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乡村振兴下湖北山地传统村落整体防灾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 青壮劳力缺少下的村民防灾意识不主动
湖北山地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不容忽视,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工作,留守老人和儿 童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科学现代的防灾知识,防灾意识薄弱且不主动,面对灾害时体 力又处于劣势条件。在传统村落防灾规划滞后、救援指挥不及时的现状下,容易发生混乱, 扩大灾害影响。
2 湖北山地传统村落的防灾特点
范围广,是防灾规划的重中之重;人为灾害中,环卫灾害和生产灾害的危害等级较高,一
旦发生也将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湖北山地传统村落防灾的重点在
干旱、洪涝、滑坡、水体污染等自然灾害上,同时火灾和传染病等的防止也值得关注。
1.2 湖北山地传统村落防灾的现状危机
湖北山地传统村落防灾相较于城镇防灾而言,没有成体系的防灾规划,更多从先民的 防灾智慧中汲取经验,同时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契合;相较于普通村落防灾而言,需要更加 注重地域特色和文脉传承;相较于平原型传统村落防灾而言,地形地貌对防灾设施的选址、 选材和景观化处理等有更高要求;相较于非湖北地区山地传统村落防灾而言,多山多水、 日照充足、温润多雨的地理环境对其防灾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多项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湖北山地传统村落防灾面临巨大的挑战。
湖北山地传统村落多为同姓同宗聚居,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这种以血缘宗族连接 的社会网络更加紧密。在灾害发生时,以族内长者指挥,同族互帮互助为主,采用“喊寨” 等方法,反应及时应对有效,为村落共救打下基础。
从 “适应多山多湖的地理环境”、“承载地域特征的聚居生活”、“传承乡土人情的社会 网络”的特征出发,我们可以抓住湖北山地传统村落灾害的主要类型和防灾规划的突出矛 盾,以便在保护资金匮乏、人才短缺等条件下,更好地完善防灾设施,为村民的美好生活 打下基础,实现乡村振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乡村大有可为。十九大报告中 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了“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目 标,随后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了“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继续把基 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在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传统村落的发展振兴是重要一环。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加强基础设施,特别是防灾设施的建设将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提供保障与支撑。
规划落实上提出详细的应对策略,落实到具体部门,并设置考核标准保证实施;
由联邦应急处理机构对多单位进行统筹,强调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灾害管理等
日本
通过《灾害对策基本法》,设立法律法规、防灾组织体系、防灾规划体系的防灾减灾对 策管理体系;
制定专门的市街村地域防灾规划; 进行多样化的防灾减灾宣传普及活动等
通过大规模公众调查提炼“公共健康、能源危机、供水安全、空气污染”的综合防灾重 韩国 点;
乡村振兴下湖北山地传统村落整体防灾策略
王懿珣,万艳华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的防灾设施建设迎来了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理清湖北常 见山地灾害,通过对灾情特点和危害等级的划分找出需重点关注的类型。同时认识到湖北山地传统村落防 灾规划中现状面临的问题。再对湖北山地传统村落防灾特征进行梳理,它具有“适应多山多湖的地理环境”、 “承载地域特征的聚居生活”、“传承乡土人情的社会网络”的特征。通过借鉴其他地区先进防灾经验和工 程技术手段,在乡村振兴满足村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思路下,针对其防灾特征探讨湖北山地传统村落的整体 防灾策略,并提出构建“保护区划-减灾带、斑块”的生态安全网络、划定“防灾指挥中心-紧急避难场地 -村落避难据点-生命线通道”防灾空间格局、针对常见的灾害类型完善“防洪-抗震-消防-医疗-物资集 散”防灾基础设施、树立“宣传普及-日常自查-定期排查-村落共救”的主动防灾意识等具体手段。 