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防控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传染病的监测系统

谢学勤: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基本概念

疾病监测是一种长期、系统地收集某些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和各种影响因素的方法。传染病监测是对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和变动趋势及有关因素进行连续、系统准确地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变动趋势,预测未来疾病发生的水平和规模,为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注重或重视传染性疾病的监测,除国际共同监测的传染病病种外,各国在这方面患有自己规定的监测病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共同监测的传染病,主要有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等五种疾病。我国根据本国的的发病特点,又增加了登革热病种作为同步予以监测的对象。为防止艾滋病的传入和蔓延,我国卫生部门又把艾滋病列为国境检疫监测的传染病,2003年我国又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为法定传染病监测,到目前为止,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6种。

二、监测目的

通过定期、定点的系统监测,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自然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开展防治工作、评价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如下:

1.估计人群中传染病发生的频率与人、时、地三间分布。

2.动态监测传染病的发展趋势。

3.从长期监测的资料分析,通过人群中、的变化,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4.找出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组和低危人群组,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5.估计传染病蔓延的危险因素。

6.验证传染病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偏差,更准确地预测。

7.为制定控制策略确定突破点。

8.充分地为社会服务,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和为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信息。

三、监测的方式和基本概念

1.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

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的划分依据是上级单位接受检测报告的方式。

下级单位常规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各国的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被动监测。如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监测病种和报告方式即属此类。这种常规监测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即不能包括未到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人,对于诊断的疾病可能错误分类,特别是发生了某种异常的疾病时更是如此。

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资料,或者要求下级单位尽力去收集某方面的资料,称为主动监测。我国卫生防疫单位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以及按照统一要求对某些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进行重点监测,努力提高报告率和报告质量,均属主动监测。如SARS流行期间建立发热门诊对人群进行的监测。

2.常规报告系统与哨点监测系统

常规报告系统是指诸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由传染病义务报告人上报传染病病例。

则属于抽查。如:我国在全国13个重点省市建立的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选择某些大城市或者开放城市中的一些区域,抽样检查人群血清的HIV感染情况。

美国有一个由120个医生组成的流感样病例监测系统,由自愿参加的医生组成,美国直接向传染病防治中心(CDC)报告其诊断的流感样病例。这类系统被称之为哨兵医生(Sentry doctor)报告系统。

3.静态人群和动态人群

监测过程中无人口迁出、迁入的人群称静态人群。如果一个地区人口有少量出生、死亡、迁出和迁入时,仍可视为静态人群。计算率时可采用观察期的平均人口数做分母。如果研究过程中人口频繁地迁出、迁入,则为动态人群。涉及动态人群的计算需要采用人时(人年或人月)计算法。

4.实际病例与监测病例

疾病与健康之间往往没有严格的界限,存在着诊断标准的问题。一般来说,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是较为可靠的传染病诊断方法。但是对发病率比较高,又缺乏特异症状的传染病,不可能对每一个病例都作病原学或血清学诊断。按照一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来诊断又会忽略一部分实际病例。因此在传染病监测中,确定一种稳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来观察疾病的动态变化,这样确定的病例称为监测病例。我国很多种传染病监测上报的病例均属于监测病例。

5.监测的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

监测病例的统计数字,如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等称为监测的直接指标。有时监测的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如流行性感冒(流感)死亡与肺炎死亡有时难以分清,则可用“流感和肺炎的死亡数”作为监测流感疫情的间接指标。

四、传染病监测方法和内容

1.发病学监测

主要以发病和死亡报告为主的监测。国内外众多监测系统是以发病学监测为主。这种可了解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病、死亡的人、地、时三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另有暴发疫情、特殊病例的个案调查及其处理和效果(特殊病例是指疑似从外地传入的疾病或一般情况下似不应发生疾病病例)。

2.血清学监测

血清学监测是对发病学监测的重要补充,可观察人群受某些传染病威胁的程度,预测某种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可反映当前和过去的显性和隐性感染的情况,以及人群的感染水平。

3.病原学监测

包括人和有关动物、中间宿主、病媒昆虫的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变异、毒力、耐药性情况的监测。

4.调查不明疾病的原因及传播(流行)机制

在突发疫情事件中遇到不明病因及传播途径的疾病。遇到此种疫情,首先研究病因及传播的途径。现代医学研究病因有三大方法:临床方法、实验室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这三大方法要紧密结合进行,才能更全面和更深入地探索病因和传播机制。

5.干预措施的监测

是用人工手段来干预疾病自然分布,借以观察某一或某些因素是否是某一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可疑因素或试用人工手段来控制某病,以观察其防治效果。如使用某些疫苗、血清、药物或其他措施,以控制某病发生和发展。

6.疫情及历史资料的收集

本地区疫情、历史资料收集:收集各种传染病的旬、月、年报和动态分析资料;收集历年有记载的各种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及动态分析等有关资料。

国内疫情、疫史资料的收集。

邻近省、市各种传染病的疫点和年别动态资料。

联防传染病的月、年别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资料。

国际疫情、疫史资料的收集:

邻近国家传染病疫史和年、月别的疫情动态。

某种外袭性传染病的世界各国的疫史和年、月别的疫情动态。

重点防治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及其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资料。

7.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内容

1)监测人群的基本情况:即了解人口、出生、死亡、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教育水准、居住条件和人群流动的情况。

2)监测传染病在人、时、地方面的动态分布,包括做传染病漏报调查和亚临床感染调查。

3)监测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