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经济改革的特点及其成效
拉美一体化的现状,成果和前景
拉丁美洲研究1998年第1期 拉美一体化的现状、成果和前景王 新 禄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方兴未艾,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今后,它还会向着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可利用拉美一体化进程,扩大同它们的经贸关系。
拉美一体化的现状及特点由于共同的文化渊源和历史遭遇,早在1826年,南美独立运动领袖西蒙・玻利瓦尔就提出建立“美洲联邦”的思想。
此后,拉美众多的领导人曾为一体化大业奋斗过,但都因各种不利因素而未能实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发展本地区经济,摆脱对大国的依赖,拉美经委会曾于1959年提出建立共同市场的主张。
此后,相继建立了中美洲共同市场、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安第斯集团、加勒比共同市场等一体化组织。
它们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其成员国的市场,以达到发展生产的目的。
虽然这些一体化组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拉美各国实行的内向型发展模式阻碍了一体化事业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拉美各国采取拒绝开放国内市场和拒绝参与国际竞争的保护主义,加之多数国家由军人独裁统治,国与国之间互不信任,使一体化目标难以实现。
冷战结束后,国际经济关系中变化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加快。
进入90年代,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先后出现了一些颇具影响的一体化机构。
1991年年初,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4国组成了南方共同市场,1995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
它已成为一个拥有2.04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7230亿美元的强大的经济实体,是目前世界一体化大环境中的第四大经济集团。
1994年1月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共同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即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
它是一个拥有3.6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6.8万亿美元的经济集团,其经济实力和规模超过了欧共体。
它的成立加快了拉美和西半球一体化的步伐。
1994年6月,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组成“三国集团”,它们将在10年内逐步降低关税,实行贸易自由化。
拉美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实践
拉美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实践拉美是世界上经济落后的地区之一,但在他们的经济发展上,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在这片土地上也有一些值得研究的经济政策与实践。
本文将从政策和实践两个角度来探讨拉美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以及未取得成功的措施。
一、拉美经济发展的特点拉美是一个多元化的地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但是,拉美地区的经济在整个世界上并不具备竞争力,也很难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分配不均:拉美国家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均,这导致贫富差距极大,社会阶层固化,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革新造成阻力。
2. 对外依存:拉美经济长期依赖于国际贸易,但是出口比重与进口比重之间的不平衡,使许多国家陷入贸易逆差、债务与经济危机的境地,并导致大量劳动力、人才流失。
3. 政府介入:拉美国家往往存在政府过多干预市场、管理制度不规范的问题,政治、社会、经济相互交织,难以营造一个稳定、透明、公正的发展环境。
二、拉美经济发展的政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拉美国家对政策制定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贸易自由化:许多拉美国家采取了贸易自由化政策,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通过开放市场,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以智利为例,经过20多年的努力,该国的出口贸易额高达210亿美元,成为拉美地区出口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2. 经济多元化:许多拉美国家针对自身资源特点,加强了经济结构调整,使产业更加多样化,包括增加对储能技术长期关注的投资,从而增强了经济实力。
墨西哥、巴西和智利等国家通过加强农业、制造业、矿业、旅游业等领域的投资和发展,逐渐形成产业园区,实现生产和消费两个市场的融合。
3. 政府金融扶持:政府为了鼓励创新和发展,经常会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创新和发展。
例如,哥伦比亚国家银行不但引领了该国知识产权金融的发展,同时也是一个为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路演服务的平台。
拉美市场分析
拉美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拉美地区,全称为拉丁美洲地区,是指位于美洲大陆南部的一片地区,包括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由于该地区的多样化和资源丰富,拉美市场一直被认为是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之一。
本文将对拉美市场进行分析,包括经济、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趋势等。
二、经济状况拉美地区的经济总量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显著增长。
其中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是该地区的经济引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拉美地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该地区的经济在近年来逐渐复苏,并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率。
投资者对于拉美地区的经济潜力持乐观态度,并持续加大对该地区的投资。
三、消费者行为拉美地区的消费者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拉美地区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和创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消费者趋向于购买具有时尚和品牌价值的产品,并且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而言,他们更愿意购买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四、市场机遇1. 电子商务市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发展,拉美地区的电子商务市场正迅速增长。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购物,该地区的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巨大。
2. 金融科技:拉美地区的金融科技行业正在兴起,为该地区的消费者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移动支付、虚拟货币和在线借贷等技术正逐渐成为拉美市场的主流。
3. 旅游业:拉美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旅游业的发展为其他相关产业带来了商机。
五、市场挑战1. 法律和政治环境:拉美地区的法律和政治环境相对较为复杂。
政策变化和政治不稳定可能对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影响,需要企业具备适应能力。
2. 市场多样性:拉美地区的市场多样性较高,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法规。
企业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3. 品牌竞争:由于市场潜力巨大,来自国内外的企业竞争激烈。
