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探析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与运营模式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与运营模式
定期开展合规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 的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
建立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 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确保合规管理 的有效实施。
06
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金融科技的影响
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商业银行的传统运营模式,为 银行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服务渠道和产品创新机会。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风险, 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 价格风险等。
操作风险
由于内部流程、人为错误或系统 故障等内部因素导致的风险。
01 02 03 04
信用风险
借款人违约导致贷款无法收回的 风险。
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无法及时满足客户资金 需求或履行其他支付义务的风险 。
定义
运营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 一系列策略、方法和手段,旨在实现其经营目标。
类型
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主要分为传统模式和互联网模 式。传统模式以实体网点为核心,注重客户关系的 维护和金融产品的销售;互联网模式则依托互联网 技术,实现线上化、自助化、智能化的服务,更加 注重用户体验和个性化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应对市场 竞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逐渐 呈现网络化趋势,即以客户为中 心,建立灵活、高效的服务网络

专业化趋势
为了提高业务效率和风险管理水 平,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逐渐呈 现专业化趋势,即按照业务类型 设立专业部门,实现专业化管理
和服务。
03
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
Chapter
运营模式的定义与类型
运营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数字化转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商业银行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大 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 质量。

探析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

探析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

探析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吴晓辉招商银行资金交易部总经理推行事业部制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市场环境和信息技术的约束,在当前中国典型的二元金融结构中,对商业银行进行事业部制改革也应采用二元管理思路。

从本质上来讲,事业部制是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司内部,按照产品、区域、渠道、客户等划分若干独立战略经营单位,实行“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是对职能制管理模式的一次革命。

在公司总部的统一管理下,事业部拥有经营的自主权,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最近数年里,随着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加强和IT平台集约化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的条线控制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这为商业银行的事业部制改革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

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IT技术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强条线管理,并大力推进条线型事业部制改革。

然而,尽管条线型事业部制改革如火如荼,但由于国内传统存贷款市场和国内金融监管体制相对分割,且来自分支行的改革阻力较大,国内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部门的条线型事业部制改革却短期内难见显著的成效,甚至时有反复。

事业部制的核心问题事业部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确定事业部的组织形式,是按区域为主,还是按业务性质为主划分事业部;二是如何授予事业部与其职责相匹配的授权,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种授权包括资源类授权和风险类授权。

如何划分事业部就商业银行而言,事业部的设置主要以按区域、按业务性质(或产品)或两者兼顾的办法来划分。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分支行管理体制就是按照区域来划分事业部,每家分支行都是相对独立的事业部;而国际先进商业银行普遍从区域型事业部制过渡到条线型事业部,再由条线型事业部过渡到区域型和条线型相结合的矩阵管理架构。

那么,划分事业部的标准究竟是以区域为主,还是以业务性质为主,这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从市场发展角度来看,在市场不发达、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的情况下,需要以区域为主来划分事业部;在市场发达、一体化经营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则应以业务性质为主来划分事业部。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运 营模式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3
CATALOGUE
目 录
• 商业银行概述 •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 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 •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 商业银行的监管 • 商业银行的创新和发展
01
CATALOGUE
商业银行概述
商业银行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贷款、办理 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 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融市场业务。
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评估
01
02
03
04
资产质量
评估银行资产的质量,包括不 良贷款率、逾期贷款率等指标

盈利能力
评估银行的盈利能力,包括净 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
标。
服务质量
评估银行的服务质量,包括客 户满意度、投诉处理效率等指
标。
风险控制能力
评估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包 括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等方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演变
早期商业银行组织结构
早期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较为简单,通常采用直线型结构,即由高层管理者到 基层员工的垂直管理。
现代商业银行组织结构
随着银行业务的复杂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商业银行逐渐采用更加灵活和 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如矩阵型、网络型等,以提高组织效率和适应市场变化。
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现状
风险规避策略
避免投资高风险领域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风 险暴露。
05
CATALOGUE
商业银行的监管
监管的必要性和目标
保障金融安全
通过监管确保商业银行稳 健经营,防止金融风险的 扩散和影响。
维护市场公平
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 防止不正当竞争,保障市 场公平。

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

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

民生银行是国内第一家全面进行流程银行建设的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方面实施了事业部制改革。

从2007年开始,民生银行先后成立了地产、能源、冶金、交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石材等行业事业部,以及贸易金融部和金融市场部等产品事业部,同时分支行进行职能转变,退出事业部经营的业务和客户,主要从事特色经营和小微金融业务。

目前民生银行各事业部在专业化方面的优势已经显现,事业部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的盈利能力,从而使民生银行2012年实现利润375.6亿元,同比增长34.5%,处于上市银行领先地位,这表明民生银行流程银行建设已经基本取得成功。

通过总结分析,我们发现民生银行流程银行建设取得成功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市场化的民营银行经营机制和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民生银行大股东主要是民营企业,且股权相对分散,这种股权结构和产权属性使民生银行形成了国内领先的公司治理水平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避免陷入官僚体制和平均主义的无效激励机制。

