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乙脑的鉴别
流脑和乙脑的区别
流脑和乙脑的区别流脑和乙脑的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会在临床上表现出几个不一样的症状,普通型的会出现感染,引起呼吸道困难,严重的可能还会被败血症所侵扰,乙脑的潜伏期在15天左右,比较短的会在四天就发病,病情分为四个阶段,病情的症状也比较多变。
★流脑症状体征流脑的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一般可表现为三个临床类型,即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
此外,尚有非典型表现者。
潜伏期1~7天,一般为2~3天。
★1.普通型约占全部脑膜炎球菌感染后发病的90%。
按本病发展过程,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和脑膜炎期三个阶段,但临床上难以划分。
有时病情终止于败血症期而无脑膜炎发生,而脑膜炎期则同时有败血症存在。
即使普通型的病情亦轻重不一。
★(1)上呼吸道感染期:大多数患者并不产生任何症状,部分患者有咽喉疼痛、鼻咽部黏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此时采取鼻咽拭子作培养可以发现脑膜炎球菌,但即使培养阳性,亦不能肯定上呼吸道症状系由脑膜炎球菌抑或由病毒所引起。
★(2)败血症期:患者常无前驱症状,有寒战、高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缺乏及神志淡漠等毒血症症状。
幼儿则有啼哭吵闹、烦躁不安、皮肤感觉过敏及惊厥等。
脉搏相应增快,呼吸次数亦轻度增加。
结膜可有充血。
少数患者有关节痛。
此期主要而显著的体征是皮疹,可见于70%左右的患者。
皮疹在病后不久即出现,主要为瘀点和瘀斑,见于全身皮肤及黏膜,大小为1~2mm至1cm。
★乙脑症状体征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可短至4天,长至21天。
感染乙脑病毒后,症状相差悬殊,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仅少数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变化、惊厥等。
★1.病程典型的病程可分为下列4期。
★(1)初期:病初3天即病毒血症期,起病急,一般无明显前驱症状,可有发热、神萎、食欲不振、轻度嗜睡,大儿童可诉有头痛,婴幼儿可出现腹泻,体温在39℃左右,持续不退,此时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常不明显而误为上感,少数患者出现神志淡漠,激惹或颈项轻度抵抗感。
流行性乙脑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A1型题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C.补体结合抗体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 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A.高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B.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A.特异性IgM抗体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血凝抑制抗体E.Vi抗体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B.脑水肿C.低血钠性脑病D.脑疝形成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A.大脑皮质B.脊髓C.间脑D.中脑E.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1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病理特点:A.中枢神经系统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B.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C.胶质细胞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D.神经组织出现局灶性坏死,形成软化灶E.大脑两半球表面及颅底的软脑膜充血,浆液性及纤维蛋白性渗出16.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常见后遗症A.失语B.强直性瘫痪C.弛缓性瘫痪D.扭转痉挛E.精神失常17.乙脑极期患者瘫痪的特点应除外:A.必有意识障碍B.呈强直性瘫痪C.肌张力减退D.浅反射消失或减弱E.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18.下列哪一种药物不宜用于治疗乙脑呼吸衰竭:A.山梗菜碱B.山莨菪碱C.20%甘露醇D.回苏灵E.阿拉明19.乙脑的病理改变特点应除外:A.脑及脊髓均可受累,以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最严重B.大脑和脑膜均有充血水肿出血及纤维炎性渗出C.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D.胶质细胞增生与炎性细胞浸润E.神经组织灶性坏死,形成软化灶20.用于治疗乙脑呼吸衰竭的药物应除外:A.山梗菜碱B.山莨菪碱C.20%甘露醇D.酚妥拉明E.多巴胺21.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A.高热昏迷B.缺氧C.中枢性呼吸衰竭D.低钠性脑病E.外周性呼吸衰竭22.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高热及惊厥B.呼吸衰竭C.意识障碍及颅高压表现D.迟缓性瘫痪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23.乙脑的神经系统表现的正确概念应除外:A.惊厥或抽搐,伴意识障碍B.颅神经损害及锥体束征C.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或与外周性呼吸衰竭并存D.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E.瘫痪常是对称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亢进24.在乙型脑炎呼吸衰竭的抢救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20%甘露醇静脉推注B.654-2或东莨菪碱静脉注射C.大剂量5%Glucose静脉滴注D.地塞米松静脉滴注E.尼可刹米,洛贝林静脉注射25.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中应除外:A.稽留高热或弛张型发热B.意识障碍C.惊厥与抽搐D.呼吸衰竭以中枢性为主E.病程早期休克26.有关乙脑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乙脑是自然疫源性疾病B.传染源是病人家畜家禽C.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比人重要D.蚊虫既是传播媒介,又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E.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为潜伏性感染27.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A.隔离病人B.