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旅游研究综述
城市旅游市场结构
城市旅游需求特点
• 市场规模:游客数量与消费水平
• 多样化: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多样化
• 市场细分: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差异
• 个性化:游客对旅游服务的个性化需求
• 市场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态势
• 品质化:游客对旅游体验的品质要求
城市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
城市旅游消费者的信息搜索行为
• 信息来源:网络、亲友、旅行社等渠道
SMART CREATE
城市旅游研究综述
CREATE TOGETHER
01
城市旅游研究背景及意义
城市旅游发展的历程与趋势
城市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 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快速发展
• 21世纪00年代以来,城市旅游逐渐成为主流
城市旅游的发展趋势
• 个性化与定制化旅游产品需求增长
城市旅游的核心要素与影响因素
城市旅游的核心要素
• 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基础
• 旅游服务:满足游客需求的保障
• 旅游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
城市旅游的影响因素
• 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基础设施:提高游客满意度
• 市场环境:影响城市旅游的竞争地位
03
城市旅游市场分析
城市旅游市场结构与需求特点
• 提出城市旅游发展策略与建议
案例研究法
• 选择典型城市进行案例分析
• 挖掘城市旅游成功要素与经验
• 为城市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02
城市旅游概念与类型
城市旅游的定义与内涵
城市旅游的定义
• 以城市为旅游目的地
• 吸引游客进行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活动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增长,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的选择和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旅游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游客对某一旅游地区的整体印象和评价,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特征之一。
旅游目的地形象直接影响着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意愿和游客对旅游体验的期待值。
因此,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感知和态度,也有助于帮助旅游目的地提升其形象,吸引更多游客。
二、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方法1.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采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和评价,进行主观分析。
定性研究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游客对目的地形象的认知和态度,但结果难以量化和比较。
2.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式,获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客观评价数据,并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定量研究方法能够提供较为准确和可比较的结果,但无法深入理解游客对形象背后的感知和认知。
三、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要素1.自然景观:自然环境是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优美的自然景观对游客产生积极的形象感知。
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2.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历史特色的体现,能够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建筑、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
3.服务设施:良好的服务设施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因素,包括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导游等。
服务设施的质量和便利程度直接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评价。
4.旅游管理: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水平和营销策略也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能力强、文明规范的旅游目的地能够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四、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因素1.媒体影响:媒体的宣传报道和口碑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产生重要影响。
正面媒体报道和高度评价会提升目的地形象,而负面报道和差评会损害形象。
旅游业发展中的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研究
旅游业发展中的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研究第一章引言长期以来,旅游业一直是各国重要的经济支柱。
近年来,城市旅游在旅游市场中愈发显著。
随着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城市旅游形象塑造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的形象直接关系着游客对于该城市的评价和旅游意愿,并间接影响着城市的旅游收入及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城市旅游形象塑造成为旅游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论文将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第二章文献综述2.1 城市旅游形象概述城市旅游形象是由政府、媒体、旅游业从业人员和游客等共同创造的知觉和心智状态的总和。
游客在感受城市旅游形象时,首先通过媒体和朋友等途径,获取信息。
这些信息在游客的思维中形成了旅游相关的观念和联想。
当游客实际到达城市旅游时,游客的知觉和心智状态会受到实际经历的影响,从而形成对城市旅游形象的评价。
2.2 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意义城市旅游形象直接关系着游客对于该城市的评价和旅游意愿,并间接影响着城市的旅游收入及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对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3 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方法对于塑造城市旅游形象,有以下几种方法:(1)媒体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包括广告宣传、微博营销、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将城市旅游形象向游客传递。
(2)艺术文化演出: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演出、艺术展览等活动,展示城市的人文景观和艺术氛围。
(3)游客体验:通过优化城市旅游服务设施,营造出热情好客的城市形象。
第三章案例分析3.1 北京市北京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的首都。
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北京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为了展现北京市的文化魅力,北京市采取了多种手段,如举办世界闻名的北京国际旅游节、发行“北京城市名片”,优化旅游服务等。
