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并称”录等

合集下载

名人并称

名人并称

名人并称三皇:伏羲、神农、燧人(有说为祝融或共工或女娲或黄帝的),(一说天皇、地皇、泰皇或人皇)三仁:微子、箕子、比干,郑三良:叔詹、堵叔、师叔,秦三良:奄息、仲行、铖虎,鲁国三恒: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均为鲁恒公后裔),三圣:孔子、墨子、老子,兴汉三杰:萧何、张良、韩信,汉三雄:韩信、彭越、英布,(汉)京兆三休:金敞(字元休)、第五巡(字文休)、韦端(字甫休),汉末三子:仲长统、王符、崔实,(东汉)凉州三明:段颎(字纪明)、皇甫威明、张然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晋三谢:谢尚、谢奕、谢安(均以书法名之),晋三良:王导、郗鉴、庾亮,(西晋)三张(三阳):张载(孟阳)、张协(景阳)、张亢(季阳)兄弟,(晋)京都三明:诸葛恢、葛闿、蔡漠(均字道明),元嘉三大家:颜延之、谢灵运、鲍照,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浔阳三隐:陶潜、周续之、刘遗民,(南朝)东海三何:何思澄、何逊、何子朗,六朝画坛三大家: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鸠摩罗什(后秦)、真谛、玄奘,唐代三绝:李白诗绝、张旭草书绝、裴旻剑绝,唐代三才:李白天才绝(一说仙才)、白居易人才绝、李贺鬼才绝,唐代河东三绝:韦暠善判、李亘工书、徐彦伯属辞,开元三大士:不空、善无畏、金刚智,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唐代三俊:李绅、李德裕、元稹,(唐)京师三豹:王旭、李嵩、李绞(皆为御史大夫,以严酷名之),唐三杨:杨凭、杨凝、杨凌(兄弟),三高:范蠡、张翰(晋)、陆龟蒙,娄东三风:张泰、陆(左金右弋)、陆容,河东三风:薛元敬、薛收、薛德音,(北宋初年)理学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中国古代三大诗人(朱自清语):陶潜、杜甫、苏轼,(北宋)龙眠三李:李伯时(善画)、李亮工(能文)、李元中(工书),宋代三豪:杜默、石延年、欧阳修,孙氏三龙(宋):孙逢吉、孙逢年、孙逢辰,(南宋)三严:严羽、严仁、严参,南宋三洪:洪适、洪遵、洪迈,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吕祖谦、张栻,南宋词坛三绝:周邦彦、姜夔、王沂,元代三王:王旭、王磐、王构(均以文章名之),明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明东林党三君:邹元标、赵南星、顾宪成,明末三大儒:黄宗羲、孙奇逢、李颙,宁都三魏:魏禧、魏祥、魏礼(兄弟),(清代)浙中三毛:毛先舒、毛奇龄、毛际,江南三布衣:朱彝尊、严绳孙、姜宸英,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江右三大家:蒋士铨、袁枚、赵翼,清初散文三大家:魏禧、汪琬、侯朝宗,(近代)湖北三杰(三怪):严重、张难先、石瑛,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北洋三杰:北洋之龙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狗冯国璋,民初长江三督:江苏督军冯国璋(后为李纯)、江西督军李纯(后为陈光远)、湖北督军王占元,黄埔三杰:蒋先云(笔)、贺衷寒(嘴)、陈赓(腿),红四军三骁将:黄公略、伍中豪、林彪,江山三毛:毛人凤、毛森、毛万里,五四三杰:胡适、陈独秀、钱玄同,中国三钱: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中国新文学三巨匠:鲁迅、郭沫若、茅盾,汉园三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京语三大师:曹雪芹、文康、老舍,京剧三大贤: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京剧老生三杰(老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老生后三杰:(新三鼎、后三派):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京剧小生三仙:徐小香(蝶仙)、陆薇仙(一说为程继仙)、王楞仙,京剧老三派:程长庚(徽派)、余三胜(汉派)、张二奎(京派),京剧新三派:谭(鑫培)派、汪(桂芬)派、孙(菊仙)派,京剧武生三大派: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一说为杨小楼),艺坛三绝:王厚坪、谭鑫培、刘宝全,京剧净行三杰: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京剧余(叔岩)派三杰:孟少冬、李少春、陈大濩,东北评剧三大名家:筱俊亭、花淑兰、韩少云,闽剧丑行三宝:林赶山、唐秀山、林务夏,中国历史地理学界三杰:史念海、谭其骧、侯仁之,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巨星:但丁、彼特拉克、卜迦丘,文艺复兴时威尼斯文化界三雄:提香、阿列齐诺(作家)、桑索诺(建筑、雕塑家),罗马文学诗坛三雄: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世界文坛三怪杰:维加(西班牙)、伏尔泰(法)、科莱特(法,女),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欧.亨利、契诃夫,世界空军建设三先驱:杜黑(意)、米切尔(美)、特伦塔德(英),日本陆军三大中国通:土肥原贤二、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印度三圣:圣雄甘地、圣诗泰戈尔、圣哲室利.阿罗频多,纳粹三大名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

