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新人教版数学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打印版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就来掷一掷骰子,通过游戏一起探究骰子里面还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思考:如果同时掷出两颗骰子,它们出现的点数之和会有哪一些7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4、5……12。
追问:可能有1和13吗?为什么?
学生自主思考,通过组合知识得出结论。(不可能,因为两个数的和最小是2最大是12。)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再汇报。并说出为什么这么想。
引导学生总结:在总数中占的颜色多的可能性大,占的颜色少的可能性小。可以进一步渗透“公平”的思想与画法。
2.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第1题。
色的棋子多,黄色的棋子少)
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作业:教材练习第47页第3、4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1)
可能(不能确定)
可能性不可能
(完全确定)
一定
批注
教学(后记)反思:
实小五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教案
小组操作结束后,汇报记录结果,并根据结果说一说你盒子里哪种颜色的棋子多。并追问: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都一样吗?
指名小组汇报,对不同结果的小组进行比较。
2014年秋季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复习学案7
几何语言表达:c
∵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 或AB=2=2
10、角的定义1:有端点的两条组成的图形叫角。其中公共端点叫角的,两条射线叫角的.角的两条边是线。角的定义2(如 图2)角也可以看作
而形成的图形;
11、角的度量中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有、 、,分别的符号是、、
。90°-18°25′37〞=;37.26°=°′〞;
3、 如图、线段AB=22cm,C是AB上一点,且AC=14cm,O是AB的中点,求线段OC
的长度。
三、师生互动
四、教师精讲点拨,归纳知识要点:
五、当 堂训练
必做题:1、如图: AOC=+__,
BOC= BOD- = AOB-
2如图,射线OA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射线OB的方向是:________;射线OC的方向是:________;
第1课时
课题第四章复习课
学习目标
1、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及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和画 法。
学法指导
整合概念,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
课前预习
复习本章的各种概念, 以及它们的性质。
课堂导学
一、自主学习
1、对于各种各样物体,我们数学主要是关注的是物体的、和。
12、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 ,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
线,叫做这个角的,类似的还可以将角分成三等分、
四等分。几何语言表达:
∵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
∴∠ ==∠AOB或=2=2∠
13、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
通常记∠的余角是;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收这两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一、创设情境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
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
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包装的学问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第十三课时包装的学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一、复习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二、实践活动第1题:(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2014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第四里凡―互以因电加法租减法二〕……10H〕一第一课时: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内容及练习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那么, 并能应用法那么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重点:能应用法那么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口算:9 + 6= 5 + 5= 6 + 8 =8+6+1= 8+2+1= 6+5+1=2、笔算:求3 5与2 7的和.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2、教学例1.a.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提问:先加哪一局部,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b.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列竖式计算.c.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d.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 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三、稳固练习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2、引导完成练习四第1、2、3题.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9 8+ 21 51 2 3 教学反思:学生以有一定的进位加法计算根底,在算理上着重说话相加满10继续进位, 学生很容易理解与掌握,计算正确率较高.第二课时: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水平和估算的方法.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3、提升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教学重点:能应用法那么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 、列竖式计算59+77 85+68 59+89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2、口算:600+800= 900+100= 1000+100=3、估算:599+800 = 900+101 = 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二、学习新课1、估算师:刚刚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 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 7 6 两栖类2 8 4师:你能估计出中国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2、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问:中国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 0 0多还是比7 0 0少呢?为什么?3、笔算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三、稳固开展1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8页,说一说你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2 、做一做: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种〕3 7 6+ 21 81 4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贯串稀有动物这一系列条件设计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获知的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第三课时:连续进位加教学内容:教材第19― 21页练习五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那么,并能应用法那么准确地计算.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练习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那么,并能应用法那么准确地计算.教学难点:练习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把两箱物品加起来〕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载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载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二、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师:你能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又能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吗?三、京广中央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 楼高2 0 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 9 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四、谁能摘下玉米?