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课前预习任务单

合集下载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预习和课堂作业教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预习和课堂作业教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预习和课堂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字词和古诗文的背景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文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3.诗文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文所描绘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的图片、音乐、注释等。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文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的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生僻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1 《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含答案)

1 《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含答案)

1《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含答案)1《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活动一:课前预习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用“\”给古诗划节奏。

2.画出古诗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3.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书,了解诗人、词人。

活动二:自主学习1.自由读书上的注释3遍,解释标红字词的意思:童孙未解供耕织解:______________稚子金盆脱晓冰稚子:____________ 晓冰:______________ 草满池塘水满陂陂:______________2.“钲”和“磬”都是古代的3.诗中的“玻璃”跟我们生活中的玻璃是同一个意思吗?回答:______________4.自由读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通过对大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孩子学()的场面,表现对作者对(____________ )的热爱之情。

用“____________ ”画出描写孩童学着大人劳动的诗句。

2)《稚子弄冰》通过对稚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景描写,表现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3)《村晚》描写了夕阳西下,牧童(____________ ),拿着(____________)的景象,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

活动三:合作探究(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根据注释、图片理解诗句的意思,说一说古诗大意。

2.这三首古诗分别表现出了怎样的童年乐趣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活动四:课后作业1.背诵三首古诗,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3.搜集与儿童活动有关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参考答案活动一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古诗三首》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五年级语文下册新课标(部编版)

1《古诗三首》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五年级语文下册新课标(部编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新课标】五语下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1.古诗三首一、单元阅读主题:童年往事二、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

三、本课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在古诗词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情感和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思维能力: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审美创造: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略诗词的意境,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2.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本课新课标学习任务单。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基础性学习单)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zhòu yún tián gòng gēng zhī zhì zǐ sāng shùyín zhēng yù qìng shuǐmǎn bēi jìn hán yī chūn xiǎofú xiǎo时分,农民才忙完cán sāng之事,就又去田间开始劳作了,zhòu yè不停。

正所谓“一分gēng yún,一分收获”。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白昼(zhòu zòu )稚子(zhìzì zi zǐ) 供耕织(gòng gōng)银钲(zhēng zhèng)玉磬(qìng xìng )水满陂(bēi pēi )提供(gōng gòng) 桑田(sāng shāng)浸寒漪(yīyǐ)绩麻(jī jì) 杂兴(xīng xìng)横牛背(héng hèng)三、看图写诗句。

五年级语文(统编版)-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3学习任务单

五年级语文(统编版)-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3学习任务单

9.《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认识“蓟、涕、襄”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涕、巫”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课前预习任务】
1.出声读一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

【课上学习任务】
1.背诵《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有感情地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想想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朗读三首古诗,交流学习收获。

【课后作业】
1.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选做:继续搜集、积累反映家国情怀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略。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前预习单》(完整版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前预习单》(完整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学习预习试题卡1古诗三首学生预学案设计课题古诗三首时间建议10~15分钟预学内容熟读课文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古诗。

预习字词1.将生字和读音连线,再读一读。

昼耘稚漪桑晓zhìzhòu yún xiǎo sānɡyī2.描一描,把下面的生字写正确。

“捺”变“点”:不能多一“点”:3.查字典,给多音字组词语。

供:gōng()( ) gòng()( )4.写出加点的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

解:____________ 供:____________稚子..金盆脱晓冰。

稚子:____________草满池塘水满陂.。

陂: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腔:____________ 信口:____________内容感知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描写了儿童在桑树下( )。

A.斗蟋蟀B.捉迷藏C.学种瓜2.《稚子弄冰》中的孩子把( )用线穿起来敲打玩耍。

A.铜盆 B.冰 C.银钲3.《村晚》中描写了一个悠闲自在的____________形象。

资料搜集搜集诗人范成大、杨万里、雷震的资料。

阅读质疑1.课文中的这几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什么感情?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祖父的园子学生预学案设计1.给本课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读一读。

A.wōB.kěn C.dūD.bàng E.gē啃( ) 蚌( ) 割( ) 嘟( ) 倭( ) 2.工整地描一描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3.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明晃.晃(huǎng huàng)摇晃.(huǎng huàng)晃.眼(huǎnghuàng)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课文、古诗汇总及预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课文、古诗汇总及预习提纲

