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精神病考试重点整理

精神病考试重点整理

精神病考试重点整理1.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特征,不论在发育阶段还是在成年时期(甚至老年时期),也不论是外周神经还是周围神经系统,从神经元到神经环路都可能存在可塑性变化。

2.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收患者意志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注意力转移等方法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3.感觉是大脑对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大脑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整合,并结合以往经验二形成的整体印象。

4.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不适合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精神分裂症合抑郁发作。

5.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幻觉。

①错觉:正常人的错觉经过验证后可以怎是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纠正,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是出现;②幻觉:幻听是精神科临床最常见的幻觉,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幻嗅,单一出现的幻嗅,多见于大脑颞叶疾病(颞叶癫痫或颞叶器质性损害)。

6.感知综合障碍(分析):①视物变形症:指患者看到周围的人或物体的形状、大小、体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多见于癫痫。

②自身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感到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大小、形状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见于精神分裂症、癫痫。

③时间感知综合障碍;④空间感知综合障碍;⑤非真实感:又称现实解体,指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变得不真实,犹如隔了一层窗纱。

7.思维形式障碍(分析):①思维奔逸: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和转换加速;②思维迟缓:思维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转换困难;③思维贫乏:联想概念与词汇贫乏;④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词语杂拌:思维连贯性障碍;⑤思维不连贯:意识障碍背景下产生的词语杂拌;⑥思维中断:思维联想过程突然发生中断;⑦思维被夺、思维插入:属于联想障碍,不受个人意志支配;⑧强制性思维:思维联想的自主性障碍,患者感觉脑内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力强加的;⑨病理性赘述:思维联想活动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⑩思维化声:同时包含思维障碍和感知觉障碍两种成分,患者感觉自己的思想在脑里变成了语言,自己和他人都能听到;①语词新作:概念的融合、浓缩和物管概念的拼凑;②: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患者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本人解释,他人无法理解;③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令人不解,离奇古怪;④强迫思维: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道不合理没必要却无法摆脱,常有痛苦体验。

精神病学重点考题含解析

精神病学重点考题含解析

精神病学重点考题含解析这份资料涵盖了课本所有内容,看完这份基本不用看其他的了。

认真看完考试不上90你找我1.概述A2型题102.病人最近数月一直耳闻人语声,讲“要抓他”,非常害怕,病人称:“家中有窃听器、摄像机,马路上有人跟踪,自己完全被控制了。

”你认为该病人的症状主要是2005A.思维散漫B.被害妄想C.被控制感D.错觉E.关系妄想解析:选C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理念。

被控制妄想是病人体验到他自己的意志、思想、言语、情感、动作和行为被某种力量或作用所取代,不受自己意识的控制。

题中所述该患者感到自己没有意志,受别人的控制,符合被控制妄想的诊断,故选C。

(原答案选B)2.症状学(1)认知障碍A1型题6.幻觉的定义是2000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B.对客观事物的歪曲C.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E.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思维过程解析:选C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即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观时发生的知觉体验,故选C。

7.关于妄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0A.在意识障碍时出现的杂乱思维B.在智力缺损时出现的离奇想法C.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的病理性歪曲信念D.是可被说服的不现实想法E.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解析:选C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理念。

发生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故选C。

(原答案选A)A2型题99.女,26岁,半年来无原因认为同事指桑骂槐地议论她,街上行人的举动及电视内容都针对她。

为之心情烦躁,不敢上班。

该病人的精神症状最可能是2001A.被害妄想B.情感脆弱C.影响妄想D.关系妄想E.焦虑解析:选D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理念。

发生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

关系妄想指病人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如别人的一举一动、讲话等都与他有一定关系,常与被害妄想交织在一起。

根据该患者的表现,考虑可能是被害妄想,故选D。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精简版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精简版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多见于器质性器质性精神障碍。

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是临床上最常见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

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和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奔逸: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随境转移、音联、意联。

多见于躁狂症。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困难。

表现为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多见于抑郁症。

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破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一个句子和一个句子之间缺乏联系。

语词杂拌,思维不连贯。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象征性思维: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内容与事实不符,但坚信不移;与患者本人有关;个人独特性;内容有时代色彩。

原发性妄想:指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

是精分的特征性症状。

妄想心境:患者感到他所熟悉的环境突然变得使他迷惑不解,而且对他有特殊意义或不祥预兆,但很快即发展为妄想。

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的。

如别人的讲话,吐痰,咳嗽都与他有一定关系。

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

遗忘的时间和疾病同时开始。

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界限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包括:重性精神病和轻性精神障碍。

