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散文世界与读书生活

合集下载

莫言9句经典语录摘抄

莫言9句经典语录摘抄

莫言9句经典语录摘抄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

他有许多经典的语录,这些语录不仅是对文学的思考,也是对生命、人性、社会的思考。

下面举七个例子来说明莫言的经典语录:1.“小时候,我以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是手拿棍子钓鱼,长大以后,发现那太无趣了。

最美好的事情其实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读书。

”这句话说明了莫言小时候和长大后对美好事物的不同认知。

读书是一种无穷尽的快乐,可以让人学到更多的东西。

2.“我们要不断学习,掌握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越来越年轻和有活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3.“只要你努力不懈地去做,梦想就有可能变成现实。

”这句话表达了对追求梦想的鼓励。

只要勇敢去追梦,付出努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4.“生命像是一场旅行,我们走到了不同的地方,见到了不同的景色。

”这句话寓意深刻,生命旅程中经历的每一个地方和景色都是有意义的,可以让人在成长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智慧。

5.“只有一直坚持下去,我们才会成功。

”这句话讲述了在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的过程中,坚持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

6.“凡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都需要承受一定的痛苦和努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想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必须要勇于承担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面对痛苦和努力,要保持勇气和毅力。

7.“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应该尊重并借鉴传统。

”这句话强调了尊重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文化和身份。

总之,莫言的这9句经典语录,不仅是对文学的思考,更是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它们提醒我们,要学会珍惜生命,保持持续学习的习惯,对自己的梦想保持信仰,而且要勇于承担痛苦和努力,不断追求有意义的事情。

同时,他还强调了尊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文化和身份。

这些语录不仅是对莫言个人生活经验、创作哲学等方面的反思,更是对人们面对生命和现实所必须具备的智慧和态度的思考。

莫言的读书故事

莫言的读书故事

莫言的读书故事
莫言只是小学毕业,没有上到初中,可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作文曾被拿到了中学生的课堂里宣读,作为一种学习的范文。

莫言的作文很棒,记得第一次引起老师注意的作文,写的是一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学校篮球比赛。

每逢“五一”,小学里就举行体育盛会,有乒乓球、标枪、跳高、赛跑。

写作文的时候,同学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流水账一样把各种运动项目都写一遍。

他另辟蹊径,别的比赛一笔带过,把绝大部分笔墨专门写篮球比赛,写怎样抢球,怎样运球,怎样投篮,受到了老师赞扬,当作范文全班宣读。

莫言受了表扬,一下子兴趣就上来了,天天盼着上语文课,因为那是他出风头的时候。

后来,他经常在作文中虚构故事,而他的小学作文还被拿到中学里宣读,给中学生当范文。

他回忆说,自己文学的开窍比别人多了一份觉悟,那就是对“虚构”的重视。

小时候推10圈磨才准看1页书
莫言嗜好读书,小时候冒着家长惩罚的风险读书,甚至出力推磨换书看,推10圈磨才能获准看1页书。

在访谈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问:“您不能推1圈磨就看1页书吗?”莫言大声说:“我愿意人家不愿意啊!”
莫言仍然记得读《青春之歌》的那一天,朋友只准他借书一
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须还书。

怎么办,他跑到一个草垛上躲了起来,放羊这个“本职”工作被放到了一边,羊儿饿的咩咩叫,他读得忘乎一切,气得母亲要打他。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莫言读遍了周边10多个村庄的书籍。

一天之内读完了的《青春之歌》,他至今记忆清晰,还记得书中的一些段落。

回想以前,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感慨:“那些回忆都变成了我宝贵的资源。

”。

莫言散文集读后感3篇

莫言散文集读后感3篇

莫言散文集读后感3篇莫言散文集读后感1正月初五在大同,在噼里啪啦此伏彼起的鞭炮声中,在西方情人节的早晨,翻看完了莫言的散文集《我的高密》。

这本散文集所选的文章,包括莫言成长中不同阶段的经历、文学创作的过程,还有在美国和日本一些大学的演讲。

本书插图编绘很不错,正文前后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剪纸,中间是配有莫言手写解说的生活照片;本书的装桢设计也很考究。

