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贾平凹与作家的文化关怀)【圣才】

合集下载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样板戏及其评价)【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样板戏及其评价)【圣才出品】

第12章“样板戏”及其评价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如何看待江青对“样板戏”的作用普遍认为,“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它是在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直接关怀下,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造的成果。

江青的介入是后来的事,她出于政治目的,掠夺了这些成果,并塞进自己的私货,因此,应当把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和江青的干预区别开来。

虽然这种看法有它的道理,却忽略了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文化语境,并带有因人论事之嫌。

1.“无产阶级文学艺术”提出的文化语境表12-1 “无产阶级文学艺术”提出的文化语境2.江青对样板戏所做的修改表12-2 江青对样板戏所做的修改3.对“样板戏”的评价(1)“样板戏”和它的前身都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载体。

江青的作用在于使其更加观念化、纯粹化,自然也会渗透她个人的美学倾向,不过,从本质上说,“样板戏”和它的前身是大同而小异。

这“异”,反映了左翼文艺激进派和稳健派之间的不同。

何况江青介入京剧现代戏的移植、改编从1960年代初就开始了。

因此,把“样板戏”及其前身一刀两段、截然对立的观点是难以说服人的。

(2)江青的活动不但在戏内,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在戏外。

“样板戏”成为政治工具,为她提高自己的政治身价,打击政治敌手,推行其激进主义的文艺观念,实行文化“一体化”服务。

从这个角度看,本章开头引述的王元化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但在历史已翻过那荒唐一页的今天,指出这一点是必要的,却不能把它作为对“样板戏”评价的主要依据;应当把江青的戏内活动和戏外活动区别开来,就文本本身进行评价。

考点二:专业工作者和观众对“样板戏”的影响江青介入只是“样板戏”制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广大艺术工作者的努力和观众的影响。

1.观众对“样板戏”的影响(1)剧场效果决定戏剧的命运。

舞台艺术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不同。

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交流以作品为中介,而舞台艺术的编导和演员必须与作品一道和观众面对面地交流;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通过文字和声像使其物化、固定化。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圣才出品】

第4章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一、填空题1.老舍《四世同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惶惑》;《偷生》;《饥荒》【解析】《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小说分为三部发表:第一部《惶惑》连载于《扫荡报》1944年11月10日至1945年9月2日,第二部《偷生》在1946年11月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第三部《饥荒》在1950年5月连载于《小说》第4卷第1至第6期。

2.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______”。

【答案】人民艺术家【解析】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建国后,老舍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其中《龙须沟》《茶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名词解释1.《茶馆》答:《茶馆》是老舍在1956年完成的话剧作品。

它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通过王利发、秦仲、常四爷等一群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无路可走的悲剧证明三个朝代的黑暗、腐败和残酷,从而完成“葬送三个时代”的任务,暗示只有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才有前途的主题。

剧作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结构严谨细密;语言幽默,兼具悲喜剧的风格。

这是老舍戏剧中反响最大的一部,成为后来戏剧创作的典范。

2.《骆驼祥子》答:《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

它以20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赵树理的评价问题与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赵树理的评价问题与

10.1 复习笔记一、“赵树理方向”是怎样构建出来的(一)赵树理的概况赵树理因《小二黑结婚》而一举成名。

此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他又发表了《李有才板话》《孟祥英翻身》《李家庄的变迁》《地板》《福贵》《小经理》《邪不压正》《传家宝》《田寡妇看瓜》等小说。

(二)“赵树理方向”的构建过程1.对赵树理早期创作的评价对赵树理这个时期创作的评价并不一致,例如有人认为《小二黑结婚》不过是“低级通俗故事”,是“海派”。

而左翼文学界的代表人物郭沫若、茅盾、周扬、陈荒煤等都给予了热情的赞扬。

他们的赞扬有共同点,都集中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上,都肯定了这三篇小说的内容和通俗化的艺术形式。

2.“赵树理方向”形成(1)当时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长的周扬认为赵树理是“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其作品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

