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意思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意思
《凉州词》王之涣的意思如下: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原文:
《凉州词》【作者】王之涣【朝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创作背景: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王之涣辞官,过了十五年的自由生活。
《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十五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间。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甚为得意。
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此事未必实有。
但表明王之涣的《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王之涣被称为什么?
王之涣被称为什么?王之涣被称为什么?王之涣作为唐朝非常有影响力的诗人王之涣,深受人们的爱戴,也为中国的诗坛作了很大贡献。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之涣被称为什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之涣被称为什么?王之涣现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我国唐代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王之涣简介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婚姻王之涣与李氏的婚姻,可能还有一段罗曼史。
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两人结婚时,王之涣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岁,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之涣小17岁,正是妙龄女子。
县令的千金,嫁给父亲部属、35岁又已婚的小小县尉,颇耐人寻味。
这一定是为王之涣的才华所倾倒。
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可谓对王之涣一生的完美概括。
李氏嫁给王之涣后,两人恩爱。
王之涣在家赋闲15年,李氏安贫乐素,跟他过着清苦的生活。
王之涣再入宦场,生活刚有了转机,却染病身亡,使李氏不到40岁而守寡。
王之涣死后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
因王之涣有前妻,两人竟不能合葬。
墓地从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获悉,近日,该馆先后征集到王之涣的堂弟王之咸及王之咸第五子王绾的墓志,据该馆有关负责人称,截至目前,洛阳曾经出土过王德表及其夫人、王洛客、王之咸、王绾、王之涣等王氏家族的九方墓志,足以说明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家族的墓地就在洛阳。
王之咸的墓志记载,他的祖父名叫王德表,曾做过瀛州文安县令;父亲名叫王景,曾做过登州和莱州刺史等官职;王之咸曾做过长安县尉等职,后因故被贬为淄川郡司士。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四月十二日,五十七岁的王之咸因病死于淄川官舍。
王之涣出塞 古诗
王之涣出塞古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王之涣出塞古诗王之涣出塞古诗古诗《出塞》道出无数将士们的心声,是著名的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杰作,写出凉州险僻,守边艰苦。
「王之涣」诗词全集(6首)
「王之涣」诗词全集(6⾸)王之涣「四⼤边塞诗⼈」之⼀年代:唐收录:6⾸简介: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字季凌,汉族,蓟门⼈,⼀说晋阳(今⼭西太原)⼈。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制曲歌唱。
名动⼀时,他常与⾼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早年由并州(⼭西太原)迁居⾄绛州(今⼭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主簿。
衡⽔县令李涤将三⼥⼉许配给他。
因被⼈诬谤,乃拂⾐去官,后复出担任⽂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
他尤善五⾔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
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明⽉之思,萧兮得易⽔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
"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绝句,其中三⾸边塞诗。
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
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1、《登鹳雀楼》⽩⽇依⼭尽,黄河⼊海流。
欲穷千⾥⽬,更上⼀层楼。
2、《凉州词》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回。
汉家...3、《宴词》长堤春⽔绿悠悠,畎⼊漳河⼀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
4、《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5、《九⽇送别》蓟庭萧瑟故⼈稀,何处登⾼且送归。
今⽇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6、《横吹曲辞·出塞》黄砂直上⽩云间,⼀⽚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门关。
王之涣六首诗全文
王之涣六首诗全文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朝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九日送别【作者】王之涣【朝代】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宴词【作者】王之涣【朝代】唐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凉州词二首·其一【作者】王之涣【朝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别【作者】王之涣【朝代】唐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凉州词二首【作者】王之涣【朝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王之涣的古诗全集