可说是无可挑剔的一本好书。

莫言驾驭文字的能力令人感叹,做自己说真话的勇气也令人佩服,书中的故事读来觉得真实而亲切。

但比起读故事透视社会反思现实,愚人更喜欢佛道老庄的深邃和广阔,以及王阳明和稻盛和夫的知行合一。

也许,人在不同的阶段该做不同的事情,我老人家已经过了读小说和散文的年代,不过偶而翻翻怡情悦性倒也挺好。

呵呵。

莫言散文集读后感2像我这样的平民百姓,若对莫言那样的大作家评头论足,似乎有点不自量力。

又想,莫言是位大作家,众多作品是要人读的,我就是读者之一,发点“读后感”似不为过。

当然,假若莫言先生从此剥夺我作为他的读者的权利,我也无所谓——又不自量力了,人家对咱哪屑一顾。

因了张艺谋一部电影,才返回头去看莫言的小说,感觉平平。

那天去书店,看到他的散文集《北京秋天下午的我》,封面设计、纸张、字体都是我喜欢的那种,便买了来。

名作家的书似不需要序的,谁有资格为其作序呢?文人相轻么,要序也是自己序。

这本散文集就没有序。

全书共108篇文章,其中48篇是序或跋,多是为别人所写——以次也或证明莫言名人的身份。

莫言的散文在我看来水平一般,远不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春》、《济南的冬天》,甚至不如我们范廷伟写的那些散文有韵味。

更糟糕的是,他个别文章中表露的自以为是实在让人反感。

比如《毛主席老那天》,他当时在部队,他说听到广播时,参谋手中的杯子掉在了地上,跌得粉碎——“分明是表演”;他说毛主席死了(我认为这里用“死”字似有不妥,也不够尊重),大家只紧张了两天,就懈怠了……文中还有其它一些牢骚话,是我不愿苟同的。

杂谈读书 莫言

杂谈读书     莫言

杂谈读书莫言我的读书生活,起始于少年时期。

那时中国的乡村普遍贫困,能借到的书很少,自家拥有的书更少。

我把班主任老师那几本书和周围十几个村子里的书借读完后,就反反复复地读我大哥留在家里的那一箱子中学课本。

数理化看不懂,读语文、历史、地理、生物。

读得遍数最多的自然是语文。

那时中学的语文教材分成《汉语》和《文学》两种。

《汉语》是古文、语法,《文学》则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的节选。

那几册《文学》课本,极大地开阔了我的文学视野。

普希金的《渔夫与金鱼的故事》是在那上边读到的,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在那上边读到的。

茅盾的《林家铺子》、老舍的《骆驼祥子》、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郭沫若的《屈原》、曹禺的《日出》也都是在那上边读到的。

还有我们河北的徐光耀老师的《平原烈火》也是在那上边读到的。

读了很多遍,过了许多年,书中的情节都牢记不忘。

在保定当兵时,我曾兼任单位的图书管理员,管理着三千多册图书。

这也是一个比较疯狂的读书时期。

三千多册书中,文学类图书约占三分之一,其他均是哲学、政治、历史读物。

读完了文学类图书,就读哲学、历史,像黑格尔的《逻辑学》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也都是那时读过的。

虽然读不太懂,但他们那种绕来绕去、摇曳多姿的句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许还影响了我的文风。

我上学时不是个好学生,但读书几近成痴的名声流播很远。

我家门槛上有一道光滑的豁口,就是我们三兄弟少时踩着门槛,借着挂在门框上那盏油灯的微弱光芒读书时踩出来的。

那时我额前的头发永远是打着卷的,因为夜晚就着灯火读书,被燎了。

读书的最好时期,当然是少年,那时心无旁骛,读得快也记得牢。

但很可惜,我少年时,有时间读书但没书榜,现在的孩子们,有许多的书,但没有时间读。

青年时期当然也是读书的好时光,但面对着浩如烟海的书,如何选择,也是一大难题。

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读经典,这当然是对的,但也不妨做些另类的尝试,那就是,少读一些经典,多读一些很少有人读过的冷门书,甚至稀奇古怪的书,这对于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也许更有用处。

愿以书为伴—读莫言《童年读书》有感

愿以书为伴—读莫言《童年读书》有感

愿以书为伴—读莫言《童年读书》有感
初一12班吕柚燃家长
周末,抽空读了莫言的短篇《童年读书》,作者以真实质朴的语言叙述了童年读书的酸甜苦辣和逸闻趣事。

写他童年迷恋读闲书,因为父母不理解,只能偷着看,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

读《封神演义》,需要在同样爱书的同学的监督下读;读《破晓记》,头被马蜂蛰肿了还不放弃;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读出了保尔的命运多舛。

