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4.末速度V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 +Vt^2)/2]1/26.位移S= V平t=V 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 ot- gt^2/22.末速度Vt= V 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 –V 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 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公式汇总

第7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恒力做功:W=Flcos αα为F 方向与物体位移l 方向的夹角 1两种特殊情况:①力与位移方向相同:α=0,则W=Fl②力与位移方向相反:α=1800,则W=-Fl ,如阻力对物体做功2α<900,力对物体做正功;α=900,力不做功;900<α≤1800,力对物体做负功 3总功:⋅⋅⋅++=321W W W W 总正.、负.功代数和;αcos l F W 合总= 4重力做功:h mg W G ∆±=h ∆是初、末位置的高度差,升高为负,下降为正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2.功率单位:瓦特:平均功率:tW P =、-=v F P ;瞬时功率:P=Fv 瞬注意:交通工具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F 牵v在水平路面上最大行驶速度:阻F Pv =m ax 当F 牵最小时即F 牵=F 阻,a =0 3.重力势能:E P =mghh 是离参考面的高度,通常选地面为参考面,具有相对性 4.弹簧的弹性势能:221l k E P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l ∆为弹簧的形变量 5.动能:221mv E K =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结果为如下图所示W -v 2关系 7.动能定理: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去初动能;12K K E E W -=合或21223212121mv mv W W W -=⋅⋅⋅+++ 8.机械能: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P K E E E += 9.机械能守恒定律:2211P K P K E E E E +=+2221212121mgh mv mgh mv +=+动能只跟重力势能转化的 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即动能只跟势能转化思路:对求变力做功、瞬间过程力做功、只关注初、末状态的,动能定理优势大大地方便对求曲线运动、只关注初、末状态的,且不计摩擦的只有动能与势能间相互转化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较好如下面的几种情况,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不计阻力,若有阻力,则用动能定理来求速度、阻力做的功等;W2v 0⨯⨯⨯⨯⨯60ºL mA BhA Bhv 0AB R第5章 曲线运动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 l 、v 、 a 的合成与分解;由于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合成时均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平抛运动及其规律: 1平抛运动:物体以一定速度水平抛出,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a =g ,方向竖直向下2处理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可看成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3规律:分位移 水平位移 x =v 0t 竖直位移 y=h =221gt 落地时间仅由抛出点高度决定 分速度 水平速度v x =v 0 竖直速度 v y =gt某一时刻瞬时速度合速度大小:22y x v v v +=此刻瞬时速度的方向:t v gv v y0tan ==θ物体位移合位移大小:l =22y x +,方向:xy=αtan3.圆周运动: 1线速度:Trv π2=;角速度:T πω2=单位:弧度每秒rad/s2线速度与角速度、半径r 的关系:v=r ω 3转速n 与周期的关系:nT 1=1秒转多少圈叫转速,转1圈的时间叫周期 4向心加速度:22224T r r r v a n πω===,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不断变化 5向心力:22224Tmr mr r v m F n πω===,方向始终值向圆心,不断变化 注意:向心力是指向圆心的合力..,按效果命名的,不能说物体除受到其它力外又受到一个向心力;如图所示,汽车、小球在最高低点的向心力就是重力和支持力重力和拉力、B 点:重力和轨道对球的压力的合力; 支持力与压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A Bv v 1 v 2 θ)α)ORMm 60ºL m v 0AB R1k 与行星无关,仅由恒星中心天体质量决定大多数行星轨道近似为圆,这样定律中半长轴a 即为轨道半径r ,2为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许首先测出 3.一天体绕着另一天体称为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基本方程有②在地球表面质量为m 1即注意:aR 为地球星球的半径,r 为轨道半径,也是天体间的距离;M 为中心天体质量,m 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天体质量,g 为地球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 对卫星来说:r =R +h 推广:在星球表面质量为m常见题型:1r =R +h周期2由①与②可分析中心天体的质量、中心天体的密度及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4.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 由于近地卫星的h 远远小于R ,可近似认为r ≈R ,得7.9km/s 即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叫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也是最小..的发射..速度;高空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7.9km/s ,但发射速度大于7.9km/s ;卫星1.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2.滑动摩擦力:N F F μ= 3.匀变速直线运动: 1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2速度公式:at v v +=0 3速度与位移公式:ax v v 2202=-4平均速度:20vv v +=-只适用匀变速直线 4.自由落体运动: 1位移公式:221gt h =2速度公式:gt v = 5.向心加速度的推导:设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的大小为v ,轨迹半径为r ;经过时间△t ,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尝试用v 、r 写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v A 、v B 、△v 组成的三角形与ΔABO 相似当△t 很小很小时,AB =Δl 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打B 点时的速度:txv v AC B 2==-式中t =0.02s ;在计算时x 要注意单位.. 2器材:刻度尺、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压为10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电压为220v 、导线、铁架台其它见图 3实验步骤: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连接到低压交流电源B.将连有重锤的纸带穿过限位孔,将纸带和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C.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D.更换纸带,重复实验,根据记录处理数据 4实验原理:221mv mgh =5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结果:221mv mgh >,主要原因是重锤受到空气阻力及纸带受到摩擦阻力,这样减少的重力势能有部分转化为热,所以221mv mgh >; 7.平抛规律:左图说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右图说明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上图中斜槽末端水平目的:保证小球飞出的初速度方向水平r v AB v =∆∴r v AB v ⨯=∆∴t ABr v t v a n ∆⋅=∆∆=∴v t l t AB =∆∆=∆∴r v v r v a n 2=⋅=∴。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知识点总结doc资料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知识点总结doc资料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知识点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x/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v o2=2ax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 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 v t2–v o2)/2]1/26.位移x=v平t= v o t+at2/27.加速度a=(v t-v o)/t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x=aT2Δx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 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F=ma)。

