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doc

合集下载

国开学习网《儿童心理学》形考任务五答案

国开学习网《儿童心理学》形考任务五答案

一、概念题(每个5分,共15分)1. 同伴互动答案:同伴互动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的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 平行游戏答案:儿童单独玩,但是他选择的活动自然把他带到别的孩子中间。

他的玩具与周围孩子玩的相似,但是他自己玩,不影响或改变其他孩子的活动,没有相互的交流,但有时有相互的模仿。

一个人离开后,另一个人还会继续游戏。

3. 联合游戏答案:儿童与别的孩子玩,所有成员进行相似的活动,不一定完全相同,往往因材料的交流而互有沟通,可能也有自发的相互配合,但没有分工,没有对材料、活动安排及活动目的和结果的计划与组织。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4. 许多的社会机构中,对儿童影响最大的就是。

A. 家庭B. 幼儿园C. 学校D. 游乐园答案:家庭5. 最有利于孩子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养方式是。

A. 权威型B. 专制型C. 放纵型D. 忽视型答案:权威型6. 接受和鼓励孩子不断增长的自主性,与孩子积极沟通,使用有弹性的规则是教养方式的特点。

A. 权威型B. 专制型C. 放纵型D. 忽视型答案:权威型7. 在教养方式的影响下,儿童可能产生的行为特征是退缩,恐惧,情绪化,优柔寡断,急躁;女孩到了青春期仍然被动、依赖,男孩则可能趋于反叛、攻击。

A. 权威型B. 专制型C. 放纵型D. 忽视型答案:专制型8. 从控制-反应维度判断,忽视型教养方式是属于。

A. 高控制、高反应B. 高控制、低反应C. 低控制、高反应D. 低控制、低反应答案:低控制、低反应9. 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则不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A. 父母自身因素B. 儿童特点C. 同伴影响D.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答案:同伴影响10. 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社会关系。

A. 同伴关系B. 师生关系C. 交往关系D. 生物血缘关系答案:同伴关系11. 根据儿童的同伴关系,可以将幼儿园儿童分为五类,其中往往被认为有较多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入学后他们的学业问题和品行问题可能较多。

国开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三次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三次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题目、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选项、
家庭环境不良
社会文化不良
经济条件较差
学校教育失误
【答案】
家庭环境不良
社会文化不良
学校教育失误
·题目、
研究表明,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选项、
开始部分
结尾部分
中间部分
开始和结尾部分
【答案】
结尾部分
·题目、
下列项目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复述便是死记硬背
做笔记、列提纲是一种认知策略
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心境可以影响记忆效果
【答案】
复述便是死记硬背。

国开学习网《儿童心理学》形考任务四答案

国开学习网《儿童心理学》形考任务四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 情绪与移情答案: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移情是指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

2. 情绪理解答案: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

情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

3. 情绪调节答案: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4. 拟合模型答案: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

题目5答案:感兴趣、痛苦、厌恶、快乐题目6答案:惊奇、害羞、嫉妒题目7答案: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表现为内源性微笑题目8答案:内疚和自豪题目9答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评价和反应方式不会影响孩子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题目10答案:通过延迟满足研究儿童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题目11答案:气质题目12答案:困难型题目13答案:托马斯等人认为,气质直接决定儿童人格的发展。

题目14答案:自我认识题目15答案: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前自我评价阶段,与成人的自我评价没有明显的区别。

题目16答案:帮助高攻击性儿童减少攻击行为。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7. 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移情能力发展的影响。

答案:答:与其他情感能力的发展一样,养育行为也同样影响着同情和移情能力的发展。

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移情能力的发展。

热情、敏感、善于鼓励孩子、更多表现同情心、关心他人的父母,往往拥有一个有移情能力、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孩子。