无独有偶。

前段时间,一篇风靡网络,美国连任总统奥巴马在网上晒暑假读书清单:《大地尽头》、《双生石》、《罗丁登场》、《海湾三部曲》和《另一些太阳的温暖:美国大迁徙史诗》。

国事缠身的总统闲暇之余不忘读书充电。

据说他读书的这个好习惯是从读大学的时候开始的。

这让我想到了有一句名言,叫“读书的人不一定成功,但凡成功的人几乎都读书。

”无论是为了消遣,为了充实,还是为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请多读书,读经典吧。

莫言谈读书

莫言谈读书

莫言谈读书莫言谈读书莫言,本名管谟业,男,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中共党员。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莫言谈读书,欢迎大家阅读。

【莫言谈阅读】所谓国人不读书是“另有隐情”:应该是阅读方式多了,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在就是书出的越来越多,但是读的人越来越少。

拿现在读书跟我们50年代、60年代来比,现在读书少的很多原因,因为人们业余时间除了读书几乎没有什么可选择的,现在有电视、网络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活动,已经消磨掉这一点点业余时间,人们社会生活丰富了,娱乐活动丰富了,读书时间被挤掉了,这是一个原因。

读书时间越来越少,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现在读书少好象有一个特指,就是对传统纸媒体读书的减少,现在很多阅读是在网上阅读,这个问题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下,网上阅读算不算阅读,我觉得应该把网上阅读算作阅读,我在网上读新闻,读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也算。

现在读书时间是不是真的少了?也还需要认真统计。

总之,读书少好像变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说明我们大家都认识到书还是人类知识的海洋,书还是人获得知识的一个最主要的途径,读书还是在我们诸多活动当中是最有意义的活动之一,让大家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很赞同温总理:不读书不仅没有前途还会有很多遗憾我在刚刚参军的时候,我们指导员就给我们念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这是指军队而言。

不读书的国家或者不读书的民族,不敢说是愚蠢的民族,但肯定是一个留下很多遗憾的民族。

在我们远古时期,在书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也有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人也在日常生活当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来获得知识,也有一些方式来传播知识。

但是自从书出现之后,书作为总结人类知识、传播人类知识的途径,应该是最便利的,也是最直接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获得知识最方便的途径舍弃了,不去读书自然是很遗憾的。

莫言散文精选

莫言散文精选

莫言散文莫言散文精选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莫言散文精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北京秋天下午的我》据说北京的秋天最像秋天,但秋天的北京对于我却只是一大堆凌乱的印象。

因为我很少出门,出门也多半是在居家周围的邮局、集市活动,或寄书,或买菜,目的明确,直奔目标而去,完成了或得手了就匆匆还家,沿途躲避着凶猛的车辆和各样的行人,几乎从来没有仰起头来,像满怀哲思的屈原或悠闲自在的陶潜一样望一望头上的天。

据说秋季的北京的天是最蓝的,蓝得好似澄澈的海,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白云就像海上的白帆。

如果再有一群白鸽在天上盘旋,鸽哨声声,欢快中蕴涵着几丝悲凉,天也就更像传说中的北京秋天的天了。

但我在北京生活这些年里,几乎没有感受到上个世纪里那些文人笔下的北京的秋天里美好的天。

那样的秋天是依附着低矮的房舍和开阔的眼界而存在的,那样的秋天是与蚂蚁般的车辆和高入云霄的摩天大厦为敌的,那样的天亲近寂寞和悠闲,那样的天被畸形的繁华和病态的喧嚣扼杀了。

没有了那样的天,北京的秋天就仅仅是一个表现在日历牌上的季节,使生活在用空调制造出来的暧昧温度里、很少出门的人忘记了它。

从日历牌上我知道立秋的节气已过,但秋后还有一伏,气温依然是灼热逼人,家家的空调机还在轰鸣着,如果是中午上街,街上的水泥路面上,依然泛着耀眼的白光,多半是红色的车辆,咬着尾巴,缓慢地移动,像一团团移动的火炭,连缀成一条灼热的、扭曲的火龙,人在路边走,身上汗湿黏腻,不是愉快的事。

在无事的情况下,我不会在这个时刻出门。

我在这个时刻,多半是在床上午睡。

我可以整夜的不睡觉,但中午不可以不睡觉。

如果中午不睡觉,下午我就要头痛。

在中午的梦里,我也许会梦到清华园里被朱自清描写过的荷塘。

虽说荷花的盛季是夏天,但初秋的北京,从电视的画面上和报刊的文字里,我知道荷花照样开放得狂。

名家散文赏析-莫言

名家散文赏析-莫言

名家散文赏析-莫言
莫言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被国际文坛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首席写作者”,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对莫言的名家散文进行赏析,通过逐个章节的细化,带您领略莫言散文的魅力。