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C.防蚊灭蚊D.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28.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A.管理好动物传染源B.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C.抓好灭蚊防蚊工作D.抓好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并重29.乙脑患者,高热41℃,持续抽搐迅速发生深度昏迷,瞳孔忽大忽小,呈叹息样呼吸,应属于下列哪一型:A.轻型B.普通型C.重型D.极重型E.不属以上各型30.乙脑同流脑最具有鉴别意义的是:A.流行季节B.口唇疱疹C.皮肤瘀点瘀斑D.病情进展的速度E.脑膜刺激征的轻重31.乙型脑炎的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者是在:A.病人早期的血液中B.病人的脑脊液中C.病人的尿液中D.病人恢复期大便中E.病人死后穿刺取出的脑组织中32.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大,呈去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A2型题:33.3岁患儿,高热2天,昏迷伴抽搐1天,体查:深度昏迷,呼吸节律不齐,瞳孔缩小,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周围血象,WBC22×109/L,N0.90L0.10,pt 110×109/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A.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B.吸O2 C.降温D.镇静E.立即腰穿送脑脊液检查34.男,3岁,7月1日发病,发热5天,头痛,神志不清,烦躁不安2天,大便2~3次/日,稍有粘液,颈强直,布氏征(+),深反射稍亢进,浅反射迟钝,周围血象:白细胞14×109/L,N0.82,E0.03,L0.15,脑脊液:白细胞220×106/L,N0.38,L 0.62,糖2.7mmol/L,氯化物119mmol/L,蛋白1.2g/L.涂片和培养细菌均阴性,乙脑补体结合试验阴性,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1:100,考虑诊断为:A.钩端螺旋体病(脑膜脑炎型)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流行性乙型脑炎D.脑型疟疾E.中毒性菌痢35.男,6岁,因发热头痛4天,一天来病情加重,高热呕吐2次,于8月29日入院。
[临床医学]流脑、乙脑 PPT课件
混合型
临 床 表 现(流脑)
轻型与 不典型 流脑
轻型流脑 儿童流脑 老年流脑 仅有瘀点瘀斑 不典型 上呼吸道症状多、病
程长、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 差,病死率高,WBC可不高。
临 床 表 现(流脑)
慢性
败血症型
少见,多为成人 病程迁延 以间歇性发热、皮疹或瘀点、 多发性关节疼痛为特征 血培养可阳性
病理改变
脑膜炎期 软脑膜和蛛 网膜、血管充血、出血、炎症、水肿; 脑底部炎症粘连,脑神经损害;颅 内压升高;
严重者脑实质损害、脑疝 形成
临 床 表 现(流脑)
普通型
上呼吸道感染 期 败血症期 脑膜炎期 恢复期
潜伏期1~10日,一般2~3日。 由于起病急、进展快、临床分 期常难以划分。 普通型为主,占流脑病人的90%
流行病学
疾 病名 传染源 传 播方 式 称
流行性脑 脊髓膜炎 (流脑) 人 主要经呼吸 道传播,多见 于冬春季
易感人群
流行特征
60%~70%隐性感染,全年发病,以冬春为 30%上呼吸道感染 主,3~4月为高峰。 和出血点型,典型 流脑仅占1%。感染 后终生免疫。
流行性乙 动物和 型脑炎 人 (乙脑)
脑膜炎期
恢复期
临 床 表 现(流脑)
普通型
上呼吸道感染 期 败血症期 脑膜炎期 体温下降; 瘀点瘀斑消失或溃烂结痂愈合; 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脑实 质损害征象好转;
恢复期
临 床表 现(流脑)
暴发型
败血症休克型 多见于儿童。 起病急骤、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 救可于24小时内死亡。
败血症期
脑膜炎期 恢复期
流脑典型的出血性皮疹
流脑和乙脑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后遗症期 -恢复期症状在6个月内仍未恢复,称为后遗症。 -发生率约5~20%。 -以失语、瘫痪及精神失常最为多见。
-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增高,多在 (50~500)×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 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 物正常。
诊断标准(确定诊断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具以下之一者 -血清学检查 一个月内未接种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 病毒IgM抗体阳性。 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乙脑病毒中和抗 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 或急性期抗乙脑病毒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 -病原学检查 早期感染者脑脊液或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 或检测出乙脑病毒的特异性核酸。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皮肤、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
诊断标准(确定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以下任何一项者
-病原学
瘀点(斑)组织液、脑脊液涂片检测,可在中性粒细胞内 见到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
脑脊液、血液培养脑膜炎奈瑟菌阳性。 脑脊液、血液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核酸片断检测阳性。
临床表现
极期
-抽搐:出现于疾病早期,是乙脑严重症状之一, 多见于小儿重症病人(50~70%),与高热同 存。
-呼吸衰竭:是乙脑最严重的症状。主要为中枢 性呼吸衰竭,有时可因呼吸道痰阻、呼吸肌麻 痹等导致外周性呼吸衰竭。
-其它:循环衰竭(多见于老年病人),应激性 溃疡(多见于重症病人)。
临床表现
乙脑和流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张楠
神经内科
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 变的急性传染病。
Distribution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in Asia, 1970-1998
Tsai TR, Chang GW, Yu YX.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s. In Plotkin SA and Orenstein WA, eds., Vaccines - 3rd edition, WB Saunders, Inc., Philadelphia, PA, 1999;672-710.