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一览表1第一课《草原》第1、2自然段;2第三课《白杨》第12自然段回顾拓展一“日积月累”3第五课《古诗三首》4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5第十课《杨氏之子》6回顾拓展三“日积月累”7第十四课《再见了,亲人》部分段落8回顾拓展四“日积月累”9第二十一课《猴王出世》节选回顾拓展五“日积月累”10语文园地五“读读背背”11第二十五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

12语文园地六“读读背背”13第二十六课《威尼斯的小艇》3-6自然段14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15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16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背诵内容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課文原文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宋]範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_________①[耘田]在田間鋤草。

②[績麻]把麻搓成線。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從事。

⑤[傍]靠近。

⑥[陰]樹蔭。

稚子弄冰[宋]楊萬裏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注釋_________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鹽脫曉冰]早晨從金屬盆裏把冰取出來。

③[鈕]一種金屬打擊樂器。

④[磐}一種用玉或石製成的打擊樂器。

⑤[玻璃]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並不是現在的玻璃。

村晚[宋]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注釋_________①[陂]池岸。

②[滿]水中的波紋。

③[腔]曲調。

④[信口]隨口。

【篇二】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知識點我會寫:晝:晝夜白晝極晝晝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樹蠶桑桑葉滄桑滄海桑田曉:拂曉破曉報曉知曉揭曉破音字:解:jiě解釋jiè押解xiè渾身解數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晝(晝夜)盡(盡頭)耘(耕耘)耕(耕地)曉(報曉)澆(澆水)問題歸納:1、三首詩中的孩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第一首詩中的孩子勤勞、天真;第二首詩中的孩子天真可愛,自得其樂;第三首詩中的兒童悠閒自在、無憂無慮。

2、這三首詩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相同之處:都寫兒童自在快樂的生活狀態,天真活潑的兒童形象,充滿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處:《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描寫的是繁忙的勞動場面引出兒童學種瓜的可愛場景。

《稚子弄冰》從稚子的心理出發,重點描寫“脫冰作戲”。

《村晚》先寫鄉村晚景,再寫牧童,構成了鄉村晚景圖。

課外積累:描寫兒童天真可愛的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预习资料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预习资料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预习资料参考一、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二、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 供品gōng 提供三、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四、诗文解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

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注释:①昼(zhòu):白天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译文: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注释:①稚(zhì)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预习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预习卡

我的疑问:
5.用“ 再
”分别画出这三首古诗中表达诗人

读 爱国之情的诗句。
体 会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感 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6.在这三首古诗中,《从军行》的后两句要用
再 ( A )的语气来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
读 体
凉有感》的后两句要用(
D )的语气来
(遗√ 溃)留
初 读
3.用“√”画出加点的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突 破
行.走(hánɡ
xín√ɡ)
字 银行.(hánɡ√ xínɡ)

4.理解词语。

摩天: 碰到天,形容极高 。 ⁠
读 王师: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



却看: 回头看 。 ⁠
字 词
妻子: 妻子和孩子 。 ⁠
漫卷: 随手卷起 。 ⁠
青春: 指春天 。 ⁠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9 古诗三首
预习卡
初 1.朗读课文,第一遍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第二
读 突
遍标出下列词语。
破 字
将晓 摩天 遗民 胡尘
词 王师 涕泪 巫峡
初 2.用“√”画出正确的字音或字形。Leabharlann 读 突仞(rè√n
rěn)
涕(tì√ dì)
破 字
襄(xiānɡ√ rānɡ)
(摩√ 魔)天
词 五(宾 岳√)
会 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前两句要用
感 悟
( B )的语气来读。
A.悲壮、慷慨
B.欣喜、欢快
C.激昂、豪迈
D.沉痛、悲怆
7.填一填。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预习导学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预习导学单
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与杨万里、陆游、尤袤齐名,共称“中兴四大家”。
杨万里,则是童趣诗人的代表,世称“诚斋先生”,诗歌语言通俗,自然活泼,构思巧妙,对后世影响深远。
2.钲:______________。
3.磬(qìng):______________。
4.玻璃:______________。
重点
理解
1、用自己的话写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后两句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3、将诗句补充完整
草满池塘水满( ),山衔落日( )寒漪。
牧童( )横牛背,短笛无腔( )吹。
雷震,为南宋进士,诗人。生平未有详细资料,此诗或作于隐退或游览乡村之时。
走进
课题
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 ( )①在田里锄草 ②犁地
傍 ( )①靠近 ②并排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稚子:______________。
我的疑问
课外拓展
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古诗三首》预习导学单