(4)图象的应用:看到图象后分清两轴,看清单位,还有坐标原点是不是O起点,注意图象的斜率和图线与横轴包含的面积的物理意义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x= v o t+at2/22.末速度v t=v 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 t2–v o2= -2gx( 取向上为正)4.上升最大高度H m= v 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 v o /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一高度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 x = v o2.竖直方向速度v y =gt3.水平方向位移x= v o t4.竖直方向位移y= gt2/25.运动时间t=(2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 t =( v x2+ v x2)1/2=[ v 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anβ= v y/v x=gt/ v o7.合位移S=(x2+ 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 anα=y/x=gt/2 v 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高一物理必修一二所有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二所有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二所有公式以下是高一物理必修一二所有公式:力学部分:1. 加速度公式:a = (v2 - v1) / t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3. 动能公式:Ek = 1/2mv24. 势能公式:Ep = mgh5. 动量定理:FΔt = mΔv6. 弹性势能公式:Ee = 1/2kx27. 周期公式:T = 2π√(l/g)8. 引力公式:F = Gm1m2/d29. 圆周运动速度公式:v = 2πr/T10. 圆周运动加速度公式:a = v2/r11. 圆周运动角速度公式:ω = 2π/T12. 圆周运动角加速度公式:α = ω2r13. 原动力学定理:W = ΔEk14. 功率公式:P = W/t15. 机械能守恒定律:Ep1 + Ek1 = Ep2 + Ek2 光学部分:1. 光速公式:c = λν2. 焦距公式:1/f = 1/do + 1/di3. 透镜公式:1/f = (n - 1)(1/R1 - 1/R2)4. 三角形像公式:α/β = s1 / s2 = h1 / h25. 光程差公式:ΔL = n1d1 + n2d26. 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7. 杨氏实验公式:d(sinθ) = mλ8. 光电效应公式:E = hν - φ9. 波长公式:λ = h/p10. 能量守恒公式:Ep + Ek = hc/λ11. 像距公式:1/o + 1/i = 1/f12. 放大率公式:m = -di/do热学部分:1. 热量公式:Q = mcΔθ2. 热传导公式:Q/t = kA(ΔT / d)3. 热平衡公式:m1c1ΔT1 + m2c2ΔT2 = 04.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5. 绝热过程公式:PVγ = 常数6. 热机效率公式:η = (W/Qh) x 100%7.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 ≥ Q/T8.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下S → 0电学部分:1. 库仑定律:F = kQ1Q2/d22. 电势能公式:Ep = kQ1Q2/d3. 电场强度公式:E = F/Q4. 电势差公式:V = W/Q5. 欧姆定律:I = V/R6. 等效电阻公式:Req = R1 + R2 + R3 + ...7. 电功率公式:P = IV8. 电容公式:C = Q/V9. 平行板电容公式:C = ε0A/d10. 电势差公式(平行板电容器):V = Ed11. 电磁感应公式:ε = -dΦ/dt12. 洛伦兹力公式:F = q(E + v x B)13. 感生电动势公式:ε = -N dΦ/dt14. 磁场强度公式:B = F/Il15. 洛伦兹定律:F = qE + qv x B16. 磁通量公式:Φ = B x A17. 安培环路定理:∮Bdl = μ0I18. 比耐定律:D = ε0εrE19.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 -NdΦ/dt20. 麦克斯韦方程组:divB = 0,rotE = -dB/dt,rotB = μ0(J + ε0dE/dt) ,divE = ρ/ε0。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

