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市优(江苏)

合集下载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赏析【部编版八上】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赏析【部编版八上】

24.诗词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背景】《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24.诗词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二、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饮酒》是陶渊明归隐后陆续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B.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 本诗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2.下列理解有误的—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2017年语文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24 诗词五首

2017年语文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24 诗词五首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
山中的落日,回 巢的飞鸟,都显 得那样美妙,诗 人从中体会乐趣。 而飞鸟归巢自然 勾起了诗人辞官 归隐的联想。
探究: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 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感 悟到的人生真谛和对自然风 光的喜爱。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杜甫(721-770), 字子美,诗中自称少 陵野老。我国文学史 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著名作品有《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吏”“三别”。 后人称其为“诗圣”, 著有《杜工部集》。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渊明,一字元 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 水田园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曾著《五柳先 生传》以自况,卒后朋 友私谥“靖节”,故后 人称“靖节先生”。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 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 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 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 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 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 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 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24 诗词五首
1、饮酒(其五) —陶渊明 2、春望 —杜甫 3、雁门太守行 —李贺 4、赤壁 —杜牧 5、渔家傲 —李清照
《 陶饮 渊酒 明 》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 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 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 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 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 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 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 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 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 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部编版语文八上 24 诗词五首

部编版语文八上 24 诗词五首

化用“荆轲刺秦王”的典故。写出了战士们 夜袭敌营,已抱定了为国赴死的决心。 5.最后两句运用典故作用是什么? 运用“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贤才”的典故,既称 颂了朝廷对将士的信任和重用,又表现了将士们无 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此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急行军到 战斗的全过程。用浓墨重彩构成了奇特 的意境,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 点染以“金鳞”“燕脂”“黄金 台”“玉龙”,画面色彩斑斓,用以描 绘悲壮惨烈的战争,显得奇异诡谲。突 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 们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2. 颔联写作者看了花鸟后仍“溅泪”“惊心”,这 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这两句以乐景衬哀情,移情于物,看见鲜 花反而落泪,听见鸟鸣反而心惊,表现了诗人 忧国思亲、触景伤怀的思想感情。
3. 试分析颈联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连三月”可见战乱之久;“抵万金”用夸张 手法,写出了家书难得与珍贵。颈联真切的表达 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 心情。
{ { { {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情 景 交 融
恨融 于家 一愁 炉国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情 景 交 融 , 深 沉 含 蓄 。
1、本诗作者为 唐 代诗人 李贺
字 长吉 语言瑰丽奇峭,世称“ 诗鬼 与 李白、李商隐

,因其诗作想象丰富奇特、 ”等,
深刻含义 :飞鸟尚知还,人更应该“迷途知返”, 回归自然(或返璞归真)。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 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 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 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 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巩固拓展
1、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 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 , 欲辨已忘言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诗词五首》和《唐诗五首》基础梳理和赏析24张。

八年级上《诗词五首》和《唐诗五首》基础梳理和赏析24张。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诗人融情于景,移情于物,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让花、鸟 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描绘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惨烈的战斗场景,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春望
1.《春望》的作者是 杜甫 ,诗歌体裁是 五言律诗 。 2.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诗中借指战事。国,指国都。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象,令人满目凄 然,生动地传达出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崔颢 ,汴州人, 唐 代诗人。《太平寰宇记》:“昔 费祎 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 楼。”《黄鹤楼》一诗历来为人们推崇,传说李白一日登黄鹤楼,想题诗留念,看到崔颢的这首诗之 后,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搁笔而去。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东风不与 周郎便, 铜雀春深 锁二乔。
议论,以小见大。诗人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含蓄地表达 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主旨] 这是一首咏史诗,借周瑜和曹操的典故,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表达了 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独到见解。
钱塘湖春行
1. 白居易 ,字乐天,晚年号 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 唐 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2.钱塘湖即 杭州西湖 。“行”提示全诗以 诗人的行踪 为线索。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24.诗词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二、赏析简答题: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答案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赏析简答题: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2、《春望》杜甫【原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24部编本八年级上-诗词五首