3、预习单3《古诗三首》

3、预习单3《古诗三首》

3.《古诗三首》预习单姓名:
【书声琅琅,我会读】
1、标注自然段,自读课文遍,能够将课文读正确、通顺。

2、给下面的生字注音,并组词。

侯()章( ) 泣()
盈( ) 栖()鸦( )
多音字脉( ) ( )
3、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

春城:御柳:
五侯:脉脉:
中庭:地白:
擢:盈盈:
【初读感知,我发现】
1、“终日不成章”的“章”,我通过注释知道它不是“文章”的“章”,而是指。

“不
成章”的意思是。

2.我发现《迢迢牵牛星》中含有许多叠词:迢
迢、、、、。

3、本课的三首古诗均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和传说有关,涉及、
(节)和(传说)。

【补充资料】
1、韩翃,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 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官至中书舍人。

代表诗作有《寒食》《河上寄故人》《宿石邑山中》等。

2、王建,字仲初,唐代诗人。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代表诗作有《江馆》《羽林行》《雨过山村》等。

【做一做】搜集其他写传统节日或习俗的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预习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预习课件)
1 古诗三首
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1. 会认字。(给下面生字补全音节)
寒漪( y ī)
·
稚子( zh ì)
·
2.会写字。(读拼音,写词语)
zhòu yè
ɡēnɡ yún
( 昼夜 )
( 耕耘 )
sānɡ shù
bào xiǎo
( 桑树 )
( 报晓 )
3.多音字。(给多音字组词)

耘田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夜晚
绩麻
孩子们 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做法
金盆脱晓冰
玩法 彩丝穿取,敲成玉磬
结果
碎了
村晚
景色
草_____满__池__塘_______ 水______满__陂________ 山街落日__浸__寒__漪_____
牧童 横牛背,信口吹
5.尝试解决。
默读课文,关注重点
(1)《稚子弄冰》中的小孩是怎样玩冰的?
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来,用一根彩丝 穿上后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发出悦耳的声音。
(2)读《村晚》,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悠闲、恬静的农家生活图。
6.我的疑问。 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抒发 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学生预习作业试题及答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学生预习作业试题及答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学生预习作业试题1.古诗三首默读两遍,朗诵三遍,读通、读顺古诗。

背诵古诗。

点拨:课文范读请扫“课文解析”栏目内二维码。

认读的生字词语:昼夜耘田寒漪含有多音字的词语:供耕织容易读错的词语:绩麻寒漪容易写错的词语:耘田晓难理解的词语:傍玻璃寒漪当家可积累的词语:耘田信口吹点拨:见“字词详解析”。

积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他古诗。

点拨:见“学考拓展”。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什么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见“概括主题”。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四时”指的是什么?2.《村晚》一诗中,用“衔”和“浸”有什么好处? 点拨:见“重点讲解”。

通过预习,一定有收获和疑惑吧,写下来吧。

1.收获:。

2.疑惑:。

1.古诗三首诵读课文默读两遍,朗诵三遍,读通、读顺古诗。

背诵古诗。

识记字词认读的生字词语:昼夜耘田寒漪含有多音字的词语:供耕织容易读错的词语:绩麻寒漪容易写错的词语:耘田晓难理解的词语:傍玻璃寒漪当家可积累的词语:耘田信口吹知识链接积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他古诗。

理解课文了解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什么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诗人描写了乡村农民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荫下种瓜的情景,全诗展现了农村夏忙时节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人们的赞扬。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冬天时孩子们将一块大冰穿上彩线,当作银钲来敲打,声音清脆嘹亮。

忽然冰块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调皮与可爱的孩童形象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村晚》:全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暮色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田园生活的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思考拓展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四时”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村晚》一诗中,用“衔”和“浸”有什么好处?用一个“衔”字,形象地表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况;又用一个“浸”字,写落日青山倒映在水中。

第4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第4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第4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汇报预习1.自由朗读古诗,圈画出生字和生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读出下列词语。

寒冷小径倾斜寒霜赠给盖子菊花君子挑水橙子送给3.学习多音字:挑。

tiāo()()()挑tiǎo()()()造句:我向哥哥发起挑()战,要与他进行挑()水比赛。

学习任务二:预习《山行》自由朗读古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1.朗读古诗《山行》,了解作者。

《山行》作者:,(朝代)诗人。

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白云生.处有人家。

....石径斜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秋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

《山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见到的时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之情。