它们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惯性定律又称为牛顿第一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个定律实际上说明了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倾向于维持其原来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质量及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公式表示如下:F 是合外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说明了外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所需的合外力也越大。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物体在受到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外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

1.1 第一定律惯性的基本原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反映了物质所具有的惯性属性,即物体对于改变其运动状态的抵抗程度。

惯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

牛顿第一定律公式化表述: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为零,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合外力Fma(其中F代表合外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当F0时,a0。

这一公式是牛顿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定律帮助我们理解许多物理现象和力学问题。

它指导我们理解为什么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奠定了基础。

这一部分的公式并不复杂,但其理解深度和应用的熟练程度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将会了解到更多的物理公式和定理,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应用,深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1.2 第二定律第二定律是描述力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在物理学中,这一定律通常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定律中的合外力是指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这些力的矢量和。

高一物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总结【篇一】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 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 = 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 [ (Vo2+Vt2)/2]l/26.位移s=V平t =Vot+at2/2=Vt/2 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d〉0;反向则垠0}8.实验用推论As = aT2 {A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⑴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 m/s;加速度(a): m/s2;末速度(Vt): 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lm/s=3. 6km /ho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 (Vt-V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 ,/s—t图、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o2)自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 = 02.末速度Vt = gt3.下落高度h = gt2/2 (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 = 2gh注:(1)自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 = g = 9.8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沪9. 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 = 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汇编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F=角:合力的方向与F1成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静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F=G(1).适用条件(2) .G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g = Gc、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8、库仑力:F=K (适用条件)9、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必修二所有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二所有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二所有公式汇总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恒力做功:W=Flcos α(α为F 方向与物体位移l 方向的夹角) (1)两种特殊情况:①力与位移方向相同:α=0,则W=Fl②力与位移方向相反:α=1800,则W=-Fl ,如阻力对物体做功(2)α<900,力对物体做正功;α=900,力不做功;900<α≤1800,力对物体做负功 (3)总功:⋅⋅⋅++=321W W W W 总(正.、负.功代数和);αcos l F W 合总= (4)重力做功:h mg W G ∆±=(h ∆是初、末位置的高度差),升高为负,下降为正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2.功率(单位:瓦特):平均功率:tW P =、-=v F P ;瞬时功率:P=Fv 瞬注意:交通工具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F 牵v在水平路面上最大行驶速度:阻F Pv =m ax (当F 牵最小时即F 牵=F 阻,a =0) 3.重力势能:E P =mgh (h 是离参考面的高度,通常选地面为参考面),具有相对性 4.弹簧的弹性势能:221l k E P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l ∆为弹簧的形变量) 5.动能:221mv E K =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结果为如下图所示(W -v 2关系) 7.动能定理: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12K K E E W -=合或21223212121mv mv W W W -=⋅⋅⋅+++ 8.机械能: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P K E E E += 9.机械能守恒定律:2211P K P K E E E E +=+2221212121mgh mv mgh mv +=+(动能只跟重力势能转化的)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即动能只跟势能转化 思路:对求变力做功、瞬间过程力做功、只关注初、末状态的,动能定理优势大大地方便!对求曲线运动、只关注初、末状态的,且不计摩擦的(只有动能与势能间相互转化)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较好!