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定义和特征;2.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分类及其形成机制;3.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定义和特征:深层海水运动、大洋环流和波浪;2.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分类及其形成机制:热带海洋环流、大规模海洋涡旋和内波;3.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热带气候、营养盐输送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大规模海水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大规模海水运动吗?它有什么特征?Step 2: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2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视频进行讲解,介绍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然后,教师发放学生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总结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特征。

Step 3: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分类及其形成机制 (30分钟)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不同的主题给每个小组。

比如,小组1负责研究热带海洋环流,小组2负责研究大规模海洋涡旋,小组3负责研究内波。

然后,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主题进行研究,收集资料,并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

最后,每个小组向全班进行汇报。

Step 4: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思考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进行总结。

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案例中大规模海水运动对相关环境的影响。

Step 5: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实验或者数据分析实验。

比如,学生可以观察并记录海洋表面流动的情况,或者分析一段时间内的海洋表面温度变化。

然后,学生根据观察或者数据分析结果,自己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或者分析方案解决问题。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设计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

其中洋流分布规律是本节的重点之一,采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分析地图后归纳出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表述简单、精炼,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突破。

海水运动深刻地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体现了教材的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

2、《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a、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风带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图”;b、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c、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运用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

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运用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4、教学重、难点: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利用“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二、教学方法导--读---思----绘---结—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导、读图分析和小组讨论为主。

充分发挥教师在引导、分析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知识获得的过程体现出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

有助于引起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迁移。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优秀教学设计与学习方法指导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优秀教学设计与学习方法指导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优秀教学设计与学习方法指导通过《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学习, 要使学生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我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 盼望能协助到您。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学问要求目标1.了解洋流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2.理解洋流的分布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实力训练目标1.综合概括:通过分析老师所给资源, 驾驭世界洋流成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讲解、表达:在各自小组完本钱组任务条件下, 把本组所学内容传授给其他小组, 并能答复同学间的质疑。

(三)学习方法与情感、看法、价值观要求目标使学生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3.解决方法:(1)联系旧知;(2)按要求画示意图;(3)读图探讨, 总结概括;(4)联系实际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 带着任务学习课本、材料, 与同学沟通探讨。

三、课时支配:l课时四、教学过程:意图/操作老师活动〔讲解/操作〕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目的导入有这样一个漂亮的故事:在二战时, 有一对情侣被迫分开了, 女孩去了日本的东京, 男孩去了美国的旧金山。

女孩苦苦思念, 于是她将自己的思念装进瓶子当中, 盼望大海能够将她的思念带给此岸的男孩。

请问女孩的思念是否能带到大洋此岸的男孩那里呢?思索问题。

用一个漂亮的故事设置悬念, 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和学习爱好。

板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承转好, 请同学们学完我们今日的内容之后, 告知我这个漂亮的故事的结局将会怎么样?讲解根本概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根本的概念:1.洋流;2.分类〔依据性质分为寒、暖流〕。

比照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联系风带分布引出洋流的影响因素:盛行风、地形阻挡、地转偏向力等。

比拟分析的学习方法进展归纳。

学生自己总结洋流分布规律让学生视察洋流分布图小组探讨、思索北半球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的洋流分布规律。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教案标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目标:1. 理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重要性。

2. 掌握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类型、形成原因和影响。

3. 能够描述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实际案例,并分析其对当地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海洋的特点和景观。

2.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知识讲解:3. 讲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概念和分类,包括洋流、涡旋和海洋环流等。

4. 解释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成的原因,如风力、地球自转和水温差异等。

5. 探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如调节气温、影响降水分布和影响生物分布等。

案例分析:6.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案例进行研究,如北大西洋暖流、秘鲁海流或日本黑潮等。

7. 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参考资料收集案例相关的信息,包括形成原因、运动路径和影响等。

8.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案例,并讨论该海水运动对当地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讨论和总结:9. 引导学生讨论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重要性,并总结他们的观点。