企业需要建立强大的品牌和市场地位,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及我国在其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双方可以在现有技术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交流,推动技术进 步和经济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拉丁美洲的外商直接投资在过去几 年中也有了显著的增长,主要集中 在服务业和制造业领域。
拉丁美洲的贫困率和不平等
拉丁美洲的贫困率和不平等现象在过去几十年 里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尽管拉丁美洲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贫困率,但贫困和不平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拉丁美洲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主要表现在教育、 医疗、就业和收入等方面。
独立运动时期
随着独立运动的发展,拉丁美洲各国逐渐获得 了独立,开始探索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
3
现代化进程
自20世纪初以来,拉丁美洲各国开始进行经济 现代化进程,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 化等。
拉丁美洲经济体系的结构
农业
01
拉丁美洲的农业资源丰富,许多国家的农业产值占比较高,如
巴西、阿根廷等。
制造业
我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状况
贸易规模
我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逐渐优化,涉及商品种类繁多,如能源资 源、农产品、制造业产品等。
贸易方式
我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方式主要包括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边境贸易等,其中一般贸易占伴主要包括阿根廷、巴西、秘鲁等国家,其中阿根廷和巴西是我 国在拉丁美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03
我国在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状况
我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状况
投资规模
近年来,我国对拉丁美洲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领域涉及能 源、矿产、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投资主体
我国对拉丁美洲的投资主体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其中国有 企业占比较大。
投资区域
我国对拉丁美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阿根廷、巴西、秘鲁等国家, 其中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国在拉丁美洲最大的投资对象国。
第六章 拉美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拉美经济概论》PPT课件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发生 的主要金融危机
一、墨西哥金融危机
• 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过程
第二节 拉美国家的金融开放
一.金融开放的主要内容
• 拉美国家金融开放的主要内容有:
• 对外资银行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 允许本国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在国际
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 • 实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自由流动等。
第二节 拉美国家的金融开放
一.金融开放的主要内容
• 墨西哥在完成了国内金融改革的基础上,1994年至1998年 重点推进金融开放,进一步放宽了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外资 银行的资产占墨西哥银行体系总资产的比重从1994年底的 1.2%增至1997年底的19.9%和1998年的40%。
• 1989-1993年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入墨西哥,但该国没 有采取适当的限制资本流动的措施,而是继续依靠外 资流入弥补贸易收支逆差,并最终导致了1994年的 墨西哥金融危机;
• 短期债务占外汇储备的比例从1992年的124%上升至 1994年的173% 。
第二节 拉美国家的金融开放
二.资本账户的开放进程
• 阿根廷的资本账户开放
• 1989年梅内姆政府上台,取消了对资本账户项下资本 流动的管制;
• 1992年实施的“兑换计划”中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交易活动所需的比索均可以自由兑换,外汇的买卖不 受任何限制;
• 1993年修订的《外资法》中允许外资进入任何经济领 域和行业,在银行和保险等金融领域,外资同样享有 国民待遇。
拉美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
拉美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近几十年来,拉美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拉美国家不断努力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并寻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本文将探讨拉美地区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前景。
1. 经济转型:从债务危机到市场开放上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饱受债务危机的困扰。
这场危机迫使拉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削减公共开支,推动市场自由化和私有化。
这些政策确实减轻了国家的债务负担,但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失业和贫困的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拉美国家意识到单纯依靠市场开放并不能解决结构性问题。
因此,拉美国家开始探寻更加综合的发展模式,注重经济多元化和增加内部市场的发展。
他们实施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支持中小企业的成长。
2. 社会发展:教育、健康和社会福利随着经济转型,拉美地区也开始关注社会发展。
教育、健康和社会福利成为政府的重点领域。
拉美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提高了教育质量,增加了教育机会的平等。
此外,他们也加强了基本医疗保健的提供,并推出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策,如现金转移计划和社会援助项目,以减轻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然而,尽管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拉美地区的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挑战。
教育质量仍然不够理想,医疗资源仍然不均衡分配,许多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这些问题需要拉美国家进一步加大投资,加强政策的落实,并促进社会公正和包容。
3.挑战与前景拉美地区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不平等问题。
拉美地区的贫富差距依然较大,这不仅限制了经济增长的潜力,也妨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拉美国家需要通过改革税收制度、提高教育和培训水平、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来解决不平等问题。
另一个挑战是环境可持续性。
拉美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过度的开采和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已经导致了环境问题的加剧。
拉美国家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并寻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拉美国家发展模式的变革与影响_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课题组
