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检验标准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检测标准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检测的标准因不同材质和应用领域而异。
一般来说,金属材料化学成分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碳、硅、锰、磷、硫、镍、铬、钼、铜、钒、钛、钨、铅、铌、汞、锡、镉、锑、铝、镁、铁、锌、氮、氢、氧等元素的含量分析。
2. 非金属夹杂物、低倍组织、晶粒度、断口检验、镀层等金相测试。
针对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应用领域,有以下一些常用的金属化学成分检测标准:
1. 钢铁:GB/T 222-2006《钢的化学分析方法》是对钢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的标准。
针对不同品种的钢,还有相应的标准,如GB/T 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1591-201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等。
2. 有色金属:GB/T 3880-2012《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是对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的标准。
对于其他有色金属,如铜、镁、钛等,也有相应的分析方法标准。
3. 矿石和冶炼:对于矿石和冶炼领域的金属材料,常见的标准有GB/T 4698-2011《铁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和GB/T 4700-2008《金属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等。
4. 食品中的金属元素:针对食品中的金属元素检测,有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等标准。
金属材料检验标准
金属材料检验标准如下:
1.强度。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2.屈服点。
指材料在拉抻过程中,材料所受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载荷不
再增加变形却继续增加或产生0.2%L时应力值。
3.抗拉强度。
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4.延伸率。
指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总伸长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5.断面收缩率。
指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断面最大缩小面积与原断面积百分
比。
6.硬度。
指材料抵抗其它更硬物压力其表面的能力。
7.冲击韧性。
指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金属加工件出厂检验规范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金属制品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规程适用于金属制品的成品出厂检验。
2 检验项目和要求
a) 外观要求
金属加工件表面应光滑, 色泽均匀一致;无皱纹、气泡、脱落、划伤和凹凸不平等缺陷;
b) 尺寸偏差
金属制品的外形尺寸和装配尺寸及偏差应符合图纸及工艺文件规定;
c) 包装要求
包装应整齐、牢固, 无擦伤、破损和污渍等缺陷。
3 检验方法
用目测和常规量具检验。
3.1 检验规则
3.1.1 以同一型号规格的产品为一个检验批。
3.1.2 抽样
检查水平及合格质量水平(AQL)见表1规定。
表1
3.1.3 抽样检验如发现不合格, 应在同一批产品中重新抽样, 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 如仍不合格, 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4 检验记录
检验员将检验结果填入“金属制品出厂检验报告”中。
金属材料检验的标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了解金属材料检验的标准
在GB后带“T”的为推荐性标准,如GB/T 1591-1994《低合金高强度 钢》;在标准后带“△”者为强制性标准,如GB 1220-1992△不锈钢棒。 但1990年以前的代号标准未划分强制性和推荐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了解金属材料检验的标准
3.企业标准 由企业制定的,在本单位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技术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
没有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都应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已有国家标准、部标准的产品为了提高质量,赶超先进水平,满足不同 使用要求,国家鼓励企业制定比国家标准或部标准更先进的企业标准, 提倡企业制定内控标准和专用标准。企业标准的代号,一律以“Q”为分 子,其分母按中央直属企业和地方企业,分别由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 方主管部门规定。如Q/BB 133-2002《低碳钢》,对于有必要区别的地 方性的企业标准,<,”前加省、市、自治区简称汉字,如北京市为“京 Q”。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了解金属材料检验的标准
4.使用加工类别 不同使用加工方法对材料的化学成分、性能、表面质量要求不同。标准
中根据钢材用途可将加工类别分为两类:一类是供热压力加工、冷顶锻及 冷拔用钢;另一类是供切削加工用钢。 优质结构钢、工具钢、不锈钢和耐热钢钢材一般都要注明所需材料的使 用加工类别,否则按切削加工用钢供应。 5.质量级别 有些材料(如带材)不但有精度,还按边缘状态和表面质量分类(质量级 别)。例如,自行车冷轧钢带,按边缘状态分为切边钢带和不切边钢带; 按表面质量分I组表面和II组表面。