如下面的几种情况,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不计阻力),若有阻力,则用动能定理来求速度、阻力做的功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篇一: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公式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 公式大全1. V=_/tV是平均速度(m/s) _是位移(m) t是时间(s);2. Vt=Vo+a0t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t是时间(s);3. _=Vot+(1/2)at2_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 t是时间(s) a是加速度(m/s2);4. Vt2-Vo2=2a_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_是位移(m);5. h=(1/2)gt2Vt=gtVt2=2ghh是高度(m)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_m/s2)t是时间(s) Vt是末速度(m/s);6. G=mgG是重力(N) m是质量(kg)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_m/s2);7. f=μFN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 FN是支持力(N);8. F=k_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 _是伸长量(m);9. F=maF是合力(N) m是质量(kg) a是加速度(m/s2).计时基准都是取自家用电的周期,在我国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_秒,因而有相同的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整理分析方法,并可与斜面小车.轨道小车等配套使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_s打一次点.即一秒打50个点.使用2_V 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_s打一次点1.自由落体运动初始点的分析:看纸带的前两个点的距离是否接近2mm,接近2mm的纸带才是由静止开始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纸带.2.实验纸带是否研究匀变速运动的分析:测量纸带上相邻各点的距离之差是否相等,若相等就是匀变速运动,否则就不是;即匀变速运动的纸带相邻两点的距离差满足 s(n+1)-s(n)=aT3.计算匀变速运动中某点瞬时速度;由匀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该段位移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V(n)=[s(n)+s(n+1)]/2ts(n)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个计时点的位移,s(n+1)指第N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s(n)+s(n+1)]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即把要求的点包括在了他们中间即N处),t指发生两个相邻计数点(N-1到N,N 到N+1)之间的时间间隔.2T就是时间间隔总和4.计算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1)理想纸带的加速度计算:由于理想纸带描述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完全相等,即有:S2-S1=S3-S2=?=S(n)-S(n-1)=△S=aT ;故其加速度a=△S/T(2)实际的实验纸带加速度计算: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不完全相等,为减小计算加速度时产生的偶然误差,采用隔位分析法计算,可以减小运算量,方法是,用S1,S2,S3.......表示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S=aT 有S4-S1=(S4-S3)+(S3-S2)+(S2-S1)=3a1_T同理S5-S2=S6-S3=3a2_T求出a1=(S4-S1)/3T a2=(S5-S2)/3T a3=(S6-S3)/3T 再求平均值计算加速度:a=(a1+a2+a3)/3打点计时器一般就求解两个量:1.某一点的速度,把该点当做某一段的中间时刻,那么这一点的速度等于这一段的平均速度,公式就是v=_/t,_是这一段的总位移,t是总时间,一般取这一点前后两个点.2.求解a,用的方法是逐差法,公式:相邻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at ,这要分两种情况,当给出的纸带上,位移差都相等时,直接用这个公式,当位移差都不相等时,要稍微复杂一些,过程就是:把纸带平均分为前后两段,比如一共有六个S,s1,s2,s3,s4,s5,s6,那么s1.s2.s3分一组,后面分一组,用a=(s4+s5+s6-s1-s2-s3)/nt ,其中n等于4+5+6-(1+2+3),运算方法和分子的角标一样,时间t是一个S的时间.一般打点计时器会出一个刻度尺,若设有A B C三个点 A到B的距离为S1,B到C的距离为S2,打下S1所用时间等于打下S2所用时间.(S2 S1,时间相同是因为有加速度,速度在增大) 而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所以每隔0._秒打下一个点一般以5个间隔为一段S(5个间隔是指,打下每一段S所用的时间均为0.__5=_秒即为一个T) 而两段S所用时间相同有个定则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所以有例如:(S1+S2)/2T 即为B点的瞬时速度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2公式大全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0与F合不共线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0的方向转向F合的方向3.绳拉船问题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绳子伸缩绳子摆动4.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v t?gt?2gh②下落高度:h?12gt2时间:t?2hg5.竖直下抛运动①末速度:vt?v0?gt②下落高度:h?v0t?2gt26.竖直上抛运动①末速度:vt?v0?gt②下落高度:h?v0t?12gt2时间:t上?v0g④总时间:t?2v0g ⑤最大高度:H?v_2g7.平抛运动v_?v0vy?gt ②合速度:vt?v_?g2t2向:tan??gtv 0_?v0ty?2gt2⑤位移方向:tan??gt2v0间:t?2hg,与v0无关③下落③上升③速度方⑥飞行时篇二: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①a?tt②vt?v0??at③?t2④S?v?t?vt?v_?t⑤S?v0t?at2⑥vt2?v_?2aS _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1∶v2∶v3∶…∶vn=1∶2∶3∶…∶n.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1∶s2∶s3∶…∶sn=1∶2∶3∶…∶n.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1∶s2∶2222s3∶…∶sn=1∶3∶5∶…∶(2n-1).④通过前s.前2s.前3s…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1∶t2∶t3∶…tn=∶2∶∶…∶n.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1∶t2∶t3∶…tn=∶(2)∶(32)∶(nn-1)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v0?0,a?g)①vt?gt ②h?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_2gt ③vt?2gh ④2v?vts①中间时刻速度:vt??0? ②中间位移速度:vs?2t_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差:sn?sn?1?aT2?sn?k?kaT21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内位移差:sn二.力学1.重力:G=mg(g值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弹力:F=k_ (_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产生弹力的2个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3.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有弹力;②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接触面粗糙.....................(1)滑动摩擦力:f=uN ,N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为滑动摩擦因数.(2)静摩擦力的大小:①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②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略大一点,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③平衡时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产生静摩擦力的外力的合力等值反向.