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虚词共54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档:文言虚词(18个)终极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档:文言虚词(18个)终极版

文言虚词(18个)梳理(终结版)《考试说明》中的要求: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①“常见虚词”共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②“在文中的用法”意为对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进行细致推敲。

1以(动词、名词、介词、连词)一、动词译为“以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率领、带领”(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二、名词译为“原因”(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三、介词①表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方法或方式,“用、拿,按照、根据、依据,凭借……的身份”等。

例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以勇气闻于诸侯;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余船以次俱进②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由于”例句: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③表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跟、和”例句:(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④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在、从”例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⑤“把”例句:秦亦不以城予赵四、连词①用法相当于“而”,只不能用于转折关系②和“上、下、东、西、来、往”连用,表界限或范围五、通“已”译为“已经”。

例句:固以怪之矣六、【以是】【是以】译为“因此、所以”,2之(动词、代词、助词)一、动词“往、到……去”(后面大都是表地点性的名词)。

例句:吾欲之南海二、代词①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例句:作《师说》以贻之;人非生而知之者②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例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三、助词(结构助词、音节助词)①定语的标志,译为“的”或不译。

例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③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例句:马之千里者④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⑤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虚词复习(完整版)

虚词复习(完整版)
②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 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 任安书》) ④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1.代词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君将哀而生之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他(们) 它(们) 我(们) 这 这种
2.动词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往、到
之 3、作助词(结构助词、语气或音节
助词)
◆定语标志 定语+之+中心词,相当于“的”字
永之人争奔走焉 今日之事如何? ◆取消句子独立性 格式——主语+之+谓语,不译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⑤无以,则王乎?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5.用在形容词后,含有赞叹意味。 ①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百不与焉!
递进:并且,而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修饰:地或不译
而 2.第二人称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你,你的)
3.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与“已”组合,罢了
已而:不久
之 常见用法:
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们)”、“她(们)” “它(们)” 。 B、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这种”、“这些”、 “此”。 C、结构助词,作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 D、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E、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F、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G、音节助词,无实义,不译。 H、动词,可译为“到……去”。

(完整版)高考必考18个文言虚词表格总结

(完整版)高考必考18个文言虚词表格总结

高考语文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整理(完整版)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之以而其于 若所为何乎 乃且焉也因 与则者二、教材中另外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安但耳夫盖故或即然遂惟已矣犹哉P.S.为的读音[ wéi ]1.做,行,做事:~人。

~时。

~难。

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当做,认做:以~。

认~。

习以~常。

3.变成:成~。

4.是:十两~一斤。

5.治理,处理:~政。

6.被:~天下笑。

7.表示强调:大~恼火。

8.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9.姓。

[ wèi ]1.替,给:~民请命。

~虎作伥。

~国捐躯。

2.表目的:~了。

~何。

3.对,向:不足~外人道。

4.帮助,卫护。

成分作用今译例他、它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我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第三人称代词(有时活用为一、二人称代词)你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与妻书》)代词指示代词,多表近指这、此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廉颇》)结构助词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主谓间 取独\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倒置的动宾短语之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定语后置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补语标志得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褒禅山》音节助词时间/动词后\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寡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顷之v.到……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方式拿、用、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以沛公言报项王。

——《鸿门宴》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条件(即凭借)凭、靠、凭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高考十八个虚词 文档

高考十八个虚词 文档

高考十八个虚词的用法归类一.“乃”字用法一.代词1. ①人称代词。

你,你们家祭无忘告乃翁2. ②指示代词。

这样,如此。

子午乃称二. 副词1. 这才。

平明,汉军乃觉之。

2. 却,竟然。

①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3. 只,仅仅。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4. 又。

乃中经首之会。

5. 于是。

项王乃大惊曰。

三.动词,表判断,是。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四.固定搭配1.乃尔:如此。

①何其相似乃尔②作计乃尔立2.乃始:刚刚,才开始。

吾乃始状耳,何老之有?3.乃今:现在,这才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之匹之,不亦悲乎?4.乃者:往日,从前。

一般用于追叙往事。

乃者九月壬申地震,联甚惧焉。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5. 无乃:恐怕。

无乃尔是过与?“之”的用法1.用作代词(1)可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一般为第三人称。

①君将衰而生之乎?代“我”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度之至此也。

代“我”②伐齐,大破之代“齐”③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代“这件事”④传之美人代“璧”不如因而厚遇之代“他”指蔺相如(2)指示代词,表近指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代“这”②之二虫又何知③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代“这样”2.用作助词(1)结构助词“的”(一般“之”放在名词前)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2)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语+谓语【名+(之)+动(形)】)(主语+之+介词短语)①即患秦兵之来②寡人之于国也(3)音节助词补充音节①顷之②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③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二.“之”字用法一.代词1. 它的,它。