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五、开锁游戏.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六、判断.课本2 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七、下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 0 0 0 ?536 915 351 85 4 6 4649 873 792 127 2 0 8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八、小君可以怎么走?走哪条路最近?共同分析2 1页第9题.九、全课总结.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连续进位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 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0教学反思:掌握方法,但运算不熟练,个别同学不记得加进位,而且对连续进位3 次以上的出错较多,要增强练习.第四课时: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2—24页的例1、例2及练习六的第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笔算减法的计算法那么,并能应用法那么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2、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应用法那么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减不够时,要从前一位退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减时,要记得减去退去的1.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80 —7= 35—8= 63 — 4= 26— 7 =2、笔算:54 —21= 79—37= 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二、新授1 、教学例1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标有吗?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 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师:请你们观察22 页的图与23 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 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 但是这并不阻碍我们解决问题, 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集体讨论,依照法那么进行评讲.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2 、教学例2师:现在我们把517 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那么还用遵守吗?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根据法那么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三、稳固独立完成25 页第1、2、3 题四、总结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连续退位减法5 1 7 - 3 4 8 = 169 〔千米〕1 6 9 5 9教学反思:理解算理,但在计算十位时有局部同学忽略被借走的1,在教学中我注重进行十位算的口语表达练习,提升计算的正确性.第五课时: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题3 (教师根据知识点修改教材)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准备:比赛题写在小黑板上.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1、填空:78=80— ( ) 87=( ) — ( ) 99=( )—()198= ( ) — ( ) 297=( ) —( )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3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男生组:574+200 456+198 725+79女生组:574+200 456+200-2 725+80-1 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板书: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拟两组题的不同点.强调:在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拟简便. 揭题: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二、新课教学1、出例如1: 113+59(1)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2)想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拟简便?加60后结果怎样?(3)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表达一遍. 113+59= 113+60- 1 =172(4)如果加79应看作多少?力口89呢?力口99呢?2、出例如2: 276 + 98(1) 让学生自学并讨论这题的简便算法,并完成以下填空:276+98 = 276+ ()-()=()问: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2)如果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276 + 97 = 276 +100-3 = 373 问:为什么减去3?3、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拟简便?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加几要减几(师板书)三、稳固练习:判断以下简便算法是否正确.a:126+68=126+70- 2 b:98+67=67+100- 2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加法时, 如果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拟简便?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板书设计: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多加几要减几.教学反思:教学中结合补、还的算理讲解,让学生明了其中的规律与算法,提升计算速度.第六课时: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4 页例题3 及练习六的第4、5、6 题.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准备:比赛题写在小黑板上.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1、填空:68=70-〔〕77=〔〕-〔〕99=〔〕-〔〕298=〔〕-〔〕397=〔〕-〔〕提问:68接近哪个整十数?77 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 等于一百减几?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 3 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男生组:453-300 748-97 356-299女生组:453-300 748-100+3 356-300+1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 〔板书: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拟两组题的不同点.强调:在计算减法时, 如果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 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拟简便. 揭题: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二、新课教学教学减法的简算方法1、出例如3:165-97〔1〕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看作多少计算比拟简便?〔2〕想97 看作100后, 是多减了, 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减了应怎样?〔3〕完整地把思考和计算过程说一遍:165-97=165-100+3=68〔4〕如多减2,应怎样?多减 1 呢?2、小结: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拟简便?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规律:多减几要加几〔师板书〕三、稳固练习1、想一想、填一填435-〔〕=435-300+ 2 534-〔〕=534-300+22、完成练习六的第4、5、6 题.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拟简便?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板书设计: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多减几要加几.教学反思:在继续减的问题上,局部学生与加法的简便搞混,要让学生清楚的分清是多减了要补回这一算理.第七课时:加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水平.3、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互相说后发表意见.〕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动手计算.板书:135+48=183元〕师:看小精灵说什么?〔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1 3 5+ ______ 41 8板书:加法的验算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反应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如: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三、稳固练习,运用新知.1、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2、数学门诊部.