王之涣的古诗全集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之涣的古诗全集包括哪些诗句呢?王之涣的古诗全集带给人们怎样的诗境美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王之涣的古诗全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宴词作者: 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凉州词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赏析其一“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王之涣的趣味故事
王之涣的趣味故事王之涣(688年-742年),唐朝著名诗人,被称为“边塞诗人”和“人间高僧”。
他以其深厚的才华和独特的写作风格享誉一时。
除了其脍炙人口的诗作外,王之涣还以其趣味故事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有趣的王之涣故事,带您领略这位文学巨匠的聪明和幽默。
故事一:《登鹳雀楼》这是王之涣最著名的一首诗,也是其趣味故事的开端。
据说有一天,王之涣无聊地漫步在城市的街道上。
突然,他看到一群鹳鸟盘旋在天空中,惊艳了他的眼球。
他认为这是一幅忍不住分享的美丽景色,于是他停下来,拿出纸笔,写了下来。
正好他站立的地方是一座鹳雀楼,他便顺便翻身上了楼。
故事二:《出塞》这个趣味故事源自王之涣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登鹳雀楼》。
故事中,王之涣带着他那一生中最珍贵的宝物——一颗金豆——离开了背井离乡的家,踏上了漫长的征途。
他牢牢抓住金豆,不让它掉落到沙漠的黄沙之中。
然而,当他抵达长安的时候,他却发现他没有掌握住唯一的机会。
金豆竟然在漫长的路途中掉落了。
这个故事成为了人们对于人生中错失机会的警示。
故事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个故事发生在王之涣被任命为蜀州官员时。
王之涣听说蜀州有个杜少府是一个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
于是他独自去找杜少府,却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行色匆匆的女子。
王之涣心生一计,他故意问那位女子:“你为何行色匆匆?”女子低头沉思片刻,然后答道:“我丈夫生病了,我正赶回家去。
”这时,王之涣主动提出帮助,他说:“你放心,我会陪伴你一起赶回去。
”女子含泪道谢。
这时,杜少府出现在二人面前,王之涣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因为他知道,他找到了能够胜任蜀州官员职位的杜少府。
通过介绍这些趣味故事,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王之涣的幽默和智慧,更能理解他在诗歌创作中的特色和风格。
王之涣的作品不仅仅是诗歌,更是一种对人生、对人性的独特观察和深刻思考。
他以细腻、哲理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使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王之涣的趣味故事不仅留给后人们的诗人们以启示,也给我们这些普通人带来了趣味启迪。
王之涣生平简介
王之涣生平简介(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
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豪放不,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代表作有《登雀楼》、《凉州词》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是千古绝唱。
生平《唐才子传》说王之涣为蓟门人,或因他年时少有侠气、从五陵年少游、击剑悲歌的性格而猜,靳能墓志铭记载,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太原)为其原籍,家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
墓志铭说王之涣卒于天宝元年( 742年)二月,享年55岁,推之可知生于武后垂拱四年(688年)。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
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
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
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
父王,鸿主簿、浚仪县令。
从曾祖到父亲,虽然皆为官,但均为小官。
王之涣出身于普通仕宦之家,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 20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
王之涣从小聪明好学,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常击剑悲歌。
到了中年,他一改前习,虚心求教,专心写诗,在十余年间,诗名大振,与王昌龄、高适等相唱和。
后来,他曾一度作过冀州衡水县主簿,时间不久就被人诬陷。
于是,王之涣拂衣去官,在家居住十五年,晚年任文安县尉,在任上死去。
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
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山河景色跃然纸上。
可惜他的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中。
不知何故,王之涣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
任衡水主簿时,王之涣父母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王之涣 介绍简介-王之涣 简历-王之涣 作品,名人故事
王之涣介绍简介-王之涣简历-王之涣作品,名人故事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着称。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
不假其年。
这也是一切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
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
王之涣诗集王之涣,并州人,其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
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联唱迭和,名动一时。
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诗六首,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和《送别》三首皆着名,又尤以前两首最脍炙人口,可谓“皤
发垂髫,皆能吟诵”;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着地位。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王之涣详细简介