10. 结合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总结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共同特点和影响。

11. 激发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海洋环境并减轻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对人类的影响。

扩展活动:12.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案例,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1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或相关展览,加深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理解。

评估方式:14.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15. 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所选海水运动案例的报告,包括形成原因、运动路径和影响等。

16. 通过学生的报告评估他们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案延伸:17. 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模拟风力和水温差异等因素,观察洋流和海洋环流的形成和运动。

18.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论文阅读和讨论,了解当前关于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挑战。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地球上的水资料文档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地球上的水资料文档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地球上的水资料文档第一章: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水运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基本性质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海水运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基本性质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海水运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基本性质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第二章:海流的基本类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流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让学生了解海流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海流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海流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海流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海流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海洋环流的动力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环流的动力学原理。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风力、地球重力等因素对海洋环流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海洋环流的动力学原理。

地球自转、风力、地球重力等因素对海洋环流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海洋环流的动力学原理。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风力、地球重力等因素对海洋环流的影响。

第四章:海洋环流的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环流对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海洋环流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海洋环流对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性。

海洋环流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海洋环流对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海洋环流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海洋环流与全球变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环流在全球变暖中的作用。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环流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海洋环流在全球变暖中的作用。

人类活动对海洋环流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篇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1.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副热带海区、负极地海区、环南极大陆海区和北印度洋海区等;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对渔场、对航海、对海洋污染的影响等;[要点梳理]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海流)。

2、洋流性质分类:①寒流: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为寒流②暖流: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为暖流③寒暖流的判读方法之一------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则洋流为;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则该洋流为,如下图。

据图总结,海水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流向之间的关系?寒暖流的判读方法之二-----根据流向北半球地区,从低纬流向高纬(从南向北)的为,反之为。

南半球地区,从低纬流向高纬(从北向南)的为,反之为。

3、洋流的类型(按照成因分类)① 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

其主要动力为;② 流: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叫密度流。

(表层:密度小→密度大;底层:密度大→密度小)③ 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另外,洋流前进时,受的限制和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4、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半球:时针方向①以的大洋环流北半球:时针方向北半球:时针方向②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时针方向西风带西风漂流沿东岸折向高纬度极地环流③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受季风的影响,逆顺。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2.创设情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展示海水运动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海水运动的影响。
3.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创新设计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项利用海水运动能量的项目,如潮汐能发电站等,要求阐述项目原理、预期效果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5.论文写作作业:
-选择一个与海水运动相关的主题,如“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水运动的影响”,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
在布置作业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1.作业要求学生在理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和深入探究,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海洋资源的情感,使他们树立环保意识。
2.通过学习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4.作业评价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表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理性看待地理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海水运动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地关系观念。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doc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doc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课的类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引用故事,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两次航行相差17天的时间?那么这种海水的运动方向如何?它又有何规律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件展示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新授内容】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潮起潮落”,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方式——洋流。

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定、沿一定方向、大规模)2、洋流的分类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分,它可以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强调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

3、通过等温线判断洋流性质:(多媒体展示练习,加强巩固学生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

4、探究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7页“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冬季)”,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大洋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同一大洋不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出示学法指导)(板图:1.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示意图;2.大洋洋流模式图的底图)(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示意图”上画出各海区的大洋环流)问题1: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问题2: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问题3: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问题4:“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中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方向与上面两个大洋环流方向是一致的。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地球上的水资料文档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地球上的水资料文档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地球上的水资料文档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概念。

2. 强调海水运动在地球上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分布图,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

2. 提问讨论:让学生思考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资源:1. 地球上的水分布图。

2. 相关视频或动画资料。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对海水运动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海水运动的形式教学目标:1. 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2. 掌握各种海水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内容:1. 潮流:介绍潮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 波浪:讲解波浪的分类和产生机制。

3. 洋流:阐述洋流的定义和分类。

教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或动画,观察各种海水运动的表现形式。

2. 小组讨论,分析各种海水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资源:1. 相关视频或动画资料。