”赵树理的创作越来越受到解放区文艺界的重视。

(2)1947年7、8月间的文艺座谈会上正式提出“赵树理方向”,“作为边区文艺界开展创作运动的一个号召”,“作为我们的旗帜”。

当时边区文联负责人陈荒煤在总结发言中说:“他的创作可以作为衡量边区创作的一个标尺。

”在此前后出版了好几种评论赵树理创(3)第一次“文代会”前后,赵树理的创作不仅收入展示解放区文学实绩的“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中,还和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一起作为“1942年以前就已有重要作品出世的作家”在《新文艺选集》中设有专辑。

3.赵树理获得殊荣的根据(1)反映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的巨大变化。

(2)民间语言和民族形式。

(3)农民的立场和革命的功利主义。

这些评价和赵树理的具体创作既有吻合的一面,又有差异的一面。

(三)赵树理对农民当家作主过程的描写赵树理不但以兴奋的笔触描绘了农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必然性,而且以冷静的态度揭示了这一历程的艰巨性、复杂性、曲折性。

这种艰巨性、复杂性、曲折性有以下三个原因:1.地主阶级的残酷和狡诈地主阶级有一套完整的对付农民的办法。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王安忆与女性写作【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王安忆与女性写作【

第20章 王安忆与女性写作20.1 复习笔记一、女性写作:对一种文学现象的整体描述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性文学”概念“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一大批女性作家积极参与创作,出现了女性文学的第一次高潮。

创作实绩带动了理论、批评的展开,出现了女性文学研究的专著,在这些著作中,“女性文学”确立的是一种性别标准,建立在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天然的生物学意义的差别之上,而较少关注作家的创作与性别、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

2.“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文学”摒弃了女性研究的基于生物性别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女性”是由一系列的文化规则所塑造的社会角色。

因而女性文学是指那些有自觉的女性主义立场,用话语颠覆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的文学。

在这种理论框架中的女性文学,关心的是自身性别的社会处境、作家对女性经验的反省与文化反思、女性立场和主体地位。

3.“女性写作”“女性写作”的概念是法国女性主义评论家埃莱娜·西苏提出来的,强调女性身体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它的理论前提建立在生理区别的女性本质上,因为和社会性别理论所阐述的文化构成矛盾而遭到质疑和批评。

在中国批评界,“女性写作”背离了它的理论背景和理论资源,在强调女性写作独特性的基础之上,关注女性写作的文化语境,全方位地考察女性身份在创作中的复杂关系,以及作家生平背景等对写作的深刻影响。

相对于“女性文学”的多义性、“女性主义文学”浓厚的理论色彩,“女性写作”日益被广泛地采用,它在坚持一种性别和文化立场的同时极富包容性,提醒着这一种性别立场,提供了一种阅读和阐释女性作品的方法,同时又避开了许多纠缠不清的理论话题,避开了女性主义政治理论代替文本阐释的方式,把女性写作带入一个更广阔的阐释空间。

二、女性写作的三次高潮批评界普遍认为,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出现过三次高潮。

1.“五四”新文学革命时期伴随着“个性解放”“民主自由”的启蒙主义号召,大批女作家用写作的方式参加到民族解放的进程中来。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

第7章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传奇》的评析
1.概况
(1)《传奇》的内容
《传奇》是张爱玲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初版收有她发表于1943、1944年的《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茉莉香片》《花凋》《封锁》等小说10篇,1947年出版增订本时又加入《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桂花蒸·阿小悲秋》等5篇。

(2)张爱玲的身世背景
张爱玲的祖父是清末著名的大臣张佩纶,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父亲是遗少式的人物,母亲是一个果敢的新式女性。

张爱玲自小就接受了两种不同文化的熏陶。

2.评价
表7-1 《传奇》评价
3.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表7-2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考点二:张爱玲的艺术“创新”与“袭旧”
表7-3 张爱玲的艺术“创新”与“袭旧”
考点三:张爱玲的接受史与“张爱玲热”
1.对张爱玲的研究
表7-4 对张爱玲的研究。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贾平凹与作家的文化关怀)【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贾平凹与作家的文化关怀)【圣才出品】

第16章贾平凹与作家的文化关怀一、填空题贾平凹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是______。