3、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遗传,妊娠期和分娩,脑损伤、感染和躯体疾病,心理社会因素,个体心理特征,社会文化和生活环境4、精神医学:其一,研究各类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治疗,预防和康复。

其二,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作用的影响。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1、精神病理学定义:研究精神症状(对症状进行描述、命名、归类)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精神症状是人脑功能紊乱在感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病理表现。

精神活动是通过外显行为(言谈、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的。

2、精神症状的判定判断精神活动是否属于正常范围:首先不能脱离现实谈症状,离开现实无症状可言。

其次可从三个方面比较分析:①纵向比较: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如性格改变。

②横向比较:与大多精神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如偶尔的入睡前幻觉。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3、精神症状的特点:⑪症状的出现不受意识控制(故意就不是精神症状)。

⑫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⑬症状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⑭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4、精神症状间的关系及鉴别当确定某精神症状存在时,应注意:⑪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如幻觉。

⑫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哪些是继发的,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⑬注意各症状间的鉴别,如内脏幻觉与内感不适。

⑭分析各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

精神病学第二版考试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第二版考试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第一章.绪论n 精神健康: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调整自己以适应不良环境;n 精神障碍: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第二章.精神疾病病因学分类与诊断T 与疾病有关的各种致病因素中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度、遗传方式、基因所在位置⏹2-素质因素:躯体素质与内在的心理⏹3-性别和发病年⏹4-感染:神经梅毒、免疫缺陷病毒(HIV)⏹5-化学物质-----精神活性物质⏹6-脑与内脏器官疾病多轴诊断原则引入DSM--Ⅲ中,即轴Ⅰ:临床障碍;轴Ⅱ人格障碍<(个性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轴Ⅲ:一般医学情况(躯体情况);轴Ⅳ:i心理,社会问题及环境问题;轴Ⅴ:功能的全面评价.第三章精神障碍症状学如何判断一个人精神异常与否:①纵向观察:→与自身;②横向比较:→与他人;③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具体分析。

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注意力使其消失;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协调;4.症状的出现使病人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特点:不能明确部位/异样感觉描述不清;注意有别与内脏性幻觉、疑病妄想);多见于躯体化障碍;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错觉(illusion):对现实客观事物错误知觉(有现实刺激),正常人亦可见:ex: 杯弓蛇影/等人…幻觉:定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

正常人也可出现幻觉,多发生在觉醒和睡眠的过渡状态..如人睡前幻觉和醒前幻觉。

●真性幻觉特点:形象、生动;产生并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感官”获得。

●假性幻觉:形象不生动;产生并于主观空间;不是通过感官获得.N 感知综合障碍:客观事物其本身正常感知,但对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碍。

①视物变形症-感到周围的人或物体在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了变化(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②空间知觉障碍-对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了改变;③时间知觉的改变-对时间的快慢产生不正确的知觉体验;④非真实感-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不真实)⑤窥镜症:N 思维障碍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实践性四个特点。

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常用考试重点

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常用考试重点

1.三偏综合征:完全性内囊损害时,病灶对侧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多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

2.脊髓休克:脊髓横贯性损害在受累段以下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感觉全部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严重横贯性损害急性期呈现脊髓休克,一般持续2~4周后,反射活动逐渐恢复,转变为中枢性瘫痪。

3.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4.帕里诺综合征:上丘脑的病变常见于松果体肿瘤,可出现由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引起的帕里诺综合征,表现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神经性聋,小脑共济失调,症状多为双侧。

5.霍纳综合症(horner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任何一段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瞳孔缩小、但对光反射正常,病侧眼球内陷、上脸下垂及患侧面部少/无汗等表现的综合征。

6.Hunt综合征: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可伴有听觉过敏,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疱疹,称亨特综合征,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7.Bell征:见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患者表情肌瘫痪,可见额纹消失,眼裂变大,不能闭含/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处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8.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

9.嗜睡:是意识障碍早期表现。

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是能被叫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继续入睡。

10.昏睡:是一种比嗜睡较重的意识障碍。

患者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须经高声呼唤或其他较强烈刺激方可唤醒,对言语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作含糊、简单而不完金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1、锥体外系反应包括_急性肌张力障_、静坐不能_、类帕金森症、迟发性运动障碍 4种。