2. 海水运动形式的海报或图片。

评估方式:1. 学生对各种海水运动形式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第三章:海水运动的能量来源教学目标:1. 理解海水运动的能量来源。

2. 掌握各种能量来源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太阳能:解释太阳能对海水运动的重要性。

2. 地球自转:介绍科里奥利力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3. 地形:阐述地形对海水运动的引导和阻碍作用。

教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或动画,了解各种能量来源的作用。

2. 小组讨论,分析各种能量来源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教学资源:1. 相关视频或动画资料。

2. 海水运动能量来源的海报或图片。

评估方式:1. 学生对海水运动能量来源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第四章:海水运动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掌握影响海水运动的各种因素。

2. 分析各种因素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候:介绍气候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课标分析]本节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分析如下。

地理学习应落实到地图上,应充分利用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和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

通过教材“活动”,结合图3.6,了解洋流模式的形成。

通过阅读图3.5,结合读图思考题,初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和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

在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基础上,再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不要求学生记住各洋流的名称,但需要了解不同纬度大洋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为后面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世界海洋表层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

与旧教材相比,删减了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形成的部分内容,总体要求相对降低,但对洋流分布规律的要求却相对提高。

教材先给学生洋流的概念以及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盛行风。

接着给出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读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最后,结合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归纳、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材的编排顺序、课标要求与学生认知规律存在一定“矛盾”,可重组教学的顺序——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先结合图3.6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简单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

接着,结合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读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即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步步启发和引导下逐步分析、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循序渐进。

洋流的形成和分布,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并联系第二单元全球风带的分布,边讲解、边画图,简单推导全球洋流的形成过程,最后以图形为基础,概括、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初中地理没有涉及洋流的知识。

《大规模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海水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必修一《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难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案例分析;自主学习(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很多人不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了一次弯路。

他第一次是从欧洲出发从北部航行到美国的,这次航行用了37天的时间;第二次从欧洲出发从南部航行到达美国的,这次航行仅用了20天的时间。

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两次航行相差17天的时间?在学生处于“愤”、“徘”之间时,引导学生说出海水的运动是有方向的,进而引入新课。

(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那么这种海水的运动方向如何?它又有何规律性呢?)[板书〕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2.讲授新课(1)洋流的概念①让学生看教材61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并要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总结概念中的关键词语。

学生总结完关键词语后,教师展示出自己总结的关键词语与学生的答案作对比,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让学生看书的同时,书写板书,突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常年”、“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

)②讲解洋流的分类,指出按温度性质将洋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强调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