【答案】《秦腔》【解析】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于2008年10月25日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内容主要以发生在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为主,全文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

二、名词解释《废都》答:《废都》是贾平凹创作的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问题的小说。

贾平凹在《废都》中写出了一部社会风俗史,以主人公庄之蝶为中心巧妙地组织人物关系。

围绕着庄之蝶的四位女性——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是小说中着墨最多的。

她们分别是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女性,每个人的际遇、心理都展示着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

小说采用了中国古典的草灰蛇线手法,融入了西方的意识流和精神气质,中西合璧。

《废都》也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这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

三、简答题分析《废都》中性描写的意义和缺憾。

答:(1)《废都》中性描写的意义①透露出过渡期知识分子精神的迷茫庄之蝶代表了一类文化闲人,可以理解为普通的知识分子,他生活在古老的西京,西京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历史传统的都市,然而,在现代文明冲击之下,《废都》所代表的意蕴就是文化之废都。

市场转型时期的中国,西方现代文明与传统的历史文化存在巨大的冲突矛盾。

人生活在文化的分裂与矛盾中,传统的价值观受到质疑与挑战,人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

庄之蝶为代表的一类现代知识分子,是社会普遍价值的主体代表。

他们无法摆脱传统历史所赋予的家国意识,又身在一个完全具备现代性的当代社会。

社会的巨大变革,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他们自身价值遭到一定的否定,于是,他们成为当代社会中一群焦灼和彷徨的群体。

《废都》性描写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即过渡时期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的另类写照。

②透过欲望去反思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废都》却是更注重从人性角度去剖析情欲、性欲,是将性爱、性行为等生理机能升华为现代人在文明异化中得以挣脱厄运的拯救方式。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第2章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如何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
表2-1 如何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
考点二:读《女神》要“知人论诗”
表2-2 读《女神》要“知人论诗”
考点三:郭沫若研究概况
表2-3 郭沫若研究概况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填空题
《女神》是郭沫若在______创作的诗集。

【答案】五四时期
【解析】《女神》是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作的诗集,是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奠基作。

它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及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二、简答题
谈谈五四与郭沫若的诗歌。

[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五四与郭沫若的诗歌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五四为郭沫若的诗歌提供了有利的时代背景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形式上的解放入手。

①五四时期的诗歌理论
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新诗运动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实现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

②五四时期的创作实际
新诗主要发表在《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上。

第一批白话诗人如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等都。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沈从文与京派文学)【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沈从文与京派文学)【圣才出品】

第6章沈从文与“京派”文学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京派”的特征
1.“京派”的概况
(1)定义:通常所谓“京派”,是指1930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2)“京派”和“海派”之争
①1930年代初,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发生了一场论争,当时双方互相攻击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苏汶,后来又加进了鲁迅等人。

其实所谓“京”“海”之争,多少也有文人的意气和派性在里边。

②有些论者认为当年的“京”“海”之争,看似偶然,却从根本上反映了1930年代的文学格局,是“乡土”与“都市”两种文化背景的对峙在文学中的体现。

2.“京派”作家群的共性
表6-1 “京派”作家群的共性
3.“京派”作家的代表
表6-2 “京派”作家的代表
考点二:沈从文的“角色认知”及其两个文学世界
1.沈从文的文学理念
(1)沈从文既反对将文学纳入商业的或政治的功利圈,也不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他有自己的文学理想,也看重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

(2)沈从文相信文学的功能不止于社会道德的观照,更在于能使读者“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

在沈从文看来,所谓“生命的明悟”,“明白人生各种形式”,“激发生命离开一个动物人生观”,正是文学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2.沈从文的文学世界
表6-3 沈从文的文学世界
考点三:《边城》细读
1.《边城》的艺术特点
表6-4 《边城》的艺术特点
2.沈从文的文学贡献
表6-5 沈从文的文学贡献。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第5章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曹禺研究概况1.背景(1)曹禺研究历来为许多文学史家的兴趣所在。

(2)进入新时期后,随着新观念、新方法的引进,研究者逐渐超越过去常用的一般社会学的模式,注重戏剧艺术和深层创作心理的开掘,建立了各种新的理论视角,从而使研究课题更新,范围扩展,成果大量涌现,活跃的学术争鸣态势也终于形成。