民生银行率先实行“两率”(工资利润率和费用利润率考核、“等级支行”和“三卡”工程以及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等,使其成为市场公认的最具营销竞争力的银行。

民生银行相对灵活、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大大减轻了流程银行建设和事业部改革的阻力,使部分公司业务由分行向事业部集中成为可能,并成功进行了中后台组织体系的优化。

作为上市银行,民生银行的董事会和管理层一直保持稳定,这得益于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和高效的公司治理,从而实现了职业经理人对银行的管理,并对银行的未来发展形成了稳定的预期。

自2000年以来,民生银行的核心管理团队基本保持稳定,这为推行流程银行建设、事业部改革提供了必需的管理人才,也有利于事业部与分行之间的分工协作,同时避免了流程银行建设这项中长期改革受到人事变动的影响。

数据大集中和“八大系统”建设为流程银行奠定了基础民生银行在全国商业银行中率先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建立了总行掌控的数据中心,对各支行、营业部的各类营业信息,总行通过点对点的联网系统随时能获得即时数据,这就使得它的风险监控建立在信息高度透明的基础之上。

国内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模式探讨

国内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模式探讨

国内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模式探讨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国内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模式探讨内容摘要: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事业部的定义、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的事业部制的研究现状;从实践上,通过民生银行的案例分析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得出的启示,对国内的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商业银行事业部改革问题的提出伴随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逐步推进,新事物的出现如互联网金融、资本约束等,都严峻的挑战着商业银行。

由于这些变化,在经营上商业银行开始向事业部转型。

采用事业部模式能够解决商业银行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关于事业部制的发展方向,监管部门表明肯定的态度和做出了积极的引导。

2009年,监管部门明确提出“指导大型银行建立小企业战略事业部制试点工作。

”然而事业部制改革对中国商业银行来说依然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急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

事业部制的涵义和理论基础最早的事业部制结构源于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

由当时担任副总的P?斯隆所创建,所以事业部制又被称为“斯隆模型”。

所谓事业部制,就是按产品、按顾客、按地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多个事业部。

事业部是独立自主、独立核算的部门,不但是利润中心,负责利润生产和经营管理,而且也是产品或市场责任单位,统一领导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活动。

钱德勒追寻了事业部制的起源,对事业部的产生原因及其发展进程进行阐述,主张“事业部制”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创新之一。

2009年威廉姆森,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提出论点“M型结构即事业部制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创新”,认为事业部制是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性必然选择的一种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形式。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内的专家学者和金融界的高管,也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观点。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事业部制是市场经济和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很少。

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

浅谈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以及金融竞争也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国际上重要的商业银行纷纷探求应对挑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法,探求的重点集中在整合和创新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模式上。

从80年代初期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开始建立以来,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金融改革都没有涉及银行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但是,商业银行一度面临因承担改革成本以及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巨额不良资产,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世纪初期,我国商业银行展开了针对自身管理和经营体制的改革措施,但是,商业银行大多没有把这些改革提高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高度,管理模式的改革大多停留在探索阶段,改革的路径不明确、目标不清晰。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效益商业银行是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有三类:负债、资产以及表外业务,经济全球化催生了很多银行提供国际业务。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部分,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往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应创新管理模式,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下面从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影响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因素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改善现有的管理模式。

1.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有总分行制和事业部制。

每种管理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适用的范围。

总分行制指在大城市设立商业银行的总行,在其他中心城市以及国内外设置分支行的制度,各分支行按照总行对业务经营和内部事务的管理要求统一进行,是大多数商业银行采用的制度。

其优点在于经营管理由总行统一安排便于金融当局的宏观管理;银行规模一般比较大,方便现代化设备的推广;分支机构多,业务遍布的地区广,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资金,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本。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总分行制也有缺点,主要表现在:有的分支机构权利过大,总行的管理控制往往得不到落实,分支机构的层级过多,信息的传导比较慢,导致效率低下和信息的传导失真;银行规模大,机构设置以及层级过多不利于管理;另外,大银行实力雄厚,容易形成垄断。

民生银行模式创新-事业部制

民生银行模式创新-事业部制

民生银行模式创新研究一、商业进行事业部制改革的必要性1、商业银行事业部制介绍事业部制是现代大型企业常见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具体是指按照产品、客户或地区,将相关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结合成相对独立的单位即事业部,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

对于银行来讲,所谓事业部是指在全行内按照特定业务(包括特定产品、特定客户群体和市场)划分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进行运作的组织。

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备实现业务发展目标所必须的经营权、决策权和资源配置权。

各事业部之间的往来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事业部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商业银行的上层机构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管理中心,而是一个利润中心。

事业部虽然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权,但独立性不同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

事业部作为公司的一个部门,通常只有经营权而没有投资权(即不是投资中心),在财务核算、资金往来、资源配置、管理人员任免等方面与公司总部和其他部门关系紧密,业务上也具有较高的协同性。

