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常用穴位的霸道而显奇效
【董氏奇穴】针灸秘传十绝招
【董氏奇穴】针灸秘传十绝招一、身柱妙用身柱督脉第十二号穴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
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 1.5 寸 28 号针(长 4.5cm,直径 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
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 20 分钟至30 分钟。
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一)增加强壮1.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2.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3.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1.感冒高烧至 39C 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
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1 次。
连续3—7 天。
病例举要:1. 高烧1984 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
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 感冒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 位教师,经常感冒。
每人针身柱3 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
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
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
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
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
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王 XX 女 50 岁家庭妇女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
曾去询问原治疗医生,无法解决。
董氏奇穴驷马等特效穴调理皮肤问题
董氏奇穴驷马等特效穴调理皮肤问题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易复发,病例几乎终生不愈。
现代医学认为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是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与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有关;也可能涉及遗传、内分泌因素、精神神经因素等。
该病发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影响较大。
中医属“白疕、疕风、松花癣”范畴。
传统穴位处方:阿是穴(皮损局部)、合谷、曲池、血海、膈俞、三阴交。
配穴:足三里、肺俞,瘙痒、皮损多发于四肢加风市,多发于头皮加风池,多发于躯干加风门。
一、董氏奇穴治疗皮肤病董氏穴位是很好用的,也很简单,常见的皮肤病有很多种,比如牛皮癣、皮肤过敏、青春痘、荨麻疹、湿疹等等。
特别是牛皮癣,现在越来越多人发病,还有青春痘、荨麻疹,现代有增多趋势,与熬夜生活和不健康饮食各方面的原因有关。
西医称牛皮癣是神经性的皮炎,就是以皮损潮红干燥脱屑为主症,较为顽固,容易复发。
中医认为血热为本病的主因,是由于平素血热,外受风邪,而致血热生风,风盛则燥,故皮损潮红脱屑,风燥日久,伤阴伤血,而到阴虚血燥,肌肤失养,故皮肤干燥,迭起白屑。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所以用董氏奇穴治疗牛皮癣,主要是扎驷马上中下三穴两侧都扎,配肩中、中九里、曲池等等,因为驷马穴是贴近治心脏的通关、通山穴,除了肺主皮毛,也配合了从心来治痒的问题。
再配合耳背、肘弯区刺血,手解穴为心经,刺激就治到心了。
驷马上中下是在肉多的地方,肌肉鼓起的部位为阳,能调阳调气,其气向上、向外,走表分、气分,故能治气病阳病皮肤病;穴位又都在阳明胃经上,阳明经多气多血,善于调营卫,治皮肤病甚好。
【穴位】:驷马穴【定位】:驷马中穴在大腿外侧正中线,髌骨上缘上七寸,往内侧旁开3.5寸处,即传统风市穴往内横开3.5寸处,驷马中穴上2寸为驷马上穴,驷马中穴下2寸为驷马下穴。
一共3穴。
【主治】:1、驷马穴对过敏性皮炎、牛皮癣、脸部雀斑、青春痘、湿疹、手干裂蜕皮等皮肤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称为董氏奇穴里的“美容穴”。
董氏奇穴:神奇的“怪三针”
董氏奇穴:神奇的“怪三针”导读:怪三针不仅可以治疗小儿脑瘫、痴呆、发育不良、多动症、癔症等疾病,更大的作用是调神,在治疗疾病时,配上怪三针还能够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
怪三针是天津胡光老师首先提出来,是治疗疾病的优秀组穴。
这组穴位在临床上能够治疗非常多的疾病。
【定位】首先,我们说一下这一组穴的定位。
怪三针有三个穴位。
第一个百会穴。
百会穴也叫正会穴。
百会穴的取穴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和教科书上的取穴方法有点区别。
我们正规的教科书上百会穴的取法是:两耳尖连线与前后正中线的交汇点。
但是我们在临床上取百会穴是:取两耳尖连线中点和前后正中线的交汇点后面五分左右附近的凹陷,这是我们取百会穴的定位。
百会穴除了这一针以外,它的前面、左面和右面各有一针。
前面这一针和左右这两针要成等边三角,这就是百会穴。
第二个穴位是鼻翼穴。
董针穴位,鼻翼穴位于鼻翼部沟槽内,前中三分之一处。
临床上我们常取左侧鼻翼穴。
第三个穴位次白穴。
董针穴位,次白穴在第三和第四掌骨之间、掌指关节连接处后五分。
【操作】怪三针一般常用1.5寸到3寸的0.30的毫针。
百会穴以及百会穴周围三针一般斜刺向后,鼻翼穴是直刺;次白穴一般的疾病都是直刺,治疗脾胃病的时候可以斜刺,斜向手腕方向。
这是针刺方法。
【机制】怪三针这三针中,百会穴位于头部,所以它是治疗精神和神志病方面非常好的穴位。
百会周围的三针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四神聪,具有镇静安神、调理神志的作用。
鼻翼穴是董氏奇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能够治疗的疾病很多,主要作用于脾、肺、肾三脏,以调气为主,有消除疲劳、提神醒脑的作用,可治疗肾虚类的疾病、还有全身疲劳性症状,效果都非常好。
大家可以参阅有关董氏奇穴的方面的著作;次白穴也是董氏奇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
大家在学习董氏奇穴的时候,这些穴位都会涉及到。
【主治】临床上常用怪三针治疗小儿脑瘫、痴呆、发育不良、多动症、癔症等等;另外,对常见的失眠多梦、头疼、头晕,以及抑郁症,都有非常好的调理效果。
10大立竿见影的董氏奇穴绝招
10大立竿见影的董氏奇穴绝招2018-10-27 21:53:531、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见影,十四经穴无出其右者定位:手掌虎口下一寸,在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与手背大白穴相通。
解剖:有桡骨神经、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一寸处是穴。
可与大白穴相通。
归经:入肺经。
穴性:疏风解表,清泄肺气。
主治:肺炎、肺癌、肺气肿、感冒、咳嗽、气喘、心悸、退烧、喉炎、背痛、胸痛、膝盖痛。
针刺法:直刺一—二寸。
治小儿疾患以三棱针刺出血特效。
针感:酸胀疼痛感。
说明:重子与重仙两穴近传统十四经肺经,亦入肺经,因此同鱼际一样可治与肺有关的疾病。
2、肾关穴治尿频定位:肾关穴在天皇穴下一寸五分。
主治:胃酸過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貧血、癲癇病、神經病、眉酸骨痛、鼻骨痛、頭暈。
針法與應用:五分至一寸。
補腎深二寸。
治胃酸過多、倒食症為天皇穴之配針。
3、木穴治鹅掌风木二穴定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处。
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是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疏肝理气,活血去风。
主治:脾气暴躁、干活旺盛、肩膀紧痛、右胁下痛、项强痛、胆固醇过高、胃胀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双手取穴效果更佳。
说明:(一)在董公著作中,木穴主治范围不广,而胡师扩大其范围,而赖著在其书中将木穴又称为感冒穴,赖说木穴对流泪、发汗、止汗、感冒效果不错,其谓木穴能止感冒流涕于片刻,而笔者认为如要治疗感冒流涕单取木穴,不如再配三叉三穴、灵骨、大白,再加足感冒穴,则效果当更佳。
(二)木穴在人体脏器全息律投影上为肝区,所以称木穴,因此取本穴对治右胁下痛,有特效。
木一穴定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下二分半。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木二穴下二分半处是穴。
归经:入肝、胃、肺三经。
【董氏奇穴】针灸治疗肩周炎,这些特效穴位有奇效!