金属材料的检验标准
金属材料属于冶金产品,从事金属材料生产、订货、运输、使用、保管和检验必须依据统一的技术标准--冶金产品标准。
对从事金属材料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标准的有关内容。
我国冶金产品使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代号为"国标"GB"")、部标(冶金工业部标准"YB"、一机部标"JB"等、)企业标准三级。
一、包装检验根据金属材料的种类、形状、尺寸、精度、防腐而定。
1.散装:即无包装、揩锭、块(不怕腐蚀、不贵重)、大型钢材(大型钢、厚钢板、钢轨)、生铁等。
2.成捆:指尺寸较小、腐蚀对使用影响不大,如中小型钢、管钢、线材、薄板等。
3.成箱(桶):指防腐蚀、小、薄产品,如马口铁、硅钢片、镁锭等。
4.成轴:指线、钢丝绳、钢绞线等。
对捆箱、轴包装产品应首先检查包装是否完整。
二、标志检验标志是区别材料的材质、规格的标志,主要说明供方名称、牌号、检验批号、规格、尺寸、级别、净重等。
标志有;1.涂色:在金属材料的端面,端部涂上各种颜色的油漆,主要用于钢材、生铁、有色原料等。
2.打印:在金属材料规定的部位(端面、端部)打钢印或喷漆的方法,说明材料的牌号、规格、标准号等。
主要用于中厚板、型材、有色材等。
3.挂牌:成捆、成箱、成轴等金属材料在外面挂牌说明其牌号、尺寸、重量、标准号、供方等。
金属材料的标志检验时要认真辨认,在运输、保管等过程中要妥善保护。
三、规格尺寸的检验规格尺寸指金属材料主要部位(长、宽、厚、直径等)的公称尺寸。
1.公称尺寸(名义尺寸):是人们在生产中想得到的理想尺寸,但它与实际尺寸有一定差距。
2.尺寸偏差:实际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值叫尺寸偏差。
大于公称尺寸叫正偏差,小于公称尺寸叫负偏差。
在标准规定范围之内叫允许偏差,超过范围叫尺寸超差,超差属于不合格品。
3.精度等级:金属材料的尺寸允许偏差规定了几种范围,并按尺寸允许偏差大小不同划为若干等级叫精度等级,精度等级分普通、较高、高级等。
金相检测国标
金相检测国标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标准:
1. GB/T 15124-2009《金属材料金相检验》:这个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金相检验的基本方法、技术要求、检验程序和报告编制等内容。
适用于钢铁、有色金属及合金等金属材料的金相检验。
2. GB/T 15125-2009《金属材料金相检验用试样和试验方法》:这个标准规定了金相检验用试样的制备方法、试验条件及检验方法等,包括了光学显微镜检验、电子显微镜检验等方法。
3. GB/T 17391-2017《金属材料钢的金相组织检验》:这个标准规定了钢的金相组织检验方法、检验程序及报告编制等,包括了晶粒度、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马氏体、奥氏体等组织结构的检验。
4. GB/T 23024-2009《金属材料铝及铝合金金相检验》:这个标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金相检验的方法、技术要求、检验程序和报告编制等内容,适用于铝及铝合金的金相检验。
5. GB/T 30407-2013《金属材料铜及铜合金金相检验》:这个标准规定了铜及铜合金金相检验的方法、技术要求、检验程序和报告编制等内容,适用于铜及铜合金的金相检验。
金属制品检验标准
金属制品检验标准1. 引言金属制品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确保金属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套严格的金属制品检验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金属制品检验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流程。
2. 检验标准的制定金属制品检验标准的制定需遵循以下原则:- 标准的制定应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标准应科学合理,确保对金属制品质量的评估准确可靠。
- 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方便实际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3. 检验项目金属制品的检验项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下为常见的检验项目:1. 尺寸和外观检验:检查金属制品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 化学成分检验: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金属制品中不同元素的含量,确保符合指定的化学成分要求。
3. 物理性能检验: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等方面的测试,以评估金属制品的力学性能。
4. 表面涂层检验:检查金属制品的表面涂层质量、附着力和耐腐蚀性。
5. 焊接性能检验:对焊接接头进行检测,确保焊缝的质量和强度。
6. 包装和标识检验:检查金属制品的包装和标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 检验流程金属制品的检验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准备工作:制定检验计划、确定检验方法、准备检验设备和材料等。
2. 取样: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从批量生产的金属制品中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3. 检验操作:根据检验标准要求,进行相应的检验操作和测试。
包括测量尺寸、化学分析、机械性能测试等。
4. 结果评定:根据检验结果,评定金属制品是否合格。
若合格,则进行下一步处理;若不合格,则进行处理或调查原因。
5. 报告编制:根据检验结果,编制检验报告,记录检验方法、结果和评定结论等。
6. 结论处理:根据检验结果和评定结论,对金属制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合格品出厂、返工或报废等。