这些措施有力地宣传了北京市的形象,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推动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3.2 纽约市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之一。
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的文献综述
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一、引言1.1 旅游形象感知的研究背景1.2 文献综述的目的和意义二、旅游形象感知的概念与性质2.1 旅游形象感知的定义2.2 旅游目的地形象性质:综合性、多样性、相对性、动态性三、影响旅游形象感知的因素3.1 目的地本身属性3.2 旅游者个体因素3.3 社会文化因素3.4 信息传播渠道四、旅游形象感知的实证研究4.1 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4.2 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4.3 基于网络文本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五、旅游形象感知的应用与实践5.1 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与规划5.2 旅游营销策略5.3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六、结论6.1 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的重要性6.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旅游形象作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客流量和经济发展。
本文通过对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的文献综述,旨在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影响旅游形象感知的因素,探讨旅游形象感知的应用与实践,以期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旅游形象感知的概念与性质2.1 旅游形象感知的定义旅游形象感知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一种主观认知和情感反应,包括对目的地整体印象、氛围、特色等方面的评价和感受。
2.2 旅游目的地形象性质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相对性和动态性等四个性质。
综合性体现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如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等;多样性表现为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具有不同的形象特点;相对性是指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是相对的,受个人经验、价值观等因素影响;动态性表示旅游目的地形象会随着时间、空间和传播渠道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塑造。
三、影响旅游形象感知的因素影响旅游形象感知的因素可以从目的地本身属性、旅游者个体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信息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分析。
3.1 目的地本身属性目的地资源的独特性、品质、组合状况等属性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感知形象。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引言: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游客选择旅行目的地和游玩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研究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有关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对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游客对某个旅游目的地的认知、感知和评价。
它包括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旅游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特征。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媒体宣传、旅游推广、游客口碑、个人经验等。
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和意义旅游目的地形象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积极的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旅游目的地形象也影响游客的行为和满意度。
一个正面的形象可以增加游客的忠诚度和推荐意愿,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三、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成果目前,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
通过对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统计,研究者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首先,目的地形象的构成主要包括景点特色、服务质量和口碑。
其次,游客对目的地形象的认知和评价会受到个人经验和期望的影响。
最后,形象的变化和修复也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的重要环节。
四、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尽管已经有许多研究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现有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发达国家和知名旅游目的地,对于边远地区和新兴旅游目的地的研究仍然较少。
其次,大部分研究依赖于问卷调查,对于游客的真实感受和行为缺乏深入了解。
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加关注非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评价方法的创新。
结论: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和品牌塑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地关注非传统旅游目的地,深入了解游客的真实感受和行为,并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以推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深入发展。
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文献综述前言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的内外部公众(城市居民、城市旅游从业者、现实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对城市外在景观特征和内在、历史、文化底蕴体验所形成的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与评价,是对城市旅游地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
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的历史和现实发展实践与多方面功能所形成的、所表现出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城市综合素质的反映。
[1]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不仅能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旅游经济效益,而且能促进一个城市的社会文明和进步。
旅游城市的旅游形象是该城市总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城市的总体形象。
