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车软件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打车调研报告
打车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引言打车服务是现代城市生活中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打车软件应运而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人们对打车服务的使用情况、对打车软件的满意度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困扰。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设计包含了多个方面的问题,涵盖了用户对不同打车软件的了解程度、使用频率、满意度、支付方式、服务评价以及遇到的问题等。
三、调研结果1. 打车软件使用情况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受访者都使用过打车软件。
其中,约80%的受访者每月使用打车软件的频率超过5次,说明打车软件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受访者对不同打车软件的使用情况也有所了解,其中滴滴出行和优步是最受欢迎的两个软件。
2. 打车软件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打车软件整体满意度较高。
其中,服务质量、等待时间和价格是用户对打车软件最关注的几个方面。
满意度较高的原因主要是打车软件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的出行方式。
3. 打车软件支付方式打车软件的支付方式也是受访者关注的一项。
调查显示,约50%的受访者更倾向于使用线上支付,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另外,仍有一部分受访者选择线下支付,多数原因是对线上支付的安全性和方便性还存在一定的顾虑。
4. 问题和困扰调查发现,一些受访者在使用打车软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和困扰。
其中,等待时间过长、司机服务质量不好以及拼车时与陌生人乘坐的不安全感是受访者最常提到的问题。
此外,一些受访者在使用打车软件时也遇到技术故障或者系统错误,导致使用不便。
四、建议与改进针对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和困扰,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方案:1. 打车软件可以加强对司机的评价和监督机制,提高司机服务质量,减少用户的投诉次数。
2. 缩短等待时间,可以增加更多的车辆资源,提高系统的调度能力,让用户等待时间更短。
3. 加强乘客的安全感,可以通过加强用户的身份验证和乘客之间的互评系统等措施来提高拼车时的安全性。
打车软件的市场分析报告
打车软件的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打车软件已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对打车软件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用户需求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2. 市场规模打车软件市场规模庞大,不断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打车软件使用率已达到X%,市场规模超过X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3. 竞争格局目前,全球打车软件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Uber、滴滴出行、Grab、Lyft等知名品牌。
这些公司通过提供便捷、快速、安全的出行体验,吸引了大量用户和投资。
同时,传统出租车行业也在逐渐转型,推出自己的打车软件,与新兴企业展开竞争。
4. 用户需求用户对打车软件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便捷性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叫到车辆,并且无需等待过长时间。
打车软件的便捷性是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
4.2 安全性用户对自己的出行安全十分关注,希望打车软件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司机和车辆信息。
同时,打车软件应该有严格的背景审核制度,保证用户的出行安全。
4.3 价格合理用户在选择打车软件时,除了考虑便捷性和安全性外,还会对价格敏感。
价格应该合理,用户可以通过打车软件获取最具性价比的出行方案。
5. 发展趋势5.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打车软件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的打车软件能够通过用户的历史出行记录和个人喜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出行服务。
5.2 出行生态链拓展打车软件开始向出行生态链的其他领域延伸,如共享单车、电动汽车等。
这样的拓展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出行选择。
5.3 地理拓展打车软件公司正不断拓展国际市场,进军更多国家和地区。
这样的发展有助于打车软件实现规模化经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6. 结论打车软件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随着用户对便捷、安全、价格合理的需求不断增加,打车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用户体验,以保持竞争力。
同时,抓住智能化、出行生态链拓展和地理拓展这些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打车软件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滴滴打车出行调查报告
滴滴打车出行调查报告导读:本文滴滴打车出行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打车软件市场竞争格局1、两大巨头引领打车软件市场自2012年首款打车软件问世,我国打车软件种类已达30多种,但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打车软件只有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大黄蜂打车、打车小秘、摇摇打车等少数几款。
经过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烧钱大战,迅速成为打车软件市场的两大巨头。
调查显示,50%以上的司机和乘客同时使用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款软件。
在司机群体中,使用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司机占比分别为71.5%和63.9%。
在乘客群体中,使用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比例分别为62.4%和56.0%。
2、人际传播为打车软件主要传播渠道3、返现额度为选择打车软件的深层次因素4、司机的品牌忠诚度高于乘客目前,70%以上的司机和乘客愿意安装多款软件。
其中,愿意安装多款软件的乘客占比达75.2%,略高于司机。
但值得注意的是,司机和乘客换用打车软件的比重均低于安装多款打车软件意愿的比重,这说明大多数用户对打车软件存在使用习惯,并非会随意换用打车软件。
而横向比较换用率,15.6%的司机换用过打车软件,48.4%的乘客换用过打车软件,折射出司机对打车软件的品牌忠诚度更高。
对于司机而言,“不容易接单”是换用打车软件的首要因素,占比达85.4%,而“奖励更高”并非主要因素。
可见,尽管打车补贴可增加司机的收入,但并非长期固定补贴且额度不大,司机更加关注的是接单。
对于乘客而言,“新软件返现额度更高”是换用打车软件的首要因素,占比达40.4%,其次是“以能*车为目的”(26.9%)和“新软件操作更方便”(24.5%)。
这说明待打车补贴取消之后,能够*车将成为打车软件市场的王道。
二、打车软件使用行为分析1司机对打车软件的使用行为分析1.1年轻司机更倾向于全程开启打车软件调查显示,59.7%的司机会全程开启打车软件,40.3%的司机会在空驶时开启打车软件。
打车平台分析报告范文
打车平台分析报告范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打车平台在我国的城市中逐渐发展壮大。