2、专业化和业务复杂化推动银行事业部制兴起较早实行事业部制的银行是美国的大通国民银行,在20 世纪30 年代大萧条期间该行专门成立了公用事业部(Public Utility Department),大萧条期间因为客户还不了钱银行被迫接受了大量公用事业企业的股权,成立公用事业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评估这些股权的价值。

此后不久,该行又成立了专门的石油事业部(Petroleum Department),并且一直运作得非常成功。

花旗银行在成立后的前140 年里,业务基本上是按照地区来组织的。

到了20 世纪50年代初期,无论是从市场营销还是信贷的角度看,花旗的一部分信贷官对行业知识的缺乏都成了一个严重问题,在石油行业和电子设备行业,债券部门等特定的行业和部门更为明显。

1954 年,花旗银行也走上了行业专家化的发展道路。

从总分行制向“事业部制”转变的大规模改革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事业部制己经成为全球大中型银行组织架构的主流模式。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利弊深度解析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利弊深度解析

破解事业部制“方程式”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事业部制管理模式设计的前提:必须确保总部的三大权力为了保证“协调控制下的分权运营模式”的实现,首先明确总部必须拥有哪些基本权力。

为了保证总部在管理模式中对各个事业部有效控制,我们认为,总部基本权力应包括:战略/重大决策权、合理监控权、高层人事权。

1、重大决策权:即总部对各个事业部在战略方向、重大战略性项目等重大经营管理问题上的决策权力。

2、合理监控权:即总部对各个事业部合理的监控权,主要体现在财务监控与业务监控(业务监控权,指对业务经营状况的知情权、整体经营业绩的考核权等)。

3、高层人事权:即总部对各个事业部高层管理人员(包括事业部的财务人员)的任免权、奖惩激励权等。

该三种权力不仅是总部所拥有的核心权力,而且是总部所拥有的最底线的权力。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总部对事业部的管理就不会出现失控的问题。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设计的三大核心――组织结构、权限划分、控制体系通过实践总结,我们认为设计事业部制管理模式需要建立三个核心内容――组织结构、权限划分以及控制体系。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所谓组织结构(设计),即设计总部、事业部组织结构,包括部门构成、确定部门职责以及相关岗位设计。

所谓权限划分,即具体集权和分权的内容,是指对具体的管理内容,总部与事业部各自行使的权力。

所谓控制体系,是指总部对各事业部管理进行有效计划、监督、控制与激励的管理体系。

组织结构是设计管理模式的基础工作,它不仅是权限实现的载体,而且是控制体系得以顺畅执行的平台;管理模式本质上界定清楚总部与事业部之间的权限划分,因此权限划分是整个管理模式得以成功的保障;控制体系则是管理模式内容的核心。

1、组织结构设计首先,明确总部和事业部各自的定位。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对总部和事业部各自的定位体现出“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原则。

具体定位参见下表2。

需要说明的是,战略管理中心、财务控制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分别是总部“三大权力”的具体体现,此处不赘述。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事业部制转型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事业部制转型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事业部制转型王鲁兵[内容摘要] 当前,事业部制转型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改革的主流模式,相关研究和新闻报道频频出现。

但是,立足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实践,从实务角度系统化阐释事业部制变革缘由及相关构想的文章并不多见。

本文从这一视角切入,论述了组织架构变革是国有银行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深刻揭示了当前国有银行总分行制组织模式的现状特点及其弊病。

在此基础上,对实行事业部制的基本思路、优势和应该把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于促动银行顺利变革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对其他领域的国企改革也有着一定借鉴价值。

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言,2003年底开始启动的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一场输不起的实践,其最终目标在于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走市场化道路,真正把国有银行变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

国有银行改革基本分为“三步走”:一是财务重组,解决不良资产数额庞大和资本金缺乏问题;二是股份制改革和境内外上市,解决国有银行的管理体制和所有者缺位问题;三是推进银行内部经营变革,彻底解决各式各样积淀已久的经营与管理弊病,实现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当前,工中建三行已先后完成财务重组并公开上市,农行的改革步伐也在加快。

可以说,前两步变革已在我国的国有银行改革实践中取得了成功,但最为艰巨和复杂的银行内部机制转变才刚刚开始。

而要真正完成这一过程,就应从变革国有商业银行延续至今的组织架构开始。

一、组织架构变革是国有银行内部机制改革的重要基础(一)国有商业银行变革的基本要素从国有银行的经营现况看,自身固有优势并不突出,而诸多弊端却日益显露,并深深地制约其生存与发展:决策拖沓、反应迟缓的内部官僚管理体制已然形成;较为明显的等级森严氛围遏制了创造性思想的发挥;各级分支行作为区域经营机构,拥有较大自主权,总行一级法人意志时而得不到切实贯彻,甚至遭受扭曲;各业务部门开拓市场和决策时首先考虑的是规避责任而非业绩创造……要克服种种自身弊病,充分发挥其竞争性优势,国有银行在内部经营机制变革中必须紧紧围绕三项基本要素:一是必须讲求效率,以迅速而有效的实现预期目标;二是要注重制衡,以保证银行发展方向与其宗旨一致,不致发生大的偏差和失误,实现稳健运营;三是要勇于变革和不断创新,以激发组织活力,实现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研究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研究