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1 7 5 32 95 9 +6 24_ + 1 4 81 3 7 8 4 3 30 7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板书设计:加法的验算2+ 46135+48=183 〔元〕1 3 5 验算:1 8 3 1 8 3 4 8+ 41 8 - 1 3 5 - 4 8 + 1 3 51 8 3 4 8 1 3 5 1 8 3教学反思:结合原有根底,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找到了不同的验算方法以, 但局部学生只是为了计算而算,没真正起到验算的目地,需增强学生对验算的熟悉与意识.第八课时:减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水平.3、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昨大,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谁愿意说一说.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大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板书:200-183=17 〔元〕师:小明说什么?2 0 0 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1 8 31 7板书:减法的验算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 、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反应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如: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2、做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三、稳固练习,运用新知.1、比一比,看谁聪明:用0, 1, 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2、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1 4 74 6 4- ______ 2 82 2 31 2 9 7 3 9 2 41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减法的验算200-183=17 〔元〕2 0 0 验算:2 0 0 1 7- 1 8 3 - 1 7 + 1 8 31 7 1 8 32 0 0教学反思:有套用加法加数交换位子相加的方法,要进行差生补导.第九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9-31页练习七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增强计算.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教学重点:结合实际问题增强计算.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运用1、比一比,谁最快翻开金锁链.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题.2、检验下面各题,把做错的改正来.6 3 4 6 6 3 4 0 4 2 3 9-1 8 2 + 2 8 2 - 1 8 6 + 5 7 15 5 2 8 4 5 3 1 8 8 0 0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3、选择.把正确答案与算式连起来.563+528= 696+241= 70+260991 937 330 108 193 7230 1091 1037 2674、在方框里填入适宜的数. □ □ 4□ 6 □□ 4 5-4 2 口+ 3 □ 4 + D 54 7 1 8 0 3 9 □ 0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5、教材第30 页第6 题.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学生解决后交流.6、教材第31 页第8 题.小精灵说:用500 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7、作业:第29—30 页第3、5、7 题.三、总结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万以内的加减法用500 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500-210-208=82〔元〕500-328-85=87 〔元〕500-496=4 〔元〕〔根据各小组的答复选择不同的解答板书出来〕教学反思:通过练习提升学生计算的正确性,与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第十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 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水平,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水平, 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学生每人一张反应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1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 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 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小组长作好记录.〔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2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加减法的验算、“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局部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二、稳固练习、发散思维.1 、尝试编题,抽象法那么.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8 7 7 2 6 9 4 07 0 8+ 5 9 + 5 9 8 - 7 6 2 - 3 8 9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提问: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呢?2、反应测试,灵活掌握.师:请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做对一道,就可以在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减法题各4道〕〔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师: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第2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的第2题: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2〕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四、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教学反思:通过编题、小组比赛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性,从中到达练习的目地, 但在计算上仍须增强连续退位与加、减法验算的练习.。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第1课时:笔算乘法(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导”;激趣导学(一)复习旧知1、口算:23×30= 42×19≈ 47×20= 58×41≈2、笔算:24×12= 44×59= 说一说计算时注意什么?学生2名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选一题说说计算过程。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课题)(二)、出示自学提示:(1)自学课本47面,例1.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2)填空。
已知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是火车的行驶的()。
行了12小时,是火车的行驶的()。
这列火车行了多少千米是火车的行驶的()。
(3)自己列出算式,用估算的方法是多少?(4)怎样笔算?二、“学”;自主探究自己完成自学提示的1-3个问题。
三、“议”;交流汇报1、计算时不会的可与同学讨论计算方法。
2、讨论:290是谁与谁的积?第二部分积是你几个数相乘的,每一位应怎么写?3、教师相机精讲第二部分的积是那几个数相乘,第二部分积的写法。
四、“练”;课堂精练1、基础性练习。
完成47面的做一做。
2、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3、拓展练习。
学校要为各班新购买一套百科全书。
129元∕套全校共36个班,购买这些新书一共要花多少钱?第2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过程一、“导”;激趣导学1、口算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2、笔算: 708×6= 790×8= 54×278=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学”;自主探究出示: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
2014年秋季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4.1.2、点、线、面、体教案4
三、5.棱柱由五个面围成,都是平面;圆锥由两个面围成,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平面.6.略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
板书设计:
4.1.2点、线、面、体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教后记:牢记概念有助于后续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授新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补充
一、填空题.