打车平台通过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便捷、快速、安全的叫车服务。
本篇报告将对打车平台进行分析,了解其市场规模、用户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看打车平台的市场规模。
根据近年来的数据统计,打车平台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打车平台来出行,这不仅因为其方便快捷的叫车服务,还因为可以节约等车的时间和成本。
打车平台的市场规模还存在着进一步扩大的潜力,因为目前仍有许多地区没有打车平台覆盖,而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出行的需求将会增加。
其次,用户特征也是我们分析的重点。
打车平台的用户群体非常广泛,包括年轻人、上班族、老年人等等。
特别是年轻人,他们熟悉并善于使用新科技,在打车平台上叫车非常普遍。
而上班族则经常使用打车平台作为上下班的交通方式,方便又省心。
老年人也逐渐开始接受打车平台,他们可以通过手机简单地叫车,无需等待和争抢出租车。
此外,打车平台还可以满足残疾人、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出行需求,提升他们的出行质量。
然而,打车平台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司机的素质和服务质量不一致的问题。
由于打车平台的规模庞大,管理难度较大,导致一些司机存在迟到、态度恶劣、拒载等问题,给用户带来不良用车体验。
其次是关于安全性的担忧。
虽然打车平台会对司机进行身份验证和背景调查,但仍有一些安全隐患,对女性和单独出行的用户感到不安。
此外,打车平台还面临竞争激烈的局面,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服务,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最后,关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打车平台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通过优化用户界面、提高司机素质和服务质量,加强安全措施等方式,满足用户对顺利、舒适、安全出行的需求。
此外,打车平台也可以逐步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农村和乡镇的覆盖范围,扩大服务对象。
同时,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打车平台还可以投资研发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更快速、高效的叫车服务。
打车软件 调查报告
打车软件调查报告打车软件调查报告一、引言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打车软件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打车软件进行全面调查,以了解其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受访者参与。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打车软件的使用频率、用户体验、价格与服务质量、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
三、调查结果1. 使用频率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85%)使用打车软件至少一次以上。
其中,有35%的受访者每周使用打车软件超过3次,说明打车软件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
2. 用户体验在用户体验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对打车软件的使用体验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
他们认为打车软件提供了便捷的叫车服务,而且操作简单、界面友好。
然而,也有约20%的受访者对打车软件的用户体验表示不满意,主要原因是等待时间较长或者叫车失败的情况较多。
3. 价格与服务质量关于价格与服务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80%)认为打车软件的价格相对传统出租车更为合理,且服务质量更高。
他们认为打车软件提供了更多的支付方式选择、车辆评价和司机评价等功能,使得乘客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车辆和司机。
4.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在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打车软件的安全性普遍持肯定态度。
他们认为打车软件提供了实时定位、行程记录和紧急求助等功能,使得乘客在乘车过程中更加安全。
然而,也有部分受访者对打车软件的隐私保护表示担忧,认为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滥用或泄露。
四、用户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总结了一些用户对打车软件的建议,以期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1. 提高叫车成功率:加强与司机的沟通,减少叫车失败的情况。
2. 缩短等待时间:优化算法,提高车辆调度效率,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3. 加强司机培训:提高司机服务质量,加强对乘客权益的保护意识。
4. 加强隐私保护: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泄露和滥用。
滴滴打车出行调查报告
滴滴打车出行调查报告
滴滴打车出行调查报告
一、打车软件市场竞争格局
1.3超四成司机认为用打车软件抢单容易
调查显示,在近一个月,50%以上乘客软件打车占总打车量的比重在40%以上,其中,27.9%乘客软件打车占总打车量的比重在50%以上。
软件打车已成为乘客主要出行方式,乘客初步形成了软件打车的消费习惯。
2.2乘客软件打车成功率相对较高
随着前段时间打车软件风靡一时,很多诸如出租车没有按约定时间前来、支付不成功的报道也大量涌现。
但据调查显示,一线城市的乘客使用打车软件的下单成功率为83.7%;二三线城市虽然稍低一些,但是也在70%以上。
这说明,乘客使用软件打车的成功率相对较高,下单问题并没有报道所说的那么严重。
另外,乘客下单不成功的主要情况为出租车没有按约定时间前来。
关于这一点,外在影响因素较多,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协调努力解决。
2.3移动支付为主要付款方式
根据《20xx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3G用户总规模突破4亿人,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32.7%,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人,手机支付用户在手机网民中占比由20xx年13.2%上升至25.1%。
可见,3G*已进入普及阶段,手机支付用户呈
高速增长态势,为打车软件应用和移动支付提供了较好的客户基础。
调查显示,在打车族中,3G手机用户占比达89.1%,其中,51.7%的3G手机用户选择了移动*。
在而支付方式方面,85.6%的乘客采用手机移动支付。
2024年打车软件移动应用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打车软件移动应用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打车软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打车软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便捷、快速的打车服务,满足了人们出行需求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出行方式。
本文将对打车软件移动应用市场环境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市场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用户需求等方面的内容,为打车软件企业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2. 市场发展趋势分析2.1 移动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50亿,用户渗透率达到70%以上。
这为打车软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加大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2.2 交通拥堵问题的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困扰。