④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0?f静?fma_注意:两物体间有弹力,不一定产生摩擦力,但物体间有摩擦力时,必有弹力产生. 4.力的合成①F1 .F2同向:合力F?F1?F2方向与F1.F2的方向一致②F1 .F2反向:合力F?F1?F2,方向与F1.F2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③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 F1 +F2④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5.力的分解(1)己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有无数多组解(即可分解为无数对分力) (2)己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又知F1.F2的方向——有一组解②又知F1.F2大小(F1?F2)——有一组解③又知F1的大小和方向——有一组解④又知F1的方向及F2的大小:当F F2 Fsin?时——有两组解当F2=Fsin?时——有一组解当F2 F时——有一组解 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F合=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①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②三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用三角形法则③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三.牛顿定律1.牛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3)直至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的量度是物体的质量.(5)注意: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脸直接总结出来的.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脸为基拙,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③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F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联系和区别/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的方向与F合的方向总是相同,F=ma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求解:a3a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物体的超重与失重问题(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超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上. ............(2)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失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下. ............(3)如果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的加速度加速下落或减速上升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4)注意:超重和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实际作用力(重力)并没有变化. .........5.力学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物理量有长度.质量和时间,对应的基本单位是m...Kg和s,除力学中的三个外,还有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这四个,对应的单位是A.K.mol.cd.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如力.速度.加速度等的单位.4篇三:必修一必修二教科版物理公式大全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 V_ = 2as (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 2 =_ a t2V0?Vts= 2t(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2 =vo?vt2_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Vs/2(4)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为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2.胡克定律:F = K_3.重力: G = mg4.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1?F2?2F1F2COS?22合力的方向与F1成?角:F2sin?1tan?=F1?F2cos?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 F? F1 +F2滑动摩擦力: f= ?N5.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F_ = m a_ ?Fy = m ay6.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合速度:v?_v_?vy 合位移:s?_2?y2小船渡河最短时间:tmin?dv船小船渡河最短位移:?v船?v水则smin?d ?v船?v水则smin?d?7.平抛运动:v水v船水平位移: _= vo t 水平分速度:v_ = vo 竖直位移: y =1g t2 竖直分速度:vy= g t 21t 时刻平抛物体速度:_2vt?v_?vy?v0?g2t2tan??vyv_?gt(θ为v与水平防线夹角) v0?1?_s?_2?y2?v0t??gt2??2?t 时刻平抛物体位移s:tan??ygt?_2v0(α为s与水平防线夹角)tan??2tan?平抛运动初速度: ?轨迹完整:v_.圆周运动?_g2y?轨迹不完整v0?ghBC?hAB线速度:v= ?R=2?n R=2?R?2?角速度:?=??2?fTtTv24?_向心加速度:a =??R?2R?4?2 n2 RRTv24?_向心力: F= ma = m?m?R= m2R?m4?2n2 RRTr3_.开普勒第三定律: 2?k (r为椭圆的半长轴或轨道半径,T为公转周期) T_. 万有引力:F=Gm1m2(r为两质点或两球心距离,或是球心与质点间的距离) r2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 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万有引力=向心力V24?2Mm2?m?(R?h)?m2(R?h)?m G(R?h)2T(R?h)2?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M2 g = G 则gR?GM(黄金代换式)_RR?距地面h高处 mg?GMm2R?h2求天体的加速度.质量.密度1.加速度:G表面上GMGMMmMmg??mga?得非表面得G?maR2R2R?h2 R?h2一.研究对象:绕中心天体的行星或卫星Mmmv2v2rG2? M? (已知线速度与半径)rGrMm?2r32G2?mr? M? (已知角线速度与半径) rGMm2?2(2?)2r3G2?mr() M? (已知周期与半径) 2TrTG二.研究对象:绕中心天体表面运行的行星或卫星Mmmv2v2RG2?M? (已知线速度与半径)RGRMm?2R33?_G2?mR? M? (已知角线速度与半径) ??已知角速度) RG4?GMm2?2G2?mR() (已知周期与半径) 已知周期)TR与任何因数都无关.三.研究对象:距离地面hg(R?h)2MmG?mg M?2G(R?h)(已知某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与距离)四.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MmgR2G2?mgM?(已知中心天体表面的g与R) ?? 4?GRRG3。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 公式1. V=X/tV 是平均速度(m/s ) X 是位移(m ) t 是时间(s );2. Vt=Vo+a0tVt 是末速度(m/s) Vo 是初速度(m/s ) a 是加速度(m/s ²)t 是时间(s);3. X=Vot+(1/2)at ²X 是位移(m ) Vo 是初速度(m/s ) t 是时间(s) a 是加速度(m/s ²);4. Vt ²—Vo ²=2aXVt 是末速度(m/s ) Vo 是初速度(m/s ) a 是加速度(m/s ²)X 是位移(m );5. h=(1/2)gt ² Vt=gt Vt ²=2ghh 是高度(m ) g 是重力加速度(9.8m/s ²≈10m/s ²)t 是时间(s ) Vt 是末速度(m/s);6. G=mgG 是重力(N ) m 是质量(kg ) g 是重力加速度(9。