2.新角度和新观点表5-1 曹禺研究领域里出现的新角度和新观点考点二:曹禺话剧的诗意特征1.曹禺话剧的创作特点曹禺代表中国话剧文学的成熟,不仅戏剧结构、人物塑造、语言提炼等方面接近和达到了完美,而且戏剧创作方法上有了突破与创新。

(1)学习和借鉴西方戏剧,使其中国化曹禺学习和借鉴西方戏剧的艺术表现手段,而且把这一借鉴充分中国化,使之适于表现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气质,既与本土观众的审美习惯拉开一些距离,有审美的“落差”、有创新感,又能为中国的观众所接受,不再视话剧为“洋玩意”。

(2)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并糅合多种手法曹禺的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糅合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并与中国传统文学韵味血脉相通。

曹禺的创作方法已经具有自家的独特面貌,创作个性非常明显。

2.诗意特征的表现表5-2 诗意特征的表现考点三:曹禺话剧的其他特征1.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1)曹禺在《〈雷雨〉序》便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雷雨》所着力表现的,是那种“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的极端的情感。

“极端”和“矛盾”是“《雷雨》蒸热的氛围里这种自然的基调,剧情的调整多半以它为转移”。

(2)曹禺笔下的人物很少不是情感型的,不论其在具体表现方式上是外露还是内敛,在《雷雨》《原野》《北京人》《家》等作品中,曹禺都表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戏剧情感世界,那其中有种种难以解脱的情感冲突、人与人之间心理抗衡形成的持久张力。

曹禺所有成功的剧作,都是他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散文五家)【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散文五家)【圣才出品】

第9章现代散文五家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周作人的“言志”散文1.周作人的概况(1)周作人是有巨大影响的作家,尤其在散文领域,有突出的成就。

他写有大量的小品散文,结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竹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等二十多个集子。

(2)他对现代散文的理论建设也有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正是以周作人的创作及理论为中心,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了“言志派”这一散文流派。

周作人的小品文字也多以“言志”散文为主,又可分为“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种。

2.周作人的文风表9-1 周作人的文风考点二:“冰心体”与朱自清的抒情文体1.冰心表9-2 冰心2.朱自清(1)朱自清概况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的散文家,他的一些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给亡妇》等,已经与古典散文名篇一同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

(2)朱自清的写作特点①写景状物朱自清写景状物的优秀之作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都体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巧妙的比喻、联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便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

这些散文可称为“工笔美文”,细致华美,尤其其中的层层设喻,更为缤纷。

②抒情他的重在抒情的散文如《背影》等则可称得上完美之作,这类抒情文体往往以文字朴素、结构浑成,愈显出感情的“真挚清幽”,为一种臻于极致的“抒情文体”,朱自清最打动读者的应该还是他所抒之“情”。

无论是人格还是文风,朱自清都秉承了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表现出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

比起一味的放达洒脱,与一味的谨慎自守,对情感的收放有度才是高难度的文字表达,而同时又能做到“情”与“景”的交融,这是朱自清难以追摹之处。

考点三:郁达夫的行旅散文1.概况郁达夫以小说家出名,但他的旧体诗和游记散文却越来越受到喜爱和重视,在这两个方面,郁达夫都充分地表露了他的才华。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样板戏”及其评价)【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样板戏”及其评价)【圣才出品】

第12章“样板戏”及其评价一、名词解释1.《红灯记》答:《红灯记》是一部歌颂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与敌人不屈不挠斗争的现代京剧,是中国历史上特殊年代的8个样板戏之一。

《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它的原创作者是黄泳江,讲述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我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遭日寇杀害。

李玉和的女儿铁梅继承父志,将密电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

2.“样板戏”答:“样板戏”是文革时期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

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五个剧目。

由于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的现代生活,被赋予了更积极的政治意义:被纳入了与所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占领舞台相对立的革命文艺路线,被当作批判刘少奇、周扬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论据和武器,被奉为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实行文化革命的典范。