王之涣详细简介(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雀楼》、《凉州词》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介绍】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登雀楼》这篇而经典诗作炙人口,家喻户晓。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
雅谈圭,酷嗜闲放。
”。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
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
[1]他的诗以《登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
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婚姻】王之涣与李氏的婚姻,可能还有一段罗曼史。
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两人结婚时,王之涣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岁,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之涣小17岁,正是妙龄女子。
县令的千金,嫁给父亲部属、35岁又已婚的小小县尉,颇耐人寻味。
这一定是为王之涣的才华所倾倒。
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可谓对王之涣一生的完美括。
李氏嫁给王之涣后,两人恩爱。
王之涣在家赋闲15年,李氏安贫乐素,跟他过着清苦的生活。
王之涣再入宦场,生活刚有了转机,却染病身亡,使李氏不到40岁而守寡。
王之涣的故事
王之涣的故事王之涣,唐代诗人,被誉为“飞白流川”,是唐朝文学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作优美动人,情感真挚,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赏,也为后人所传颂。
一、王之涣的早年生活王之涣出生于唐朝中期,具体出生年份不详。
他出身于一个文化显赫的家庭,家境富裕,父亲为宰相王翊,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从小抱着对文学的热爱,王之涣对于诗词的写作也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他在十三岁时,就已经开始创作一些简短的诗歌,展示了他超乎寻常的才华。
二、王之涣的成就与飞黄流川王之涣的诗作在唐朝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广泛流传并备受赞誉。
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受。
他的代表作之一《登鹳雀楼》以其雄浑壮丽的笔触而著称,被誉为唐代七绝之首。
这首诗歌以形象鲜明的描写方式,展示了雄伟的自然风景,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于人世沧桑的感慨。
王之涣的诗作中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
他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字,触碰人们内心的柔软处,引起读者共鸣。
他的作品有力地传递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三、王之涣的影响与传世之作王之涣的诗词经久不衰,在唐朝时期受到广泛赞誉,并广为传颂。
他的作品被选入《全唐诗》等多部重要的诗集之中,成为唐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名作《登鹳雀楼》即为王之涣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
这首诗在古代就被吟诵,流传千古至今。
它代表了王之涣具有独创性的“飞白流川”风格,以及王之涣对于瞬息即逝的人生之美的深刻思考。
除《登鹳雀楼》之外,他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如《送别》、《登石头城》等。
这些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王之涣独特的风采,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记。
四、王之涣的艺术风格和影响力王之涣的诗作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蜚声文坛。
他擅长用形象生动的词句描绘自然风光,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同时,他也能够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爱情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他的诗作以清新、朴实的语言脱颖而出,打破了辞章之约束,注重情感的真实和表达的直接性。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背景与作品解读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背景与作品解读
一、王之涣的生平与背景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太公,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出生地和家族背景还不清楚,但根据研究者的推测,他可能是来自河南洛阳附近的一个小村庄。
王之涣在身世方面鲜有记载,因此我们了解到的主要是他的诗歌作品。
二、王之涣的主要作品
1.《登鹳雀楼》:这首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名篇之一,描绘了壮丽恢宏的自然景象和人类壮心豪情。
2.《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以雄浑奇崛的笔调描写了当时金陵城(今南京)早春时节美丽壮观的风景。
3.《使至塞上》:该诗以华夏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相处为题材,表现了边塞风光以及将军英勇无畏的形象。
三、对王之涣作品的解读
王之涣的诗作以写景、咏史、抒怀为主题,恢弘宏伟的气势和深邃内涵是其作品的特点。
“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恢宏的自然景象,展示了人类壮心豪情;“登金陵凤凰台”则通过细腻的描摹体现出大自然春天万象更新之美。
王之涣在这些作品中传达出对人生、世界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此外,他还通过《使至塞上》等作品表现了对边塞风光和将军英勇形象情感上的赞美与敬仰,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坚韧不屈的精神。
王之涣在唐代诗坛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代表性诗人,他的作品精湛优美,具有独特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阅读和解读王之涣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和文化发展,并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王之涣《凉州词》翻译及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王之涣《凉州词》翻译及赏析王之涣《凉州词》翻译及赏析凉州词其一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诗歌
