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将合成短纤维回潮率试验方法和合成纤维长...
化学纤维质量标准
通风式快速八篮烘箱
27
YG201B纱线测湿仪
28
七、染色性
染色性是纺织纤维的一项重要性能,它包含的内 容有:可采用的合适染料、可染得的色谱是否齐 全及深浅程度、染色工艺实施的难易、染色均匀 性及染色后的各项染色牢度等。
29
• 纤维的染色性与三方面的因素有关:染色亲和力、染色速度及纤维着色剂的性质。 • 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可通过离子键、氢键、偶极的相互作用,对于活性 染料的染色还有共价键的相互作用。纤维的分子结构和超分子结构对 纤维与染料的亲合力有很大影响,采用适当的共聚、共混等改性方法 对改进染色性是行之有效的,即增大了无序程度和可及性,有可以引 入亲染料的基团。 • 染色速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染料从溶液中进入纤维是一个扩散过 程,它取决于染浴中的染料向纤维表面扩散、染料被纤维表面吸附以 及染料从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 • 纤维-染料复合体的稳定性是决定染色坚牢度的结构因素,各种染色 牢度主要与纤维-染料复合体的性质有关,而不仅仅取决于染料本身 的性质。
Vo 2 LOI 100 Vo 2 VN 2
根据纤维燃烧时引燃的难易程度、燃烧速度、离开火 焰后的续燃性等特征,可以将纺织纤维分为易燃纤维、可 燃纤维、难燃纤维、不燃纤维。 22
纤维燃烧性的分类
分 类 燃烧特征 不能点燃 极限氧指 数 >35% 常见纤维品种 玻璃纤维 、金属纤维 、 硼纤维、石棉纤维、碳 纤维 氟纶、氯纶、偏氯纶、 改性腈纶 、芳纶、酚醛 纤维等 涤纶、锦纶、维纶、蚕 丝、羊毛、醋酯纤维 棉、麻、粘胶纤维、丙 纶、腈纶
26
(二)吸湿性的检测方法
按照吸湿性的测试特点,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 直接测定法是直接获取纤维中水分重量的测定方法,从而计算出含水率或回潮 率。如烘箱法、红外线辐射法、吸湿剂干燥法、真空干燥法等。其中烘箱法应 用最广。
纤维的鉴别与品质评定
一、手感目测法 根据纤维的外观形态(纤维的长度、细度及其分布、卷曲)、色泽及其 含杂类型、刚柔性、弹性、冷暖感等来区分天然纤维棉、麻、毛、丝及 化学纤维。手感目测是鉴别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以及天然纤维中的棉、 麻、毛、丝等不同品种的简便方法之一,但随着改性技术的不断推出与 完善,其准确性较差。主要内容:外观形状、色泽、手感、拉伸。一看: 色泽、粗细;二摸:柔软度;三拉:长度,弹性,整齐度。
《纺织材料学》
第九章 纤维的鉴别与品质评定
嘉兴学院· 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
第一节 纤维的定性鉴别
国家标准 ——GB 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规定: “在纺织品服装标注内容中,有三项内容必须采用耐久性标签,即号型、纤 维成分和洗涤方法标签应固定在产品上,但不排除其他内容也使用耐久性标 签。” 纺织纤维定性鉴别的方法,是依据各种纺织纤维的不同物理、化学及染色特 性的差异,采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对纺织纤维进行测试,并将试验结果与标准 照片、标准色卡、标准图谱及其它有关的标准样照资料对照,以鉴别纤维的 种类。 可选择鉴别方法: 感官鉴别法、 密度鉴别法、熔点鉴别法、气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双 折射法、黑光灯法(荧光法)、 燃烧鉴别法、扫描电镜法、显微镜观察 法、热重-差热法、热分解法、试剂着色法鉴别法等。 纤维鉴别的步骤,一般是先确定大类,再分出品种,然后做最后的验证。
七、熔点法 利用具有热塑性纤维的不同熔点进行鉴别,但不能作单独的纤维定性鉴 别,只能作验证和测定热塑性纤维的熔点。(熔点显微镜)
纤维名称 二醋酯纤维
熔点范围℃ 255-260
纤维名称 三醋酯纤维
熔点范围℃ 280-300
聚酯纤维
聚丙烯腈纤维 锦纶6 锦纶66 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
短纤成品质检操作规程
短纤成品质检操作规程一、目的规范短纤质检岗位的操作,以保证各项产品指标的准确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短纤车间质检岗位。
三、检验项目及工作程序1、纤维长度的测定1.1术语(1)超长纤维:超过名义长度5mm并小于名义长度2倍者。
(2)倍长纤维:名义长度的2倍及以上者(包括漏切纤维)。
(3)短纤维界限:小于20mm者。
1.2试验方法:中段称重法1.3试验原理用手扯法将纤维梳理整齐,切取一定长度的中段纤维,在过短纤维极少的情况下,总重量与中段重量之比愈大,则纤维的平均长度愈长。
因此纤维的平均长度用中段长度乘总重量与中段重量之比表示。
1.4仪器及工具(1)切断器:20mm(允许误差±0.01mm)、钢梳:10针/cm,20针/cm。
(2)精密电子天平:(称量5mg,感量0.01mg。
称量50mg,感量0.1mg)。
(3)、黑绒板、压板、一号夹子、钢尺、镊子。
(4)电子天平(称量200g,感量0.1mg) o1.5试验步骤(1)从实验室试验样品中随机均匀地称取试样50g (精确至0.1g),再从该样品中不少于20点均匀取出一定量的纤维并称取30-40mg作为平均长度和超长分析用,依次取两束。
(2)将剩余试样用手扯松,在黑绒板上,用手拣法将倍长纤维拣出(包括漏切纤维)。
(3)将平均长度和超长分析用的纤维进行手扯整理,用梳子将游离纤维梳下。
(4)将梳下的纤维加以整理,长于短绒界限仍归于纤维中,如此反复几次得一端较为整齐的纤维束。
(5)将手扯后的纤维束在限制器绒板上整理,使成为一端整齐的纤维束。
(6)纤维束中取出的超长纤维称量后,仍并入纤维束中(精确至0.01mg)。
(7)将纤维束放在切断器上切取中段纤维,切时纤维束整齐的一端靠近切断刀口,两手所加张力适当,使纤维伸直但不伸长,纤维束必须与刀口垂直。
(8)将切下的中段和两端纤维分别称量(精确到0.01mg)。
(9)试长度时发现倍长纤维,拣出后并入倍长纤维一起称量(精确到0.01mg)。
化学纤维检测(涤纶、腈纶、锦纶、锦纶)
化学纤维检测(涤纶、腈纶、锦纶、锦纶)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纺织品执行国标
26 GB/T 4802.2-2008
GB/T 4802.2-1997 2009-03-01
2 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
27 GB/T 4802.3-2008
GB/T 4802.3-1997 2009-03-01
3 部分:起球箱法
28
GB/T 6529-2008 纺织品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13773-1992 2009-03-01
能 第 2 部分:抓样法接缝强力的测定
39
GB/T 6502-2008 化学纤维长丝取样方法
GB/T 6502-2001 2009-03-01
40
GB/T 6503-2008 化学纤维回潮率试验方法
GB/T 14341-1993 GB/T 6503-2001
法
2009-05-01
服装 防静电性能 通过材料的电阻 44 GB/T 22043-2008
(垂直电阻)试验方法
2009-05-01
45 GB/T 22044-2008 婴幼儿服装用人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
2009-05-01
46 GB/T 22282-2008 纺织纤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
2009-06-01
31 GB 14798-1993 土工布 鉴别标志
强 制
TC209 全国纺 织品标准化技 -T-608 2007~2008 术委员会
32 GB 17591-1998 阻燃机织物
强 制
TC209 全国纺 织品标准化技
-Q-608 2006~2007
科学管理合组织,不断深化“双基”建设狠抓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面落实手指口述确认操、岗位描规范提高员责任意识和整体能。
合成纤维湿法纺丝
T′
T″ Td
d: Tg,Tf>Td, 可成纤 不能熔融纺丝—— 纤维素纤维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e: T′>Tb, T″<Tg<Td, Tf>Td, 能够成形,难调。
Td
f: T′>Tb, T′~T″处于 Tb~Tg之间,Tf<Td, 聚合物能够进行熔体 切丝,如PET
最有价值
品种主要有并列型、皮芯型、海岛型。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并列型:两个组分在纤维截面上分别构成半月形。
自卷曲性好、复合百分比较稳定、易剥离 利用两组分热性能不同,可生产高螺旋卷曲状旳纤
维、导电纤维、阻燃纤维
皮-芯型:一种组分包围另一种组分,
形成“皮”和“芯”。 芯层具有纤维旳主体性能 皮层提供特殊旳表面性能
杂链纤维
聚酰胺纤维 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等……
碳链纤维
聚丙烯睛纤维
聚乙烯醇缩醛纤维
聚丙烯纤维 等……
杂链纤维 大分子主链除碳原子外,还具有其他元素(N,O)
碳链纤维 大分子主链全部由C-C构成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按性能功用分 耐高温纤维, 如聚苯并咪唑纤维(PBI); 耐高温腐蚀纤维,如聚四氟乙烯(PTFE); 高强度纤维, 如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耐辐射纤维, 如聚酰亚胺纤维; 阻燃纤维、高分子光导纤维等。
第一节 概述
一 熔体纺丝旳定义及合用范围
将高分子聚合物加热熔融成为一定粘度旳纺丝 熔体,利用纺丝泵连续均匀地挤压到喷丝头,经过 喷丝头旳细孔压出成为细丝流,然后在空气或水中 使其降温凝固,经过牵伸成丝。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最齐全的纺织行业执行标准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实验室认可证书附件
(AS 0973)
名称: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滨江中路草芳围35号之二
签发日期:2009年11月30日有效期至:2012年11月29日
附件1-1 认可的检测能力范围
序号产品/产品
类别
项目/参数领域
代码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
(含年号)
限制
范围
说
明序号名称
一纤维及纤维制
品
1 棉纤维1 取样
03120
1
棉纤维试验取样方法
GB/T 6097-2006
2 长度
03120
6
棉纤维长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
罗拉式分析仪法
GB/T 6098.1-2006
棉花长度试验方法手扯尺量法
GB/T 19617-2007
3 马克隆值
03120
6