十一、古典作家作品并称

十一、古典作家作品并称

十一、古典作家作品并称(一)作家并称1.屈宋。

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和宋玉,屈原是骚体(也称“楚辞体”)的开创者,宋玉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有名的楚辞诗人,所以文学史上常常屈宋并称,如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不过,今天看来,宋玉的楚;辞成就远不能与与屈原相比。

2.文章西汉两司马。

西汉文坛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散文和赋,当时散文以司马迁成就为最高,赋以司马相如成就为最高,故名。

指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传文学作家司马迁。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列“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为一篇。

并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3.枚马。

是前人对汉赋著名作家枚乘、司马相如的并称。

语出刘勰《文心雕龙,诠释》。

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则进一步确立了汉大赋的传统和体制。

他们的作品对汉赋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4.汉赋四大家。

汉大赋的著名作家以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为代表。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是汉赋中上乘的作品;扬雄原先作赋,就处处仿效司马相如,而其《甘泉赋》《羽猎赋》等在风格精神上比之司马相如也无多大逊色,故后人并称他俩为“扬马”。

班固的《两都赋》专写西都长安、东都洛阳的富丽繁盛,于大赋中开出京都大赋一体;张衡则有意同班固竞赛,其《二京赋》铺叙夸张得更加厉害,成为京都大赋“长篇之极轨”,故二人并称为“班张”。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的赋作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故四人又合称“汉赋四大家”。

5.班马。

也称“马班”。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

前者撰有《史记》,后者著有《汉书》,在史学和文学方面皆做出极大贡献,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6.三曹。

汉末建安时期,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的合称。

他们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搜罗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同时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了文学上的新风气。

中国古代诗人美称(雅号)及并称

中国古代诗人美称(雅号)及并称

中国古代诗人美称(雅号)及并称中国古代诗人美称(雅号)及并称一、美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诗王——白居易诗杰——王勃诗佛——王维诗囚——孟郊诗鬼——李贺五言长城——刘长卿诗神——苏轼杜紫薇——杜牧郑鹧鸪——郑谷二、并称孔孟——孔子、孟子杨墨——杨朱、墨翟屈宋——屈原、宋玉枚马——枚乘、司马相如徐庾——徐陵、庾王孟——王维、孟浩然诗骨——陈子昂诗狂——贺知章诗豪——刘禹锡诗奴——贾岛诗星——孟浩然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词帝——李煜温八叉——温庭筠崔鸳鸯——崔珏孟荀——孟轲、荀况老庄——老子、庄子马班——司马迁、班固曹王——曹植、王粲李杜——李白、杜甫高岑——高适、岑参元白——元稹、白居易刘白——刘禹钖、白居易刘柳——刘禹锡、柳宗元韩柳——韩愈、柳宗元韩欧——韩愈、欧阳修沈宋——沈佺期、宋之问温李——温庭筠、李商隐欧曾——欧阳修、曾巩苏辛——苏轼、辛弃疾苏陆——苏轼、陆游苏黄——苏轼、黄庭坚张柳——张先、柳永程朱——二程、朱熹陆王——陆九渊、王阳明孙洪——孙星衍、洪亮吉康梁——康有为、梁启超儒家五圣——至圣:孔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大毛公、小毛公——毛亨、毛苌大戴、小戴——戴德、戴圣建安七子——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王粲、阮瑀、孔融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二陆——陆机、陆云大谢、小谢——谢灵运、谢朓南徐北廋——徐陵、廋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北宋文坛四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明江南四才子——唐伯虎、文征明、周文宾、祝枝山苏门六正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骞(前四人又被称为“苏门四学士”)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老杜、小杜——杜甫、杜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郊寒岛瘦——孟郊、贾岛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词中二李——李煜、李清照三苏——苏洵(父)、苏轼(子)、苏辙(子)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大范、小范——范雍、范仲淹南宋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元剧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元剧五人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郑光祖(倩女离魂)明初诗文三人人——宋濂、刘基、高启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清初三人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乾嘉三人人/乾隆三人人——袁枚、蒋士铨、赵翼。

