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讲义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共31张)PPT优秀课件
(4)发展结果不同:农业合作化前,农民个体经济力 量薄弱,经营方式落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 生产力的大解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 、社会化。
8
9
1.首创: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
___分__田__包__产___到_,户 自负盈亏的_家__庭___联__产__承__包责任制。随后在全国推开,
27
13.中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在哪次会议( D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28
29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 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代流传于民间的 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 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中流传于民 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 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C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
7.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 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
信息,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C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这一纪念馆应该去( C )
A.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 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C.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D.广东省深圳市
16
3.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 变化,其中1980—199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
《经济体制改革》PPT课件
•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 同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
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
体制改革的步伐。
2.表现 (1)所有制形式:
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B
6. “1978年,四川省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 开。到2000年底,基本实现了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这一材料说明 ( ) A.农村改革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进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多个方面 D.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2.深化: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 义市中国的经济实方明显增强。
要》,充分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
生产责任制。最早实行这种责任制的省份是 ( )
A.山西省
B.河南省
C.安徽省
D.福建省
C
3.山西阳泉农民刘宗水在1981年10月23日的日记中写 道:“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 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 ) A.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备课讲稿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梳理】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政策,揭开序幕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⑴.时间:1978年12月⑵内容: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
确立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 方面来的方针。
⑶实质:大幅度地提高________________。
⑷意义:揭开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2、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经济体制的演变过程: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了以为主的国民经济管理体系。
年,十一届三种全会后,开始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二、改革之路(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的稳定关系到整个政治局势的稳定。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③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作用?)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是对原先单一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结构和人民公社制度(政社合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的改革,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意义?(二)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2.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材料一: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
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
第一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ppt课件
提出了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 展和对外开放。
ppt课件
21
引领中国经济改革发展 的六个统筹与整合
在空间结构上: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准,进入全方位、 立体式开发时代。围绕以人民币汇率改革、贸易摩擦、 资本市场开放等问题调节国内外关系。
政府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社会保障体系
国放
有权
企 业 改 革
让 利 改
革
市场 经 济 体 制
价民 格营 体企 系业 改的 革发
展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新农村建设
ppt课件
20
第三个阶段:统筹与整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003年10月1 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 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 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 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 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 墙之隔,但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 门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云南等 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 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 缺陷: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自发性和滞后性。
解决:
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
改善民生福祉
经济体制改革也改善了民生福 祉,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
生活质量。
面临的问题
地区发展不平衡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地区发展不平衡的 问题逐渐凸显,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 滞后,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也在逐渐 增大,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财税体制改革
总结词
财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旨在优化财 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详细描述
财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完善预算制度,推进税收制度改革,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等方面。通过财税体 制改革,旨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04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取得的成效
01
02
03
04
提高市场化程度
经济体制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市 场化程度,推动了经济的快速 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增强企业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 力和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提
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促进对外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对外开放 ,吸引了外资和技术,推动了
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
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到推进增值税改革和所得税改革,再到建 立现代财税制度。
财税体制改革的影响
财税体制改革有效地规范了财政收支行为,优化了税收结构,促 进了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THANKS
感谢观看
农村改革
总结词
农村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 收入和生活水平。
详细描述
农村改革主要包括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通过农村改革,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 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上好课】《经济体制改革》精品课件
是否改变土地所有制 地主→农民 农民→集体 无
突出意义或问题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确立了农业的公有制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1978年以来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无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改革要依据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改革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实证 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材料一
时间
总人口
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
1949 54167万 48402万
89.4%
1952 57482万 50139万
87.2%
1958 65994万 54704万
82.8%
1978
96259万 79014万 80.08% ——《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前景》
思想界:姓社?姓资?人心惶惶...... 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
“社”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争之风之源,姓“资 ”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 社”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背景
材料二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纳鞋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大包干纪念馆》
①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缺乏自主权, 挫伤生产积极性。
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概况
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敢为人先的实践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增加经济竞争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1
1978年
中国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
1990年代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成为主要目标。
3
2 1 世纪
1 挑战
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转型成本高、外部竞争 压力等。
2 机遇
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经济、新兴产业的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总结与展望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持续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积极 参与和合作。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市场化
加强市场机制,扩大市场主体的自主决策权。
去政府管制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私有化
减少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份额,鼓励私人企业 和外资进入。
法制建设
完善法律和法规体系,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 行。
经济体制改革的挑战与机遇
《经济体制改革》PPT课 件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关键的政策,旨在现代化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社 会进步。
背景介绍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通过政策和制度变革,以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加经济增长为 目标的行动。
经济体制改革的定义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对国家经济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和变革的过程,包括市场化、 私有化和政府管制的改革。
第19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农村改革(一)方针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二)改革内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定义:指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群众基础。
(3)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4)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5)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意义: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1983年)(三)发展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摘编自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思考] 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流转对我国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意义。
[提示] 既保持承包关系稳定,又搞活了土地的使用;推动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在第8课中,我们学习了经济体制改革,这是一个关键的主题,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中进行的结构性变革,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
一、背景经济体制改革往往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面临困境或瓶颈时提出的。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提出的。
二、改革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通常包括:1.市场化:打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私有化:由国有经济主导转为多元化所有制经济,鼓励和保护私营经济的发展。
3.开放性:加强与国际经济的联系和合作,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
4.效率提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组织效率,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5.公平公正:确保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合理,防止贫富差距扩大,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
三、改革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涉及多个领域,主要包括:1.价格改革:取消价格干预,建立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引导价格合理形成。
2.企业改革:从传统的集权式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引入股权制度和市场竞争机制。
3.金融改革:建立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实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4.外贸改革:放宽贸易限制,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鼓励外贸自由化,提升对外开放程度。
5.农村改革: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鼓励农民从事农村产业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四、改革经验与教训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各国在实施改革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1.改革应有整体规划:改革不宜急于求成,需要有整体规划和时间表,分阶段逐步推进。
2.适度保护和规范市场:市场经济需要有保护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以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3.平衡中央与地方利益:改革过程中需要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利益,避免利益冲突。
第7讲 经济体制改革-2公开课完美版
三、问题解答
1.“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这幅对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什么?两者有何异同?