棉纤维马克隆值试验方法
GB/T 6498-2008
4 回潮率
03120
6
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烘箱法
GB/T 6102.1-2006
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电测器法
GB/T 6102.2-2009
5 含杂率
03120
6
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
GB/T 6499-2007
6 疵点
03120
6
原棉疵点试验方法手工法
GB/T 6103-2006。
中空咖啡碳聚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中空咖啡碳聚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作者:张陈恬赵连英顾学锋来源:《丝绸》2021年第03期摘要:為了研究中空咖啡碳聚酯纤维的可纺性,文章测试并分析中空咖啡碳聚酯纤维的形态结构、红外光谱、热稳定性、拉伸性能、吸湿性、卷曲、比电阻、含油率等,并与咖啡碳聚酯纤维、普通聚酯纤维进行对比。
测试结果表明,中空咖啡碳聚酯纤维有着明显的圆形中腔结构,附着细腻的纳米级咖啡碳颗粒,且延续了聚酯纤维优异的耐热性、高强高模、拉伸性能;吸湿性提高了3倍,优化了服用舒适性,热分解后质量残余量减少,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应用价值的新型功能性纤维,可为纺纱工艺、织造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空咖啡碳聚酯纤维;聚酯短纤维;拉伸性能;吸湿性;纺纱工艺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spinnability of hollow coffee carbon polyester. To this end,tests and analyses of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infrared spectrum, thermal stability, tensile property, hygroscopicity, crimp, specific resistance and oil content of hollow coffee carbon polyester were conducted, and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coffee carbon polyester and ordinary polyester fib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hollow carbon polyester has an obvious circular lumen, is attached with fine nanoscale coffee carbon particles, and is as excellent as polyester in heat resistance, high strength and high modulus, and tensile properties; its moisture absorp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dinary one by three times, is superior in wearing comfortableness, and has less mass residue after thermal decomposition. It is a new-type functional fiber of high value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pinning process and weaving application.Key words: hollow coffee carbon polyester; polyester staple fiber; tensile properties; moisture absorption; spinning process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品的安全与保健愈发受到关注,新型纺织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层出不穷,以满足人们对纺织品安全舒适、时尚高档、功能多样的新需求。
影响粘胶短纤维回潮率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粘胶短纤维回潮率的原因及对策作者:侯佳琪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04期摘要:随着我公司粘胶短纤维产能的不断扩大,相继建设了8万吨、16万吨和20万吨粘胶短纤维生产线,针对16万吨烘干机特点,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回潮率的控制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希望可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粘胶短纤维;回潮率;烘干机在粘胶短纤维生产过程中,若烘干能力不足,将会严重制约纤维的产量。
我公司16万吨粘胶短纤维生产线,产品定位为细短粘胶短纤维和无纺布用洁净高白度粘胶短纤维。
烘干机是粘胶短纤维生产中核心设备,本系统采用C1 150458 RSC烘干机链板及链条烘干系统,采用长120m、宽3.8m的三节链板式烘干机,和长108m、宽2.6m的烘干机相比,该烘干系统通过加长加宽方式,大大提高产量。
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产品回潮率出现波动,成品回潮率偏高的现象较严重,从而影响纤维的纺织加工与使用性能。
针对产量和回潮率间的矛盾,查找导致回潮率不稳定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工艺优化,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稳定了粘胶短纤维回潮率,改善烘干机的烘干能力,减少因回潮率不合格造成的隔离返投,提高了粘胶产量。
1 影响胶短纤维回潮率的因素1.1 回潮率偏差大的原因机外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烘干机,加热器对其进行加热,形成烘干热风,循环风机对热风加压,把热风输送到匀风板上,经过匀风板的作用,烘干热风穿过纤维层,对纤维层进行干燥,之后这些热风一部分和进风口空气混合,经过热器加热到要求温度,重新进入该干燥循环系统,另一部分从排风口排出。
但这种大型烘干机在初期烘干后,回潮率偏差常大于2%,因回潮率偏差大,使得纤维回潮率不均匀。
通过对烘干机风机侧纤维和链板侧纤维回潮率进行6组平行试验,风机侧纤维回潮率平均值为11.970%,链板侧纤维回潮率平均值为9.56%,由此可见,风机侧纤维回潮率和烘干机链板侧纤维回潮率存在较大的偏差,偏差平均差值为2.410%。
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标准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专业课程标准模板1)课程编号:4113课程名称:《纺织材料与检测》课程性质:考试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检测与贸易课程负责人:李桂荣制定时间:2008年9月专业负责人审核:周献珠教学系部审核:年月一课程名称纺织材料与检测二内容简介本课程适用于现代纺织技术和纺织品检测与贸易专业学生系统学习纺织材料及检测知识。
以项目形式介绍了纤维、纱线、织物三种形式纺织材料形成过程、基本结构、性能特点及检测方法。
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组构建了适应不同专业需要的模块结构化课程体系,该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把授课内容划分为5大模块9个独立的项目,不同专业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项目搭接使用,突出了灵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中第1、2、3、4、5项目是基础型模块,6、7、8项目是强化技能性模块;第9个项目是综合技能型模块。
三课程定位(一)课程专业背景分析纺织材料与检测是一门基础性、纲领性课程。
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作为纺织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和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纺织材料学的基本理论、纺织纤维的性质及其鉴别;纤维和纱线的细度表示方法;纤维及纱线的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织物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性能的测试等,这些内容的掌握程度都影响了纺织工程专业其它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其课程理论性较强,实践环节也很重要,它影响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凡纺织类有关的专业都要修学此门课程,它也是纺织企业进行员工业务培养的主干课程。
是学习纺织专业后续课程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关系到今后工作中能否正确运用纤维原料,进行分析及检测。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坚持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强调“能力重于知识”。
针对新疆纺织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纺织材料检测的方式,融职业素质培养于教学中,本课程设计了五大模块,九大教学项目,以实际工作任务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将知识、技能、素质训练融合于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从而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涤纶短纤维含油率标准和干热收缩率标准
4 术语
合成纤维含油率: 合成纤维上附着的油剂
质量( 不包括水分) 对干燥纤维质量的百分 率。
5 原理
采用索氏萃取法, 利用油剂能溶解于某些 有机溶剂的性质, 通过脂肪抽出器将试样 表面的油剂抽出, 所得抽出液加以蒸发烘 干, 称量不易挥发的油剂, 以达到测定试 样的目的。
样筒; 摄子和弯头镊; 张力夹和弹簧夹; 黑绒板; 烘箱: 附有恒温控制装置,允许误差士1℃.