业 的独特信息。招商银行小企业信 贷中心
要 实现小 企业信 贷业 务可持 来自发展 , 十分重视软信息的收集 ,如全 面的信用 记
金 融 服务 特点 。 立 了“ 设 三农 ” 融 事业 部 , 就 要克服 “ 金 成本 高” 风 险大” 和“ 两大缺 陷 , 录 ,尤 其是 上下游结算 中的商业信用记 录 无 疑 是我 国银 行 业 事业 部 制 改 革 中最 具 影 使其信贷 的风 险收益 能够覆盖成本 。基 于 等。民生银行借 鉴泰 国泰华农 民银行 的经
本栏编辑 黄瑞峰
理 论探 讨

行 书 舒 砌赡 窜厨 瑰
口 石 岳 郭 苗 苗
我国小 企业 规模小 、 经营波动大 、 信息 业务则 由其他部 门开发和经营 。 2 .信贷技术专业化。小企业 的特点决
年来 , 随着银行业市场 竞争加剧后业
一一 日趋 专业 化 以及客 户需 求 的 日趋 严 重不对称 、缺乏足够 的抵押担保 资产等 三务
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 收集个性化信息 。 研发 行 差 别 风 险定 价 。



民 生 银 行 和 招 商 银 行 小 企 业 信 贷 信贷技术 , 加强信 贷风险管理 , 实现风险可
3 .产 品开发 专业 化 。拥 有 专 门技 术
事业部的基本情况 20 0 8年初 。 民生银行成立 了工商 企业 金融事业部 。率先在 中资银行 以事业 部制
响力 的事件 。本文通过 对民生银行和招商 我 国金融市场 的实 际, 目前 , 降低信贷成本 验 。建立 了独特 的信用评级与债项评级体 同时根据 风险水平 、 筹资成本 、 管理成 银行小企业 事业部制 改革 的实证分 析 。 主要是靠提高小企业信 贷产品的专业化水 系 , 研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案例分析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案例分析

事业部制的建立使美的集团总部脱身于日常琐事管理,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总体战略决策上、控制规模额度和投资额度、各事业部核心管理层任免的人事权以及市场的统一协调工作。
以集团总部的国内市场部(现已划归上市公司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它并不参与各个产品的具体销售,只负责美的整体形象的推广和全国各地销售网的协调。在分公司,国内市场部只派出商务代表,负责当地政府公关以及协调各省销售工作。
这样,美的按照产品逐步建立了事业部体系。各个事业部在集团统一领导下,拥有自己的产品和独立的市场,拥有很大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既是受公司控制的利润中心,又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销研产以及行政、人事等管理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此外,各事业部内部的销售部门基本上设立了市场、计划、服务、财务、经营管理等五大模块,将以上功能放到销售部门,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架构。
事业部制改造被美的认为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2001年美的集团的销售收入突破140亿元,是1997年的四倍多。空调连续五年跻身国内市场前三名,牢牢占据着第一阵营的位置。压缩机、电机、风扇、电饭煲、微波炉等产品也在国内市场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二、权力收放之间
事业部制是“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1927年首创的。其后风行于产品多元化的企业中。然而,近年来,松下本身却欲终结事业部制,主要原因是庞杂的产品线形成了200多个事业部,总部要掌控它们显得力不从心——各事业部相对独立,彼此相互渗透,形成了严重的事业重复等诸多弊端。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由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组成,下辖瑞穗银行、瑞穗法人银行和瑞穗信托银行等三家银行和瑞穗证券公司。瑞穗银行主要经营个人银行业务,包括代理个人投资信托、金融债和个人保险业务;瑞穗法人银行经营企业年金、法人业务和银团贷款业务;瑞穗信托银行经营长期金融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房地产业务等。瑞穗金融集团通过整合形成通过业务单位管理集团的业务主线的组织架构,建立了零售和私人银行业务单位、中小企业法人客户业务单位、公司和金融机构银行业务单位、公共银行业务单位、国际银行业务单位、ALM和交易业务单位、电子商务和全球交易服务业务单位、证券和投资银行业务单位_信托和资产管理业务单位等9个业务单位,对三家银行各种业务的集中管理,每一个业务单位的经营管理职能都渗透到三家银行,体现出事业部制的特征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探析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探析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探析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是一种常见的组织架构,旨在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根据业务类型和市场需求划分成若干事业部,每个事业部独立负责自己的业务,并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本文将探析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的特点、优势和挑战。

首先,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事业部独立经营:每个事业部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和资源配置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独立运营。