二、简答题1.简述“样板戏”的“新纪元”特征与含混。

答:(1)“样板戏”的“新纪元”特征①“样板戏”最主要的特征是文化生产与政治权力的关系。

文艺被作为政治权力机构实施社会变革、建立新的意义体系的重要手段,在“样板戏”时期表现得更为直接和严密。

作家、艺术家那种个性化的意义生产者的角色认定和自我想象,被全面颠覆,文艺生产被纳入政治运作之中。

②“样板戏”的意义结构和艺术形态表现为政治乌托邦想象与大众艺术形式的结合。

“样板戏”选取的大都是有很高知名度、已在大众中流传的文本。

在朝着“样板”方向的制作过程中,一方面,删削、改动那些有可能模糊政治伦理观念的“纯粹性”的部分;另一方面,极大地利用了传统文艺样式(主要是京剧、舞剧)的程式化特征。

(2)“样板戏”的含混①由于“样板戏”文化构成的复杂性,使作品的意义和艺术形态呈现多层、含混的状况(如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这正是在政治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的时空下,这些剧目尚能获得某种“审美魅力”的原因。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详解(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的文学史地位)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详解(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的文学史地位)
12 / 12
益尖锐的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的觉醒和分化,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革命知识
分子成长的历史道路,从而表现了极其深刻的思想主题:一切追求光明和进步的知识分子,
只有把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同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勇敢地投入到时代的革
命斗争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
11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文体,所以要把散见的人物与事件统合起来,这样就涉及结构的问题。在结构方式上,这部 小说实际上采用了非常传统的形式——类似《水浒传》的“折扇式”或者“串珠式”的结 构法,以人物刻画为核心,通过事件与空间场景的转换,来转移人物描写的单元,最终形成 了“英雄群像”的形式。如小说开篇因甫志高的被捕叛变,引出成岗、许云峰、江姐的被捕; 围绕沙坪书店和修配厂,把重庆大学的学生运动、《挺进报》、中共地下组织的工作联系起来; 通过刘思扬的一抓一放,又把渣滓洞和白公馆的斗争连成一体。这使小说结构既错综复杂又 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整体。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新的主题,却使用了“旧” 的结构与描写方法。
10 / 12
圣才电子书

二、名词解释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青春之歌》
答:《青春之歌》是作家杨沫创作的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
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1958 年初出版,作品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学生运
动这一动荡时代为背景,以党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为主线,描写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1 章 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的文学史地位 11.1 复习笔记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莫言与当代小说的民间性)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莫言与当代小说的民间性)

第19章莫言与当代小说的民间性1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民间性与“狂欢化”1.陈思和的“民间文化形态”理论表19-1 陈思和的“民间文化形态”理论2.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表19-2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考点二:莫言小说的民间性1.莫言小说的民间世界和民间文化形态(1)民间世界①莫言的小说创作创造了一个焕发着蓬勃生命力并蕴藏着深厚韵致的民间世界。

这个世界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并具有现代意义。

②莫言是在民间乡土文化的浸淫下成长起来的,他的潜意识中活跃着无数的民间“故事”,民间社会生活的面貌以及下层人民的情绪在他小说的民间世界中生机勃勃。

(2)民间文化形态①民间文化形态是莫言创作的生命之源,也是莫言小说的生命力之源,对原始生命强力以及自由自在的野性生命的礼赞成为其小说最为鲜明的特征。

②莫言最擅长以民间的身份描写中国北方农村的生存状况和生命状态。

这是一种苦难丛生的生存状态,又是一种充满顽强和野性生命力的生存状态。

2.民间戏曲对莫言小说的影响(1)《檀香刑》贯穿着猫腔小调①莫言的小说中一直有从民间戏曲中学来的东西,《檀香刑》这部小说就是自始至终贯穿着猫腔小调。

②这种流传在山东高密一带的地方小戏,作为民间话语的一种形式,为莫言式的历史书写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载体。

猫腔那高亢、凄厉、愤怒、绝望的声调,撕心裂肺,荡气回肠,仿佛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刃穿透了历史的百年时光,直抵现代人心灵最深处。

③《檀香刑》里讲述的故事,也因猫腔这种特殊的叙述语言而有了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节奏。