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

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

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希望对你有用!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人物经历少年时期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

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

与章闰水建立友谊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

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

家境益艰。

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奋力求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

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

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文作者简介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文作者简介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文作者简介文学常识包括一些作者和作品常识,人教版高一语文文学常识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文作者简介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文作者简介:【语文必修一】1、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诗歌《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

2、徐志摩是中国新月诗派的代表作家,其诗作《再别康桥》细致入微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3、艾青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的原名是《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专》《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5、《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6、司马迁是西汉(朝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开创了我国史学纪传体的先河,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8、西汉司马迁(作者)创作的《史记》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等。

10、鲁迅1918年5月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其中篇小说《阿Q正传》通过对主人公精神胜利法的淋漓尽致的描绘,表明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魂灵”中的精神病症。

11、巴金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12、夏衍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其创作的《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的并称和特称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的并称和特称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的并称和特称屈宋指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屈原是骚体的开创者,是中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

宋玉略后于屈原,也是有名的辞赋作家,但其成就实远不如屈原。

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枚、马两人都是汉代前期的大赋代表作家,对汉赋的发展颇有影响。

两司马指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杨马指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杨雄。

杨雄作赋,在形式上模拟司马相如,旧时常以两人并称。

班马也称“马班”。

汉代历史家、文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司马迁是《史记》的作者,班固是《汉书》的作者,两人对历史学都有重要贡献,前者是通史的开拓者,后者是断代史的开创者。

并且也是著名的散文家。

班张指东汉班固和张衡。

二人都擅长辞赋,班有《两都赋》,张有《二京赋》都是描写京都的大赋。

张蔡指东汉张衡和蔡邕。

旧时文学批评论著因两人都善作辞赋,故以并称。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曹丕、曹植。

他们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故后人合称为三曹。

三曹的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传统,气势宏伟,慷慨悲壮,特别是曹操文字清峻通脱,语言直抒胸臆。

建安七子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和刘桢七人。

因曹丕《典论·论文》曾以此七人并举,且予赞扬,又以同居邺中,故亦称“邺中七子”。

他们文章能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建安之杰是对曹植的誉称,钟嵘《诗品》:“曹思<曹植谥号思>为建安之杰”。

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杰出最有代表的一位诗人,散文、辞赋和诗歌的成就非同时代人能匹敌。

代表作《洛神赋》、《七步诗》行动等。

大小阮指三国魏后期诗人阮籍与侄阮咸。

两人都是竹林七贤中人物,世称阮籍为大阮,阮咸为小阮。

后人并以大小阮作为叔侄关系的代称。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戌、刘伶。

谈谈古代文学家的并称

谈谈古代文学家的并称

谈谈古代文学家的并称在我国文学史上,两个以上的文人常常被并在一起称呼,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两司马指汉代词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班张指东汉班固和张衡。

二人都擅长辞赋,班有《两都赋》,张有《二京赋》,都是描写京都的大赋。

建安七子指汉献帝“建安”年间的诗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因曹丕《典论.论文》曾以此七人并举,且予赞扬,又以同居邺中,故亦称“邺中七子”。

他们的文章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其作品多用比兴,借古讽今,愤世嫉俗,也掺杂人生无常、消极避世的思想情趣。

竹溪六逸指唐诗人李白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时,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共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

他们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故后人称为三曹。

三曹的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传统,气魄宏伟,慷慨悲壮,特别是曹操的诗,文字清峻通脱,语言直抒胸臆。

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其弟陆云。

《晋书·陆云传》:“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

”二晏北宋词人晏殊与其子晏几道,以其相映生辉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一代词风,被词话家们并称为“二晏”。

李杜①指诗人李白、杜甫。

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②指唐诗人李商隐、杜牧。

两人同为晚唐的著名诗人。

后有人称之谓李杜或小李杜。

韩柳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

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家,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很有影响。