一、文化背景及莫言生平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莫言的文化背景,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以及莫言的个人生平和成长经历。

这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莫言的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个人经历。

二、莫言散文作品概述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概述莫言的散文作品,包括他的代表作品和风格特点。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概览,读者可以对莫言的散文创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三、散文作品赏析
这一章节将逐个篇章对莫言的散文进行赏析,包括对每篇散文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赏析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莫言的散文作品。

四、莫言散文的艺术魅力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探讨莫言散文的艺术魅力,包括他的叙
事手法、意象和象征、语言的美感等方面。

通过分析这些艺术要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莫言散文的独特之处。

附件:
本文档附有莫言散文的部分原文摘录和翻译,读者可以通过阅
读原文来更好地理解莫言散文的语言运用和美感。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版权法:保护文学、艺术等著作权利的法律规定。

2:知识产权:包括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在内的一系列权益,用于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从乐读到苦读-早年莫言的读书故事

从乐读到苦读-早年莫言的读书故事

从乐读到苦读-早年莫⾔的读书故事从乐读到苦读-早年莫⾔的读书故事 我也曾经体验过读书的乐趣,那是我童年的时候。

书很少,好不容易借到⼀本就如获⾄宝。

家长反对我读这些没⽤的“闲书”,⽜⽺等待着我去放牧它们,我躲起来,不顾后果,⽤最快的速度阅读,匆匆莫⾔忙忙,充满犯罪般的感觉,既紧张⼜刺激。

——乐读“闲书” 莫⾔只上了五年⼩学就失学了。

他从⼩就迷恋读书,那时的农村,既⽆电视,也少有收⾳机,连电影都很少看到。

最⼤的娱乐就是听村头上的⼤喇叭⾥播放的歌曲、样板戏或春节期间看本村业余戏班⼦演的《三世仇》、《姑嫂擒匪》等茂腔戏,⽣活很枯燥。

说到这⾥,我觉得中国⼈真应该感谢周有光先⽣制定的拼⾳字母和拼⾳⽅案,莫⾔上到⼩学⼆年级就学会了查字典,所以他很⼩就能查着《新华字典》读“闲书”。

所谓“闲书”,是农村⼈对⼩说的称呼,⼈们把看“闲书”当成不务正业,所以莫⾔开始看“闲书”时,家⾥⼤⼈是反对的,因他常常为了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

后来,学校⽼师来家访时说,只要功课学好了,看看“闲书”也⽆妨,既可以多识字,还能明事理,向书⾥的英雄⼈物学习。

此后,家⾥⼤⼈们才不⼤反对他看“闲书”了,只要能完成分给他的劳动任务,搞好学习就⾏。

好在那时的学校,⽆论是⼩学、初中、⾼中,⽼师不布置或极少布置家庭作业,所以莫⾔有⼤量的时间看“闲书”。

莫⾔从⼩记性好,看书速度很快,⼀遍看完,书中的⼈名就能记全,主要情节便能复述,描写爱情的警句甚⾄能成段背诵。

读欧阳⼭的《三家巷》时他才六七岁,看到书⾥的美丽少⼥区桃牺牲之处,禁不住流泪,看完此书,⼩⼩年纪便怅然若失,上课⽆⼼听讲,在课本的空⽩处写满了“区桃”⼆字,被同学讽刺、告密,受到了⽼师的批评。

有位⽼师借给他⼀本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保尔和冬妮亚的初恋同样让他着迷,读到⼆⼈分⼿时,他禁不住为之伤⼼流泪,⼀连⼏天,好像害了相思病。

这说明他是真的读懂了,是⽤⼼在读。

为了读杨沫的《青春之歌》,他不去割草放⽺,钻在草垛⾥,⼀个下午就读完了。

名家散文赏析-莫言

名家散文赏析-莫言

名家散文赏析:静静的想念莫言好久没有写了,这人,闲着闲着就懒了,什么也不想做了,大脑可能要生锈了吧,或许,真的是这样子了。

清明节又到了,没能回家,好几年了,想回家去看看你们的,可每次都没能回去。

呆在宿舍,静静就这样,静静地想你们。

我们这,这几天下雨了,不知你们那怎样,你们可好?您离开我们已经好多年了,家人都很想你们,回家过年,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谈天说地,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家里的条件比起以前是好的得多了,可是你们却已经不在了。