图中所示的是寒流还是暖流?(出示世界洋流分布图)承转:出示全球风带分布图,复习关于风带的知识。

复习的内容包括低纬、中纬各形成什么风带,并让学生思考在这种风的吹拂下,海水将如何运动,进而引入下一个问题。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第一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2 教学内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概念和分类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产生原因:地球自转、风力、地球重力等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海洋生态、海岸线变化等1.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概念和分类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产生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章:洋流2.1 学习目标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洋流的形成原因和特征2.2 教学内容洋流的定义和分类:表面洋流、底层洋流、水平洋流、垂直洋流等洋流的形成原因:风力、地球自转、温度和盐度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海洋生态、海洋运输等2.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洋流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洋流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洋流的形成原因和特征第三章:潮汐3.1 学习目标了解潮汐的定义、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潮汐的周期和潮汐现象的观察方法3.2 教学内容潮汐的定义和成因: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地球自转等潮汐的周期:半日潮、全日潮、超半月潮等潮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岸线变化、海洋运输、海洋生态等3.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潮汐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潮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潮汐的定义、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潮汐的周期和潮汐现象的观察方法第四章:海浪4.1 学习目标了解海浪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海浪的形成原因和特征4.2 教学内容海浪的定义和分类:风浪、涌浪、海啸等海浪的形成原因:风力、地球自转、海底地形等海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岸线变化、海洋运输、海洋生态等4.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浪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海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海浪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海浪的形成原因和特征第五章:大规模海水运动与人类活动5.1 学习目标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人类如何利用和应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方法5.2 教学内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运输、海岸线利用等人类如何利用和应对大规模海水运动:海洋牧场、防波堤、港口建设等5.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规模海水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5.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如何利用和应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方法第六章: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气候变化6.1 学习目标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海浪和潮汐对气候的影响等大规模海水运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对全球气候循环的调节作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等6.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6.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规模海水运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第七章: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海洋生态系统7.1 学习目标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洋流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海浪和潮汐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等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生物种类的变化、水质的恶化等7.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7.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第八章: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海洋资源开发8.1 学习目标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影响掌握人类如何利用大规模海水运动开发海洋资源8.2 教学内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影响:洋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海浪和潮汐能的开发利用等人类如何利用大规模海水运动开发海洋资源:海洋牧场建设、潮汐电站的建设等8.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海洋资源开发的相互关系8.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如何利用大规模海水运动开发海洋资源第九章: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海岸带管理9.1 学习目标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岸带的影响掌握海岸带管理的方法和策略9.2 教学内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岸带的影响:海岸侵蚀、沉积作用等海岸带管理的方法和策略:防波堤的建设、海岸线的规划等9.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岸带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海岸带管理的相互关系9.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岸带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海岸带管理的方法和策略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究10.1 学习目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影响进行实践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案例:大规模海水运动在渔业、能源、海岸防护等方面的应用实践探究:观测潮汐、调查海洋生态系统等10.3 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和调查,实践探究大规模海水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影响10.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实际案例中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理解评估学生的实践报告,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内容重点关注环节:1. 章节导入环节2. 教学内容展示环节3. 教学活动设计环节4. 教学评价环节详细补充和说明:1. 章节导入环节重点关注如何引起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兴趣和关注,例如通过展示相关现象、提出问题等。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教案目标:通过探究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使学生了解海洋中的运动过程及其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教案步骤:
1. 引入:向学生介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概念,如洋流和涡旋。

询问学生对此的了解,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2. 探究: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海洋流体动现象(如赤道洋流、北太平洋暖流等)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该海洋流体动现象的信息(包括起源、形成原因、运动路径、特点等)。

3. 分享: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所学到的知识。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交流,进一步深化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大规模海水运动与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让学生讨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并列举具体例子。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一项实验,观察海水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可以利用一个小容器模拟海洋和大气的关系,通过改变海水运动的方式(如搅拌、加热等),观察模拟大气的变化。

6. 总结:让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再次强调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重要性。

7. 拓展: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相关知识,可以阅读与此相关的科普文章、图书或观看相关视频。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小组研究报告和分享展示。

2. 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关系的认识。

3. 学生实验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过程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过程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海水运动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3.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准备:1.地球的模型和地球表层海洋的模型。

2.海水运动的示意图和图表。

3.音频或视频素材,如大规模海水运动的观测图像和科学家的讲解。

4.白板、笔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15分钟)1.准备一张地球的模型,并问学生地球上最多的是什么。

2.引入海洋的概念,并询问学生海洋是否只是静止的水。

3.学生回答后,给出正确答案,引入今天的教学主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二步:概念解释和分类(30分钟)1.通过引入地球表层海洋的模型,解释海水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介绍海水运动的分类,例如洋流、涡旋、波浪等。

3.展示示意图和说明,引导学生理解各种海水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第三步: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形成原因(30分钟)1.介绍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形成原因,如风力驱动、地球自转、温度和盐度差异等。

2.通过音频或视频素材,展示大规模海水运动的观测图像和科学家的讲解。

3.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总结各种形成原因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第四步: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30分钟)1.介绍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如海洋环流对气温、降水和风向的调节作用。

