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技士-临床血液学检验 讲义 11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技士-临床血液学检验讲义02

临床检验技士-临床血液学检验讲义02

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一、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二、造血干细胞分化与调控三、血细胞的增殖、发冇与成熟一、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大纲要点〉(掌握)1 •胚胎期造血特点2.出生后造血器官(1)骨髓造血(2)淋巴器官造血(3)髓外造血3.造血微环境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为造血。

1.胚胎期造血胚胎期可相继分成三个不同的造血期。

(1)中胚叶造血期:人胚发育第2周末-第9周。

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聚集成团称血岛。

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卵黄囊血岛的形成(2)肝脏造血期:第6周-第5个月(逐渐退化)。

造血干细胞源于卵黄囊。

3〜6个月的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

L期:第3个月长卄卄髓内已开始造血。

第8个月时骨餉成为造血中心。

从此肝、脾造血功能减退,骨歸造血迅速增加。

胚胎时三个造血阶段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替,此消彼长的,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分别是: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2 •出生后造血器官(1)骨髓造血: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产生所有类型血细胞的唯一场所。

分为红臂舲和黄计躅。

红骨歸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龍(4岁前)。

5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发展。

至18岁时,红忖髓仅存在于扁平供、短供及长管状计的近心端,如颅Th胸th脊椎Th肋骨、酩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脂肪化的骨髓称为黄骨髄,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黃骨協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又可重新转变为红竹陆参与造血,因此正常情况下,竹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较强。

竹髓脂肪化的规律(2)淋巴器官造血:在件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成T、B淋巴祖细胞。

B淋巴祖细胞在骨翻内发育;T 祖细胞随血流迁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结内发冇成熟。

(3)髓外造血:転情况下,出生2个月后,婴儿的肝、脾、淋巴结等已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

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葩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譴外造血」備外造血部位也可累及胸腺、肾上腺、腹腔的脂肪、胃肠道等。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重点总结讲课稿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重点总结讲课稿

临床⾎液学检验考试重点总结讲课稿临床⾎液学检验考试重点总结临床⾎液学检验1.⾻髓造⾎:⾻髓的造⾎细胞⼤部分来源于肝脏,部分来源于脾脏。

⾻髓是产⽣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场所,⾻髓也产⽣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因此⾻髓不仅是造⾎器官,同时也是⼀个中枢淋巴器官。

2.髓外造⾎:正常情况下,胎⼉出⽣2个⽉后,⾻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和⾎⼩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组织⼜可重新恢复其造⾎功能,称为髓外造⾎。

3.⾎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产⽣新的⼦细胞在⽣物学性状上产⽣了新的特点,即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质,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不同。

这种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是⾎细胞失去某些潜能同时⼜获得新功能的过程。

4.⾎象和⾻髓象检验是诊断⾎液系统疾病、观察疗效及病情的重要⼿段之⼀。

5.粒细胞系统包括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粒细胞是由于胞质中常有许多颗粒⽽得名的。

颗粒从II 型原始粒细胞开始出现,称为⾮特异性颗粒(⼜称为A颗粒、嗜天青颗粒、嗜苯胺蓝颗粒),从中幼粒细胞开始出现特异性颗粒(即S颗粒),S可以有三种:中性颗粒、嗜酸性颗粒及嗜碱性颗粒。

6.早幼粒细胞其胞体直径12~25um,较原始粒细胞⼤。

7.⾻髓穿刺:最为理想的穿刺部位是髂⾻上棘(包括髂⾻前、髂⾻后上棘)8.⾻髓取材情况判断:(1)取材满意:a.抽吸⾻髓液时,患者感到有瞬间的酸痛感(有的患者⽆这种感觉);b.抽出的⾻髓液中有较多的黄⾊⼩粒(多为⾻髓⼩粒,有的是脂肪);c.显微镜下涂⽚中可见较多⾻髓特有细胞:幼稚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造⾻细胞、破⾻细胞、脂肪细胞、肥⼤细胞、组织细胞、吞噬细胞等;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值⼤于外周⾎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值,有核细胞数⼤于外周⾎有核细胞数。

(2)取材失败(即⾻髓稀释):如抽吸⾻髓液时混进⾎液,称为⾻髓部分稀释;如抽出的⾻髓液实际上就是⾎液,称为⾻髓完全稀释。

2019 年临床检验技士考试大纲-血液学

2019 年临床检验技士考试大纲-血液学

2019 年临床检验技士考试大纲-血液学2019 年临床检验技士考试大纲血液学血液学检验是临床检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019 年临床检验技士考试大纲中,血液学部分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要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红细胞相关的内容。

红细胞的数量、形态、生理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检测是考试的重点之一。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都有一定的范围。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红细胞的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当这些指标出现异常时,可能提示着各种疾病。

