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病研究法》教学大纲
植病研究方法
演讲人:
REPORTING
日期:
• 植病研究概述 • 植病症状诊断与识别技术 • 植原体分离培养与鉴定技术 • 植病传播途径及防控措施研究 • 植病抗性鉴定与利用策略 • 植病研究方法创新与发展趋势
目录
PART 01
植病研究概述
REPORTING
植病定义与分类
植病定义
植病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导致植 物生理机能紊乱、组织结构破坏,最终影响植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类病害。
智能化技术应用
未来植病研究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人工智能、机器学 习等,提高植病诊断和防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提高植物的广谱抗性。
PART 06
植病研究方法创新与发展 趋势
REPORTING
新型检测技术在植病研究中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病原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而更准 确地鉴定病原体种类、了解病原体遗传变异情况。
免疫检测技术
利用免疫学原理,开发出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检测试剂,实现快 速、灵敏、特异的病原体检测。
研磨与接种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研磨成匀浆,接种于适宜 的培养基上。
继代培养
定期将培养物进行继代培养,以保持植原体 的活性。
植原体鉴定方法及操作流程
显微镜观察
利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培 养物中的植原体形态和结构。
分子生物学方法
采用PCR、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 技术,检测植原体的遗传特征。
血清学方法
国外植病研究同样活跃,特别是在植 物病害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 组学等组学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国外还注重将基础研究与应 用研究相结合,推动了生物防治、抗 病育种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植保研究法》课程教学大纲.doc
《植保研究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0046课程名称:植保研究法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Method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2.0适用对象:植保专业考核方式:为考试科目,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水平,在考核上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加强实际能力的考核。
二者评分的比例可采用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来计算得分。
成绩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先修课程:植物病理学、农业微生物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昆虫生态学等。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共54学时,讲授15学时,实验15学时,包括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 菌体的染色方法;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常规接种方法及抱子的测定;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处理;观察昆虫的设备及其使用;昆虫形态特征的描述和绘图,昆虫的饲养;昆虫学重要文献及其检索等部分。
植保研究法是系统阐述植保研究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环节加以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它的研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植保研究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大纲是根据植保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要求及培养目标而制定的。
本门课程是植保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通过课程的讲授,要求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较全面地掌握植保研究的原理与常用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专业的思想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6学时)(一)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1、临时制片法主要供临时鉴定用,浮载剂通常用清水,用水不会改变抱子的体积,适用于抱子的测计,描绘及摄影等。
缺点是易干,不能做标本保存用。
此外也有用乳酚油,标本可保存几天或更久一些。
乳酚油和棉兰是真菌学上的标准浮载剂,有些分隔很难看清真菌抱子,染色后可以看得很清楚。
《植病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植病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作者:马淑梅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第08期摘要:近年植物病理学研究已从宏观向着微观方向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广泛用到经典植物病理学研究里。
因此,对《植病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要重新安排和适当调整。
教师在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均应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植物病理;研究方法;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73-03Abstract: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plant pathology research in which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were widely applied was from macro to micro in recent years.Therefore,teaching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on plant diseases course needs reorder and appropriate readjustment.The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 instructional link on theory,experiment and experie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resting of study and establish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apac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Key words:Plant pathology;Research methods;Teaching reform《植病研究方法》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是植物病理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必备的工具书〔1、2〕。