2、抑郁症核心症状有__情绪低落、_思维迟缓_、_意志活动减退_。

3、Wernicke脑病是由于_维生素B1_缺乏所致。

4、精神分裂症的4A症状为__联想障碍_、__情感淡漠_、__矛盾意向、_内向性_5、正常人的思维有__目的性_、_连贯性、___逻辑性、____实践性_4个特征。

6、抽动症状的特点是_不随意_、_突发__快速__、_重复_____和_非节律性_,可受_意志_控制短时间内暂时不发生。

7、神经症主要包括歇斯底里(癔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障碍,疑病症。

8、痴呆患者必备且早发的症状为记忆减退。

9、根据智商将精神发育迟滞分轻度、中度_、_重度_、_极重度_四个等级。

10、传统抗精神病药主要阻断四种受体为D2 受体、5-HT2A 受体、M1受体、α受体和 H1受体。

111、躁狂症的典型症状有_情感高涨_、_思维奔逸_、_活动增多__。

12、心境障碍包括 _抑郁障碍_、双相障碍__、_持续性心境障碍___等几个类型13、自杀分为__自杀意念__、自杀未遂__、__自杀死亡__三种形式。

14、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归为三个方面抗精神病作用、_非特异性镇静作用_、_预防疾病复发作用___ 。

15、korsakoff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_定向力障碍、_虚构。

16、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须符合以下三条儿童18岁以前有智力低下、_社会适应困难_和_智力测验结果智商低于70_。

17、品行障碍是指儿童少年期出现的__反社会行为__、攻击性行为_和_对立违抗性行为____。

这些行为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

18、国际、国内精神疾病诊断的分类系统目前主要有( ICD系统)( DSM系统)和(CCMD系统)。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于( 2013)年(5)月(1)日正式实施。

20、当(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同时出现时称作(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多见于(酒精滥用)、颅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和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

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反映出来的症状。

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

幻觉:是指无客观存在的刺激作用于感官而出现的类感知觉。

(错觉,草木皆兵)思维扩散和思维广播: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为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而言,为思维扩散。

如果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为思维被广播。

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情感淡漠: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哪怕与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

多见于单纯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

矛盾意向: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和情感。

木僵:指行为动作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

刚赛综合征:又沉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问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自知力: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能力,能够认识哪些表现是疾病引起,不要求患者对病因有认识,更不要求有符合医师观点的认识。

精神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

精神活性物质:指来自体外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成瘾)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之学科。

精神症状的检查方法主要是面谈和观察。

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

患者觉得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受到电波、超声波,或特殊的先进仪器控制而不能自主。

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情绪障碍: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焦虑,恐惧,易激惹,情感不稳,情感淡漠。

记忆障碍:记忆分为识记、保持、回忆(再生)、认知(再认)四个部分,其中的特征症状是柯萨可夫综合征,是近事遗忘、定向障碍、虚构症合并所称的一个症状群。

意志障碍种的矛盾意向:表现为对同一种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和情感。

动作与行为障碍中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分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多见于躁狂症,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紧张型和青春型。

精神病学期末考试经典复习资料【最新整理】(完整版,含重点归纳、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精神病学期末考试经典复习资料【最新整理】(完整版,含重点归纳、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PART 1 重点知识集锦1.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名解易出,简答题易出鉴别题。

Eg. 幻觉、妄想、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包括Ganser综合征、童样痴呆)、木僵、自知力;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妄想与超价观念、错构与虚构等。

1.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综合征中的谵妄、痴呆和遗忘综合征的定义与临床表现。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共同的临床特征。

名解: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等。

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基本概念: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名解:柯萨科夫综合征、Wernicke脑病及基本概念等。

3.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

各分型(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偏执型)的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和阳性症状、I型与II型的鉴别。

名解:精神分裂症。

4.心境障碍躁狂和抑郁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和治疗。

名解:心境障碍、恶劣心境等。

5.神经症与分离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的共性。

神经症的诊断。

神经症与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的鉴别。

恐惧症、焦虑症(包括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疑病症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神经衰弱的定义。

分离性障碍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治疗。

名解:神经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分离性障碍等。

6.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名解:应激相关障碍、ASD、PTSD、适应障碍等。

8.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名解: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ADHD等。

9.躯体治疗名解:锥体外系反应、电抽搐治疗等。

PS:1. 许多名解可参考症状学中的概念。

2. 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可互相鉴别。

3. 论述题若出案例题,步骤如下:①初步诊断②诊断依据:症状标准、病程标准、严重程度标准、排除标准(“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四个可以来回倒)③鉴别疾病(上述的排除标准需将其详细化)④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写完后可在最后补一句“若上述治疗均无明显疗效,可采用电休克治疗”)PART 2 名词解释集锦1.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达出来。