王之涣诗歌
一、王之涣生平简介
王之涣(688 - 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他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赏析
- 意境雄浑: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
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
白日西沉,黄河奔腾,景象壮观。
- 哲理深刻: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种哲理虽然是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来的,但由于它与人们的生活经验相契合,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赏析
- 景色描写壮阔: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了远眺的特点,描绘出黄河滔滔远去,仿佛流入白云中一般的壮丽景象。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在黄河的映衬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显得更加孤危。
王之涣是什么代诗人
导语: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但是他却未能够得到当权者的重要,这是一件令人非常惋惜的一件事情。
那么,王之涣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呢?王之涣是什么代诗人?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
字季陵。
太原人。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谤毁,去官归乡里。
家居15年,又为文安郡文安县尉,在任所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所作从军、出塞等歌诗"传乎乐章,布在人口"(靳能《王之涣墓志铭》),七绝《凉州词》和五绝《登鹳雀楼》(《国秀集》署为朱斌所作)是代表盛唐诗风并为古今传诵的名作。
他与著名诗人王昌龄、高□、崔国辅等都有唱和。
高□曾在《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一诗中称其"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对他极表钦佩。
唐人关于旗亭画壁的故事,也记载了他的诗在当时所受到的赞誉。
王之涣诗今仅存6首,《全唐诗》收录。
事迹见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及《唐才子传》、《唐诗纪事》。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靳能所作王之涣墓志铭跋》,可资参考。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
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
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
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
父王昱,鸿胪主簿、浚仪县令。
从曾祖到父亲,虽然皆为官,但均为小官。
王之涣出身于普通仕宦之家,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20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
不知何故,王之涣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
任衡水主簿时,王之涣父母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王之涣与李氏的婚姻,可能还有一段罗曼史。
开元十年(722年)两人结婚时,王之涣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岁,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之涣小17岁,正是妙龄女子。
县令的千余,嫁给父亲部属、35岁又已婚的小小县尉,颇耐人寻味。
这一定是为王之涣的才华所倾倒。
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原文译文鉴赏
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原文|译文|鉴赏王之涣《凉州词·其一》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领略一下吧!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二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注释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诗人王之涣简介
诗人王之涣简介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
雅谈圭爵,酷嗜闲放。
”。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
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
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
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历史评价沈括曰:“河中府鹳雀楼两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
”现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我国唐代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
后世纪念从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获悉,该馆先后征集到王之涣的堂弟王之咸及王之咸第五子王绾的墓志,据该馆有关负责人称,截至目前,洛阳曾经出土过王德表及其夫人、王洛客、王之咸、王绾、王之涣等王氏家族的九方墓志,足以说明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家族的墓地就在洛阳。
王之咸的墓志记载,他的祖父名叫王德表,曾做过瀛州文安县令;父亲名叫王景,曾做过登州和莱州刺史等官职;王之咸曾做过长安县尉等职,后因故被贬为淄川郡司士。
王之涣简介
王之涣简介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登鹳雀楼》这篇而经典诗作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
雅谈圭爵,酷嗜闲放。
”。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
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
王之涣生平详细介绍