打车软件的出现,提供了一种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获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2.3 科技创新的推动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创新,为打车软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打车软件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出行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3. 竞争格局分析3.1 市场主要参与者目前,打车软件市场存在着多个主要参与者,如Uber、滴滴出行、快的打车等。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营销手段,争夺市场份额和用户资源。
尤其是滴滴出行和Uber在中国市场展开了激烈竞争,形成了明显的“双雄争霸”的局面。
3.2 竞争策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各家打车软件企业采取了不同的竞争策略。
例如,滴滴出行通过低价优惠券和积分兑换等方式吸引用户,提升市场份额;Uber则注重在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提升,通过提供高端专车服务区分于其他竞争对手。
4. 用户需求分析4.1 价格透明和实惠用户对打车软件的主要需求之一就是价格透明和实惠。
用户希望通过打车软件能够获取准确的车费估算信息,并享受合理的打车价格。
2024年移动互联网打车软件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移动互联网打车软件市场分析现状引言移动互联网打车软件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得叫车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打车软件市场中,竞争异常激烈。
本文将对移动互联网打车软件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主要参与者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市场规模移动互联网打车软件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9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打车软件市场的总交易额为2000亿美元,并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5000亿美元。
这显示了该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主要参与者当前,移动互联网打车软件市场上有许多主要参与者,包括优步、滴滴出行和快的打车等。
以下是对其中几家公司的简要介绍:1.优步(Uber):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打车软件公司之一,优步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
其通过线上平台连接顾客和司机,并提供安全、便捷的打车服务。
2.滴滴出行: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滴滴出行不仅提供打车服务,还涵盖了顺风车、出租车、专车和企业用车等多种出行方式。
滴滴出行通过数据分析和精细化运营,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3.快的打车:作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移动打车公司,快的打车也是中国打车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公司通过多元化业务布局和创新的合作模式,不断拓展市场份额。
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司,还有其他公司如Lyft、Grab和Ola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展开业务,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移动互联网打车软件市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1.政策法规的限制: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打车行业实施了严格的监管,限制了打车软件的发展空间。
例如,一些地区对网约车司机的资质和车辆要求进行了限制,使得公司难以在这些地区开展业务。
2.安全问题:由于打车软件的特殊性,用户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各家公司需要加强用户身份认证、司机背景调查等措施,以确保用户的安全。
机遇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移动互联网打车软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打车软件市场分析
打车软件市场分析一、打车软件发展背景我国一二线大城市中,“打车难”一直困扰着出租车行业,乘客打不到车、司机空载,司机和乘客之间存在着信息和资源的高度不对称。
统一电召平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司机和乘客的信息不对称,但经常出现乘客或者司机爽约的现象,影响用户体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用户为中心的打车应用将司机和乘客连在一起,其良好的使用体验吸引用户使用,为司机和乘客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乘客可以便捷地通过手机发布打车信息,并立即和抢单司机直接沟通,大大提高了打车效率。
二、打车软件发展历程与现状2011年底随着摇摇招车的成立,预示着中国手机打车应用市场的开启。
此后,快的打车、滴滴打车、打车小秘、大黄蜂等数十款移动打车应用相继出现。
2013年随着市场的发展,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逐渐增多,移动打车行业先是受投资公司青睐,获得大量资金注入,各移动打车应用之间掀起激烈的用户争夺战,随后,互联网巨头介入,移动打车变为巨头之间的争夺战,软件覆盖的区域也由一线城市深入到二三线城市。
2014年,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成为移动打车市场的双寡头,同年Uber入华,在合作方百度以及自身规划下,Uber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2015年2月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宣布合并,后改名为滴滴出行。
以滴滴出行和Uber为代表的市场格局也逐渐形成。
一开始使用软件的人很少,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推广费用,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各软件厮杀的过程中,缺乏竞争力的软件被淘汰。
打车软件企业的营销策略可谓是“急功近利,简单粗暴”,打车软件公司真正开始了大规模的“烧钱”营销模式,大规模的乘车补贴政策,从每单5元到每单50元不等,补贴大战一直持续。
如今虽然市场格局已变,但是烧钱大战再次上演,主角早已变成滴滴出行、中国优步、神州专车和易到用车等背后站着BAT和乐视等公司的大玩家。
对于他们而言,何时能在中国市场上盈利还不可预知,但烧钱游戏短期依然看不到结束的迹象。
2024年打车软件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打车软件市场分析现状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打车软件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当前打车软件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用户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为打车软件企业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提供参考。
1. 市场规模打车软件市场规模庞大,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移动打车市场在过去几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移动打车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元。