出生在艰辛的岁月,受尽旧社会的折磨,好不容易社会好了么,你们又都不在了。

奶奶在的时候吧,我们总嫌您唠叨,一天大事小事都要说,那时的我们很不能理解您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话要说,等到我们兄妹长大,能够理解其中包含的意思的时候,您却已经不在了。

再也听不过不到您唠叨的声音了。

爷爷奶奶要是在的话该多好,家里多了好几口人,要是你们还在,都可以和重们一起玩了。

无论在哪里,看到老人,我都会想起你们来,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思念。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奶奶都已经给我们煮好了可口的饭菜,别家的小孩都在找爸妈拿钥匙的时候,我们已经吃饱了。

初中的时候,一星期回家一次,每次,我和哥哥回家,奶奶都特别的快乐,拉着我们问这问那的,生怕我们饿着,晚上睡觉冷着,姑妈她们给她买的好吃的,她都留给我们回来吃,要去学校的时候,吃的用的都往我们包里塞,那时候,真的很幸福。

放假回家,奶奶还给我们兄妹讲她们那几年的奋斗史,怎样度过那些艰辛的岁月,土匪怎么来抢人,抢东西的,怎么集体劳动的,村里的小孩被老虎叼去,修护城河的艰辛。

奶奶的经历,就是一本很厚的书,所有的苦难,所有的辛酸,用血和汗写成的一本书。

生在那样的年代,熬过那么些艰辛的岁月,一步步走向新社会,却已经疾病缠身,没福享受好的生活。

我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等要好好孝顺她们的时候,老人一个个相继离开。

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

家里有个七八十岁老人多好,日子苦写也罢,只要和家人在一起,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讲故事的人》读书心得体会

《讲故事的人》读书心得体会

《讲故事的人》读书心得体会《讲故事的人》读书心得体会1最近读了莫言在瑞典学院的演讲《讲故事的人》,感到这篇朴实无华的演讲词里,满含着人生智慧,映见着文学心灵。

他的演讲通篇都在讲故事,没有一句大道理,甚至于对自己主要作品的评价,也是用讲故事来完成的。

但在这一连串的故事里,我们可以读到莫言对文学创作、人生境界的个性化解读。

从这篇演讲里,我们看到了莫言孤独、苦难的少年生活。

他因为贫穷而忍受饥饿,因为相貌而备受歧视,因为辍学而承受孤独。

但在他自己看来,这些凄凄惨惨的遭际却让他得以从容穿越20世纪中国的历史和社会。

孤独与穷苦,使他沉浸到了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中,滋生了无限的想象力,获得了敏锐体察人生与人性的艺术之心——恰恰是这些,玉成了他的文学创作,给他带来了丰富的文学素材与创作灵感。

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命运在剥夺的同时,也在给予。

我曾听到一种说法:中文系是不产作家的。

要出作家,那也是走出校门之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炼”出来的。

我认为这个说法包含着丰富的寓意:只有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文学还需要来自生活的鲜水活鱼,还需要创作者历经沧桑、承受寂寞的生命遭际——好的作品只会从这样的人生遭际里凝结而出。

在这篇演讲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莫言对于人生境界的理解。

他所讲述的故事涉及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宽容。

他的母亲事事教他宽容,他自己的经历也常常在暗示他:要保持宽容、平和之心。

他曾经毫不留情地顶撞了上司,并为此沾沾自喜,但是后来他感到了后悔。

不是因为害怕被上司“穿小鞋”而后悔,而是感到自己的行为只是一种得理不饶人的鲁莽,与单纯追求特立独行的乖戾而已,于人于己并没有任何建设的意义——他是为此而后悔。

这里仿佛让人看到一种自省后的心灵平和与澄净。

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那种一味“佯狂傲上”、“故标清高”的名士做派,这种自省倒显得坦荡、澄澈,难能可贵。

一个通篇讲故事的演讲,却其实通篇都在讲故事之外的世界。

拆解遭遇恶意的险招,讲述文学内外的驳杂,洞悉人类心灵的丰富,这是莫言的智慧,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莫言散文(精选5篇)

莫言散文(精选5篇)

莫言散文莫言散文(精选5篇)莫言,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千言万语,何若莫言!莫言自谓“莫”言,笔下却是千言万语。

不论题材为何,他那滔滔不绝、丰富辗转的词锋,总是他的注册商标。

小编分享莫言散文(精选5篇),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位大学者的丰富的笔下世界吧!莫言散文篇1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