“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两者不同点:土地改革后是农民土地私有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公有制 两者相同点:解放了生产力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怎样的意义?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后来, 企业效益开始下滑。那个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 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 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1984年7月,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 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 很快就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 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
农民伟大创举
中央支持倡导
全国普遍实行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 率先实行分田到户
农民领取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 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2)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 家农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 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1页
市场:配置资源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宏观调控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什么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 关系,使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政府调控更加科学有效。两者各司其职、密 切配合,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起来。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
电 冰 箱 厂
原 青 岛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 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刊登
1950年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
1958年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一二一 探究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 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这番话体现了 一种怎样的生 产经营局面?
思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哪开始?为什么?
导入新课
材料一: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 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 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
材料二:“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农民碗里 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 的气味。”“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改革的原因) 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250000
249530 1949
200000
1952
209407
1956
1961
150000
1978
136515
19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讲义李由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课程描述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经济学有关制度、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经济体制(制度)改革的方式、过程、内容和绩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能够在经济活动、政府或企业管理、市场分析和咨询、学术研究等方面灵活有效应用。
在学习上,要初步掌握积极、高效的学习方法,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方法,养成合作和分享精神,基本的逻辑分析和思辩能力,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初步掌握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要养成怀疑、创新与实践能力,要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简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研究经济转轨(转型、过渡、改革、变革)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制度和制度变迁以及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学科,主要研究制度、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中国经济体制(制度)改革的方式、过程、内容和绩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具体内容:公平、平等与效率;制度、制度变迁;中国的渐进改革;国有经济制度的改革;农村和农业的制度改革;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财政制度的改革;中国的发展战略等。
三、学前准备(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概论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四、教学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上,一半课时用于课堂讲授,其他时间组织关键知识和案例的专题讨论、社会调查和课下阅读、小论文。
在学习上,将研究、自主、探究性学习与灌输性学习结合起来。
五、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占40分,包括出勤、课堂发言、读书笔记、调查访谈、体制改革案例分析等。
其中,案例分析主要是对国内外体制创新和变迁的案例分析,包括事件的背景、变革过程和效果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每篇字数3000—5000字或者更多,遵照学术规范,独立完成。
期终综合考试占60分。
六、学习材料1、相关参考书目(按出版年代为序)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人民出版社;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1979年,1982年出版;[波]奥斯卡·兰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综合调查组:《改革:我们面临的挑战与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年出版;厉以宁:《体制·目标·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张五常:《卖橘者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吴敬琏、周小川等:《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出版;厉以宁:《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出版;[美]史蒂文·凯尔曼:《制定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1990年出版;吴敬琏、刘吉瑞:《论竞争性市场体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出版;谢百三:《当代中国的若干经济政策及其理论(1991年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美]安东尼·阿特金森、约瑟夫·斯蒂格里茨