精神病学期末复习重点

精神病学期末复习重点

部分期末重点复习指导:1.什么是不协调性运动性兴奋?P24★★★★★表现为患者增多的动作行为及言语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不相协调,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不相协调,动作行为杂乱无章,缺乏动机及目的,使人难以理解。

如紧张性兴奋、青春性兴奋、谵妄时的精神错乱状态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谵妄状态。

2.什么是心境障碍?P108★★★★★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其临床特征是: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基本的或原发的症状,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3.什么是情感高涨?P22是正性情感活动的明显增强。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与周围环境不相称的病态喜悦,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整日喜笑颜开,谈话时语音高昂,眉飞色舞,表情丰富。

由于其高涨的情感与精神活动的其他方面比较协调,且与周围环境保持一定联系,故具有较强感染性,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

多见于躁狂发作。

4.什么是知觉?P11★★★★★是在感觉基础上,大脑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整合,并结合以往经验而形成的整体印象。

如根据桃子的形状、气味、颜色等,结合既往对桃子的认知,在大脑中产生的桃子的印象就是一种知觉。

正常情况下,人们的感觉和知觉是与外界客观事物相一致的。

5.什么是错觉?P12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错觉可见于正常人,如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中看错物体,在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产生错听等,但正常人的错觉经过验证后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纠正。

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多表现为错视和错听,并常带有恐怖色彩,如患者把输液管看成一条正在吸血的蛇等。

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6.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一般原则是什么?P103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个体化的最低有效剂量)、足疗程、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的原则。

精神病学重点内容

精神病学重点内容

精神病学重点考试内容:症状学、心境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一、症状学: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与客观环境不相称;多伴随有痛苦的体验;引起社会功能损害。

影响精神症状表现的因素:个体、环境因素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2知觉障碍:(1)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影响因素有感觉条件差、情绪因素、疲劳、意识障碍)(2)幻想性错觉: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通过主观想象,错误的感知为与原事物完全不同的事物。

(3)幻觉:是一种虚幻的错觉(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病症状,常与妄想并存)真性、假性幻觉的区别?无论真性幻觉还是假性幻觉都是没有外界客观刺激的,区别它们的关键是患者对幻觉的感知有没有通过感觉器官。

3感知觉综合障碍(非幻觉性知觉障碍):是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觉,但对个别属性产生错误的感知,(视物变形、空间知觉障碍、周围环境改变感、自身躯体结构的感觉障碍),常见于癫痫患者4思维障碍: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与思维内容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奔逸:观念飘忽,联想速度加快、内容丰富生动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涣散思维破裂病理性赘述等(2)思维内容障碍:主要是妄想、超价值观念和强迫观念①妄想:是一种病理性歪曲的信念(原发性妄想:直接产生于大脑的某种病理变化,找不到心理学的解释(突然性);继发性妄想:继发于其他心理障碍,可找到心理学的解释。

)②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信念,有事实根据。

③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5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焕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衰退6记忆障碍:(1)记忆增强:病前不能够或不重要的事都回忆得起来。

(2)记忆减退:记忆四个过程都减弱。

(3)遗忘症:回忆的空白(4)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并坚信不移(5)虚构:容易受暗示的影响7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及痴呆两种痴呆:智能、记忆、人格的全面受损,但没有意识障碍真性痴呆与假性痴呆有何区别?①真性痴呆是相对于假性痴呆而命名。

(完整word版)精神病学复习重点归纳

(完整word版)精神病学复习重点归纳

绪论第一节概述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

3.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环境因素、神经发育异常、感染;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与精神障碍(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人格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4.精神健康: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

5.ICD-10主要分类类别为: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F30-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F60-F69 成人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F90-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0 器质性精神障碍;1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 精神分裂症(分裂样)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 情感性精神障碍;4 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5 心理因素相关心理障碍;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第一节概述1.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

精神病学重点

精神病学重点

概念:1、感觉: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整合,并且借助过去的经验,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印象。

3、幻觉: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而产生的异常知觉体验。

4、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指用无关的、不被大家所理解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5、妄想:与事实、社会背景和患者的文化水平不符,但患者坚信并且难以纠正的一种病理信念。

6、影响妄想(被控制感):患者觉得自己的行为言语都受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因而不能自主,如电波、仪器、光等,常伴有与妄想内容相应的行为。

