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课时《单元综合复习》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课时《单元综合复习》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面积第5课时单元综合复习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复习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并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m²)、平面分米(dm²)、平方厘米(cm²);知道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并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它们解决面积问题。

本课主要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升,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概括能力,通过具体的题目回顾新知。

针对各知识点,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注重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2.进一步巩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它们解决面积问题。

1 / 73.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教学难点:利用面积单位进行面积间的换算,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面积问题。

教学过程:2 / 7师:同学们,面积的意义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出示图形,便于直观的理解。

追问:你能说说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吗?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明确两者单位不同,不能进行大小比较。

2.常用面积单位。

师:我们学过哪些常见的面积单位?师追问:1平方厘米(cm²)、1平方分米(dm²)、1平方米(m²)谁大呢?学生自由说一说,课件出示:3 / 7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3.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课件出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4.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师:你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师需要强调,是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

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积6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材第60~62页的内容。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教具准备
3




前置测评: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你还记得吗?
1、长度单位有哪些?
毫米(mm)、厘米(cm),
分米(dm)、米(m)、千米(km)
2、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c)
3、让学生测量出自己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以备巩固练习中用到。
4、今天我们继续新家参观,装修一新的房子真漂亮,可是,豆豆却一直有个问题:这个新房子每个房间到底有多大呢?你们能不能帮助豆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科
数学
年级

教研组
三年级数学
单元
第五单元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开始,是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图形)面积计算的必要基础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生:将它们重叠,如果重合,说明一样大。如果宽度一样,长度大的就大;如果长度一样,宽度大的就大。
课件演示:将两个图形重叠后你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面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面积》
17平方米=( 1700 )平方分米 700平方厘米=( 7 )平方分米 4500平方分米=( 45 )平方米
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问题:1. 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 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
我知道了客厅 的长和宽。
地砖是正方形的, 边长是……
问题:下面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我这样算:边长是1分米,面积 就是1平方分米。
还可以这样算:边长是10厘 米,面积就是10×10=100 (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自主探究,研究新知
(二)探究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想一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仿照上面的方法说一说。
问题:(1)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解答正确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90×6=540(平方米) 540平方米=54000平方分米 54000÷4=13500(块) 答:需要13500块。
三、巩固练习,强化理解
3. 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墙上有一块黑板, 面积是3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 是多少平方米?
问题: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 1平方米?
三、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
1.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15个
16个
27个
三、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
2. 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
最小?(每个□代表1平方厘米。)
8平方厘米
最小
10平方厘米
最大
9平方厘米
三、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

数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数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5篇每个三班级数学教师都应当让学生学到知识,爱上学习,把握学习的方法,并终身受益。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你知道如何写三班级数学教案?不妨和我们共享一下。

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数学三班级下第五单元教案篇1一、教材(一)内容:人教版学校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二)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倍的生疏”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头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

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

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观看、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擅长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爱好,培育他们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接受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沟通等教学手段,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猎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沟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简洁建立表象。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第五单元面积新知识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

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导读:本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30×4300×7200×8 12×443×2 33×3 23×3 11×7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

(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3)教师:大家刚才提了很多问题,那如果邮递员工作了10天,他要送多少份报纸?如果工作了30天呢?出示例题1:邮递员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300×10 300×30(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出示例题1的后半题:邮递员平均每天送60封信,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封信?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15篇)

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15篇)

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15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篇一1、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

改革课堂,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是从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方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来熟悉题目中的信息,所以这种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体验解题的全过程。

本设计遵循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与阅读、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尤其突出了“分析与解答”的过程,引导学生以发言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先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计划表达清楚,再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最后回顾反思。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一次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了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校牌。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下列复习题。

(1)5平方米=()平方分米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00平方分米=()平方米(2)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

这片菜地的面积是多少?(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学生独立完成、修改后的交流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复习题,进一步明确了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巩固了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巩固和激活,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例8。

(1)请学生说一说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1:我知道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生2:我知道地砖是方形的,边长3厘米。

生3: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理解题意。

师: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就是求什么?生1:就问一个长方形客厅的地板能铺多少块瓷砖?生2:就是找出一个长6米,宽3米的大长方形里,可以放多少个边长3米的小正方形。

【K12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K12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

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估座位、购书等。

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回顾100以内数的加减乘除基本概念。这些运算是数学的基础,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今天学习的重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购物时如何进行货币换算,或者如何根据长度单位换算测量物体的尺寸。这些案例将展示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学运算和换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数学运算能力:通过整理和复习加、减、乘、除基本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逻辑思维能力:在解决长度、质量和货币换算问题时,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增强问题分析能力;
3.数据观念: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据观念;
4.应用意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举例:如37+58,学生可能会计算出95而不是95。
(2)乘除法的应用:学生在解决乘除法应用题时,往往难以理解题意,不能正确地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举例:当遇到“小明有18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可能会直接将18除以3,而忽略题目的实际意义。
(3)数据整理和分析:学生在收集、整理数据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分类、描述和展示数据,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材第60~75页。

知识梳理内容重点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1.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时,面积单位要统一。

2.测量图形的面积,应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1.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求出长方形的宽(长)。

2.可根据正方形的周长求出正方形的面积。

3.计算时要注意面积单位的统一。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解决问题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时要找准数量关系。

复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面积这个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个温习的过程,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使思维获得发展。

复习重难点通过对面积相关知识的全面整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找实际背景,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既快又准地解决问题。

复习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灵活地解决问题。

复习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谈话导入法: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独立回答,揭示课题) 小组讨论:(1)面积的定义?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怎样的?(2)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3)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4)怎样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品析: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本单元知识,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整理知识点做了铺垫。