诗囚指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

元好问《放言》诗:“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

意思是说两人耽于作诗苦吟,仿佛为诗所囚。

两人又有苦吟诗人之称。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与并称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与并称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与并称1、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

他们扩大了诗歌题材,初步脱了南朝柔弱绮丽的文风,给诗坛带来清新健康的气息,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闻一多先生称他们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

2 、王孟--盛唐诗人王维和孟浩然的并称。

他们均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而且好用五言描写自然景物。

他们的诗歌都不注重词藻的华美,而是以极自然生动的文笔,表现一种高远而清幽的意境。

立意新颖,诗歌的形象富于个性特征,艺术风格较为相近。

3 、诗仙——诗仙指的李白。

李白那追求理想、反抗权贵、要求自由的精神,高傲豪迈的性格,恣肆纵放、雄奇飘逸的诗风,以及他诗歌的“惊风雨”、“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不仅深深地吸引和影响着当时众多的诗人,而且也给后代的诗人和词人以强烈的鼓舞和启迪。

很多诗人都是从李白那里汲取丰富的养料而取得杰出成就,他的许多优秀诗篇一千多年来一直照耀着我国文坛,哺育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同时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而得以广泛流传,故称之为“诗仙”.4 、诗圣——诗圣指的是杜甫。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沈郁顿挫的风格。

以诗歌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激动人心的变化,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带着盛唐诗歌的伟大气魄,全面反映战乱以后的现实,既对现实矛盾、人民痛苦作了深刻的揭露,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

同时,也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诗歌史上占据着划时代的地位。

后世称之为“诗圣”。

“三吏”、“三别”--杜甫所作组诗名。

共包括六首诗:《新安吏》、《潼关吏》和《石壕吏》总称“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总称“三别”。

这组诗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诗人由洛阳至华州沿途所见安史之乱中的社会情景,深刻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揭露了封建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利害冲突,表现了作者忧时丧乱的深切感情。

文学常识中有哪些并称

文学常识中有哪些并称

1.李杜——李白、杜甫2.班马——司马迁、班固3.三曹——曹操、曹丕、曹植4.王孟——王维、孟浩然5.高岑——高适、岑参6.韩柳——韩愈、柳宗元7.小李杜——李商隐、杜牧8.三苏——苏轼、苏辙、苏洵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0.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11.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12.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13.岁寒三友——松、竹、梅14.古代四艺——琴、棋、书、画15.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火药16.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17.五行——金、木、水、火、土18.五音——宫、商、角、徵、羽19.五常——仁、义、礼、智、信20.三姑——尼姑、道姑、卦姑21.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22.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23.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24.五谷——稻、麦、黍、菽、麻25.五彩——青、黄、红、白、黑26.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27.五官——耳、目、口、鼻、身28.五味——甜、酸、苦、辣、咸29.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0.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31.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书、数、射、御32.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33.诗经六义措——风、雅、颂、赋、比、兴34.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35.岁寒三友——松、竹、梅36.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7.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8.《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39.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40.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1.三代——夏、商、周42.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43.书四库——经、史、子、集44.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45.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46.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47."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48."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49.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50.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51.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52.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印度53.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54.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55.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56.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57.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58.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各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59.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60.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61.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62.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63.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64.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65.楷书四大家——唐朝——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欧阳洵(欧体);元朝——赵孟頫(赵体)66.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67.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68.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69.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唐宋八大家简介——唐宋文坛成就最高之八人

唐宋八大家简介——唐宋文坛成就最高之八人

唐宋八大家简介——唐宋文坛成就最高之八人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文坛以他们的文学成就最高,流传最广,故称唐宋八大家。

明初,朱右最初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

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

“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尤其以苏轼更是现代人认可的文学上的巨匠。

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唐宋文坛成就最高之八人唐宋八大家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是何许人也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文坛以他们的文学成就最高,流传最广,故称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

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

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

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

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韩愈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

唐宋八大家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

苏洵生有三子三女,长子景先卒,三女皆早卒。

而王安石、曾巩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欧阳修也是苏轼的老师所以说唐宋八大家分为唐二家(韩、柳)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的作者哪几位

唐宋八大家的作者哪几位

唐宋八大家的作者哪几位唐宋八大家的作者哪几位_唐宋八大家作者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819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骨迎到长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宋八大家的作者哪几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宋八大家的作者哪几位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他们反对骈体文,推崇散文,为唐宋时期古文运动的八位代表人物。

