手段新、模式新”。

4 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
4.1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系统教学方法
将课堂搬到实训室、生产现场进行,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加之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做、学、教”的有机统一,也使得课堂与车间保持“零距离”,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4.2 案例教学方法
根据实际中汽车底盘常见的故障案例,课前准备时提前在教学设备上设置好了故障,上课时教师明确任务后,首先进行故障演示,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发生故障的可能原因,提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或通过学生之间协作去排除故障,最后对几种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有的方案可以使故障得以排除。

这种教学方法真正体现教、学、做统一的教学观,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要求。

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工学结合教学法
在完成课程的讲授内容后,见意安排有两周的汽车底盘维修实习,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在本课程学习中,利用校内的实训环境、学校合作企业的优势,专门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内容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系统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去完成,让学生在真正的生产环境中,体验汽车底盘的结构原理与故障检修过程,不仅消化了理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在生产第一线跟维修师傅学习维修的实际工作经验。

4.4 “开放化”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实训室开放,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体现职业教育的开放性。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程和在线测试,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由选择内容学习,检测学习效果和复习所学内容,老师可以进行在线辅导,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

5 课程的评价
本课程考核既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多样化。

课程评价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关注结果的同时更重视过程;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相结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并重。

5.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测试包括笔试和口试,成绩占30%;实践测试为实际操作,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项,成绩占70%。

5.2 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考核项目包括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出勤率,在任务分析、技能操作等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在每一个教学模块完成后,进行测试,测试包括理论和实践,过程考核成绩占到学生总成绩的70%。

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进行一次总测试,包括理论和实践,占学生总成绩的30%。

5.3 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相结合
考核中体现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在过程和结果的考核中,设计了对学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6 结束语
工作过程导向的职教课程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的、和谐的、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

目前我国传统学科课程理念根深蒂固,真正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课程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研究,期待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我们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适合我国中职教育特点的职教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