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7、强迫思维:反复出现的思维,尽管患者明知不正确、没必要,但也难以克服。

抵抗是强迫思维的特征。

8、心境: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在一段时间内的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9、焦虑:指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刺激,内心极度不安,伴有大祸临头的恐惧感。

10、木僵:患者动作明显减少,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等。

11、记忆:是储藏在脑中的信息或经历再现的功能。

包括识记、保存、再认、回忆四个过程12、逆行性遗忘:指患者对发病以前一段时间的事情不能回忆,多见于脑外伤。

13、顺行性遗忘:指患者对发病以后一段时间内的事情不能回忆,常见于急性器质性脑病。

14、智能: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抽象智能、机械智能、社会智能。

15、紧张综合症:以全身肌张力增高得名,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

16、Ganser综合征:指患者能理解问题,但只能做出近似的回答,常伴有定向障碍。

表现为假性痴呆(能理解问题但回答错误)或童样痴呆(患者言语与表情似儿童)。

17、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又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

18、痴呆:指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而没有意识障碍。

精神病学复习要点

精神病学复习要点

精神病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了解)精神病学概念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了解)精神障碍概念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3、(了解)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③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4、(选择)精神障碍多个基因相互作用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1、(名解)幻觉定义幻觉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构性知觉。

2、(简答)功能性幻觉与反射性幻觉定义及鉴别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共存(听音乐的时候听到怪声?听对方说话的时候还听到第三方的声音)反射性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但涉及两个不同的感觉器官,即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个器官的幻觉。

(听到广播声音同时看到播音员的人像站在面前,背后一艘凉意,面前看见似人非人)3、(了解)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性症:看到的东西变大或变小,多见于癫痫空间感知综合障碍:距离、空间位置感知错误非真实感:周围视物和环境变得不真实,(多愁善感!)可见于抑郁发作、分离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4、(选择)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杂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5、(了解)病理性赘述:思维联想活动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

见于癫痫、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老年性痴呆6、(选择)语词新作与象征性思维的概念机鉴别语词新作:概念融合、浓缩和无关概念的拼凑。

(文字、符号、语言赋予特殊意义)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以无关具体代替抽象概念,(具体与抽象)两者都见于精神分裂症7、(掌握)妄想是在病态推理和判断基础上形成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资料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资料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及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3、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4、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增加。

5、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6、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及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7、自知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的判断能力。

8、错觉:对客观事实歪曲的知觉。

9、幻觉:没有客观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产生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10、妄想: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11、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

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12、关系妄想:(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

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13、原发性妄想症: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14、意识: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15、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16、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

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

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17、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

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的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没有逻辑推理错误。

18、定向力: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研究各种神经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2. 健康: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残缺,而应包括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好状态。

第二章精神疾病病因学分类与诊断1. 19世纪中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临床资料的积累,Griesinger于1884年指出了精神病是由于脑病变所致,精神病学从此进入现代精神病学的发展阶段,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

他以临床观察为基础,以病因学为根据,提出了临床分类学原则。

2. 1951年出版了粟宗华著的《精神病学概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精神病学著作。

精神病学病因(与疾病有关的各种致病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素质因素、性别和发病年龄)、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第三章精神障碍症状学1.感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所产生的最简单的感受,它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

2.知觉:是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得到整体的映像。

3.感觉过敏:对体内外刺激的感受性增高。

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如感到阳光特别耀眼,轻声的关门声感到震耳,普通的气味感到异常浓烈刺鼻,躯体上轻微不适感到异常难忍。

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感染后的虚弱状态等。

4.感觉减退:对外界的刺激感受性降低。

如强烈的疼痛,或者难以忍受的气味,只有轻微的感觉。

严重时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感觉消失)。

感觉减退和消失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

多见于疲劳瞌睡状态、抑郁状态、木僵状态以及癔症和催眠状态。

5.感觉倒错:对外界的刺激产生与常人相反或不同性质的感受。

如对凉的刺激反而产生热感。

多见于癔症。

6.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难以忍受的、异样的感觉,难以言表、难以定位的不适感。

7.错觉:是对外界真实刺激的错误感知。

8.幻觉:无相应的客观刺激存在而出现了虚假的感知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3、现代医学心理学的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CD-10、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 5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为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具有以下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一.感知觉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等。

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

(二)知觉障碍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临床上多出现错觉和错视。

★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幻听:最常见,患者可听到单调的或复杂的声音。

内脏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

如感到肠扭转、肝破裂等,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或被害妄想伴随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的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幻觉和心因性幻觉。