5. 结论金属制品检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金属制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检验标准,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检验,可以有效提高金属制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金属制品是指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各种产品,包括工业设备、建筑材料、家电产品等。
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以及常用的检验方法。
一、质量标准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 化学成分标准:金属制品的化学成分对于其性能和用途具有重要影响。
标准中应明确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范围和理论值,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 力学性能标准:金属制品的强度、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为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标准中应规定各项力学性能指标的要求。
3. 尺寸和形状标准:金属制品的尺寸和形状要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以保证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和使用可靠性。
标准中应明确各种尺寸和形状的公差范围和标准。
4. 表面质量标准:金属制品的表面质量对于外观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标准中应规定各种表面缺陷、氧化层、镀层等的允许范围和标准。
5. 其他特殊要求:不同金属制品具有不同的特殊要求,如耐腐蚀性、耐磨性、导热性等。
标准中应根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给出相应的要求。
二、检验方法金属制品的质量检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成分检验:通过取样和化学分析的方法,检测金属制品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光谱分析、化学分析和质谱分析等。
2. 力学性能检验:通过力学测试设备,对金属制品的强度、韧性、硬度等性能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测量等。
3. 尺寸和形状检验:通过测量仪器和显微镜等工具,对金属制品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检测,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三坐标测量、显微镜观察等。
4. 表面质量检验:通过目视检查、放大镜观察和显微镜检测等方法,对金属制品的表面缺陷、氧化层、镀层等进行检测,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 其他特殊检验:根据金属制品的特殊要求,采用相应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
例如,对于耐腐蚀性的检测可采用盐雾试验,对于导热性的检测可采用热导率测试等。
有色金属及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有色金属及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有色金属是指除铁和钢之外的金属材料,包括铜、铝、锌、铅、镍等。
有色金属及制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有色金属及制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有色金属及制品的质量标准:1. 成分要求:有色金属及制品的成分要求根据不同金属的特点而定。
例如,铜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铝材料应符合GB/T3190的要求,锌材料应符合GB/T470-2008的要求。
2. 物理性能:有色金属及制品的物理性能标准包括密度、熔点、热膨胀系数等。
例如,铝制品的密度应符合国家标准GB/T3190的要求。
3. 机械性能:有色金属及制品的机械性能标准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
例如,铜制品的抗拉强度应符合国家标准GB/T5231的要求。
4. 表面质量:有色金属及制品的表面质量标准包括表面光洁度、表面缺陷、氧化层等。
例如,铝制品的表面应无明显划痕、氧化层应均匀、光滑。
5. 化学性能:有色金属及制品的化学性能标准包括耐腐蚀性、电性能等。
例如,铜制品的耐腐蚀性应符合国家标准GB/T2059的要求。
6. 尺寸精度:有色金属及制品的尺寸精度标准根据具体应用而定。
例如,用于电子通信设备的铜板应符合国家标准GB/T5231的要求。
7. 环保要求:有色金属及制品的环保要求标准根据具体金属材料和制造工艺而定。
例如,铝制品的含铅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764的要求。
二、有色金属及制品的检验方法:1. 成分检验: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例如,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铜材料进行成分检验。
2. 物理性能检验:通过相应的试验设备对样品的物理性能进行测定。
例如,通过升温差热分析仪对铝制品的熔点进行检验。
3. 机械性能检验:通过拉伸试验机等设备对样品的机械性能进行测定。
例如,通过拉伸试验机对铜制品的抗拉强度进行检验。
4. 表面质量检验:通过目视检查和显微镜等设备对样品的表面质量进行评估和检验。
有色金属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有色金属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有色金属产品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制造业领域的重要材料。
为了确保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本文将介绍有色金属产品的检验标准,并详细说明其中的关键要点。