【董氏奇穴】针灸治疗肩周炎,这些特效穴位有奇效!岐黄名家经方1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学习名家秘方偏方大全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
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
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症:针灸特点: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
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
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配方与中药配方相同,有其配伍方法。
一般来讲,有近部取穴法、远道取穴法、随证取穴法。
肩周炎还被称为漏风肩。
它是由于连接肌肉和骨骼关节的筋出了问题,属于我们中医讲的肝病的范围。
这个病表现出来的首先是疼痛,除了局部的疼痛以外,还可以放射到脖子和胳膊上。
往往是晚上疼痛特别严重,甚至夜不能眠。
治疗肩周炎,我们还是从根上,从肝来论治。
首先阴寒会导致人的凝滞,肝气、肝血、阳气的不足,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造成局部的温度降低,肝气的瘀滞也会在局部形成气滞,时间长了会导致淤血,这是它的根本的病理。
所以,中医一般从内治来讲,就用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来帮助通经活络。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介绍几个非常好用效果非常好的穴位1.中平穴中平穴位于外膝眼下5寸,胫骨前脊向外一横指,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
董氏奇穴常用穴位的霸道而显奇效
霸道而显奇效的董氏奇穴常常使用穴位之袁州冬雪创作料来历:董景昌先生著《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一、手指部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接近小指之侧)正中央.剖解:肝副神经、肾副神经.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欠亨、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通鼻气.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手术:五分针,针深一至三分.注意:忌讳双手同时取穴.部位: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两侧.剖解:正中神经,心脏分支神经.主治:膝盖痛、肩胛痛.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两侧之中央点共二穴.手术:针深半分.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剖解:正中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龙诺元帅之半身不遂,奇效.)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手术:横针皮下半分.注意: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时间及次数均不成多用.部位:在中指第一节两侧中点.剖解:桡尺神经皮下枝,胆神经.主治:心惊、小儿夜哭.取穴:当中指第一节两侧之中点,共二穴.手术:以三棱针扎出血.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剖解: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主治:肝火旺、脾气躁、鹅掌风.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手术:针深半分.部位:在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剖解:尺神经、胆神经.主治:眼发黄、黄疸病.取穴:当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是穴.手术:针深半分.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剖解: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都可)、子宫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颠末多或过少.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手术:五分针,针深二分,一用两针.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剖解:桡神经浅支.主治: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水不止,不结口.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部位:在大指掌面第一节之外侧.剖解:桡神经浅支,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脾神经.主治:治全身骨肿.取穴:当大指掌面第一节之外侧,每二分一穴,共五穴.手术:针深二分.二、手掌部部位:虎口下约一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剖解:有桡骨神经之分布与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主治:肩背痛(特效)、肺炎(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一寸处是穴位.部位:在大指骨与食指骨夹缝间,离虎口两寸、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剖解:有桡骨神经之分布及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心细分支神经.主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盖痛.取穴:当大指骨与食指骨之间,距虎口两寸处是穴.手术:一寸针,针深三至五分.运用:重子、重仙两穴同时下针,为治背痛之特效针.部位:在手反面,食指与中指叉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合处下五分.剖解:肺与心细分支神经交错.主治:眼角发红、坐骨神经痛、胸下(心侧)痛.取穴:手背向上,距指骨与掌骨接合处下五分,食指骨与中指骨之间是穴.手术:一寸针,针三分至五分深.部位:在手反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陷处.剖解:此处为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肺机能不敷引起之坐骨神经痛.取穴: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当虎口底外开五分处取之.手术:用一寸针,针四分至六分深,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注意:孕妇禁针.部位: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剖解: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主治:肺机能不敷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头昏脑胀.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距大白穴一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手术:用一寸五分针至二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过量针).注意:孕妇禁针.6.中白穴(又名鬼门穴)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剖解:肾分支神经.主治:肾脏病之腰痛、腰酸、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肾脏性之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肿.取穴:拳手取穴,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是穴.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7.下白穴(中白之倒马穴)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一寸五分.剖解:肾肝分支交错神经.主治:牙齿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取穴:拳手取穴,当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一寸五分,(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部位: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剖解: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与支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主治:肾亏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疲劳、肾脏炎、四肢骨肿、重性腰双方痛、背痛.(女人用之效更大,两手不宜同时用).耳鸣特效.取穴: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处是穴.