王之涣生平详细介绍王之涣生平详细介绍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王之涣(688年-742年3月25日),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登鹳雀楼》脍炙人口而称著。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
雅谈珪爵,酷嗜闲放。
”。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
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
他的诗今仅存六首,以《登鹳雀楼》、《出塞》为代表作。
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身世之谜王之涣在新旧《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所记也甚简,说王之涣为蓟门人。
唐人靳能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记载,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太原)为其原籍,做官时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
墓志铭说王之涣卒于天宝元年(742年)二月,享年55岁,推之可知生于武后垂拱四年(688年)。
为官不顺武后垂拱四年(688年),王之涣出生于太原王家,为当时名门望族。
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
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
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任冀州衡水主簿,赋《宴词》、《送别》。
开元十年(722年),王之涣与勃海李氏结婚,李氏乃冀州衡山县令李涤之第三女。
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由于遭人诬陷诽谤,辞去官职。
居家唱和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元二十九年(741),王之涣家居十五年。
赋《九日送别》、《登鹊雀楼》、《凉州词》二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之涣篇一:王之涣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文解释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
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
词语解释尽:沉没,消失。
穷:尽,达到极点。
更:再。
赏析黄昏时分登上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
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沉落。
首二句诗「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
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表、别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有情有理。
有人说“诗忌说理”,应当说,诗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说理,而不是说诗歌不能宣扬哲理。
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诗四句二联,对仗工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
为唐诗中之不朽之作。
王之涣简介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等。
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
雅谈圭爵,酷嗜闲放。
”。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
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靳能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
他的诗以、为代表作。
章太炎推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百度百科:鹳雀楼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
始建于北周,楼体壮观,结构奇巧,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最富盛名。
1997年12月,该楼的复建工程开始,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
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
中文名称鹳雀楼地理位置山西省永济市气候类型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占地面积平方公里开放时间 08:00-18:00(夏季);08:00-17:30(冬季)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 60元始建时间公元557年至580年(北周)废毁时间元代初复建时间 1997年12月保护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历史沿革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在557—580年间),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仅存故址。
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
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
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
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
记载:“鹳雀楼旧在城西河洲渚上,周(公元557—571年)宇文护造。
”唐朝李瀚有云:“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影倒横流,二百余载,独立乎中州,以其佳气在下,代为胜概。
唐世诸公多有题咏。
历宋至金明昌时尚存。
有河中府录事李逵书楼额。
”元代王恽云:“至元壬申(公元1272年)三月,由御史里行来官晋府,十月戌寅,按事此州,获登故基,徙倚盘桓,逸情云上,虽杰观委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伟,云烟之胜,不殊于往古矣。
”旧志云:“明初时,故址尚可按,后尽泯灭,或欲存其迹,以西城楼寄名曰鹳雀”。
改革开放以来,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
1992年9月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
永济市于1997年12月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拉开了鹳雀楼复建工程的序幕,是此楼自元初毁灭700余年后的首次重建。
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开始接待游人。