这种独立性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2.目标管理:事业部制通过设定明确的业绩目标和绩效考核机制,激励事业部主管和员工不断努力提高业务表现和效益。

3.协同合作:虽然事业部相对独立,但它们之间也需要有效的协作和资源共享。

银行总部通常负责协调和整合各个事业部之间的合作,确保整个机构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其次,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具有如下优势:1.提高决策效率:事业部独立负责决策,可以更加快速、灵活地响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与传统的分行制相比,事业部制使决策效率大大提高。

2.激励业绩表现:事业部制通过为每个事业部设定明确的业绩目标和奖惩机制,激励员工和管理者积极主动地提升业务表现,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3.加强市场竞争力:事业部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强化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可以在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取得优势。

但是,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1.部门利益冲突:事业部制下,各个事业部可能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视整体利益。

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总部需要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解决利益冲突,确保整体利益最大化。

2.信息传递不畅:事业部制下,信息传递可能存在滞后和失真的问题。

各个事业部之间需要及时、准确地共享信息,以便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3.统一管理难度增加:商业银行总部对多个事业部进行统一管理的难度较大。

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流程,确保各个事业部之间的协同配合和资源共享。

事业部制运行管理模式

事业部制运行管理模式

低事业部运营风险。
04
事业部制人力资源管理
事业部制的人力资源战略
基于企业战略
事业部制的人力资源战略应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根据 企业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策略。
强调核心能力
事业部制的人力资源战略应关注培养和提升企业的核心 能力,通过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等方式,提高企业在 市场中的竞争力。
事业部制的内部控制
组织架构控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内部监督和管 理。
资金集中管理
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和调配资金资源,降低财务风险。
全面预算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加强成本控制和绩效考核,实现经营 目标。
事业部制的法律风险防范
合同风险管理
建立合同审查和审批制度,加强合同执行过程中 的风险监控和管理。
强调可持续发展
事业部制的人力资源战略应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 过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实现企业 的长期稳定发展。
事业部制的人力资源配置
按照业务需求
事业部制的人力资源配置应根据企业战略和业务需求进行合理规 划,根据各事业部的业务特点和发展方向,合理分配人员数量和 结构。
按照能力结构
05
事业部制财务管理
事业部制的财务体制
集权式财务体制
这种财务体制在事业部制中,将财务决策权集中于母公司, 由母公司进行统一的资金调配和财务决策,子公司在母公司 的指导下进行财务活动。
分权式财务体制
这种财务体制在事业部制中,将财务决策权下放给各个子公 司,母公司仅保留对子公司的战略指导和协调权。
事业部制的财务控制
03
同时,事业部制运行管理模式也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未来趋势进行创新和变革 ,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事业部实体化运行过程中的问题

事业部实体化运行过程中的问题

事业部实体化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一、事业部实体化的运营过程中存在问题1、纵向运营管理效率提高与横向沟通成本加大之间的矛盾商业银行一般根据业务类型在总行设置相应部门,如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办公室等;再根据区域规划设立分支行,如北京分行、上海分行、广州分行等;分支行视业务规模大小再进行子部门或下级分支机构配置,从而实行矩阵式管理。

该组织架构下,既有产品、服务及政策的实施、调整及新产品的开发均需要层层审批,耗费高额内部沟通成本,上下标准化运作也需要较长时间,管理链条偏长。

即使各家银行不断优化授权机制,但从根本上仍难以解决该难题。

事业部则与此不同,它们大多被赋予封闭式的业务权限,即从整体层面上的制度拟定、产品设计、业务规划到个案层面上的市场营销、风险控制到后续管理、收益实现,多在部内完成,有较全面的业务自主权。

因此,在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时,反应灵活,能快速调整现有产品及业务流程,并因地制宜设计新产品,重新安排业务团队的战略部署,在纵向管理上的运营效率大幅提高。

2、业务专业化运作与业务整合之间的矛盾事业部制管理的另一大优势在于业务团队的专业化运作。

因部内员工都专注于某项业务的开展,无论平常的工作经验积累还是业务培训,都以之为轴心运转,团队快速实现专业化。

例如,某城商行的微小贷客户经理仅负责拓展小额贷款业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当地微小贷市场、制定营销计划并付诸实施,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调整,同时精细化学习微小贷风险控制知识、调查沟通技巧等,业务专精度大幅提高,私人银行、投资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等事业部制管理的部门也与此类似。

总分制管辖下的对公或个人客户经理则大不相同,他们因同时身负存款、贷款、贸易融资、中间业务等多项指标,以致分身乏术、业务不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偏弱。

但是,鉴于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事业部的考核指标主要建立在小微贷款、投资银行、金融市场等单项业务基础上的利润完成率,其他诸如存款、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项目较难全面进行科学计价,致使事业部缺乏交叉营销的动力。

