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每天 反省
谋划,商量办法
wèi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我
忠心,尽心
泛指多次
自己
老师传授的知识
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 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 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同“又” 表顺承,就
先生,指孔子
复习, 按时 温习
也、也是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表顺接,然后 代指学习的内容 “悦”的古字,愉快
有朋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
了解
志同道合的人
“不亦……乎?”:“不也是……吗?”
而不 愠,不亦 君 子 乎 ? ”
表转折,却 生气,发怒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 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 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 子的行径吗?
. 4、人一不个知人而总不有愠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 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
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 共二十篇。 •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即把单音节词换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研读品析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归类整理
• 1、《论语》中的很多语句已经固化为成语,至今仍活跃 在现代汉语中,请再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 2、文言现象梳理
• 通假字 多义词 词类活用 式(倒装句,省略句)
归类整理
归类整理
• (4)古今异义词 • ①学而时习之,习,古义:__________;今义:学习 • ②吾日三省吾身,三,古义:________;今义:数词,三 • ③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义:______;今义:可能,许
可
拓展延伸
• 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 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的《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
• 这两章都写了追求。前者是孔子的深情赞叹,后者是孔子的自 述心志。
• 这两章都描写生动,情趣盎然,表现了高尚的节操,高洁的品 性。
• 这两章都写了“乐”。坦然的心境,表现了开阔的心胸,表现 了内心的强大。
研读品析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关于孔子
•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周灵王廿一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孔父叔 梁纥,孔母颜征在。丘乃殷商苗裔,故丘尝言“殷人也。”"曾祖孔防叔 避宋乱去鲁。父曾任陬邑宰。人称“陬人纥。”
• 丘,三岁丧父。弱冠任委吏,任乘田。而立之年收徒授课。三十五岁,因 鲁内乱首次离鲁适齐。后返鲁任中都宰,有政声。升司空乃至大司寇。五 十五岁复离鲁,周游列国。历经卫、曹、宋、陈、蔡诸国。六十八岁返鲁 。人称“第子三千”。丘为儒学创基,延续数朝。其言论即《论语》。成 书于战国。乃先秦显学之一。汉初有版本三。时人初学必读书。先习《孝 经》、《论语》,再习《五经》。宋后列为经。丘乃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代表。逝后数千年, 谥号十余称。鲁称尼父 ,汉谓宣尼父,唐称文宣王,历朝皆谥。至清乃封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俗 间呼为孔夫子。民国五四运动号为孔老二。“文革”更甚。后平反。现尊 称孔子,美称尼甫。全球建“孔子学院”。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今:数词,三
有关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逝者如斯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匹夫不可夺志
Hale Waihona Puke 箪食瓢饮 富贵浮云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注意朗读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
孔子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与战国时期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
《论语》和四书五经
经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学习方法:
文言知识归纳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 ,愉快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古:指有才德的人 今:泛指品 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 可
古今异义
吾日三省吾身 古:泛指多次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据说为儒家门徒所写,是记 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为语录体。共20篇。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5)》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 2.通假字。
•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字·词·音
3.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知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学到的东西)
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文中 指代学问和事业)
字·词·音
4.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分别译作“旧的知 识”和“新的理解和体会”)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学经典、用经典,我们要将《论语》中的好的学 习方法、正确 的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的道理用来指导 我们的学习和做人。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本课小结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推荐阅读
《论语》
论语十二章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
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本文的学习,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贰 译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第十一、十二章文意疏通: 讨论重点词,进行文句口译,标示出不清楚的 地方。
• 【交流点拨】①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理解与 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人能当我 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 ③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人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 ④饭疏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教学环节
二 课堂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道不远人
教学 环节
消除学生文言文的畏 难心理
为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学理念综述
语文课堂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连系学生 与文本的纽带。
语文的两大功能:言志
载道
用国学文化点亮语文课堂。
文本解读 孔子知多少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 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 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十二章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掌握一些重点词 语和句式。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 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 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 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 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 此输入您的文本。
• 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 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
• 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 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 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 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 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 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此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 会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 ,就会疑惑(对自己的学业有害)。
”
重点词语 故:旧知识
以:凭借
罔:迷惑
殆:疑惑(有害 )
内容解读
【本章大旨】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本章大旨】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 不可偏废其一。
译文:孔子说:学到的 (知识)能时常温习,不也 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 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 人不了解(自己),(自己 )却不怨恨,不也是很有修 养的人吗?
重点词语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说:“悦”的古字,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
乐:愉快、高兴 知:了解,知道
愠:生气,恼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 “不也是……吗?”
是世界十大孔文孟化名人之首。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 事”,有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
历尽艰辛。 • (5)65—73岁,安居鲁国,
办教育,理六经。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孔子还是一 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 《诗》、《书》,定 《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孔子 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 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 / / / 四十 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 / 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
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 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 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 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转折 顺承 并列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十二章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
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本文的学习,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 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的思想:“仁”心的道德学说 。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家不了解(我)
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
表转折 生气,发怒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 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 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 吗?