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

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

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

所以走得很快。

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

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

要远好多。

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

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

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痕迹。

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

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蝈蝈的叫声使月夜显得特别沉寂。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

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

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

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

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

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

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

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读书的名家散文】读书的名家名篇

【读书的名家散文】读书的名家名篇

【读书的名家散文】读书的名家名篇在闻名作家中,许多人都写过读书的名篇!比如以下是共享给大家的这篇莫言:童年读书,就特别值得我们去阅读,伴侣们,一起来阅读学习吧!莫言:童年读书我童年时的确沉迷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

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

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

人真是怪,越是不让他看的东西、越是不让他干的事情,他看起来、干起来越有瘾,所谓偷来的果子吃着香就是这道理吧。

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很多精致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

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需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

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所以前几年在电视上看了连续剧《封神演义》,替古人不平,如此名著,竟被糟蹋得不成模样。

其实这种作品,是不能弄成影视的,非要弄,我想只能弄成动画片,像《大闹天宫》、《唐老鸭和米老鼠》那样。

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四周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

那时我的记忆力真好,用飞一样的速度阅读一遍,书中的人名就能记全,主要情节便能复述,描写爱情的警句甚至能成段地背诵。

现在完全不行了。

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闻名小说读遍了。

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假如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

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

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

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

我心里忐忑担心,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

童年读书莫言读后感

童年读书莫言读后感

童年读书莫言读后感《莫言童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通过对莫言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成长历程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中国农村孩子的成长故事。

这部作品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也让我对童年的读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莫言童年》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在农村的童年生活。

他通过对家乡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农村的贫困和艰辛,也展现了农村孩子们的天真和快乐。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用鲜活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

在阅读《莫言童年》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童年的重要性。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它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和思想,也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在童年时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是最为简单和纯真的,这种纯真和简单是人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童年,努力保留那份纯真和快乐。

此外,通过阅读《莫言童年》,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读书是他最大的乐趣和精神寄托。

作者通过读书,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培养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读书的过程中,作者不仅认识到了世界的多样性,也懂得了如何去理解和面对自己的生活。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拓宽自己的视野,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总的来说,《莫言童年》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感人的作品,它通过对作者童年时代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中国农村孩子的成长故事。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也让我对童年的读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作品,感受童年的美好和读书的重要性。

莫言散文随笔集选推荐

莫言散文随笔集选推荐

莫言散文随笔集选推荐莫言经常说他的成功不在写作上,而是有个幸福的家庭。

莫言的妻子杜勤兰,也是“高密东北乡”的孩子,两人识于儿时,感情深笃。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莫言散文随笔集选,供大家欣赏。

莫言散文随笔集选推荐:漫长的文学梦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

那是我在村中小学读三年级的时候。

因为自理生活的能力很差,又加上学时年龄较小,母亲给我缝的还是开裆裤。

为此,常遭到同学的嘲笑。

有一个名叫郭兰花的女生,特别愿意看男生往我裤裆里塞东西。

她自己不好意思动手,就鼓励那些男生折腾我。

男生折腾我时她笑得点头哈腰,脸红得像鸡冠子似的。

后来,这个那时大概刚从乡村师范毕业、年轻力壮、衣冠洁净、身上散发着好闻的肥皂气味的高个子张老师来了,他严厉地制止了往我裤子里塞东西的流氓行为。

他教我们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

他的脸上有很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很凶。

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竟尿在教室里。

他很生气,骂道:“你这熊孩子,怎么能随地小便呢?”我哭着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有一次,他让我到讲台上去念一篇大概是写井冈山上毛竹的课文,念到生气蓬勃的竹笋冲破重重压力钻出地面时,课堂上响起笑声。

先是女生哧哧的低笑,然后是男生放肆的大笑。

那个当时就十七岁的、隔年就嫁给我一个堂哥成了我嫂子的赵玉英笑得据说连裤子都尿了。

张老师起先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训斥大家:“你们笑什么?!”待他低头看了看我,便咧咧嘴,说:“别念了,下去吧!”我说:“老师,我还没念完呢。

”因为我念课文是全班第一流利,难得有次露脸的机会,实在是舍不得下去。

张老师一把就将我推下去了。

我堂嫂赵玉英后来还经常取笑我,她摹仿着我的腔调说:春风滋润了空气,太阳晒暖了大地,尖尖的竹笋便钻出了地面……张老师到我家去做家访,建议母亲给我缝上裤裆。

我母亲不太情愿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缝上裤裆后,因为经常把腰带结成死疙瘩,出了不少笑话。