而我国当前的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无法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探讨很有必要。
一、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保继刚等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在游览城市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游览和对民俗民风、市民素质、服务态度等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的总体印象。
[5]袁霄梅认为,所谓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游览者在旅游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 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风民俗、服务态度等(软件) 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的总体印象。
[6]卢晓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包括人们对该城市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等的总体、抽象、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
[7]熊礼明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总体印象。
它是城市旅游吸引物、城市景观风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在旅游产品生产中对旅游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城市综合要素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反映。
总的说来,每个城市对旅游者都有一个趋于一致的感知形象。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形象几乎固化在旅游者的心目中。
关于城市旅游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旅游的文献综述摘要:现代城市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越来越多,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建设对于城市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升城市形象,城市旅游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以及城市旅游与城市文化建设相互间的负面影响三方面深入探析城市旅游和城市形象建设、城市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旅游;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建设作为各个时代人类聚落的最高形式,城市往往是各个国家区域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也在进行着变化,使其在传统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等功能之外,又增添了许多新功能。
而城市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进入旅游视野,成就了一种新的功能——旅游。
随着城市综合能力的增强,环境的进一步美化,各种旅游设备的逐步完善,使得现代化的城市以其方便的交通,发达的经济,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越的商务及购物环境吸引了许多的游客。
使城市在传统的功能之外,发展了新型功能——城市旅游。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的功能、性质及特色为基础,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吸引体系,吸引、推动、促进旅游者在城市地域内所进行的富含城市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城市旅游研究在西方国家发展较早,Stansfield在其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中首次提出了旅游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城市旅游的研究。
与国外相比,我国城市旅游研究起步较晚,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及少量的城市旅游方面的文献,并且基本停留在简单介绍、描述层面。
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旅游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因此研究的领域和范围不多扩大,研究成果也日见增多。
而这里通过城市形象提升和城市文化建设这两方面分析城市旅游。
一、城市形象提升在当今这样一个所谓“眼球经济”的时代,形象以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建立起鲜明的形象,从而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需求。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是指探讨旅游地区的形象,包括其文化、历史、自然资产、社会环境等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游客对目的地的看法和认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已经成为了旅游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旅游地区形象的认知和评价:旅游地区形象的认知和评价是指对旅游地区的形象、品牌和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的评价和分析,以提高旅游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形象: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形象包括历史、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美食文化等方面,这些文化元素是吸引游客和提高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 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形象: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形象包括景观、自然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这些因素也是吸引游客和提高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 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形象: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形象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环境、公共设施等方面,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决策。
总之,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对于理解旅游市场和旅游地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具有
重要意义,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城市形象研究综述
城市形象研究综述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添加日期:10年08月24日“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而城市形象则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是一个城市有别于其它城市的深刻印象。
城市形象研究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包括了建筑学、景观学、环境科学、雕塑理论、建筑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文化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管理学、城市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学科。