1. 产品外观检验有色金属产品的外观检验是检查其表面是否存在裂纹、凹陷、划痕等缺陷,并确认产品的颜色、光泽、平整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有色金属产品,其外观检验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常用的外观检验方法包括目视检查和显微镜观察。
2. 尺寸和几何形状检验有色金属产品的尺寸和几何形状检验是确定其长度、宽度、直径、厚度等尺寸参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测量、比对和三坐标测量等技术手段。
对于特殊形状的有色金属产品,还可以采用光学投影仪等设备进行几何形状检验。
3. 化学成分检验有色金属产品的化学成分检验是确定其元素组成和成分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常用的化学成分检验方法包括光谱分析、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等。
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元素成分,可以评估产品材料的纯度和含量,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质。
4. 机械性能检验有色金属产品的机械性能检验是评估其强度、硬度、韧性、延伸性等力学性能的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常用的机械性能检验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测试等。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确定产品在受力和变形条件下的表现,从而确保产品能够承受相应的负荷并具有所需的性能特征。
5. 电性能检验有色金属产品的电性能检验是评估其导电性、电阻性和电化学性能等电学性能是否合格。
常用的电性能检验方法包括电阻测试、电化学测试和电导率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确定产品在电流传输和电化学反应方面的性能表现,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特定的电学要求。
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外观、尺寸、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等方面的检验,可以确保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同时,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检验标准也有助于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进步。
金属材料外观检验要求
⾦属材料外观检验要求1 ⾦属材料外观检验1.1 ⾦属材料尺⼨检验板材尺⼨检验:钢板距顶⾓的最⼩距离100mm;距边缘的最⼩距离20mm。
管材尺⼨检验:外径在距管端500mm处测量,如管端有丝扣、加厚、卷⼝等,则在距离加厚、丝扣、卷⼝末端300mm处测量。
内径在管端或⽤卡钳适当深⼊管端内部测量。
壁厚可直接测量。
直径在同⼀断⾯互相垂直的⽅向各测⼀次。
圆钢尺⼨检验:直径在距端部500mm处,互相垂直的⽅向上各测⼀次。
⽅钢、扁钢尺⼨检验:在距端部500mm处的同⼀断⾯上,测其相邻两边的宽度。
六⾓钢、⼋⾓钢尺⼨检验:在距端部500mm处各测两组对边距离。
⼯字钢、槽钢、⾓钢尺⼨检验:在距端部不⼩于300mm处,测⼯字钢翼宽、槽钢腿长以及它们的腰⾼和⾓钢的腿宽,还要测量⼯字钢、槽钢的腰厚和⾓钢的边厚。
1.2 ⾦属材料检尺⼯具的选择⼀般⾦属材料的直径、对边距离等可⽤游标卡尺测量;尺⼨⼩、精度⾼的材料,应⽤千分尺测量;量具的精度视测量对象⽽定,有⾊⾦属箔材厚度可⽤0.0lmm千分尺测量,⽽尺⼨较⼤,允许测量误差在0.5mm以上者,可⽤钢卷尺测量;⾦属材料的长度、宽度可⽤钢卷尺或钢盘尺测量。
1.3 ⾦属材料外观缺陷的检验与处理1.3.1 ⾦属材料外观缺陷的检验钢材表⾯缺陷:结疤、裂缝、⽓泡、夹杂(⾮⾦属夹杂)、折叠、⿇⾯、分层、拉裂、辊印、粘结等不得超出相应标准规定。
有⾊⾦属材料表⾯缺陷:裂缝、起⽪、起泡、针孔、夹杂、起刺、压折、划伤、擦伤、斑点、凹坑、压灰、辊印等不得超出相应标准规定。
⾦属材料形状缺陷:弯曲、波浪弯、镰⼑弯、瓢曲、扭转、外缘斜度(⼯字钢)、弯腰挠度(⼯字钢、槽钢)、椭圆、凹⾯(钢管)、剪切偏斜,锯齿形边(钢板)、剪切宽窄、塌肩(槽钢)、厚薄不均、厚边(钢板)、缺⾓(钢板)等不得超出相应标准规定。
1.3.2 ⾦属材料外观缺陷的处理⾦属材料的外观缺陷,在验收中除根据相应标准判别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字记录,必要时照像摄影留存,作为综合判断处理的依据。
金属产品检验标准
金属产品检验一.目的为规范五金件的检验作业,明确检验内容和要求,有效管控材料品质,确保满足顾客和生产需要。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五金件的进料检验。
三.抽样方案采用GB/T2828.1-2003单次抽样,检查水平(IL)和接收质量(AQL)遵循如下规定:四.定义4.1 A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正前面、上表面(在使用过程能直接看到的表面);4.2 B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侧面(需将视线偏转45°~90°才能看到的四周边)。
4.3 C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背面及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背面及底面)。
4.4 △E(DELTA-E):在均匀颜色感觉空间中,人眼感觉色差的测试单位。
当△E为1.0时,人眼就可以感觉到色彩的变化了。
这种测试方法用于当顾客指定或接受某种颜色时,用以保证色彩一致性的量度。
4.5 毛边:由于机械冲压或切割后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金属毛刺。
4.6划伤:由于在加工或包装、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划痕、削伤。
4.7裁切不齐: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或设备固定不当,导致产品边缘切割不齐。
4.8变形:因加工设备调校不当或材料因内应力而造成的产品平面形变。