小说大量融入了猫腔戏《檀香刑》的戏文和韵文,极富戏剧化效果。

小说的叙述腔调很大程度上又可理解为猫腔猫调的群猫嗥叫。

④不同的猫腔猫调好似词牌和曲牌,规约着人物身份、叙述内容、感情表达方式,由此形成了小说的音乐美。

这是深得民间说唱艺术神髓的小说。

(2)莫言的其他小说也受到民间戏曲的影响①莫言的小说《民间音乐》《天堂蒜薹之歌》都受到了民间戏曲的影响。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茅盾研究中的矛盾)【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茅盾研究中的矛盾)【圣才出品】

表 3-5 茅盾作品的艺术风格
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7 / 10
圣才电子书

一、填空题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茅盾《蚀》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四川大学 2011 年研]
【答案】《幻灭》;《动摇》;《追求》
【解析】写于 1927 年、1928 年的《蚀》,以广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迅速、真实地
反映了刚刚过去的大革命的历史和正在发生着的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心理。三部曲第一部
《幻灭》女主人公静女士,怀着小资产阶级的天真幻想向往革命,身临革命实际,幻想破灭,
即又失望、空虚而退出革命,回到个人恋爱的小天地;《动摇》中的知识分子方罗兰,身处
革命与反革命势力的严重冲突中,既不敢打击敌人,又不敢依靠工农,在动摇、妥协之中葬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3 章 茅盾研究中的“矛盾”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茅盾研究概况
表 3-1 茅盾研究概况

1 / 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 / 10
图 3-1 茅盾的文学主张 考点三:《子夜》分析
5 / 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3-3 《子夜》分析
考点四:茅盾的艺术风格
6 / 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3-4 茅盾的艺术风格
送了革命与自己;《追求》中的男男女女在大革命失败后,既看不见光明和希望,又不愿苟
活沉沦,只能盲目地挣扎而终不免失败。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 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 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

第17章 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17.1 复习笔记一、王朔现象带给批评界的挑战与争论(一)王朔现象王朔是八九十年代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王朔成为许多文化现象的关接点,如大众文化现象,自由写作与个人写作,作家与影视联媒的“大腕”,甚至1990年代发生的人文精神的论争都与他有关。

王朔现象和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是进入八九十年代的文学叙述无法绕开的重要文化现象。

(二)针对王朔现象的争论1.有人认为王朔提供了独特的关于当下社会的经验和语言有人认为“王朔小说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批判力量。

使我们得以近乎全新的生命体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他让我们领略了转型期社会激荡、碰撞和现代都市的斑驳陆离、眼花缭乱的生活色彩以及人生现世的纯洁、善良和娇美,更多的是荒诞、调侃、虚伪、暴力、色情和无耻。

他对生活的洞察、感受、穿透和表现使其小说真正具有认识价值。

”2.有人从整体上否定王朔,斥王朔的小说为“痞子文学”有人指责王朔“尽情地在嘲弄社会,嘲弄人生,他在宣泄一种非传统、非理性、非道德的反叛的情愫的同时,也把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一切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传统观贬得一钱不值”。

(三)王朔的商业价值与正统批评界的矛盾王朔是“新时期文学中拥有最多的读者”的作家,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反过来促进了小说的畅销。

1988年,他的《轮回》《顽主》《大喘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四部小说被搬上银幕,获得成功,有人因此把1988年称为“王朔年”。

1990年代他参与创作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等电视剧更是获得巨大的成功。

1990年代初文学面对着商潮冲击而四面楚歌时,王朔却是出版界的一个亮点,《王朔文集》(四卷本)走俏大小书摊。

在批评界的尴尬和困惑背后,是一个无法绕开的文学现象,既定的文学价值的判断标准已经不适合王朔。

把王朔作为一个文学现象比进行单纯的文学作品文本分析会更合理,研究王朔现象更应该和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环境、社会文化状况等结合起来。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10章)【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10章)【圣才出品】

第1章鲁迅研究四题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1.近代对鲁迅的评价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人,开始对鲁迅进行批评甚至否定,这和以前神化鲁迅的局面很不一样,他们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

