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ef701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d.png)
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和其底下的上层土壤,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
2. 土地资源的分类: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其他土地。
3.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各类土地资源齐全,但比例不同。
4. 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建筑用地和其他土地分布较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难点: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各类土地资源齐全,但比例不同。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3.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土地资源的认知和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正反面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的空间分布。
3. 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土地资源分配,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时安排:本节课共45分钟,其中讲解土地资源概念、分类及重要性约15分钟,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及分布情况约20分钟,讨论及分享环节约5分钟,总结及布置作业约5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da5d0c482fb4daa58d4bb5.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3、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4、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学会正确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利与弊;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教学,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2、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我国地大物博的观念,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点和缺点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学难点由于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缺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感性认识,无法更透彻地理解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即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课堂练习法、讨论对话法、引导分析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再生吗?(学生作答,教师给予总结并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小诗——赞土地土地是山川之根土地是万物之本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提问)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这几句话的涵义。
(同学们会从各个角度说出很多)(教师总结)土地,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土地资源的有关内容。
(承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土地,我们会如何利用它呢?【推入新课】一、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设计一)模拟土地开发活动——“我的地盘我做主”情景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屏幕展示出“的疆域图”,在图中标出A、B、C、D四个地方,假设你现在是国土资源部部长,那么你将如何利用这一片片土地来发展咱们的未来事业?(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A地——耕地: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们在这里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发展种植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12742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f.png)
4.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有一定认识,但实际行动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土地资源知识。
4.适时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5.强化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新课讲解:
(1)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
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土地资源保护行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土地资源的现状,增强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
4.开展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念,认识到土地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要珍惜和合理利用;
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土地资源保护,自觉承担起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
3.培养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2d775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d.png)
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3. 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难点: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地资源利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土地资源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3.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如总量、人均占有量、利用状况等。
4. 讨论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如粮食生产、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
5. 讲解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如耕地保护、退耕还林、城市土地利用等。
6.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
7. 总结: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性。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原则。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原则,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难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
八、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原则。
2. 讲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原则,如农业、工业、城市用地等。
3. 介绍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6. 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的模拟调查和评价。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0cf5b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8.png)
篇一: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土地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
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
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
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f9f5c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0.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状况和利用情况。
(2)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和现状。
(3) 了解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2. 能力目标(1) 掌握描述和解释土地资源的方法。
(2) 掌握地图阅读技能。
(3) 了解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作用。
3. 情感目标(1) 知道土地资源的珍贵和作用,爱护土地资源,不浪费和破坏。
(2) 倡导低碳生活,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1. 学生掌握地图阅读技能,理解和描述土地资源分布状况和利用情况。
2. 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问答式授课法2. 教师讲解与讨论相结合3. 案例分析法4. 图表阅读法5. 视频教学法四、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讨论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主题,了解同学们对土地资源的认知和看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Step 2】学习地图阅读技能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地图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地图的基本元素和符号,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Step 3】介绍世界和中国的土地资源通过讲解地球土地资源分布的区域特征和世界土地资源利用的规模和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全球性的土地利用问题,并进一步介绍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利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Step 4】分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视频教学或讨论,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探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Step 5】总结和思考通过提问、小组讨论或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和思考,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1. 通过听课记录、学生讨论和小组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2. 通过期中、期末考试、作业和实验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进行评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8b017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f.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土地资源》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土地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2.难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调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料。
2.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设计好教学问题及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比重及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土地资源调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所给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评价。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90306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b.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地资源的种类: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3.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建筑用地分布较广。
4.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5.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土地荒漠化等。
6. 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珍惜每寸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2. 难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和数据,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为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看法。
4. 开展实践活动,如调查周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讲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5. 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调查周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提高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805f0ce009581b6ad9ebab.png)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课程标准】运用资料 ,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我国土地资源的根本特点。
3.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反复读图 ,掌握土地资源的分布;运用资料 ,分析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重点与难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根本特点。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读图分析、资料分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过去的家乡与现在的家乡比拟 ,我们可知这说明经济在腾飞。
那么在同一块土地上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如何?我们共同来学习土地资源。
二、新课学习〔一〕类型齐全 ,耕地比重小1.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自然资源它孕育了万物 ,是衣食之源 ,是生活的场所 ,是生产的场所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3.土地资源现状分析归纳:分析: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局部国家的比拟图和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拟图归纳:土地资源总量丰富 ,但是由于人口众多 ,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分析: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归纳:土地类型齐全 ,但我国耕地少 ,而荒漠、石山、永久冰雪地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 ,后备耕地缺乏。