病例报告
各类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发现监测病例时,城市必须在6小时以内,农 村必须在12小时以内进行报告。医疗机构还应 负责病例出院、转诊、确诊、排除或死亡等转 归情况的报告,辖区卫生防病站负责病例转归 情况的核实,并及时24小时内报告市CDC。
突发报告
乙脑:如发现在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 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时,应按《国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 行)》的要求报告。 流脑: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病站发现在同一学校、 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3天 内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时, 应同时按《国家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报告。
鉴别诊断
其他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其它
治疗
一般治疗:早期诊断、就地隔离治疗 病原治疗:尽早足量应用敏感并能透过BBB的抗菌药 物。 青霉素G 成人每日20万U/kg SD 成人每日6~8g,分4~6次口服 氯霉素 头孢菌素 头孢曲松 常规治疗48-72小时症状改善 对症治疗:退热、降颅压
流脑与乙脑不是一码事
流脑与乙脑不是一码事作者:何浙生来源:《健康博览》 2011年第5期文/ 何浙生研究员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两种不同的传染病流脑和乙脑是两种常见传染病,因为发病在脑,有些人会感到害怕。
说到防治,首先要搞清这是两种什么病,非专业的人常分不清"脑炎、脑膜炎、流脑、乙脑"说的是什么病,但了解一下有利防治,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健康素养。
流脑,全称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有称为脑膜炎的,是冬春季的严重细菌性传染病之一,通过呼吸道传播。
乙脑,全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夏季容易发生的一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这两种疾病的攻击靶器官虽都是人脑组织,但前者之病原体主要侵袭脑脊髓膜及其血管内皮细胞,而后者之病原体侵袭范围较广,可累及脑和脊髓,以大脑皮质、中脑和间脑病变最为严重。
预防治疗各有对策人类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斗争已历时千年,从此起彼伏中积累了丰富的对传染病防控和治疗的经验。
其中集中到一点,古人叫"上医治未病",当今叫"预防为主",而且具体到三级预防措施。
以流脑为例,预防办法就包括疫苗预防注射,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不让儿童去流脑病人家,流行期间也不可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在流脑流行季节,有发热,脑膜刺激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可疑患者,及早就医确诊,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就乙脑而论,通常在每年7~9 月流行,因其为蚊子叮咬传播的虫媒传染病,所以首先要防蚊、灭蚊,做好个人防护,还可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
此外,对出现高热、伴头痛、恶心和呕吐,多有嗜睡或精神倦怠,颈部强直及抽搐者,要及时送正规医院诊治,以免失去了治疗和救治良机。
总而言之,出现各种传染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提高个人的科学素质,具体地说,就是要以科学的精神,掌握科学的知识,应用科学的方法去应对它、战胜它,则一切疾病就都会无怕可言。
病毒与细菌的区别引起流脑的病原体叫脑膜炎球菌,而引起乙脑的病原体叫乙脑病毒。
流脑与乙脑的鉴别
流脑
乙脑
致病微生物
脑膜炎奈瑟菌
乙型脑炎病毒
传染源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
猪等家畜家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蚊虫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多数为隐形,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常见
普遍易感,多数为隐性。病例集中于10岁以下儿童,以2-6岁多
见
起病
急
急,高热,昏迷多见
皮肤粘膜
有出血点
无出血点
流行季节
正常
涂片染色
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双球菌
无细菌
治疗原则
抗菌
对症
护理
循环衰竭
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冬春季
7~9月
病理特征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脑实质炎症为主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白细胞数
明显增高
增高
脑
脊
液
压力
增高
增高
特征
化脓性
非化脓性
外观
混浊
澄清
蛋白质
增高++
增高+
白细胞数
明显增多>1000×10 /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增多<500×10 /L,早期多为中性粒细胞,后期多为淋巴细胞
糖
减少
正常
氯化物
减少
(完整版)流行性乙型脑炎试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试题姓名:得分: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C.补体结合抗体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A.高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病理学-流脑和乙脑
健康教育和宣传
加强流脑和乙脑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疾 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环境卫生改善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的 卫生条件。
疫情监测和报告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并 控制疫情。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单价流脑 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 A+C群流脑多糖疫苗、A+C 群流脑结合疫苗等。
流脑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较高。