2.引入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如营养盐输送、物种迁徙和生态平衡等。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全球变暖和海洋污染的响应及其可能的影响。

第五步:小结和评价(15分钟)1.小结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概念、分类、形成原因和对地球气候生态系统的影响。

2.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来检查他们的掌握程度。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研究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相关内容,并给予积极评价。

教学扩展:1.鼓励学生做更多的实地调查和观察,以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本质和复杂性。

2.通过模拟实验或计算机模拟,让学生深入研究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动力学特性和变化规律。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学历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学历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洋流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1)洋流模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利用洋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链接1、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等。

2、海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洋流。

四、学习过程(一)洋流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1)按性质分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2)按成因分①风海流:主要由盛行风推动海水运动形成,如西风漂流。

②密度流:由于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导致密度不同而引起的海水流动,如直布罗陀海峡的洋流。

③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补偿流又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洲的西风漂流。

3、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1)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欧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秘鲁寒流使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

(2)影响全球热量平衡洋流在高低纬度之间进行热量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1)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形成大渔场。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一、引言海水在地球上的运动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海水运动是引起海洋浪潮、热带气旋、海平面变化、海浪等自然现象的重要原因。

深入了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旨在介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并分析其对人类的影响。

二、课前导入1. 通过图片展示地球气候系统中海水运动的地位。

2. 翻译一段海洋大循环的定义:“海洋大循环是沿全球六条主要海流的圈流,正常情况下,海洋大循环会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循环系统。

”三、核心内容1. 海洋循环的基本原理2. 大西洋热带循环的形成与影响3. 洋流的种类及其运动规律4. 风暴潮的成因和对海岸的影响四、课堂活动1. 小组分析海洋大循环的图像资料,并给出自己的解释。

2. 查找资料,了解大西洋热带循环对气候的影响。

3. 观察测量仪器的原理,了解海水流深度、温度和盐度对海流的影响。

4. 通过班内模拟实验,研究风暴潮的成因和对海岸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汇总资料,分析海水运动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2. 自行观察海洋动力系统中的规律,并写出总结。

3. 查找某种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生命周期与浩渺的海洋循环相关之处。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了解了海洋大循环的基本原理、大西洋热带循环的形成和对气候的影响、洋流的种类和运动规律以及风暴潮的成因和对海岸的影响。

通过课堂活动,我们深入了解海水运动现象,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操作,更好地领悟了海洋动力系统中的规律。

在课后作业中,我们将学习的知识联系到实际,进一步展开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海洋大循环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分类和形成原因;3.认识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分类;2.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1.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2.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课件等教学资源;2.学生准备笔记和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引入实例或问题,激发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兴趣,如“你是否想知道为什么北大西洋地区降雨量比北太平洋地区多?”二、知识讲解(2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教师讲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分类,包括洋流、涡旋和地转过程等;3.教师详细讲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形成原因,如地球自转、风力驱动和盐度差异等。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案例,例如北大西洋地区降雨量比北太平洋地区多的原因是什么;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并给出自己的解释和结论;3.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解释和结论,教师带领全班一起讨论。

四、实验探究(25分钟)1.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模拟风力驱动和盐度差异对海水运动的影响;2.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3.学生总结实验结论,教师带领全班一起讨论。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教师讲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影响温度和降水分布、影响海洋生物分布等;2.学生展开讨论,探究大规模海水运动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意义。

六、小结复习(10分钟)1.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复习,概括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2.学生进行小结复习笔记,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总结: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分类和形成原因,并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海水运动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影响海水运动的因素3. 掌握海水运动的测量方法和应用4. 培养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学内容:一、海水运动的种类和特点1. 海流:是海水在全球范围内的水平流动。

海流是由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季节气候、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控制的2. 潮汐:是地球引力和惯性力所产生的现象,使海面上涨和降的周期性运动,也是海水的纵向运动。

3. 波浪:是在海水表层传播的一种机械波,由风力、海水密度、地形、草莓和海水运动等许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