1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城市竞争力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形象研究也在蓬勃地发展。
城市形象研究,对打造个性化城市、制订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形象研究不仅是理论问题,还是重要的现实问题。
下文通过探讨城市形象研究的范畴、国内外城市形象研究的发展状况和前沿课题,力图展现城市形象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当代概况。
一、城市形象研究的范畴城市形象犹如人的形象,自从有了城市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城市形象。
早在原始公社向私有制转化过程中,城市形象就已经开始出现,那时候用“石墙、城楼、雉堞围绕着石砌和砖造房屋的城市”,就是最早的城市形象。
美国城市学者吉伯德曾对构成城市形象的要素下过一个看起来似乎十分宽泛的定义:“城市中一切看到的东西,都是要素”,2如建筑物、道路、植物、照明、广告等等。
现代城市形象的理论认为,这一定义并不完整,因为它只包括城市景观表层的有形要素,而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城市形象系统不仅要包括城市景观、城市生态等物质要素,还包含城市文化、居民素质、政府效率和廉政形象、管理制度、服务质量、社会安全感以及城市的开拓创新氛围等众多无形要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形象是城市外观和内在气质的结合,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准的有机统一体。
城市形象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城市视觉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和城市理念形象。
城市视觉形象是一个城市最外露、最直观的表现,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设计、城市标志、城市造型等。
城市行为形象指城市中群体与个体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行为模式、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
城市形象与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形象与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一直以来,一个城市形象的传播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文化在城市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调研法,对该领域的研究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并作研究主题和内容的分析综述,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参考建议。
城市形象作为一个城市对外的窗口,对于一个区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也是该区域突出重围,彰显自身魅力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吸引他人的关键因素。
利用城市文化来构建城市形象,在城市形象传播中尤为重要。
因此,城市形象与文化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形象研究状况以“城市形象”为关键词搜索,截止目前为止,中国知网共收录文献7507篇,内容覆盖范围很广,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新闻传媒等学科。
本文主要选取新闻传媒类论文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内容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城市形象的定义基础及发展、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城市形象媒介呈现研究。
1、城市形象的定义基础及发展学术界对于城市形象的定义数不胜数,但是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美国城市研究学者凯文林奇在其专著《城市意象》中提到,城市形象是通过人的综合感受而获得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道路、边界、区域、标志物等方面,并提到“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心态。
”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认为城市形象是指人们对于城市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国内学者居易的《城市形象的基本概念及其感受》中则认为城市形象是城市建设中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是城市(或特定的区域)给人的印象或感受。
包括精神感受系统、视觉感受系统、消费感受系统、风土人情感受系统。
张卫国在《城市形象设计理论探讨》中则提出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给人们的综合印象,即城市这一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城市形象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们对某一个城市或特定区域形成的主观印象。
旅游形象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旅游形象影响因素文献综述旅游形象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旅游地形象影响因素的研究没能与旅游地形象设计和传播研究进行有效衔接,旅游地形象影响因素研究本身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旅游形象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以便后续研究。
标签:旅游形象;旅游认知形象;旅游目的地形象一、国外对旅行形象影响因素的研究由旅游形象的概念可知,旅游形象是由多个因子相互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
Beerli和Martin在其研究中总结出了常用的旅游认知形象定量评价的9个维度: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旅游休闲和娱乐、文化,历史和艺术、政治和经济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当地的氛围。
Russel 提出了旅游情感形象评价的四个维度,激动的-昏昏欲睡的(Arousing-Sleepy),愉快的-不愉快的(Pleasant-Unpleasant),兴奋的-沮丧的(Exciting-Gloomy),放松的-压抑的(Relaxing-Distressing)。
Baloglu和Mc Cleary通过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生成模型,说明了外部刺激性因素和游客的个人特征影响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包括信息源的数量、信息的类型、游客的年龄、文化程度、旅游动机。
Mayo认为旅游形象感知主要受景色、气候、交通等影响。
Chon认为旅游支出、经济收入、闲暇时间和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吸引力程度等会影响游客对于目的地的旅游形象。
影响旅游形象的因素有:旅游消费者群体的特征和消费者的旅游动机。
旅游消费者群体的特征由年龄阶层、性别,居住地,学历、职业特点、家庭状况以及个人收入等因素组成。
Asunci n Beerli和Josefa D.Martn對在兰索罗特岛观光旅游的游客特征进行了分析:游客的旅游动机对其形象的影响巨大,也会影响游客旅游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游客的旅游经验会对其旅游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不同的旅游地区,有些游客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是凭着自身的旅游经验对旅游景点产生不同的认知意识,从而影响自身的旅游情感。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无锡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休闲旅游资源而备受青睐。