关键词:整体防灾,山地灾害,传统村落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成为主要目标。区别于之前为城市提供旅 游休闲地等一系列的策划,乡村振兴以农村为主体的角度进行思考,为满足村民美好生活 需求,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和改善公共服务。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借鉴先进 地区综合防灾经验的基础上,对湖北山地传统村落有机环境进行整体性防灾规划,更符合 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更有利于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目标,实现乡村振兴。
防灾现状
湖北山地传统村落防灾特征 乡村振兴
生态环境 空间规划 工程整治 教育普及 先进经验
构建生态安全网络
划定防灾空间格局
完善防灾基础设施
图 2 山地传统村落整体性防灾策略路线
树立主动防灾意识
传统村落作为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湖北山地传统村落的防 灾中,也要针对其灾害类型、防灾现状和防灾特征,提出相应的整体性防灾策略。相应的 也提出更高的生态有机融合、整体主动考量等防灾要求。
在防灾功能、地形约束、气候影响、生态要求和遗产属性等条件的制约下,我们需要 向先民们的防灾智慧、营造手段汲取经验。可以发现,湖北山地传统村落的防灾规划大多 具有“适应多山多湖的地理环境”、“承载地域特征的聚居生活”、“传承乡土人情的社会网 络”等特点。
2.1 适应多山多湖的地理环境
在农耕文化影响下,先民崇尚“天人合一”的生态自 然观,地理环境作为村落的自然基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山地传统村落防灾设施受地理环境约束较大。多山多 湖的地形地貌影响传统村落的选址,例如常见的背山面 水、背山临田等选址模式(图 1);高温日照与温润多雨 气候等气候条件也制约着村落空间的组织和演变,例如可 能引发干旱、火灾与洪涝、滑坡等灾害。在此影响下,适
害类型、致灾因子、特点、频率等的统计,可以对灾害情况有系统的认识,便于我们针对
灾害根源进行防灾规划。
表 1 湖北山地传统村落常见灾害类型一览表(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项目名称
灾害名称
灾情特点
危害等级
地质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崩塌、 突发性或伴随恶劣气候,破坏力强, 高:概率大、
泥石流等
容易产生连锁反应
1.2.1 人地矛盾下的防灾生态基础不稳固
湖北山地传统村落地形复杂,用地紧张,空间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随着村落的 发展,传统村落空间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在大规模的人类建设的开始向传统防灾空 间进行。村落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自我修复能力也日益薄弱,在恶劣天气的威胁下, 环境恶化甚至引发灾害。同时,“靠山吃山”砍伐植物、挖掘土方等生产活动也对生态基础 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应多山多湖地理环境的防灾规划有助于特色景观空间和 历史人文性格的塑造。
图 1 村落最佳选址模型
资料来源: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
湖北山地传统村落不断地适应多山多水的地理环境。在趋利避害的考量中,常见的负
阴抱阳地势能够有效地防御外来袭击,同时风水塘可以在夏季带来清凉空气,北侧高山能 在冬季减少寒风侵袭;村落构建起“山-水-林-田-居”的整体格局,利用自然环境的调蓄 优势,减轻恶劣气候的影响,形成湖北特色的山地传统防灾文化。
2.2 承载地域特征的聚居生活
传统村落作为一种居住形式延续至今,是人类聚居生活的载体,民俗文化、乡土建筑 建造方式、传统农业生产、传统生活习惯等会在其中留下印迹。湖北山地传统村落多未经 详细规划,在地形较缓的场地高效集约建造,依托河流或山体等高线自由生长;其防灾设 施大多成本低廉、简单易行,建设材料和营造工艺地域特色突出。传统村落内的防灾设施 承载地域特征的聚居生活,有其绝妙的营造智慧。
湖北山地传统村落在传承地域特色方面,山寨形式的防御型传统村落多在村外修筑寨 墙提高防御能力,寨墙多取自周边山体,经粗糙加工筑垒而成,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临 水而建的传统村落多在村口“聚水”满足防洪防汛防火等要求,并能储备水源满足日常生 活、生产用水,同时水口搭配古树形成的公共空间也能提供疏散空间;村落内土胚砖建筑 的建筑材料取自当地,其台基采用石块砌筑用以防止潮气进入屋内,建设过程多由当地村 民和工匠一起参与等。
