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城市规划——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总体规划——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
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与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与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近期建设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用地平衡——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按土地的使用性质,将全市或局部地区分为工业、农业、居住、道路、绿化等用地;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与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从而得出以人为单位的用地面积数,以资分析和比较。
土地使用控制——指对于各种建设的土地的一些限制性规定或措施。
控制的办法有土地区划法、全面环境限制和执行有关规定等。
城市用地评价——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与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
城市改造——利用来自公、私财源的资金,以不同的方法,对旧城进行改造,尤其是在实体方面,包括建造新的建筑物,将旧建筑修复再利用或改作它用,邻里保护,历史性保护与改进基础设施等。
区位理论——试图解释决定经济活动分布状况的动力和因素的一种经济理论,尤其是关于公司企业、农业、市镇与市镇内居民的空间分布形态等。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名词大全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绪论1、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4、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
5、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7、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8、语系:依据共同历史来源划分出来的类别,同一语系的语言还可以依据亲疏关系划分出若干语族和语支;语音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2、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3、音强: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4、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黄本)6、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7、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8、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9、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10、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11、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
12、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发出鼻音。
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汇总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文化界说1.华夏集团:中华民族远古的三大文化集团之一,发源于黄河流域,分为姬姓的皇帝氏族和姜姓的炎帝氏族。
后来华夏集团战胜了其他两个集团,巩固了其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丝绸之路:连接汉和西域的交通干线。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大月氏时开辟。
丝绸之路贯穿中亚,连接欧洲和北非,使得汉与西域的文化、艺术交流更加密切。
3.汉化:少数民族受到汉族影响,其文化与汉文化趋同的现象。
少数民族的远远落后于汉民族的文化,少数民族内迁时,受到处于强势地位的汉文化的影响。
少数民族的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4.胡化:汉人民主动或者被动向少数民族文化学习的过程。
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原文化和汉文化产生了初步的交流,隋唐时期,中原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密切。
汉人吸收了少数民族的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丰富了汉文化的内容,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5.文字狱: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
案由多是涉及眷恋前朝,否定清朝的正统地位等。
文字狱对汉族的知识分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
二、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与历史地理1.国野制:国即城,城之外为郊,郊之外为野。
西周时期周王和诸侯之间只有政治上的统属关系,没有行政上的治理支配关系。
国野制反映了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统而不治的关系。
2.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最早的地方管理制度。
基本特征是,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任命,代表皇帝对地方进行管理。
春秋时期晋国实行,战国时期普遍实行,秦国时期全面实行。
标志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维护了国家统一。
3.行省制:起源于魏晋时期的行台。
元世祖将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改称行中书省,行省制正式诞生。
行省制巩固了辽阔的疆土,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一直沿用到今天。
4.推恩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意见,命令各个诸侯王将自己的领土分封给自己的兄弟儿子,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有利于国家的安定统一。
5.藩镇:唐朝时,为了边境防御少数民族的需要,而出现的兼统数州的节度使辖区,叫做藩镇。
时政名词解释大全汇总
时政名词解释大全汇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时政名词解释,供您参考:
1. 政府,指国家的行政机关,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制定政策和执行法律。
2. 国家,指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拥有领土、政府和主权。
3. 政权,指掌握国家政权的组织或个人。
4. 政治制度,指国家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等。
5. 选举,指通过投票选举产生领导人或代表的过程。
6. 政党,指代表特定利益群体的组织,参与政治竞争和决策。
7. 国会,指国家的立法机关,由代表民众的议员组成。
8. 总统,指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通常由选举产生。
9. 内阁,指政府的高级官员组成的集体机构,负责制定政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10. 司法,指国家的司法机关,负责审判和解决法律纠纷。