乙脑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多发于夏秋 季,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可获得 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流脑
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惊厥等,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严重 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等症状。
乙脑
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惊厥、瘫痪等症状, 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02
流脑病理学
发病机制
病原菌通过飞沫传播进入上呼 吸道,在局部增殖后突破黏膜 屏障,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 症或败血症。
病原菌释放毒素,引起全身感 染中毒症状,如高热、头痛、 呕吐等。
病原菌和毒素侵犯脑膜,引起 脑膜和脑实质广泛病变,导致 脑水肿、颅内压升高或脑疝。
病理变化
脑膜与脑实质小血管扩张、充血、 出血及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 损害,脑水肿、颅内压升高或进
接种对象
主要针对6个月至6岁儿童, 以及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 老人、儿童保育员等进行接 种。
接种程序
根据不同疫苗种类和接种对 象,制定相应的接种程序, 通常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 疫。
注意事项
在接种前应了解疫苗的禁忌 症和注意事项,确保接种安 全有效。
流行性乙型脑炎
脑疝临床表现
1) 中枢性呼吸衰竭。 2) 面色苍白,喷射性呕吐,反复或 持续抽搐,肌张力增强,脉搏慢,高 热。 3) 昏迷加重或烦躁不安。 4) 瞳孔忽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
(2)外周性呼吸衰竭
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1)脊髓病变致呼吸肌麻痹 2)呼吸道痰阻、蛔虫阻塞喉部 3)并发肺部感染等
外周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3.血清学检查
1)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抗体属特
异性IgG抗体,出现较迟,常于病程第 3~4周出现,无早期诊断价值,一般 用作回顾性诊断。因抗体效价5个月后 明显下降,持续时间不长,亦可用于 当年隐性感染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单 份血清1:4为阳性,双份血清抗体效 价增高4倍为阳性。
2)血凝抑制试验: 抗体出现较早,于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一科
刘新发
授课内容
概述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与病
实验室检查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预后 治疗 预防
理解剖 临床表现
一、概 述(Definition)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亦称日本
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
三、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
(四)流行特征
(一)传染源
乙脑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
(猪、牛、马、羊、鸡、鸭、鹅)都 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但人感染后病毒血症期短,且血中病
毒数量较少,故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感染的动物,特别是猪,是本病主要
六、并发症 (Complication)
1.支气管肺炎 最常见,发生率约为10%,多因昏迷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临床表现(3)
(四)呼吸衰竭 重症病人多见,为乙脑主要死因。 分中枢性呼衰(多数),周围性呼 衰或混合型。
1.中枢性呼衰 原因:延髓呼吸中枢病变、脑水肿、 颅内压 、脑疝和低钠性脑病
2.周围性呼衰 原因:呼吸肌麻痹或呼吸道阻塞。
传染病学(第9版)
临床表现
极期 (4~10天) ➢ 高热 体温高达40℃, 7~10天或达3周, 伴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 意识障碍 由烦躁、嗜睡、昏睡逐渐到昏迷;早的1~2天,多在3~8
抽搐、呼吸衰竭三关
一.一般治疗
二.对症处理 重点把三关 高热 抽搐 呼吸衰竭
(一)高热 室温 300C以下
体温(肛温380C±)物理降温为主
药物降温为辅
(二)惊厥或抽搐
1.镇静剂
2.去除病因
(1)治疗脑水肿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降温
(4)治疗脑实质炎症用镇静剂
治 疗 (2)
(三)呼吸衰竭 针对病因治疗
天出现。 ➢ 抽搐 呈局部或全身抽搐,多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与程度各异。 ➢ 呼吸衰竭 中枢性为主—呼吸节律不均和幅度不均,如双吸叹息样
呼吸、潮式呼吸等。 外周性呼衰竭—先快后慢,呼吸减弱,但呼吸节律整
齐。
临床表现(4)
(五)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病理反射 脑膜刺激征 颅内压增高 瘫
痪 颅神经损伤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内容
• 概 述 • 实验室检查
• 病原学
• 并发症
• 流行病学 • 诊 断
• 临床表现 • 鉴别诊断
• 临床类型 • 治疗、预防
考试题修改稿传染病
考试题(修改稿)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0分)1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2 科普利克斑3 干性霍乱4 伤寒的第二次菌血症5 志贺菌败血症6 Pastia线7 移行期8 AIDS免疫重建后损伤综合症选择题(40)A型题1 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A 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 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C 抽搐发作程度D 皮肤瘀点及瘀斑E 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2 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 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B 惊厥、呼吸衰竭C 意识障碍及颅高压表现D 对称性瘫痪伴感觉丧失E脑膜刺激症及病理症阳性3 10岁患儿高热2天,昏迷抽搐1天。