为之踌躇满志.2. 这。

之二虫又何知二.动词到,往。

杳不知其所之也(所+之)(之+地点)三.助词1.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①名+之+形(动)②名+之+所短③名+之+介短①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②臣之解牛之时③寡人之于国也2. “的”吾闻庖丁之言3. 宾前置的标志①技经肯綮之未尝.②句读之不知.③何陋之有4. 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5. 衬音助词①顷之.②三寸之舌6. 放在时间、方位之后①三年之后.②方今之时.③月出于东山之上教学反思:虚词辨析必须关注该虚词所存在的语言环境,辨析该虚词前后的词性及语法功能。

高考:语文虚词总结(完整版)

高考:语文虚词总结(完整版)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高考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而】(一)连词蟹六跪而二螯并列:又或不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并且,而且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顺承:就,接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是,却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假设:如果,假如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因果:因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修饰:地或不译(二)第二人称代词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你,你的)(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已而】不久。

已而夕阳在山……【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小练习1、分别找出“而”的正确用法A表并列B表承接C表转折D表修饰E表因果吾恂恂而起(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黑质而白章( A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E )2、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 C )A、秦军灭滑而还B、太后盛气而揖之C、吾与而兄善D、老妇恃辇而行C 为代词其它均为连词3、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 A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A 表因果其它表转折2.【何】(一)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一般存在宾语前置现象)①豫州今欲何至?②大王来何操?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高考知识总复习虚词

高考知识总复习虚词

高考知识总复习虚词的学习1. 虚词(包含题目总数:27)1.1. 副词1.1.1. 程度副词表示程度的副词,称为程度副词:1、表最高级:很、极、顶、最、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特、太2、表比较级:挺、更、更加、越、越发、比较、较、尤其、还3、表一般级:稍、稍微、略微、有点儿、几乎、有些程度副词主要用来限制、修饰形容词。

例如:极好、很快、顶聪明啦、最漂亮……1.1.2. 范围副词表示动作范围的副词,叫做范围副词:1、全称:都、全、总、共、总共、统、统统、一律、一概、完全、全都2、特称:也、还、又3、单称:只、仅、仅仅、单、光、独范围副词限制动词的活动范围。

例如:都走了、全说、总有一天、共有两人……1.1. 时间、频率副词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叫做时间频率副词,又分为:一、表时间的副词:1、过去式:已、已经、曾经、曾、尝、既、从前、刚、刚刚、才、刚才2、现在进行式:正、在、正在3、将来式:将、将要、就、马上、立刻、立即二、表频率的副词: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逐渐、一直、一向、从来、向来、始终等等。

时间、频率副词限制动作的时态、频率。

例如:沛公已出;已经制定了计划;我曾说过;又如:我正说的时候;我在写文章;表频率的例如:常常出去旅游;常写诗;时常画;时时注意等等。

1.1.4. 肯定、否定副词1、表示肯定的副词:必须、必、必定、的确、确实、当然、肯定2、表示否定的副词:不、未、没、没有、勿、莫、弗、毋、不必、不用、甭表示肯定、否定的副词限制动词,也可修饰限定形容词。

例如:必须回答;必遭唾弃;不好看;未成行等等。

1.1.5. 情态副词表示情态方式的副词称为情态副词:例如:大肆、恣意、特意、亲自、悄悄、暗暗、偷偷、猛然、公然、抽冷子、连忙、赶紧、猝然、突然、忽然等表情态、方式的副词只限定动词:如:大肆挥霍、恣意妄为、特意赶来、猛然蹦起、公然撒谎……1.1.6. 语气副词语气副词包括:难道、岂、简直、索性、也许、大约、偏偏、偏、究竟、到底、幸而、幸亏、反倒、反正、竟、竟然、居然、果然、何尝、明明、恰恰、何须、何必、未免、只好、不妨、就……语气副词主要限制动词,部分也限制形容词和副词,例如:难道是他、岂有此理、简直像个沐猴、索性不干了……1.2. 介词1.2.1. 关于介词介词是给动作发生提示或介绍时间、地点、方式、条件、目的、对象的词。

高考语文 虚词(很全面)

高考语文 虚词(很全面)