1.人在雪地上走,他的脚印形成一条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的数学原理.
2.体是由_______围成的,面和面相交于______ _,线和线相交于______.
3.点动成________,线动成______,面动成______ _.
二、选择题.
4.将三角形绕直线L旋 转一周,可以得到如下图所示立体图形的是().
A B C D
三、解答题.
5.如下图中的棱柱、圆锥分别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是平面还是曲面.
6.如下图,第二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
答案:
一 、1.直线点动成线2.面 线点3.线面体
4.1.2点、线、面、体---习题课
课题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与能力
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 面;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 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本节课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 的重要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一课时课题:口算乘法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课文第47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图片、题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汇报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练一练:18×4=24×3= 25×2= 14×6=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练习:130×5= 2×380= 150×6=7×13=460×2=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三、巩固新知:1、练习六第1题。
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
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略)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第49页6--9。
第二课时课题:口算乘法的练习课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最新201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学习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
2.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比的读写,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引出问题。
1.联系生活,启发性谈话。
课件播放“神五”飞天视频,画面定格在宇航员杨利伟所展示的联合国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简要介绍两面旗帜的意义。
2.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就如这两面旗帜都是长15cm,宽10cm。
如果要比较旗帜的长和宽,怎么比较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比”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引入并分析比。
1.如果用“15÷10”这个算式来表示旗帜的长与宽的比较,我们就可以说旗帜的长与宽的比较就是15比10。
因此,求旗帜的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是长与宽的比是15比10。
(板书:长与宽的比是15比10)2.如上,如果用“10÷15”这个算式表示宽与长的比较,同样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3.引导学生小结:通过例子,我们知道了谁是谁的几倍或者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4.引导学生区别比的前后项:既然都是长与宽两个数量的相比较,怎么一个比是15比10,一个比是10比15呢?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数量相比较,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
三、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例题情景:“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
怎样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那么,根据比的知识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关系。
3.让学生联系题中的已知条件,表示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4.引导学生从上面的例子小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014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4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导教案(新人教版)课题:笔算乘法(例1)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47 页例 1 及相应练习,用红笔勾勒出迷惑点;独立思虑达成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迷惑点,课上小组议论沟通,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能依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育计算能力。
学习要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导学过程一、知识链接二、自主学习1、口算30 ×4= 700×8= 6× 50= 5× 800= 25× 4=7 ×300= 80×6= 12×3= 60× 40= 130× 30=2 、笔算 43× 26=12× 34=这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该如何列竖式计算呢?提示: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合作研究、归纳展现笔算乘法的方法:1、p47 例 1 先读两遍题目,题目中已知条件是:要求的问题是:,应当用法。
列出算式估量结果:列竖式笔算:以笔算 145× 12 为例组内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应说以下几点:( 1)先算什么;( 2)再算什么,注意积的书写地点在哪儿;( 3)最后算什么。
2、小组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与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
3、议论:用什么方法查验自己运算的结果?4、计算下边各题,竖式列在旁边空白地方。
164 × 32=254×36=*54 × 145=217 × 83=328×25=*43 × 139=(小组合作达成,一组展现,其他增补、评论)友谊提示:如何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位数,下边一行写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四上数学第四单元人教版教案
四上数学第四单元人教版教案教案标题:四上数学第四单元《分数》人教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分数的读写和比较;学生能够进行具体物体的分整份;学生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数的概念、读写和比较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利用课堂小组合作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美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意识;通过数学实际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读写方法;分数的比较和顺序;分整份和分数加减法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出一道关于分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给出解决方法。
如:小明在超市买了1/3千克苹果,小红买了1/4千克苹果,谁买的苹果更多?2. 知识展示(20分钟)2.1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读写方法(10分钟)利用黑板或PPT展示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读写方法,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读写分数的练习,并解释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2.2 分数的比较和顺序(10分钟)引导学生探究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分数比大小的练习,并总结出比较分数大小的规则。
3. 知识拓展(15分钟)3.1 分整份(8分钟)利用教材中相关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将具体物体按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行分整份。
3.2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7分钟)对于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先转换成相同分母的分数,然后进行数的加减运算,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方法。