拉美国家发展模式的变革与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课题组自19世纪上半叶以来,拉美大部分国家走上了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发展道路。
近200年来,拉美国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
当前,拉美国家仍面临着探索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艰巨任务,其中一些问题的出现,值得我们借鉴。
一、拉美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演变(一)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
拉美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政策主导了殖民地时期拉美地区的经济基础。
19世纪20年代拉美国家独立后,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摆脱了原宗主国的绝对控制,有了相对的自主权,但是在当时欧美工业资本主义扩张所形成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拉美国家继续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要经济活动,输出少数几种主要初级产品,进行国际贸易,成为拉美国家发展民族经济、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选择。
拉美的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首先,它使财富更加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其次,它使拉美经济和社会中的“二元化”问题更加突出。
另外,地区间不平衡问题也十分突出,初级产品产区、沿海地区、港口和大城市发展较快,而落后的内陆地区则长期陷于贫困。
(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
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初,是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
进口替代工业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利用本国的劳动力、原材料和技术,生产本国市场所需要的产品,通过贸易保护政策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是一种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使拉美地区从落后的农业经济向先进的工业经济逐步过渡。
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进入了新兴工业国的行列,大多数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然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缺陷和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
由于对本国工业的过度保护,使拉美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效率增长缓慢;工业产品价格高昂,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拉美经济模式
拉美经济改革模式的经验教训与启示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模式,从经济改革理论、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层面讲,是指拉美国家实行的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框架下,完全市场化的改革模式。
具体表现为在经济领域中全面推行市场化、私有化和自由化的激进改革计划,政府实行无为而治,放手让市场调节经济运行。
从经济增长和经济模式层面讲,是指拉美国家严重依赖资本、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进口和引进,但没有形成自己的创新体系和核心竞争力,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但经济增长缺乏后劲,最终导致经济恶化,不能保证经济社会健康的、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拉美国家开始了经济改革。
当时以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为首的拉美国家,普遍选择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并完全按照该理论在经济制度层面上的政策设计、政策目标和改革路径,全面推行私有化的激进改革计划,由市场取代国家成为经济调控的主要力量。
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大量吸收外资和引进国外的技术,对国内的传统产业进行更新换代和结构调整。
这一系列重大改革,一度取得了推动拉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
1960年代到1980年代,拉美国家的GDP年均增长6.2%,工业产值年均增长7.3%,这两项增幅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其中,1980年代初,巴西的GDP比1960年代翻了4番,在西方世界的排名由第28位跃居到第7位。
然而好景不长,短暂的经济增长过后,迎来的却是严重的债务危机和频发的金融危机。
其不但导致了经济衰退,严重通货膨胀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而且还造成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社会矛盾激化,引发社会动荡。
1971年拉美国家的外债总额仅250亿美元,到1985年激增到3,750亿美元。
其中,巴西连续3年经济出现负增长,沦为破产国家。
随后,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相继在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爆发,对世界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冲击。
于是,我们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尽管拉美经济改革增强了拉美各国国民经济的活力,使宏观经济失衡的局面得以恢复,然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乏善可陈。
美洲开发银行论拉美经济改革
拉丁美洲研究1998年第2期 美洲开发银行论拉美经济改革 美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I DB)在拉美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它不仅向拉美国家提供大量贷款,而且还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8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越来越引人关注。
1997年9月,I DB发表了《拉美经济和社会进步:1997年报告》。
在这一报告中,I DB对拉美经济改革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作出了较为公正的评价。
①一、拉美经济改革的内容及深度1.关于贸易开放I DB认为,拉美国家的贸易开放是巨大的。
在1985~1991年期间,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对贸易体制进行了改革。
平均关税率从改革前的41.6%下降到1995年的13.7%;最高关税从83.7%下降到41%。
目前,只有7个国家的平均关税在15%以上, 2个国家的最高关税超过100%(仅适用于极少数进口商品)。
在改革前,非关税限制涉及拉美进口商品的37.6%,而今天只有6.3%。
80年代中期,大多数拉美国家采用多重汇率制,对资本外流加以限制,并要求出口收入全部汇回国内。
有些国家还对进口商品征收附加税或要求进口商事先在本国银行存入一笔外汇。
在当前的改革中,上述限制几乎全部被取消。
②即使在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后,受此危机影响最大的墨西哥和阿根廷也没有采用多重汇率制。
在14个拉美国家,经常项目的交易已基本上不受任何限制,对资本项目交易的限制则被取消或大大减少。
有些拉美国家对资本流动的限制仅仅是为了控制短期资本的流入,而非控制资本的外流。
此外,由于统一了汇率和放松了对汇率的管制,外汇的平均市场价与官方汇率的差幅已从1989年的72%降低到1995年的2%。
2.关于简化税制税收改革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改革中都处于重要的地位。
I DB认为,拉美的税收改革是深刻的。
拉美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努力实行税制的中性化,简化税收体系的法律程序和行政管理程序,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980年,拉美国家的外贸税占税收总额的29.9%。