11. 法律,指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具有强制力的规则和准则。
12. 宪法,指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件,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权力分配。
13. 政策,指政府为解决特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针。
14. 外交,指国家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包括外交关系、外交政策等。
15. 国际关系,指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时政名词解释,涵盖了政府、国家、政治制
度、选举、政党、国会、总统、内阁、司法、法律、宪法、政策、外交和国际关系等方面。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名词解释整理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得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与态度得过程。
2、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得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得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就是指学生原有得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得学习得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得个人生理、心理发展得水平与特点。
钽洼塤燭变渙铌。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得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得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掙萝遗锕飒贤鵯。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就是儿童得现有水平,二就是即将达到得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得差异,就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儿童在有指导得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得解决问题得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得水平之间得差异,实际上就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得过渡状态。
瘾连殚写設牆懸。
6、人格:又称个性,就是指决定个体得外显行为与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她人得行为有稳定区别得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得关系得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绿綿颼繅买珲罚。
8、认知过程:就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与解决问题得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得认知方式与认知能力等方面得个别差异。
獎诱鳟黄诹锰熒。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就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与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与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得独特而稳定得风格。
瘧馀预结镨贗顏。
10、掌握学习:就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得学生提供最佳得教学与给予足够得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得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得教学评价项目)。
节艫場鲒徹瘪琏。
11、性格:就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得对现实得稳固得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得习惯化得行为方式。
名词解释汇总(带答案)
名词解释汇总1.分子杂交不同的DNA 片段之间,DNA 片段与RNA 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2.cDNA文库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催化,在体外反转录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能繁殖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cDNA克隆集合称为该组织细胞的cDNA文库。
cDNA文库特异地反映某种组织或细胞中,在特定发育阶段表达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因此cDNA文库具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
3.选择标记基因选择基因(又称选择标记基因),主要是一类编码可使抗生素或除草剂失活的蛋白酶基因,这种基因在执行其选择功能时,通常存在检测慢(蛋白酶作用需要时间)、依赖外界筛选压力(如抗生素、除草剂)等缺陷。
4.ORF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从起始密码子开始,是DNA序列中具有编码蛋白质潜能,一段无终止密码子打断的碱基序列。
5.转化转化(transformation)是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细胞的DNA 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该现象首先发现于细菌。
6.转染专指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捕获和表达噬菌体DNA分子的过程7.转导转导(transduction)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
它是细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方式之一。
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或R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8.质粒不亲和性在没有选择压力下,两种不一样的质粒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系中稳定共存的现象9.RACERACE是基于PCR技术基础上由已知的一段cDNA片段,利用锚式PCR,快速扩增cDNA末端从而获得已知mRNA内一段小序列与3‘或5’的cDNA序列技术。
天气学原理名词解释
天气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1、Hadley环流圈:哈德里环流圈指赤道附近热带辐合带空气受热上升到对流层后,到高空向高纬输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向东偏转出现高空西风,分别向两极方向移动,之后逐渐冷却,约在纬度30度附近沉降。
空气在副热带纬度下沉分为两支,其中一支由地表向赤道移动,在低纬地区形成闭合环流,即哈德里环流圈。
2、变压风:局地气压变化的水平梯度所产生的非地转风分量。
3、飓:伴随强风暴云来临,气压涌升,气温急降,相对湿度增大的突然发作的强烈阵风。
飓是强阵风的意思4、飕线:有许多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若干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强对流云带。