2. 竞争格局目前,打车软件市场竞争激烈,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
几家领先的打车软件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中包括滴滴出行、Uber等知名品牌。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推广等手段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形成了较高的市场壁垒。
此外,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一些传统出租车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打车软件,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抢占市场份额。
这为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
3. 用户需求打车软件的用户需求主要包括便捷性、安全性和价格的合理性。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用户追求更快捷的出行方式,打车软件成为他们的首选。
此外,用户也越来越注重出行安全。
打车软件企业通过实施严格的安全措施,如司机背景调查和车辆安全检测,来确保用户的出行安全。
价格合理性也是用户的重要考虑因素。
打车软件企业通过优惠活动、积分兑换等手段来吸引用户,提高用户粘性。
4. 发展趋势未来,打车软件市场将出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4.1 共享出行模式共享出行模式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通过将用户的出行需求进行整合,打车软件企业可以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交通拥堵以及环境污染,并且为用户提供更加经济实惠的出行方式。
4.2 无人驾驶技术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打车软件企业有望引入无人驾驶汽车来提供出行服务。
这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并且提升用户体验。
4.3 区域扩张随着市场饱和度的增加,打车软件企业将加大对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市场开拓力度。
通过与当地出租车公司的合作或者直接进入市场,打车软件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关于打车软件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以湖北荆门为例
qiyekejiyufazhan1绪论打车软件是一种智能手机应用软件,乘客可以便捷地通过手机发布打车信息与抢单司机直接沟通,大大提高了打车效率。
但是一些打车软件在用户手机上植入恶意广告,传播不良信息,窃取用户隐私,间接造成扣费,从而影响了用户体验;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出租车司机一心热衷于抢订单赚补贴,导致许多乘客路边打车却遭空驶出租车司机的无视,等等。
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打车软件发展前景的质疑。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和以SPSS 软件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具体把握打车软件的使用现状,并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影响打车软件使用程度的因素,进而挖掘潜在用户,针对不同的使用群体进行不同策略的定向服务,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
2研究设计本文以荆门市为调研地点,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经常使用打车软件用户的人群特征,为后续调查和分析做准备。
在“滴滴打车”使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式展开调查,对数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对样本的基本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与掌握。
在此基础上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t 回归分析及因子分析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从“打车软件的总体现状分析及产品定位”“打车软件使用客户特征分析”“打车软件使用频率等级分析”“打车软件使用潜在用户挖掘”等方面进行数据信息深度挖掘,并对打车软件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科学的调研结果和优化方案。
3数据来源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湖北荆门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
为了合理地组织抽样,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采用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
首先,根据调研主题的需要对调查对象按各辖区性质进行分层。
在分层抽样的基础上,以层为单位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通过问卷投放及回收,共计有效问卷500份。
4数据分析4.1打车软件的总体现状分析及产品定位在有效样本中,有使用和没有使用打车软件习惯的人数占比分别为55.67%和44.33%。
从使用打车软件的比例可知,已有超过半数的人有使用打车软件的习惯。
调查报告(打车软件)
调查报告1.调查背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下,打车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的最常用方式之一。
而自从网络的便捷之处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来后,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开始了与互联网的结合。
于是乎两者相结合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打车软件纷纷出世,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012年手机打车市场悄然兴起,应用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最具代表性的软件要数现已合并的嘀嘀打车、快的打车。
2013年随着市场的发展,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逐渐增多,软件覆盖的区域也由一线城市深入到二三线城市,同时随着互联网巨头的涉足,市场竞争呈现激烈化。
随着微信支付接入嘀嘀打车、支付宝接入快的打车,以及实行补贴减免手段轮番营销后,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阶段。
同时这也是腾讯与阿里巴巴在构建互联网生态圈的线下支付系统的重要扩展。
2014年手机打车软件市场用户习惯养成,依赖于打车App,市场盈利模式明显,较弱者慢慢退出市场,而直至2015年2月快的与滴滴打车合并,使得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调查介绍成立并正式营业与2010年的Uber作为全球打车软件的鼻祖,已在全世界数十个城市提供服务。
2014年7月在这个打车软件大战正酣之时Uber进入了中国市场,这里我们主要分析Uber现主要面临的市场形势,以及针对中国用户群体应该形成怎样的策略。
3.竞争对手调查在中国,Uber目前最大的国内竞争对手是滴滴快滴打车。
在今年2月两个公司合并之后,便隐约出现了一家独大的局面。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去年7月才进入中国市场的Uber,哪怕是作为全球打车软件的鼻祖,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撼动本土企业的现有地位。
对比滴滴快滴这样的本土企业,Uber的劣势在于进入晚,车源量相对较少以及政策上的一些不便,同时对中国的市场情况也没有本土企业来的熟悉。
而相比之下,有着更久历史及经验的Uber,在企业文化以及内涵方面明显是要比本土企业来的更加出彩的。