7 纤维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纤维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按GB6529规 定执行。
预调湿用标准大气: 温度不超过50℃,相对 湿度10%-25%;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温度2 0 士2 ℃,相 对湿度63%-67%.
10 . 3用镊子夹住上弹簧连同纤维和张 力弹簧一起放人仪器的样筒中, 按样筒 上的顺序进行排列
10 . 4 样筒放入仪器中心轴上进行长度 测量得到L 0( 精确到0 . 0 1 m m) ,
10 . 5 取出样筒放人已达到规定温度的 烘箱中进行热处理, 3 0 m i n后立即取 出放入第6 章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平衡 30min ,再次进行长度测量得到L 1 ( 精 确到0 . 0 1 mm) ,
A 1 仪器和工具
a . 阿贝折射仪: 附钠光灯,供阿贝折射仪 用恒温槽一套;
b . 脂肪抽出器: 2 5 0 m L ; c . 天平: 最小分度值0. 0 1g 及0. 1 m g ; d . 恒温水浴锅;
e . 红外线干燥器: 105±3℃;
f . 100ml量筒、250mm不锈钢镊子、 0.5ml吸管、直径2.5×150mm不锈钢丝( 一 端附有橡皮) ;
最齐全的纺织行业执行标准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实验室认可证书附件
(No。
CNAS 0973)
名称: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滨江中路草芳围35号之二
签发日期:2009年11月30日有效期至:2012年11月29日
附件1—1 认可的检测能力范围
序号产品/产品
类别
项目/参数领域
代码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
(含年号)
限制
范围
说
明序号名称
一纤维及纤维制
品
1 棉纤维1 取样
03120
1
棉纤维试验取样方法
GB/T 6097—2006
2 长度
03120
6
棉纤维长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
罗拉式分析仪法
GB/T 6098.1-2006
棉花长度试验方法手扯尺量法
GB/T 19617-2007
3 马克隆值
03120
6
棉纤维马克隆值试验方法
GB/T 6498—2008
4 回潮率
03120
6
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烘箱法
GB/T 6102。
1—2006
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电测器法
GB/T 6102.2-2009
5 含杂率
03120
6
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
GB/T 6499-2007
6 疵点
03120
6
原棉疵点试验方法手工法
GB/T 6103-2006。
中国纺织标准汇编
/biaozhun/133028.html中国纺织标准汇编》是我国纺织标准方面的一套大型汇编类丛书。
丛书按行业分类分别立卷,分别由纺织行业标准主管部门及标准归口单位负责编篡,中国标准出版社会陆续出版。
本汇编是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纺织标准汇编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卷》的基础上修订的,保留了目前有效的标准,删除了2004年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复审废止的行业标准,同时增加了2000年2月至2007年4月底发布的纺织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纺织待业标准)。
本汇编共收集了截至2007年4月底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的纺织品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429项。
主要内容包括:纺织名词术语、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土工布及其相关产品试验、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合成纤维各种性能的检测、涂层织物性能检测、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等。
本汇编标准顺序号编排,共公五册。
其中,(一)、(二)和(三)三册为国家标准(263项标准),(四)、(五)两册为行业标准(166项标准)。
...中国纺织标准汇编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卷(第二版)(一)GB 250-1995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 251-1995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 420-1990 纺织品耐刷洗色牢度试验方法GB 730-199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和耐气候色牢度蓝色羊毛标准GB/T 1798-2001 生丝试验方法GB/T 2435-1994 棉帘子布试验方法GB/T 2543.1-2001 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计数法GB/T 2543.2-2001 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2部分:退捻加捻法GB/T 2910-1997 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 2911-1997 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 2912.1-1998 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 2912.2-1998 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2部分:释放甲醛(蒸气吸收法)GB/T 3291.1-1997 纺织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第1部分:纤维和纱线GB/T 3291.2-1997 纺织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第2部分:织物GB/T 3291.3-1997 纺织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第3部分:通用GB/T 3292-1997 纺织品纱条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电容法GB/T 3819-1997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回复角法GB/T 3820-1997 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GB/T 3916-1997 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GB/T 3917.1-1997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撕破强力的测定冲击摆锤法GB/T 3917.2-1997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舌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GB/T 3917.3-1997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GB/T 3920-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 3921.1-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1GB/T 3921.2-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2GB/T 3921.3-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3GB/T 3921.4-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4GB/T 3921.5-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5GB/T 3922-1995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GB/T 3923.1-1997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 3923.2-1998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2部分:断裂强力的测定抓样法GB/T 4146-1984 纺织名词术语(化纤部分)GB/T 4146-1984 《纺织名词术语(化纤部分)》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GB/T 4666-1995 机织物长度的测定GB/T 4667-1995 机织物幅宽的测定GB/T 4668-1995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GB/T 4669-1995 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 4743-1995 纱线线密度的测定绞纱法GB/T 4744-1997 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GB/T 4745-1997 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GB/T 4802.1-1997 纺织品织物起球试验圆轨迹法GB/T 4802.2-1997 纺织品织物起球试验马丁代尔法GB/T 4802.3-1997 纺织品织物起球试验起球箱法GB 5296.4-1998 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GB/T 5453-1997 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GB/T 5454-1997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GB/T 5455-1997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GB/T 5456-1997 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GB/T 5705-1985 纺织名词术语(棉部分)GB/T 5706-1985 纺织名词术语(毛部分)GB/T 5707-1985 纺织名词术语(麻部分)GB/T 5708-2001 纺织品针织物术语GB/T 5709-1997 纺织品非织造布术语GB/T 5711-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GB/T 5712-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有机溶剂摩擦色牢度GB/T 5713-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GB/T 5714-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海水色牢度GB/T 5715-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酸斑色牢度GB/T 5716-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碱斑色牢度GB/T 5717-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斑色牢度GB/T 5718-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GB/T 5881-1986 苎麻理化性能试验取样方法GB/T 5882-1986 苎麻束纤维断裂强度试验方法GB/T 5883-1986 苎麻回潮率、含水率试验方法GB/T 5884-1986 苎麻纤维支数试验方法GB/T 5885-1986 苎麻纤维白度试验方法GB/T 5886-1986 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度试验方法-GB/T 5887-1986 苎麻纤维长度试验方法GB/T 5888-1986 苎麻纤维素聚合度测定方法GB/T 5889-1986 苎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GB/T 6151-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试验通则GB/T 6152-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GB/T 6502-2001 合成纤维长丝取样方法GB/T 6503-2001 合成纤维长丝回潮率试验方法GB/T 6504-2001 合成纤维长丝含油率试验方法GB/T 6505-2001 合成纤维长丝热收缩率试验方法GB/T 6506-2001 合成纤维变形丝卷缩性能试验方法GB/T 6508-2001 涤纶长丝染色均匀度试验方法GB/T 6509-2005 