本文以湖北山地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状灾害类型、防灾危机的认识,结 合该类型传统村落的防灾特点和国内外先进经验,有针对性的初步探讨了有机整体防灾策 略,以期丰富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既有研究。
1 湖北山地传统村落防灾现状
1.1 湖北山地传统村落常见灾害类型
山地传统村落地理条件复杂,生态系统脆弱,导致灾害风险较大,再加上湖北地区独 特的气候条件,多重环境因素的组合可能使灾害的成因更复杂,甚至对灾情产生放大效应。 其常见灾害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表 1)。通过对湖北山地传统村落常见灾
1.2.2 高密度建设下的防灾空间格局不系统
城市防灾空间格局一般由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生命线通道等组成。在湖北 山地传统村落中,高密度建设下的村落公共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较少,应急避难场所普 遍缺失;村落巷道等疏散通道大多较为混乱,没有形成明确有效的生命线通道,特别是在 发生火灾时,消防车几乎无法进入起火点。同时,其防灾空间大多针对某一灾害进行安排, 未考虑综合有效利用,比较单一被动。
3 山地乡村的整体性防灾议题
3.1 国际综合防灾经验借鉴
我国综合防灾事业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防灾 经验和工程技术,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表 2 其他地区防灾经验(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地区
主要安全议题
美国
减灾规划注重灾前预防和灾后回应,涉及保护生命财产、提高民众关注度、加强合作关 系、保护环境和历史文化要素几大方面;
2.3 传承乡土人情的社会网络
传统村落大多聚群而居,在宗族制度和血脉关系的维持下,逐渐建立起“乡土人情” 的社会网络,人们常说的安土重迁、落叶归根也源自于此。这种社会网络促进乡民的人文 交流,甚至组织村落空间的发展。例如宗祠将同宗村民聚集起来祭祀先祖,久而久之,就 形成以宗祠为核心的公共节点,宗祠前往往有广场举行节事活动。
4 湖北山地传统村落整体性防灾策略
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 资源灾害 环卫灾害 生产灾害 灾害类型
人地矛盾下的 防灾生态基础不稳固
适应多山多湖的 地理环境
高密度建设下的 防灾空间格局不系统
资金匮乏下的 防灾设施建设不完善
青壮劳力缺少下的 村民防灾意识不主动
承载地域特征的 聚落生活
传承乡土人情的 社会网络
从公共政策、空间措施、行动计划三个角度考虑对策建立评估指标等
3.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整体性防灾思考
先进地区的综合防灾经验一般从生态环境、空间规划、工程整治、教育普及方面构建 防灾减灾体系;注重灾前调查与预警,明晰灾害类型与风险指数;重视公共政策和灾害管 理;灾后响应上分层分级提出目标与对策,并纳入考核体系保证落实。
湖北省山地和丘陵地貌约合总面积的 80%,蕴藏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截至目前,全 国已公布的四批传统村落名录中,湖北省共入选 121 处,其中大部分位于山区。山地传统 村落大多地理特征复杂,交通不便,且经济条件相对贫穷,是我国综合防灾体系中的薄弱 环节。加之湖北地区日照充沛、温润多雨,对湖北山地传统村落来说,其防灾规划除需满 足常见的使用功能外,还要考虑复杂孕灾环境下的地理约束、生态要求和遗产属性。
1.2.3 资金匮乏下的防灾设施建设针对性不强
由于经济条件等的制约,湖北山地传统村落防灾工程设施建设普遍不完善,建筑工程 质量不高,甚至在灾害发生时产生更大的破坏效应。防灾设施面临部分已建成的收效甚微、 部分灾害并未得到有效防治的尴尬局面,造成了基金和劳力的低效运用。同时一些已实施 的防灾规划及建成设施也存在与传统风貌、生活不协调的问题,影响了村落的整体风貌和 居民的日常生活。
影响Fra Baidu bibliotek重
气象灾害,如高温、干旱、暴雨、洪 长期恶劣气候叠加,影响范围广, 高:概率大、
自然灾害
涝、雷电等
易诱发地质灾害
影响严重
资源灾害,如水体污染、山林火灾、 突发性,打乱生物圈的自我调节, 高:概率中、
蝗虫灾害等
易产生连锁反应
影响严重
工程灾害,如交通事故、电网中断等 突发性或伴随自然灾害发生
底;概率较 低,影响较小
环卫灾害,如传染病传播、食物中毒 多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有传播扩 中;概率小,
等 人为灾害
生产灾害,如矿难、火灾等
散的可能
影响中等
重大生产灾害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 中;概率小,
影响
影响较大
社会安全,如暴力冲突、恐怖袭击等 突发性
底;概率小, 影响中等
从表中可以看出,自然灾害的危害等级较高,且容易诱发其他灾害,破坏力强、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