所以作为一家国际公司,Uber强调自己和国内同类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户在出国旅游时,同样可以使用Uber来叫车,而国内公司则基本只在国内有运营。
打车系统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出租车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打车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出行方式,以其便捷、高效、智能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新选择。
本报告旨在对打车系统的发展现状、技术应用、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打车系统的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打车系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打车系统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 用户规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打车系统用户数量迅速增长。
据统计,2019年我国打车系统用户规模已超过4亿人,其中移动出行用户占比超过80%。
3.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我国打车系统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参与者包括滴滴出行、美团打车、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等。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服务优化、市场拓展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
三、打车系统的技术应用1. 地图定位技术地图定位技术是打车系统的基础,它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车辆位置信息。
目前,主流打车系统均采用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
2.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打车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自动接单、语音导航、智能客服等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3. 大数据分析技术打车系统通过收集用户出行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出行方案。
同时,企业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优化运营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4.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在打车系统中应用广泛,如智能车载设备、车联网平台等。
这些技术有助于提升车辆安全性能,降低运营成本。
四、打车系统的市场前景1. 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打车系统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
如《关于促进智慧交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互联网+交通”行动的指导意见》等,为打车系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出行需求更加多样化。
打车软件调查报告
打车软件调查报告打车软件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方法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打车软件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用户对打车软件的使用情况、满意度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采用的调查方法为在线问卷调查,共有500名用户参与。
二、用户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用户每周使用打车软件的频率在3-5次之间,表明打车软件已经成为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另外,调查还发现用户主要使用的打车软件为滴滴出行,占比达到70%以上,其次是美团打车和首汽约车。
三、用户满意度针对用户对打车软件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用户对打车软件的使用体验表示满意。
用户普遍认为打车软件提供了便捷、快速、安全的出行服务,同时也提高了城市交通效率。
然而,也有少部分用户对打车软件的司机服务质量和软件稳定性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四、用户期望与改进在用户对打车软件的期望和改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用户最希望的是提高司机服务质量。
他们希望打车软件能够加强对司机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司机的礼貌和服务态度。
此外,用户还期望打车软件能够进一步提高定位准确度和预估时间的准确性,以提供更好的用车体验。
五、安全问题在调查中,也有用户对打车软件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关注。
他们担心司机身份真实性、乘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及个人信息的泄露。
对此,用户希望打车软件能够加强对司机身份认证和背景调查,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乘车环境。
同时,用户也希望打车软件能够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六、未来发展趋势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对打车软件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
他们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打车软件将提供更多便利的功能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用户期望打车软件能够进一步整合城市公共交通资源,提供更多出行选择;同时,也希望打车软件能够与自动驾驶技术结合,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出行服务。
七、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打车软件在用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高度的满意度。
2024年打车软件移动应用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打车软件移动应用市场调查报告概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打车软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报告旨在对打车软件移动应用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用户特征、主要竞争对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市场规模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打车软件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截至2020年底,全球打车软件用户总数超过10亿人,市场规模超过500亿美元。
预计在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用户特征通过调查数据可以得知,打车软件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年轻人群体中,尤其是20-35岁的年轻人。
此外,男性用户略多于女性用户,但女性用户增长速度更快。
打车软件的用户普遍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
主要竞争对手当前打车软件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Uber、滴滴出行、Grab等知名公司。
