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增长及环境的影响 生态学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种群增长极环境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Logistic 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进行种群增长的研究分析。

2.了解小球藻的培养过程,掌握Logistic 增长曲线绘制的一般方法。

3.了解环境对种群增长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在自然条件下,因受空间,食物等必需资源的限制,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始时因数量少而增长缓慢,随后逐渐加快;但是随着环境阻力逐渐增加,增长速度又开始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其环境资源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即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下去。种群的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随着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

动物种群不可能持续呈“J ”型增长。随着数量的上升,个体间为资源的竞争相应增加,以至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存活率,种群增长率下降,种群数量停止增加甚至下降。逻辑斯谛 (Logistic) 方程是描述在资源有限条件下种群增长规律的一个最佳数学模型。Logistic 方程表达式如下:

dN/dt=rN[1-(N/K)]

式中,N 是在时间t 时的种群数量,K 是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r 是种群的瞬时增长率。

Logstic 增长方程所描述的增长曲线呈“S ”型,如图所示:

该模型有2个基本假设:

(1)设想存在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K 值,当种群数量达到K 值时不再增长,即dN/dt=0 (2)假设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是简单地与个体数量的增加成正相关。

装 订

线

三、主要仪器设备

光照培养箱、三角瓶、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小球藻、小球藻培养液。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取10mL藻种培养液转移至250mL三角瓶中,加入100mL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加入110mL培养液),震荡均匀测定OD650值(以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重复2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起始浓度;每组四瓶。

2.帖上标签,日期、组名等。

3.三角瓶置于光温培养箱中,分别在20℃和30℃、12小时光照条件下连续培养一周,每天定时观测一次(测定前振荡均匀,每次测定用同一仪器和比色皿),记录OD650值。

4.根据测定的OD650值绘制种群的增长曲线。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不同温度下的K值

K值(20℃样本1)K值(20℃样本2)K值(20℃平均值)

0.535 0.513 0.529

K值(30℃样本1)K值(30℃样本2)K值(30℃平均值)

0.472 0.425 0.447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结果:

(1)增长曲线,分析不同温度下种群增长轨迹的差异;

从上述种群增长曲线可以看出,在20摄氏度条件下,小球藻的种群数量增长是持续性的,并且增长速度逐渐增加,而在30摄氏度条件下,小球藻的种群数量增长也是持续性的,但是增长速度在第3~4天出现了峰值,并在随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 (2)计算K 值,并分析不同温度下的差异; 通过三点法:

K=[2N 1N 2N 3-N 2

2(N 1+N 2)]/(N 1N 2-N 2

2)

N1,N2,N3分别为间隔时间基本相等的三个种群的数量,要求间隔时间相隔尽量大一些。

K 值(20℃样本1) K 值(20℃样本2) K 值(20℃平均值)

0.535 0.513 0.529

K 值(30℃样本1) K 值(30℃样本2) K 值(30℃平均值)

0.472 0.425 0.447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20℃下的K值要大于30℃条件下的K值,也就是说,20℃下的单位体积对小球藻的容纳量要大于30℃条件下的容纳量。

(3)快速增长时间段,并分析温度的影响;

从曲线可以清楚地看出,快速增长的时间段在20℃和30℃有所不同,20℃时速度增长在测量范围内没有出现峰值,呈现不明显的指数增长模式,而30℃则在第3~4天出现了峰值,呈现“S”型曲线,原因在于20℃的小球藻环境容纳量要大于30℃条件,而7天之后的小球藻数量没有再进行测算,因而出现了这种曲线增长情况。

七、讨论、心得

(1)在20℃条件下,第1天到第2天都是调整期,第3到第7天为对数期,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基本呈现指数型,在开始时,各环境因素对于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由于种群个体数较小,所以密度增长缓慢,随着时间延长,由于环境阻力的影响,小球藻的增长速率开始加快,证明其在适宜生长的环境之中。由于本次实验的观测次数仅有7次,所以停留在了指数增长时期。

(2)在30℃条件下,第1~2天为调整期,第3~4天为指数增长期,而随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基本呈现逻辑斯蒂增长曲线。小球藻在不同温度下的增长速度有所差异,除了温度之外,培养瓶当中有可能存在其它因素对小球藻的生长产生影响。

(3)实验过程中,由于基本每天测量的同学有所不同,每个人有自己的习惯与操作差异,所用的机器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因而在后期的分析当中可以看到模型的建立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本实验的逻辑斯蒂曲线类型应该为S型,在开始时,各环境因素对于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且种内斗争几乎为零,但由于种群个体数较小,所以密度增长会比较缓慢,随着时间延长,小球藻的增长会加快,理论上会在1/2K值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如果延长测算时间,那么预计在后期随着培养液浓度降低、PH值改变、种内斗争加大等,小球藻密度会开始下降,此时环境将不再适宜小球藻的生长。

(4)30℃条件下种群增长比20℃增长下降的原因分析:

在最开始的四天当中,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30摄氏度条件下比20摄氏度小球藻增长速度快。在第四天,30摄氏度条件下的小球藻的OD值基本是20摄氏度条件下的2倍,基本可以认为此时30摄氏度条件下小球藻的密度是20摄氏度条件下的2倍,说明在30摄氏度时更适合于小球藻的增长繁殖。

第四天以后,20摄氏度条件仍然保持之前的速度呈现一次函数线性增长,保持原有的速率稳定增长。30摄氏度条件下总体数量仍然增加,却呈现了明显的速率下降趋势。我们猜想是因为30摄氏度时种群增加快,种群数量大,资源消耗快,导致的环境阻力对小球藻的繁殖造成的不利条件。而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