24部编本八年级上-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
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09年(元和
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
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
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
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 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指宝剑。
【句解】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 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
【赏析点拨】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黑云压城”,比喻,描绘出敌人的力量强大,来势凶 猛,渲染出守城将士面临的危急形势。 “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 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 金鳞开 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守城将士严 阵以待,两相比照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3.“真意”是什么? 诗句中的“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已忘言,指诗人体会到的真理意趣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
4.从诗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具有怎样的思想?
这首诗描写的是常见的农村景物、平凡的村
居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普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品析】
“连三月”写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夸
张手法,极言家书的珍贵。尾联中:“搔”即抓
挠,表示心绪烦乱,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
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
思家之情。
这两联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和对自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24.诗词五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答案解析】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春望》杜甫【原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

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第24课诗词五首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背景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二、字词积累结庐(lú) 东篱(lí) 搔更短(sāo)不胜簪(zān) 燕脂(yān) 嗟(jiē) 谩(màn)折戟(jǐ) 铁未销(xiāo) 殷勤(yīn)悠然:悠远闲适的样子。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浑:简直。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角:军中号角。

玉龙:指宝剑。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星河:银河。

殷勤:情意恳切。

报:回答。

嗟:叹息,慨叹。

谩:同“漫”,空,徒然。

举:高飞。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饮酒(其五)/陶渊明✚●○一、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

二、诗歌写作背景《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三、诗歌鉴赏: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1.名句赏析。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被称为妙手偶得的佳句,试说说其妙处。

答:这句诗抒写悠闲自得的生活,尽享自然之趣,表现出心灵的超脱世俗和安静平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深入赏析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二、教学新课
雁门太守行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4课 诗词五首(第2课时)

24诗词五首(课时2)知识1.主旨归纳。

《饮酒(其五)》本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归隐自洁的清高行为和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春望》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城的所见、所感,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通过描绘将土们临危不乱、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赤壁》这首咏史诗借助三国时期英雄成败之事,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成败的深刻感悟,同时又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

《渔家傲》这首词词人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创造出一个把梦幻和真实、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依据拼音写汉字。

地自偏.()燕.脂()霜重.()提携.()折戟.()前朝.()嗟.日暮()谩.()péng()舟周láng()结lú()féng()火sāo()更短不胜zān()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结庐..在人境()(2)悠然..见南山()(3)城.春草木深()(4)黑云压城城欲摧.()(5)折戟沉沙铁未销.()(6)殷勤..问我归何处()参考答案2.piān yān zhòng xié jǐ cháo jiē màn 蓬郎庐烽搔簪3.(1)建造房屋(2)闲适的样子(3)长安城(4)毁坏(5)销蚀(6)情意恳切重点1.《饮酒(其五)》中的写景、抒情、说理有什么特点?全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在写景中流露出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

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2.《春望》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本诗融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情景交融的范例。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誓死报国赤子心——《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于修影教材分析:诗歌描绘了敌人大兵压境来势汹汹,守城将士身披坚执锐,临危不乱,蓄势待发,将士临危亦不乱。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斗的场面,而是侧面描写了“角声冲天”战争时间从白天到晚上,将士们牺牲惨重,正在进行你死我活的拱手之战,一个“凝”字更是动态的斜出了战争的惨烈,更形象地反映了爱国将士为保卫雁门而洒下的一摊摊鲜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的珍爱之情。

敌方虽大兵压境,但守城战士终于保住了雁门,赢得了胜利后,又鼓起勇气追歼敌人,“半卷”和“霜重”写出了行军的急促和环境的艰苦。

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誓死报效祖国的决心。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感悟诗人爱国情怀。

2.尝试通过意象和品词析句的方法理解诗歌。

3.学习本诗的隐喻、夸张、侧面描写和想象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尝试通过意象和品词析句的方法法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杜牧说:“江东子弟多才俊”,今天有幸来到江南和大家共同学习《雁门太守行》。

学习之前我想问问大家,我们学习一首诗,应该怎么学呢?从中读出些什么呢?二、读懂诗歌(一)读诗: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②,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③为君死。

请同学说说题目的意思。

这是一首乐府诗,属于古体诗,不讲究押韵。

属于歌行体的诗。

如《长歌行》,《长恨歌》等。

你读:一读:请一位学生读,读准字音。

二读:结合注释理解内容自由读,把你的疑问提出来?三读:请一位同学读,读出节奏和停顿。

四读:教师范读。

你给老师评价一下。

我读:读罢这首诗,它的内容如挟天风海雨,它的斑斓色彩如雨后彩虹横溢斜出,使我想起贝多芬洋溢着英雄气概的交响乐,昂扬着生命的情怀。

(二)赏诗:五读:学生小组读,赏析诗歌你读你赏:李贺为我们描绘的战地图景,声色俱备,老师希望你读出这首诗的精髓,能真正走进诗人李贺的内心深处。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24课《诗词五首》注释译文与赏析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24课《诗词五首》注释译文与赏析