手术:针深二至四分.部位: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一寸五分处.剖解: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与支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主治:鼻出血以及腕顺一穴主治各症.取穴:当小指掌骨外侧,距手横纹一寸五分是穴,亦即在腕顺一穴后一寸之处.手术:针深二至四分.注意:腕顺一穴与二穴以一次用一穴为宜.部位: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之处.剖解:肾脏敏感神经.主治:主解晕针与下针后引起之麻痹感及气血错乱之刺痛.取穴:手心向上,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掌处是穴.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停针十至廿分钟即解,或以三棱针出血即解.三、小臂部部位:在桡骨之外侧,手腕横纹后两寸处.剖解:此处有短伸拇筋,头静脉,桡骨动脉枝,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支神经.主治: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取穴:当桡骨之外侧,距手腕横纹后两寸处是穴.手术:臂侧放,针斜刺约与皮下平行,针入二至五分.部位:在桡骨之外侧,手腕横纹后四寸处.剖解:同其门穴.主治:同其门穴.取穴:在其门穴后二寸处取之.手术:同其门穴.部位:在桡骨之外侧,手腕横纹后六寸处.剖解:同其门穴.主治:同其门穴.取穴:在其门穴后四寸,即其角穴后二寸处取之.手术:同其门穴.运用:其门、其角、其正三穴同用(即一用三针).部位:在尺骨之内侧,距腕豆骨三寸.剖解:有尺骨动脉之背枝及尺骨神经,肝之支神经,肾之副神经.主治:肝炎之肠炎、头昏眼花.取穴:手抚胸取穴,在尺骨之内侧与筋腱之间,距腕豆骨三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三至五分.部位:在尺骨之内侧,距腕豆骨六寸.剖解:此处与总指伸筋,岐出前膊骨间动脉之分枝,肝支神经.主治:急性肝炎(特效).取穴:手抚胸取穴,当尺骨之内侧中部,距腕豆六寸处取之.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针下后立止肝痛,将针向右旋转,胸闷即解;将针向左旋转,肠痛亦除.运用:肠门穴与肝门穴同时使用,可治肝炎引起之肠炎.单用左手穴,忌讳双手同时取穴.部位:在尺骨鹰嘴突起之上端,去肘尖一寸五分陷中.剖解:在二头膊筋间,有下尺骨副动脉,桡骨神经枝;心之分支神经.主治:心脏炎、心跳胸闷、吐逆、乾霍乱.取穴:手抚胸取穴,在下尺骨内侧陷处,距肘尖一寸五分是穴.手术:针深四分至七分.运用:忌讳双手用穴.部位:在前臂桡骨里侧,去腕横纹四寸.剖解:此处与桡骨近关节处之上侧,有桡骨动脉枝,外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之皮下枝,肺支神经,心分枝神经.主治:气喘、手掌及手指痛、肩臂痛、背痛.取穴:手平伸、掌心侧向上,从腕部横纹上行四寸,当前臂桡骨内侧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运用:针深五分治气喘、治手掌及手指痛、肩臂痛、背痛(患右用左穴,患左散右穴.)针深一寸治心脏病、心跳.部位:在前臂桡骨中部肉缘,距人士穴三寸.剖解:此处为肱桡骨肌内缘,屈拇长肌外缘,正中神经之分支,桡骨神经与后臂神经之分布区,有桡骨动脉,头静脉,肺支神经,心分支神经.主治:气喘、感冒、头疼、肾亏、心脏病.取穴:手平伸,掌向上,去腕横纹七寸,即距人士穴后三寸,当前臂桡骨内侧是穴位.手术:针深一寸治气喘、感冒、头痛及肾亏.针深一寸五分治心脏病.部位:在前臂桡骨之后部内侧,距地士穴三寸.剖解:肱桡骨肌外侧,为桡骨神经、后臂神经及正中神经分布区,有桡骨动脉,头静脉,肺支神经,肾之副神经.主治:气喘、鼻炎、臂痛、感冒、胸部发胀.取穴:在前臂桡骨之后部内侧,距地士穴三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运用:天士、地士、人士三穴配灵骨穴双手同时用针为治哮喘之特效针.四、大臂部部位: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肩骨缝二寸五分.剖解:此处为三角筋部,头静脉后,有回旋上膊动脉,腋窝神经,心之分支神经.主治:膝盖痛(特效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有特效)、小儿麻痹、半身不遂、心跳、血管硬化、鼻出血、肩痛.取穴:手臂下垂,自肩骨向下二寸半中央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运用:左肩痛扎右穴;右肩痛扎左穴.五、足趾部部位:在足底后跟前缘正中央.剖解:后脑(小脑)总神经.主治:脑瘤、脑积水(大头瘟)、小脑痛、脑神经痛、体弱.取穴:平卧,当足底后跟硬皮之前缘正中央是穴.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注意:针深过量(超出五分)会引起心中不安,忌之.六、小腿部部位:在足后跟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剖解:脊椎骨总神经,脑之总神经.主治: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痛及改变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针透过筋效力尤佳),体壮可坐姿扎,体弱者应侧卧扎.部位:在正筋穴上二寸处.剖解:同正筋穴.主治:同正筋穴.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筋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同正筋穴.运用:正筋、正宗两穴相配用针.部位:在正宗穴上二寸处.剖解:肺之分支神经,脊椎骨总神经.主治:肩背痛、腰痛、坐骨神经痛.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宗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部位: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剖解:心之分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脾神经.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取穴:当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部位:在一重穴上二寸.剖解:同一重穴.主治:同一重穴.取穴:当一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部位:在二重穴直上二寸.剖解:同一重穴.主治:同一重穴.取穴:当二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运用:一重、二重、三重穴同时下针(即所谓回马针),为治上述各症之特效针.部位:在四花下穴直上一寸半.剖解:六腑神经、肺之副神经、肾之副神经、心脏之副神经.主治:同四花下穴.取穴:当四花下穴直上一寸五分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用细毫针).运用:通常与四花下穴之配穴,效力迅速,但不单独用针.部位:在胫骨头之内侧陷中,去膝关节二寸五分.剖解:肾之神经、六腑神经、心之分支神经.主治:胃酸过多,反胃(倒食症)、肾脏炎、糖尿病、小便蛋白质.取穴:当膝下内辅骨下陷中,在胫骨头之内侧,去膝关节二寸五分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注意:不宜灸、孕妇禁针.9.天皇副穴(肾关)部位:在天皇穴直下一寸五分.剖解:六腑神经.主治:胃酸过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贫血、癫痫病、神经病、眉酸骨痛、鼻骨痛、头晕.取穴:当天皇穴直下一寸半、胫骨之内侧.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运用:治胃酸过多、倒食症为天皇穴之配针.部位:在胫骨之内侧,距内踝骨七寸.剖解:肾之神经.主治:肾脏炎、四肢浮肿、糖尿病、淋病、阳萎、早泄、遗精、滑精、梦遗、小便蛋白质、小便出血、子宫瘤、月经不调、肾亏之腰痛.取穴: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七寸处是穴.手术:针与脚成四十五度扎入,针深一寸至一寸八分.注意:孕妇禁针.部位:在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三寸.剖解:肾之分支神经.主治:淋病、阳萎、早泄、遗精、滑精、腰脊椎骨痛、脖子痛、头晕、手麻、糖尿病、小便蛋白质、小便出血、肾脏炎、肾亏之腰痛.取穴: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三寸处是穴.手术:针深六分至一寸二分.注意:孕妇禁针.部位:在四花上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剖解:肺之分支神经,牙神经.主治:牙痛、脸部麻痹.取穴:在腓骨前缘,即四花上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处是穴.手术:五分至一寸深.部位:在侧三里穴直下二寸.剖解:同侧三里穴.主治:同侧三里穴.取穴:在腓骨前缘,即侧三里穴直下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运用:侧三里穴与侧下三里穴同时取用,但单足取穴―――治左取右穴;治右取左穴.部位: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剖解:肺之神经.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取穴:当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连线之中点一穴,中点与该高骨之中点又一穴,中点与外踝之中点又一穴,共三穴.