父母除了可以向孩子示范同情心、对他人的关心外,还可以教孩子慈善的重要品质;当孩子表达不恰当的情感时父母还可以进行干预。

而消极的抚养方式很容易阻碍早期移情能力的发展。

18. 依恋是婴儿最早的社会关系,依恋有几种类型?其表现如何?答案:答:可以将依恋类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安全型依恋:这类婴儿与母亲建立了积极亲密的依赖关系。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考一至四、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考一至四、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考一题目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选择一项:A.桑代克B.詹姆斯C.罗杰斯D.巴甫洛夫正确答案是:A.桑代克题目2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自我实现,是完成人性的需要的是()选择一项:A.马斯洛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布鲁纳正确答案是:A.马斯洛题目3西方第一部成体系的教育心理学专著是( )选择一项:A.卡普切列夫的《教育心理学》B.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C.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D.廖世承的《教育心理学》正确答案是:B.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题目4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人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心理研究方法,称之为( )选择一项:A、个案法B、实验法C、观察法D、行动研究法正确答案是:A、个案法题目5学生在写作业时,如果家里开着电视机,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转移到电视节目上去,指向电视节目的注意就是()选择一项:A.形象注意B.抽象注意C.有意注意D.无意注意正确答案是:D.无意注意题目6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系统性特征时,他的思维处于()选择一项: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是:C.具体运算阶段题目7有人长于想象,有人长于记忆,有人长于思维,有人长于言语表达,这是属于()选择一项:A.智力水平的差异B.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C.智力结构的差异D.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正确答案是:C.智力结构的差异题目8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以外部信息为参照依据,态度和认知更容易受周围人(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这种人的认知风格属于()选择一项: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沉思型正确答案是:B.场依存型题目9对行为规范的认识问题、情感问题和行为的执行问题的学习属于()选择一项:A.知识的学习B.动作技能的学习C.智力技能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正确答案是:D.行为规范的学习题目10一名学生早上到学校主动打扫教室,被老师看到后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后这个学生经常早到校打扫卫生。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第一篇:《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儿童心理学形考练习册答案

儿童心理学形考练习册答案

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期末考试的4个题型:1、选择题(8个,每个3分,共24分);2、概念题(4个,每题5分,共20分);3、简答题(4个,每题10分,共40分);4、论述分析题(1个,16分)◇期末考试占总分比例的70%◇注:论述分析题给出的是答案主干,答题时自己可适当展开一些。

作业1(第1—2章)一、概念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P3)2、婴儿传记——研究者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把这些资料出版,这种方法开创了对儿童发展系统、科学的研究。

(P6)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P16)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P15)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P27)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P27)7、认知结构或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P29)8、同化与顺应——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顺应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

同化及顺应是两个互补的过程,二者的平衡与失衡,促成了认知结构的发展。

(P29)9、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P31)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二、简答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P3)答:研究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国开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五次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五次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考核任务形式:调研报告(100 分,占权重20%)要求:1. 认真研读教材第1 章、第9 章和第12 章。

2.查阅相关资料,选取一定的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

通过在线或实地调查方式,调查小学生学科学习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小学老师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维护和促进小学生和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

3.调查结束后,提交一份调查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应包括“题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结论及启示”等,字数不少于1000 字。

4. 评分时着重考察调查方法的可行性、调查内容的丰富性、调查结论的有效性等。

答:题目: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调查对象:50 名小学生和 10 名小学老师调查内容:小学生学习的动机:探求小学生选择学习的学科或活动时,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比例,并且分析两者的差异和联系。

小学生、小学老师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症状、情绪问题、社交问题等,探讨该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小学生学习动机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分析学生学习动机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学习动机对于学生心理的影响。

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从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探讨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以及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维护和促进小学生和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以缓解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的角度来探讨维护和促进小学生和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综合实施。

问卷调查:对 50 名小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用反向量表法测量小学生学科学习动机,并根据问卷反映的问题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类、描述和分析。

访谈:对 10 名小学老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询问他们的教育观念、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心理健康问题的了解,以及针对性的问题讨论。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100%通过课程总成绩=形成性考核×50% +终结性考试×50%形考任务(60分)阶段测验一题目1概念题01.学前儿童心理学答: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题目2概念题02.发展答:发展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剃头生、发展的特点和纪律;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剃头展的特点和纪律。