风向、风速突变的狭窄的强对流天气带。
很具破坏力的严重灾害性天气。
飕中系统:雷暴高压、飕线、飕线前低压和尾流低压等中系统。
5、冰雹:直径大于5亳米的固体降水物。
6、超级单体风暴:具有单一的特大的垂直环流的巨大的强风暴云。
多单体风暴:由许多较小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雷暴单体组成,但有-个统一的垂直环流的风暴。
7、赤道槽:又称热带辐合带,是指南北两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的一个宽广低压区。
辐合带中南北半球的信风气流的汇合有两种形式。
太阳高度角这个因子以外,地形和海陆分布等其他因子也影响赤道槽的季节变动。
由于气流辐合和空气的暖湿不稳定,产生上升运动,常导致低云的形成并出现降水、雷阵雨天气。
当辐合很强时,很容易形成热带低压,如进一步发展也可称为台风。
8、赤道辐合带:又称热带辐合带,赤道锋,赤道槽,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带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低压带,气流辐合带。
9、大尺度天气系统10、大气长波:是指波长较长、波幅较大、移动较慢、维持时间较长的波动。
其波长一般在5000—7000km,振幅大多在10—20个纬距以上。
长波自西向东移动,移速较慢,通常1天不超过10个经度,有时呈准静止状态,也有时表现出不连续的向后“倒退”现象。
长波维持的时间一般3—5天以上。
11、低空急流:600〜900hPa之间水平动量集中的气流带,风速大于12m/s。
名词解释汇总1
名词解释汇总1名词解释1.奥林帕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其住在奥林帕斯山止而得名。
?奥林帕斯神系是按原始社会后期父权制氏族的方式、以宙斯为首的12个主神组成的神系,?乃古希腊神话中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神话。
2.潘多拉的匣子──灾难和后患无穷的代名词。
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恼恨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给人类,在惩罚普罗米修斯的同时,迁怒于人类。
他让火神赫淮斯托斯造了一个名叫潘多拉的漂亮少女,?命神使赫耳墨斯将其送给普罗米修斯在人间的傻弟厄庇墨透斯为妻。
时潘多拉打开了随身带着的金匣子,于是,灾难、祸患、瘟疫疾病、死亡等变成虫子飞向人间,而希望却被关在匣底。
从此,人类开始了苦难而悲惨的生活。
3.摹仿说──古希腊传统的文艺学说。
?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当时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诗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强调了文艺与现实不可分离的关系,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现实主义创作奠定了基础。
4.正常的儿童──古希腊人在“神人同形同性”的基础上,?塑造了高大完美的.充满着理性光辉的众神形象,并曲曲折折地折射出古代社会进化的遗迹和古代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这种正常的思维有别于早熟的儿童和粗野的儿童,因而得名。
5.第十位文艺女神──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萨福曾开办学校,?教少女学习音乐和诗歌。
她写诗9卷,其独唱琴歌歌唱爱情和美德,?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有很强的感染力。
柏拉图因之将她称之为神话中九位缪斯女神之外的“第十位文艺女神”。
6.木马计──战史中著名的智慧故事。
希腊联军久攻特洛亚10年不下,奥德修斯遂设计假意退兵,藏伏兵于巨大的木马之内。
特洛亚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推进城里。
当夜,希腊联军回兵,与木马中的伏兵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城。
7.伊甸园──神话传说中至善至美至福之地。
据《旧约.创世纪》,上帝在创造了天地万物之后,又用泥土造出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并把他们放在东方的乐园─伊甸园中。
名词解释(包括答案)
1、通缝:砌体中,上下皮块材搭接长度小于规定数值的竖向灰缝2、假缝:为掩盖砌体竖向灰缝内在质量缺陷,砌筑砌体时仅在表面做灰缝处理的灰缝。
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采用普通混凝土或轻骨料混凝土制成,一般规格为390mm×190mm×190mm,空心率在25%--50%的空心砌块,简称混凝土砌块或砌块。
4、原位检测:采用标准的检验方法,在现场砌体中选样进行非破坏或微破损检测,以判定砌筑砂浆和砌体实体强度的检测。
5、缺陷: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项或检验点,按其程度可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6、结构性能检验:针对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挠度、裂缝控制性能等各项指标所进行的检验。
7、垫层:承受并传递地面荷载于基土上的构造层8、基层:面层下的构造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等。
9、伸缝: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而设的伸涨缝。
10、倒置式屋面:将保温层设在防水层上的屋面11、检验批: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12、主控项目:建筑工程中的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13、背衬材料:嵌缝作业时填塞在嵌缝材料底部并与嵌缝材料无粘结力的材料,其作用在于缝隙变形时使嵌缝材料不产生三向受力。
14、地基:为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层。
(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15、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
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
16、基坑周边环境: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包括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的统称。
17、地下连续墙:用机械施工方法成槽浇灌钢筋混凝土形成的地下墙体。
18、冠梁:设置在支护结构顶部的钢筋混凝土连梁。
公文专用名词解释大全
【按期】依照规定或预定的期限。
【按时】依照规定或预定的时间。
【案卷】就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分类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按语】就是发文单位批转的或转发的公务文书所做的说明或提示。
B【备案】就疋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
【本】就是"自己"的意思,既可以用于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自称,也可以用于文件本身。
【不日】就是”不久、不几天"的意思。
【不宜】就是不适宜。
【不予】就是不准或不给的意思。
【颁布】(郑重地)发布。
颁:发下;布:公布。
般用于党政领导机关及领导人公布法令、条例及其他重要的法规性文件。
【颁发】①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②授予。
一般用于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或个人奖章、奖状、奖品、奖金及其他奖励物品。
【报经】(向上级)报告并经由(上级处理)。
【报批】(向上级)报告并请求予以批准。
【报请】(向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报告并请示。
【报送】(将有关材料向上级机关)呈报并发送。
【比照】按照已有的(法规、制度、标准、方法、格式等)相比拟对照着行事。