4. 小结回顾(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分数的基本概念、读写方法、比较顺序和加减法运算,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五、板书设计: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的比较和顺序分整份和分数加减法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境导入和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四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四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加法运算
–认识数的前后顺序
–完成简单的竖式计算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加法运算
•数的前后顺序
•简单的竖式计算
2.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中进位的处理
三、教学准备
1.课件:PPT或多媒体教学资源
2.教辅材料:练习册,习题
3.教学工具: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加法算式,要求学生口算并给出答案,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
加法运算
•讲解加法运算的定义和性质
•示范简单的竖式加法计算
数的前后顺序
•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前后顺序,做简单的比较练习
3. 练习与训练(20分钟)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重点训练竖式加法计算,加强数的前后顺序的训练。
4. 巩固与拓展(10分钟)
教师布置巩固练习和拓展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学习成果,拓展思维。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加法运算和数的前后顺序,通过课堂练习和训练,学生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
•数的前后顺序
•竖式计算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完成课后练习和拓展题目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请同学们认真复习!。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时笔算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的例1及相对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笔算的准确率。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口算。
16×4=230×4=19×3=180×4=140×7=24×5=2.笔算。
58×43 63×54 23×15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47页的例1。
(1)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做一做。
(2)小组内交流,每个学生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估算:方法一:把145看成150150×10=1500估计约有1500千米方法二:把12看成10145×10=1450 12>10所以结果应比1450千米多一些②直接用计算器计算:145×12=1740③用笔算: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尝试列竖式计算:145×12=1740错误!,1 7 4 0)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请一个速度快,做得准确的同学板演。
做完的同学自己重新检查一遍计算过程。
(3)集体订正。
请这位同学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用第二个因数12的个位2去乘145,二五一十,个位上写0,二四得八,加上前面进的1,十位上写9,一二得二,百位上写2。
再用第二个因数12十位上的1去乘145;一五得五,十位上写5,一四得四,百位上写4,一一得一,千位上写1,0加0等于0,9加5等于14,向前面进1,2加4等于6,加上进的1等于7,1写下来,所以145×12等于1740。
教育部审定201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15÷10 → 10÷15 2252÷90 a ∶ b = a ÷ b = 课后反思: 10 比 15 42252 比 90 (b≠0) 10∶ 15 42252∶90 15 比 10 15∶10
七:分课时教案 执教:
课题: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时间:
师:如何把它们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呢? 生:讨论交流,先化成整数比,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尝试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6、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升。 1、看谁的眼睛看得准?(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题) (1)4:15=(4×3):(15÷3)=12:5„„(×) (2) 1 1 : =( 3 2 1 ×6):( 3 1 ×6)=2:3„„(√) 2
(3)10:15=(10÷5):(15÷3)„„„„„(×)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七:分课时教案 执教:
课题:比的意义 教学时间:
主备人: 月 日 我的增减: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 48、49 页。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 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4. 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谈话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掌握知识。 (一)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是谁? 关于杨利伟,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 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 (出示课件),杨利伟叔叔就 是乘坐“神州”五号飞上太空的, 实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 梦想。 (出示课件) 这就是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向人们展示联合国旗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时的情景。杨叔叔能干吗? (出示课件)杨利伟叔叔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 15cm,宽 10cm, 长是宽的几倍?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教师板书:15÷10 10÷15) B、师: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C、师: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 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 15 比 10(师板书:15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案
课题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主备人李莉参备人解天江、肖爱华、张小莉备课日期2014年11月23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过程与方法: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把握情况)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
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
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义)现代课堂教学手段、采用“有效课堂”模式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启发式教学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导入设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新课教学设计直观感知,识别图形:(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2)展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设计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学生活动设计(1)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2)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3)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小结:(学生总结,老师补充)随堂练习设计课本第116页练习1、2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课本第121页习题1、2、3题及导学案板书设计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立体图像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例题讲解和练习教后反思设计请欣赏漫画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争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句(《题西林壁》).你能说出“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吗?