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七、大腿部部位:在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剖解:心之总神经.主治:心脏病、心包络(心口)痛、心两侧痛、心脏性之风湿病、头晕、眼花、心跳、胃病、四肢痛、脑贫血.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部位:在通关穴直上二寸.剖解:心之总神经.主治:同通关穴.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通关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部位:在通关穴上四寸.剖解:心之总神经.主治:同通关穴.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通关穴直上四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注意:通关、通山、通天三穴不克不及双足六穴同时下针,仅通各取一穴至二穴下针,高血压者双足只许各取一穴.部位:在膝盖内侧上缘.剖解:肾之神经.主冶:阳萎、早泄、淋病、肾脏炎、糖尿病、肾亏之头晕腰痛、肾脏性之风湿病、子宫痛、妇科赤白带下.取穴:当膝盖内侧上缘之陷处是穴.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部位:在通肾穴上二寸.剖解:肾之神经.主治:同通肾穴,又治背痛.取穴:在膝盖内侧上缘之上二寸,即通肾穴之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部位:在通肾穴之上四寸.剖解:肾之神经.主治:同通胃穴.取穴:在通肾穴直上四寸,即通胃穴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运用: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可任取二穴(两腿四穴)配针,忌讳三穴同时下针.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可任取一穴为治疗其他各症之补针.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可任取一穴为治疗妇人流产之补针,持续治疗半月即无流产之虞.部位:在大腿内侧之正中央.剖解:肝之总神经、心之总神经、心脏之动脉、表层属肾之副神经、中层属肝之神经、深层属心之神经.主治:肝硬化、肝炎、骨骼胀大、脊椎长芽骨(脊椎骨膜炎)、肝机能不敷引起之疲劳、腰酸、眼昏、眼痛、肝痛、消化不良、白血球症(特效).取穴:当大腿内侧之中央点是穴.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部位:在明黄穴上三寸.剖解:同明黄穴.主治:同明黄穴.取穴:当明黄穴直上三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部位:在明黄穴直下三寸.剖解:胆总神经,心之支神经,肝之分支神经.主治:黄胆病及明黄穴主治各症.取穴:当明黄穴直下三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运用:天黄、明黄、其黄三穴同时取穴下针主治肝炎、肝硬化、骨骼胀大、肝机能不敷引起之各症、脾硬化、舌疮.部位: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处向前横开三寸.剖解:肺之总神经,肝之分支神经.主治:肋痛、背痛、肺机能不敷之坐骨神经痛及腰痛、肺弱、胸部被打击后而引起之胸背痛、胸膜炎、鼻炎、耳聋、耳鸣、耳炎、脸部神经麻痹、眼发红、哮喘、半身不遂、牛皮癣、皮肤病.取穴: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处向前横开三寸处是穴.手术: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部位:在驷马中穴直上二寸.剖解:同驷马中穴.主治:同驷马中穴.取穴:当驷马中穴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部位:在驷马中穴下二寸.剖解:同驷马中穴.主治:同驷马中穴.取穴:当驷马中穴直下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运用:治肋痛、背痛、坐骨神经痛单足取上、中、下三穴,其余各症两脚六针同时取之.部位:在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一寸之向前横开三分.剖解:心脏敏感神经及血管.主治:扎针后气血错乱、血不归经,下针处起包、疼痛,或是西医注射后引起之疼痛,跌打损伤,精力刺激而引起之疼痛,疲劳过度之疼痛.取穴:当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一寸之向前横开三分.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运用:下针后将针缓缓转动,病痛消除即取针;留针时间以八分钟为限.如患者晕针昏迷不醒,即将其口张开,以扁针、筷子、汤匙或手指按其舌根,稍用力重压三下,见其欲吐逆时,以凉水洗其头,并以湿毛巾覆盖其头部,令饮凉开水半杯即醒.受刑休克者亦可用此法解之.如患霍乱引起休克,可用凉水洗头,使其恢复知觉,然后用针药治之.部位:在膝盖内侧之中央点及其下二寸.剖解:肾神经,喉之主神经.主治:嗓子哑、失音、喉炎.取穴:当膝盖内侧之中央点一穴,其下二寸处一穴,共二穴.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八、头脸部部位:在头顶之正中央.剖解:脑之总神经.主治:四肢哆嗦、各种风症、身体虚弱、小儿惊风、眼斜嘴歪、半身不遂、神经失灵、中风不语.取穴:正坐,以细绳竖放头顶中行,前垂鼻尖,后垂颈骨正中,另以一绳横放头顶,左右各垂耳尖,此两绳在头顶之交叉点是穴.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部位:在两眉头之间正中之上三分.剖解:脑神经.主治:神经错乱、四肢发抖、两腿酸软、四肢神经麻痹、失眠、小儿梦惊.取穴:当两眉头之间正中之上三分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由上往下扎(即皮下针).运用:本穴应与正会穴配针,才有疗效.部位:在嘴角之下四分.剖解:肾神经.主治:肾脏性之风湿病、肾机能不敷之疲劳、头晕、眼花、肾虚、腰痛、闪腰、岔气.取穴:当嘴角直下四分处是穴.手术:针由外向外斜扎、针深一分至五分.部位:在水通穴向里平开五分.剖解:肾神经.主治:同水通穴.取穴:从水通穴向里平开五分处是穴.手术:针由外向外斜扎,针深一分至五分.运用:水通、水金两穴均主治肾病,取穴下针时应就发青处针之.部位:大鼻翼上端之沟陷中.剖解:肺、肾、脾神经.主治:眉酸骨痛、头昏眼花、肾亏之各种神经痛、半身不遂、四肢骨痛、脸面麻痹、舌痛、舌硬、舌紧、偏头痛、喉痛.取穴:当鼻翼中央上端之沟陷中取之.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2016年4月22日—4月27日(22日全天报到)广州2016年4月09日—4月14日(09日全天报到)北京一、课题介绍“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
“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
近几年“董氏奇穴针灸疗法”盛传于大陆,它以穴法、针法、诊法、心法、疗法为独门之功,其疗效迅速、易懂、易学,对治疗重症、急症、痛症有极佳效果,引起了针灸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推广项目。
“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与普通针灸不同之处在于:1、临床效果惊人,取穴灵活机动,虽有定穴并无定点,常就病变反应取穴。
2、用针精要,一穴多病,临床从不超过六针,然每针之所至,立起沉疴,令人叹服。
3、诊疗操作手法、思路、治疗模式清晰,不受时间及条件限制。
4、经济、安全,见效快,学习掌握董氏奇穴疗法增强了医生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
为此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及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在全国范围举办“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临床应用研修班”,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学习要求。
二、董氏奇穴“五特”概要(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臂、足趾、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二)针法特色: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
董氏针法内容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
倒马、动气、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
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其特点: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
董氏奇穴针灸刺血疗法
董氏刺血[转]zhuanlaide见效最快的中医刺血疗法最快的中医刺血疗法所谓刺血疗法即用三棱针在恕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刺出血的一种方法。
也叫放血疗法。
本法不太严格刺什么穴,所谓的穴位在本法中只是指大概的位置而已。
本法对一切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
临床中对头痛,麦粒肿,红眼病,颈椎病,肩周炎,中风偏瘫,风湿关节炎,心脏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扁桃腺炎,阑尾炎等效果显著。
本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是刺血量要大。
而取得血量的前提是:肉不是你自己的,认准了要放心刺。