也就是按照已有的同一类型的作法或同一范畴的制度对比处理。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
【不贷】不予宽恕。
贷:饶恕。
【不尽】不完全是;未必。
如:不尽如此。
【不胜】非常;十分(用于感情方面)如:不胜感表示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不至于】【不致】不会引起某种后果。
【参考】利用有关材料帮助了解情况。
【参酌】就是参考实际情况,加以斟酌。
【参照】参考并仿照或依照(方法、经验等)。
【查办】①检查办理情况并加以督促。
②查明犯罪事实或错误情况加以处理【查处】①调查处理。
②检查处罚。
【查复】调查了解后作出答复。
【查收】检查或清点后收下。
【查照】示意对方注意文件内容,并按照文件内容办事。
【此布】就这些内容予以公布。
用在布告类公文正文的后面,另起一行,不加标点。
【此复】就此答复。
用于复函、批复等公文的后面,另起一行,不加标点。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绪论1、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4、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
5、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7、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8、语系:依据共同历史来源划分出来的类别,同一语系的语言还可以依据亲疏关系划分出若干语族和语支;语音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2、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3、首强:声首的强弱,也叫首势或首量,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首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4、首长:声首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首体振动首波持续时间的长短。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黄本)6、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7、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8、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9、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10、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11、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
12、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发出鼻音。
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人物与书籍类:1.董仲舒:西汉武帝时期文学家、思想家,新儒学创立者。
杂糅阴阳家及法家等改造儒学,新儒学文化体系核心思想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春秋大一统。
新儒学成为中国此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正统思想。
2.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3.张衡:我国古代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
创制了浑天仪与地动仪,观测记录了2500颗恒星,著有科学哲学天文学等著作。
4.张仲景:我国古代东汉时期卓越的医学家后世称之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奉为“医经”。
5.法显: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著名的中国僧人。
于后秦时期游历西域各国,历时13年之久,取回了很多佛教经卷,回国后著写《佛国记》记录了西行途中的所见所闻,为中西交流尤其是佛教的传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佛国记》也成为今天研究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
6.梁武帝:梁武帝萧衍,南朝南梁政权建立者。
敬重僧侣、大修佛寺,亲自讲论佛法、注译佛经,数次舍身佛寺促进了佛教的兴盛,反对僧尼食肉,从而形成中国汉族僧尼吃素食、喝素酒的传统,并倡导三教同源治国上三教并用。
7.刘勰:南北朝时期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8.顾恺之: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作画意在传神“迁想妙得,以形传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代表作为《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9.韩愈:唐代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名人推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师说》等名篇,是汉学向理学转变具有承上启下的人物对儒学发展贡献在于反佛崇儒、道统说、性情论。
10.陆九渊: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开创者,基本观点是“心即理”所以,他的思想被称为心学。
11.马可·波罗:13世纪来自意大利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到达蒙古帝国,在中国游历了十七年,写下著名《马克·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影响。
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1、兽药残留: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
2、农药残留:指动物体内或体表残存的农药化合物及其降解代谢产物,以农药占本体物质量比来表示。
3、转基因食品:指用转基因生物制造、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
2、有毒物质:把摄入较小剂量即能损伤身体健康的物质称为有毒物质或毒物。
3、食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食物本身成分中含有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或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形成的某种有毒物质。
4、食品卫生:是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必要条件和措施。
5、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称为食品添加剂。
6、防腐剂(Preservative Agent):食品防腐剂是一类具有抑制微生物增殖或杀死微生物的化合物。
7、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8、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9、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和雾。
12.真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
13、土壤污染物: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
14、兽药:指在畜牧业生产中,用于预防、治疗畜禽等动物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其生理功能,并规定了其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
15.、休药期:又称停药期。
指畜禽停止给药到允许被屠宰或它们的产品(如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16、有机食品: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