体检:深度昏迷,呼吸节律不齐,瞳孔缩小,颈项强直,脑膜刺激症阳性,外周血白细胞22×109/L,中性粒细胞0.90,淋巴细胞0.10,血小板110×108/L. 下列处理那些事项是错的:A 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B 吸氧C 降温D 镇静E 立即腰椎穿刺送脑脊液检查4 乙脑与中毒性菌痢的区别在于:A. 乙脑起病相对于中毒性菌痢较慢B中毒性菌痢常在24小时内出现高热、抽搐、昏迷C中毒性菌痢常有中毒休克D乙脑常有脑膜刺激症,脑脊液检查异常E作肛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镜检大便有鉴别意义5关于脑膜炎奈瑟菌不正确表述的是:A 又称脑膜炎球菌B 为革兰阴性双球菌C 该菌仅存在于人体D 可在带菌者鼻咽部及患者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点中发现E是兼性需氧菌6 流脑皮疹的特点应除外:A 出血性皮疹,为瘀点或瘀斑B 皮疹分布全身皮肤及黏膜C 大片瘀斑中央可呈紫黑色坏死或大疤D 在恢复期10%患者可出现口唇疱疹E 瘀斑、瘀点是诊断流脑的必备体征7 确诊流脑最重要的依据是:A 突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B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神志变化C 皮肤黏膜出血点,脑膜刺激征D 脑脊液检查呈颅压升高及化脓性改变E 细菌学检查阳性8 .暴发休克型流脑患者,瘀斑迅速扩大,并融合成片,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下列哪项是最具有针对性的措施:A 迅速扩充血容量B 纠正酸中毒C 血管活性药物D 肝素抗凝治疗E 输入新鲜血9 青霉素皮试阳性性患者,流脑病原体治疗首选:A.红霉素静脉滴注B.氯霉素静脉滴注C.磺胺药(SMZCO)静脉滴注D.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E.小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10 男性患者,22岁,体温40.5℃,脉搏122次/分,呼吸32/次分,神清,胸腹四肢均有出血点及瘀斑,压之不褪色,颈有抵抗感,心肺未发现异常,腹软,肝脾未扪及,克布征(-)。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流行性乙型脑炎)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E.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A.高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力减退,腱反射消失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剂E.脱水剂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B.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A.特异性IgM抗体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血凝抑制抗体E.Vi抗体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B.脑水肿C.低血钠性脑病D.脑疝形成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A.大脑皮质B.脊髓C.间脑D.中脑E.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1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病理特点:A.中枢神经系统小血管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B.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C.胶质细胞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D.神经组织出现局灶性坏死,形成软化灶E.大脑两半球表面及颅底的软脑膜充血,浆液性及纤维蛋白性渗出16.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常见后遗症A.失语B.强直性瘫痪C.弛缓性瘫痪D.扭转痉挛E.精神失常17.乙脑极期患者瘫痪的特点应除外:A.必有意识障碍B.呈强直性瘫痪C.肌力减退D.浅反射消失或减弱E.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18.下列哪一种药物不宜用于治疗乙脑呼吸衰竭:A.山梗菜碱B.山莨菪碱C.20%甘露醇D.回灵E.阿拉明19.乙脑的病理改变特点应除外:A.脑及脊髓均可受累,以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最严重B.大脑和脑膜均有充血水肿出血及纤维炎性渗出C.血管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D.胶质细胞增生与炎性细胞浸润E.神经组织灶性坏死,形成软化灶20.用于治疗乙脑呼吸衰竭的药物应除外:A.山梗菜碱B.山莨菪碱C.20%甘露醇D.酚妥拉明E.多巴胺21.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A.高热昏迷B.缺氧C.中枢性呼吸衰竭D.低钠性脑病E.外周性呼吸衰竭22.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高热及惊厥B.呼吸衰竭C.意识障碍及颅高压表现D.迟缓性瘫痪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23.乙脑的神经系统表现的正确概念应除外:A.惊厥或抽搐,伴意识障碍B.颅神经损害及锥体束征C.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或与外周性呼吸衰竭并存D.脑膜刺激征及颅压增高表现E.瘫痪常是对称性,肌力减低,腱反射亢进24.在乙型脑炎呼吸衰竭的抢救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20%甘露醇静脉推注B.654-2或东莨菪碱静脉注射C.大剂量5%Glucose静脉滴注D.地塞米松静脉滴注E.尼可刹米,洛贝林静脉注射25.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中应除外:A.稽留高热或弛型发热B.意识障碍C.惊厥与抽搐D.呼吸衰竭以中枢性为主E.病程早期休克26.有关乙脑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乙脑是自然疫源性疾病B.传染源是病人家畜家禽C.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比人重要D.蚊虫既是传播媒介,又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E.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为潜伏性感染27.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A.隔离病人B.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C.防蚊灭蚊D.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28.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A.管理好动物传染源B.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C.抓好灭蚊防蚊工作D.