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与拉美国家的改革
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与拉美国家的改革江时学[内容提要]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新自由主义理论在整个拉美地区迅速传播和扩散。
尽管拉美国家的领导人从不公开赞同新自由主义理论,但80年代后期以来拉美国家实施的经济改革,却有明显的新自由主义烙印。
“华盛顿共识”的十个主张是新自由主义的具体的政策取向。
新自由主义使拉美的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使拉美的改革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导致了社会经济的不稳定,甚至政局的动荡。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华盛顿共识” 拉美国家 改革[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505(2003)0620030204 一、新自由主义与拉美经济改革新自由主义理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传入拉美,但传播范围当时仅限于智利。
1973年皮诺切特将军在智利通过政变上台后,立即将一大批从美国芝加哥大学等欧美高等院校学成回国的经济学家安排在政府部门,并委以重任。
这些被称为“芝加哥弟子”的“归派”通晓市场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认为只有新自由主义理论才能使智利和其他拉美国家的经济走出困境。
因此,在他们的影响下,皮诺切特将军实施了以开放市场和减少国家干预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新自由主义理论在整个拉美地区迅速传播和扩散。
它在拉美的流行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第一,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迫使拉美国家在理论上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
80年代初,拉美爆发了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
这两次危机使80年代成了拉美“失去的十年”。
为了恢复经济,拉美国家采用了控制通货膨胀、压缩财政开支和减少进口等措施,但收效甚微。
对于这种局面,影响拉美数十年的发展主义理论一筹莫展。
在这种情况下,新自由主义理论乘虚而入,为拉美国家提出了摆脱危机的“药方”。
因此,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新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的。
第二,拉美“新一代领导人”的出现为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传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土壤”。
拉美地区贸易与经济的现状与未来
拉美地区贸易与经济的现状与未来拉美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地区之一,由于该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缘优势,成为了世界各国的重要贸易伙伴。
拉美地区的经济不仅仅受到国际市场和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地区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了解拉美地区的经济形势和贸易环境对于全球经济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拉美地区经济情况拉美地区虽然是一个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地区,但它仍然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
根据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和拉美经济委员会的统计数据,在拉美地区,人均GDP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失业率和贫困率高居不下。
除此之外,拉美地区的发展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经济结构单一化拉美地区经济发展历史上长期依赖原材料和农业出口,导致了其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对外贸易依赖度很高。
2.基础设施薄弱拉美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迅速提高,但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然落后。
比如,土地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服务等公共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对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制约。
3.政策和法规环境尚不完善拉美地区的政策环境和法规环境相对不稳定,政府政策制定能力较弱,使得贸易和投资环境不够成熟。
二、拉美地区贸易状况拉美地区依靠其资源丰富度和地理位置优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伙伴。
按照地域来看,拉美地区主要和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等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但其贸易的主要方向却集中在美洲大陆。
1.拉美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拉美地区的对外贸易占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比例。
其原因是各国家主要生产的物品大多为出口商品,并以之为主要收支来源。
按照数据来看,2017年拉美地区对外出口总额达到2.31万亿美元,进口总额为2.41万亿美元,贸易逆差为0.1万亿美元,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区之一。
2.拉美地区贸易代表性商品拉美地区的出口商品以矿物资源、农产品、能源产品和加工制造业为主。
在这些商品中,主要的出口商品有石油、煤炭、铜矿、钢材、大豆、咖啡、铁矿石、金属、精炼油和电动汽车等。
拉美经济
专门委员会 (一)法律事务委员会; (二)预算委员会; (三)中央银行行长委员会。
秘书处 设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各1人。秘书长是共同体的首席行政长官,由 政府首脑会议根据部长理事会的推荐任命,任期5年,可连任。 秘书处的主要职能: 为共同体上述主要机构的会议提供服务,实施适当的后续行动落 实会议决定; 提议、组织和进行与实现共同体宗旨相关的专题研究; 为成员国收集、储存并提供与实现共同体宗旨相关的信息; 协调与共同体相关的捐助机构和国际、地区、国家机构的活动; 制定共同体预算草案;根据授权调查成员国相关情况等。
4、全球金融危机减弱了拉加地区的外部需求,该地区的增长主要 靠扩大内需(提高工资和扩大信贷)。阿根廷和巴西2012年吸引 的投资下降,投资拉动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小于2011年,但仍 占到GDP的22.9%,为198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GDP增速
21世纪拉美经济发展特点
拉美经济的增长与良好的外部环 境密切相关
这场债务危机使拉美国家深刻认识到其发展战略和经济政 策的失误和缺陷。 为了克服经济危机,自80年代中期起,拉美多数国家对本 国原来实行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内向型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开始 实施以贸易自由化和国有企业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 外向型发展战略,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减少国家对经 济的干预,实行市场化的经济体制;大力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实行对外贸易自由化,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取消出口管制, 减少或取消对外资的种种限制,全面开放资本市场,实现国民 经济外向发展。 尽管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并没有在发展速 度上得到体现,但是,多数拉美国家的经济调整是有成效的, 它使拉美国家变更了发展模式,逐步从严重的困境中摆脱出来, 为90年代及后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拉美经济改革的特点及其成效