题目3概念题03.个案研究法答:个案研究要求对某个学前儿童或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关资料,阐发其心理特性,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进而进行准确的题目诊断与有用的干预行动。

题目4概念题04.跨文化研究法答:跨文明研究法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明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明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明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题目5概念题05.纵向研究答: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被试进行重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6概念题06.横向研究答: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尝试,以探究心剃头展的纪律或特点。

题目7 概念题07.观察研究答:观察进修是指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可以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进修、无尝试进修。

题目8概念题08.替代强化答:替代强化是指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题目9概念题09.认知结构或图式答:有构造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历、办理题目。

题目10概念题10.同化与顺应答:同化是指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国开学习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一次形考任务答案

国开学习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一次形考任务答案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巴甫洛夫B. 詹姆斯C. 罗杰斯D. 桑代克答案:桑代克2. 下列选项中,与注意品质的好坏无关的是()。

A. 注意的稳定性B. 注意的分配C. 注意的起伏D. 注意的转移答案:注意的起伏3. 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系统性特征时,他的思维处于()。

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具体运算阶段4. 强调外界环境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学习理论有()。

A. 人本主义理论B.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D.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答案: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5. 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A. 操作性条件反射B. 经典性条件反射C. 社会学习理论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操作性条件反射6. 下列选项中,强调内部心理过程和认知结构在学习中重要作用的观点有()。

A. 发现学习理论B.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C. 试误说D.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答案:发现学习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7. 儿童在知道了“金属”的基本性质后,再学习“铁”、“铝”等,这时的同化学习属于()。

A. 初级概念学习B. 类属学习C. 总括学习D. 并列结合学习答案:类属学习8.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的情况,这一现象可以用()解释。

A. 定势B. 功能固着C. 迁移D. 酝酿效应答案:酝酿效应9. 快速联想策略和头脑风暴法都是由()提出的。

A. 奥斯本B. 基克C. 杜克D. 卢钦斯答案:奥斯本10.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的关键是()。

A. 反馈B. 示范C. 展开D. 概括答案:展开;概括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1. 实验法答案: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国开电大儿童心理学-形考册练习二答案

国开电大儿童心理学-形考册练习二答案

国开电大儿童心理学形考册练习二答案“儿童心理学”练习二(本次练习覆盖教材第3-4章的内容, 请在学完第4章后, 约第8周末完成。

)。

一、概念题(每题5分, 共20分)1.遗传力答: 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 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

两种方法:选择性育种及家谱研究。

2.髓鞘化答: 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 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 形成一层髓鞘, 这个过程就是髓鞘化。

3.优势脑半球答: 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 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

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 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

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

强烈的用手偏好反映了大脑某一半球具有更强的功能, 这一脑半球即是个体的优势脑半球。

大约有90%的人是用右手执行高度技巧性的动作。

对他们而言, 语言和手的优势脑半球都是左半球。

4.“补偿性生长”答: 是儿童身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

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慢。

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不长, 也不特别严重的话, 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 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

二、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1.C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 包括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遗传基因, 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

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 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

a唤起性的互动b主动性的互动c被动的互动d无选择的互动2.B是指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于他的环境因素, 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 可能会唤起不同的环境。

如爱笑、好动的婴儿所接受到的注意以及社会刺激, 比闷闷不乐、消极被动的婴儿多;老师可能更喜欢漂亮的婴儿, 而忽略长相一般的婴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作业1一、概念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发展: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

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既有量的变化,乂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

3、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4、跨文化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5、纵向研究:乂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6、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7、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8、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9、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10、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

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白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1、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2、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儿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选择题:1-5BACCB 6-10DACBD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观念强加于他们,或完全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和成长,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及个性是其自身发展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自我建构的;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充分发展;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阅读学习等。

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遗传与环境之争:争论最早始于洛克和卢梭的天性与教养之争。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的发展),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气质、身高体重特征),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