聚已内酰胺切片和纤维中低分子物含量的测试方法本卷汇编总目录中国纺织标准汇编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卷(第二版)(三)GB/T 14575—1993 纺织品综合色牢度试验方法GB/T 14576—1993 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试验方法GB/T 14577—1993 织物拒水性测定邦迪斯门淋雨法GB/T 14593—1993 山羊绒、绵羊毛及其混合纤维定量分析方法GB/T 14644—1993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45°方向燃烧速率测定GB/T 14645—1993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45°方向损毁面积和接焰次数测定GB/T 147981993 土工布鉴别标志GB/T 14799—2005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有效孔径的测定干筛法GB/T 148001993 土工布顶破强力试验方法GB/T 14801—1993 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GB/T 14802—1993 机织品烟浓度测定减光系数法GB/T 15552—1995 丝织物试验方法GB/T 15788—2005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宽条拉伸试验GB/T 15789—2005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无负荷时垂直渗透特性的测定GB/T 16988 1997 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GB/T 16989 1997 土工布接头/接缝宽条拉伸试验方法GB/T 16990 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颜色1/1标准深度的仪器测定GB/T 16991—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高温耐光色牢度:氙弧GB/T 17031.1—1997 纺织品织物在低压下的干热效应第1部分:织物的干热处理程序GB/T 17031.2—1997 纺织品织物在低压下的干热效应第2部分:受干热的织物尺寸变一J屯的测定GB/T 17591—2006 阻燃织物GB/T 17592—2006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T 17593.1—2006 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1部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593.3—2006 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3部分:六价铬分光光度法GB/T 17593.4—2006 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4部分:砷、汞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GB/T 17595 1998 纺织品织物燃烧试验前的家庭洗涤程序GB/T 17596 1998 纺织品织物燃烧试验前的商业洗涤程序GB/T 17598 1998 土工布多层产品中单层厚度的测定GB/T 17599 1998 防护服用织物防热性能抗熔融金属滴冲击性能的测定GB/T 17630—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动态穿孔试验落锥法GB/T 17631—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抗氧化性能的试验方法GB/T 17632—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抗酸、碱液性能的试验方法GB/T 17633—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平面内水流量的测定GB/T 17634—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有效孔径的测定湿筛法GB/T 17635.1—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摩擦特性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剪切试验6B/T 17636—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抗磨损性能的测定砂布/滑块法GB/T 17637—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拉伸蠕变和拉伸蠕变断裂性能的测定GB/T 18318 2001 纺织品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GB/T 18319—2001 纺织品红外蓄热保暖性的试验方法GB/T 18398 2001 服装热阻测试方法暖体假人法GB 18401—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18412.1—2006 纺织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第1部分:77种农药GB/T 18412.2—2006 纺织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第2部分:有机氯农药GB/T 18412.3—2006 纺织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第3部分:有机磷农药GB/T 18412.4—2006 纺织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第4部分:拟除虫菊酯农药GB/T 18412.6—2006 纺织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第6部分:苯氧羧酸类农药GB/T 18412.7—2006 纺织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第7部分:毒杀芬GB/T 18413—200 1纺织品2-萘酚残留量的测定GB/T 18414.1—2006 纺织品含氯苯酚的测定第1部分: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B/T 18414.2—2006 纺织品含氯苯酚的测定第2部分:气相色谱法GB/T 18830—2002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GB/T 18863—2002 免烫纺织品GB/T 18885—2002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GB/T 18886—200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6B/T 19817—2005 纺织品装饰用织物GB/T 19975—2005 高强化纤长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9976—2005 纺织品顶破强力的测定钢球法GB/T 19977—2005 纺织品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6B/T 19978—2005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刺破强力的测定GB/T 19979.1—2005 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性能第1部分:耐静水压的测定GB/T 19979.2—2006 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性能第2部分:渗透系数的测定GB/T 19980—2005 纺织品服装及其他纺织最终产品经家庭洗涤和干燥后外观的评价方法GB/T 19981.1—2005 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1部分:干洗和整烫后性能的评价GB/T 19981.2—2005 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2部分:使用四氯乙烯干洗和整烫时性能试验的程序GB/T 20382—2006 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GB/T 20383—2006 纺织品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测定GB/T 20384—2006 纺织品氯化苯和氯化甲苯残留量的测定6B/T 20385—2006 纺织品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6B/T 20386—2006 纺织品邻苯基苯酚的测定6B/T 20387—2006 纺织品多氯联苯的测定GB/T 20388—2006 纺织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B/T 20389—2006 腈纶纤维中丙烯腈残留量的测定GB/T 20390.1—2006 纺织品床上用品燃烧性能第1部分:香烟为点火源的可点燃性试验方法6B/T 20390.2—2006 纺织品床上用品燃烧性能第2部分:小火焰为点火源的可点燃性试验方法中国纺织标准汇编: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卷二(第二版)GB 6529—1986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 6838—1986 缝纫线试验方法GB/T 6839—1986 缝纫线润滑性试验方法GB/T 7065—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水色牢度GB/T 7066—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沸煮色牢度GB/T 7067—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加压汽蒸色牢度GB/T 7068—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汽蒸色牢度GB/T 7069—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次氯酸盐漂白色牢度GB/T 7070—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过氧化物漂白色牢度GB/T 7071—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亚氯酸钠轻漂色牢度GB/T 7072—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亚氯酸钠重漂色牢度GB/T 7073—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丝光色牢度GB/T 7074—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有机溶剂色牢度GB/T 7075—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碱煮色牢度GB/T 7076—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交染色牢度:羊毛GB/T 7077—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脱胶色牢度GB/T 7078—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甲醛色牢度GB 7565—198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棉和粘纤标准贴衬织物规格GB/T 7568.1 200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毛标准贴衬织物规格GB/T 7568.4—200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聚酯标准贴衬织物规格GB/T 7568.5—200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聚丙烯腈标准贴衬织物规格GB/T 7568.6—200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丝标准贴衬织物规格GB/T 7569—1987 羊毛含碱量的测定GB/T 7570—1987 羊毛含酸量的测定GB/T 7571—1987 羊毛在碱中溶解度的测定GB/T 7573—2002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GB/T 7742.1—2005 纺织品织物胀破性能第1部分:胀破强力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液压法GB/T 8424.1—200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表面颜色的测定通则GB/T 8424.2—200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相对白度的仪器评定方法GB/T 8424.3—200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色差计算GB/T 8426 199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色牢度:日光GB/T 