• 05年广东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 相同的一组是 A.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 B.不出,火且尽。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C.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D.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答案:B 详解:A.都为介词,“和”、“与”之意。B.分别是副词, “将要”;连词,“就”。C.都是连词,“因为”。D.连
5.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 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 褒禅山记》)
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
·
山记》) 代词,表第一人称,指自己 ⑩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指示代词,
·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 09年广东题 • 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 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 做的,不可让他前往) • 代词,代李迪 / 副词,表祈使,当,可。 • 10年北京题 • 清,其有道者欤 ? 执其道不废 • 副词,大概 / 代词,他的 • 10年浙江题 • 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 • 天之苍苍,其正色耶 ?其远而无所至极也? • 副词,难道 / 连词,表选择关系 • 10年山东卷 • 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 • 代词,他 / 副词,大概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 为“又、而且”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③明智而爱人,宽厚而忠信,尊贤而重士。 (《过秦论》)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第三人称 之、其、彼、厥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人称复数 辈、侪、属、族、众、类、徒 若属皆且为所虏
指示代词
分类
示例
例句
近指代词 是、此、斯、兹、之、然
弘兹九德
远指代词 彼、夫、其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旁指代词 他,译为“别的,其他的”
备他盗出入之非常也
虚指代词 或、某
某所,而母立于兹
无指定代 莫,译为“没有谁、没有什么、没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
表仅限
唯、特、徒、独、直、第、但、仅, 译为“只,仅仅”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 灾可以死
表共同
共、同、并、相、相与,译为“共同、 互相”
相与枕藉乎舟中
时间副词
(1)过去、一向: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者曾经发生。
分类
示例
例句
表示“已经、曾经” 既、已、曾、尝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表过示去“”以前、当初、向、初、始、曩、昔 表向示来“”常常、经常、素、雅、恒
表示“突然、急忙、遽、卒(同“猝”)、
立刻”
立、即、猝然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时间副词
(2)正在、变化: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发生变化。
分类
示例
例句
表示“将要、接近”
将、且、行将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示“终于、终归”
终、卒、竟
有志者,事竟成
语气副词
分类
示例
例句
表肯定、确认
必、诚、信、果、固,译为“一定,实 在,果真”
兼词 诸
用法
例句
相当于“之于”。“之”, 代词;“于”,介词。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18个+课件29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18个+课件29张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例: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译为“被”。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例: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例: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例: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且:(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例: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让步关系,尚且,还。 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例: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语气词。 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例: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课件
2.可译为“却”“竟然”。 ①问今是何世,乃</zzd>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3.可译为“只”“仅仅”。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②嬴<zzd>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吕氏春秋》)
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如此”。 夫我<zzd>乃</zzd>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三)固定用法
1.无乃,表揣测,可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zzd>无乃</zzd>后乎?(《勾践灭吴》) ②<zzd>无乃</zzd>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zzd>无乃</zzd>与仆之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二)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通“尔”,可译为“你”“你的”。妪每谓余曰:“某所,而</zzd>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固定用法
1.既而,可译为“不久”。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晋灵公不君》)
2.而已,通常放在句末,可译为“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一)连词
1.表递进,可译为“况且”“再说”。 ①<zzd>且</zzd>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②<zzd>且</zzd>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③<zzd>且</zzd>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高考文言文虚词个.docx

高考文言文虚词个.docx

高考文言文虚词一、【而】(一)用作。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有可“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之穴无可寄者。

(《学》)② 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③北救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信陵君窃符救》)④ 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

(《宴》)2.表示关系,可“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矣。

(《学》)②楚王而信,遂。

(《屈原列》)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3.表示承接关系。

可“就” “接着”,或不。

① 而舍之,朽木不折,而不舍,金石可。

(《学》)②置之地,拔撞而破之。

(《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4.表示折关系,可“但是” “却”。

①青,取之于,而青于。

(《学》)②有如此之,而秦人威之所劫。

(《六国》)③事不目耳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山》)5.表示假关系,可“如果” “假如”。

① 君而有意,瞻予首可也。

(《婉》)②秦以城求璧而不,曲在。

(《廉与相如》)③吾攻旦暮且下,而侯敢救者,已拔,必移兵先之。

(《信陵君窃符救》〉6.表示修关系,接状和中心,可“地”,也可不。

①吾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也。

(《学》)②徐而察之,山下皆石穴罅。

(《石山》)③ 王按而跽曰:“客何者?”(《宴》)7.表示因果关系,可“因而”。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也。

(《游褒禅山》)②表其能而不用也。

(《赤壁之》)③涵淡澎湃而此也。

(《石山》)8.表示目的关系,可“来” “用来”。

① 立,而望幸焉。

(《阿房》)②籍吏民,封府,而待将。

(《宴》)(二)通“ ” ,用作代,第二人称,“你的” ;偶也作主,“你” 。

① 每余曰:“某所,而母立于。

”(《脊志》)②而翁,自与汝复算耳。

(蒲松《促》)【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气助,相当于“ 了”。

① 道有先后,有攻,如是而已。

(《》)②我决起而,枋而止,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逍遥游》)【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专题复习:虚词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罗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