《植病研究方法》教案
3、评述文献
五、文献检索的方法
六、参考文献的处理方法
理论讲授,
举例说明
名称
第八章科技论文的写作
目的
要求
通过讲授,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型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及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重点
难点
实验型论文的结构格式,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学时
第八章科技论文的写作
一、科技论文的特点
二、科技论文的类型
三、科技论文的结构格式
七、选择性培养基
第二节灭菌
一、灭菌的原理和方法
1、热力灭菌
2、过滤灭菌
3、辐射灭菌
二、各种材料的灭菌处理
1、玻璃器皿的灭菌
2、培养基的灭菌
3、土壤的灭菌
4、刀、剪等工具的灭菌
配合实验掌握以上内容。
理论讲授,
举例说明
配合实验
利用多媒体
幻灯片
名称
第四章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
目的
要求
通过讲授和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等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植病研究方法》教案
一、教学进度计划
教学进度表
周次
学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2
植物病害的调查、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2
2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3
2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4
2
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
5
2
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
6
2
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
7
2
病原物的接种
8
2
杀菌剂的药效试验
9
2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科技论文的写作
《植病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原理等 内容 ;实验课 部分则 以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 》为 病研究方法 的教学中 ,就要适当增加分子生验 ,即植物病原真菌分离培 适应 现代植病研究 方法发展的需要 。我们精选了分子植
养 、植物病原真菌接种、植物病原真菌培养和孢子显微测 物病 理学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 ,安排在理论课 中讲解。
必须精选和组织好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 目标 等进行鉴定 ;分子生物学 与经典的植物病理学相结合 ,可
要求 ,理论课要充分利用多媒 体课件 ,介绍文献查阅、植物 以更快 、更准确地鉴定病原物。这些研究方法在原有教学
病理学多种研究方法的原理 、分子植物病理 学研究基本 中并未涉及 ,但在现代植物病理研究中已普遍应用。在植
定 、植物真菌侵染的组织学观察 、植物病原细菌分离培养 比如 ,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安排了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原 、
和数量测定、植 物病原细菌接种 、植物病 害调查 (分级 和 质粒提取与检测 、植物基 因组 DNA提取和检测和植物转
病情记 录 )、植物病害 的损失估计 、植 物寄生线虫 的采集 基 因技术等 4个实验 。通过这些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学习 ,
维普资讯
用 ,学习质粒 DNA提取 、基因组 DNA提取 、核酸 电泳 、蛋 专业继续深造 。比如 ,2002级有 5位学生对植物转基因研 白质电泳等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基本操作技术 。目前 ,本 究很感兴趣 ,设计了一项关于 “转 hrfl基 因小麦及对赤霉
和分离与形态观察 、植物病毒 的接种与传染等。在实验教 使学 生初步 了解 分子生 物学在植 物病理 学 中的广泛应
[收稿 日期 ]2008—03—02 [第一作者简介 ]邵敏 ,女 ,南京农业 大学植保学院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 :分子植物病理学和植物抗病基因工程。
《植病研究方法》实验教学大纲
《植病研究方法》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限选课
适用专业:植保专业本科
学时数:36学时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
依据2003级植病研究方法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植病研究方法是植物保护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是培养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研究方法和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的一门课。
主要是训练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的病害研究奠定基础。
因此,本课程的实验教学极其重要。
在学时分配上,也是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各占一半。
要求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动手能力,掌握常用的病害研究技术。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验证部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植物病理学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病害鉴定方法,病原菌研究技术。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实验18学时
教学形式:实验进行在理论授课之后,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课上教师概述实验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步骤。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性质:应用性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评定,记入本课程总分。
占总成绩的50%。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
七、教材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书许志刚编著。
[医学]中国农业大学课件植病研究法---研究前的准备
第二章 植物病害文献
研究一种病害或者其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献 和资料,了解这方面工作的基础和进展,可以作为今后工作的 参考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文献是以往工作的总结,对于我们 来说是间接知识。但是一切工作都要自己做过是不可能的,除 去强调亲自实践的重要性外,也要善于吸取前人和别人的实践 经验。当然,文献仅供“参考”,实际问题的解决,还要结合 具体情况。
植病研究法是一门着重说明原理,然后介绍 一些具体方法的课程,也可以说是一本植病 研究者完全的“工作手册”。通过该课程的 学习,掌握植物病害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基本 方法和技巧,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 位,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使所学的专业知 识进一步系统化,融会贯通。学会如何解决 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课件 植病研究法---研
究前的准备