8m/s ²≈10m/s ²);7。

f=μFNf 是摩擦力(N ) μ是动摩擦因数 FN 是支持力(N );8. F=kXF 是弹力(N ) k 是劲度系数(N/m ) X 是伸长量(m );9. F=maF 是合力(N ) m 是质量(kg ) a 是加速度(m/s ²)。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2公式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3.绳拉船问题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 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4.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gh gt v t 2== ②下落高度:221gt h = ③下落时间:gh t 2= 5.竖直下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绳子伸缩 绳子摆动6.竖直上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③上升时间:gv t 0=上 ④总时间:g v t 02= ⑤最大高度:g v H 220= 7.平抛运动②合速度:2220t g v v t += ③速度方向:0tan v gt =α ⑤位移方向:02tan v gt =β ⑥飞行时间:gh t 2=,与v 0无关8.斜抛运动③飞行时间:gv t θsin 20= ④射程:g v X θ2sin 20=⑤射高:g v Y 2θsin 220= ———————————--—————-——9.线速度:Tr t s v ⋅==π2 10.角速度:Tt πϕω2== 11.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ωr v =12.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T 1= 13.转速与频率的关系:f n 60=14.向心力:22222244f mr Tmr mr r v m F ππω⋅=⋅===向 15.向心加速度:r f Tr r r v a 22222244ππω====向 16.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gr v =17.方程格式: 所需的向心力实际力向==F-—————-—-—--——-——-———18.开普勒第三定律: k Ta=23 t v x ⋅=θcos 02021θsin gt t v y -⋅=tv x 0=221gt y =0v v x =gt v y =θcos 0v v x =gt -θsin 0v v y =19.万有引力定律: 221r m m G F =,G=6。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归纳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归纳:
1. 动力定理:FΔs = Δ(p)
2. 力的合成:F = √(F₁² + F₂² + 2F₁F₂cosθ)
3. 牛顿第二定律:F = ma
4. 动量定理:FΔt = Δ(p)
5. 万有引力定律:F = G(m₁m₂)/r²
6. 弹簧力:F = kx
7.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Δx = vt
8.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v = at
9.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初速度为0):x = 1/2at²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
1. 运动方程(匀加速直线运动):x = v₀t + 1/2at²
2. 速度-时间关系(匀加速直线运动):v = v₀ + at
3. 位置-时间关系(自由落体运动):y = v₀t + 1/2gt²
4. 速度-时间关系(自由落体运动):v = v₀ + gt
5. 速度-位置关系(自由落体运动):v² = v₀² + 2gy
6. 抛体运动的水平方向位移:Δx = vxΔt
7. 抛体运动的垂直方向位移:Δy = v₀yΔt + 1/2g(Δt)²
8. 抛体运动的水平方向速度:vx = v₀cosθ
9. 抛体运动的垂直方向速度:vy = v₀sinθ - gt
10. 抛体运动的最大高度:H = (v₀y)²/(2g)。