阅读材料: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耕地后备资源是指自然条件较好 ,但尚未被开垦的宜耕土地 ,它是仅次于耕地的优质土地资源。
据调查 ,我国除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外 ,真正未利用的荒地很少。
全国后备土地资源总量约1亿公顷 ,其中 ,可供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只有1 300多万公顷。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9a666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c.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提高可持续利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关注土地资源问题,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地位。
2.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
2. 培养学生关注土地资源问题,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地位。
3. 课堂讲解: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土地资源的保护。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土地资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七、教学重点1.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2.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八、教学难点1.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2.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九、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2. 运用数据统计法,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十、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2. 课堂讲解: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3. 地图分析:让学生观察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加深对土地资源分布特点的理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b6f89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1.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土地资源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性。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土地资源有一定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特殊性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2.难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合理利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的图片、资料、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土地资源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e49c9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7.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材,主要介绍了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土地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工具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保护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
2.难点: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与失败。
3.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土地资源利用的图片和数据。
3.分组安排,便于学生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教师巡回指导,总结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共5篇)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7f325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0.png)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共5篇)第一篇: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等特点。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投影片、挂图。
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又是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板书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老师知道学生自读课文P67-68,尝试明白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比重又是怎样的?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什么特点?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特点:1、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2、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但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后备耕地不足;3、人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
(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板书二、地区分布不均多媒体出示图3.9“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指导学生观察我国各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西向东是如何变化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讲述]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03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
![03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c2d0d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0.png)
土地资源设计说明本节课设计了“知土地—忧土地—护土地”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自主学习“知土地”环节,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基本国情;合作探究“忧土地”环节,小组合作读图分析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角色扮演“护土地”环节,认识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措施,进一步理解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培养珍惜土地的意识。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土地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2.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3.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初步分析并描述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形成差异的原因。
4.通过认识土地问题和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培养珍惜土地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特点和主要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与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独立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土地资源指可供农、林、牧业等利用的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
在网上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有关我国土地日的资料,并说一说近几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
模块探究要求:各组四位同学合作使用三本教材,分别准备好地形图、干湿地区图、土地资源分布图进行观察,将结果填入表格中并展示。
教师结合地形图、干湿地区图、土地资源分布图,对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点拨。
学生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并相互指正错误。
教师展示答案。
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存在东西差异是由我国地形、气候分布的东西差异所造成的。
(1)我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又因为东部属于季风区,降水比较丰富,因此东部平原区特别适宜用作耕地。
(2)我国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气候湿润,森林茂密,因此它们就成为我国三大适宜发展林业的地区。
(3)我国的高原、高山和面积大的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这里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不适宜森林的发育和耕种业的发展,而是分布着面积广大的草地。
土地资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土地资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462e3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13.png)
土地资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2.理解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掌握土地资源的分类、评价、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分布及其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评价、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种类和分布1.土地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定义:土地资源是指可以被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工业、居住等各种生产和生活目的的土地资源。
–分类:可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肥力等进行分类。
2.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土地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在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东南沿海地区拥有比较好的土地资源。
2.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1.开发利用的意义–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土地资源的分类、评价、利用和保护方法1.分类方法–根据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如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工业用地等;–根据土地肥力进行分类:如肥沃土、中等土、贫瘠土等。
2.评价方法–主要从土地肥力、土地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3.利用方法–遵循“高效、节能、环保”原则,发展优势产业;–实行土地承包制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保护方法–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防止环境污染。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课堂讨论法;3.观察法;4.组织实践活动。
五、教学流程1. 土地资源的种类和分布1.土地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讲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对土地资源进行概念界定。
2.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分享有关全球土地资源分布的数据,引导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不均衡性;–分享有关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的数据,引导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国内分布状况。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9d4e83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3.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第二节土地资源》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提高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学习土地资源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学会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土地、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难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案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的图片、数据等教学素材。
2.准备PPT,展示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
3.准备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用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数据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让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引导学生从实际数据中总结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d6229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10.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利用,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数据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从而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有所了解。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利用,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利用,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2.难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生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和视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实例,用于课堂演示和讲解。
2.准备土地资源分类、分布和利用的图表,方便学生直观了解。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拓展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丰富多样。