24课《诗词五首》阅读赏析《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主题:写诗人辞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的人生追求。

1、诗人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做到“而无车马喧”答:“车马喧”指世俗的纷扰,诗人“心远”,意即精神超凡脱俗,所以虽然身处闹市,也像居住在偏僻安静的地方,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见”字能否换为“望”字,为什么?答:不能。

“见”妙处在于无心,诗人东篱采菊,无意间抬头,南山映入眼帘。

一个“见”字写出了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作者的闲适恬淡的心境相融合。

而“望”则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成天然的意境。

3、这首诗景、情、理融为一体,试分析。

答:诗中展现的采菊东篱、忽见南山、夕照山林,倦鸟知返,绘出了幽美淡远的景和怡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中又蕴含万物各得其所以及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凡脱俗的哲理。

4、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答: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春望》陶渊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翻译、主题思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翻译、主题思想

24.诗词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2、《春望》杜甫【原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

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

【主旨】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雁门太守行》李贺【原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寒夜中,将士们的鲜血凝结成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学3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学3新人教版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春回大地,一片 鸟语花香,诗人本应心情舒畅,但家破人亡的现实,使 诗人看到这迷人的春景,反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反差,
《雁门太守行》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 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 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 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 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 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 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 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 重要人物。
写作背景
•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 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 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 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 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
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
头发。搔,抓,挠。短,稀疏 ▪ 10.浑欲不胜簪: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不生,
禁不住。
赏析首联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译文:国都已经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 荒深。 赏析: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 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 “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 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 “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 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 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诵并背诵诗。

2、理解诗中“三奇”与诗人希望得到赏识重用,报效国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中“三奇”与诗人希望得到赏识重用,报效国家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请看投影上出示的这句诗“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请你猜猜看这两句诗是写什么的?
提示:凤凰叫是声音,这两句诗是写梨园艺人李凭弹奏箜篌的动听乐声。

没有人听过凤凰叫声,也没有人听过昆仑山玉碎声,倒也可想象雏凤清声玉碎清脆。

但芙蓉泣露而香兰笑,你听见过吗?诗人非常敢想常人所不能想,发奇想,能得妙句。

(有奇想)关于这位诗人有如下描述——
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有奇貌)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父晋肃,曾官陕县令。

(奇出身)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奇作诗法)其母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能苦吟)这位诗人的父亲给儿子取名“李贺”,而字“长吉”,是希望他一生都吉祥。

他后来登上诗坛,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等人齐名,他就是——
“诗鬼”李贺。

他诗中奇特的用语、奇妙的想象、幽奇冷艳的诗境会带我们进入一个别样的世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诗歌《雁门太守行》。

(板书雁门太守行李贺)
二、初读诗歌。

1、经过预习,相信不少同学已经读过这首诗了,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试读一遍,注意字音与停顿。

他/她读得挺好,有这样一处我们来一起注意一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黄金/台上意”还是“黄金台/上意”?
对,书上注释把“黄金台”放在一起,这是一个词,在之后才停顿。

那么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之前我们学律诗的时候说过律诗很注意节奏和韵律,尤其颔联、颈联一定对仗工整。

这首诗呢,三四句和五六句对仗吗?它是律诗吗?
不是,它是一首歌行体古诗,是乐府诗的一种,平仄韵律字数都比较自由。

清代王琦评价李贺的“其源实出自楚骚,步趋于汉魏古乐府。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2、下面我们来齐读一遍,把字音和停顿读准了。

3、很好,接下来给大家一点时间自由朗读,结合给出的注释理解诗歌,有不懂的字词可以标出来,等会儿举手提问。

4、提问解答,没有问题了我来提问——
1)黑云是什么,是天上的乌云吗?
指敌军如黑云一般翻腾滚滚而来。

给人以严酷阴沉的侵压感。

2)甲光是什么?
是我军。

我们的战士身穿铠甲,阳光下闪金光。

3)敌“黑”而我“金”有没有暗示些什么?
虽然大敌压境,来势汹汹,守边壮士有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4)半卷红旗是兵败了还是兵胜了呢?
我们来看王昌龄《从军行》里的“红旗半卷”——“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这里红旗因何而半卷?追击敌军,便于行动而半卷。