高一物理必修2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2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2公式总结高一物理必修2公式总结高一物理必修2识点总结①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②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1、运动的合成①运动的独立性②社会活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与分解①竖直下抛运动②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下抛vtv0gtsv0t▲竖直上抛1212gt22、竖直方向轴线上的抛体运动三抛体运动3、平抛运动vtv0gtsv0tgt2t①什么是平抛运动②平抛运动的规律①斜抛运动的轨迹②球状斜抛运动球体的射高和射程v0gh2v02g▲抛出点坐标原点,任意时刻位置xv0ty12gt2▲斜抛初速度v04、斜抛运动v0xv0cosv0yv0sin①线速度s▲线速度v②角速度t③周期、频率和转速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角速度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t▲周期与频率f▲v1T2rT四①向心力及其思路匀②向心力的大小速③向心加速度圆2、向心力与向周心离心力运动3、向心力的实②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实例例分析分析①转弯时的向心力实例分析2T2▲向心力FmrFm▲向心加速度v2rar或a2v2r4、离心运动①认识离心运动②离心机械③离心运动的危害及其防止21、万有引力定①行星运动的规律五律及其引力常②万有引力定律③引力常量的测定及其意义量的测定万①人造文星上天有②预测未知恒星引力2、万有引力为定定律的应用律及其①古希腊人的探寻应3、人类对太空②文艺复兴的撞击中世纪用的不懈理想主义③牛顿的大综合④对太空的探索▲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第一宇宙速度vGmr7.9km/s▲第二宇宙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16.7km/s六相对论与量子论可行性研究①高速世界的两个基本原理②时间延缓效应③长度缩短效应④质速关系⑤质能关系⑥时空弯曲▲相对论时空观tt1vc221、高速世界▲长度缩短效应ll1v2c2▲质速关系mm012vc22▲质能关系Emc2、量子世界1、“紫外灾难”2、不连续的能量3、有机物的波粒二象性▲量子的能量Eh201*-5-21高一物理公式阐发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公式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以研究物质和能量的运动与相互作用为主要内容。

在高一的学习中,物理必修二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第二步,涵盖了一些基础的物理学知识和公式。

本文将围绕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公式展开讨论。

一、力与运动在力与运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力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

以下是相关的一些公式: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分析定律):F = ma在这个公式中,F仍然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而a表示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F₁₂ = -F₂₁根据这个公式,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有相等而反向的力,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动量与能量这一章节主要介绍动量与能量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公式。

以下是一些相关公式的介绍:1. 动量的定义:p = mv其中,p表示物体的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2. 动量定理:FΔt = Δp根据这个公式,物体所受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3. 动能的定义:E = 1/2 mv²E表示物体的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4. 动能定理:W净= ΔE = Δ(1/2 mv²)根据这个公式,物体所受的净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三、波动与光学波动与光学是高一物理必修二中的另一个重要章节,涉及到波的性质和光的传播等内容。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公式:1. 波长的定义:λ = v/f其中,λ表示波长,v表示波的传播速度,f表示波的频率。

2. 光速的定义:c = λfc表示光速,λ表示波长,f表示频率。

3. 光的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根据这个公式,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4. 球面镜和薄透镜公式:- 球面镜公式:1/f = 1/v + 1/u在这个公式中,f表示焦距,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高一物理必修二期中考试知识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期中考试知识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 +Vt^2)/2]1/26.位移S= V平t=V 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 ot- gt^2/2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 –V 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 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精选推荐)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精选推荐)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精选推荐)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二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基础,以下是对高一物理必修二中的公式进行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1/2at^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平均=x/t=v0+at/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a=Δv/t二、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2.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变,物体处于平衡状态4.动量定理:物体动量的增量等于它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即Δp=Ft5.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7.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三、能量守恒定律1.功能原理: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它所受的合外力的功和内力的功之和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时,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3.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系统内部的作用力的冲量之和为零,即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量的总玳保持不变四、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2)] (G=6.6710^-11N*m^2/kg^2)3.环绕速度公式:v=√(GM/r) (M为中心天体质量)4.第一宇宙速度:v1=√(GM/R) (R为星球半径)5.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2GM/R)6.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GM/(R星表面))五、角动量守恒定律1.角动量守恒定律:对于一个旋转参考系中的任意一个点而言,其受到的合外力矩为零时,该点的角动量保持不变。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科学,它涉及到众多的实验和观察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理现象,科学家们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物理公式。

本文将介绍高一物理必修二的一些重要的公式知识点。

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或者物体所受的力。

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之间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为:∆K = W其中,∆K表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W表示外力所做的功。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动能变化量或者计算外力所做的功。