本文将从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三个方面来综述有关无锡休闲旅游的研究文献。
文化遗产方面,王威等(2016)在其研究中指出,无锡的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包括太湖石、无锡夫人、三国文化、锡山方言等等。
其中太湖石是无锡著名的特产和旅游资源,太湖石博物馆、太湖石文化园等太湖石相关景点成为游客的必去之处。
此外,文物古迹方面,无锡也有着众多的代表性景点,如灵山大佛、金鸡湖等。
自然景观方面,吴传奎(2017)的研究指出,无锡各类自然景观独具风采,如太湖水系、石墨山、渌水湖等。
其中太湖是无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具有“东方瑞士”之称。
太湖周边的梅园、葛岭、太湖渔村等景点景观秀美,深得游客喜爱。
除此之外,无锡的山水园林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线。
旅游资源方面,林微微(2018)的研究发现,无锡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包括文化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休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等多个方面。
其中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已经成为了无锡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态旅游资源则以太湖、钱塘江、锡山等为代表。
休闲旅游资源包括商业中心、影城、娱乐场所等,而体育旅游资源则以马拉松、自行车赛、水上运动等为重点。
综上所述,无锡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
在未来的发展中,无锡应该进一步挖掘自身旅游资源的潜力,通过加强宣传和营销,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感受无锡的独特魅力。
同时,无锡还需加大面向海内外市场的推广力度,将无锡休闲旅游推向全世界。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1概述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形象:旅游的一种要素》(Image :a factor of tourism),这一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Hunt 编纂的论文,被视为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第一部著作。
在国外,有关旅游形象的定义通常依据“image ”的定义。
image 是一个广泛使用但定义模糊的概念,一般认为image 是人们对已知事物的理解,具有个人的、主观的、概念性的特征;或者认为image 是以人脑信息处理过程为建立基础,所呈现出的一种内在信念和总体印象,因此,旅游目的地形象就是由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产品和要素交织而成的总体印象[1]。
有的学者称其为“旅游地意象”,或是“旅游意象”等与意象相关的称谓。
本文全部使用旅游目的地形象这一称谓。
我国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邱焰美的《简析我国的旅游形象》被视为是我国最早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文献,自此该方面的研究开始迅速增加,我国的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成果。
很多学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其中程金龙、吴国清[2]认为我国的旅游地形象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形象的理论、感知模式、营销策略、形象建设和区域旅游形象等方面。
苗学玲[3]从旅游地形象策划的角度来概括总结了从1994年到2003年整10年间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
本文基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主办的《旅游学刊》上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载文,进行研究总结和评述。
《旅游学刊》创刊于1986年,被旅游学界业界公认为最具权威性的专业学术刊物,吴必虎在2001年就对《旅游学刊》给予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我国旅游研究的基本情况”的评价,2002年,张进福也给予了《旅游学刊》“能基本代表国内旅游研究的规模和质量”的高度评价。
2文献分析2.1研究文献概况根据2005年至2014年公开发行的《旅游学刊》,共统计出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有61篇,2009年最多为12篇,2005年最少仅为1篇,从图1可以看出,2010年以前有相对较大的上下波动,2010年之后相对稳定在每年5篇左右。
国内旅游形象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形象研究综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旅游经历的增加,旅游者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
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旅游形象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关研究内容涉及到旅游形象的定位、策划设计、测量方法、形象传播和推广等。
本文将从旅游形象研究领域,对国内目前的相关研究作简要的回顾和总结,并就学术规范和统一、形象整合和形象管理进行初步思考。
一、旅游形象研究的起源二战结束以后,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起来,现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近几十年来,旅游形象研究在西方国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目前国内学界普遍认可外国关于旅游形象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1971年美国亨特博士的博士论文《形象——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被认为是旅游形象研究的先驱之作。
我国国内没有关于旅游形象研究的具体时间上的共识,大部分学者认为是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实际上早在1986年邱焰美就曾就我国的旅游形象问题进行过分析。
随后的1987年蔡万坤在《旅游战略规划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中也涉及到旅游形象的论述。
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白祖诚就北京的旅游形象问题进行了阐述。
二、国内旅游形象研究的主要领域自从旅游形象研究进入人们的视野之后,研究的内容、方式、领域和角度都在不断地拓宽。
下面将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常见的研究领域对国内旅游形象研究进行简要系统的总结,从另一个视角来审视一下国内关于旅游形象方面的研究。
(一)旅游形象研究。
程金龙、吴国清等回顾了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历史,对旅游形象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认为主要涉及:旅游形象的理论研究、旅游形象的感知为模式研究、旅游形象营销策略研究、旅游形象建设研究以及区域旅游形象研究等。
乌铁红认为,国内旅游形象研究受地区和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的影响较深,理论研究弱于实证研究。
她认为旅游形象研究应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角度应逐步拓宽,视野也将进一步拓展,研究主体也将区域多元化;纪丽萍对国外旅游形象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后指出,国外旅游形象研究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形象的概念化及组成、目的地形象的形成机制、目的地形象的评价与测量、距离与时间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目的地形象研究中居民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目的地形象的管理策略等。