例如,红细胞数量减少常见于贫血,而贫血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每种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特点都需要我们熟练掌握。

对于红细胞形态的观察,显微镜下可以发现大小不均、异形红细胞等异常,这些形态学的改变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白细胞的检验同样不容忽视。

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数量和分类的变化对于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病毒感染或某些血液系统疾病。

白细胞的形态异常,如出现幼稚细胞,往往提示白血病等严重疾病。

血小板也是血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小板的数量、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检测是考试的要点。

血小板数量减少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常见的疾病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血小板功能异常也会引起出血性疾病,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包括血小板聚集试验等。

在血液学检验中,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通过抽取骨髓液,制作涂片,进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了解骨髓的增生程度、细胞的形态和比例等。

对于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

骨髓细胞的分类和形态学特点需要我们牢记,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在骨髓象中有其独特的表现。

止血与凝血机制的相关知识也是考试的重点。

临床检验技士-临床血液学检验 讲义 16

临床检验技士-临床血液学检验 讲义 16

第十六章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大纲要点>一、概述*二、实验诊断1.血象2.骨髓象*3.细胞化学染色*4.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鉴别一、概述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简称恶组)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

其主要的病理特点是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器官和组织中出现形态异常的恶性组织细胞的灶性增生,常伴有明显的吞噬血细胞的现象。

临床起病急骤,以高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血、黄疸和进行性衰竭为主要特征。

病程较短,多在半年内死亡。

二、实验诊断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是本病的典型血象表现。

2.骨髓象可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是本病的最重要特征。

这类细胞呈多少不一的散在或成堆分布,由于病变分布不均,故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恶性组织细胞按形态学特征,可归纳为下列五型:异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和吞噬性组织细胞。

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象中的异常组织细胞 A.B.吞噬型组织细胞C.异常组织细胞D.E.多核巨组织细胞3.细胞化学染色恶组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染色正常单核细胞异常单核细胞恶组细胞过氧化物酶++0~+0碱性磷酸酶0 0 0酸性磷酸酶++++++++糖原(PAS)+~++(弥散)+~++(弥散)0~+(弥散)苏丹黑B ++±0 β葡萄糖醛酸酶+±0注:“0”为无反应,±为可疑,+~++为弱阳性,+++~++++为强阳性。

4.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鉴别恶性组织细胞病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鉴别对恶性组织病具有重要意义的细胞是A.淋巴样组织细胞B.单核样组织细胞C.多核巨细胞D.幼稚细胞E.吞噬性组织细胞『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对恶性组织病具有重要意义的细胞是多核巨细胞。

2021年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 临床血液学检验 全册讲义 图文版共316页

2021年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 临床血液学检验 全册讲义 图文版共316页

2021年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课前导入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第三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第四章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第五章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用第六章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第七章贫血概述第八章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第九章红细胞膜缺陷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第十章红细胞酶缺陷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第十一章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贫血及其实验诊断第十二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第十三章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第十四章脱氧核苷酸合成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第十五章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第十六章白血病概述第十七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第十八章急性髓性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第十九章慢性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第二十章特殊类型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第二十一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实验诊断第二十二章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第二十三章浆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第二十四章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第二十五章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第二十六章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实验诊断第二十七章类脂质沉积病及其实验诊断第二十八章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理论第二十九章血栓与止血检查的基本方法第三十章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第三十一章血栓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第三十二章抗栓与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第三十三章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考情分析>考试各科目所占分值图约50%为病例分析题<授课模式><学习目标> <学习方法>听课+做题温故知新查漏补缺专注坚毅第一章绪论<大纲要点>(掌握)一、概念1.血液学2.临床血液学3.临床血液学检验二、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1.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2.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一、概念1.血液学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

◆血细胞形态学(有形成分形态)◆血细胞生理学(细胞来源、增殖、分化和功能)◆血液生化学(细胞组成、结构、代谢)◆血液免疫学(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遗传血液学(血液病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动性和血细胞变形性)◆实验血液学(实验技术和建立实验方法)2.临床血液学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主要包括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

2019 年临床检验技士考试大纲-血液学

2019 年临床检验技士考试大纲-血液学

2019 年临床检验技士考试大纲-血液学2019 年临床检验技士考试大纲血液学血液学检验是临床检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019 年临床检验技士考试大纲中,血液学部分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要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血液学的基础知识。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多种疾病。

白细胞则在免疫防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其形态和功能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血小板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会导致出血性疾病。

在考试大纲中,红细胞系统的相关内容是重点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红细胞的生成、发育、生理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红细胞生成需要铁、维生素 B12 和叶酸等营养物质,缺乏这些物质会导致贫血。

同时,要熟悉各种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诊断标准。

像缺铁性贫血,常见于育龄妇女和儿童,其特点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

巨幼细胞贫血则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 B12 缺乏引起,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