(讨论)新课教学设计1、不同角度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上面等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块,三棱镜,六角扳手,易拉罐,排球,圆锥,由浅入深,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是在体会曲面的透视图,让学生交流、体验,集体作出小结.(可以给出三个视图的名称)2、猜一猜,看一看Ⅰ.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个物体都是圆?(猜一物体)Ⅱ.什么物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正方形?若是长方形呢?(各猜一物体)Ⅲ.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请说出下面三幅图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3、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以下实物(茶叶盒、魔方、书、乒乓球等),你看到了什么图形?你能一一画下来吗7(画出示意图即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设1、● 蚊子壁虎 ● 蚊子● ●壁虎 计 上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图形? 2、再试一试,画出它的三视图.3、怎样画得又快又准?4、用6个相同的小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则一共有几种不同形状的搭法(你可以用实物模型动手试一试)?5、桌上放着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下面a 、b 、c 、d 、e 这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6、 一个正方体中,截去一个小正方体的立体图如图所示,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 )学生活动设计如图:一只圆桶的下方有一只壁虎,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应该走哪条路径?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路线方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人教新课标2014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人教新课标2014秋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人教新课标2014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来自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10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讲解。
具体包括:如何数数,认识数字0到100,数的组成,数数的方法,数的顺序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地数数,认识数字0到100,并理解数的组成。
2. 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数的顺序。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字0到100的认识,数的组成和顺序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数数,掌握数数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数的顺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小奖品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学生自由地数数,鼓励他们尽量多地数出数字0到100。
然后邀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他们的数数结果。
2. 引入新课(10分钟):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字0到100的组成,数数的方法和顺序。
用数字卡片和计数器作为辅助工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数字的组成和顺序。
3. 实践活动(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数字卡片。
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完成一些数数的任务,例如:数出指定数量的数字,找出数字的组成,按照顺序排列数字等。
4. 巩固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
通过这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字0到100的认识,数的组成和顺序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字0到100的组成,数数的方法和顺序。
用清晰的数字和箭头表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数数,尽量多地数出数字0到100。
然后让他们写下自己所数的数字,并描述一下数的组成和顺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人教新课标2014秋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立体图形。
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感知物体的形状:1、看一看。
请各个小组的同学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2、说一说。
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
3、分一分。
上面所有的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4、议一议。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了解物体的特征:1、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体验)2、谁愿意讲一讲你的感受?3、小组内讨论交流,派代表汇报。
(1)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滚动。
(课件演示)(板书:球)(2)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有圆圆的,平平的面。
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
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
(课件演示)(板书:圆柱)(3)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课件演示)(板书:正方体)(4)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
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圆第一课时【课时分析】例1、例2是学生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上,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的特征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想象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认识圆(教材第56-5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使用工具画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课件,圆片,圆规,一些较硬的纸片。
【问题导入】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一个小球,小球上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2、出示圆片图形: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互动合作】一、认识圆的特征。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4单元认识图形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
学生边摸边说,描述自己的感受。
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国庆节到了,我们为祖国妈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礼物,看一看都有那些礼物呢?
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
试试看,大家能不能把样子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
初步感知样子相同的物体,来产生初步形状的概念。
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单元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可能性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
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情感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课时安排:3课时
1.可能性………………………………2课时
2.掷一掷………………………………1课时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思路导引:区域越大,指针停在该区域的可能性就越大。
从图中看出,
则指针停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抽到一支铅笔的可能性最大;红色区域的面积最小,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
抽到一个文具盒的可能性最小。
指针停在该区域的可能性就越大;区域越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