4.9氧化生锈:因产品加工后未进行相应防锈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产品表面出现锈斑。
4.10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4.11“R角”过大:产品因折弯或冲压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折弯处弧度过大。
4.12表面凹痕:由于材料热处理不好或材料生锈,其内部杂质导致金属表面形成的凹痕。
4.13倒圆角不够:产品裁切边缘因切割或冲压原因产生的锐边未处理成圆弧状,易导致割手。
4.14焊接疤痕:产品焊接后未经打磨刨光而残留的凸起疤痕。
4.15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4.16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现颜色异于周围颜色的点。
4.17破裂:因机加工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有色金属制品质量检测方法与标准
有色金属制品质量检测方法与标准有色金属制品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建筑、交通、电子等。
由于其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学和环境条件多种多样,因此对于有色金属制品的质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有色金属制品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
一、金属赋形成型性能测试金属赋形成型性能是指有色金属在加工和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力学性能。
这些性能包括延展性、流变应力、脆性转变温度等。
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抗拉强度测试:通过拉伸试验来测定金属材料在拉伸状态下的最大抗力。
2. 延伸率测试:通过拉伸试验来测定金属材料在断裂前的变形程度。
3. 断裂韧性测试:通过各种落锤试验或剪切试验来测定金属材料的断裂韧性。
4. 流变应力测试:通过压缩试验来测定金属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流变应力。
5. 硬度测试:通过压入或弹性回弹试验来测定金属材料的硬度,如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二、金属表面性能测试金属表面性能是指有色金属制品表面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涂层等特征。
这些性能对于保护和维护金属制品至关重要。
常用的金属表面性能测试方法有以下几种:1. 金相显微镜检测:通过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金属材料的晶粒结构、缺陷和表面质量。
2. 表面粗糙度测试:通过表面轮廓仪、光洁度仪等来测量金属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和平整度。
3.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方法来测定金属材料表面元素的含量和化学成分。
4. 腐蚀性能测试:通过盐雾试验、电化学腐蚀试验等方法来评估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5. 涂层附着力测试:通过剥离试验、划痕试验等方法来评估金属材料表面涂层的附着力。
三、金属内部缺陷检测金属内部缺陷是指有色金属制品内部的物理缺陷和组织缺陷,如气孔、夹杂物、晶粒长大等。
这些缺陷会影响金属制品的强度和耐用性。
常用的金属内部缺陷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X射线检测: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X射线照射和接收,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异物。
2.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在金属材料中传播的特性,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变形。
标准有色金属制品质量检验标准
标准有色金属制品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 引言有色金属制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对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为保证有色金属制品的质量稳定和市场竞争力,制定本标准。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铝、铜、镁、钛等有色金属制品的质量检验。
3. 规定名称及代号3.1 规定名称:标准有色金属制品质量检验标准3.2 代号:ASTM B209-204. 术语和定义4.1 有色金属制品:指以铝、铜、镁、钛等有色金属为主要成分,经过熔炼、铸造、锻造、挤压、拉制等工艺加工制成的各种形状和规格的金属制品。
4.2 有色金属板材:指有色金属制品中平板状产品,其宽度大于其厚度。
4.3 有色金属管材:指有色金属制品中中空圆柱体状产品,其外径大于其壁厚。
5. 技术要求5.1 外观质量:有色金属制品的外观应平整光滑、无裂纹、气泡、夹渣、皱纹等缺陷。
5.2 纯度要求:有色金属制品的纯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3 尺寸偏差:有色金属制品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5.4 物理性能:有色金属制品的物理性能包括硬度、强度、延伸率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5 化学性能:有色金属制品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5.6 表面处理:有色金属制品的表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
5.7 包装和运输:有色金属制品应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保证产品不受潮、变形等损坏。