拉美经济改革的特点及其成效吴国平20世纪80年代在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拉美经济经历了"失去的10年",经济增长速度低于人口增长率,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都趋于恶化,拉美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却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在多个领域中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提出了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拉美国家逐渐从被动地进行应急性经济调整开始,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它们在实行经济稳定化计划的基础上,加快了经济市场化和自由化的进程,加大了结构性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力度。
进入90年代之后,拉美国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改革,大大地加快了私有化进程。
尽管在这期间墨西哥和巴西都曾先后出现过金融危机,但是拉美国家经济改革的步子并没有因此而停顿。
经过将近20年的经济改革,拉美国家在建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新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在社会领域中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两极化进一步扩大、贫困化程度加剧、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矛盾更加突出的问题,拉美社会对改革的承受能力正在逐渐减弱。
尤其是2001年阿根廷爆发了其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危机之后,拉美其他一些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全面紧张的局面,拉美经济改革模式的利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拉美经济改革的主要阶段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但在其初始阶段都是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开始,这与它们当时面临的严重的债务危机密切相关。
1982年拉美国家陷入债务危机之后,其经济调整具有短期、应急性特点。
同时,也由于这些国家的调整措施主要是为了满足债权国和债权银行的要求,基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传统主张,实行通货紧缩、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财政赤字等措施,具有被动性和明显的货币学派的特点。
这一调整主要以牺牲经济增长和削减公共开支为主,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债权银行对拉美到期债务的重新安排所提出的要求,最终达到缓解债务危机、走出经济困境的目的。
辩证评析拉美的百年经济发展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引言 • 拉美经济发展的历程 • 拉美经济的主要特点 • 拉美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 拉美经济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拉美经济发展的背景
殖民地时期的影响
拉美国家在殖民地时期主要依靠出口 原材料和农产品,这种经济模式在独 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存在,限制了 工业化进程。
02拉美经济发展的历程殖民地时期的经济欧洲殖民者对拉美进行资源掠夺和劳动力剥削, 导致拉美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殖民地经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缺乏工业基础 和自主创新能力,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殖民地时期的经济发展未能惠及广大民众,而是 集中在少数欧洲殖民者手中。
资源丰富但结构单一
拉美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石油和农 产品资源,但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过 度依赖少数资源和出口,导致经济波 动较大。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对拉美国家产生深远影响,如美国对 拉美的干涉和资源控制、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的经济改革要求等。
拉美经济的重要性
地区经济规模和潜力
拉美地区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是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之 一,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资源丰富的独特地位
拉美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 矿产和能源供应地,对全球经济具有战略意义。
对外贸易和投资关系
拉美地区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是全球重要的 贸易伙伴和投资目的地。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及我国在其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服务业在拉丁美洲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 金融、电信、旅游和医疗等领域。
尽管拉丁美洲的经济结构逐渐向服务业和消费主 导型转变,但工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基 础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
02
拉丁美洲地区经济发 展因素
资源因素
自然资源
拉丁美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水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出口为该地区带 来了重要的经济利益。
•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殖民地经济到后来的工业化进程,再到现在的多元化经济发展。近年来,拉 丁美洲一些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技术与创新因素
技术水平
拉丁美洲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然而,近年来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创新。
创新能力
虽然拉丁美洲的创新能力有限,但一些国家在特定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巴西在航空领域和墨西哥在汽车制造领域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创新能力 。
政策与制度因素
贸易结构
我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结构以资源型商品为主,如石油、矿产等;同时,我国从拉丁美洲进口的农产品也日益增多。
贸易问题
然而,我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贸易不平衡、贸易保护主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 题,双方正在加强沟通协调,推动贸易关系向更加平衡、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04
我国在拉丁美洲地区 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 遇
政策支持
部分拉丁美洲国家为吸引外资, 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我 国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
产业合作
拉丁美洲国家在某些产业上具有 优势,如巴西的航空制造业、墨 西哥的汽车制造业等,与我国的 产业互补性强,具有合作潜力。
关于拉美和东亚发展模式比较的几点思考
关于拉美和东亚发展模式比较的几点思考拉美和东亚两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在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多已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水平。
但是二者经历的发展过程和形成的发展模式则有很大差异。
将二者进行比较,可以从中得到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以资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