8427 199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GB/T 8428 1987 纺织品耐光色牢度试验方法碳弧GB/T 8429—199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气候色牢度:室外曝晒GB/T 8430—199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气候色牢度:氙弧GB/T 8431—199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光致变色的检验和评定GB/T 8432—1987 耐光色牢度试验仪用湿度控制标样GB/T 8433—199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氯化水色牢度(游泳池水)GB/T 8434—199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缩呢色牢度:碱性缩呢GB/T 8435—199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酸性毡合色牢度:剧烈的GB/T 8436—199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酸性毡合色牢度:温和的GB/T 8437—199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硫熏色牢度GB/T 8438—199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褶裥色牢度:蒸汽褶裥GB/T 8439—199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炭化色牢度:氯化铝GB/T 8440—199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炭化色牢度:硫酸GB/T 8443—1998 纺织品耐染浴中金属铬盐色牢度试验方法GB/T 8444—1998 纺织品耐染浴中铁和铜金属色牢度试验方法GB/T 8628—2001 纺织品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GB/T 8629—2001 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GB/T 8630—2002 纺织品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GB/T 8631—2001 纺织品织物因冷水浸渍而引起的尺寸变化的测定GB/T 8632—2001 纺织品机织物近沸点商业洗烫后尺寸变化的测定GB/T 8683—1988 机织物一般术语和基本组织的定义GB/T 8685—1988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的图形符号GB/T 8686—1988 织物光泽测试方法GB/T 8693—1988 纺织纱线的标示GB/T 8694—1988 纺织纱线及有关产品捻向的标示GB/T 8695—1988 纺织纤维和纱线的形态词汇GB/T 8745—2001 纺织品燃烧性能织物表面燃烧时间的测定GB/T 8746—2001 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GB 9994—1988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GB/T 9995—1997 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干燥法GB/T 9996—2001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外观质量黑板检验方法GB/T 9997—1988 化学纤维单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GB/T 10629—1989 纺织品用于化学试验的实验室样品和试样的准备GB/T 11039.1—2005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大气污染物色牢度第1部分:氧化氮GB/T 11039.2—2005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大气污染物色牢度第2部分:燃气烟熏GB/T 11039.3—2005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大气污染物色牢度第3部分:大气臭氧GB/T 11042.1—2005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硫化色牢度第1部分:热空气GB/T 11042.2—2005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硫化色牢度第2部分:一氯化硫GB/T 11042.3—2005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硫化色牢度第3部分:直接蒸汽GB/T 11045.13—2005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其他试验第13部分:染色毛纺织品耐化学法褶皱、褶裥和定型加工色牢度GB/T 11045.14—2005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其他试验第14部分:毛纺织品耐二氯异氰尿酸钠酸性氯化色牢度GB/T 11047—1989 织物勾丝试验方法中国纺织标准汇编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卷(第二版)(四)FZ/T 01003—1991 涂层织物厚度试验方法FZ/T 01004—1991 涂层织物抗渗水性试验方法(静水压试验)FZ/T 01003—1991 涂层织物涂层厚度试验方法FZ/T 01004—1991 涂层织物耐低温性能试验方法FZ/T 01003—1991 涂层织物热空气加速老化试验方法FZ/T 01004—1991 涂层织物遮光性能试验方法FZ/T 01003—1991 涂层织物涂层粘附强度测定方法FZ/T 01004—1991 涂层织物而磨性能测定方法FZ/T 01003—1991 纺织品尺寸变化的测定家用洗衣机法FZ/T 01004—1991 纺织纤维和纱线交付货物商业质量的测定质量的测定和计算FZ/T 01003—1991 纺织纤维和纱线交付货物商业质量的测试实验室样品的抽取FZ/T 01004—1991 纺织纤维和纱线交付货物商业质量的测试试样的清洁方法、FZ/T 01003—1991 纺织品机织物疵点术语FZ/T 01004—1991 纺织品机织物的描述FZ/T 01003—1991 贴衬织物沾色程度的仪器评级方法FZ/T 01004—1991 试样变色程度的仪器评级方法FZ/T 01003—1991 四组分纤维混纺产品产量化学分析方法FZ/T 01004—1991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测定水平法FZ/T 01003—1991 纺织品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FZ/T 01004—1991 针织物和弹性织物接缝强力和扩张度的测定顶破法FZ/T 01003—1991 针织物和弹性织物接缝强力和伸长率的测定抓样拉伸法FZ/T 01004—1991 织物及其制品缝纫损伤的测定FZ/T 01003—1991 绒毛织物单位面积质量和含(覆)绒量的测定FZ/T 01003—1991 机织物拉伸弹性试验方法FZ/T 01004—1991 纺织材料标示线密度的通用制(特克斯制)FZ/T 01003—1991 纺织材料以特克斯(Tex)制的约整值代替传统纱支的综合换算表FZ/T 01004—1991 纺织品防水性能淋雨渗透性试验方法FZ/T 01004—1991 Tex制捻系数FZ/T 01003—1991 绒毛织物绒毛长度和绒毛高度的测定FZ/T 01004—1991 纺织材料静电性能静电压半衰期的测定FZ/T 01003—1991 纺织材料静电性能动态静电压的测定FZ/T 01004—1991 纺织材料静电性能纤维泄漏电阻的测定FZ/T 01003—1991 织物悬垂性试验方法FZ/T 01046—1996 兔毛产品掉毛量的测定FZ/T 01047—1997 目测评定纺织品色牢度用标准光源条件FZ/T 01048—1997 蚕丝/羊绒混纺产品混纺比的测定FZ/T O1049—1997 纯棉产品的标志FZ/T 01050—1997 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FZ/T 01051.1一1998 纺织材料和纺织制品压缩性能第1部分:耐久压缩特性的测定FZ/T 01051.2—1998 纺织材料和纺织制品压缩性能第2部分:连续压缩特性的测定FZ/T 01052—1998 涂层织物抗扭曲弯挠性能的测定FZ/T 01053—1998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FZ/T 01054.1—1999 织物风格试验方法总则(原FJ 552.1—1985)FZ/T 01054.2—1999 织物风格试验方法表面摩擦性试验方法(原FJ 552.2—1985)FZ/T 01054.3—1999 织物风格试验方法交织阻力试验方法(原FJ 552.3—1985)FZ/T 01054.4—1999 织物风格试验方法弯曲性试验方法(原FJ 552.4—1985)FZ/T 01054.5—1999 织物风格试验方法起拱变形试验方法(原FJ 552.6—1985)FZ/T 01054.6—1999 织物风格试验方法平整度试验方法(原FJ 552.7 1985)FZ/T 01057.1—1999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一般说明(原ZB W 04004.1—1989)FZ/T 01057.2—1999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燃烧试验方法(原ZB W 04004.2 1989)FZ/T 01057.3—1999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显微镜观察方法(原ZB W 04004.3—1989)FZ/T 01057.4—1999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溶解性试验方法(原ZB W 04004.4—1989)FZ/T 01057.5—1999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着色试验方法(原ZB W 04004.5—1989)FZ/T 01057.6—1999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含氯含氮呈色反应试验方法(原ZB W 04004.6—1989)FZ/T 01057.7—1999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熔点测定方法(原ZB W 04004.7—1989)FZ/T 01057.8—1999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红外吸收光谱鉴别方法(原ZB W 04004.8—1989)FZ/T 01057.9—1999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密度梯度试验方法(原ZB W 04004.9—1989)FZ/T 01057.10一1999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双折射率测定方法(原ZB W 04004.10—1989)FZ/T 01057.11—1999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系统鉴别方法(原ZB W 04004.11—1989)FZ/T 01059—1999 织物摩擦静电吸附性测定方法(原ZB W 04007—1989)FZ/T 01060—1999 织物摩擦带电电荷密度测定方法(原ZB W 04008—1989)FZ/T 01061—1999 织物摩擦起电电压测定方法(原ZB W 04009—1989)FZ/T 01063—1999 涂层织物抗粘连性测定方法(原ZB W 04011—1989)FZ/T 01065—1999 涂层织物耐非水液体性测定方法(原ZB W 04013—1989)FZ/T 01066—1999 涂层织物耐沾污性测定方法(原zB W 04014—1989)FZ/T 01068—1999 评定纺织品白度用样卡(原ZB W 04016—1989)FZ/T 01069—1999 纱线直径测定方法CCD测定仪法(原ZB W 04017—1989)FZ/T 01071—1999 纺织品毛细效应试验方法(原ZB W 04019—1990)FZ/T 01073一1999 纺织品上整理剂的鉴定试验方法(原ZB G 71001—1988)FZ/T O1076—2000 服装用热熔粘合衬组合试样制作方法FZ/T 01077—2000 织物氯损强力试验方法FZ/T 01078—2000 织物吸氯泛黄试验方法FZ/T 01079—2000 织物烫焦试验方法FZ/T 01080--2000 树脂整理织物交联程度的测定染色法FZ/T 01081--2000 热熔粘合衬热熔胶涂布量和涂布均匀性的测定FZ/T 01082--2000 服装用热熔粘合衬布干热尺寸变化的测定FZ/T 01083--2000 热熔粘合衬布干洗后的外观及尺寸变化的测定FZ/T 01084--2000 热熔粘合衬布水洗后的外观及尺寸变化的测定FZ/T 01085--2000 热熔粘合衬布剥离强力测试方法FZ/T 01086--2000 纺织品纱线毛羽测定方法投影计数法FZ/T 01090--1999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组织图与穿综、穿筘及提综图的表示方法(原GB/T 8677--1988)FZ/T 01091一1999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纱线织缩的测定(原GB/T 8679--1988)FZ/T 