6. 检验方法6.1 外观检验:对有色金属制品进行目测、触摸和测量等方法,检查其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6.2 纯度检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有色金属制品的成分和杂质含量。
6.3 尺寸检验:使用测量工具(如卡尺、游标卡尺、投影仪等),测量有色金属制品的尺寸,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4 物理性能检验:使用万能试验机等设备,对有色金属制品进行硬度、强度、延伸率等性能测试,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
6.5 化学性能检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有色金属制品进行元素含量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金属制品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类产品,如铁器、铜器、铝制品、不锈钢制品等。
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对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一、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1. 外观质量金属制品的外观质量要求产品表面光洁、无缺陷、无划痕、无裂纹、无变形等。
外观质量标准一般由制造商制定,可以参考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如GB/T2828-2003《抽样检验程序及表》。
2. 物理性能金属制品的物理性能包括密度、硬度、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电导率等。
物理性能的评定一般依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GB/T12352-2000《普通钢扭转矫直性能试验方法》。
3. 化学成分金属制品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用途,需要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检验,如GB/T223.3-1988《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铁素体量的测定》。
4. 机械性能金属制品的机械性能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弯曲性能等。
机械性能的评定一般根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如GB/T699-1999《普通碳素结构钢》。
二、金属制品的检验方法金属制品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验、物理性能检验、化学成分检验和机械性能检验等。
1.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需要使用肉眼观察产品的表面质量,如表面是否光滑、无缺陷、无划痕等。
可以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比对,还可以使用检验设备如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等进行观察。
2. 物理性能检验物理性能检验需要使用相应的物理性能测试仪器进行,如密度计、硬度计、热膨胀系数仪器、热导率测量仪器、电导率测量仪器等。
按照标准方法或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得到相应的测试结果。
3. 化学成分检验化学成分检验需要使用化学分析仪器进行,如光谱仪、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
按照标准方法或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通过仪器对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和测量。
金属加工检验标准及规范
金属加工检验标准及规范
概述
本文档旨在介绍金属加工的检验标准和规范,以确保金属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检验标准
金属加工的检验标准是根据相关行业要求和国家标准制定的。
以下是常见的金属加工检验标准的一些例子:
1. 尺寸检验:通过测量金属工件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来检验其准确性和一致性。
2. 表面质量检验:检验金属表面的平整度、光洁度、划痕、氧化等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3. 化学成分检验:通过化学分析测试,检验金属材料的成分是否符合特定要求。
4. 机械性能检验:通过力学测试,检验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延展性等机械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5. 耐腐蚀性检验:通过暴露金属材料于特定腐蚀环境中,检验
其抗腐蚀性能是否合格。
检验规范
金属加工的检验规范是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和公司内部要求制定
的指导性文件。
以下是常见的金属加工检验规范的一些例子:
1. 技术要求:规定了金属加工产品在尺寸、表面质量、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2. 检测方法:介绍了金属加工产品进行尺寸检测、表面质量检测、化学成分检测、机械性能检测等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 检验记录:规定了金属加工产品检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的相关
数据和信息,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追溯性。
4. 不合格处理:指导了金属加工产品在检验中出现不合格情况时应采取的处理措施和修复方法。
总结
金属加工的检验标准和规范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