一、两种迥然不同的发展模式从战后时期看,大多数东亚国家(地区)实行的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它们虽一般都经历过若干年(大约六七年到十年左右)的进口替代发展期,但到60年代后半期基本上已转入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首先在日本取得成功,然后亚洲“四小龙”以及东盟国家先后加以模仿,在东亚形成了发展阶梯不同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经济群体。
印度支那国家(如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由于战争、政局动荡或其他原因,经济发展较慢,尚未显现出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
但它们近期的经济调整正朝这个方向靠拢。
人们通常说的东亚模式国家或地区,常常是指日本、“四小龙”和尚未扩大以前的东盟国家。
它们有许多相似的特点。
中国和越南原来是计划经济模式。
现在正处于转型期。
所谓转型期,主要是指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
应该说,这两个国家至今还不属于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国家。
展望未来,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完全转入出口导向经济模式是否适合其国情也还值得研究。
人们在谈论东亚经济奇迹时,一般都把中国自80年代以来的高速发展和越南90年代的发展包含在内;而在谈论东亚模式时,则又往往将中国和越南区别开来。
当然,人们也注意到这两个国家在其经济调整改革过程中,充分吸取了东亚其他国家有益的发展经验。
目前这两国的经济是东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研究东亚发展模式及其演变时,必然会注意到这两个国家的发展和改革趋势。
拉美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则是典型的进口替代发展模式。
它们从三四十年代起,在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少数国家率先推行进口替代发展政策。
战后,在拉美经委会的经济思想影响下,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为拉美主要国家所接受和推行,逐渐形成了进口替代的发展模式。
2024~2024年拉美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
2024年对于拉美地区的经济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
拉美各国的经济增长率整体呈现出低迷趋势,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
然而,2024年的展望却较为乐观,拉美经济有望迎来一些积极的改善。
2024年的拉美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美国对钢铝关税等保护主义措施的实施,给拉美地区的出口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影响了拉美国家的国际贸易。
其次,拉美国家普遍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依赖性高的问题,导致经济增长受限。
再者,地区内部存在较高的政治不稳定因素,例如墨西哥的选举和委内瑞拉的政治危机等,也对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
然而,2024年的拉美经济前景有望向好。
首先,美国和中国就贸易问题达成了一定的协议,减轻了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对拉美国家的影响。
其次,拉美国家的经济步伐加快,努力减少对于资源的依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另外,一些国家的政治局势也出现积极的变化,例如墨西哥新政府的措施受到了积极评价。
除此之外,拉美地区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其次,地区内部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来缓解社会矛盾。
另外,能源和环境问题也是拉美国家需要重视和应对的挑战。
对于拉美国家来说,他们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应对经济挑战。
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经济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竞争力。
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加强区域间的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减少对外部经济的依赖。
总体来说,拉美经济在2024年面临困难,但展望2024年,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和趋势。
拉美国家需要抓住机遇,加强经济和结构调整,同时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拉美国家还应对社会不平等和环境问题加以重视和解决。
这样,才能使拉美经济在2024年迈向更好的发展。
拉美经济增长及其发展模式转型探析
拉美经济增长及其发展模式转型探析拉美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其经济增长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近年来,拉美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排名居前,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拉美的经济增长、发展模式转型及其原因三个方面来进行探析。
一、拉美的经济增长近年来,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据《世界银行》2019年报告显示,2019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为0.6%,而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2.4%。
这种高速发展的背后主要是拉美国家的自然资源丰富。
比如巴西的石油、阿根廷的大豆、智利的铜矿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出口带动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
此外,拉美地区正在努力增加外国投资和对国内消费者的敏感度,进一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
二、拉美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型然而,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第一个问题是资源依赖性。
很多拉美国家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所产生的财富。
一旦世界市场对其出口商品需求下降,其经济增长将会受到极大影响。
这种情况在2010年左右的“大宗商品繁荣”期间曾经出现过。
其次,拉美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缓慢和贫富分化严重等多重问题。
不能仅依赖资源的扩张,而需要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加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等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去产能、去库存和降杠杆等方面,推动结构性改革。
三、拉美经济增长的原因拉美国家的发展模式转型背后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变化。
拉美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以工业为主导产业到以服务为主导产业的阶段。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导致社会制度、文化以及人口结构不可避免的转化。
其次,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贸易关系的发展。
随着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拉美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不断提高。
同时,拉美国家为了促进其国内的经济增长,需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而实现。
因此,在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贸易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拉美国家产生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拉美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对中拉经贸合作的影响