一般刺血后再拨罐。
如恕张的血管,则血后任其流出,自然停止为止。
刺血手法一、认定血位后,腕劲快速点刺,一秒钟要求刺6---9次。
二、对恕张的脉络要求一针见血,一般都会喷涌而出,要有所准备,不要给污血浅到刺血后的反应一、80%的病人刺血后即感到轻松舒服,20%的病人反而感到疼痛加重。
凡痛感加重的人治愈的速度要比马上感到减轻的人要快得多。
二、经5---10次刺血无感觉的不宜再刺血。
刺血的时间一、对炎症,急性疼痛病人可一天一次,减轻症状后3---5天刺血一次。
二、慢性病人隔天一次,见效后5---7天一次,可以拨罐的部位刺后拨罐15---20分钟。
刺血的禁忌一、大出血的病人及容易皮下出血者。
二、严重的心脏病。
三、性病,皮肤病,皮肤溃烂者。
四、孕妇或经期,白血病禁刺。
五、病人过饥过饱,惊吓后,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刺。
六、对肝病的病人不但刺血要小心,(其它任何疗法要求一样)不要将血碰到自己,千万不要将血碰到伤口上,否则即会传染。
对任何疗治“晕针”的救治一、即刻用手掌将病人的大椎穴擦热。
二、用拇指掐人中,合谷同按掐。
三、再按内关,涌泉,太冲,有条件者必需叫病人马上饮一杯温糖开水或葡萄糖水。
四、立即叫病人卧下,(头低脚高)从出血看病法一、凡出的血很淡为炎症,初病。
凡风湿病,肝病,血中夹水,血出如墨,则为久病,於血阻络。
二、凡白天刺血痛减,而晚上又加重者为於血,必须再刺一次,直至减轻临床经验教材中的刺血经验都是非常有效的,必须认真研读运用。
董氏奇穴:记住这两个穴位治疗全身疾病(建议收藏)
董氏奇穴:记住这两个穴位治疗全身疾病(建议收藏)灵骨,大白为吾恩师董公之第一大奇穴,现就个人临床二十年心得,不揣愚陋,作一简介,以飨读者。
要用董氏奇穴,第一个步骤,当然须先明位置,第二明穴性,第三须有正确的诊断。
如能将前三点了然于心,那么用起来就可得心应手了。
劑量:斜刺往腕順二穴方向,酸麻電感可達胸背。
定位]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解剖] 有第一骨间背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其示部),指掌侧有固有动脉;布有桡神经浅支运用以上就吾师原著录述,今就个人临床所得,简述如下:(1)用于坐骨神经痛:灵骨,大白常两两合用。
所谓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医者请特别注意这“肺机能不够”五字,我们董派学生,从掌诊上可以很轻易的从董氏掌诊上看出来肺机能不够,但未入董氏门者,请将中医脉诊应用就可以了。
只要病人右寸虚而无力,这样的病人若有坐骨神经痛,一针下去,马上见效,不必拘泥于十四经之经络流注,将病分分为胆经,膀胱经,或肝经,肾经...等等。
记住,只要“肺机能不够”,这是董师临床之真决。
(2)各种头痛:主要运用于各种偏正头痛。
但要注意,此处之头痛,必须是肺经或大肠经引起者,因为气虚,气逆,皆足以治病,当然是右寸过于浮大或过虚,若掌握此要领,无不针到病除。
(3)应用于咳嗽:本病若风寒风热皆足以引起,临床上,只要不是急性扁桃腺炎引起者,皆能立刻奏效,尤其是脾胃气逆引起者,真是混如“汤泼雪”。
记住,右关脉浮大,右关为脾胃之诊处,但脾胃之邪上逆,肺金受影响,能不咳那才是怪事,但是,只要针上那么两针,二十分钟后,就可以不咳。
此外伤中气之咳,不必讲脉,针之即愈。
(4)心脏病:若脾胃胀气,则横膈膜受气之挤压必略上升;横隔膜上升,则胸腔之压力必增高;胸压增高则心脏受压迫,能不胸闷心跳心慌乎?如此之病,很多医学博士无法治之,但董师却谈笑间,病去人安。
记住董师妙决:病人腹胀而右关脉浮大者,针之神效。
人体的董氏奇穴—治疗肾虚疾病的特效穴。
人体的董氏奇穴—治疗肾虚疾病的特效穴。
1、中白穴
【定位】:手背小指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离指骨与掌骨连接处5分,即传统中渚穴后5分处。
【主治】:肾虚之阳痿、早泄、腰痛、耳鸣、耳聋、坐骨神经痛(特效)、骨刺(奇效)、岔气(特效)。
【针法】:直刺3-5分,局部酸麻胀痛为宜。
2、下白穴
【定位】:手背小指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连接处1.5寸,即传统液门穴下5分处。
【主治】: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坐骨神经痛(奇效)、骨刺(奇效)、腰酸痛、背痛、肾虚之阳痿、早泄、耳鸣、岔气(特效)。
【说明】:中白穴、下白穴两穴同时针刺是治疗肾虚之阳痿、早
泄、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特效穴。
3、上白穴
【定位】:在手背部,食指与中指叉骨间,距指骨与掌骨结合部下5分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背疼痛、角膜炎。
【针刺】:直刺3-5分,局部酸麻胀痛为宜。
【说明】:本穴治腰连背痛、坐骨神经痛有效;治眼角发红,配耳背穴刺血效更佳;配三黄穴可治眼痒颇效。
【结尾】:董氏奇穴分布比较散乱,如果有喜欢的可以转载并标注穴位的特效,这样下次翻找比较容易。
绝妙的董氏奇穴的三大针法
绝妙的董氏奇穴的三大针法
董氏奇穴有那么好的临床效果,除了它的核心理论、脏腑别通外,主要还得归功于它的三大基本针法。
第一、动气针法:顾名思义,就是动引其气。
就是扎上针后通过活动患处,把针的经气引到你的患处来。
这个动气针法从根源上说,并不是董景昌老先生发明的。
在中国古籍中就有如下描述:令其动。
因为字少含义不明,因此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
后来人们发现,如果扎上针后让患者动起来活动患处,效果相当好,于是董老先生就把它明确提出并应用于针灸实践中,且成了董针的看家针法之一。
在临床上,四肢可以动,其它地方有的还真不好动。
比如嗓子痛,那可以吞咽口水;眼病可以闭上眼转眼球;内脏不舒服,那就可通过呼吸让躯干部得到起伏而得气。
再比如背痛,可以被动取气,让别人敲或推刮都行。
第二、倒马针法:是指在一条经络线上,连排二针或三针这样一种格局。
就好比围墙根基加宽,或象战争中的单车变成了车队,自然力量会增加不少。
仅看这名字,倒马,是指力量之在,可以把一匹马放倒,足以显示其力量之强大。
第三、牵引针法:比如我左侧的臂不能抬,我可以在对侧的肾关下一针之后,一边行针,一边活动患肢,但只好了七成,这时我们为了加强疗效,一个是可以在它上下两侧在各加一针形成倒马针,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患侧经,比如本例可以在左侧灵骨上下一针。
相当于肾关这一针调动的经气冲不过去,我就在患侧再下一针,原针冲,我这边拽,这样哗一下就通了。
牵引针和治疗针有个这样的关系,那就是治疗针和牵引针一定是在患处的两侧,一个冲,一个拽。
并且下针还要按顺序来,先扎治疗针,活动活动再扎牵引针。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上一)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上一)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1、血虚头痛: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心灵三穴,配通关穴、通天穴效果甚佳。
2、气血两虚、身体赢弱之头痛:针神耳上穴、外耳穴,特效。
3、神经衰弱之头痛:针正会穴、前会穴、镇静穴,效果佳。
4、脑部疾病所引起之头痛:(1)针火菊穴、火散穴,有效。
(2)针土顶穴、水顶穴,有卓效。
(3)针正筋穴,正宗穴,有奇效。
(4)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效果卓著。
5、高血压之头痛:针三圣穴特效。
6、发高烧头痛:在五岭穴点刺出血,再针重魁穴,有卓效。
7、肾亏头痛:针通肾穴配水通穴、水金穴,有卓效。
8、头顶痛:针正筋穴、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有奇效。
9、舒张压过高头痛:在十八星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0、心脏病头痛:先点刺镇静穴、再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特效11、久年头痛、习惯性头痛、脑神经衰弱头痛:在三重穴、四花穴、火羚穴、火通穴、金羚穴、金通穴、木通穴、木羚穴、上溪穴、下溪穴、内溪穴、水溪穴、外溪穴、水溪穴、解溪穴点刺出血,特效。
12、久年头痛、高血压头痛:在上俞、下俞穴、双奇穴、委中穴、三灵穴、三权穴、三弼穴、正阳一、正阳二、正阳三穴、火山穴、木棱穴、木陵穴、水生穴、火灵穴、火陵穴点刺出血,有奇效。
13、重感冒头痛:在金口穴、金北穴、金曲穴、金斗穴、火球穴、金吉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4、脏腑引起之头痛:可针火主穴、火硬穴配灵骨穴、大白穴。
或针水曲穴、门金穴、火主穴。
15、外感引起之头痛:在总枢穴、耳上穴、耳中穴、耳下穴放血、针神耳穴配灵骨穴。
16、临时性头痛:针四腑一穴、四腑二穴,配合上星穴放血或五岭穴放血。
17、感冒头痛:先于十八星穴放血,再针灵骨穴、大白穴。
18、头痛: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19、头痛:(1)针灵骨穴,立可缓和疼痛。
(2)背部五岭穴点刺,可立止头痛。
20、感冒头痛:三商穴点刺放血、十八星穴点刺放血21、头痛常用通用穴:灵骨穴配大白穴、神庭穴透上星穴、灵骨穴配火主穴、外耳穴、神耳上穴、神耳中穴、神耳下穴22、感冒头痛性头痛:风池穴+灵骨穴,特效23、过度疲劳性头痛:上营穴,特效24、紧张性、压力性头痛:丘墟穴+关元穴+太冲穴,特效25、气虚头痛:针灵骨穴、大白穴,有奇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二)偏头痛1、针七华穴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有效,直刺效果相同。
董氏奇穴治疗学讲解
第一章头面颈项一、头部(一)头痛1.大白穴甚效,配中白或三叉穴更佳。
2.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治慢性久年头痛甚好。
3.针灵骨、合谷,立可缓和疼痛。
4.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亦可立止头痛。
5.太阳穴刺血最特效,久年头痛轻则一、二次,重则三、四次痊愈。
⑥脚面血管放血,立止头痛。