浅析商业银行事业部制转型改革

浅析商业银行事业部制转型改革
体 制 已 然 形 成 ; 较 为 明 显 的 等 级 森 严 氛 围 遏 制 了 创造 性思 想 的发挥 ; 级 支行作 为 区域经 营机构 , 各 拥 有 较 大 自 主 权 , 总 行 一 级 法 人 意 志 时 而 得 不 到
种 形 式 , 即按 照 企 业 所 经 营 的 事 业 ,包 括 按 产 品 、 地 区 、 顾 客 ( 场 ) 来 划分 部 门 , 立若 按 按 市 等 设
健运 营 ; 是要 勇于 变革 和不断创 新 , 三 以激 发 组 织
活力 , 现 持续发 展 。 实 ( ) 织 架 构 变 革 是 银 行 改 革 的 出 发 点 二 组
对 于 商 业 银 行 来 说 ,缺 少 的 并 非 实 现 战 略 转 型 目标 所 需 要 的 能 量 和 魄 力 ,而 是 缺 少 能 将 大 型
任 单 位 , 产 品设 计 、 产 制 造 及 销 售 活 动 负 有 统 对 生

切 实 贯 彻 , 至 遭 受 扭 曲 ; 业 务 部 门 开 拓 市 场 和 甚 各 决 策 时 首 先 考 虑 的 是 规 避 责 任 而 非 业 绩 创 造 ,要 克 服 种 种 自身 弊 病 , 分 发 挥 其 竞 争 性 优 势 , 业 充 商
预 期 目 标 ; 是 要 注 重 制 衡 , 保 证 银 行 发 展 方 向 二 以 与 其 宗 旨一 致 , 致 发 生 大 的 偏 差 和 失 误 , 现 稳 不 实

事 业 部 制 的 适 用 范 围
事 业 部 制 结 构 主要 适 用 于 产 业 多 元 化 、品 种
多样 化 、 有独立 的市 场 , 且市 场环 境变化 较快 各 而

二 、 组 织 架 构 变 革 是 银 行 内部 机 制 改 革 的 重

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模式探析

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模式探析

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模式探析商业银行是指以经营存款、发放贷款以及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支付结算、外汇等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模式是商业银行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采取的一种组织架构和管理方法。

下面将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组织架构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来探析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模式。

其次,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是实现运营管理模式的重要保障。

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一般包括总行和分支机构两个层级。

总行是商业银行的总部,负责制定和执行总体战略、决策和政策,并对分支机构进行管理和指导。

分支机构是商业银行在各个地区设立的实际经营单位,负责具体营销、业务处理和风险控制等工作。

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还包括各种部门和岗位,如营销部门、财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每个部门和岗位拥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协同运作。

最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运营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商业银行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来有效管理不同类型的风险。

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内部控制制度、风险评估模型、风险管理工具和风险管理人员等,能够及时识别风险、降低风险并妥善处理风险。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模式是商业银行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采取的一种组织架构和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通过优化业务模式、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和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积极创新、拓展服务领域,适应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

(完整版)事业部制改革方案

(完整版)事业部制改革方案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研究一、事业部制改革的必要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金融脱媒”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传统的组织架构已经无法完全应对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冲击。

在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趋势下,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面临着迫切的调整需要。

事业部制改革是商业银行应对利差冲击的必然选择。

事业部制是是一种分权式管理结构,主要以某个产品、地区或顾客为依据,将相关的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结合成一个相对独立单位的组织结构形式,在经营管理上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并实行独立核算。

事业部制下,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量身定做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实现信贷资源在全行范围的优化配置,以及信贷风险的统一管理,从而缓解银行利润的外部冲击,降低经营风险。

二、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实践(1)民生银行改革实践民生银行是最早推行事业部制改革的银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分行集中经营改革。

2006年7月,民生银行将公司业务营销平台从全国246家支行上收到分行,成立了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176个行业金融部,并按照公司化运作理念,对公司金融主要产品线和行业线实施“准事业部制”,使分行成为公司业务的基本单元。

同时,所有支行专注于零售业务的经营,不再经营批发业务。

第一阶段的改革,初步厘清了民生银行公司业务各条线的发展规划、市场定位,形成了专业化团队、专业化营销和专业化评审的经营格局。

第二阶段:事业部制改革全面快速推进。

2007年9月,民生银行将重点行业的公司业务经营权从分行上收至总行,将总行公司银行部更名为“公司银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同时组建了地产、能源、交通、冶金四大行业金融事业部,贸易金融、投资银行、金融市场三大产品事业部,以及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的总行直属金融部——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

成立金融事业部后,分支行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零售业务,部分支行转型成特色支行,主要为某一个行业服务。

第三阶段:管理与服务能力的综合提升。

在事业部制改革全面推进后,民生银行将精力集中到提升公司业务条线的整体管理能力和完善利润中心的业务运作机制上,以促进中后台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完成分支行的重新定位和职能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探析(2009-02-07 17:43:05)标签: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不断深化,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的匹配探索业已被许多银行提到议事日程。