这些公司在市场份额和用户数量上占据领先地位。
它们通过提供便捷的服务、优惠活动以及与其他商家的合作等方式吸引用户。
发展趋势1.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打车软件公司将开始尝试使用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服务。
这将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2.电动车辆的普及: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打车软件公司开始引入电动车辆。
这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还能提升用户体验。
3.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借助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打车软件公司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喜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这将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和满意度。
总结打车软件移动应用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市场将不断演进。
打车软件公司应关注用户特征和需求,并持续创新和优化服务,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滴滴打车调研报告
滴滴打车调研报告滴滴打车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通过此次调研,了解用户对滴滴打车的使用情况,了解用户对滴滴打车的满意度和建议,为滴滴打车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线上问卷的方式收集用户的使用情况和对滴滴打车的评价;2.用户访谈:采访部分用户,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体验。
三、调研结果1.使用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使用滴滴打车,每周使用次数超过3次。
2.满意度评价在使用滴滴打车的过程中,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滴滴打车的价格相对合理,提供了方便的交通服务。
另外,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滴滴打车的司机态度较好,能够提供良好的乘车服务。
然而,也有约10%的受访者对滴滴打车的司机服务态度表示不满意,希望能够有更好的改进。
3.用户需求根据用户访谈结果,用户对滴滴打车有以下几点需求:(1)提高司机的服务态度:用户希望滴滴能对司机进行更为严格的培训和管理,重视司机的服务态度,提高乘车体验。
(2)提供更多打车选择:用户希望在滴滴打车的平台上能够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车辆供选择,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提高打车效率:用户希望滴滴打车能够在高峰期能够提供更多车辆,减少等车时间。
四、改进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加强司机培训和管理:滴滴应加强对司机的服务态度培训,建立完善的司机评价机制,对服务态度不佳的司机进行相应的处理。
2.增加车辆类型选择:在滴滴平台上增加不同类型的车辆供选择,比如商务车、专车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优化调度算法:滴滴应不断优化调度算法,提高打车效率,减少等车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4。
提升用户反馈渠道:建立更为便捷的用户反馈渠道,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改进。
五、总结滴滴打车是一款广受欢迎的打车软件,用户对其整体满意度较高。
然而,仍有一部分用户对司机服务态度不满意,对车辆选择有需求,并希望提高打车效率。
因此,滴滴应加强司机培训和管理,增加车辆类型选择,并不断优化调度算法,提升用户体验。
打车软件市场调查方案
打车软件市场调查方案背景如今,在城市中需要打车的时候,打车软件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之物。
各种打车软件应运而生,如滴滴、快的、优步等等。
这其中有哪些软件更受欢迎,用户习惯和需求是什么?这正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旨在了解用户对打车软件的需求、习惯以及软件使用情况,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发出适合用户需求的打车软件。
调查内容1.打车软件知晓度和下载量:调查被调查者是否知道哪些打车软件,以及他们最常使用哪些打车软件。
2.打车软件满意度和问题:调查使用过打车软件的被调查者对软件习惯和感受,以及遇到过哪些问题。
3.打车软件需求和建议:询问被调查者是否对打车软件有改进意见或新功能需求。
调查人群本次调查主要面向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手机用户,居住在城市中、有使用过打车软件的经历的人群。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我们将制作一份在线问卷,并公开发布此问卷链接。
我们也将寻求一些调查志愿者通过线下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流程1.制作问卷:我们将以Google表格的方式制作问卷,并获取问卷的共享链接,以便于我们发布。
2.发布问卷链接:我们将在社交媒体、论坛和各大网站上发布问卷链接,希望能够让尽可能多的用户参与。
3.线下调查:我们也计划通过线下方式在商场、学校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进行调查。
我们会派遣调查志愿者,向被调查者提供问卷并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
4.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将数据收集完毕后进行汇总,进行数据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为开发更加适合用户的打车软件提供指导。
调查结果我们将在结束调查后进行问卷数据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打车软件的知晓度和下载量。
2.打车软件的满意度和问题。
3.打车软件的需求和建议。
我们将把调查结果撰写成报告形式,通过公司内部和公开场合分享和发布。
总结本次打车软件市场调查旨在帮助我们了解用户需求和习惯,为开发更加适合用户的打车软件提供参考和指导。
我们将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尽力让更多用户参与调查,让调查结果更加客观和全面。
关于大学生对滴滴打车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滴滴打车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专业班级:财务管理(1)班目录➢引言➢调查实施➢数据分析➢调查结果➢结论和建议➢附录摘要本次调研主要是对大学生对滴滴打车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大学生对滴滴打车的使用心理动机及其消费行为的特点,通过总结对大学生使用滴滴打车提供更多的帮助。
因此本次调研主要在大学生之间展开调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方式进行全方位的统计,以得出最准确的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使用滴滴打车满意度普遍较高,但滴滴打车仍存在服务问题和宣传问题有待提高。
因此本次调研为滴滴打车的发展也提出建议,可作为滴滴打车研究依据。
一、引言出租车拒载已成为大城市中的普遍现象,“打车难”也成为许多人平时生活中的一道难题。
近来一款名为“滴滴打车”的APP迅速蹿红,被称为“打车神器”。
它的最大价值是匹配了乘客和司机的需求,有效的解决了“打车难”以及“空载率高”两大难题。
“滴滴打车” App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
较比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扬招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完美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实践。