拉美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对中拉经贸合作的影响吴国平拉美经济复苏好于预期自2003年起,拉美经济走出低谷出现了复苏的势头,但各国的经济走势仍有差异。
阿根廷经济走出了持续4年危机的困境,从2003年起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这一年经济增长7.3%。
乌拉圭经济也摆脱了连续4年持续衰退的局面,开始走上复苏的道路。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2003年巴西和委内瑞拉经济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巴西经济陷入零增长,而委内瑞拉经济衰退则进一步加重,连续两年经济下跌9%以上。
进入2004年之后,拉美经济继续上一年的复苏趋势,经济增长的速度要好于人们的预期,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根据拉美国家今年的经济走势做出的预侧,全年拉美经济增长将达到4.5%。
尽管拉美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有差异,但除一国以外其余拉美国家经济都出现了增长,彻底摆脱了经济不景气的局面。
从目前的情况看,曾经是拉美经济最不景气的南美地区的经济增长将超过拉美平均水平,主要是去年经济不景气的委内瑞拉和巴西的经济形势大幅度好转,预计委内瑞拉经济增长将达到10%以上,巴西经济增长率也将是近年来最高的。
去年开始经济复苏的南美国家,今年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预计2004年乌拉圭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5%,阿根廷将达到6.5%。
智利经济继续表现良好,仍是拉美地区经济增长最为稳定的国家,预计今年的增长率将是4.7%。
但与南美地区经济形势相比,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略低于拉美的平均水平,加勒比地区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为2.9%。
拉美经济形势好于人们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主要是世界经济的表现好于人们的原先预期,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对拉美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拉美出口活力的增强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拉美出口在去年增长的情况下,今年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世界经济的复苏刺激了对拉美出口产品的需求增长和拉美传统出口产品价格的回升,以及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使拉美石油出口国的出口收入大幅度增加,改善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内部环境;国际利率持续低迷,降低了拉美国家的国际融资成本;随着拉美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投资者的信心也逐步得到恢复,拉美国家的投资率出现了回升的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美经济改革的特点及其成效吴国平20世纪80年代在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拉美经济经历了"失去的10年",经济增长速度低于人口增长率,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都趋于恶化,拉美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却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在多个领域中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提出了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拉美国家逐渐从被动地进行应急性经济调整开始,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它们在实行经济稳定化计划的基础上,加快了经济市场化和自由化的进程,加大了结构性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力度。
进入90年代之后,拉美国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改革,大大地加快了私有化进程。
尽管在这期间墨西哥和巴西都曾先后出现过金融危机,但是拉美国家经济改革的步子并没有因此而停顿。
经过将近20年的经济改革,拉美国家在建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新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在社会领域中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两极化进一步扩大、贫困化程度加剧、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矛盾更加突出的问题,拉美社会对改革的承受能力正在逐渐减弱。
尤其是2001年阿根廷爆发了其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危机之后,拉美其他一些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全面紧张的局面,拉美经济改革模式的利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拉美经济改革的主要阶段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但在其初始阶段都是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开始,这与它们当时面临的严重的债务危机密切相关。
1982年拉美国家陷入债务危机之后,其经济调整具有短期、应急性特点。
同时,也由于这些国家的调整措施主要是为了满足债权国和债权银行的要求,基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传统主张,实行通货紧缩、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财政赤字等措施,具有被动性和明显的货币学派的特点。
这一调整主要以牺牲经济增长和削减公共开支为主,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债权银行对拉美到期债务的重新安排所提出的要求,最终达到缓解债务危机、走出经济困境的目的。
为了应付资金严重短缺的局面,平衡经常项目和国际收支、开源节流成为这一时期拉美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的主要目标。
它们从削减财政赤字入手,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大幅度调整,采取了控制并削减公共部门开支的措施。
除了一些必要的政府支出之外,对一些可以停建或缓建的公共工程项目,国家暂停投资;精简政府管理机构,压缩行政费用;减少对国有企业的补贴;减少国家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补贴,放松政府对物价的控制。
例如,墨西哥政府从1983年1月1日起,取消对5000多种商品价格的控制,允许物价随市场供求变化而自由浮动。
作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调整措施有,政府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价格,调整税收政策,大幅度提高增值税。
在对外贸易方面,政府鼓励出口,抑止进口,以求实现贸易顺差。
这一时期,拉美国家除了对进口采取严格限制的措施之外,主要利用货币贬值的手段刺激出口。
从1983年至1988年,拉美国家的进口额大幅度下降,出口普遍增加,对外贸易结算出现了顺差。
拉美国家主要采取了货币贬值和浮动汇率的做法,使本国货币的汇率能够体现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但是,由于多数拉美国家的调整是从债务谈判的需要出发,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进行的,所以从政府财政和金融政策方面考虑较多,措施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
这就在客观上限制了拉美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的能力,并且要求出口能力有较大的增长,以应付资金短缺的局面。
结果是政府直接干预和内向型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发生了变化,市场机制在经济中的作用得以强化。
政府干预作用的不断弱化和市场导向作用的持续强化,并没有使拉美国家实现预期的宏观经济迅速稳定的目标。
相反,由于物价在短时间内迅速放开,造成通货膨胀急剧拉升。
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加速和债务危机交织在一起,拉美多数国家的经济陷入更加剧烈的波动之中。