】情景导入法:一个果园长35米,宽24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3平方米,这个果园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果树?生: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果园的面积,再根据平均的意义,用果园的面积除以3得到问题的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地位与作用: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还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8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认识面积教学内容:教材P61~62例1、例2及“做一做”,教材P64“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面的存在与面的大小,并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尝试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面积单位作准备。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面积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正方形等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在直观比较中引出“面积”。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60情境图。

师: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两个同学用同样的速度(擦黑板的快慢程度)来擦黑板和国旗,谁先完成呢?为什么?【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比国旗面大。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面积单元导语本单元共包括四个大的知识点: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面积和面积单位该部分知识共包括例1、例2和例3三个例题。

教材通过例1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面积,并感知面积的含义;例2通过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来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例3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并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该部分的知识共包括例4和例5两个例题。

例4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找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例5让学生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该部分的知识共包括例6和例7两个例题。

例6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换算掌握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例7是让学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面积,并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例8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应用。

4.解决问题该部分知识包括例8这一个例题。

例8教学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创设充实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结论,通过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研究过程;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交流、比较和评价,使学生从中学会估测的方法,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化;联系实际,探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要创设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再发现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面积计算公式,并联系实际,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的习惯;加强新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第1课时面积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61页例1、例2,及第62页的做一做。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复习课。

教材内容包括:认识面积,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掌握面积单位,能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运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概念,掌握面积单位,能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尺子、三角板、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小明用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

请同学们思考,小明用的正方形纸片数量是多少?2. 回顾面积概念:问题: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有哪些?学生回答: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问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边长×边长。

4. 例题讲解:例题1:计算下图中长方形的面积。

图示: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

解答:长方形的面积 = 10厘米× 5厘米 = 50平方厘米。

例题2:计算下图中正方形的面积。

图示: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

解答:正方形的面积 = 6厘米× 6厘米 = 36平方厘米。

5. 随堂练习:练习1:计算下图中长方形的面积。

图示: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

练习2:计算下图中正方形的面积。

图示: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

6. 面积单位换算:问题: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回答: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5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5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生能够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3.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探究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3. 学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解决。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隆化七校年级:三年级主备教师:苟明礼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隆化七校年级:三年级主备教师:苟明礼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隆化七校年级:三年级主备教师:苟明礼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隆化七校年级:三年级主备教师:苟明礼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隆化七校年级:三年级主备教师:邓秀梅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隆化七校年级:三年级主备教师:邓秀梅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隆化七校年级:三年级主备教师:邓秀梅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隆化七校年级:三年级主备教师:邓秀梅。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全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全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第五单元《面积》单元备课
教学
内容
1、面积和面积单位 2、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涉及到4个内容,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打下基础。
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国旗面比较小。我们就说国旗面的面积比较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用图形表示出来吗?(动态演示把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都称作封闭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
师: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教材在讨论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教材在编排中,以面积含义为基础,以度量的本质为核心,层层深入地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活动。
(4)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如例5、例7和例8的设计都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
问题:下面两个图形哪个的面积大?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汇报:选择一种图形来比较。
(4)应该用哪种单位表示图形的面积更合适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统一意见:用正方形表示更合适,因为正方形表示最标准。
师:看来,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材第60~75页。

知识梳理
内容重点知识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
或封闭图形的大
小就是它们的面
积。

1.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时,面积单位要
统一。

2.测量图形的面积,应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面
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
单位有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平方
米。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1.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求出长方形
的宽(长)。

2.可根据正方形的周长求出正方形的面积。

3.计算时要注意面积单位的统一。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解决
问题
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时要找准数量关系。

复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面积这个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个温习的过程,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使思维获得发展。

复习重难点
通过对面积相关知识的全面整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找实际背景,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既快又准地解决问题。

复习方法
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灵活地解决问题。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谈话导入法: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独立回答,揭示课题) 小组讨论:(1)面积的定义?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2)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3)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4)怎样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
【品析: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本单元知识,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整理知识点做了铺垫。


情景导入法:一个果园长35米,宽24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3平方米,这个果园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果树?
生: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果园的面积,再根据平均的意义,用果园的面积除以3得到问题的答案。

师:这道题应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平均分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面积”的知识,并板书课题。

【品析: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引入,将学生带入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复习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收获,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

◎引领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点。

(1)小组讨论
出示讨论题:
①面积的定义?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④怎样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怎样根据平面图描述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2)组织汇报,引导归纳。

①面积的定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②认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

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品析:整理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时,通过教师呈现的两个问题进行有效讨论,使学生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在组织汇报阶段,通过分类整理复习,适时进行巩固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


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时要与之前学过的知识相结合,理清思路,正确列式。

三、探索实践,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六”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你是怎样想的?确定洒水车1分钟洒水的面积?
【品析: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提升学生思维。


2.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六”第10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说一说解题思路,再集体交流。

【参考答案】
8.200×8×6=9600(平方米)
10.(1)36×4=144(厘米)
(2)36×4+18×2=180(厘米)
(3)面积相等,面积是36×18×2=1296(平方厘米)。

四、评价总结,提升能力
1.回顾自己本单元的学习和收获,你对自己满意吗?
2.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
【品析: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经验,使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也得到提升。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面积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一个基础点,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打下伏笔。

在复习中应引导学生既要掌握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又要灵活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在复习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因此,复习时,应立足于梳理知识,构建网络知识脉络,加强练习,提升方法。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不能熟练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我的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