:《公共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出版;[日]青木昌彦、钱颖一主编:《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出版;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999年出版;樊纲:《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出版;张军:《中国过渡经济导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年出版;张曙光主编:《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1、2、3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2002年出版;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2003年出版;李由、陆跃祥:《职能定位与制度创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2003年;[美]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李由:《大国经济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出版;[比]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美]戴维·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美]阿兰·斯密德:《制度与行为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美]邹至庄:《中国经济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李由:《公共政策论》,2005年讲义。
2、报刊近期的《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宏观经济管理》、《比较》、《财经》、《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等上的有关文献。
3、网站中国政府网,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经济信息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世界银行,等。
很多政府主管部门的网站、综合性和政治法律财经专业类网站、大学和研究机构网站、财经法律类报纸网络版等媒体上也有公共政策方面的丰富内容。
目录一、公平、平等与效率二、制度与制度变迁三、中国的渐进改革四、农村和农业的制度改革五、国有经济制度的改革六、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七、财政制度的改革八、中国的发展战略第一讲公平、平等与效率一、公平的概念或本质公平1、公平与平等英语:justice一般译为汉语中的公平、正义、公道、合法等;含义与之相近的还有译为公平的fairness、equity;而equality一般译为均等、平等、同一、相等,奥肯(Arthur M Okun)的《平等与效率》英文是“equality and efficiency,the big tradeoff”。
justice与equality,公平与平等的含义并不相同。
公平的内涵大致来说比平等要大;平等可视为在特定条件下的公平的一种存在形式,如法律、机会、权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人人平等;但平等也可能是非正义的,如劳动者收入初次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公平概念主要指“justice”,即人人在确定资源配置的方式和结果的法律、规则、权利等方面的平等一致无歧视,特别是指社会主体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上的统一公平的制度安排,而不是指资源配置最终结果的均等。
2、公平的分类大致可以把名为“公平”的存在分为两类:一是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公平或本质公平;二是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和政府政策的公平或分配公平,包括公平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包括补偿性、报应性)分配。
可以说,本质公平是分配公平的理论分析,分配公平是本质公平的实践措施。
本质公平和分配公平都内含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作为行为规则、程序、标准、方式的形式公平或程序公平;二是作为行为内容和结果的状态公平或实质公平。
3、本质公平本质公平是关于在实施公平上应有的规则、程序、标准、方式、分配结果等内容的主观理解和定义。
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详见我的论文:附件)第二讲制度与制度变迁20世纪的人类历史的主要事件是:人类不仅重视认识世界,而且着力改造世界,用具体的理念自觉、全面、强制性地改造世界,如1917年俄罗斯十月革命,德国希特勒国家社会主义,美国罗斯福新政、英国福利国家和凯恩斯通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其间资本主义由衰到盛和社会主义由盛到衰。
2世纪80年代的英美、苏联东欧、中国等发生的经济政治制度转型,影响了当时16亿人的生活。
现代经济学的三大基石:自然禀赋,稀缺性的、有相对价格的资源;偏好;技术。
加:制度?一、经济学中的制度1、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传统;马克思对制度的重视。
康芒斯在1934年的《制度经济学》中,将“交易”概念一般化,认为生产是人对自然的活动,而交易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生产与交易构成了全部经济活动。
交易分为三种类型:买卖的交易,平等人之间的交换关系;管理的交易,上下级之间的交换关系,如企业经理对工人的管理;限额的交易,主要指政府对个人的关系。
交易是制度的基本单位,制度是由无数次的交易构成的,其中市场经济主要是买卖的交易,计划经济主要是管理的交易。
但过去对制度的研究,往往停留在哲学、法学、社会学的层次。
进入20世纪20年代,经济学家开始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分析制度问题。
如1921年奈特的《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米塞斯、罗宾斯、哈耶克与巴伦(E.Barone)、泰勒(F.M.Taylor)、勒讷(A.Lerner)、兰格(nge)等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论战;北欧学派;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
新古典经济学:几个假设,包括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以及完备市场、收益非递增等假设。
消费者是需求函数,企业是生产函数,市场是供求曲线,个人的选择不依赖他人的选择。
科斯的问题:既然经济个体可以通过市场有效配置资源,那么为什么存在企业或纵向一体化,企业的规模或边界是什么?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即企业内交易的成本低于市场交易的成本。
交易成本概念包容了风险、信息、垄断、政府管制等因素,成为一般性概念。
科斯中性定理: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无论法律(权利、制度)如何界定,总可以通过交易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即法律只对分配有影响,对生产无影响;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情况下,法律对分配和生产都有影响,不同的法律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交易成本:科斯认为,获取信息、谈判和签约的费用。
威廉姆森认为,包括事先的交易成本,即为签订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责任等方面的成本;签约后的交易成本,即解决合同本身存在的问题、改变条款、退出合同等方面的成本。
阿罗认为,交易成本是经济制度的运行成本。
诺思估计,1970年交易成本构成GDP的45%;张五常估计,交易成本占香港GDP的80%。
发展中的中国大陆交易成本,可能比发达国家还要高。
2、制度的性质凡勃伦:公认的生活方式。
康芒斯:制度是集体行动对个体行动的控制。
诺思:制度是社会中的游戏(博弈)规则;制度是人类设计出来调节人类相互关系的一些约束条件。
现代经济学研究稀缺性资源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
问题:制度作为人的行为规则,作为资源的占有、使用、分配的规则,它是稀缺性的资源吗?(1)好的制度在数量上当然稀缺,制度的创新也非常困难;(2)资源:在经济学,凡是能够带来收益的都属于资源;制度本身不能带来收益,但制度是关于资源配置的制度,制度制约或决定资源配置的效率。
制度与经济人假设:西蒙,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
科斯,从人的实际出发研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