(二)偏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果佳。
2.针七里穴、九里穴、中九里(风后)、偏头穴,效果亦佳。
3.三重、四花外穴点刺出血,亦可立止疼痛。
4.太阳穴部位疼痛,针门金甚佳。
5.太阳穴点刺特效,久年偏头痛轻则一次,重则二、三次可愈。
6.水曲穴。
⑦脚面偏头区血管放血,效果甚佳。
(三)后头痛1.冲霄放血,立止疼痛。
2.针后头穴、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3.委中刺血甚效,治久年后头痛尤佳。
④后头区点刺放血,立即止疼痛。
(四)前头痛〈眉棱骨痛、鼻骨高、阳明头痛〉1.天皇穴或肾关穴皆甚效。
2.针通天、火菊、前头效果良好,立止疼痛。
3.四花中穴、印堂部位点刺放血,效果亦佳。
4.五虎一、五虎三亦效。
⑤脚面前头区点刺放血,立即止疼痛。
⑥四腑一、二穴配上里点刺放血,也可止疼痛。
(五)头晕1.灵骨治头晕甚效。
2.血压高的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立降血压,并止晕眩。
血压低的头晕亦效。
3.脑贫血的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④后头区点刺放血。
*针双合谷,涌泉后二寸半,立降血压,曲池丁字刺亦可。
*脑贫血、头晕、针列缺透太渊,配灵骨特效(水通、水金、配通山、通天效果亦佳)。
(六)脑神经不清〈神衰弱〉1.针正会、前会、后会、镇静效果良好。
镇静,再在三重穴放血。
2.针上三黄与下三皇效果亦佳。
③心脏区、前头区、偏头区、三重穴,点刺放血,效果甚佳。
(七)脑膜炎1.三重,用倒马针法。
2.四花外点刺,再针正筋。
③针正筋、正宗、三重、效果佳。
④脚面及膝以下点刺放血,效果良好。
⑤后头区点刺放血,效果卓著。
精短而易记的董氏奇穴针灸歌诀
精短而易记的董氏奇穴针灸歌诀展开全文董氏奇穴针灸学派庞大,穴位较多,但章法清晰,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我们将董氏奇穴的临床应用编写成简短而好记、易记的歌诀供大家学习记忆。
董氏奇穴一一部位穴穴应用口决大间小间合中间疝气常用见特效若是疝气气下陷加取三里和百会感冒流涕最常见木穴叉三针下止心律失常快与慢当取心常复常态骨头肿胀风湿病复原三穴当来取若想效果最理想应取五虎来相应左还巢来右妇科气机不畅三焦堵一升一降调气机妇科之病最常用口苦之疾当疏肝木炎二穴配肝门肾与三焦理相通神奇效果病人赞肩臂疼痛或不举火膝肾关痛可消小儿心惊夜间哭胆穴镇静方可安生活运动腰扭伤二角明穴配火串要想治愈配委中刺血效果最为强膝盖疼痛处处见心膝内关最常配若想效果最可靠背部三金来刺血脊柱疼痛也常见心肺二穴配后溪腰椎以下见奇穴全息原理显真彰半身不遂为中风木火常用有甚效灵骨大白最相配三重化痰紧相随哺乳妇女要回乳指上驷马效灵验外科创伤各种伤制污三穴极有效常用常效常灵验外伤专穴把名扬手指脚趾足根痛五虎五穴皆能用应依全息来取穴消痛止疼应常用葛老师董氏奇穴二二部位穴位应用口决落枕背痛很常见重子重仙来当家针下痛感立即消全凭肺与膀胱通脚踝扭伤痛难忍小节五虎来相酏眼部疾病勿担忧上白三黄效果好若是眼病眼角红耳背刺血顿感爽眼酸疲劳难睁开上白叉三火菊穴小儿气喘发高烧大白刺血立即退灵骨大白最相配益气养阴治症广五脏皆治很实用人人称他万能穴温阳补气效最强疼痛病中常用他若是肩背疼痛病灵骨后觉配重仙中白下白善治肾肾虚腰痛方可用肾与三焦理相通不守死穴善变通临床效果是真理针灸同仁启发大小腿酸痛和发胀次白专穴很擅长三叉三穴很重要健脾强肾补肝好益脾补肾善补气增强免疫少不了五官之病最擅长进针紧贴三焦经腕顺一二在小肠健脾补肾治腰痛土水三穴在肺经鱼际肉厚应脾胃脾胃虚弱多便溏三穴同针效更佳葛老师董氏奇穴三三部位穴位应用口诀痔疮疼痛很难受三奇针刺见特效若兼内痔便出血委中三阴交刺血大便脱肛气下陷百会升举益清阳火串位同支沟穴善治便秘腰扭伤火陵火山在三焦胸痛胸闷效果佳贴筋下针手抽筋有人称他开心穴火腑海穴很重要艾灸养生全靠他虚寒之证最擅长延长益寿都喜欢小臂千金五金穴手臂流脓疮疡肿配合制污勿担忧多少病例显真效肠门之穴在小肠利湿腹泻配三里急性肝炎求肝门治肝利湿千古理肝脉洪大其脉平口苦之症有速效膝盖骨刺尾椎痛心门贴骨病人赞三士同针大倒马心肺之疾来找他感冒气喘心无力若配灵骨效更佳曲陵穴位用途广点刺放血效最强手臂抽筋手拘挛胸痛胸闷来刺血肺脏实证当其泻功同尺泽为子穴葛老师董氏奇穴四四部位穴位应用口诀四四部位在大臂此处肉厚与脾应分金尺泽一寸半感冒鼻炎喉炎针尺泽分金倒马针效果更增强几倍后椎首英在三焦与肾相通贴骨针能治脊椎脱臼病肾炎腰痛有良效富顶后枝同时针增进效果患者赞调治心肝血液病头晕头痛血压高肩颙直下是肩中穴在大肠肉厚处刺肉应脾可益气肌肉萎缩有良效肩颙之穴为背面此处气血多聚集全身疲劳腿发酸刺血效果更加强三宗骨肉之间取地宗下针贴动脉还阳复心能救命刺脉应心内经找赤白带下天宗强妇科各病效果好支白李白在肺经肉丰全息妇科病可配天宗和肩中四穴同用带下病支通落通倒马针效同富顶后枝穴上曲下曲不常用健脾益气调肝肾水愈之穴在三焦专治肾病创奇效刺络放血立见效西医大夫也佩服未完待续紧急通知。
董氏奇穴针灸学(杨维杰)
董氏奇穴针灸学杨维杰著/2007/dongshiqixue.htm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
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
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
择其要者举述如下: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
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1、骨缘分布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
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著。
2、穴位组合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
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
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
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
3、命名朴素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掌握。
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以主治命名)。
4、正经奇穴董公历来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经奇穴”,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才会独创数百奇穴,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
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
恩师常常告诫:“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须读通《灵枢经》,董氏门生不可不知。
常用董氏奇穴
常用董氏奇穴1、木穴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尺侧。
针深半分。
主治:肝火旺、脾气燥。
说明:①木穴位于阴掌食指第一节D线上,计有二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临床多半只取一穴,一般而言,以下穴为准;②木穴为掌面常用穴道之一,对于眼睛发干、眼易流泪、手汗、感冒、手皮发硬等皆有疗效;③木穴治疗鼻涕多、手掌皱裂病尤其有特效。
2、妇科穴部位:在大指第一节背面尺侧。
五分针,针深两分,一用两针。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均可)、子宫瘤、小腹胀、妇人经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说明:①妇科穴位于大指第一节尺侧,计两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②本穴为妇科常用穴,效果显著。
3、五虎穴部位:在大指阴掌第一节之桡侧,针深两分。
主治:全身骨痛。
说明:①五虎穴位于阴掌第一节A线上,计五穴,取穴采用六分点法,处自上而下计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②五虎穴应用广泛,对于脚跟痛、脚痛、手痛,效果显著。
4、重子穴部位:在阴掌,虎口下约一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间。
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
说明:5、重仙穴部位:在阴掌,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夹缝间,离虎口两寸,与阳掌灵骨穴相通,一寸针,针深三至五分。
主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盖痛。
说明:五指并拢,阴掌食指C线之延长线与大拇指本节高骨做一垂直线之交叉点,即重子穴,自重子穴与掌缘平行斜下一寸即重仙穴,两穴单位均治背痛(对膝痛效果亦佳),并用效果更为迅速,尤其治疗膏肓穴部位之疼痛,效果更是较一般穴位高出许多。
运用:重子、重仙穴同时下针,为治疗背痛之特效针。
6、大白穴部位:在阳掌,在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节掌骨与第二节掌骨中间凹陷中,用一寸针,针四分至六分深,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用肺炎(特效)。
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肺机能不够引起之坐骨神经痛。
注意:孕妇禁针。
说明:大白穴即大肠经之三间穴,很少单独运用,除用三棱针治疗小儿气喘、发高烧用急性肺炎外,大多为灵骨之倒马针,两穴巧合运用效果更佳。
董氏奇穴特效穴神奇功效
董氏奇穴特效穴神奇功效董氏奇穴的神奇疗效2020-02-02 21:51:03陶针灸健康国际0 文章 | 39万+ 阅读落枕为临床常见病症,一般治疗此症之效穴甚多,常用者有悬钟、落枕、后溪、风池、天柱等穴。