关于城市旅游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旅游的文献综述旅游规划与管理专业——陈雅摘要:城市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发展的最重要空间场所,也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
城市在旅游活动中扮演客源地、集散地与目的地三重角色,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城市旅游是指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
然而,通过文献的检索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
城市旅游的开发规划必须服从城市的总体规划,协调城市各专项规划、分区规划。
城市的整体建设情况关系到城市旅游开发的成功与否。
关键词:城市旅游旅游者开发规划城市游憩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旅游研究大都只停留在具体城市的旅游案例分析阶段,比较分散,缺乏对城市旅游基本理论的探讨。
20世纪90年代,城市旅游的研究视野逐渐开阔,但相当多的研究只停留在描述分析阶段。
城市旅游的发展已对城市游憩体系、城市空间地域结构发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研究城市旅游的基本理论、城市旅游者行为和需求、城市旅游区的结构与功能、处理好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旅游之间区域竞争与合作,寻找良好的城市政策与城市营销手段,探讨城市旅游的重点地段是今后城市旅游研究的重点,而这里通过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和中国城市旅游的负面影响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城市旅游。
一、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目前,旅游日益成为城市居民度假休闲的一种重要方式,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作用也愈发显著,城市旅游已经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接待入境旅游者为例,200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城市有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珠海、桂林、杭州、西安中山、苏州、昆明、泉州、厦门、南京、天津、大连、福州、无锡、汕头、重庆、青岛、成都、武汉、黄山等24个;另有沈阳、三亚、长沙、哈尔滨、郑州、乌鲁木齐、延边、秦皇岛、海口、承德、宁波、济南等12个城市的接待人数超过10万人次。
这些主要旅游城市共接待入旅游者2369.73万人次,占全国接待入境旅游者总人次的76.1%。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绪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地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对吸引游客具有重要影响。
这让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深入探讨形象的定义、形象塑造的因素以及形象对游客选择的影响。
形象的定义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可以理解为游客对该目的地的整体印象和期望。
形象是一种主观评价,包括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服务质量、价格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形象塑造的因素1.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美丽的自然景观可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如壮丽的山川、碧海蓝天等;另一方面,自然环境的破坏对目的地形象产生负面影响,游客普遍更愿意选择未受过大规模开发的自然景区。
2.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也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遗迹、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都可以给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与自然环境相比,人文景观更容易被改变和创造,因此旅游目的地应重视保护和传承人文景观,使之能更好地吸引游客。
3. 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方面之一。
友好的服务态度、高效的服务效率、舒适的旅游设施等都能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目的地要注重培训员工的服务技能和素质,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以提高形象塑造的效果。
4. 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是游客选择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价格可能会让游客望而却步,而过低的价格可能会对目的地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旅游目的地应根据其定位和实际情况,合理定价,以达到形象塑造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形象对游客选择的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对游客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形象好的目的地容易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形象差的目的地则可能被游客回避。
游客通常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目的地的信息,如互联网、旅游书籍、口碑等,形象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也对形象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形象对游客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游客态度好的目的地形象可以提升游客的兴趣和愿望,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选择该目的地。
河北省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1674_2079 (2019)04-0044-06
城 市 旅 游 形 象 是 旅 游 者 在 游 览 前 ,游 览 中 ,游 览 后 形 成 的 对 一 个 城 市 的 综 合 印 象 ,是城市的旅游
景 观 、历 史 文 化 、城 市 环 境 、旅 游 交 通 、民 俗 民 风 、市 民素质等诸多因素在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中形成的
校 学 报 ,2007,⑷:564-566+574.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2 0 0 4 ,(8):44-48.
[6]
王 应 霞 . 旅 行 社 对 高 校 学 生 兼 职 导 游 的 人 性 化 管 理 研 究 [JI. [13] 郑 鹏 . 导 游 流 失 问 题 对 高 校 旅 游 管 理 教 育 的 启 示 [J] . 河南商
摘 要 :我 国 的 城 市 旅 游 形 象 塑 造 研 究 一 直 是 城 市 旅 游 发 展 的 一 个 重 要 研 究 方 向 。作 者 对 河 北 省 旅 游 相 关 研 究 论 文 进 行
了 梳 理 ,并 对 河 北 省 城 市 旅 游 形 象 研 究 进 行 了 系 统 回 顾 与 分 析 ,以 承 德 、秦 皇 岛 、唐 山 为 例 ,重 点 介 绍 了 城 市 旅 游 形 象 塑 造 的 研
m 第24卷 第 4期 许 新 国 湎 北 皆 顶 币 菔 游 形 爵 塑 造 册 钙 综 述