通过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可以有效监控和控制金属加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金属件检验标准
检验及检测标准1、目的为了保证金属件的质量,符合产品生产的需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金属件的检验。
3、检验内容3.1 金属件尺寸、形状、表面质量。
3.2 焊缝数量、长度、煅焊、焊缝表面质量。
3.3 表面喷塑质量、色泽。
3.4 表面油漆质量、色泽。
3.5 表面镀锌质量。
3.6 表面发黑质量。
3.7 弹簧尺寸、形状。
3.8 精密铸造零件尺寸及表面质量。
4、检验方法4.1 用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检验。
4.2 用观察法进行表面形状、色泽、平滑检验。
4.3 用对比法按封样进行检验。
4.4 冲压件按5%抽检,加工件按10%抽检。
5、检验标准5.1 零件的尺寸及形状以图纸标注尺寸为准,尺寸公差及配合按GB1801-79尺寸为准。
形状及位置公差按GB1184-80为准,未注明公差尺寸的权限偏差按GB1804-79为准,精铸件、冲压件按H13、h13或JS13检验,焊接、剪切、折边件按H14、h14或JS14检验。
5.2冲压件等构件尖角及棱角处光滑,无飞边,毛刺,不会伤人。
5.3 焊缝需平整,牢固,无假焊,无焊渣。
5.4 精铸件表面光洁,无沙眼、气孔。
浇胃口处割磨平整,无缺陷。
5.5 喷塑件表面必须经过去油、除锈、磷化、烘干处理,附着力好,喷塑厚度均匀,喷塑处用刀片划割纺1×1㎡左右,再用橡皮擦无剥落现象,色泽与封样无明显差异,无漏喷;不需喷塑处(如螺孔)应保护或喷塑后用绞刀、丝攻等修复。
5.6 油漆要先除锈,上防腐漆,再喷漆。
色泽与封样无明显差异,无漏喷漆,油漆种类必须符合要求。
5.7 镀锌、发黑件需色泽均匀、无漏镀、无锈斑等。
5.8 弹簧技术条件按GB1239-89检测。
6、检验结论6.1 冲压件按5%进行抽检,如有抽样数10%以上不合格的,则退回车间或外协单位,经自检合格后再送检,如还有5-10%不合格,再抽检10%,如仍有抽样数3%不合格,则退回,如在抽样数3%以下不合格,则按合格验收.6.2 加工件按10%抽检,不合格零件在不大于上一款允许比例时按合格验收,如超过则全部退回车间或外协单位返修,经自检合格后再送检,如还有5-10%不合格,再抽检10%,如仍有抽样数3%不合格,则退回,如在抽样数3%以下不合格,则按合格验收。
有色金属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
有色金属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有色金属是指除了铁及其合金以外的各种金属和合金,如铜、铝、锌、镍等。
在工业生产和建筑领域中,有色金属的质量检验与验收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有色金属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
一、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有色金属质量检验中的首要环节,直观反映出产品的表面状态。
外观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表面平整度:用平直尺检查金属表面是否平整,判断其平整度。
2. 表面光洁度:用肉眼观察金属表面是否平滑,无明显凹凸或不光滑的痕迹。
3. 表面颜色:判断金属的颜色是否均匀,无色差或明显的色斑。
4. 表面氧化:观察金属表面是否受氧化影响,有无氧化层或斑点现象。
二、尺寸和重量检验尺寸和重量检验是有色金属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它们是产品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的基本指标。
尺寸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径和内径:对于管状有色金属产品,测量其外径和内径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 长度:测量有色金属产品的长度,判断其是否满足设计长度。
3. 宽度和厚度:对于板材状有色金属产品,测量其宽度和厚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重量检验主要是对有色金属产品整体重量进行测量,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三、力学性能检验力学性能检验是对有色金属产品的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力学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常见的力学性能检验项目包括:1. 抗拉强度:测量有色金属产品在拉伸状态下的最大抗拉力,评估其抗拉强度。
2. 屈服强度:测量有色金属产品在拉伸过程中开始出现塑性变形的抗拉力,评估其抗变形能力。
3. 硬度:测量有色金属产品在表面受到压力时的抗压能力,评估其抗磨损性能。
4. 冲击韧性:测试有色金属产品在受到冲击负荷时的抵抗力,评估其耐冲击能力。
四、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对有色金属产品中重要元素的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
化学成分分析能够检测金属产品中各元素的含量,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金属原材料类检验规范
金属原材料类检验规范一、样品采集与处理1.样品的代表性:从不同批次或供应商采集的样品应能代表整个批次的质量水平。
2.样品存放:样品应储存于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防止受潮、变质等。
3.样品处理:针对不同金属原材料,可进行表面处理、热处理等,以模拟实际应用条件。
二、外观检验1.表面缺陷:检查样品表面是否存在划痕、氧化、麻点等缺陷。
2.形状尺寸:测量样品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检查是否符合指定要求。
3.包装要求:检查样品的包装是否符合运输和储存的相关标准。
三、化学成分检验1.采样方法:根据不同金属原材料的特性,选择适合的采样方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元素分析:使用适当的方法和设备,测定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比较实测值与标准值是否符合要求。