3.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描述了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只能在各个物体之间相互转化的原理。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E = K + U其中,E表示系统的机械能总量,K表示系统中的动能,U表示系统中的势能。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在不同位置之间的能量转化。

4. 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公式描述了弹簧或弹性体所储存的势能与其形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为:Ee = 1/2kx^2其中,Ee表示弹性势能,k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表示形变的位移。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弹簧所储存的势能。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和距离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 = G(m1m2)/r^2其中,F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表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

总结:以上只是高一物理必修二中的一些重要的公式知识点,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理现象。

然而,物理不仅仅是公式,还包括实验和观察,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思考。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公式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2019年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为了让高一的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物理,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2019年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4.末速度V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 +Vt^2)/2]1/26.位移S= V平t=V ot +at^2/2=Vt/2t7.加速度a=(V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 ot- gt^2/22.末速度Vt= V 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 –V 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 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在高中物理中,必修一、二、三的内容都涉及到了大量的公式,本文将对这些内容的公式进行总结。

1. 必修一在必修一《物理 1》中,涉及到的公式如下: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 F 为物体受到的合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动能定理:Ek=Ep-wt(其中 Ek 为物体的动能,Ep 为物体的势能,w 为物体的运动速度)重力势能:ep=mgh(其中 ep 为物体的重力势能,m 为物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物体的高度)2. 必修二在必修二《物理 2》中,涉及到的公式如下:波动方程:2πf=βl(其中 f 为波的频率,l 为波长,β为波速) 光的反射定律:sinθ1=sinθ2(其中θ1 为入射角,θ2 为反射角)光的折射定律:sinθ=sin(θ/2)(其中θ为折射角)3. 必修三在必修三《物理 3》中,涉及到的公式如下:电场强度:E=F/q(其中 E 为电场强度,F 为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q 为该点的电荷密度)电势差:U=φ-V(其中 U 为电势差,φ为某一点的电势,V 为该点的距离)安培定理:I=B×ΔV(其中 I 为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量,B 为磁感应强度,ΔV 为变化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ΔΦ/Δt(其中 E 为磁场的变化率,n 为磁通量密度,ΔΦ为磁通量的变化量,Δt 为时间变化率)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中所涉及的主要公式,这些公式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解题时的重要依据。

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公式,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变形、波动方程的推导、电场强度的推导等,也需要熟练掌握。

拓展:除了上述的公式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公式需要在物理学习中熟练掌握,如下所示: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不动。

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 F 为物体受到的合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归纳总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归纳总结》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 &sup2;–v0&sup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平=vt2 =vt+v02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 =v0&sup2;+vt&sup2;2 12
6.位移s=v平t=v0t + at&sup2;2 =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F做正功F是动力当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派/2<= a <派W<0 F做负功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 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F不变(F=ma+f) 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3.功和能
(1) 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2 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 是标量单位:焦耳(J)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 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第一章力
力的概念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其中一个物体为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为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为N.
力的方向: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是矢量.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图示:力可以用一有表示大小的刻度和表示方向的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6.力的测量:用弹簧秤测量.
力的种类:
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产生的力(注: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等于mg,g是常数,等于9.8N/Kg.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总是作用在物体的各个点上,但为了研究问题简单,我们认为一个物体的重力集中作用在物体的一点上,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
何中心.其它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求出重心位置.
弹力:当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形变时,发生形变的物体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力的大小:F=kx(胡克定律),k为弹簧的倔强系数.X为形变量.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形变的方向相反,且垂直于接触面.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滑动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它们做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 N, 为滑动摩擦系数,N为压力.滑动摩擦系数与物体的材料和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相互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它们做相对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总是与跟它反方向的外力的大小相等.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物体受力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的步骤:首先分析重力,其次分析是否的形变从而分析是否有弹力,第三,分析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从而分析是否有摩擦力.
物体受力时,只要物体在地球表面或地球附近,就一定有重力,物体间有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弹力,也不一定有摩擦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力的运算:
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概念:
当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几个力的作用效果
相同时,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反
过来那几个力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已知合力
求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已知分力求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
图解法:A.平形四边形定则:
如右图1所示.
B.三角形定则:利用三角形定则求
合力台下图2所示.
C.多边形定则:如图3所示,将F1,F2,F3, (6)
个力依次首尾相连,最后将
第一个力的起点到最后一个力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即为
合力.多边形定则适用于多力合成.
计算法:A.当分力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时,直接
相加.即F合=F1+F2
B.当分力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时,直接用大的力减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