白细胞系统也是考试的重要部分。

粒细胞的发育过程、形态特点以及各类粒细胞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都需要牢记。

比如,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等情况,减少则可能提示某些血液病或药物副作用。

淋巴细胞的分类、功能以及异常淋巴细胞的出现与疾病的关系也不容忽视。

此外,还要了解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和相关疾病的免疫机制。

血小板系统方面,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数量和质量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要清晰明确。

同时,对于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生成调节以及与止血和凝血过程的关系要有深入的理解。

在血液学检验技术方面,血常规检查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考生需要熟悉血常规检查的仪器原理、操作方法、质量控制以及结果分析。

2020年检验技师考试临床血液学第十一章复习笔记

2020年检验技师考试临床血液学第十一章复习笔记

2017年检验技师考试临床血液学第十一章复习笔记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1.血红素:血红素是Hb、肌红蛋白、多种酶(如过氧化氢酶)和多种细胞色素的辅基,其合成的场所主要在骨髓内的幼红细胞和肝细胞线粒体。

与临床有关的是尿卟啉、粪卟啉和原卟啉,当卟啉代谢障碍时,血红素合成不全,并可能产生卟啉病。

2.珠蛋白:人类的珠蛋白肽链有α、β、γ、δ、ε、δ链;这些肽链按四级结构形成Hb.ε、δ发音(epeilon、meta) 3.生理性血红蛋白:几种正常生理性血红蛋白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有明显的不同。

新生儿期内HbF(α2γ2)仍高,以后2~4月渐下降,l岁左右接近成人水平。

成人血红蛋白HbA(α2β2)出生后逐渐增多,占95%~97%,HbA2(α2δ2)出生后占1.2%~3.5%。

4.血红蛋白的功能:运输02和CO2。

血红蛋白检验方法及应用研究摘要:血红蛋白在人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测定对许多疾病的预防、确诊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所以研究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在临床医学上非常重要。

本文对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考察和分析了目前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并指出了其在临床上的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血红蛋白,检测,临床,应用血红蛋白在人体内部是复杂运输氧气的一种蛋白质,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对人体健康程度有重要影响,而对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其数值变化及其背后代表的人体健康指数的变化极为重要,下面对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医学方面的意义进行分析说明。

1,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检测在各国体检项目中都非常常见,对其进行检测主要目的在于发现和判断血液方面是否有疾病。

本文另辟蹊径,从血红蛋白增多和减少以及糖化的角度来进行临床医学方面的研究。

1.1更好地把握检测者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不管血红蛋白含量是增多还是减少,其都反映了被检测者在身体健康指数上的相应变化,因此可以用来研究被检测者身体健康情况。

血红蛋白增多主要原因有病理性增多和生理性增多两种,其都是与被检测者是否患有疾病以及生存环境有关。

临床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14
检验医师的责任
• 要有扎实的和全面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 • 能正确掌握各项有关血液疾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试
验 • 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建立有关新试验 • 能从事有关科学研究的实验工作 • 具有一定程度的血液病临床知识,对疾病能下诊断 • 具有与临床之间进(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寻求、 应用证据的医学,亦称实证医学、求证医学。EBM的基 本要素是证据;核心是追踪当前最好的外在证据以回答 临床解决的问题。
12
➢ 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全血→成分血 (RBC悬液、粒细胞、血小板、血浆、丙 种球蛋白、凝血因子等)
➢ 输血存在的问题: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 播性疾病
➢ 自体血体外循环
13
• 血液学检验的任务:利用血细胞的检验技 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 学技术、免疫学技术、遗传学技术、细胞 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他多 种技术,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 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 临床诊治的观察,从而推动和促进血液学 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
16
• 循证检验医学(EBLM)/循证血液检验医学(EBHLM)的 循证步骤:循证问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 献查阅,全面收集所有相关、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对照、随机分组、盲法);应用meta分析对文献、资料 和数据进行严格的评价,评价其可靠性、真实性而得出全 面、真实的评价结果;进行调整,确定最佳方案进行临床 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对进行的临床实践做出后效 评价,发布新的结论与实践结果,指导临床实践。
• microRNA(miRNA):一组19-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 RNA,主要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调控mRNA,目前成为许多 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和治疗靶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特殊类型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
<大纲要点>
一、浆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二、多毛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一、浆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1.血象*
2.骨髓象*
3.其他*
4.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
浆细胞白血病(plasma cell leukemia,PCL)临床上分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和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特征为异常浆细胞广泛浸润,可遍及全身各组织,并常伴有出血和淀粉样变,引起脏器肿大或功能障碍。

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主要来自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等,其白血病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基本相似。

1.血象大多数病例有中度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是低色素型。

白细胞总数多升高,可达(20~90)×109/L,包括原始和幼稚浆细胞,形态异常。

血小板计数多减少。

PCL血象,可见形态各异的幼浆细胞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各阶段异常浆细胞明显增生,包括原浆细胞、幼浆细胞、小型浆细胞和网状细胞样浆细胞。