抓好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并重29.乙脑患者,高热41℃,持续抽搐迅速发生深度昏迷,瞳孔忽大忽小,呈叹息样呼吸,应属于下列哪一型:A.轻型B.普通型C.重型D.极重型E.不属以上各型30.乙脑同流脑最具有鉴别意义的是:A.流行季节B.口唇疱疹C.皮肤瘀点瘀斑D.病情进展的速度E.脑膜刺激征的轻重31.乙型脑炎的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者是在:A.病人早期的血液中B.病人的脑脊液中C.病人的尿液中D.病人恢复期大便中E.病人死后穿刺取出的脑组织中32.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大,呈去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A2型题:33.3岁患儿,高热2天,昏迷伴抽搐1天,体查:深度昏迷,呼吸节律不齐,瞳孔缩小,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周围血象,WBC22×109/L,N0.90L0.10,pt110×109/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A.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B.吸O2C.降温D.镇静E.立即腰穿送脑脊液检查34.男,3岁,7月1日发病,发热5天,头痛,神志不清,烦躁不安2天,大便2~3次/日,稍有粘液,颈强直,布氏征(+),深反射稍亢进,浅反射迟钝,周围血象:白细胞14×109/L,N0.82,E0.03,L0.15,脑脊液:白细胞220×106/L,N0.38,L0.62,糖2.7mmol/L,氯化物119mmol/L,蛋白1.2g/L.涂片和培养细菌均阴性,乙脑补体结合试验阴性,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1:100,考虑诊断为:A.钩端螺旋体病(脑膜脑炎型)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流行性乙型脑炎D.脑型疟疾E.中毒性菌痢35.男,6岁,因发热头痛4天,一天来病情加重,高热呕吐2次,于8月29日入院。
乙脑和流脑到底有什么区别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
流脑
乙脑
病原体
细菌(脑膜炎双球菌)
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传播途径
呼吸道直接传播(飞沫传播)
通过媒介(蚊)传播
病变特征
化脓性炎症
变质性炎症
主要为脑脊髓膜(软膜、蛛网膜),脑实质一 主要为脑实质(神经元),脑膜病变轻微,
乙脑和流脑到底有什么区别?
小明和小王最近针对两个脑部疾病进行了激烈的争吵,这两个疾病分别是流脑和乙脑, 小明认为流脑和乙脑都是脑实质的病变,而小王认为流脑是脑膜的病变,而乙脑是脑实质的 病变。到底他们的想法谁对谁错呢,针对这一知识点,我们来进行相关的学习。
乙脑和流脑都是脑部的病变。乙脑又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脑实质的病变;流脑又称 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脑膜的病变。所以从这个知识点看,小王的看法完全正确。
现象,血管充血扩张,血管套形成,软化灶 血管充血扩颈强直、Kerning 征阳性);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主要为脑实质损害);
颅内压增高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神经元损伤症状;脑组织水肿时,颅内压可
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质增多、脓细胞阳性; 增高;脑脊液细胞数增多
病损部位
般不受累
以大脑皮质、基底核和视丘最为严重
病理改变
①脑脊髓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脑实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脑回变宽、脑沟
②蛛网膜下腔灰黄色脓性渗出物,以额顶叶最 变浅,以顶叶及丘脑最明显,可见筛状软化
明显
状(特征性诊断意义)
炎症变性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卫星现象,噬神经细胞 蛛网膜下腔脓性渗出,炎性细胞浸润,脑脊膜
败血症表现(发热、中毒性休克)
流行性乙型脑炎多选题.doc
流行性乙型脑炎A1型题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L,蛋白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A.高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B.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A.特异性IgM抗体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血凝抑制抗体E.Vi抗体: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B.脑水肿(C.低血钠性脑病D.脑疝形成}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A.大脑皮质>B.脊髓C.间脑~D.中脑E.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1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病理特点:)A.中枢神经系统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B.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C.胶质细胞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D.神经组织出现局灶性坏死,形成软化灶E.大脑两半球表面及颅底的软脑膜充血,浆液性及纤维蛋白性渗出|16.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常见后遗症A.失语|B.强直性瘫痪C.弛缓性瘫痪·D.扭转痉挛E.精神失常17.乙脑极期患者瘫痪的特点应除外:>A.必有意识障碍B.呈强直性瘫痪"C.肌张力减退D.浅反射消失或减弱E.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18.下列哪一种药物不宜用于治疗乙脑呼吸衰竭:A.山梗菜碱#B.山莨菪碱C.20%甘露醇D.回苏灵?E.阿拉明19.乙脑的病理改变特点应除外:》A.脑及脊髓均可受累,以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最严重B.大脑和脑膜均有充血、水肿、出血及纤维炎性渗出C.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D.胶质细胞增生与炎性细胞浸润E.神经组织灶性坏死,形成软化灶…20.用于治疗乙脑呼吸衰竭的药物应除外:A.山梗菜碱B.山莨菪碱:C.20%甘露醇D.酚妥拉明%E.多巴胺21.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A.高热昏迷B.缺氧C.中枢性呼吸衰竭,D.低钠性脑病E.外周性呼吸衰竭<22.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高热及惊厥B.呼吸衰竭¥C.意识障碍及颅高压表现D.迟缓性瘫痪: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23.