一、植保究技术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植病研究前的准备 第二部分 真菌病害研究技术 第三部分 细菌病害研究技术 第四部分 病毒病害研究技术 第五部分 线虫病害研究技术 第六部分 资料的收集和数据的处理
课程总学时24,其中理论授课10学时,实验14学时
第三章 植物病害的调查
植物病害的分布和为害、发生时期和症状的变化,以及栽培和 环境条件对植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品种在生产中的表现,防治 效果等,都要通过调查才能掌握。
研究途径是指如何进行研究,则不外乎到生产第一线的 调查研究和室内研究,两者相辅相成。生产第一线的试 验和调查研究,为室内研究提供课题和材料.室内研究 的结果也得到生产第一线验证。很难设想没有生产第一 线提供的材料,可以在室内进行有价值的工作。设备和 经费也是要考虑的问题。
研究进展到一定的程度,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可及时整 理和总结。对事物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不可能一次完成,从阶段性总结就可以分析哪些问题已 经解决,哪些还有不妥之处,哪些还需要改进和进一步 研究。总结中发现已经完成的部分,应及时报道和发表。 同时将原始的试验记录、调查材料、图片等材料整理成 册,作为技术档案保存,便于本人和后人查阅。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一、植物病害检测
1、植物病害检测的方法包括:
(1)鉴定法:了解病害的种类及其症状,从而根据病害症状来判断病害的种类。
(2)检查法:根据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特征,进行病害的检查,以确定病害的种类。
(3)检查实验:根据实验收集的病害特征以及实验室实验的结果,进行检查实验,以判断病害的种类及病原体的特征。
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害检测上的应用
(1)PCR技术可以用反应的速度和准确度,相对快速地识别出植物病害的病原体。
(2)免疫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检测出植物病害的病原体,并且可以准确的鉴定出植物病害的种类和病原体的特征。
二、植物传染病的防治
1、采取免疫抗性技术。
选择病毒抗性品种进行种植,提高作物耐病性,采用竞争性消毒技术,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提高作物抗病性。
2、采取检疫技术。
根据植物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的部位,采取正确的植物检疫技术,以防止病害的蔓延。
3、采取施肥管理技术。
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周期及不同的农事管理措施,采取合理的施肥管理,以延缓发病,提高作物与病原体的
生理耐受性。
三、植物病害的预防
1、采取植物调查管理技术,定期对植物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情,防治病害,防止病害的蔓延。
2、采取农药防治技术,采用有效的农药合理施用,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3、在农田管理上做好病害防治措施,减少野外小病毒对农作物的危害,保证作物病害的发病率和病害程度的低于正常发病率和正常病害程度。
植病研究法教学大纲
《植病研究法》教学大纲一、大体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把握植物病理学的各类重要研究技术原理,培育独立试探、独立操作和动手能力,培育农业生产中植物病理学技术的实地应用能力,比较系统地形成依照研究目的进行实验设计和开展工作的能力。
同时,使学生养成遵循研究标准、实验室和田间工作标准和公共和自身防护的意识和适应。
三、学时分派教学课时分派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文献查阅了解国内外有关植物病理学的要紧期刊、文摘、图书等的种类及特点。
把握查阅文献的要紧方式和途径。
习题要点:选择自己感爱好的课题,查阅文献。
第二章植物病害调查了解植物病害调查的种类,把握植物病害调查和记录方式,并能进行损失估量。
习题要点:植物病害的种类与植物病原物种类的关系。
第三章植物病理学研究中要紧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和利用技术了解植物病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和比较精细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要紧用途,初步明白得和把握这些仪器设备的利用方式。
习题要点:分组去公共实验室熟悉这些经常使用仪器设备。
第四章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内要紧操作技术原理和平安防护了解和把握各类培育基制备、各类消毒和灭菌、各类器皿洗涤和保留、各类生化和分子试剂预备和保留、各类微生物菌株或分离物预备和保留、各类植物病害标本的搜集、制作和保留等植物病理学实验室经常使用技术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和在这些操作中的公共和自身平安防护。
习题要点:把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的一样步骤和明白得原理。
第五章植物病原物要紧类群及其所致病害的要紧研究技术要求了解植物病原物的分离方式,包括分离前的预备工作、分离材料的选择、组织的表面消毒和各类典型材料的分离方式;了解植病真菌孢子萌生的测定方式,包括悬滴法、载玻片法和培育皿法和琼脂平面法。
了解植物病原菌的人工接种方式和原理和阻碍植物病害人工接种的因素。
把握各要紧类群植物病原物的分离、培育、接种和侵染评判、形态观看和计测、有关生理生化及免疫学反映等重要和经常使用技术,介绍植物病害诱发、病症判定、病情分析、组织病理学观看、植物抗病性评判等重要技术原理和方式。
植物病理学(农学)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农学)教学大纲《植物病理学(农学专业)》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植物病理学(农学专业)课程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for agronomy)任课老师:洪永聪(植保学院植物病理教研室,讲师)一、简要说明(或前言):植物病理学(农学专业)是为农学专业所设置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共48学时。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该课程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一章至第五章),阐述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习农作物病害打下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是农作物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第六章至第十三章),包括生产上重要和在植物病理学上有代表性的病害。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本专业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病害防治学的基本理论,同时学习和掌握农作物物病害的诊断、防治等基本方法。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本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采用两者相合的教学方法。
其中以理论教学为主,一部分是关于植物病害防治学的基本理论(总论)的内容,另一部分是农作物物病害的防治学(各论)的内容。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掌握农作物主要病害的识别、诊断和防治基本技能。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授课教材:《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农学专业用)。
范怀忠、王焕如主编,1985,中国农业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目:《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