第1句讲 第2句讲 第3句讲
学习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修养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知识、修养、精神境界 不断提升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高度统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诵读课文。
3、能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经典语录手中拿,温故知新传佳话;儒家思想明今古,半部论语治天下。
本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学习《<论语>十二章》的后六个章节,去触摸经典,感受智慧。
二、展示目标三、书声琅琅感知经典台湾省博士生导师王财贵教授对学习经典作品有两个观点:“孩子的启蒙教材应该是《论语》。
”“孩子在13岁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
”那我们怎样做才能把《论语》这一重要东西放到肚里呢?------诵读积累1、名家范读,要求:认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悟韵味。
2、学生自由诵读,感知经典。
要求:读准读顺,注意节奏,准备展示。
3、学生配乐朗读展示4、无标点朗读(读准节奏)5、全班共同背读填文。
四、咬文嚼字解读经典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试结合课下注释及课前预习,小组合作交流进行翻译,准备做好小组抢答和必答题的比赛。
2、抢答题:(小组代表抢答,解释黑体字)乐之者饭疏食饮水曲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斯夫笃志夺帅3、必答题:(小组选号,翻译句子)小组选号每组推荐两名同学,一生读一生译翻译过程中,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翻译学生在翻译理解中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解读经典中的智慧精华。
文中成语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逝者如斯等教师归纳总结:先哲智慧:乐学,安贫乐道,虚心求教,取长补短,珍惜时间,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德。
五、拓展链接感悟经典先哲智慧包括了学习方法,学习的态度更有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之道,而这些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结合图片,引用文中经典名句进行评判2、引用文句,送与自己或同学以作共勉句式:我把()这句话,送给(),希望()六、缅怀先贤吟诵经典这堂课我们与经典同行,在文中看到了一位乐学,安贫乐道,虚心求教,取长补短,珍惜时间,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德的圣人。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第二章
分析文义
每天
自我检查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 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
替 谋划
为人 事谋情
第四章
分析文义
复习 旧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
温习 形容词作名词表顺承形容词作名词
• 子曰:“温
故
而知 新,
可以 凭借 成为,做 可 以 为师矣。”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先生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 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 本章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
第五章
分析文义
却
迷惑,意 思是感到
却
表转折
迷茫而无 所适从
表转折
疑惑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先生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 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
分析文义
品质高尚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课文解读
第一章
分析文义
然后
按时
复习,
学习 表顺承(名词作状语)温习
• 子曰:“学 而 时
习之,不
也是 同“悦”,喜悦
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却 了解 表转折 生气
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十二章》,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
深入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熟练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方式,深入剖析《论语》中各章的内涵。
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生活实际,深刻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和开阔的胸怀,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精确理解《论语》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扎实积累文言词汇。
2. 透彻领悟《论语》中蕴含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切实体会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2.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提升自身修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导入语)同学们,“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两句诗高度赞誉了一位伟大人物,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明月皎皎,辉耀千年。
孔子恰似那明月,散发着世界文明的光华。
(屏显)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北宋开国宰相)中国的孔子,宛如哲学界的华盛顿。
——艾默生(美)2. 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积极探讨孔子的深远影响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孔子及《论语》的浓厚兴趣。
二、作者作品1.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博学多才,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初识《论语》提问:《论语》究竟记载了些什么内容?它与孔子有着怎样的关联?依据十二章的句子结构(每一章前面是“某人曰”,后面是冒号),引导学生推断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并明确该书并非孔子亲笔所写。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标,给每位求学之子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考点演练
名句默写
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匹夫不可夺志也 2. 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论语》中反映颜回面对博很学差而的笃物志质条件与常人态切度问截而然近不思同的句子是:____仁___在__其___中__矣___,
32
33
子曰:“饭疏食,饮水 ,曲肱 而枕之,3乐4 亦在其中矣3。5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乐在其中。
【字词解释】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34
肱(ɡōnɡ):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35
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3”6(《述而》) 37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而言有如浮云。”
(2)文字言简意赅。“温故知新”“博学笃志”等已经成为成语 并被广泛使用。
续表
本文所收录的十二章语录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真实地记 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这些言行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 文章主旨 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 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24
一箪 食2,8 一瓢饮,在 陋巷,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 小屋里, 人 不堪 其忧, 回也不改 其乐。 别人都受不了那29穷苦的忧愁,颜回却自得其乐,长久不变。 贤哉,回也!”(《雍也》) 颜回真是个贤人啊!”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独学:3分钟
3分倒钟计时间时 到
群学:5分钟
5分倒钟计时间时到
三、体会精神
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 的是什么?为什么?
我们身边有这样充满光辉 的人吗?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完了这十二章论语。 你还能试着说说以下论语的意思吗?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 (2)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味古文的韵 律和音乐美。
2.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 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 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 化的热情。
自学导航一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
说给小组的人听,并试着说一说它的
意思。
2.全班同学依照朗读要点,以组
为单位两两进行朗诵比赛。请小评委
们比一比谁读得更好,理由是什么?