个人尝以后溪、束骨两穴治疗颈项强痛,并以之治疗落枕,自谓为十四经穴之最特效者,盖《灵枢·杂病篇》云:“项强不能(回)顾,取手太阳,不能俯仰,取足太阳”,临床遇有颈项强硬,不能左右转动之症状,取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后溪。
不能前后抬抑,则取足太阳膀胱经输穴束骨,均有立竿见影之效,遇有颈项前后左石转动均不利时,则束骨与后溪配合,疗效更佳。
此外董氏奇穴正筋正宗治疗“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个人亦常以此穴治疗落枕亦甚效。
然据多数古籍所载玉龙歌赋,通玄指要赋、卧岩凌效应穴歌,承浆为治疗项强最常用穴位,因此不论何种落枕,加承浆配用效果更佳。
在多年临床中体验,落枕之际,非只颈项强硬,甚而连及肩背上臂极为酸痛,非仅限于手足太阳经之范围而已,经上述针疗后,虽能迅速解除大部份痛苦,但总仍有些不适感,经加针重子穴,则可完全消失。
因此本人近十余年来皆以重子穴配承浆穴,治疗落枕,绝大多数病例1次而愈。
(1990年第1期海峡中医)2、肾关穴治疗多尿及五十肩特效经验简介肾关穴为董氏奇穴七七(小腿)部位要穴,位置在阴陵泉穴直下一寸五分处。
为董师景昌治疗肾亏之第一要穴,举凡肾虚引起之各种病痛皆有疗效。
个人最常应用此穴治疗肩臂不举(五十肩)尤为特效。
疗效之佳,经多年百余例统计及临床实践,较条口透承山或肩关节附近局部穴位效果既迅速又确实。
一般病例若发病较久,病况严重者,可泻尺泽穴作为辅助,效果尤佳。
若除上举困难外,尚有后转困难者亦可加取足五金(健侧)可立见显效。
但病久肩部凝硬过度者,则必需辅以肘弯三棱针点刺出血。
以此穴治愈数10例夜间多尿,尤其年老肾亏者亦见卓效,年青人见效更快。
治疗白昼多尿效果亦佳,验诸临床多年,亦非十四经之任何穴位所能比拟。
董氏刺血治疑难杂症的万能穴位四花穴
董氏刺血治疑难杂症的万能穴位四花穴
董氏奇穴针灸古今医籍及历代名家对痰与疑难杂症的关系的论述颇多,有“顽疾怪病,均责于痰”,一切顽疾怪病与痰有关系。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功能紊乱所形成的疾理产物。
痰形成后,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很广泛,这一点古今大医家也有很多论述。
其致病机制是痰为阴邪,其性黏滞,最易阻塞气机、血脉、经络、脏腑及肌肤各部组织器官。
因此病变也非常广泛而顽怪,可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
痰瘀作崇即可形成百疾,且有“顽痰怪病”之说,其临床表现必然是变化莫测,虚实夹杂,表现不一,形形色色。
诸如头重如裹、昏眩发蒙;胸胁胀满、喘息气逆,咽喉异物状;善惊易恐,惊痫抽蓄,癫狂躁扰,睡卧不宁;或男子阳痿、女子带下;或痰流经络、偏枯失语;或痰核瘰疬,便干燥结等。
董氏奇穴治疗难病杂症主要是从化痰、涤痰、豁痰、消痰方法来定穴选穴。
为了达到祛痰化瘀的功效,董氏奇穴将化痰祛瘀的穴位四花中穴、四花外穴定位在丰隆穴附近,其取穴原理如下。
足三里下4.5寸为四花中穴,从四花中穴向外开1.5寸为四花外穴。
此二穴刺血治症很广,心脏炎心脏血管硬化、心两侧痛、心脏麻痹、心闷难过、坐卧不安,急性胃痛、肠炎、久年胃病、胃炎,肺积水、肺结核、肺瘤、肺气肿、哮喘、血压高、胁膜痛、偏头痛、耳痛等皆有很好的效果。
遇久治不愈之症,在此二穴刺血可见奇效。
刺血不拘泥其穴位点,在此二穴上下左右的络脉、静脉、瘀点刺血即可。
二穴针刺还可治食指疼、肩胛痛等。
董氏奇穴三大要穴之中九里穴(总治全身各种疼痛)
董氏奇穴三大要穴之中九里穴(总治全身各种疼痛)中九里穴【穴名】当大腿外侧中央线之中点是穴。
距离膝盖上缘九寸,故名九里。
【定位】大腿外侧中央线之中点。
直立中指尖所到之处点是穴。
进针一寸到一寸半,根据需要抵骨或贴骨。
【归经】胆经、与肝经表里、别通心经【主治】背痛、腰痛、腰脊椎骨痛、半身不遂、神经麻痹、脖颈痛、头晕、眼胀、手麻、臂麻、腿痛、神经无力。
对人体侧面(尤其是胆经)之耳神经痛、口歪眼斜、太阳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耳鸣及风疹瘙痒极有效。
亦为治失眠要穴。
【临床应用解析精要】1.与十四经风市穴位置相符,风市者,风之市,治风疏风作用极强、镇定作用甚强,总治全身各种疼痛。
2.为极常用之镇痛、镇定、治失眠、耳鸣、风疹瘙痒要穴(心与胆通,亦为其治痛治痒有效之原因)。
3.本穴主治极多,对身体侧面(尤其是胆经)各种病变尤为特效;可配七里穴(即胆经中渎穴)倒马,效果更佳。
4.治全身游走性疼痛:双侧上三黄+中九里,重感冒全身痛可一次愈。
5.可从膝外侧上七寸取穴,故名七九里,使用时加上二寸或下二寸倒马;不必拘泥五分一寸之差距。
6.用治半身不遂、踝关节扭伤;治肩后侧痛甚效;配肾关治耳鸣;对全身游走性痛症效佳;治皮肤剧烈瘙痒。
(赖金雄医师)7.“少阳主骨”,本穴进针抵骨,能治骨刺效果好。
“凡十一脏者,取决于胆”,又胆与心“脏腑别通”,心主神志,对各种疼痛皆有一定疗效。
8.针刺要点:①中九里穴向上斜刺45度,治疗耳鸣、偏头痛、对侧肩臂疼痛抬举无力;②直刺主治脊椎疾病;③向下斜刺45度,治疗对侧腿痛。
临床常用治疗中风下肢无力,配三叉、八关可强化下肢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霸道而显奇效的董氏奇穴常用穴位料来源:董景昌先生著《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一、手指部1.还巢穴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
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通鼻气。
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一至三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2.心膝穴部位: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两侧。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分支神经。
主治:膝盖痛、肩胛痛。
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两侧之中央点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3.木火穴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龙诺元帅之半身不遂,奇效。
)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
手术:横针皮下半分。
注意: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
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
4.胆穴部位:在中指第一节两侧中点。
解剖:桡尺神经皮下枝,胆神经。
主治:心惊、小儿夜哭。
取穴:当中指第一节两侧之中点,共二穴。
手术:以三棱针扎出血。
5.木穴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
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
主治:肝火旺、脾气躁、鹅掌风。
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6.眼黄穴部位:在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
解剖:尺神经、胆神经。
主治:眼发黄、黄疸病。
取穴:当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是穴。
手术:针深半分。
7.妇科穴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
解剖: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均可)、子宫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二分,一用两针。
8.制污穴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
解剖:桡神经浅支。
主治: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水不止,不结口。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
9.五虎穴部位:在大指掌面第一节之外侧。
解剖:桡神经浅支,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脾神经。
主治:治全身骨肿。
取穴:当大指掌面第一节之外侧,每二分一穴,共五穴。
手术:针深二分。
二、手掌部1.重子穴部位:虎口下约一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
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与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主治:肩背痛(特效)、肺炎(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
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一寸处是穴位。
2.重仙穴部位:在大指骨与食指骨夹缝间,离虎口两寸、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
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及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心细分支神经。
主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盖痛。
取穴:当大指骨与食指骨之间,距虎口两寸处是穴。
手术:一寸针,针深三至五分。
运用:重子、重仙两穴同时下针,为治背痛之特效针。
3.上白穴部位:在手背面,食指与中指叉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合处下五分。
解剖:肺与心细分支神经交错。
主治:眼角发红、坐骨神经痛、胸下(心侧)痛。