整 体 印 象 。城 市 旅 游 形 象 是 城 市 旅 游 资 源 ,旅游特 色 产 品 的 高 度 凝 练 ,在 突 出 地 方 特 色 的 基 础 上 ,要 代 表 城 市 旅 游 发 展 的 精 神 内 涵 ,并能够激发旅游者 的 潜 在 动 力 w 。城 市 旅 游 形 象 的 塑 造 ,首 先 要 对 自 身 的 旅 游 发 展 有 着 清 楚 的 认 知 ,并对未来的旅游发展 方 向 有 着 预 判 ;其次是要在凝练城市发展内涵的基 础 上 ,激 发 潜 在 旅 游 者 ,产 生 旅 游 动 机 ,促进旅游行 为 ,实 现 城 市 的 旅 游 发 展 。在 新 时 代 背 景 下 ,大众旅 游 已 经 成 为 旅 游 的 主 体 ,全域旅游成为城市旅游的 发 展 方 向 ,生 态 旅 游 才 是 可 持 续 的 发 展 道 路 。河北省 积 极 推 进 旅 游 改 革 ,旅 游 产 业 的 协 同 发 展 ,努力实现 由 旅 游 大 省 向 旅 游 强省的转变,促进京津冀的协同 发 展 ,推 动 京 津 冀 国 际 旅 游 目 的 地 的 建 设 。因 此 ,河 北省的城市旅游塑造研究成为具有重要热点问题, 必然对河北的城市旅游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文献综述前言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的内外部公众(城市居民、城市旅游从业者、现实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对城市外在景观特征和内在、历史、文化底蕴体验所形成的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与评价,是对城市旅游地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
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的历史和现实发展实践与多方面功能所形成的、所表现出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城市综合素质的反映。
[1]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不仅能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旅游经济效益,而且能促进一个城市的社会文明和进步。
旅游城市的旅游形象是该城市总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城市的总体形象。
而我国当前的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无法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探讨很有必要。
一、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保继刚等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在游览城市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游览和对民俗民风、市民素质、服务态度等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的总体印象。
[5]袁霄梅认为,所谓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游览者在旅游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 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风民俗、服务态度等(软件) 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的总体印象。
[6]卢晓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包括人们对该城市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等的总体、抽象、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
[7]熊礼明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总体印象。
它是城市旅游吸引物、城市景观风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在旅游产品生产中对旅游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城市综合要素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反映。
总的说来,每个城市对旅游者都有一个趋于一致的感知形象。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形象几乎固化在旅游者的心目中。
[8]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学界在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在机理与模式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学者们对城市旅游形象所下的概念各异,没有一个能为各家所认同的定义,但各定义或多或少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城市旅游形象应体现该城市的特色与个性,是本城市与其他城市相识别的依据,潜在的旅游者往往根据现实的城市旅游形象做出判断,进而产生前往旅游的动机。
二、城市旅游形象研究概况刘海艳认为,目前国内旅游形象研究多集中在形象实证研究、形成过程与途径分析、形象设计与推广、发展与变化以及构成与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测量方面特别是景观形象方面还少有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相对于西方来说,国内研究一开始就关注旅游形象的策划和设计,较少探讨形象本体的问题,走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道路。
国内的研究方向因为缺乏对形象本体的探讨,必然会使相应的旅游形象策划实践先天不足,特别是过度的移植和套用CIS 的模式和方法,也会使旅游形象的策划实施和效用大打折扣。
因此,如果不对旅游形象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讨,特别是理论上的探讨,将无法真正实现旅游形象战略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竞争优势和促进作用。
[2]程金龙等认为,我国的旅游形象理论研究,在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研究中往往迫于任务需要,直接应用其他行业和国外的形象理论和方法指导实践,对理论理解不深透,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
从理论研究的内容上看,国内旅游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旅游目的地形象(特别是城市旅游目的地) 的策划研究,国内的少数研究成果同国际水平相比,已无明显差异,如旅游感知的类型研究,但在旅游形象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和旅游者形象感知的行为模式研究方面,与国际同行的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理论自身的发展来看,我国旅游形象理论大部分是借鉴其他学科和国外同行的形象理论来解释旅游形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如:旅游形象的影响因素、旅游地旅游形象的演变规律、旅游者形象感知的行为模式、旅游形象系统以及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
[3]林建斌认为,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会帮助游客把该城市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从而使其竞争力得到提升,并最终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赢得优势。
国内学者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一开始就呈现出实用主义的特征"他们大多从实证角度,利用国外的营销理论,把旅游与营销相结合,进行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学者从自身的理论背景出发,利用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的旅游形象进行研究,表现为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研究"尽管其理论研究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不完善性,但随着城市旅游理论与实践的逐渐成熟,对它的研究也必然会不断向纵深发展。
[4]三、城市旅游形象存在的问题韩顺法等认为,缺乏旅游形象意识现阶段,许多城市的旅游形象处在一种自然状态,没有经过意识的策划和提炼。
旅游形象定位不科学,把旅游形象看成一个创意或看成一个简单的文字表述,不经过系统策划就提出了自己的形象口号,结果导致在旅游市场上得不到认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旅游形象口号不准确,旅游者往往通过这些口号来了解到它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旅游城市,从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口号应该与城市旅游形象符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形象的文字承载功能。