(2)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机械模型认为个体是被动的、封闭的,儿童只能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而老师则应该把目光放在知识的内容结构和精心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强化与反馈上;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放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儿童会主动地探索和自我创造;原有的经验经由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取代或被丰富,所以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可塑性,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老师则应该是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孩子自己探索和学习,淡化知识的内容体系,尽量减少约束和规则,老师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

3)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连续论者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是一步步向前推移, 发展是一条平滑的成长Illi线。

而阶段论者则认为,发展是一连串的突变,每一次突变后,儿童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3、观察法思维特点是什么?自然观察法与结构性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观察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自然观察法——在自然的环境下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观察也可在预先控制的情境中进行——结构性观察。

自然观察法是研究年幼儿童较好的方法,因为我们很难借助语言技巧研究婴幼儿的心理和行为。

它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度,能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结构性观察是在实验:室中设计一个可能会促进某种行为发生的情境,然后透过隐藏式的摄像机或单向玻璃观察儿童,看儿童是否会表现出那种行为来。

结构性观察它使所有的被观察者都面临相似的情境。

但它的生态效度不如自然观察法。

4、调查法的特点是什么?有哪几种方式?能够收集到大最的资料,使用方便,效率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

调查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访谈法及问卷法。

5、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级阶段及其主要特点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并描述了各个阶段的特征。

皮亚杰认为,这些阶段的次序是固定不变的,所有儿童都以相同的次序经历这些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以上一个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并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

1.感知运动期(0-2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认识外界,创造出动作图式(感知运动图式)以适应周围环境,这些动作图式逐渐内化为心理符号(或符号图式),使儿童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发展出延迟模仿,并使儿童不再依靠试误的方法而是能借助表征解决简单的问题情境。

在该阶段的后期,儿童建立了初步的因果关系概念,开始认识到主体既是动作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来源。

2.前运算期(大约2-7岁)由于符号和象征功能的出现,思维得以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表象思维和直观形象思维成为该阶段的主导。

儿童开始在游戏(尤其是假想游戏)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和想象。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白我中心和泛灵论的思维。

3.具体运算期(大约7-11岁)儿童能借助具体实物的支持,进行运算:思维获得了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但是还不能对假设性命题进行逻辑思考。

4.形式运算期(11、12岁以后)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具体实物的束缚,能进行抽象的、假设一演绛推理。

四、论述分析题:1、请列举20世纪……(答案只供参考,同学可以自由摘录一些进行回答)(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白我和超我。

性木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木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即“性感带”。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

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

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口腔期、肛门期、性感期、潜伏期、两性期。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旦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认为自我不仅仅是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裁者,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发挥白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以便成功地适应环境,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但一个2 岁的儿童响。

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ifii临一对危机或冲突。

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

(3)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

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天倾向,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取决于父母和其他至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是由个人独一无二的经验锻造的,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4)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继承了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与华生的刺激一反应观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

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会在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下增强;同样该行为也能通过惩罚,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样,都会重复导致积极结果的动作,并消除导致消极结果的动作。

每个人的行为模式与环境密切相关。

环境塑造了习惯反应,而习惯反应构筑了人格,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

(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儿童总是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

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

“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个体还存在自我强化。

当白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会通过对他人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观察,以及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评价,逐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智力是可以协助个体适应其环境的基本生活过程。

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感知运动期(0-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1岁)、形式运算期(11、12岁以后))。

这些阶段的次序是固定不变的,所有儿童都以相同的次序经历这些阶段, 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以上一个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并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

(7)信息加工理论:儿童是能根据环境要求修改思想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个体,但是他们认为, 发展是连续的,思考过程——感知、注意、记忆、信息分类、计划、问题解决及书写和交谈等综合能力——在各个年龄都很相似,只是程度不同。

(8)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强调儿童能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认知成熟,儿童与成人或年长伙伴的互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他认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9)社会生态系统论: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索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文化)之间的儿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