其中,以业务为驱动,纵向业务线、产品线、客户线为利润中心,独立核算、垂直管理的事业部制正在国内银行界被逐步引入并积极尝试。

就此,笔者初步探析了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运行模式的相关内容。

事业部制的基本概念、模式(一)事业部制的概念事业部制结构又称多部门结构或M型结构。

它是现代大型企业常见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

在这种结构中,企业往往按产品、服务、区域、客户或商标划分,将相关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结合成相对独立的二级经营单位即事业部。

这些经营单位拥有自己的产品和独立的市场,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既有利润生产和管理的职能,又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活动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

(二)事业部制的模式事业部本质上是一种企业界定其二级经营单位的模式。

如果一个企业对其二级单位采用事业部来进行管理,则我们可以认为该企业实行的管理模式是事业部制。

在事业部制架构下,总部或总公司是投资与战略决策中心,拥有对公司经营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具体表现在“用人权”和“财权”上,即如何分配财力和如何派出各事业部经理。

各事业部则在公司总体战略与投资框架内享有充分与明确的自主权,其下属的三级单位则主要行使成本中心的功能。

国内商业银行采用事业部制的情况探讨事业部制的概念、模式后,我们来看一下,国内商业银行采用事业部制运作方式的基本情况。

1、按业务线组织公司业务事业部制运作工商银行按产品线、业务线组织公司业务事业部制运作。

其于2001年组建了独立的票据营业部和7个分部,采用事业部的形式,除共享品牌之外,与所在区域分行没有管理上的隶属关系。

招行、中信等银行信用卡业务采取特殊政策,组建独立于传统构架之外的信用卡中心,即“信用卡事业部”,并规划在条件成熟时转化为子公司。

2、整体进行个人业务事业部制转型2003年和2004年以来,民生银行和上海浦东银行,将个人银行业务成建制地单独核算。

特别是民生银行从2003年1月开始,总行个人业务部和七家重点分行的个人业务部更名为零售银行部,实行专管行长负责制。

2004年11月,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彻底实现独立核算、独立营运,并从当月开始在全国实施。

实行事业部制后,总行零售银行部主要职能是承担设计开发新产品,统领下属所有分行、支行的零售业务部门,并按部门实行独立核算,分支行失去了零售业务的主要权限。

零售银行部与各分支行的关系是,各省级分行的零售业务部将直接受制于总行,分行零售业务部老总的级别、待遇与分行行长一样,将建立以销售团队为主导、分行和代理机构为辅的销售通道,推行首席运营官制度。

3、实施事业部制,中、后台建设要先行实施与事业部制相配套的中台垂直风险控制管理能力和后台集中业务处理、信息技术、行政管理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中台的垂直管理大多从信贷风险管理入手。

如交行于2005年上半年建立华东、华北、华中和华南四大区域审批中心,并计划在适当的时候成立东北片区和西北片区,形成信贷审批和风险监控的分行、片区和总行的“三级制”控制;对于稽核体系,交行也计划实行垂直化管理,通过设立地区稽核中心,增强稽核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又如,民生银行分别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设立了华南、华东、华北授信评审中心。

光大银行也于2004年8月从信贷审批业务独立着手,分别建立了华东分中心、南部地区、北方地区三大区域授信审批中心,三大中心都实行垂直化管理,人员由总行派出,从而彻底实现独立。

后台建设的重点是数据大集中和内部管理会计方法的完善。

这是银行进行架构改革的前提,数据大集中能为总行监控分支机构经营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而内部管理会计的完善,能为各个产品和业务条线的科学考核提供支持。

这方面表现突出的是民生银行,其从2003年启动“八大基础系统”即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客户服务中心系统、业务流程系统、风险评价系统、业务定价系统、信用卡系统、行员培训系统和客户经理管理系统,基本能够为内部资金转移、产品利润核算提供支持。

4、未来银行的主流管理经营方式,是从总分行制向事业部制转变,但转变中面临的困难也非常大事业部制对商业银行的最大好处在于,一是实行扁平化管理之后,银行管理层与市场和客户的距离更近,有利于管理层针对客户要求和市场变化快速决策;二是有利于总行严密监控分支机构,控制经营风险。

这是国内银行未来的主流管理方式。

但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调整,对分支行影响震动比较大,国内进展速度一般比较慢。

如,交行、建行和中国银行的机构改革仍然停留在总行层次,虽然建行上海分行的机构改革是2005年工作的重点,但具体内容还在等待总行的部署。

从国外的调整经验看,实施事业部制也需要经历较长的一段时间过程。

希腊阿尔法银行类似于国内浦发行的规模,他们进行事业部制的架构改革,整合用了三年时间,调整又用了三年时间,才基本完成。

而且完成之后问题还是很多。

后台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滞后,也影响到架构调整的速度。

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数据大集中基本进展到中后期,管理会计还没有完善,以业务、产品为核算单位困难较大。