约557-571年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军镇河外之地蒲州,始建鹳雀楼。
约704年前后唐朝才子王之涣游蒲州,登上鹳雀楼,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的不朽诗篇。
1222年金元光元年,金兵与元兵争夺蒲州,“焚楼、橹,火照城中。
”从此,鹳雀楼毁于战火,仅存故基。
1272年冬元朝王恽游蒲州,登鹳雀楼旧址故基,并写下。
1992年7月永济县召开了鹳雀楼复建方案论证会,初步选定楼址。
199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将江泽民题写的诗原件托山西省委转送永济县委。
1994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到永济视察,现场询问鹳雀楼的重建情况,并察看楼址。
1996年5月,“山西永济鹳雀楼复建工程指导委员会”成立。
8月,永济市召开鹳雀楼复建方案修改审定会,从四种仿唐和三种仿明方案中,选定仿唐第三种方案。
1997年12月31日,永济市在鹳雀楼复建工地举行“奠基开工仪式”,副省长薛军等领导为工程开工奠基、剪彩。
1998年3月鹳雀楼复建工作列入运城地区重点建设项目。
11月,“鹳雀楼主楼工程招投标”在普救寺进行。
2001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太原视察期间,应山西省委,省政府之请,为鹳雀楼题写了楼名匾额。
2002年6月,“山西永济鹳雀楼旅游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303万元。
9月19日,鹳雀楼试开放庆典活动与2002山西永济世界情侣月活动同时举行。
10月1日,鹳雀楼正式对国内外游客试开放。
2地理气候鹳雀楼占地面积平方公里,其所处的山西省永济市地处山西省西南端,运城盆地西南角,位于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是山西省的南大门。
永济西滨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合阳县隔河相望;南依中条山与芮城县接壤;东邻运城市;北接临猗县。
鹳雀楼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
3景点景观鹳雀楼四周以古典园林分布,呈“四区十二点”布局结构。
1、名楼浏览区。
包括:门殿、鹳影湖、唐韵广场和名楼中心浏览区。
2、黄河风情浏览区。
包括:蒲州风情园、黄河风情馆和柳园。
3、山水浏览区。
包括:苍山苍林自然景观区、吉祥如意湖和鹳雀宛。
4、康乐浏览区。
包括:蒲津康乐园、唐代马球场和日潭戏水园。
[3]4建筑结构鹳雀楼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总高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
一层主题千古绝唱和大唐蒲州盛景,二层悠远流长(华夏根祖文化),三层亘古文明,四层黄土风韵,五层旷世盛荣,六层极目千里,使盛唐的氛围和华夏文明得到充分展示。
“宇文护戌边筑楼”、“王之涣旗亭画壁诗名扬”、“毛泽东主席手书登楼诗”、“江泽民总书记三题鹳雀楼”等名人佳话,都为鹳雀楼增光添彩。
鹳雀楼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
外表经过磨平处理后,进行了油漆彩绘,立刻使该楼变得古典风雅起来,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
5文化底蕴鹳雀楼高台重檐,黑瓦朱楹,占河山之胜,据柳林之秀,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地。
鹳雀楼立晋望秦,独立于中州,前瞻中条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气度关而西入,黄河触华而东汇,龙踞虎视,下临八州,吸引了历代名流登临作赋。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时有感而发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
李益的:“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畅当的:“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
6旅游信息开放时间08:00-18:00(夏季)08:00-17:30(冬季)门票价格60元交通指南线路一:到永济乘三路公交车到普救寺转车线路二:到永济乘二路公交车篇二:凉州词(唐)王之涣阅读答案完成练习。
凉州词(唐)王之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
2.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________,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________名。
3.写出后两行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选择题(只填序号)前两句是___________,突出了戍边士卒___________;后两句是___________,抒发了戍边士卒的___________。
A.抒情 B.写景 C.生活环境的荒凉 D.离愁别恨参考答案: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诗题曲调3.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意思对即可)4.B C A D篇三:登黄鹤楼王之涣“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明初朱右将此八人的散文作品编选在刊行的,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详细>>???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着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详细>>? ??? 王勃? 陈子昂?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 ? ? ? ? 苏轼永遇乐(赏析)赤壁怀古(赏析)鹧鸪天(赏析)水调歌头(赏析)? ?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张益州画像记木假山记(赏析) 刘禹锡李商隐温庭筠苏轼苏洵赏析? 苏辙 ? 苏辙次韵子瞻独觉次韵侄过江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 ?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秋声赋(赏析)丰乐亭记(赏析)醉翁亭记(赏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赏析)游褒禅山记伤仲永(赏析)读?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曾巩咏柳(赏析)城南(赏析)西楼(赏析)墨池记(赏析)词人们的那些事儿 ? ? 王禹偁:提拔和重用两码事丁谓:溜须的人生好不惬意寇准:功劳大也会郁闷死人范仲淹:小范腹中自有兵甲欧阳修:不会潜规则会看人 ?? 李煜:小资地生活快乐死去钱惟演:其实我还是个好人司马光:一根筋的太师之路王安石:刺儿不是攻击理由苏舜钦:喝出得意吃来祸事 ?????????? ------苏轼 ---欧阳修 ------苏轼王安石 ---------柳宗元 ---韩愈苏辙 ---------苏洵 ---苏轼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