拉美国家在实行本国货币贬值的同时,政府放松了对物价的管制,减少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补贴范围和补贴幅度,从而造成短时间内物价变动异常,通货膨胀不断加剧。
20世纪70年代拉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拉美国家也存在着通货膨胀现象,但由于是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出现的,而且有较多的外资流入,政府依靠相对充足的资金,提供财政补贴、控制物价、稳定汇率,因此通货膨胀问题在当时并没有危及经济的稳定。
有些拉美国家甚至还将通货膨胀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但是,在债务危机中出现的通货膨胀则有所不同。
它是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的情况下出现的恶性通货膨胀,而且还是在经济政策调整过程中形成的,成因比较复杂,既来自资金短缺的压力,又来自内部的市场供求矛盾;既有短期经济政策剧烈变动的因素,又有长期经济发展造成的结构性失衡的原因。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和因素的作用下,拉美国家通货膨胀的势头非常强劲,而且有失控的危险。
由于这一现象是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出现的,社会承受能力相对较低,一旦通货膨胀失控,极易酿成剧烈的社会动荡。
1982~1984年,拉美有4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3位数以上,到了1985~1990年,则有5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不仅超过了3位数,其中有4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甚至达到了4位数,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的趋势。
在其他拉美国家,通货膨胀也都呈现出普遍加速上涨的趋势。
面对这样一种局面,拉美国家不得不采取以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为目标的经济调整。
这类调整逐渐摆脱了单纯以货币主义为主的做法,具有各国结合实际采取实用主义和非传统做法相结合的特点,其中比较典型的实例有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3个地区大国实行的稳定化计划。
在1986年和1987年连续两年通货膨胀率达到3位数之后,1987年底墨西哥政府、企业主和劳工界共同签署了全国团结契约,并从1988年起付诸实施。
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有步骤地调整公共价格,控制基本产品的物价,在货币贬值的基础上稳定汇率,实行小幅浮动利率,适当控制工资的调整幅度等。
通过这种契约的形式,墨西哥政府规定了三者之间的主要责任,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为此,政府逐步推出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用进口关税取代进口许可证、降低关税、逐步开放国内市场,迈出了推进经济向市场化和自由化转变、实行结构性改革的步伐。
这一稳定化计划实行之后,墨西哥的通货膨胀率迅速回落,宏观经济逐渐趋于稳定。
1986年巴西政府也推出了以稳定经济为主的克鲁扎多计划,其主要内容从改革本国货币、冻结物价入手,控制工资调整的幅度,进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巴西的这一调整计划具有非传统做法的特点,它试图通过强行改变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经济形势的稳定。
但是,该计划的实施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
于是,巴西政府又先后推出第二和第三个克鲁扎多计划,对其中的某些措施进行适当的调整,并逐步从非传统向传统做法转变,重新采取了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但也都未能使恶性通货膨胀改变方向。
最终在1988年,巴西政府也采取了类似墨西哥的做法,由政府和劳资三方共同承担遏制通货膨胀的责任,为后来的经济结构性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政府也同时推出结构性调整的措施。
与上述两国一样,面对恶性通货膨胀,阿根廷政府推出了奥斯特拉尔计划。
该计划同巴西克鲁扎多计划有相似之处,也都是想通过非传统措施,遏止通货膨胀攀升的惯性,最终达到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行以新货币取代旧货币的货币改革;价格冻结,包括对政府的公共服务价格、私人企业的产品价格和劳动工资实行的强制性冻结;实行稳定的汇率和财政政策,在维持原来的财政支出的基础上,通过新增税种,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
同样,这一调整措施在不触及原有的经济机制的情况下,想通过币值的重新定价和对物价的冻结,迅速遏止恶性通货膨胀惯性的形成机制,稳定经济。
尽管在短期内奥斯特拉尔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阿根廷的通货膨胀问题。
通货膨胀在得到短暂的遏止之后,反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于是,阿根廷政府在1986年又先后两次对奥斯特拉尔计划进行调整,先是调整价格和固定汇率政策,在政府的控制下有计划地对价格进行解冻,实行浮动的爬行汇率制度。
而后,在对物价进行调整的基础上重新控制物价,并调整财政政策,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这样,奥斯特拉尔计划从非传统的冲击性疗法开始,最终又回到了采用传统的手段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的老路,但都未能收到理想的效果,通货膨胀在经过了短暂的遏止之后,又以更快的速度上涨,1985~1990年阿根廷的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216.2%,1990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343.9%。
与这些国家相反,玻利维亚采用新经济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做法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债务危机期间,玻利维亚是拉美第一个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国家,1985年通货膨胀率达到了5位数。
为此,政府实行了具有新自由主义特点的新经济政策,对传统经济政策进行改革,其中较为主要的有: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开放外汇市场;全面放开物价;放开银行利率。
尽管这一改革在短时期内一度引起了经济的剧烈波动,但此后玻利维亚经济便迅速摆脱了通货膨胀的困扰,逐步走向了稳定。
1991~1994年年通货膨胀率仅为10.7%,是同期拉美经委会统计的20个国家中通货膨胀率最低的3个国家之一。
在拉美国家实行的以反通货膨胀为主要目的的稳定化计划中,玻利维亚所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在整个拉美地区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此后,拉美其他国家逐步吸收了玻利维亚的经验,将经济政策调整同控制通货膨胀的稳定化措施相结合,从而为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拉美国家逐渐从经济调整向经济改革过渡,从一般性调整向结构性改革深入,从单纯的稳定经济的调整向改变发展模式的经济改革转变。
虽然拉美国家在选择实施经济改革的时间上有所不同,在改革的具体过程中各国的做法也有所不同,但是在经济改革的方向上却相对一致。
二拉美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从经济调整向结构性经济改革转变的过程中,拉美国家的经济理论发生了大的变化。
一个具有新自由主义色彩、吸收了多种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在内、更具实用主义特点的理论成为拉美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
它同战后在拉美占主导地位的发展主义理论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国家在选择和实践发展理论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意识形态立场出发。
无论是采用拉美经委会的发展主义理论的国家,还是曾一度实行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国家,一般都采取了强烈排斥其他理论的态度,反过来又赋予这两种理论以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使之相互之间处于对立状态。
然而这两种理论自身的局限性,有时还会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一定的误导。
经过20世纪80年代拉美经济发展的曲折经历,拉美国家逐渐放弃了这种完全从意识形态需要出发对经济发展理论进行取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