商业银行实行事业部制的意义和难点无疑,事业部制的组织运作模式具有一定的特点。

我们通过比较事业部制模式与国内银行现行职能型组织模式的优缺点,认为事业部制的组织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和盈利能力,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1、能够支持我行经营战略转型以业务条线为主导的事业部制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体制,突出了以客户为中心、开发新产品为宗旨的“市场导向型”的特征,有利于推进我行经营战略转型。

相比之下,职能型块状的总分行式的组织体系,更多的是强调以地域为划分标准的行政组织管理,因而从制度上影响了市场导向的作用发挥,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集中管理和一级法人意志的贯彻。

2、能够形成专业化经营和严密风险控制的优势事业部是以产品或客户为标准划分,经营边界收窄,精力比较集中,服务内容能够深入,针对性强,小范畴事件经验积累增强,非常有利于培育和形成专业化经营。

同时,业务总部管理一捅到底,压缩了分行管理层级,信息获取速度和数量加快、加大,风险控制进一步集中。

相比之下,在职能型体制下,分行经营边界宽泛,精力分散,服务外延过大,而内涵不足,针对性弱,专业经营特征不明显。

必然造成信息传递层级过多,导致信息删除增加,信息量上传呈递减趋势,风险控制只能分散管理,容易出现漏洞。

3、能够突出营销,加快市场反应事业部拥有自己经营的产品、地区或客户群,从研发、生产、销售一直到售后服务,均自主决策、自我调整,市场反应节奏大大加快。

相比之下,在职能型体制下,以分行为中心的业务块状组织模式包含多条业务线,各业务线的营销决策均需统汇分行决断安排,决断方案需要折衷考虑多方面需要,无形中延迟了市场反应速度。

但不可否认实行事业部制也存在着以下的困难。

第一、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核算系统各业务线要实现事业部制运行,必须在核算上要有一套能够进行产品、业务单元核算的管理会计系统,才能保证有效地进行产品、业务单元规划和考核,同时也能够满足我国以地域管理为主的银行监管体系要求。

而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核算系统的建设、完善,还需要一定的时日,这是必须予以密切关注的问题。

第二、数据大集中系统正在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数据大集中项目,还正在抓紧建设之中,还不能为集中监控管理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这势必影响各业务线实施事业部制的效果。

常言,“兵无常法,水无常形”,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从来就没有固定不变的和适用于一切企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模式,总是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发展进行不断地调整、改革和创新。

无论是直线职能部制、事业部制,还是其它比较流行的组织结构模式,关键是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和本企业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组织结构,当今的市场环境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显然复杂得多,企业有较多的非常规活动,客观地需要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革新能力,决策过程趋于探索型,协调和控制经常需要相互调整,减少层级,这些都揭示着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方向发展,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和形成适合商业银行发展的组织结构模式。

商业银行实行事业部制的建议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实施以业务为驱动的事业部制运作体制需要通盘考虑,配套措施跟进,分步稳健实施。

应该说,只有当银行发展到达一定阶段,即当信息管理和业务处理平台、风险控制机制、财务管理体制尤其是资本管理体系相当成熟,大集中建设完成后,以业务为驱动的事业部制运作效果才会更强、更显著。

鉴于这种情况,如果要实施事业部制,建议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调整分两步走。

第一步,票据业务、信用卡业务先行事业部制试点,同时建立公司业务、个人业务驱动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一是部分业务先行事业部制试点。

可先将票据业务、信用卡业务独立出来,成立运营中心,按分行建制进行经营管理,其各地分部与当地分行无隶属关系,完全由中心统领考核。

二是要建立起公司业务、个人业务驱动的综合计划体系。

从预算管理入手,由计财部门与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票据中心、信用卡中心共同制订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综合计划,要点如下:(1)资源配置(预算管理)的对象,从区域(分行)向业务(部门)转变。

总行承担总体的资源配置职能,如在各个公司业务产品线、个人业务产品线分配风险资本或风险资产控制计划;在公司业务系统、个人业务系统和支撑部门分配包含费用、人力在内的各种资源;直接对支撑部门的各种资源使用进行过程控制;评估产品线内部的重大投资项目;建立和运作产品线之间的转移定价机制。

(2)各分支行公司业务、个人业务的经营计划和资源配置,由总行公司部和个人部两部门统一部署决定。

即公司部和个人部在总行确定的总体框架之下,自行决定各分行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内部各个环节的投入产出,对其产品、区域和客户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引,在确定的转移定价下,与其它产品线携手合作,共同打造我行的统一品牌。

在总分行关系上,继续维持现现有的格局,即分行的“一把手”为本行的经营业绩负全责。

(3)公司业务部和个人业务部对全行公司业务、个人业务经营指标负责。

全行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的资产、负债业务发展指标、质量指标(如利息回收率)由公司业务部和个人业务部负责,并对其进行考核。

目的是将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计划管理同业务预算管理(资源配置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全行各级分支机构的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按照总行的部署发展,这将使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高层管理人员,都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现实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并清楚地知道个人努力的付出与回报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