许志刚主编,2000,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一版)》(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陈利锋、徐敬友主编,2001,中国农业出版社。
《植物病原真菌学》。
陆家云主编,2001,中国农业出版社。
《植物病原细菌学》。
王金生主编,2000,中国农业出版社。
《植物病原线虫学》。
刘维志主编,2000,中国农业出版社。
《植物病害诊断》。
陆家云主编,1997,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下册)。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编,1995,中国农业出版社。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普通植物病理学(General Plant Pathology)课程代码:231010026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8/4(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20学时)需预修课程:微生物学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的本科教学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主要讨论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病害发生的普遍规律及病害防治的普遍原理和方法的生物学科。
其开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病害的现象,发生原因和一般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原理,从而为“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生物防治”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发生病害的病原生物及环境条件,这些因素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机制,病原和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控制病害发生及减轻植物因病害造成损失的各项措施。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课程讲授同时还要进行病害研究方法的训练,因此要求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完成实验,要求并促使学生养成平时多采集、多观察、多鉴定的习惯。
力争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相关基本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植物病害的本质、病害的诊断原理、病原学原理、病害的侵染循环,病原物与植物互作原理、流行病学原理、病害防治原理等。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病害诊断、病原鉴定及病害的流行、预测,病害的防治技术综合应用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意义。
3.达成目标:本课程主要与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第3和4条相对应。
本课程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学生具有植物病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性思维。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athology)课程编号:08205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农学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植物学后续课程: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总学分:2.5学分,其中实验0.5学分教学目的与要求:植物病理学是农学类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是为学习栽培、育种等专业知识,为进行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打基础的。
植物病理学是阐述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农作物的主要病害两部分。
通过这两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识别诊断主要病害,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防治措施。
要求学生能将第一部分的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到农作物病害的防治中去,掌握识别诊断植物病害以及研究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1、课堂教学:讲授病理学基本原理及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2、实验教学:采用实物标本和挂图等,利用显微镜等仪器及用具,在室内上实验课,直观地观察病原形态及病害症状;3、田间现场教学:让学生直接到田间,观察田间发生病害的症状,调查其发生、分布等情况;4、利用录像片、幻灯片、照片等教学以弥补上述教学方法的不足。
第一部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第一章前言(0.5学时)一、防治和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二、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内容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第二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4.5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第一节植物病害概念一、植物病害形成的原因二、植物病害概念三、植物病害的形成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症状一、植物病害病状类型二、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第三节两类植物病害一、植物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二、植物非侵染性病害三、植物侵染性病害四、植物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关系本章重点:植物病害概念、植物病害症状类型、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发生的特点及诊断。
本章难点:植物病害概念。
第三章植物病原学(11.0学时,其中实验6.0学时)第一节寄生现象一、寄生性二、致病性第二节植物病原真菌一、真菌的一般性状二、真菌的主要类群三、真菌病害的识别诊断第三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一、植物病原细菌1、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2、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3、植物病原细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4、植物细菌病害的简易识别方法二、植物病原菌原体1、植物病原菌原体的一般性状2、植物病原菌原体的主要类群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一、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二、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三、植物病原线虫所致病害的症状及线虫病害诊断第五节寄生性种子植物一、寄生性种子植物的概念二、寄生方式三、大豆菟丝子形态、寄生特点、生活史及其防治四、槲寄生的寄生特点及生活史第六节植物病原病毒一、植物病原病毒的一般性状二、病毒的传播方式三、病毒病害症状特点及其诊断第七节植物病原物的鉴定──柯赫氏法则本章重点: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的基本特点,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识别和诊断。