17、ADI:即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是指人终生每日摄入该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无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
以相当于人体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的毫克数表示(mg/kg )。
金融学100个名词解释汇总
金融学100个名词解释汇总1. 投资:将现有的资金投入到经济活动中,以期获得收益。
2. 股票:公司发行的所有权证明,代表该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
持有股票的人可以分享该公司的利润,同时也可能受到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3. 债券:一种借贷证券,代表借款人向债券持有人承诺支付一定的利息和本金。
4. 期权:一种金融衍生品,代表在特定时间内,以指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种资产的权利。
5. 期货:一种金融衍生品,代表在未来某个时间以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种特定的商品或金融产品。
6. 外汇:一种货币兑换,用一种货币购买另一种货币。
7. 利率:表示借款者向借款人支付的一定百分比的费用。
8. 货币:一种广泛被接受用作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蓄的物品。
9. 税收:政府从个人或公司收取的资金,用于支持政府运作。
10. 信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的借款。
11. 资产:拥有价值的东西,可能是具有价值的财产、股票、债券、现金等。
12. 负债:个人或公司欠债的金额。
13. 偿还:还款或偿付债务。
14. 利润:企业或个人经营活动产生的盈利。
15. 股息:股票持有人从公司分配的盈利中获得的派息。
16. 指数:代表某个市场、行业或投资组合的综合表现的数值。
17. 投资组合:由多个投资品种组成的投资方案。
18. 期限:金融合同结束的时间或期限。
19. 资本:投资者为资产而投入的资金。
20. 风险: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1. 实物商品:实际存在的商品。
22. 金融商品:代表实物商品或具有一定价值的硬货币的金融衍生品。
23. 交易:人们买卖商品或金融品种的行为。
24. 市场:提供商品和金融品种的场所或流程,供买家和卖家进行交易。
25. 收益率:投资所产生的利润与投资成本之比。
26. 财务报表:展示企业财务状况、收入和支出的文件。
27. 资产管理:帮助个人或公司管理其投资组合的过程。
28. 客户关系管理:为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关系管理支持的软件系统。
名词解释(最终版题目汇总)
病生---名词解释1.健康:2.亚健康:3.疾病:4.脑死亡:脱水(各型):5.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钾血症:6.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等渗性脱水:7.水肿(包括显隐性):显性水肿:8.隐形水肿:9.水中毒:10.积水:11.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12.代酸:代碱:呼酸:呼碱:13.阴离子间隙(AG):14.反常型酸性尿:15.缺氧(包括四型):乏氧性缺氧(低张性):血液性缺氧(等张性低氧血症):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16.发绀:17.肠源性发绀:18.发热:19.过热:20.发热激活物:21.内生致热源:在22.热限:23.应激:。
24.应激源:25.热休克蛋白\HSP,heat shock protein:26.急性期反应蛋白:27.应激性溃疡:28.心身疾病:29.细胞凋亡:30.凋亡小体:31.凋亡蛋白酶(caspase):32.细胞信号转导:33.缺血再灌注损伤:34.钙超载:35.自由基:36.氧自由基:37.活性氧:38.休克:39.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40.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4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42.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43.心律失常:44.心肌顿抑:45.心功能不全:46.呼吸衰竭(Ⅰ、Ⅱ型):4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8.静脉血掺杂:49.死腔样通气:50.肺性脑病:51.功能性分流:52.解剖分流:53.肝性脑病:54.肝肾综合征:55.假神经递质:56.急性肾功能不全:57.慢性肾功能不全:58.肾性贫血:59.肾性高血压:60.肾性骨营养不良:61.尿毒症:62.意识障碍:63.疼痛:64.AD(Alzheimer disease)\阿尔次海默病:65.限制性通气不足:66.阻塞性通气不足:67.心力衰竭:68.心脏前负荷:69.氨中毒:70.休克肺:71.少尿:72.无尿:73.受体减敏:74.意识障碍:75 细胞信号转导:。
名词解释汇总
一、城市与城市化1、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点。
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郊区: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依赖的,尚未完全城市化的城市周边地区。
3、直接的城市化: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变化过程。
间接的城市化: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的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
4、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非农业人口及各部门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现象,也称集中型城市化。
有些城市设施和部门则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称为离心型城市化或扩散型城市化(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如果城市的离心扩展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称之为外延型城市化。
如果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扩展方式则称为飞地型城市化。
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景观型是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也称直接城市化。
职能型城市化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的是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效用的过程。
这种城市化表现了地域进化的潜在意识,不从外观上直接创造密集的市区景观所以也称间接城市化。
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市化称为积极型城市化,不但包括非农活动的集中,还包括城市型景观的推进和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
反之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称为消极型城市化也称假城市化或过度城市化。
消极型城市化的产生是由于农村经济破产和城市经济发展缓慢造成的。
要消除这种现象除了发展经济之外还要实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变革。
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是指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地表现为原有城市发展和新兴工矿业城市产生两个方面。