二、影响海洋运动的因素1. 风力:强劲的风可以形成大规模的海面流动和强烈的海浪。

2. 水密度:水体密度的变化会造成上升或下沉的运动,从而影响海水的流动。

3. 海底地形:海底的凸凹地形也会影响海水的流动,如海峡处的潮汐会造成海水的紊流和涌流。

三、海水运动的测量方法和应用1. 浮标法可以用船只或飞行器在水面上布置浮标,根据浮标的运动轨迹来测量水面上的潮汐、海流或波浪。

2. 轨迹追踪法是利用海洋流速仪和人工遥控,对流体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追踪。

3. 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图像和遥测数据进行海水的运动和特征的测量。

四、保护海洋环境1. 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海洋污染和海洋资源的开采,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 在海水运动的应用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海洋环境因素,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3. 通过大众教育和科普,让更多人了解海洋环境和海水运动的特性,并加入到保护海洋环境的行动中。

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讲述海水运动的种类和特点、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海水运动的知识。

2. 观察法:通过观察海洋卫星遥感图像、海浪、潮汐、模拟实验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海洋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 实践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海洋环境的现状和海水运动的应用,培养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模型等海洋运动的实物资料2. 浮标、流速仪等探测海水运动的装置3. 海洋运动的模拟实验设备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包括海水运动的种类和特点、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和应用等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第一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什么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分类(如潮汐、洋流等)。

大规模海水运动产生的原因(如地球自转、月球引力等)。

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海洋生物等)。

1.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产生原因及其影响。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并分享讨论成果。

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概念及其影响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其对大规模海水运动影响的理解深度。

第二章:潮汐现象及其影响2.1 学习目标:理解潮汐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

掌握潮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海洋生态、航海等。

2.2 教学内容:潮汐现象的成因(如月球引力、地球自转等)。

潮汐的变化规律(如潮汐周期、潮差等)。

潮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海洋生态、航海等)。

2.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潮汐现象的成因、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潮汐模拟实验,观察潮汐的变化规律。

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潮汐现象及其影响的understanding程度。

学生实验: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及其对潮汐变化规律的理解深度。

第三章:洋流及其成因3.1 学习目标:理解洋流的概念及其分类。

掌握洋流产生的原因,如风力、地球自转等。

3.2 教学内容:洋流的概念及其分类(如暖流、寒流等)。

洋流产生的原因(如风力、地球自转等)。

3.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洋流的概念、分类及其产生原因。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分享讨论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分析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解释其成因。

2、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识洋流的形成原因是由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过程中,学会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
的方法。

2、学会绘制洋流分布图,归纳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2、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态度。

教学重点:
1、世界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2、通过考虑大陆的轮廓情况进一步分析描绘全球洋流分布,熟记主要洋流名称。

教学难点:
洋流模式图的推理以及实际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故事] 1现展示几副泰坦尼克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吧!它沉没的原因是由于在北纬40度撞上了冰山,导致船体进水而沉
没。

我们都知道在北纬40度的海域是不可能发育这样大的冰山的,那么这座冰
山来自哪里呢?又是怎样的力使它到达这里而造成了这样一个悲剧的呢?”
那么这就与我们今天的新课有关,请同学们翻到书57页,现在就学习我们今天
的新课,第三章的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新课学习】
[讲解] 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57页的文字,思考洋流定义、分类以及成因。

洋流就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
流。

在这之中同学们可以看看对于这个流动有哪几个修饰词,那就是“常年”、“稳
定”、“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

这说明洋流并不是在某个特殊的时候才发生的海水的流动,就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的火山地震等,而且洋流的运动方向以及它的流量等都是相对稳定的。

这样的海水运动才能称为洋流。

我们知道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在这样大的面积之下洋流的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洋流的性质和成因是否是一致的呢?自然是不同的,那接
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按性质洋流可以分为那几类:
按性质可将洋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