植病研究法
一、填空 1.实验室中常用的灭菌方法: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灭菌法、化学灭菌法。
2.PDA 培养基,从化学成分看,属于半组合培养基;从物理状态看,属于固体培养基;从使用目的看,属于非选择性培养基。
3.植病控制方法:植物检疫、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农业方法、生物方法 4.植病调查分为:一般调查、重点调查、调查研究 5.发病记载方法:直接计数法、分级计数法 6.常用植物组织表面消毒液有:酒精、次氯酸钠、升汞 7.细菌血清学反应包括: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 8.病毒由 核衣壳 和 包膜 构成,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形状分别是 螺旋对称 和 9.病毒的核酸包括: DNA 、 RNA 。
10.植物病毒的外部症状包括:花叶类型、环斑类型、畸形生长、变色、坏死与变质。
内部症状主要包括:花叶和条纹症识别和初步诊断是有意义的。
4.植物病理生理学研究内容:①病原物侵染的生理生化机制②病原物与寄主间的相互识别及其机制③病原物致病因素及其作用过程④病原物与病植物上其他微生物的关系⑤寄主的抵抗反应⑥病害体系中的毒素、酶、生长激素和其他大分子物质的作用⑦病植物的代谢生理⑧植物生理病理学的实验方法等。
5.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文献:①应用真菌学文献摘要Review of Applied Mycology (R.A.M.)②植物病理学评述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③植物病理学高级论述Plant pathology :an Advanced Treatise ④植物病害高级论述Plant Disease an Advanced Treatise 6.我国有关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期刊有哪些: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微生物学报,真菌学报,病毒学报,线虫学报,植物生理学报,真菌学报,农药学学报、农药、中国农业科学。
7.国外有关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期刊有哪些:①美国: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分子植物病理学②英国:应用生物学记录、生理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③法国:植物病理学记录④日本:日本植物病理学会记录⑤加拿大:加拿大植物病理学杂志⑥印度:印度植物病理学⑦德国:植物病理学杂志 8.参考文献(书、期刊)如何记载:文献常用卡片记载。
植病研究法细菌病害的研究法
氯化钙(CaCl2·2H2O)新鲜配制的1% 水溶液 4.5ml
琼胶 2g
硝酸钠(NaNO3) 1.0g
随后将聚果胶酸钠加入,高速搅拌15s,分装三角瓶灭菌后要立即
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干燥后使用。欧文氏菌属细菌有分解果胶酶活
性的,形成中间有凹陷的菌落。
植病研究法细菌病害的研究法
[5]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
• 因此,分离时要选用适当的培养基,有时要用选择性培养基。但 有时失败的原因不是培养基的成分不适宜,而是由于培养基的酸度 不适当或存放的时间太长。因此,在灭菌后和使用前,最好是再核 对一下培养基的酸度。
植病研究法细菌病害的研究法
二、分离培养基
(1)通用培养基: NA培养基 (2)属和种的选择性培养基 • [1]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一般是用甘露糖醇培养基
①甘油酪朊水解物培养基
甘油 10ml
蔗糖 10g
酪朊水解物 1g
氯化铵(NH4c1) 5g
磷酸氢二钠(Na2HPO4) 2.3g 硫酸十二烷基钠 0.6g
琼胶 15g 蒸馏水 1000ml | pH值6.8
由于培养基中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已经有一定的选择性。
②金氏培养基B(King‘s medium B),分离有荧光的假单胞菌
植病研究法细菌病害的研究法
[3]琼胶平板培养性状
了解平板上菌落的特 征,有助于判断分离 是否正确和挑取所需 的菌落。琼胶平板上 菌落的观察主要是: 形状和大小、颜色和 光泽、表面是否隆起 或凹陷、边缘的形状、 透明度和粘度、培养 基颜色的变化等。
植病研究法细菌病害的研究法
2.细菌的色素Βιβλιοθήκη 非水溶性色素:不能扩散到培养基中,所以菌落表现不同 的颜色,而培养基则不改变颜色。黄单胞菌属的细菌能够 形成非水溶性的黄色素,所以菌落是黄色的。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 lant pathology )(48 学时)一、简要说明:《植物病理学》是为农学专业所设置的一门专业拓展性课程,其中课堂理论教学36 学时,实验课教学12 学时, 3.0 学分;课程实习0.5 周, 0.5 学分。
本大纲规定了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目的要求和学时分配等。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一门植物生产类学科专业课程。
是农学专业的拓展性课程。
主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教育。
本课程包括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病原物、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病害的控制、作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6 个知识模块。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植物病理学、农作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的知识。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本大纲根据课程在生物安全学科中的地位、任务和要求来制定。
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大部分。
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自主学习,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农作物病害的与防治的知识和植物病害识别的基本技能。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利用多媒体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方法,实践教学采取实验室操作和田间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7主要参考书目:赖传雅主编 . 农业植物病理学(华南本,第二版).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8.谢联辉主编 . 普通植物病理学.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6.侯明生主编 . 农业植物病理学. 北京 :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6五、学分和学时分配:本课程 3.5 学分。
其中: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课)48 学时( 3.0 学分),课程实习0.5周( 0.5 学分)。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内容(36 学时)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2 学时)1、目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理学的研究领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植物病害诊断》教学大纲