参考答案:学习任务一提示:朗读古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3. tiāo(挑水)(挑选)(挑三拣四)挑tiǎo(挑战)(挑事)(挑拨是非)造句:我向哥哥发起挑(tiǎo)战,要与他进行挑(tiāo)水比赛。

学习任务二1.《山行》作者: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

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山行:在山上行走。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

径:小路。

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红叶。

红于:比……还红。

古诗大意:在深秋时节的山上,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3.《山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见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预习资料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预习资料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预习资料参考一、我会写:仞:rèn(千仞、五千仞、山高千仞)岳:yuè(东岳、五岳、岳父)摩:mó(摩擦、摩天楼、摩拳擦掌)遗:yí(遗书、遗忘、遗憾)涕:tì(鼻涕、涕泪、痛苦鼻涕)巫:wū(巫婆、巫师、巫峡)二、我会认:蓟:jì(蓟北、山蓟、蓟县)襄:xiāng(襄阳、襄办、襄理)三、多音字:朝:zhāo朝霞cháo朝向舍:shè宿舍shě舍不得四、形近字:仞(万仞)刃(刀刃)岳(山岳)兵(士兵)摩(摩天)磨(磨炼)五、课文解读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作者介绍: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以擅长七绝而名重当世,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注解: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②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③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

④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⑤穿:磨破。

⑥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⑦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⑧长云:层层浓云。

译文: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

问题归纳:1、《从军行》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后两句中我们体会到将士的什么感情?(1)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2)“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但是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没有消磨将士的报国之志,“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的誓言。

从中体会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预习单知识要点梳理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预习单知识要点梳理

5.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图。
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ìï
童趣 íïï
ï
îï雷震《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儿童学种瓜 üï
《稚子弄冰》:稚子
ïï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对
ý
ï儿童的
之情
》:牧童
þï
6. 我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从古诗结构、用词、情感等角度提问) 三读课文 质疑问难
1
7. 我查找的资料。 (1)走近作者。 ①范成大,南宋名臣、文 学 家。他 的 诗 风 格 平 易 浅 显,题 材 广 泛,以 反 映 农 村 社 会 生 活 内 容 的 作 品 成 就 最 高 。 他 与 杨 万 里 、陆 游 、尤 袤 合 称 南 宋 “中
1 古诗三首
·掌握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初步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童真童趣。 ·查找作者资料。
1. 借助教材或字典,给加点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1)草满池塘水满陂( ) (2)昼( )出耘( )田夜绩麻

(3)稚( )子弄冰
(4)山衔( )落日浸寒漪( )

2. 根据诗意,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推荐阅读。 《观游鱼》(唐·白居易) 《所见》(清·袁枚)
8. 我的收获。 跟着老师来积累:抄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日积月累
我的积累:
2
(1)四时田园杂兴(xīng xìng)
(2)童孙未解供(gōng gòng)耕织
—读课文 夯实基础
3. 辨别下列形近字,分别组合适的词。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学习任务单(表格式)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学习任务单(表格式)

五下第一单元自主学习任务单第组姓名学习内容自学要求小组评价读课文大声朗读《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四篇文章。

预习完成后记录朗读了()遍。

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能力的可以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得五星;基本能做到正确地朗读得三星;做不到以上两点不得星。

☆☆☆☆☆认字词第1课:昼耘供耕织银钲磬陂稚子衔寒漪理解词语:注释中的词语。

1.读课文时,请用“--”在文中标出词语,做到准确熟练认读。

2.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读准加点字、词的读音。

4.积累运用有规律的词语。

能做到准确熟练认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得五星;基本能做到准确认读词语,大体了解词语意思得三星;做不到以上两点不得星。

☆☆☆☆☆第2课:蚂蚱樱桃蚌壳割草倭瓜拴住闲逛瞎闹锄头随意水瓢明晃晃毛嘟嘟理解词语:溜平蓝悠悠第3课:徘徊篝火萌动澄澈旖旎瑞士巍峨燕园点缀无边无垠莱芒湖理解词语:烟波浩渺碧波万顷美妙绝伦第4 课:葬身两腮虬枝郑重码头撩乱手绢华侨眷恋凉飕飕理解词语:玷污秉性写词语第2课:蝴蝶蜻蜓蚂蚱圆滚滚明晃晃樱桃瞎闹锄头承认随意读课文时,请用“~~”在文中标出词语,做到准确书写并记住。