大学生作为对新兴事物消费的主力军之一,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对滴滴打车使用情况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对滴滴打车深入了解,给大学生出行带来有效帮助以及对滴滴打车的推广提供依据。
二、调查实施1.实施调查。
根据具体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全方位、大面积地收集第一手信息。
将通过不同调查方式得到的数据筛选、分类、汇总,将信息表达方式进行处理,以适应对2.数据分析所采用的措施,以备进一步处理。
2024年打车软件移动应用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打车软件移动应用市场分析现状[TOC]摘要本文对目前流行的打车软件在移动应用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打车软件的市场份额、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总结了打车软件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瓶颈和机遇,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交通的拥挤,打车软件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工具。
打车软件通过利用智能手机的位置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出行方式,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叫到车辆。
近年来,打车软件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不同的打车软件在用户体验、服务质量、价格竞争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打车软件移动应用市场的现状,为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参考,以促进打车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打车软件市场概况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打车软件来满足出行需求。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打车软件包括滴滴出行、快的打车和首汽约车等。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滴滴出行在国内打车软件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其市场份额超过80%。
快的打车和首汽约车等其他打车软件则在市场份额上相对较小。
3. 用户需求分析打车软件的用户主要需求包括快速叫车、优质的服务、安全的出行和合理的价格等。
根据用户反馈和调研数据,用户对于打车软件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快速叫车用户希望通过打车软件能够快速找到空闲的车辆,并能够预估到达时间。
快速叫车是用户选择打车软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优质的服务用户对于司机的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包括礼貌待客、安全驾驶和良好的态度等。
同时,打车软件应该提供良好的客服服务,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
3.3 安全的出行用户对于出行安全非常关注,打车软件应该提供实名认证和车辆认证等安全措施,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3.4 合理的价格用户希望打车软件提供合理的价格,并能够透明公开的计价方式。
4. 市场竞争分析打车软件市场竞争激烈,不仅存在同类打车软件之间的竞争,还有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竞争。
网约车软件使用场景分析范文
网约车软件使用场景分析范文产品体验分析第一次打开打的软件会征求开启GPS功能,应用会自动智能定位乘客所处位置。
填写手机号获取验证码,输入验证码之后即可开始使用应用。
绿色出租车显示附近出租车的数量和位置蓝色招手头像显示自己的位置点击它可以通过GPS自动重新定位设置常用地址预约时间点打车主要步骤:步骤一:点击这里可以手动输入自己的具体打车位置步骤二:点击现在打车可以进入更加详细的界面确定到达地址在这里手动输入更加精确的出发点可以手动输入目的地也可以按住界面底部语音输入按钮告诉司机师傅出发地点和终点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就是点击确定打车按钮,打车软件自动将你的信息发给附近的司机师傅整体来说快的打车在应用界面设计方面设计清新简洁,使用起来觉得还是方便快捷,快的打车软件还增加了两个比较舒心的功能:1、设置常用打车地址一键打车2、预约时间点打车设置完地址后图标会变成绿色,可以直接点击一键打车设置出发时间,出发地和目的地可以预约打车➢产品定位分析●目标用户:有打车需求的只能手机用户;出租车司机●产品定位:高效率准确打车应用●为用户解决的“痛点”:第一:乘客打车难;第二:的士空跑率高;➢竞争分析根据上面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底,滴滴和快的占据了打车软件市场超过98.3%的市场份额,滴滴打车以68.1%的高比例凸显市场领导者地位,快的打车获得30.2%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在持续四个多月的打车市场“烧钱圈地”告一段落后,全国汽车O2O打车市场的格局基本大局已定。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有巨头扶持,同样是“烧钱”,为什么“烧钱圈地”之后天下是三七分,个人认为是滴滴打车比快的打车更懂得整合资源,更懂得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比如在后补贴时代,滴滴打车联合微信红包推出“分享更有爱”的送红包活动,用户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又多了一份乐趣,滴滴也以此与快的拉开差距,树立品牌形象。
所以接下来快的打车应该迅速整合资源,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快的想要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的微创新,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用户、树立品牌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打车软件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王中媛曹艳玲谭畅
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年第04期
【摘要】文章以荆门市为调研地点,以打车软件为调研对象,发现中青年人群是打车软件的主要用户,拒绝使用打车软件的主要原因为安全系数低和传统出租车能满足其需求。
【关键词】打车软件;SPSS软件;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4-0257-02
1 绪论
打车软件是一种智能手机应用软件,乘客可以便捷地通过手机发布打车信息与抢单司机直接沟通,大大提高了打车效率。
但是一些打车软件在用户手机上植入恶意广告,传播不良信息,窃取用户隐私,间接造成扣费,从而影响了用户体验;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出租车司机一心热衷于抢订单赚补贴,导致许多乘客路边打车却遭空驶出租车司机的无视,等等。
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打车软件发展前景的质疑。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和以SPSS软件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具体把握打车软件的使用现状,并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影响打车软件使用程度
的因素,进而挖掘潜在用户,针对不同的使用群体进行不同策略的定向服务,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
2 研究设计
本文以荆门市为调研地点,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经常使用打车软件用户的人群特征,为后续调查和分析做准备。