01092—1999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捻度的测定(原GB/T 8680—1988)FZ/T 01093--1999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原GB/T 8681—1988)FZ/T 01094--1999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单位面积经纬纱线质量的测定(原GB/T 8682—1988)FZ/T 01095--2002 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本卷汇编总目录中国纺织标准汇编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卷(第二版)(三)GB/T 14575—1993 纺织品综合色牢度试验方法GB/T 14576—1993 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试验方法GB/T 14577—1993 织物拒水性测定邦迪斯门淋雨法GB/T 14593—1993 山羊绒、绵羊毛及其混合纤维定量分析方法GB/T 14644—1993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45°方向燃烧速率测定GB/T 14645—1993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45°方向损毁面积和接焰次数测定GB/T 147981993 土工布鉴别标志GB/T 14799—2005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有效孔径的测定干筛法GB/T 148001993 土工布顶破强力试验方法GB/T 14801—1993 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GB/T 14802—1993 机织品烟浓度测定减光系数法GB/T 15552—1995 丝织物试验方法GB/T 15788—2005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宽条拉伸试验GB/T 15789—2005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无负荷时垂直渗透特性的测定GB/T 16988 1997 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GB/T 16989 1997 土工布接头/接缝宽条拉伸试验方法GB/T 16990 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颜色1/1标准深度的仪器测定GB/T 16991—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高温耐光色牢度:氙弧GB/T 17031.1—1997 纺织品织物在低压下的干热效应第1部分:织物的干热处理程序GB/T 17031.2—1997 纺织品织物在低压下的干热效应第2部分:受干热的织物尺寸变一J屯的测定GB/T 17591—2006 阻燃织物GB/T 17592—2006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T 17593.1—2006 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1部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593.3—2006 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3部分:六价铬分光光度法GB/T 17593.4—2006 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4部分:砷、汞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GB/T 17595 1998 纺织品织物燃烧试验前的家庭洗涤程序GB/T 17596 1998 纺织品织物燃烧试验前的商业洗涤程序GB/T 17598 1998 土工布多层产品中单层厚度的测定GB/T 17599 1998 防护服用织物防热性能抗熔融金属滴冲击性能的测定GB/T 17630—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动态穿孔试验落锥法GB/T 17631—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抗氧化性能的试验方法GB/T 17632—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抗酸、碱液性能的试验方法GB/T 17633—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平面内水流量的测定GB/T 17634—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有效孔径的测定湿筛法GB/T 17635.1—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摩擦特性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剪切试验6B/T 17636—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抗磨损性能的测定砂布/滑块法GB/T 17637—1998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拉伸蠕变和拉伸蠕变断裂性能的测定GB/T 18318 2001 纺织品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GB/T 18319—2001 纺织品红外蓄热保暖性的试验方法GB/T 18398 2001 服装热阻测试方法暖体假人法GB 18401—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18412.1—2006 纺织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第1部分:77种农药GB/T 18412.2—2006 纺织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第2部分:有机氯农药GB/T 18412.3—2006 纺织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第3部分:有机磷农药GB/T 18412.4—2006 纺织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第4部分:拟除虫菊酯农药GB/T 18412.6—2006 纺织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第6部分:苯氧羧酸类农药GB/T 18412.7—2006 纺织品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第7部分:毒杀芬GB/T 18413—200 1纺织品2-萘酚残留量的测定GB/T 18414.1—2006 纺织品含氯苯酚的测定第1部分: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B/T 18414.2—2006 纺织品含氯苯酚的测定第2部分:气相色谱法GB/T 18830—2002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GB/T 18863—2002 免烫纺织品GB/T 18885—2002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GB/T 18886—200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6B/T 19817—2005 纺织品装饰用织物GB/T 19975—2005 高强化纤长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9976—2005 纺织品顶破强力的测定钢球法GB/T 19977—2005 纺织品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6B/T 19978—2005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刺破强力的测定GB/T 19979.1—2005 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性能第1部分:耐静水压的测定GB/T 19979.2—2006 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性能第2部分:渗透系数的测定GB/T 19980—2005 纺织品服装及其他纺织最终产品经家庭洗涤和干燥后外观的评价方法GB/T 19981.1—2005 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1部分:干洗和整烫后性能的评价GB/T 19981.2—2005 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2部分:使用四氯乙烯干洗和整烫时性能试验的程序GB/T 20382—2006 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GB/T 20383—2006 纺织品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测定GB/T 20384—2006 纺织品氯化苯和氯化甲苯残留量的测定6B/T 20385—2006 纺织品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6B/T 20386—2006 纺织品邻苯基苯酚的测定6B/T 20387—2006 纺织品多氯联苯的测定GB/T 20388—2006 纺织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B/T 20389—2006 腈纶纤维中丙烯腈残留量的测定GB/T 20390.1—2006 纺织品床上用品燃烧性能第1部分:香烟为点火源的可点燃性试验方法6B/T 20390.2—2006 纺织品床上用品燃烧性能第2部分:小火焰为点火源的可点燃性试验方法中国纺织标准汇编: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卷二(第二版)GB 6529—1986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 6838—1986 缝纫线试验方法GB/T 6839—1986 缝纫线润滑性试验方法GB/T 7065—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水色牢度GB/T 7066—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沸煮色牢度GB/T 7067—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加压汽蒸色牢度GB/T 7068—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汽蒸色牢度GB/T 7069—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次氯酸盐漂白色牢度GB/T 7070—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过氧化物漂白色牢度GB/T 7071—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亚氯酸钠轻漂色牢度GB/T 7072—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亚氯酸钠重漂色牢度GB/T 7073—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丝光色牢度GB/T 7074—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有机溶剂色牢度GB/T 7075—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碱煮色牢度GB/T 7076—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交染色牢度:羊毛GB/T 7077—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脱胶色牢度GB/T 7078—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甲醛色牢度GB 7565—198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棉和粘纤标准贴衬织物规格GB/T 7568.1 200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毛标准贴衬织物规格GB/T 7568.4—200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聚酯标准贴衬织物规格GB/T 7568.5—200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聚丙烯腈标准贴衬织物规格GB/T 7568.6—200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丝标准贴衬织物规格GB/T 7569—1987 羊毛含碱量的测定GB/T 7570—1987 羊毛含酸量的测定。
涤纶短纤维含油率标准和干热收缩率标准-58页文档资料
A 5 . 3 检量线根据油剂的变换需重新制成 新检量线, 原检量线如发现有差异时也需 重新制作
A 5 . 4 配制苯一 甲醇的混合液、 萃取操作 以及红外线干燥器内出入试样时均要戴好 防护镜。
谢谢!