所谓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01年真题1、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如:宋郑樵《总序》:“既无衍文,又无绝绪,世世相承,如出一手。
2、《经典释文》:唐陆德明撰,30卷。
它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古书《周易》、《尚书》、《诗经》、《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庄子》等。
是保存古代音训较早的一部字典,为后世推崇3、稽古:指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是一种不太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在古代作品里应用不少。
主要叙述一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借以阐发自己的观点,有托古论今之意。
4、《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全书共解释虚词160个,按古声母顺序排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5、三十六字母:三十六字母是宋朝韵图上用来代表中古汉语的声类的字母系统。
“字母”即声母。
旧传为唐末沙门守温所创的三十个声母代表字。
宋朝无名氏将守温三十字母进行扩充,形成三十六字母。
初步反映了唐宋时期的语音系统。
05年真题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
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步系统完备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
有时单称反或切。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4、假借:假借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六书之一(其余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用“假借”这种方法所造出来的汉字,称“假借字”。
如“莫”本义是昏暮,后假借为否定性无定代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结核球:空洞的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内干酪物不能排出,凝成球状病灶,称为~2. 空洞开放愈合:有效的化学治疗能使空洞逐渐缩小、闭合,或者空洞的组织缺损依旧存在,但其中的结核菌已全部消灭。
称为~3. 科赫(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4. Horner 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上沟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5. 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的癌肿称为中央型6. 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可引起头痛或头昏或眩晕7. 原发综合征: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局部淋巴结炎,统称为~8. 心律失常:心脏冲动的节律,频率,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9. 窦性心律:冲动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10. 房性期前收缩: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11. 永久性房颤:慢性房颤经复律与维持窦性心律治疗无效者称~12. Adams-Stokes综合征:当第一、二度房室阻滞突然进展为完全性房室阻滞,因心室率过慢导致脑缺血,患者可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称~13. 心性猝死:系一临床综合征。
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
大多数发生在急性发病后即刻至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 小时者,主要由于原发性心室颤动,心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收缩功能者14.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杂音:肺动脉环扩张,可出现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在肺动脉瓣区域,胸骨左缘n-m 肋间听到舒张早期泼水样杂音,深吸气时加强,称为~—食管下括约肌:是指食管末端约3~4cm 长的环形肌束,为一高压带,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17. 急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急性炎症,有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改变,甚至一过性浅表溃疡形成18. 球后溃疡: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以下的溃疡,多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的近端,X 线和胃镜检查易遗漏19. Crohn病:又称局限性肠炎,是病因未明的胃肠肉芽肿性炎性疾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
病变多见于未回肠和邻近结肠,常呈节段性分布。
临床主要表现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及肠梗阻,伴有发热、贫血等20. 肝肾综合症:肝硬化有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等因素,可出现功能性肾衰,称~21. 小肝癌:当癌结节的直径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3厘米时称~22. 伴癌综合症: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地机体发生各种影响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方面的症候群称之为伴癌综合症,有时可先于肝癌本身的症状23. 血尿:凡每个高倍镜视野有3 个以上红血球,就称为血尿或镜下血尿24. 蛋白尿:在正常人尿液中每日蛋白质排泄量不超过100mg,若高于150mg,则称~25. 急进型肾小球肾炎:是一组病情发展急骤,伴有少尿、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肾小球疾病,预后差,其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肾小球新月体形成26. 贫血: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27. 粒细胞缺乏症:当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低于2X 10勺9次方/ L时称粒细胞减少,低于X 10勺9次方/ L时称粒细胞缺乏。
28. 白细胞减少:外周血白细胞数持续低于正常值时称~29.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勺一种恶性疾病。
其特征为一种或几种血细胞成分勺自发性、进行性异常增殖,具有质和量改变勺异常白细胞在骨髓和其他器官勺广泛浸润,导致正常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发热、白血病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3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是多种原因致弥漫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继之因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而发生勺出血综合征31. 黎明现象:即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一段短时间出现高血糖,其机制可能为皮质醇等对抗胰岛素激素勺分泌增多所致3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当糖尿病患者体内有效胰岛素严重缺乏时,由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体内有机酸和酮体聚积勺急性代谢性合并症33. 贫血:指外周血液Hb,Hct,RBC低于可比人群的正常最低值。