有一种看法,认为鲁迅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不占有什么地位,认为鲁迅毕生攻击、贬低民族传统文化,丑化中国人,使传统文化在“五四”断裂,丧失了民族的自尊、自信;客观的观点,认为鲁迅对传统的批判也许有其理由,但问题是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另外,有人认为“五四”以来奉行激进主义,对传统猛烈批判,全盘否定,结果割裂了传统,伤了元气,鲁迅被指责为全盘否定传统的一个代表。

2.正确看待鲁迅批判的偏激
图1-1正确看待鲁迅批判的偏激
考点二:鲁迅批判国民性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表1-1鲁迅批判国民性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考点三: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今天重新关注?
表1-2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今天重新关注。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王安忆与女性写作)【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王安忆与女性写作)【圣才出品】

第20章王安忆与女性写作2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女性写作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性文学”概念(1)“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一大批女性作家积极参与创作,出现了女性文学的第一次高潮。

(2)创作实绩带动了理论、批评的展开,出现了女性文学研究的专著,在这些著作中,“女性文学”确立的是一种性别标准,建立在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天然的生物学意义的差别之上,而较少关注作家的创作与性别、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

2.“女性主义文学”(1)“女性主义文学”摒弃了女性研究的基于生物性别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女性”是由一系列的文化规则所塑造的社会角色。

(2)女性文学是指那些有自觉的女性主义立场,用话语颠覆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的文学。

在这种理论框架中的女性文学,关心的是自身性别的社会处境、作家对女性经验的反省与文化反思、女性立场和主体地位。

3.“女性写作”(1)“女性写作”的概念是法国女性主义评论家埃莱娜·西苏提出来的,强调女性身体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它的理论前提建立在生理区别的女性本质上,因为和社会性别理论所阐述的文化构成矛盾而遭到质疑和批评。

(2)在中国批评界,“女性写作”背离了它的理论背景和理论资源,在强调女性写作独特性的基础之上,关注女性写作的文化语境,全方位地考察女性身份在创作中的复杂关系,以及作家生平背景等对写作的深刻影响。

(3)相对于“女性文学”的多义性、“女性主义文学”浓厚的理论色彩,“女性写作”日益被广泛地采用,它在坚持一种性别和文化立场的同时极富包容性,提醒着这一种性别立场,提供了一种阅读和阐释女性作品的方法,同时又避开了许多纠缠不清的理论话题,避开了女性主义政治理论代替文本阐释的方式,把女性写作带入一个更广阔的阐释空间。

考点二: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三次高潮1.“五四”新文学革命时期表20-1 “五四”新文学革命时期女性写作2.“新时期”的七、八十年代表20-2 “新时期”的七、八十年代女性写作3.1990年代表20-3 1990年代女性写作考点三:王安忆的写作历程1.创作背景和创作阶段。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圣才出品】

第17章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
1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王朔现象带给批评界的挑战与争论
表17-1 王朔现象带给批评界的挑战与争论
考点二:社会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勃兴
1.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转型概况
(1)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转型。

(2)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商品经济意识渗透到生活和精神的各个方面。

相应地,文化范式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流意识形态分化为多种话语对峙、碰撞、共存,当时描述这种文化状态较多的词汇是多元、失范、边缘化等等。

2.大众文化的勃兴
表17-2 大众文化的勃兴
考点三:王朔作品的大众文化特征
1.王朔创作概况
(1)王朔出现于八、九十年代转型期的中国现实文化中。

从王朔作品的社会影响可以看出他被接受的过程和社会心理状况。

(2)王朔以极端挑战的方式、逼近生活的调侃话语、玩世不恭的姿态引起大众和批评界的关注。

王朔作品的某些特征如调侃、嘲谑、没正经、反叛权威和秩序等招致了精英的批判,也获得了极大的声名和大众读者。

他公然挑战整个文学传统和人文价值,拒绝一切社会责任,反叛一切既定价值,嘲弄一切人文精神。

2.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表17-3 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考点四:王朔作品的特征
表17-4 王朔作品的特征
1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穆旦与九叶诗派)【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穆旦与九叶诗派)【圣才出品】