取穴:手背向上,距指骨与掌骨接合处下五分,食指骨与中指骨之间是穴。
手术:一寸针,针三分至五分深。
4.大白穴部位:在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陷处。
解剖:此处为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肺机能不够引起之坐骨神经痛。
取穴: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当虎口底外开五分处取之。
手术:用一寸针,针四分至六分深,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
注意:孕妇禁针。
5.灵骨穴部位: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解剖: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头昏脑胀。
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距大白穴一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
手术:用一寸五分针至二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过量针)。
注意:孕妇禁针。
6.中白穴(又名鬼门穴)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
解剖: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脏病之腰痛、腰酸、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肾脏性之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肿。
取穴:拳手取穴,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7.下白穴(中白之倒马穴)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一寸五分。
解剖:肾肝分支交错神经。
主治:牙齿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
取穴:拳手取穴,当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一寸五分,(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8.腕顺一穴部位: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
解剖: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与支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亏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疲劳、肾脏炎、四肢骨肿、重性腰两边痛、背痛。
(女人用之效更大,两手不宜同时用)。
耳鸣特效。
取穴: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二至四分。
9.腕顺二穴部位: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一寸五分处。
解剖: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与支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鼻出血以及腕顺一穴主治各症。
取穴:当小指掌骨外侧,距手横纹一寸五分是穴,亦即在腕顺一穴后一寸之处。
手术:针深二至四分。
注意:腕顺一穴与二穴以一次用一穴为宜。
10.手解穴部位: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之处。
解剖:肾脏敏感神经。
主治:主解晕针与下针后引起之麻木感及气血错乱之刺痛。
取穴:手心向上,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掌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停针十至廿分钟即解,或以三棱针出血即解。
三、小臂部1.其门穴部位:在桡骨之外侧,手腕横纹后两寸处。
解剖:此处有短伸拇筋,头静脉,桡骨动脉枝,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
取穴:当桡骨之外侧,距手腕横纹后两寸处是穴。
手术:臂侧放,针斜刺约与皮下平行,针入二至五分。
2.其角穴部位:在桡骨之外侧,手腕横纹后四寸处。
解剖:同其门穴。
主治:同其门穴。
取穴:在其门穴后二寸处取之。
手术:同其门穴。
3.其正穴部位:在桡骨之外侧,手腕横纹后六寸处。
解剖:同其门穴。
主治:同其门穴。
取穴:在其门穴后四寸,即其角穴后二寸处取之。
手术:同其门穴。
运用:其门、其角、其正三穴同用(即一用三针)。
4.肠门穴部位:在尺骨之内侧,距腕豆骨三寸。
解剖:有尺骨动脉之背枝及尺骨神经,肝之支神经,肾之副神经。
主治:肝炎之肠炎、头昏眼花。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尺骨之内侧与筋腱之间,距腕豆骨三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至五分。
5.肝门穴部位:在尺骨之内侧,距腕豆骨六寸。
解剖:此处与总指伸筋,岐出前膊骨间动脉之分枝,肝支神经。
主治:急性肝炎(特效)。
取穴:手抚胸取穴,当尺骨之内侧中部,距腕豆六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针下后立止肝痛,将针向右旋转,胸闷即解;将针向左旋转,肠痛亦除。
运用:肠门穴与肝门穴同时使用,可治肝炎引起之肠炎。
单用左手穴,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6.心门穴部位:在尺骨鹰嘴突起之上端,去肘尖一寸五分陷中。
解剖:在二头膊筋间,有下尺骨副动脉,桡骨神经枝;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心脏炎、心跳胸闷、呕吐、乾霍乱。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下尺骨内侧陷处,距肘尖一寸五分是穴。
手术:针深四分至七分。
运用:禁忌双手用穴。
7.人士穴部位:在前臂桡骨里侧,去腕横纹四寸。
解剖:此处与桡骨近关节处之上侧,有桡骨动脉枝,外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之皮下枝,肺支神经,心分枝神经。
主治:气喘、手掌及手指痛、肩臂痛、背痛。
取穴:手平伸、掌心侧向上,从腕部横纹上行四寸,当前臂桡骨内侧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针深五分治气喘、治手掌及手指痛、肩臂痛、背痛(患右用左穴,患左散右穴。
)针深一寸治心脏病、心跳。
8.地士穴部位:在前臂桡骨中部肉缘,距人士穴三寸。
解剖:此处为肱桡骨肌内缘,屈拇长肌外缘,正中神经之分支,桡骨神经与后臂神经之分布区,有桡骨动脉,头静脉,肺支神经,心分支神经。
主治:气喘、感冒、头疼、肾亏、心脏病。
取穴:手平伸,掌向上,去腕横纹七寸,即距人士穴后三寸,当前臂桡骨内侧是穴位。
手术:针深一寸治气喘、感冒、头痛及肾亏。
针深一寸五分治心脏病。
9.天士穴部位:在前臂桡骨之后部内侧,距地士穴三寸。
解剖:肱桡骨肌外侧,为桡骨神经、后臂神经及正中神经分布区,有桡骨动脉,头静脉,肺支神经,肾之副神经。
主治:气喘、鼻炎、臂痛、感冒、胸部发胀。
取穴:在前臂桡骨之后部内侧,距地士穴三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
运用:天士、地士、人士三穴配灵骨穴双手同时用针为治哮喘之特效针。
四、大臂部1.肩中穴部位: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肩骨缝二寸五分。
解剖:此处为三角筋部,头静脉后,有回旋上膊动脉,腋窝神经,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膝盖痛(特效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有特效)、小儿麻痹、半身不遂、心跳、血管硬化、鼻出血、肩痛。
取穴:手臂下垂,自肩骨向下二寸半中央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左肩痛扎右穴;右肩痛扎左穴。
五、足趾部1.上瘤穴部位:在足底后跟前缘正中央。
解剖:后脑(小脑)总神经。
主治:脑瘤、脑积水(大头瘟)、小脑痛、脑神经痛、体弱。
取穴:平卧,当足底后跟硬皮之前缘正中央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注意:针深过量(超过五分)会引起心中不安,忌之。
六、小腿部1.正筋穴部位:在足后跟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
解剖:脊椎骨总神经,脑之总神经。
主治: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针透过筋效力尤佳),体壮可坐姿扎,体弱者应侧卧扎。
2.正宗穴部位:在正筋穴上二寸处。
解剖:同正筋穴。
主治:同正筋穴。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筋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同正筋穴。
运用:正筋、正宗两穴相配用针。
3.正士穴部位:在正宗穴上二寸处。
解剖:肺之分支神经,脊椎骨总神经。
主治:肩背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宗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4.一重穴部位: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脾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处是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