在“滴滴打车”使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式展开调查,对数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对样本的基本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与掌握。
在此基础上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t回归分析及因子分析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从“打车软件的总体现状分析及产品定位”“打车软件使用客户特征分析”“打车软件使用频率等级分析”“打车软件使用潜在用户挖掘”等方面进行数据信息深度挖掘,并对打车软件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科学的调研结果和优化方案。
3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湖北荆门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
为了合理地组织抽样,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采用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
首先,根据调研主题的需要对调查对象按各辖区性质进行分层。
在分层抽样的基础上,以层为单位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通过问卷投放及回收,共计有效问卷500份。
4 数据分析
4.1 打车软件的总体现状分析及产品定位
在有效样本中,有使用和没有使用打车软件习惯的人数占比分别为55.67%和44.33%。
从使用打车软件的比例可知,已有超过半数的人有使用打车软件的习惯。
各大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宝、打车APP、QQ支付使用比例分别为58.49%、17.74%、23.40%、0.38%,微信支付占据最大的市场,打车APP的使用率仅次于微信支付,支付宝及QQ支付在打车出行中的使用率则相对较小。
对打车软件非常满意的受访者仅占7.56%,46.43%的受访者对打车软件基本满意,还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有接近2%的受访者对打车软件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
针对“未来是否有可能向别人推荐打車软件”的问题,有48.32%的受访者表示未来有可能向别人推荐打车软件,14.2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会向别人推荐打车软件,有37.39%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
可以将持中立态度的这一人群作为目标人群,探索其有没有可能成为打车软件的潜在消费者。
4.2 Logit模型建立及分析
根据二元选择模型的原理,运用SPSS进行Logit回归分析,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可以得到各变量的系数估计值、WaId统计量及其p值。
二元选择模型回归结果见表1。
如表1所示,模型自动剔除了职业变量和性别变量。
剩余变量的系数估计p值均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因此可以得到如下二元选择模型:
β1x1+…+βmxm=0.227×年龄-0.207×收入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年龄对是否有使用打车软件的习惯存在显著影响,变量“年龄”回归系数大于零,说明在各年龄段间,有使用打车软件习惯的用户更倾向于10~19岁、20~29岁这两个年龄段。
这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及对新鲜的追求程度和接受程度有关,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很少携带现金出门的习惯,使得其更倾向于接受打车软件出行这种出行方式,而本身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他们就成为这种出行方式的主要使用群体。
4.3 打车软件使用频率等级分析
本文将使用频率采用五分制量表,分为总是使用、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很少使用和从不使用,并用有序回归模型对参数进行求解。
根据有序回归模型的原理,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2)。
运用模型拟合信息对该模型进行估计,各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模型拟合信息的显著性为0.025,该模型具有有效性。
因此得到方程如下:
■ = ■ x1+…+■ xn=1.363×年龄10~19岁+1.218×年龄20~29岁+1.040×年龄30~39岁
在模型中,年龄在10~19岁、20~29岁和30~39岁的人对使用频率有显著影响。
系数均为正值,其中10~19岁为1.363,20~29岁为1.218。
相比于30~39岁及40岁及以上的人群有更高的使用频率趋势,青年相对于中年人有更强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而10~19岁相比于20~29岁的人有更高的使用频率,与年轻人喜欢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性相吻合。
4.4 主成分分析
本文将人群特征分为基本特征和经济特征两类。
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和职业,经济特征为月收入。
分析中发现,性别和职业对是否选择使用打车软件无明显影响,因此未将其纳入分析。
4.4.1 潜在用户基本特征分析
在第一个分类数据主成分分析模型中,我们引入基本特征变量,把5个不使用打车软件的原因变量与年龄变量放入二维空间,得到成分负荷图。
在第一个模型中,提取了两个主成
分,代表两个维度的信息。
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上的人群主要由于安全系数低而不愿意使用打车软件;而20~29岁的年轻群体主要由于传统出租车能满足需求而不使用打车软件。
而操作步骤麻烦、身边使用人少和不愿意尝试均不构成影响其选择使用打车软件的主要因素。
4.4.2 潜在用户经济特征分析
在第二个分类数据主成分分析模型中,仅引入人群经济特征变量,把5个不使用打车软件的原因变量与人群经济特征变量放入二维空间,得到成分负荷图。
在第二个模型中,提取了两个主成分,代表了两个维度的信息。
从月收入来看,月收入在2 001~3 000元的人群因为传统出租车能满足出行需求而不使用打车软件;月收入在4 001元及以上的人群主要由于不愿意尝试而拒绝使用打车软件,针对这一点,在调查中有很多受访者反映是因为自己拥有私家车而没有使用打车软件的必要。
5 调查结论
5.1 中青年人群是选择使用打车软件的主要消费群体
打车软件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齡在20~39岁之间的中青年消费群体,收入在2 001~3 000元的人群也是构成使用打车软件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
这类人群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对新鲜事物比较热衷,注重消费体验。
针对这种情况,打车软件公司可以在司机注册过程中加强对司机素质方面的测评。
后期,在司机完成配单后的乘客测评中,突出司机素质测评占星级的比重。
从而起到时刻监督司机,规范其行为的作用,增强乘客满意度。
5.2 未使用打车软件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系数低和传统出租车能满足需求
打车软件的发展受限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中小城市的消费者大多数认为传统出租车能满足消费需求,在当地,路边拦车的方式并没有对居民的出行造成很大的困扰。
此外,对打车软件缺乏认识,再加上近年来“网约车”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使得这一部分未使用打车软件的受访者对打车软件形成了消极认知,从而导致其拒绝使用打车软件。
对于这样的情况,打车软件公司可以在体制上进行完善和改进,加强司机审核机制,并且在打车软件的广告宣传中突出强调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冬新,栾洁.滴滴打车的营销策略与发展对策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105-108.
[2]刘啸.滴滴打车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广州:广东财经大学,2016.
[3]田苗,周旭升.电子商务新领域出租车订车应用软件的发展趋势与建议[J].中国电子商务,2013(22):33-34.
[责任编辑: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