从字面上来看,同学们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暖流和寒流吗?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

那么也就是说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那么同学们看图3.5观察一下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侧寒暖流的流向有什么规律:是不是暖流都是从低纬度海域流向高纬度海域,而寒流则相反。

比如我
们的加里福利亚寒流和日本暖流,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之前我们有学习过全球分为五个温度带吧!温度从赤道地区向两极递减的,海水的温度也是这样的,所以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一般是暖流,从高流向
低的通常也是寒流。

[提问] 那么这些洋流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在大洋上形成这样的流动方向的呢?
通过之前的阅读我们已经知道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动力。

那同学们思考在风力
的作用下海面海水会怎样运动呢?(作图)
所以我们把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运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我们称之为风海流。

除了风海流以外,还有另外两种:密度流和补偿流。

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洋流呢?
陆地和地球自转会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
[讲解] 在全球洋流成因中,近地面风带也就是盛兴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在第二章第二节我们有学习过全球分为几个风带,同学
们还记得把,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几个风带之中吹定
向风的有那些?请同学们翻到书58页,完成活动题的第
一小题。

但是由于全球并不是处在这样一个模式之下,洋流
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受地形和地转偏向力也影响着洋流,
使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现在就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北半
球形成了怎样的大洋环流。

同学们理解了后,接下来我讲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为大家绘出南半球的大洋环流,其他同学王城书中58页的活动题的第二小题。

在我们完成了洋流模式图后,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理想模式下,全球有四个大
洋环流圈。

同学们可不可以对比气压带风带图和洋流模式图的纬度、以及环流的方向,总结有何规律呢?也就是活动题的第三小题:
(1)从世界洋流模式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南北半球各形成了两个大洋环流,两个中
低纬度的大洋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顺南逆”的大洋环流
(2)两个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又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北逆南顺的大洋环流因此,可以看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活动] 在完成了洋流模式图后,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在实际的大洋中的大洋环流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对比洋流模式图和57页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图分析各大洋的洋流分
布那些与模式图相符合哪些有不和,并结合读图思考题,总结归纳各大洋中低纬
度,中高纬度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
1.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流动方
向为逆时针。

2.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流动方向为逆时针,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分布着广
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在极地东风
吹拂下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

3. 冬季北印度洋形成反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盛行东北季风);夏季北印度洋形
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盛行西南季风)。

【总结练习】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现在同学们知道冰上是怎样到达北纬40°的了吗?(洋流)
根据本节的知识结构,和所讲的内容,带着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主要的知识
(洋流:定义,形成因素,分布规律,以及对地理环境的)。

同学们在课后阅读60页的对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解释,他们的形成也
是与洋流紧密联系的。

一、单项填空
1、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洋流的运动方向呈()
A、顺时针
B、反气旋型(南半球)
C、逆时针
D、气旋型(北半球)
2、北纬60°的亚欧大陆西岸气温高的原因是()
A、日本暖流的影响
B、极地东风的作用
C、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D、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4、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D.拉布拉多寒流
3、读某大洋等温线分布图,假定①②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影响所致,则()
A、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B、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C、①②都是寒流
D、①②都是暖流
5、主要以盛行西风为驱动力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 B.日本暖流
C.北赤道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6、有可能将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区受严重污染的海水带到加拿大西海岸的洋流是
()。

A.北太平洋暖流 B.北赤道暖流
C.千岛寒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答案:ACCBBA
【板书设计】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洋流
1、定义:常年、稳定地、一定方向、大规模
2、分类(性质):寒流:水温低海区→水温高海区,高纬→低纬
暖流:水温高海区→水温低海区,低纬→高纬
3、成因:主动力——盛行风——风海流
4、影响因素:陆地轮廓和地球自转——影响洋流方向
二、分布规律
1、理想模式:
2、实际全球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以中低纬海区的副高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以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低压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南半球中纬海区的西风漂流。

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的绕极环流。

北印度洋形成的季风环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