能做到全部准确书写词语得五星;能做到词语错五个以内得三星;做不到以上两点不得星。

☆☆☆☆☆知内容1.《古诗三首》三首古诗写的都是儿童生活,第一首写童孙学;第二首写稚子;第三首写牧童。

2.《祖父的园子》描写了祖父园子的景色,读后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的园子;还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从可以看出“我”的快乐与自由。

3. 《月是故乡明》以“月”为线索,写了“我”的童年生活和成年经历,其中童年生活主要写了、、等美好的画面。

成年经历中写了在各地望月的经历和的月亮,衬托出故乡月亮的美。

4.《梅花魂》由引出对外祖父的回忆,具体叙述了外祖父、、、、5件事,让我们感受到他的之心。

能够根据有关提示,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 (学习任务单)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 (学习任务单)
3.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内心,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习任务三】
1.读资料袋内容,了解安史之乱。
2.用“先理解诗意,再想象画面,最后体会诗人的内心”的方法自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交流关键字词的意思。
4.找出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作者的“喜欲狂”。
5.交流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推荐的学习资源
1.古诗《诉衷情》,作者:陆游。
2.古诗《春望》,作者:杜甫。
1.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学习任务
1.回顾学习《从军行》时的方法。
2.查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资料。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背诵《从军行》,交流学习方法。
【学习任务二】
1.读资料袋内容,了解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背景。
2.根据“学习小贴士”,自主学习古诗,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1.会写“仞、岳”等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之《村晚》课前预习任务单
预习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字音读准,古诗读得正确、流利,注意停顿和节奏。

2.结合课文注释,读懂古诗意思,初步感知古诗表达的情感。

3.搜集有关体现童年稚趣生活的古诗,品味童年之乐,古诗之趣。

预习任务
一、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合理断句,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

( )
( )
( )
写景作文评语
1、笔下的春天丰富而又美丽:红的花,绿的草,青的山,蓝的天……
2、抓住了“”的特点,十分准确;“”,给人的感觉“”。

3、描绘景物时,写出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了内心的感受。

比如,发现第一棵小草萌芽时的惊喜,看见在自家屋檐下筑巢的燕子时的兴奋,闻到桃花吐蕊的清香时发出的赞叹,听到老师宣布春游活动时的快乐……这些都是内心的感受。

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乃至联想,都会使习作更生动,更真实,也会令他人感动。

4、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关于春天的美好的东西写到习作里去,使习作和春天一样生动而美好!
5、放风筝是孩子们最爱的活动,其中的乐趣不言而喻,通过细致的描写,把天上风筝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腾飞场面展现出来了。

6、读着你的习作,让我们看到一颗多么可爱多么晶莹无暇的童心呀。

7、抓住春天的草、树、花等不同的特点,按照“”的顺序,刻画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反映出自己由衷的喜悦之情。

8、传神地写出了“”快乐游玩的情景,语言生动,描写具体,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写出了“”的美。

9、“”;再加上微风、杨柳、花香,笔下的春天就像一首诗,好美!
10、对“”和“”的描写很有特色,颇带童趣,令人耳目一新,“”这句古诗引用也很恰当,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1、春天的“”真美,抓住了“”写,写出了“”的特点,也写
出了“”的特点,虽然这些景物我们都见过,但透过你的细心观察,我们却有全新的感受。

12、观察细致,按先总后分的方法,写清楚“”的特点。

语言准确,形象具体,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13、这段话有概括地描转,有具体地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写出了“”的可爱之处。

习作前后照应,观察仔细,还把自己的喜爱之情也写了进去。

14、因为有了丰富的联想,所以笔下生辉,看吧,把“”比作“”,把“”比作“”,这些形象的比喻,多么生动地写出了“”。

15、写景捕捉景物的特点,描写情景交融,由远而近,由面到点,处理得有条不紊,写出的文章更是条理分明,景有各自不同的形态、颜色,抓住了形状特点。

16、在你的笔下“”俨然像个小花园,那么富有生命的气息,对“”的描述,按顺序展开,读起来一目了然。

17、从外到内,介绍了“”的特点,观察有顺序,也很细致,写得准确生动,调动了多种感官,内容真切具体。

18、先写“”,再写“”,又写“”,最后写“”,写作思路多么清晰,描写多么细腻,你看,用恰当的比喻,把“”写得形象,逼真,突出春天的美景,另外“”场面也写得生动传神,突出了一个“乐”字,有景、有情,多么美妙。

19、写出了特点,写出了新意,景美―――自然美;人美―――可爱天真无瑕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