索氏萃取法
索格斯利特萃取器,也称作索氏萃取器或脂肪 萃取器。以挥发性溶剂浸取固体中不挥发性物 质的仪器。由三部分组成:回流冷凝管,萃取 器主体(内置滤纸套筒),盛溶剂的烧瓶。被 萃取的样品置于滤纸筒内,加热溶剂,其蒸汽 由侧管上升,经回流冷凝管滴入样品中,当浸 液积满纸一定量时既由虹吸侧管溢出,全部流 入下部的烧瓶中。如此循环往复,用比较少量 的溶剂即可达到完全萃取的目的。常用于脂肪 提取。
3 引用标准
G B 8 1 7 0 数值修约规则 G B / T 1 4 3 3 4 合成短纤维取样方法
4 术语
合成纤维含油率: 合成纤维上附着的油剂
质量( 不包括水分) 对干燥纤维质量的百分 率。
5 原理
采用索氏萃取法, 利用油剂能溶解于某些 有机溶剂的性质, 通过脂肪抽出器将试样 表面的油剂抽出, 所得抽出液加以蒸发烘 干, 称量不易挥发的油剂, 以达到测定试 样的目的。
动槽内。
A 5 . 5 开启测量开关, 移动夹持器使纤 维束处于光孔位置, 用镊子将小钩上的
张力夹轻轻放下,调节读数手轮, 视其
长度在19.5 -20mm之间,若偏差较大,
可适当调节张力夹的位置,使投影屏上的 标志线与张力夹平口 相切时,记下读数
手轮上的示值L o ( 精确到0 . 0 1 m m) , 去掉负荷,将张力夹重挂于小钩上,移动 夹持器测量第二束的L a ( 精确到0 . 0 1 mm),
建筑道路工程集料3
坩埚质量m3,精确至0.01g。 3、数据处理:纤维灰分含量X1
(2)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 果。各号筛的通过率相差不得大于2%。
(二)矿粉密度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于检验矿粉的质量,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
计汁算使用,同时适用于测定供拌制沥青混合料 用的其它填料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的相对密度。 2.仪具与材料
(1)李氏比重瓶:容量为250mL或300mL,如图 所示。
(2)天平:感量不大干0.01g。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恒温水槽:能控温在20℃±0.5℃。 (5)其它:瓷皿、小牛角匙、干燥器、漏斗等。
3.试验步骤
(1)称量:将代表性矿粉试样置瓷皿中,在105℃ 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6h),放入干燥器 中冷却后,连同小牛角匙、漏斗一起准确称量 (m1),准确至0.01g,矿粉质量应不少于20%。
木质素纤维
6.4 木质素纤维 一、概念: 1.木质素纤维:一种植物纤维,属于有机纤维,
常用的是针叶木材纤维。木质素纤维作为常用纤 维稳定剂,添加在热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中, 以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吸附沥青,减少析漏。 木质素纤维的颜色与其原材料有关一般为灰色絮 状。在絮状木质素纤维中掺加一定量的沥青后形 成颗粒状。 2.纤维稳定剂:在沥青玛蹄脂碎石中起吸附沥青, 增强结合料粘结力和稳定作用的木质素纤维、矿 物纤维、聚合物化学纤维等各类纤维总称。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2℃,相对湿度62%~68%。
试验二纺织纤维回潮率的测定
《服装材料学》实验讲义服装材料与针织教研室2011.9实验一服用纤维的吸湿性测试〔2学时〕参考:《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干燥法》〔Determination of moisture content and moisture regain of textile-Oven-drying method〕GB/T 9995一1997 代替GB 9995-a8一、目的要求测定纺织服用纤维的回潮率、含水率,建立在通常的温湿度条件下,不同纺织纤维的回潮率不同的概念,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纤维的吸湿性能。
二、试验仪器和试样Y802型或Y802A型烘箱,天平,干燥器,称重容器〔称量瓶〕,试样为各种纤维原料。
三、基本知识恒重constant mass——纺织材料干燥处理过程中按规定的时间间隔称重,当连续两次称见质量的差异小于后一次称见质量的0.1%时,后一次的称见质量。
烘干质量oven-drying mass——将试样置人规定温度的烘箱内烘燥得到的恒重。
含水率moisture content——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纺织材料中水的量,以试样的烘前质量与烘干质量的差数对烘前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回潮率moisture regain——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纺织材料中水的量,以试样烘前质量与烘干质量的差数对烘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G____纤维湿重〔g〕、G0____纤维干重〔g〕四、实验原理试样在烘箱中暴露于流动的加热至规定温度的空气中,直至到达恒重。
烘燥过程中的全部质量损失都作为水分,并以含水率和回潮率表示。
供应烘箱的大气应为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如果实际上不能实现时,可把在非标准大气条件下测得的烘干质量修正到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数值。
修正方法详见GB/T 9995一1997附录A。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1 烘燥时间确实定不同的纺织材料试样,因内部结构、含水量及试样各部分在烘箱内暴露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烘燥时间特性,为防止产生虚假的烘燥平衡,不同的试样应采用不等的烘燥时间及连续称重的时间间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59.060W 50化学纤维 回潮率测定Testing method for moisture regain of man-made filament yarns(报批稿)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前言本标准将《合成短纤维回潮率试验方法》和《合成纤维长丝回潮率试验方法》整合修订。
在技术内容方面,主要有下列不同:——扩大了适用范围;——在非标准状态下试验一般情况下不修正;仲裁时须修正;——增加了含水率计算方法;——增加了红外(或卤素)水份测定仪法(附录A);——将附录B中标准大气状态烘干质量的修正百分率C中的常数统一为6.58;——依据GB/T9995-1997确定纤维吸湿性常数a;——将附录B中的试验室温度和饱和水蒸气压力范围扩大至3℃~40℃;——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市纤维检验所、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蓝孔雀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单春红、郭文博、吕慧萍、车洪莲、赵桂芬。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4341-1993,GB/T 6503-1986,GB/T 6503-2001化学纤维回潮率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纤维回潮率的试验方法-烘箱法。