第8章穆旦与“九叶诗派”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新诗的开端1.新诗的概况(1)提出新诗的人物《新青年》上最早进行的新文学尝试,是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等人的新诗创作。

胡适以“白话入诗”为突破口,对文学革命进行了探讨。

针对陈腐僵化的古典韵文,他提出文学改良的“八事”。

(2)新诗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主要目标在新诗发生的开端,打破传统诗歌外在形式上的束缚,用当代的白话口语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成为理论及实践上的主要目标。

2.新诗发展的过程表8-1 新诗发展的过程考点二:“九叶诗派”的聚集、资源与艺术成就1.“九叶诗派”的定义(1)“九叶诗派”,或称“中国新诗派”,是指1940年代出现的一群具有现代主义诗歌倾向的青年诗人。

“九叶”之名得自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其中收录了穆旦、唐湜、唐祈、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辛笛、袁可嘉这九位1940年代诗人的诗作。

(2)“九叶诗派”基本上是由两群诗人合流而成的,南北两批诗人在共同的诗艺追求下走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2.“九叶”诗人的共同追求表8-2 “九叶”诗人的共同追求考点三:艺术创新及其文学史地位1.诗人简介穆旦本名查良铮,不仅是现代诗坛最为重要的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

其主要诗集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

穆旦非常有艺术个性,总是在对传统的叛逆、反差中显现其创新,在“九叶”诗人中,最为深刻地体现出1940年代的新诗现代性探求。

他的诗歌以深邃复杂的内涵、内在饱满的激情以及娴熟复杂的技艺,将新诗的审美品质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他身上,汉语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现。

2.穆旦诗歌的特征表8-3 穆旦诗歌的特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圣才】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圣才】
二、名词解释 1.《茶馆》[复旦大学 2014 年研;中山大学 2010 年研;中国传媒大学 2010 年研] 答:《茶馆》是老舍在 1956 年完成的话剧作品。它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向人们展示 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 50 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通过王利发、
8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一、填空题 1.老舍《四世同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四川大学 2011 年研] 【答案】《惶惑》;《偷生》;《饥荒》 【解析】《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 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小说分 为三部发表,第一部《惶惑》连载于《扫荡报》1944 年 11 月 10 日至 1945 年 9 月 2 日; 第二部《偷生》在 1946 年 11 月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第三部《饥荒》在 1950 年 5 月连 载于《小说》第 4 卷第 1 至第 6 期。
表 4-3 《骆驼祥子》的另一解读:对城市文明病的探讨
考点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4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4-4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表 4-5 老舍的“京味儿”风格
5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 800 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______”。 【答案】人民艺术家 【解析】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 800 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以长篇 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建国后,老舍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其中《龙须沟》《茶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贾平凹与作家的文化关怀
1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文坛上的“独行侠”
1.关于贾平凹的评价概况
(1)一直以来,关于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文坛的定位一直比较尴尬。

(2)1980年代不属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1990年代既不属于“新写实”,也不属于“先锋派”,既不属于主流现实主义作家,又不属于新锐的西方现代派,有人据此称他为文坛上的“独行侠”。

2.贾平凹的创作特性
表16-1 贾平凹的创作特性
3.贾平凹的创作追求
表16-2 贾平凹的创作追求
4.用“悟道”来解释贾平凹
(1)相比于儒家、释家,贾平凹的人格理想、艺术精神更亲近于道家,以个人对宇宙人生的体验和感应,追求一种“悟道”的大境界。

(2)他一直都在追求着,逼真得达到抽象,抽象得归于逼真,穷极了人情物理,但又不可言说:“囫囵囵地使你感到了天地自然充盈饱和的人情的东西,美的东西。


考点二:写出历史的脉动与文化的蜕变
1.贾平凹与“唯美主义”
表16-3 贾平凹与“唯美主义”
2.对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分析
表16-4 对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分析
3.贾平凹是具有强烈的文化关怀的作家
(1)贾平凹是具有强烈的文化关怀的作家。

他的作品在描写乡村社会历史变迁时,总是格外关注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精神困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