韩愈拜国子祭酒,勇于创新,著有《昌黎诗文集》,为文“文以载道”,“文起八代之衰”,风格雄浑磅礴,诡怪多姿,大气浩然。

柳宗元中博学鸿词科,长于思想和辞赋,著有《柳河东集》,为文富有批判精神,风格沉实悠远,超迈深奥。

欧阳修拜翰林学士,身为文宗,提携后进,著有《欧阳文忠集》,为文“文以明道”,平实自然,畅达有节,同时又不失气势。

苏洵担任校书郎,长于论文,喜谈军事,著有《嘉祐集》,为文“博辩宏伟”,意味隽永。

苏轼官翰林学士,精通诗、文、词、书、画,著有《东坡全集》,为文豪放通达,高远雄阔,浩荡如海。

苏辙官翰林学士,长于政论,饱饫百家,著有《栾城集》,为文醇厚精劲,淡远恣肆。

王安石任神宗朝宰相,见识超远,著有《临川集》,为文“文道合一”,简洁犀利,而不失雄辩。

曾巩任中书舍人,长于言理,著有《元丰类稿》,为文平易谨严,底蕴深沉。

唐宋八大家为散文文体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通过古文运动突破了传统骈体的桎梏,大大拓宽了散文的表达外延。

他们富有创见,作品散发着人文魅力和智慧光芒。

唐宋八大家对儒学发展也有重大贡献,他们应对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浸染,以圣人之道为内核,文以载道,为传统儒学复兴创造了条件,也直接推动了宋明理学的繁荣。

唐宋八大家这个文坛巨匠组合成为继先秦诸子和秦汉文学之后的文学高峰,他们的作品自然便成为《文选》之后习文者的入门轨涂。

唐宋八大家的介绍一、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人物与文学作品并称

人物与文学作品并称

杨墨--杨朱、墨翟屈宋--屈原、宋玉马班--司马迁、班固枚马--枚乘、司马相如曹王--曹植、王粲徐庾--徐陵、庾信元白--元滇、白居易刘白--刘禹鍚、白居易刘柳--刘禹锡、柳宗元韩欧--韩愈、欧阳修沈宋--沈佺期、宋之问张柳--张先、柳永温李--温庭筠、李商隐欧曾--欧阳修、曾巩苏陆--苏赋、陆游程朱--二程、朱熹陆王--陆九渊、王阳明康梁—康有为、梁启超儒家五圣--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子、述圣:子恩大毛公、小毛公--毛亨、毛苌大戴、小戴--戴德、戴圣儒家、墨家--显学晁错、贾谊—政论家建安七子--徐干、陈琳、应场、刘桢、王粲、阮瑀、孔融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二陆--陆机、陆云大谢、小谢--谢灵运、谢眺南徐北瘦--徐陵、庾信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老杜、小社--杜甫、杜牧郊寒岛瘦--孟郊、贾岛二程--程颢、程颐(兄弟)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词中二李--李煜、李清照大范、小范--范雍、范仲淹南宋四大诗家--尤襄、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剧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元剧五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散曲双璧--张可久、乔吉刘基.宋濂--明初文宗刘基、高启--诗齐名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 清初三大师--顾炎武、黄宗义、王夫之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归奇顾怪--归庄、顾炎武乾隆江左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翼南袁北纪--袁枚、纪昀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和李鹰三皇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有七种说法:①天皇、帝皇、泰皇;②天皇、地皇、人皇;③伏羲、女娲、神农;④伏羲、神农、祝融;⑤伏羲、神农、共工;⑥伏羲、神农、黄帝;⑦燧人、伏羲、神农。

苏轼的重要人生经历

苏轼的重要人生经历

苏轼的重要人生经历
苏轼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是
文坛上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苏门六绝”之一,并与黄庭坚、米芾和
蔡襄等人并称为“宋元四家”。

苏轼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他先后担任过儒学教育官员、选海盐使、礼部员外郎、徽宗时期的宰相等职。

他中进士后参加过庆历改革,积极推崇王安石新学,并不断地写下反对旧党的文章。

但后来,他又
因为在庆历政变中声援新学而被贬南吕州、婺州、岭南等地。

在这些历程中,苏轼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在诗歌、散文、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的作品有很多经典之作,
如《东篱》、《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这些作品无论在文学、历史还是文化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苏轼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书画家,他对画也很有研究,曾自己开
设过画室,并且在画上留下了许多精彩的作品。