3.杂质检验:检查金属原材料中是否存在非金属杂质,如氧化物、硫化物等。
四、机械性能检验1.抗拉强度:通过拉伸试验,测定样品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机械性能指标。
2.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测量样品的硬度,比较实测值与标准要求是否符合。
3.冲击韧性:进行冲击试验,评估样品的抗冲击性能,判断其在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
五、热处理性能检验1.退火性能:通过热处理试验,观察样品经退火后的晶粒结构、硬度等变化情况。
2.强化效果:对样品进行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评估样品的强化效果和耐腐蚀性能。
六、非破坏性检验1.金相检验:对样品进行金相分析,观察和评估样品的组织结构、晶粒尺寸等微观结构特征。
2.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探测仪对样品进行无损检测,评估样品的内部结构和缺陷情况。
3.磁粉检测:对样品进行磁粉检测,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裂纹、孔洞等表面和内部缺陷。
七、可燃性和腐蚀性检验1.可燃性测试:对样品进行可燃性测试,评估其燃烧性能和火灾危险性。
2.腐蚀性测试:将样品置于不同腐蚀介质中,观察其耐蚀性能和腐蚀程度。
总结:以上是金属原材料类检验规范的一般内容,金属原材料的检验规范旨在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抽样标准 (2)
4.试验项目 (2)
5.检验项目及其标准 (2)
6.检验常用单位代码对照表 (6)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金属质量要求,对金属外壳来料接收标准作出明确界定,作为检验和判定的依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金属的检验。
3.抽样标准
抽样标准:依据GB/T2828.1-2003正常‖级一次抽样,取值标准见表3.1。
表3.1 AQL取值标准
4.试验项目
尺寸、试装项目每批试验10PCS,判定标准AC=0。
5.检验项目及其标准
表5.1 检验项目及其标准
续上表
5.1外观检验条件、表面等级划分、缺陷定义
5.1.1外观检验条件
(1)照明:正常自然光线或等同效果日光灯照射下。
(2)视力:检验员双眼视力良好,无色盲、色弱,视力在1.0以上。
(3)距离:眼睛与被检物表面距离300~450mm左右。
(4)角度:视线与被检测表面大致垂直,必要时,可顺光或逆光进行检查。
(5)目视时间:5~10s。
5.1.2外观表面等级划分
(1)I级表面
非常重要的区域:指组装成整机后的正前面、上表面(在使用过程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2)II级表面
重要区域:指组装成整机后的侧面(需将视线偏转45°~90°才能看到的四周边)。
(3)III级表面
次重要的区域:指组装成整机后的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底面)。
(4)IV级表面
非重要的区域:指组装成整机后的内里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内里面)。
5.1.3产品外壳分类
按照质量要求,产品外壳划分为三类:
A:代表仪器仪表类。
B:代表其他类。
C:代表教学产品类、门禁产品类。
表5.2 产品外壳明细表
续上表
5.1.4缺陷分类:素材不良缺陷与喷涂不良缺陷
(1)素材不良缺陷
●毛边:由于机械冲压或切割后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金属毛刺。
●划伤:由于在加工或包装、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划痕、削伤。
●裁切不齐: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或设备固定不当,导致产品边缘切割不齐。
●变形:因加工设备调校不当或材料因內应力而造成的产品平面形变。
●氧化生锈:因产品加工后未进行相应防锈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产品表面出现锈斑。
●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R角”过大:产品因折弯或冲压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折弯处弧度过大。
●表面凹痕:由于材料热处理不好或材料生锈,其内部杂质导致金属表面形成的凹痕。
●倒圆角不够:产品裁切边缘因切割或冲压原因产生的锐边未处理成圆弧状,易导致割手。
●焊接疤痕:产品焊接后未经打磨刨光而残留的凸起疤痕。
●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現颜色异于周围颜色的点。
●破裂:因机加工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2)喷涂不良缺陷
●麻点:喷涂件表面上附著的细小颗粒。
●堆漆:喷涂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
●阴影:喷涂件表面出现的颜色比周围暗的区域。
●露底:喷涂件出现局部油漆过薄而露出底材颜色的现象。
●鱼眼:由于溶剂挥发速度不对而在喷涂件表面出现凹痕或小坑。
●飞油:超出了规定的喷涂区域。
●剥落:产品表面出现涂层脱落的现象。
●色差:产品表面顏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光泽度:产品表面光泽与标准样品光泽有差异。
●手印:产品表面出现的手指印。
●硬划痕:由于硬物磨擦而造成产品表面有明显深度的划痕(用指甲刮有明显感觉)。
●软划伤:沒有明显深度的划痕(无手感,但肉眼能明显看出)。
●毛丝:产品表面出现细小的尘丝。
6.检验常用单位代码对照表
表6.1 常用代码对照表
6.1致远A类产品外壳允收标准
6.1.1素材不良缺陷
表6.2 致远A类产品外壳素材不良允收标准
表6.3 致远A类产品外壳喷涂不良允收标准
6.2致远B类产品外壳允收标准
表6.4 致远B类产品外壳素材不良允收标准
表6.5 致远B类产品外壳喷涂不良允收标准
6.3致远C类产品外壳允收标准
表6.6 致远C类产品外壳素材不良允收标准
6.3.2喷涂不良缺陷
表6.7 致远C类产品喷涂不良允收标准
精品
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