莫言散文:乐游书海

莫言散文:乐游书海

莫言散文:乐游书海导语: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莫言散文,一起来欣赏:乐游书海岁月在雁过留声中写下美丽的诗句,人生在荆棘挑战中穿越新的时空。

时光易逝,岁月如歌。

寒窗苦读十多载,我们一个个从不懂事的孩子,长成了一个个稳重的大学生。

生命,在历史的风雨中洗礼,心灵,也在沧桑中走向成熟。

大学是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阶段。

作为一名大学生,不阅读不行,不思考不行。

当一个大学生步入到社会后,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懂得,就会被世人歧视和嘲笑,被社会所淘汰,那是多么的惭愧啊!为什么要努力读书?为什么要多多阅读?只是为了以后不想在碌碌无为中周而复始,不愿在柴米油盐的计较中磨灭希望。

而读书就是帮助我们实现价值的捷径。

书对每个人的一生恐怕是举足轻重的。

阅读,可以丰富大学的生活、增长我们的才智。

或尔漫步于如簇的樱花丛中,或尔奔跑在宽阔的球场,但你却早已忘了书的味道,忘了晨读于紫竹林的清幽。

那样庸俗的生活,你不觉得太单调了吗?假设你可以陶醉在丰富的图书之中,假设你可以沉思于宽敞的阅览室里,你的思维就会别样的敏捷,你的生活就会更加的具有色彩,或许那样你就不会再认为大学生活是无聊和单调为主旋律的岁月。

在我们80后、90后的朋友中,很多人已不在喜欢阅读了,而是整天呆在网吧,在网络上用游戏、QQ和其他无聊的东西来打发时间。

这也难怪啊,每次考试总是挂科,挂了以后还争着找借口,这样的生活能不单调吗?能不无聊吗?古人说,读书使人明智,要想拥有博大精深的知识,就得多加阅读,乐于阅读。

阅读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提高自我的精神境界。

古代的跨执字第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他们认为只要发愤苦读,黄金和美人就会自行到来。

虽然这只是他们的向往,只是他们的妄想,但也是一种忘我的读书的境界。

清晨雨后,捧一本散发着墨香的小书,呼吸着院落玫瑰的清香,听着滴答的雨声,尽情地陶醉在文字里,是多么地惬意。

夜晚独处一室,静静地阅读,感觉心灵宁静而自由,掩卷拂袖长思圣哲先贤的思想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的散文世界与读书生活
杜家和
‚将魔幻一样的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这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这一奖项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

莫言,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县,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自从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他创作了一系列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的作品,被归类为“乡土文学”作家。

其作品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11年8月,莫言曾经以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作为作家的莫言,主业是小说创作。

在从事小说创作之余他也创作了一些散文作品,虽然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有着自己的风格,并且与他小说的风格具有一致性。

散文的特质是写法自由、题材广泛,然而在各种题材当中,读书生活似乎特别受散文写作者的青睐,散文写作的名家几乎都创作过以读书生活为题材的散文,包括周作人、朱自清、朱光潜、俞平伯等等,其中也包括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新得主莫言。

通过阅读莫言的散文,我们可以窥见他的读书生活。

谈读书,莫言是从自己的童年说起的。

童年时期的莫言,大概说不上聪慧过人,但是‚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

‛‚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

‛(《童年读书》)童年时代的莫言喜欢读的是“闲书”,所以被父母视为不务正业,因而只能偷偷摸摸地看。

小时候的莫言骨子里便具有叛逆性,父母不太认可他看“闲书”,他却非看不可。

还是在《童年读书》中,他写道:‚人真是怪,越是不让他看的东西、越是不让他干的事情,他看起来、干起来越有瘾,所谓偷来的果子吃着香就是这道理吧。

‛莫言的记忆中,读的第一本“闲书”是《封神演义》,由于这本书不在“四大名著”之列,大概很多人没有读过,但是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根据《封神演义》改变的电视连续剧《封神榜》。

莫言童年时期阅读的这第一本“闲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莫言也对其赞誉有加。

至于改编出来的电视剧,莫言则非常不感冒,认为其将原著“糟蹋得不成样子”。

事实上,这也与文学和影视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质有关。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形象是用语言塑造出来的,具有不确定性,这正是文学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不确定的文学形象,我们必须通过想象使其定型化,而想象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非常令人愉快的。