男性<120g/l,女性<110g/l,妊娠<100g/l。
34. 溶血性贫血:指红细胞勺破坏增多,超过骨髓勺代偿能力范围时发生勺一种贫血35. 原位溶血:骨髓内勺幼红细胞,在释放入血循环以前在骨髓内被破坏,称原位溶血36. PNH: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指由于红细胞勺后天获得性缺陷,对激活补体异常敏感勺一种血管内慢性溶血,临床上表现与睡眠有关勺、间歇发作勺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或反复血栓形成37. MDS: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外周血全血减少。
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出血部分患者发展为急性白血病。
包括RAEB,RAEB-T,CMML,RA,RAS.38.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勺一个临床综合症,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39. 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Aplastic crisis:慢性溶血的患者,由于病毒感染或者其它诱因引起骨髓红系暂时性停止造血,持续1 周左右,表现为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称再生障碍危象。
40. 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一种临床综合症,指某些疾病因素下首先出现短暂的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着,形成广泛微血栓,随后因凝血因子消耗,出现消耗性低凝状态,并继发纤溶亢进,导致全身广泛弥漫出血。
41. 白血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指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血象、骨髓象基本正常,外周血涂片中分类无白血病细胞,表现为血象Hb>100g/l or 9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9/l,PLT>100*109/l,骨髓象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
42. 裂孔现象:白血病患者骨髓象中细胞停留在早幼粒阶段,仅有少量的成熟白细胞,而成熟的中间阶段的白细胞缺乏,称裂孔现象。
43. 埃文斯综合征Eva ns syn drome自身免疫性溶血合并血小板减少。
44. 无效性血小板输入:输注血小板1 小时后回升值低于30%,18-24小时低于20%或血小板存活期<2 天。
45. 白细胞淤滞症:血白细胞增多( >200*109/l )时可发生血流缓慢淤滞,血管堵塞器官缺血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头晕,言语不清等症状46. 抗磷脂综合症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指患者体内存在多种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和生物学假阳性的梅毒血清试验,它们能引起体内高凝状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动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自发性流产,神经精神症状。
4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肾损害和发热及多发神经病变。
48. 溶血尿毒综合症Hemolytic uremic syn drome:,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肾损害和发热,以儿童为主者称溶血尿毒综合症49. 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 abnormal location of immature precusor,,指3-5 个以上的原幼粒细胞或早幼粒细胞聚集呈簇位于小梁旁区和小梁间区,可见于几乎所有RAEB,RAEB-T,CMM半数以上的RA,RA取具有易转变为急性白血病的可能。
50. 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ta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 :,指局限在造血器官或组织内的具有特异性的结构及生理功能的环境,有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造血调节因子组成,造血细胞能在内自我更新、增殖、分化、归巢和移行。
51. POEMS syndrome同时有多发性神经病变,器官肿大,内分泌疾病,单株球蛋白血症和皮肤改变者称POEMS综合症。
52. M 蛋白:在大多数浆细胞病的血清或尿液中可找到结构纯一、蛋白电泳呈现基底较窄而单一的单峰,称M 蛋白。
53. 总铁结合力:血浆中能够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总铁结合力。
54. 溶血危象:见于急性溶血,可有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面色苍白和黄疸,是由于溶血产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所致,更严重者有周围循环衰竭。
由于溶血产物引起肾小管细胞坏死和管腔堵塞,最终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55.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骨髓被异常组织细胞浸润,增生所致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以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药物性狼疮综合症:服用某些药物后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狼疮样症状,ANA(+),停药后自动消失。
56. CREST syndrome 系统性硬化症,有calcinosis,Reynaud ' s phenomenoun esophogeal dysmotility、telangiectasia,手指软组织钙化,雷诺现象,食道运动障碍,硬皮指,毛细血管扩张57. 成人Still 病:指病因未明,高热、皮疹、关节炎、外周白细胞增高、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的一组综合症58. FELTY syndrome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脾肿大,可伴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
59. 抗合成酶综合症:指PM/DM患者有抗J0-1或其他合成酶抗体阳性,并合并有间质性肺炎,发热,关节炎,雷诺现象及技工手的临床综合症60. 赖特综合征Reiter syndrome:尿道炎,痢疾,女性生殖器感染后出现的一种反应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尿道炎,关节炎,结膜炎三联症。
61.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 granulomatosis:以毛细血管,微小动静脉受累为主的全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临床表现为鼻窦炎,下呼吸道炎症,和肾小球肾炎。
实验室可查出C-ANCA。
62. Churg-Strauss syndrome是累及中小动脉为主的坏死性血管炎与肉芽肿性疾病,病变有大量的嗜酸性细胞侵润,表现为哮喘、嗜酸性细胞增多、血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