浆细胞成熟程度和形态极不一致,形态一般较小,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较幼稚,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稀疏,核质发育不平衡。

PCL骨髓象,可见形态各异的异常浆细胞
3.其他血沉明显增高。

血清中出现异常免疫球蛋白,以IgG、IgA型多见。

多数病人尿中本-周蛋白阳性。

血清β2-微球蛋白及LDH水平明显升高。

骨骼X片有半数病人可见骨质脱钙及溶骨现象。

根据国内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诊断,具体如下:
(1)临床上呈现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或多发性骨髓瘤的表现。

(2)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浆细胞>20%或绝对值≥2.0×109/L。

(3)骨髓象浆细胞明显增生,原始与幼稚浆细胞明显增多,伴形态异常。

4.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
浆细胞白血病与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
鉴别点PCL MM
年龄较年轻多见于老年人
病程发展快,预后差发展缓慢
临床表现贫血、出血、发热及肝脾大,
骨痛较轻
骨痛、肾损伤、高黏滞
综合征
X线表现无明显骨损伤骨损伤明显
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浆细胞>20%
或绝对值≥2.0×109/L
白细胞数不高,
可见少量骨髓瘤细胞
骨髓象弥漫性浆细胞浸润,包括原浆细胞、幼浆细胞、小型浆细胞
和网状细胞样浆细胞
浆细胞<15%
血尿单克隆球
蛋白
较低或正常增高明显<总结>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后者主要来自多发性骨髓瘤等。

(1)血象浆细胞>20%或绝对值≥2.0×109/L。

(2)骨髓象各阶段异常浆细胞明显增生。

(3)其他血沉明显增高。

血清中出现异常免疫球蛋白,以IgG、IgA型多见。

多数病人尿中本-周蛋白阳性。

二、多毛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1.血象*
2.骨髓象*
3.细胞化学染色*
4.免疫学检查
5.染色体检查
6.电子显微镜检查
1.血象绝大多数患者呈全血细胞减少,贫血一般为轻度到中度,血小板多数减少。

白细胞总数大部分
病例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且有特征性的多毛细胞出现。

多毛细胞胞体大小不一,呈圆或多角形,似大淋巴细胞。

毛发突出的特点是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或伪足状,有许多不规则纤绒毛突起,但有时不显著。

2.骨髓象骨髓增生程度不定。

三系受抑,以粒细胞系抑制更显著。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浆细胞增多。

可见到较多的典型多毛细胞。

约有48%~60%的病例骨髓穿刺呈“干抽”。

3.细胞化学染色 POX、NAP和SB染色呈阴性反应,非特异性酯酶呈阴性或弱阳性,但不被NaF抑制,半数病例PAS染色阳性。

具有特征性的染色是ACP染色阳性,但不被左旋(L)酒石酸抑制(TRAP),阳性率达41%~100%。

HCL酸性磷酸酶染色,
毛细胞呈阳性反应,胞浆为红色。

4.免疫学检验多数病例表现为一致和独特的B细胞表型,即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大部分阳性;与B细胞特异的单抗反应,较特异单抗有CD19、CD20、CD22及CD11C、CD25和CD103。

5.染色体检验常见14q+、6q-、del(14)(q22;q23)等异常。

6.电镜扫描电镜(SEM)示毛细胞表面有较多的散射的细长毛状突出,部分细胞表面呈皱褶状突起。

透射电镜(TEM)示毛细胞表面有长绒毛和伪足。

<总结>
1.血象绝大多数患者呈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且有特征性的多毛细胞出现。

2.骨髓象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浆细胞增多,可见到较多的典型多毛细胞。

骨髓穿刺可呈“干抽”。

3.细胞化学染色具有特征性的染色是ACP染色阳性,但不被左旋(L)酒石酸抑制(TRAP)。

4.免疫学检验多数病例表现B细胞的表型。

诊断浆细胞白血病的标准
A.外周血中骨髓瘤细胞的绝对值≥1×109/L,分类>10%
B.外周血中骨髓瘤细胞的绝对值≥2×109/L,分类>20%
C.外周血中骨髓瘤细胞的绝对值≥3×109/L,分类>10%
D.外周血中骨髓瘤细胞的绝对值≥4×109/L,分类>20%
E.外周血中骨髓瘤细胞的绝对值≥3×109/L,分类>1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诊断浆细胞白血病的标准:外周血中骨髓瘤细胞的绝对值≥2×109/L,分类>20%。

毛细胞白血病属于特殊类型的
A.T细胞白血病
B.NK细胞白血病
C.组织细胞白血病
D.B细胞白血病
E.单核细胞白血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毛细胞白血病属于特殊类型的B细胞白血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