电影电视中,形象是直接出现在观众面前的,看的过程很轻松,但也束缚了我们的想象,美感的强烈程度也就降低了。

通过阅读“闲书”,莫言走进了文学的世界,那是一个唯美的、令人着迷的世界,而且还能让他在其中体悟到不少的哲理,这些也是莫言在《童年读书》中讲述给我们的。

童年的莫言是“怀着甜蜜和忧伤读《三家巷》”的。

欧阳山的《三家巷》写的是发生在广州的故事,女主人公区桃在童年莫言的心目中是美的化身,以至于几十年以后莫言“第一次到广州,串遍大街小巷想找区桃,可到头来连个胡杏都没碰到。

”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冬妮娅向保尔道歉的情节,莫言感悟到了一个事理:‚一个高贵的人并不意识到自己的高贵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高贵的人能因自己的过失向比自己低贱的人道歉是多么可贵。

‛童年读的多是“闲书”,莫言乐此不疲。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我(莫言)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莫言喜欢的是非功利性质的读书,也就是凭自己的喜好读书。

当读书成为了升学考试、
谋生的需要的时候,读书的乐趣也就降低了。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阅读语文课本上的小说,并没有太大的乐趣可言,因为读完是要考试的;阅读偷偷地从网络上下载的小说,内心愉悦无比,因为那是自己的喜好。

在另一篇很短小的散文《谈读书》中,莫言有这样的话:‚任何工作,如果跟吃饭问题联系在一起,就不会给人带来愉快。

‛读书就是如此,如果总想着读书是为了将来的饭碗,为了一个好的前程,那就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既走不进书中的“黄金屋”,也看不到书中的“颜如玉”。

提到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是绕不过去的,对于鲁迅的作品,莫言是下过很大的功夫去阅读的,他写过两篇散文专门谈阅读鲁迅的体会:《〈铸剑〉读后感》和《读鲁迅杂感》。

《读鲁迅杂感》写的是作者阅读鲁迅的不同的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不同的体会。

‚那时的读鲁迅的书,实在是因为脚上生了一个毒疮无法下地行走只能困顿在炕头上,而炕头上恰好有一本我的正在念中学的大哥扔在那里的鲁迅作品选集。

‛作者初读鲁迅,可以说有些偶然。

文革时期,由于鲁迅的作品未在被禁止阅读之列,所以莫言阅读了很多鲁迅的作品,他的体会是:‚这一阶段的读鲁迅是幸福的、妙趣横生的,除了如《故乡》《社戏》等篇那一唱三叹、委婉曲折的文字令我陶醉之外,更感到惊讶的是《故事新编》里那些又黑又冷的幽默。

‛莫言对于鲁迅的感觉是极为准确的,《故事新编》现在越来越为鲁迅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所重视。

后来,莫言“得了一套精装的《鲁迅全集》,便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通读了一遍。

”这几个月阅读鲁迅的收获就是‚仿着他的笔法,写了一篇《猫事荟萃》。


宋朝诗人陆游在《示子遹》中的一句诗:“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除去阅读文学作品之外,莫言对于历史著作的阅读兴趣也很大,这一点在他的散文《楚霸王与战争》《搜尽奇峰打草稿》中有所体现。

历史著作中,莫言最喜欢的是《史记》,而且从血脉里喜欢,所以他在《搜尽奇峰打草稿》里写道:“《史记》,正是太史公抱满腹奇学,负一世奇气,郁一腔奇冤,写一世奇人之一生奇事,发为万古千秋之奇文。


中国当下散文创作,从风格上来说,主要有学者的散文和作家的散文。

前者强调的是理性和缜密,比如余秋雨的散文以及周国平的散文;后者强调的是叙事,注重故事性,莫言的散文当属此列。

莫言用小说编织了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同时用散文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讲述了自己周围的人的故事,更讲述自己的家乡,讲述一段永恒的乡愁与乡怨。

【知识卡片】
乡土文学: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乡土文学又被称为乡土小说。

在中国新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初期,一些寄寓大都市的来自农村的青年作家,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以及乡怨的笔触,写出了具有泥土气息的小说作品,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

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台静农的《地之子》等,其中也包括后来非常出名的沈从文的《边城》。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乡土文学成为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高峰阶段。

这一时期出现了以刘绍棠《蒲柳人家》为代表的京郊大运河系列小说、以路遥《人生》为代表的陕北黄土高原系列小说、以贾平凹《浮躁》为代表的商州系列小说、以莫言《红高粱》为代表的红高粱系列小说等。

这些小说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基本创作原则,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技巧,根植于本乡本土,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风俗民情,都具有浓郁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