乙脑的神经系统表现的正确概念应除外:A.惊厥或抽搐,伴意识障碍$B.颅神经损害及锥体束征C.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或与外周性呼吸衰竭并存@D.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E.瘫痪常是对称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亢进24.在乙型脑炎呼吸衰竭的抢救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20%甘露醇静脉推注B.654-2或东莨菪碱静脉注射^C.大剂量5%Glucose静脉滴注D.地塞米松静脉滴注【E.尼可刹米,洛贝林静脉注射25.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中应除外:A.稽留高热或弛张型发热、B.意识障碍C.惊厥与抽搐D.呼吸衰竭以中枢性为主》E.病程早期休克26.有关乙脑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乙脑是自然疫源性疾病B.传染源是病人、家畜、家禽C.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比人重要—D.蚊虫既是传播媒介,又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E.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为潜伏性感染[27.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A.隔离病人{B.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C.防蚊、灭蚊D.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28.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A.管理好动物传染源B.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C.抓好灭蚊、防蚊工作(D.抓好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并重29.乙脑患者,高热41℃,持续抽搐、迅速发生深度昏迷,瞳孔忽大忽小,呈叹息样呼吸,应属于下列哪一型:[A.轻型B.普通型<C.重型D.极重型E.不属以上各型}30.乙脑同流脑最具有鉴别意义的是:A.流行季节$B.口唇疱疹C.皮肤瘀点、瘀斑¥D.病情进展的速度E.脑膜刺激征的轻重31.乙型脑炎的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者是在:@A.病人早期的血液中B.病人的脑脊液中%C.病人的尿液中D.病人恢复期大便中E.病人死后穿刺取出的脑组织中<32.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大,呈去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A2型题:【33.3岁患儿,高热2天,昏迷伴抽搐1天,体查:深度昏迷,呼吸节律不齐,瞳孔缩小,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周围血象,WBC22×109/L,,pt110×109/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A.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B.吸O2C.降温D.镇静…E.立即腰穿送脑脊液检查34.男,3岁,7月1日发病,发热5天,头痛,神志不清,烦躁不安2天,大便2~3次/日,稍有粘液,颈强直,布氏征(+),深反射稍亢进,浅反射迟钝,周围血象:白细胞14×109/L,,,,脑脊液:白细胞220×106/L,,,糖L,氯化物119mmol/-L,蛋白L。
流行性乙脑试题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A1型题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C.补体结合抗体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 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A.高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B.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A.特异性IgM抗体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血凝抑制抗体E.Vi抗体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B.脑水肿C.低血钠性脑病D.脑疝形成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A.大脑皮质B.脊髓C.间脑D.中脑E.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1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病理特点:A.中枢神经系统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B.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C.胶质细胞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D.神经组织出现局灶性坏死,形成软化灶E.大脑两半球表面及颅底的软脑膜充血,浆液性及纤维蛋白性渗出16.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常见后遗症A.失语B.强直性瘫痪C.弛缓性瘫痪D.扭转痉挛E.精神失常17.乙脑极期患者瘫痪的特点应除外:A.必有意识障碍B.呈强直性瘫痪C.肌张力减退D.浅反射消失或减弱E.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18.下列哪一种药物不宜用于治疗乙脑呼吸衰竭:A.山梗菜碱B.山莨菪碱C.20%甘露醇D.回苏灵E.阿拉明19.乙脑的病理改变特点应除外:A.脑及脊髓均可受累,以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最严重B.大脑和脑膜均有充血水肿出血及纤维炎性渗出C.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D.胶质细胞增生与炎性细胞浸润E.神经组织灶性坏死,形成软化灶20.用于治疗乙脑呼吸衰竭的药物应除外:A.山梗菜碱B.山莨菪碱C.20%甘露醇D.酚妥拉明E.多巴胺21.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A.高热昏迷B.缺氧C.中枢性呼吸衰竭D.低钠性脑病E.外周性呼吸衰竭22.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高热及惊厥B.呼吸衰竭C.意识障碍及颅高压表现D.迟缓性瘫痪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23.乙脑的神经系统表现的正确概念应除外:A.惊厥或抽搐,伴意识障碍B.颅神经损害及锥体束征C.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或与外周性呼吸衰竭并存D.