城市形象的维系不力,许多城市形象定位后,就重视维护这种形象,时间长了有可能会造成城市旅游形象从人们的心目中慢慢流失,或是出现危机事件而破坏了旅游形象。
所以,形象的维系工作是形象工程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等同于城市形象定位,城市形象定位系统与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系统是不同的,表现在二者的侧重点、目的和方法上。
[9]汪克会认为,城市旅游形象存在的问题有:1.把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简单化为城市旅游形象视觉景观建设。
目前国内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也出现了偏重城市旅游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建设,而忽视城市旅游形象理念识别系统和城市旅游形象行为识别系统建设的现象。
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把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简单化为城市旅游形象视觉景观建设,片面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
例如盲目追求大广场、大草坪、各种雕塑遍地开花、大玻璃幕墙、宽马路等,而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便是与旅游形象有关的“形象工程”在各个城市的泛滥。
2.片面夸大城市旅游形象的经济作用如前所述。
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能为城市在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带来效益,因此,很多城市把旅游形象称为“无形资本”,甚至被视为是一种特殊资源,这本身无可厚非。
但在实践中,许多城市却片面夸大了城市旅游经济作用,认为只要塑造好城市的旅游形象,城市旅游发展中的资金短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甚至可以一劳永逸。
实质上,注重城市旅游形主要是从文化和心理角度来审视和探究城市旅游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而否定城市基本社会经济建设,塑造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并不是万能的。
3.忽略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
构成城市旅游形象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遗存及风俗习惯等要素无不具有公共性,它们是属于全体城市居民所共有的。
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实际上就是把这些要素进行整合和再创造,使城市旅游产品的差异性更清晰,吸引力更强。
而城市居民,显然应从城市旅游形象塑造这一“公共资本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受益,例如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等。
然而,在许多城市的旅游形象塑造过程中,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游憩需求却往往被忽略了。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国内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对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的忽略,往往直接导致了城市居民对旅游形象塑造的淡漠,一边是政府和主管部门在如火如荼的宣传其重要性,另一边市民却我行我素,认为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毫无关系,因此常常出现“一头热”的现象。
[10]四、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策略韩顺法等认为,政府和旅游企业部门应从旅游形象的自然状态转移到城市旅游形象的意识状态,树立自身的城市旅游形象,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形象定位和宣传,以与众多的旅游产品区别开来,走形象导向的路子;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要结合城市旅游资源的实际进行系统的策划,它应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和科学性而不是依照感性定位,否则形象定位将出现偏差,而影响该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首先,应对旅游城市进行实地形象的调查,从区域经济条件、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状况入手,结合受众分析,即旅游者、本地市民的对该城市的感知形象,然后通过专家根据城市“文脉”和城市现在及其未来旅游的发展进行提炼,确立城市旅游形象的理念核心,最后,从形象的显示系统策划到旅游形象的推广;口号应该与城市旅游形象符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形象的文字承载功能。
首先,要求口号的实质内容必须来源于地方独特性,唯有充分挖掘和深刻分析城市的地域背景,发现和提取地方元素充实到主题口号中,才能避免空洞。
其次,在语言使用上也应避免趋同,如现在太多的“都”字形象口号,容易引起旅游者感知的混淆,文字应有一定的风格和韵味,听起来朗朗上口。
[11]汪克会认为,在城市“视觉景观”越来越趋同的现实情况下,“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才能真正体现城市间深层次的差异,换而言之,当前“视觉景观”的倍受重视,只是适应了大众旅游时代“观光”的需求,而在旅游消费已逐步进入心灵或情感消费时代的今天,城市旅游形象的“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应真正受到重视,城市旅游形象塑造才不会流于表面化。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应该相互融合,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不能孤立,更不能对立。
还要培养和提高城市居民的旅游意识,也就是说,在利用自身旅游形象吸引城市外部游客的同时,也要通过塑造城市旅游形象这一过程为其它城市“培养”潜在游客;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城市居民产生自豪感和归宿感。
因此,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一定要立足长远,那种希望通过城市旅游形象塑造来“立竿见影”式地取得经济回报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要重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游憩需求,避免城市居民对旅游形象塑造的淡漠,造成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中政府“一头热”的现象。
[12]结语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学者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正不断完善其理论体系,开始注重城市旅游形象的文化内涵及其关系的研究, 运用认知科学、行为科学观点建立城市形象理论模型研究等,但在研究时往往把问题简单化,缺乏创新性,还处于低水平重复的层次。
许多研究成果实际上就是形象策划书,并没有达到科学研究所应有的理论高度,而且常常漏洞百出根本无法用于指导实践。
如前所述,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一般都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因此其内在机理与模式并未得到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相对进展缓慢,更谈不上独立性。
这种状况,十分不利于城市旅游形象内在机理与模式体系的形成,同时也决定了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所突破和获得应有的学术地位。
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更加注重以下方面:1.研究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正确定位,应避免盲目夸大,跟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