有争议时采用箱内热称法,将在非标准大气条件下测得的烘干质量修正到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数值,修正方法见附录B。
该法不适用时由相关方商定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聚酯(涤纶)、聚酰胺(锦纶)、聚丙烯腈(腈纶)、聚丙烯(丙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维纶)、聚氯乙烯(氯纶)、纤维素纤维等化学纤维回潮率的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291.3 纺织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第3部分:通用GB/T 6502 合成纤维长丝取样方法GB/T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GB/T9995 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干燥法GB/T 14334 合成短纤维取样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3291.3确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湿量 hydrous mass纺织材料含有水分时的质量。
3.2恒重 constant mass纺织材料试样经过烘干处理,相隔一定时间,前后二次称量差异不超过规定范围时的质量。
本标准规定每隔10min称量一次,前后二次称量差异不超过后一次称量的0.05%时,后一次称量的质量为恒重。
3.3箱内热称 oven weighting纺织材料试样在烘箱内烘除水分后,用箱上附装的天平称取箱内试样的质量。
3.4箱外冷称 cold weighting纺织材料试样在烘箱内烘除水分后,置于器皿中密闭再移入干燥器内冷却,取出称重。
4 原理:试样称重后,置于规定温度的烘箱内烘除水分至恒重,试样的湿量与干量的差数与干量之比所得的百分数,表示试样的回潮率。
5 仪器和器具5.1 烘箱附有天平的箱内称重装置和恒温控制装置的通风式烘箱,烘箱温度精度为±3 ℃。
5.2 天平a)具有适宜的称量范围,最小分度值0.01g。
用于箱内热称法测定试样烘前质量。
b)具有适宜的称量范围,最小分度值0.001g。
用于箱外冷称法测定试样烘前质量和烘后质量。
5.3 样品容器:盛放试样,应密封不吸湿。
5.4 称量盒:用于箱外冷称测试,密闭性好,质量已知。
5.5 干燥器:通用,装有变色硅胶。
6 试验通则6.1 实验室样品的抽取6.1.1 短纤维取样按GB/T14334 规定。
6.1.2 长丝取样按GB/T6502 规定。
——实验样品合并绕绞(保证每个卷装都被取到),均匀剪取2个试样,每个试样约60克,迅速放入密封的试样容器中。
注:不要抽取在运输途中意外受潮、擦伤或包装已经打开的包装件。
6.2试验次数每批样品试验2次或以上。
6.3 试验要求取样后应迅速放入密封的试样容器中,并及时称量,要求在取样后24h之内完成。
7 试验步骤7.1 箱内热称法7.1.1 称取试样50g,精确至0.01g,记录为烘前质量。
7.1.2 开启烘箱电源开关和分源升温开关,并将烘箱的温度计调整到所需控制的温度(见表1),然后关闭分源升温开关。
7.1.3 将试样放入烘箱(烘篮需在105~110℃时校正重量并以此为准),待烘箱内温度升至规定温度时记录时间,烘至烘燥时间(可参照表1)后开始称量,以后每隔10min 称量一次,烘至恒重,将后一次称量的质量记为烘后质量。
称量须关闭电源后约30s进行。
每次称完8个试验试样不应超过5min。
表1 烘箱内试样暴露处的温度应保持范围及烘燥时间当有协议时,也可采用其他温度,但必须在试验报告中说明。
7.2 箱外冷称法7.2.1 取试样约10g,放入称量盒一起称量,精确至0.001g。
7.2.2 开启烘箱电源开关和分源升温开关,并将烘箱的温度计调整到所需控制的温度(见表1)。
7.2.3 将已装试样的称量盒放入烘箱,打开称量盒盖,将试样烘至烘燥时间后,迅速盖上称量盒盖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称量前应瞬时打开盒盖再盖上。
8结果计算8.1 含水率100G G -G W 010i ⨯=……………………………………… (1) 式中:W 一—第i 个试样的含水率,单位为百分号(%);G 0—试样烘前质量,单位为克(g ); G 1 —试样烘后质量,单位为克(g )。
8.2 回潮率100G G G R 110i ⨯-=……………………………………… (2) 式中:R i —第i 个试样的回潮率,单位为百分号(%);G 0—试样烘前质量,单位为克(g ); G 1 —试样烘后质量,单位为克(g )。
8.3 平均回潮率nRR n1i i∑== (3)式中:R —平均回潮率,单位为百分号(%)n —试样个数。
8.4 数值修约试验结果按GB/T 8170规定修约到小数点后二位。
9 试验报告9.1 试验报告包括:a) 样品的名称和规格;b) 试样回潮率和平均回潮率;c) 采用的试验方法及所有试验参数; d) 经协商后对试验步骤的修改; e )试验中所观察到异常现象;f) 被选作批量样品包装件的号码标识; g) 试验人员、复核人员、试验;日期。
附录 A(资料性附录)红外(或卤素)水份测定仪法A.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聚酯(涤纶)纤维回潮率的试验。
A.2 原理根据热失重分析法的原理来测定试样的水份含量。
试样在水份仪内完成称量、烘干及运算全过程。
A.3 仪器和器具A3.1 仪器技术规格A.3.1.1 测量值可读性 0.01%。
A.3.1.2 天平精度 1mgA.3.1.3 加热源红外热管或陶瓷IR加热器或卤素灯。
A3.1.4 测量结果显示模式 %水份、%干重、%比值、g干重、残余物g/kg。
A.3.1.5 分析方法全自动、半自动或预置定时模式。
A.3.2 试样容器盛放试样,应密封不吸湿。
A.3.3样品盘或样品盒用于在水份仪中盛放试样。
A.4 取样A.4.1 取样方法:——短纤维取样按GB/T14334 规定;——长丝取样按 GB/T6502 规定。
A.4.2 试样制备——短纤维取样约20g,取2个试样,迅速放入密封的试样容器中,并要求在24h内测试完;——长丝取样约15g,取2个试样,迅速放入密封的试样容器中,并要求在24h内测试完。
A.5 试验步骤A.5.1 开启水份测定仪电源开关。
A.5.2选择回潮率测试功能。
A.5.3开启天平开关。
A.5.4 设定加热温度为105±3℃。
A.5.5设定烘干时间为1h。
A.5.6将样品盘或样品盒放入水份仪的天平上称重、归零,再将试样放入样品盘或样品盒内,称取短纤维约20g(精确至0.001g),长丝约15g(精确至0.001g),并将试样放置均匀,盖好盖子。
A.5.7 启动水份仪,开始测试。
A.5.8红灯闪烁,测试完成,显示屏显示结果,选择打印输出数据。
A.6 结果计算:按照本标准第8章、第9章的规定计算和报告试验结果。
附录 B(资料性附录)非标准大气条件下烘干质量的修正通过烘箱的大气如果不是标准大气,测得的烘干质量可按以下公式修正,具体产品是否需要修订,由产品标准规定。
C(%)=a(1-6.58×10-4e.rh) (1)式中:C—用作修正至标准大气条件下烘干质量的系数;a—由纤维吸湿性决定的常数(见表B1);e—进入烘箱的空气饱和水蒸气压力(e值取决于温度和大气压力,在标准大气压下的e值列于表B2中),Pa;rh—进入烘箱的空气相对湿度,%。
G s=G0×(1+c) ……………………………………………⑵式中:G s—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烘干质量,g;G0—在非标准大气条件下测得的烘干质量,g。
当修正系数c小于0.05%时,不予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