《植物病害诊断》教学大纲GDOU-B-11-213《植物病害诊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植物病害诊断》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以实验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课程开设主要目的是锻练、提高学生对植物病害的识别与症状描述能力和植物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等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其理论教学主要是介绍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原物及其所致病害症状的主要特征、植物病害的诊断原理方法等;实验内容包括植物病害症状的识别与描述、植物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病原菌致病性测定方法及病害田间调查方法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病害诊断》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以实验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
其理论教学主要是介绍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原物及其所致病害症状的主要特征、植物病害的诊断原理方法等;实验教学内容包括植物病害症状的识别与描述、植物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病原菌致病性测定方法及病害田间调查方法等。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锻练、提高学生对植物病害的识别与症状描述能力和植物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等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能掌握植物病害症状识别与描述,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以及病害调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三、面向专业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四、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微生物学》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植物病害概述(2学时)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A):一、植物病害的定义二、病程三、症状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类型(A):一、生物病原物与非生物病原物二、传染性病害三、非传染性病害思考题:1. 病害、病害症状、病因的定义。
2.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第二章植物病害病原物的主要类群与基本特性(6学时)第一节植物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A)一、生物间的关系:共生、.共栖、竞争、拮抗、捕食、寄生二、病原物的寄生性:寄生性与腐生性、专性寄生物与非专性寄生物、寄主与寄主范围、转主寄生三、病原物的致病性:毒力和侵袭力四、寄生性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五、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或致病性分化:种、变种、专化型、小种、菌系或株系、生物型、菌株第二节植物病害生物性病原物的主要类群一、病原物的主要类群(A):二植物真菌病害1、鞭毛菌及其所致病害(A):霜霉病;疫霉病;腐霉病2、接合菌及其所致病害(C):软腐病3、子囊菌及其所致病害(A):白粉病、菌核病4、担子菌及其所致病害(A):黑粉病、锈病5、半知菌及其所致病害(A):炭疽病、枯萎病三植物细菌病害1、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A)2、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A)四植物病毒病害1、植物病毒病的症状(A)2、植物病毒的诊断与鉴定(A)五植物线虫与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B):根结线虫病、免丝子病害第三节植物病害非生物性病原物(B)温度、光照、环境污染、药害思考题:1.寄生性、致病性、致病性分化、变种、专化型、小种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病研究法》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植病研究法是植保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习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基本原理,训练学生的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实践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开展植物病理学的科学研究及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一植物病害的分级、病情记录及损失估计,植物病原真菌接种和调查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植物病害的分级、病情记录以及病害损失估计的方法,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接种方法,并能够正确的调查病害发生情况。
本实验重点、难点:病害分级、真菌接种
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分离培养,植物真菌侵染的组织学观察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接种和侵染后的组织学观察技术。
本实验重点、难点:真菌分离、组织学观察
实验三植物病原细菌接种和调查,植物病原细菌分离培养和数量测定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植物病原细菌的接种、病情调查、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数量测定。
本实验重点、难点:细菌分离培养和数量测定
实验四植物寄生线虫的采集、分离和形态观察,植物病毒的接种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植物寄生线虫标本采集、线虫分离、线虫形态观察以及植物病毒的接种。
本实验重点、难点:线虫分离和形态观察
实验五植物受侵染的分子检测(核酸的检测),质粒的提取和检测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植物受侵染以后的分子检测方法,掌握DNA的提取与检测技术。
本实验重点、难点:DNA 的提取与检测
实验六蛋白质提取与检测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以及一般的蛋白质检测技术。
本实验重点、难点: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检测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以平时动手操作能力(40%)、平时表现(20%)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40%)等进行考核。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选用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对稳定的国家、省级精品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近3年出版(再版)的新教材和外语原版教材,自编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
《植病研究法实验指南》,邵敏等编著,自编教材,2007年。
参考书:
《植病研究法》,方中达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标准书号:ISBN:7109052559。
《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标准书号:ISBN:7109081699。
大纲修订人:邵敏
大纲审定人:吴耀清、高学文
修订日期:2008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