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

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

例如,患者在听到脚步声的同时听到议论患者的声音。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心因性精神病等。

反射性幻觉:当某一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觉的幻觉。

如听到广播声音的同时就看到播音员的人像站在面前。

见于精神分裂症。

3、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

常见:视物变形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

二、思维障碍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正常人的思维有以下几个特征: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实践性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等。

多见于躁狂症。

2.思维迟缓:联想抑制,联想速度慢、数量少。

表现为言语缓慢、反应迟缓。

脑子迟钝,多见于抑郁症。

3.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少,脑子空无一物,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缓等。

4.思维散漫:思维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障碍。

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

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

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以致检查者感到交谈困难。

5.思维破裂: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联系。

表现为说话没有完整的内容,各句之间没有关系,语句堆积,语词杂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6.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无法使他讲得扼要一点。

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

见于癫痫、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7.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

患者无意识障碍,有无外界干扰,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

当患者有当时的思维被某种外力抽走的感觉,称为思维被夺。

两症状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诊断。

8.思维插入: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脑中。

若患者体验到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称强制性思维。

两症状往往突然出现又迅速消失。

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重要意义。

9.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语言,自己和他人都能听到。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思维扩散: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维一旦出现就人尽皆知。

当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的,称思维被广播。

两症状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11.象征性思维:以无关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如患者经常穿反衣服。

12.语词新作: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

患者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概念。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13.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不可理解。

14.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二)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有以下特征:A.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B.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C.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D.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妄想按其起源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P27临床上通常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常见有:1.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

2.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

常与被害妄想一起出现3.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

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

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4.夸大妄想:患者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大量的财富或名人后裔。

5.罪恶妄想:又称自罪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到严重的惩罚。

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6.疑病妄想:坚信患病到处求医。

见于精神分裂症、围绝经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

7.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

8.嫉妒妄想:坚信自己配偶不忠诚,另有外遇。

9.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

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言语文字表达就被人家知道了。

★(三)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的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没有逻辑推理错误。

三.注意障碍表现:(一)注意增强(二)注意涣散(三)注意减退(四)注意转移(五)注意狭窄四.记忆障碍: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过程。

(一)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回忆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

(二)记忆减退(三)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历。

一段时间的全部经历的丧失称完全性遗忘,仅仅是对部分经历或事件不能回忆称部分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经历。

如脑震荡。

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的某一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等。

界限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的不愉快事件有关。

(四)错构:是记忆的转移,对过去经历的事件、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

(五)虚构: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的记忆缺损。

五.智能障碍(一)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大脑的发育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

随年龄增长其智能低于正常的同龄人。

(二)痴呆:是一种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

但没有意识障碍,其发生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

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及部分性痴呆。

假性痴呆:临床上在强烈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称假性痴呆。

六.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的认知能力。

七.情感障碍(一)情感性质的改变:可表现为躁狂、抑郁、焦虑和恐惧等。

1.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自我感觉良好等。

2.情感低落:患者表情忧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暗。

3.焦虑:缺乏客观因素的情况下,患者表现为心事重重,紧张恐惧,觉得有大祸降临等。

4.恐惧:是指面临不利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

表现为紧张、提心吊胆,明显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二)情感波动性的改变1.情感不稳:情感反应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至另一极端,显得喜怒无常,变幻莫测。

2.情感淡漠: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关系的事情也如此。

3.易激惹性:表现为极易因小事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暂。

(三)情感协调性的改变1.情感倒错: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

如听到令人高兴的事表现伤感等。

2.情感幼稚:指成人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变得幼稚,缺乏理性控制,反应迅速而强烈,没有节制和遮掩。

八.意志障碍(一)意志增强(二)意志减弱(三)意志缺乏(四)犹豫不决九.动作与行为障碍(一)精神运动性兴奋:指动作和行为增加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指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

并和环境密切配合。

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主要指患者的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

患者动作单调复杂,无动机及目的性,使人难以理解。

(二)精神运动性抑制1.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

2.蜡样屈曲:是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

3.缄默症: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有时可以手示意。

4.违拗症: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

(三)刻板动作:指患者机械性地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

(四)模仿动作(五)作态十.意识障碍(一)嗜睡(二)意识混浊(三)昏睡(四)昏迷(五)蒙眬状态(六)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视幻觉及视错觉的内容多为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性情景,有的内容具有恐怖性,患者常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反应,出现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七)梦样状态十一.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

在临床上一般以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即为自知力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