所以两军对阵后经过血战,我军夜间袭击敌人。

5)黄金台是故事的发生地吗?我们还在哪首诗中学过它,表达什么?不是。

《登幽州台歌》,招揽贤士与知遇之恩相关。

5、好,现在再看一看,带着你对诗的理解,一起齐读一遍。

三、再读诗歌。

1、陆游曾评价李贺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请你选择两句诗,结合其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绘画面。

一二句黑云金鳞
说得很好,写诗如作画的话,这里诗人泼墨而下,敌军兵临城下,十分地——危急。

以颜色写情势。

金色是金红的日光的折射,视觉上冲击极强,两者对比,
金色又能像利剑劈开浓黑。

三四句燕脂夜紫
说得很好,先季节而时间,夜里战士的鲜血凝为紫色,血战多牺牲,清冷凄惨状。

五六句红旗霜(白)
红旗半卷,轻军夜袭,浓浓夜幕的唯一一抹小小亮色,霜是白色的,寒风中战鼓都嘶哑了。

气氛低沉,孤军奋斗英勇。

七八句黄金玉龙战士们慷慨赴死。

之前写战场血迹或许还让读者有一点惧意,到这里战士们报效国家无惧死生正显男儿本色。

在压抑和凝缩之后我们看到了如钢铁一般顽强的意志力。

诗人特别善长以视觉传达感觉,本来或许只会有黑白与血色的战场上有了这么多鲜艳浓烈的辞彩,令人目不暇接。

(板书设色奇)
2、诗中还有这样几个词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不服,我想给诗人换一换,第一个是角声满天秋色里的“满”。

号角声应该震天,我要换成震字,你们怎么看?满,不说响度,而把无形的声音写出了空间感,写出了战场的空旷,而且震是两军积极开战,“满”与秋色相连,写出了肃杀感、更符合诗的意境。

然后再看“霜重鼓寒声不起”的重,霜我们其实比露更少见,白色,比较薄,日出会化掉。

霜如何重?
以重字写霜,把寒意寒冷写出了斤两,极言遍地的寒冷苍凉,凉透肺腑,战士们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苦战,英勇杀敌,其情荡人肺腑。

一个“满”,一个“重”,都显出诗人不俗的笔力,其实诗中还有……(板书炼字奇)
3、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谁的怎样的情怀呢?
我军战士——报答明君的知遇之恩,报效国家,不惜牺牲生命。

作者李贺——希望得到赏识重用,竭尽所能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板书志向奇)4、好,现在我们再带着更深入的理解,一起齐读一遍,读出苍凉与慷慨之气。

四、深读诗歌。

1、经典环节来了,猜猜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年龄几何?十九岁
创作背景:
贺以歌诗谒韩吏部(韩愈),时吏部为国子博士分司,送客归,极困。

门人呈卷,解带旋读之。

首篇《雁门太守行》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却援带命邀之。

——唐·张固《幽闲鼓吹》这是唐人考试行卷的传统,将自己平时的作品给考官或文坛盟主看一看,希望得到赏识。

2、年轻的诗人,满怀豪情,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之前学过的杜甫《登高》。


有王安石《登飞来峰》。

年轻的诗人,宏伟的抱负,不凡的志向,十九岁的李贺才情满怀,后来呢?我们看这首——(读)南园(其五)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直白如话,男儿当报国,看凌烟阁上功臣画像,却没有书生做将领。

你品出什么?意气昂扬,男儿抱负,激愤不平。

我们再看这首,我节选了中间四句——(读)开愁歌(节选)李贺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诗人因小人嫉妒,言其父李晋肃谐音李进士,儿要避讳不能考进士。

无法通过
科举展才华。

抑郁失落,长期处于精神的苦闷之中。

目睹中晚唐动荡的时局,受尽苦难的百姓,诗人笔下流淌出更多灿烂的作品,也在27岁由疾病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我其实很好奇,在后来人生的逆境中,回望他当初豪情与抱负满怀的作品,他会不会感慨叹息呢?
3、现在请大家齐读诗歌,读出鲜艳浓烈色彩中奇耸的美,与年轻诗人报效国家的慷慨激昂之气。

五、尝试背诵
有没有谁能试着背诵课文,像刚刚我们齐读时那样,用你的声音去传达情感?好,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