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E.瘫痪常是对称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亢进24.在乙型脑炎呼吸衰竭的抢救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20%甘露醇静脉推注B.654-2或东莨菪碱静脉注射C.大剂量5%Glucose静脉滴注D.地塞米松静脉滴注E.尼可刹米,洛贝林静脉注射25.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中应除外:A.稽留高热或弛张型发热B.意识障碍C.惊厥与抽搐D.呼吸衰竭以中枢性为主E.病程早期休克26.有关乙脑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乙脑是自然疫源性疾病B.传染源是病人家畜家禽C.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比人重要D.蚊虫既是传播媒介,又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E.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为潜伏性感染27.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A.隔离病人B.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C.防蚊灭蚊D.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28.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A.管理好动物传染源B.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C.抓好灭蚊防蚊工作D.抓好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并重29.乙脑患者,高热41℃,持续抽搐迅速发生深度昏迷,瞳孔忽大忽小,呈叹息样呼吸,应属于下列哪一型:A.轻型B.普通型C.重型D.极重型E.不属以上各型30.乙脑同流脑最具有鉴别意义的是:A.流行季节B.口唇疱疹C.皮肤瘀点瘀斑D.病情进展的速度E.脑膜刺激征的轻重31.乙型脑炎的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者是在:A.病人早期的血液中B.病人的脑脊液中C.病人的尿液中D.病人恢复期大便中E.病人死后穿刺取出的脑组织中32.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大,呈去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A2型题:33.3岁患儿,高热2天,昏迷伴抽搐1天,体查:深度昏迷,呼吸节律不齐,瞳孔缩小,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周围血象,WBC22×109/L,N0.90L0.10,pt 110×109/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A.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B.吸O2 C.降温D.镇静E.立即腰穿送脑脊液检查34.男,3岁,7月1日发病,发热5天,头痛,神志不清,烦躁不安2天,大便2~3次/日,稍有粘液,颈强直,布氏征(+),深反射稍亢进,浅反射迟钝,周围血象:白细胞14×109/L,N0.82,E0.03,L0.15,脑脊液:白细胞220×106/L,N0.38,L 0.62,糖2.7mmol/L,氯化物119mmol/L,蛋白1.2g/L.涂片和培养细菌均阴性,乙脑补体结合试验阴性,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1:100,考虑诊断为:A.钩端螺旋体病(脑膜脑炎型)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流行性乙型脑炎D.脑型疟疾E.中毒性菌痢35.男,6岁,因发热头痛4天,一天来病情加重,高热呕吐2次,于8月29日入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包括4期:初期(1-3天,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极期(病程第4-10天,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部分有循环衰竭);恢复期(一般病程2周左右回复);后遗症期(部分有,包括失语、肢体瘫痪等)
普遍易感,多数为隐形,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常见
流行地区
除东北、青海、新疆、西藏之外均有流行,高度散发,集中发病少
全国均有,可有地方性流行
病理特征
脑实质炎症为主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特征
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其中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危机病人生命的主要症状。高热增加耗氧量,加重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病变,使抽搐加重;抽搐又加重缺氧,导致呼吸衰竭并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病变。
流脑乙脑的鉴别(总2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致病生物
乙型脑炎病毒
脑膜炎奈瑟菌
流行季节
夏秋季节,集中于7、8、9三个月
冬春季高峰,集中在2、3、4月
主要传染源
猪等家禽家畜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
传播媒介
蚊媒传播Βιβλιοθήκη 飞沫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多数为隐性。病例集中于10岁以下儿童,以2-6岁多见
普通型分为前驱期(类上呼吸道感染,1-2天),败血症期(全身中毒症状,皮肤淤点,1-2天),脑膜脑炎期(中毒症状加剧烈头痛、喷射呕吐、脑膜刺激征2-5天),恢复期(多于发病后1-3周痊愈);另有暴发型休克型等,较严重,24h内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10-20)*10^9/L;脑脊液外观无色或微浑浊 ;血清学检查可检查特异性抗体;病毒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血液中、脑脊液中不易分离到病毒。
血常规总数明显增加(10-20)*10^9/L;脑脊液典型病人压力增高,外观呈混浊样米汤样甚或脓样;细菌学检查取瘀斑组织液或脑组织液作涂片或细菌培养可发现细菌。
治疗
除隔离、补液、防止肺部并发感染的一般治疗外,尚需采取对症治疗:对高热以降温为主;对抽搐可用甘露醇防止脑水肿,对脑实质引起的抽搐用安定等镇静剂;对呼吸衰竭用氧疗,定时吸痰翻身拍背、用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一旦怀疑应立即给予抗菌治疗,尽早足量采用细菌敏感并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同时给予一般对症治疗:早期诊断,就地治疗,保证体液热量电解质,高热时给予降温,脑水肿用甘露醇。对暴发型休克型流脑治疗应:尽早应用抗菌药物、迅速纠正休克、DIC的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