2.呈现(10分钟)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利用,让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如:通过PPT展示土地资源的定义、各类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利用情况。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5a6f4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0.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3.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难点:1. 土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2. 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 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土地资源的定义,讲解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及其特点。
3. 分析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讲解土地资源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意义,介绍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4. 讲解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阐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介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6. 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 考虑如何在后续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土地资源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的认知水平。
3. 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情况。
九、教学拓展:1. 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政策和法规。
2. 探讨全球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3ea55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7.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地的分类及其特点。
2. 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分布和利用状况,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优缺点。
3. 培养学生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1. 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2. 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分布和利用状况。
3. 培养学生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土地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
2. 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分布和利用状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展示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实际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导入新课《土地资源》。
2. 讲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介绍土地资源的定义、分类(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及其特点。
3.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分布和利用状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分布图,讲解各种土地类型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4. 讨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案例形式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5. 培养学生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出爱护土地资源的措施,如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等。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课后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反思:2. 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思考如何在本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
七、课堂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分布和利用状况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对土地资源保护措施的认知程度。
八、拓展学习:1.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国际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知道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3.知道耕地、草地、林地三种最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以及它们内部的地区差异和特点。
4.记住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了解其特点。
5.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3.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学生齐唱环保之歌《我爱您,妈妈》“我悄悄献上一束鲜花,献给您亲爱的妈妈,感谢您给我生命,您把我从小养大,妈妈啊,我爱您亲爱的妈妈……”(师问)歌中的“妈妈”指的是谁?(生答)歌中的“妈妈”指的是养育我们的土地。
教师总结: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二、新课教学(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教师:多媒体出示耕地、草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的景观图。
学生:讨论这些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筑用地。
教师:由于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承转)我们身为中华儿女,祖国的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呢?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国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
(屏幕显示)教材P68图3.9《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师问)这些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什么特点呢?(生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师问)我国土地资源如此丰富、齐全,对我们来说是有利条件还是不利条件呢?(生答)有利。
教师总结:如此丰富和类型齐全的土地资源,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请大家观察各类土地所占比例,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教师总结:咱们十分需要的耕地、林地比重小,咱们不需要的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这样的土地构成结构合理吗?大家请看我国人均耕地状况。
屏幕显示图3.8《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
可以看出,中国人均耕地很少。
(二)地区分布不均教师:指导学生读图3.9《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学生:结合此图并联系所学的有关知识完成课本P71“活动2”的填表格练习,明确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耕地--气候湿热,地形平坦。
林地--降水较多,山地地区。
草地--降水较少。
难以利用土地--气候恶劣,干、寒。
(师问)我国季风区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却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国农、林、渔业的主要分布区,而且土地的利用程度高。
草地、难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未利用土地分布较广。
分布不均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又一特点。
大家想一想,这是优势还是劣势呢?(生答)劣势。
大家知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及半湿润地区,结合图3.10,你能说出水田和旱地分别位于哪个地区吗?(生答)水田--湿润区;旱地--半湿润区教师提问:下面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1)水田和旱地的分布大致以什么地方为界?秦岭-淮河一线。
(2)大致与哪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相一致?800mm.(3)造成我国耕地南北差异的成因是什么?南方降水多,属湿润区;北方降水少,属半湿润区。
即气候差异(降水差异)造成了农作物品种的差异。
(承转)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合理利用,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会出现什么问题呢?(生产能力会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读图3.11《土地资源遭到破坏》中的漫画:第一幅图:人口增长,非农业用地增加,造成耕地减少→加剧人与耕地的矛盾。
第二幅图: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荒漠化加速。
第三幅图:由于人类滥伐森林,加剧了水土流失。
第四幅图:人们不当排放造成土地的污染。
教师总结: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但是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危机。
我国仅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这既令人自豪,又是一种压力。
因此,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学生:阅读课本P72图3.12,明确我国已经实施的土地保护措施,完成P74“活动3”,三、课堂小结我们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有总量丰富、类型齐全的优势;又了解了其人均占有量小、比例不尽合理、分布不均及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劣势。
因此大家一定要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保护土地资源。
四、课外活动:实践探究拓展延伸调查实践:l.在我们学校周围,往日碧绿的田野已烟消云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排排的厂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短文,在全班办一期“保护家乡的土地”的宣传栏。
2.调查当地土地的主要利用类型和状况,是否有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采用了哪些保护措施。
课后习题在我们学校周围,往日碧绿的田野已烟消云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排排的厂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短文,在全班办一期“保护家乡的土地”的宣传栏。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能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
2.能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2.通过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特点。
2.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上课就利用多媒体大屏幕示高尔夫球场的漂亮画面,吸引学生。
老师简单介绍:“高尔夫”是一种以棒击球入穴的球类运动,它是一种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
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打高尔夫球吗?学生大都回答,喜欢。
知识链接①2004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
2006年底,高尔夫球场项目又被列入《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②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因批地建高尔夫球场被免职教师引导,既然大家都喜欢,高尔夫也是一项不错的运动。
那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禁止建设高尔夫球场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明白。
讲授新课一、土地资源的利用(一)展示图片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学生读图思考。
发现土地资源的一个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承转:针对这种情况,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引导我的地盘我做主:大家将如何利用A、B、C、D 四地来发展未来的事业?(友情提示:请结合各地的地形、气候及社会经济等条件考虑。
)讨论交流四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引导学生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来描绘四地的未来。
引出土地利用类型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难利用土地,展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
问题引导:根据你的观察,家乡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学生交流。
阶段小结:由于自然环境等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由土地利用类型总结出土地资源的第二个特点: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三)展示地图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比一比谁发现的信息多。
学生自主读图,从“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从“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可以看出可利用草地占的比例最多,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由此总结土地资源的第三个特点:比例构成不合理。
承转: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二、土地资源的分布(一)学生自主读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是否均匀?阶段小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第四个特点:地区分布不均。
(二)合作探究: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是如何分布的?请结合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中国的地形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图,说出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然后由学生总结归纳: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问题引导:你能尝试说明家乡土地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吗?我们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加深对家乡的土地资源的认识。
三、组织辩论赛主题: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正方:优反方:劣分好组,确定正反方人员,了解各方的观点依据,然后学生搜集资料,进行辩论。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课堂小结学生把土地资源分优劣两方面进行整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