同时,他还对政治和
社会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王安石变法持支持态度,并提出了
一些自己的改革意见。

总的来说,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的人生经历充满
了曲折和波折,但这不曾阻碍他不断探索、不断创作,在中国文化史
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王勃的称号是什么

王勃的称号是什么

王勃的称号是什么导语:王勃的称号是什么呢?王勃作为四杰之首,非常的有才华,为文坛留下的也是不朽的佳篇。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的称号,欢迎阅读!诗杰王勃――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王勃的简介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

父亲王福畴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

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

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

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

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

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

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坛“并称”录等
文坛“并称”录
屈宋——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宋玉是屈原的学生。

马班——西汉伟大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和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

三曹——三国时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

他们的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传统。

建安七子——汉末建安时期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和刘桢。

他们的文学作品语言刚健,情调慷慨,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竹林七贤——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和刘伶。

他们的作品多用比兴,借古讽今,愤世嫉俗。

浔阳三隐——东晋诗人陶渊明仕途坎坷,后归隐田园,人们把和他同一时期隐居不仕的文人周续之、刘遗民并称为“浔阳三隐”。

竟陵八友——南朝齐代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沈约、谢眺、王融、萧琛、范云、任、陆和萧衍。

他们的诗作注重声律,意境新颖,俊逸雅洁。

初唐四杰——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诗意境高远,突破了宫体诗的束缚。

李杜——既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并称,也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的并称。

后者也被称为“小李杜”。

此外,也有人将东汉的李固、杜乔或同时期的李膺、杜密并称为“李杜”。

唐宋八大家——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他们的散文在继承秦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苏门六君子——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和李。

他们都出自苏轼门下,曾受苏轼的奖励和提携,在文学上各有成就。

其中前四人也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永嘉四灵——南宋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四人都是永嘉人,徐照字灵晖,
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故有此称。

元曲四大家——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他们的杂剧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卓越的成就。

前七子——明代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他们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形成了严重的拟古风气。

后七子——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他们继承“前七子”的拟古主张,声势很盛。

南洪北孔——清代两位杰出的戏曲家洪升和孔尚任。

洪升是浙江人,孔尚任是山东人,两人的生活年代大致相同,故有此称。

“忐忑”的由来
“忐忑”一词,大家都不陌生,用来形容心神不定,最常用的词是“忐忑不安”。

这个词的写法,让人很容易就能望文生义。

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这个词源自古希腊神话:腓尼基国王Tantalos是宙斯神的儿子,因泄露天机且又得罪奥林匹亚山上的众神,而被其父罚站于齐下巴深的水里,头顶悬有结满果实的树枝。

但当他口渴想喝水时,一低头,水便退去;当他饥饿想吃果实时,一抬头,树枝就会上升。

Tantalos就这样承受着充满诱惑却又不能得到的心理煎熬。

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心理感受称作“Tantalos”。

这个词连同神话故事,约于公元前1世纪进入古拉丁语,写作“Tantalus”。

其词根Tanta也先后进入意大利语、法语、德语、英语……大约在公元5世纪,辗转进入古汉语。

古人就根据Tanta的意思结合汉语的特点,创造出了“忐忑”一词,同时赋予它近似“Tanta”的读音。

孔雀东南飞
何不言西北
1935年,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主考官向陆侃如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孔雀东南飞,何不言西北?”陆侃如应声答道:“西北有高楼。

”如此回答,可称绝妙。

作为艺术描写,无论“东南”还是“西北”,本都不是实指。

而既然有诗云“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出自《古诗十九首》),那么孔雀自然只能“东南飞”了。

冯·卡门妙语双关
冯·卡门是20世纪伟大的航空科学家。

他以81岁的高龄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政府颁发
给他的美国第一枚国家科学勋章。

但由于腿关节发炎,当他走下领奖台时,不禁打了一个踉跄。

肯尼迪总统急忙冲过去搀扶他。

冯.卡门却推开总统的手,意味深长地说:“总统先生,走下坡路的时候并不需要助力,只有向上攀登时才需要。


这是一句言简意赅的双关妙语,吐露了自己几十年来得不到政府应有支持而困苦研究的艰辛。

(责任编辑曹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