3.全班一齐流利的充满情感地朗
读课文。
独学:3分钟
群学:2分钟
3分倒钟计时间时到
2分倒钟计时间时 到
自学导航二
析读课文,试着给十二章分类
1.你能试试在课文中找寻成语的影子 吗?
2.同学们试作课文批注,提出自己的 疑惑,并试着解答对方的疑惑。
返回
五、再忆孔子
五、课后作业
①课外了解更多的论语小故事。 ② 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 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
切问而近思,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仁在其中矣。 仁德就在其中了。 12、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 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
的事情。
文言文词语学习 方法:
通假字: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春秋》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悦”)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生气,恼怒,不也是
君子(有才德的人)吗?
1、讲学习的方法、交友的乐趣和为人的态度。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趣就在其中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
云一样。
8、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 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
忙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2005年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为此,全世界包括中 国、香港、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等 地都举行了盛大的祭孔活动。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后人尊他为“圣人”。
《论(lún)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 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部编人教语文七上《12《论语》十二章》[康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第二课时 康靖
十二章之我的最爱
内容理解 情感流露 语言技巧 文言之美
十二章之我的最爱
内容理解: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学而思 温故而知新 择善而从 切问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 好之者 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修身做人——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三十而立 回也不改其乐 富贵浮云 逝者如斯夫 匹夫不可夺志
十二章之我的最爱
情感流露 重视友情 爱学生、惜才 触景生情
语言特色 对比——学而不思 思而不学 三军 匹夫 知之 好之 乐之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比喻——逝者如斯夫 于我如浮云 白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文言之美 文字简约,一字一意象,一语一乾坤 成语:不亦乐乎 三十而立 不惑之年 耳顺之年 随心所欲 富贵浮云 择善而从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志
万世师表之我看孔子
虚胸怀坦荡、 大度包容
安贫乐道、 富贵浮云
积极进取、 进德修业
讲究诚信、 严于律己
国学热之我的主张
“闻言思人,见人识志”,谈谈你对《论 语》的认识。
今天的学习是否为同学们打开了自主阅读 《论语》的方法之路呢?课下阅读《论语》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作业
小作文:闻言识人——我看孔子 课下继续读《论语》,作业本上摘抄不同
于课本的十章语录,做理解。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2《论语》十二章[王彩华]【市一等奖】优质课
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第一、二单元已学习了简单的古诗文,有学习古文的基础;其次,论语学生已不陌生,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师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第二阶段:自主探究听录音,要注意听准生字的读音。
然后学生自主朗读。
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参考: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 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 学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
小故事1:
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一次,孔子被困在陈、蔡一带,一连七天没有尝过粮食的滋味。 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 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 说:“刚才梦见祖先了,也许他会保佑我们。你拿干净的饭来,我要祭祀 祖先。” 颜回一听,连忙说:“不行。刚才我看见有柴灰掉到锅中,弄脏了饭 粒,扔了可惜,就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相信的是眼睛,而 眼睛也有不可信的时候;人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可靠的时候,了解 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2、本文在论述学习方法时强调了 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强调了学思结合与复习。是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等 语句中看出来的。
3、阅读文章,说说颜回的“ 贤”表现在哪里。
好学精神;安贫乐道; 乐观的人生态度。
4、《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 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等。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5)子曰:“学而迷惑不,思意思则是感罔到迷,茫而思无而所适不从。学则殆。”— —《为政》
疑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 有疑惑。"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论语》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写的,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与《大 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其主要内容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 修身作人,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 部《论语》治天下”。
修身做人:要厚道仁义、坚贞守节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想想 说说
在本文论述的学习方法 和学习态度中,你认为最有价 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 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 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最早是由儒家提倡的 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对此 ,有人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 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迷惑疑惑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 情
能听得进不同 意见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越过超过
理解:人的道德修养伴随人的一生,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培养。
4.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学过的(知识)得到
可以
为 师 矣。”
凭借(这一点) 做,成为
• 重视教育的作用
• 提倡“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
• “诲人不倦”
• “因材施教”
板书设计
修身 交往
学习
君子之德 君 子 之 道
君子之风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随意恼怒他人,保持风范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与志同道合的人为友的乐趣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流逝
这
舍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不”子停在。河河 ”流边感叹道:“时光就放议像在论流句。水尾无一表实样示在感意消叹义逝、。,日夜
军队的通称
普通人,男子汉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可改以变改变主帅,但一个人志气不可以改
变志气。”
广泛地学习
恳切地提问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矣。 ”子夏说:“广泛地坚学定习志且向能坚定自思己考的当志前向的,事恳切
老师传给?传不授人的家习知办乎识事?是”否尽尽心心竭力尽力?和朋友交真往诚是,否诚真实诚
老师传授复的习知识是否复习过? ”
通“又”。 有志于做学问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有所成就
迷孔有惑子所,说成疑:就惑“,我十指比五不 如岁能 :为 上就人 天有力 的志所 旨于支 意做配。的学事问情,。三十岁能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作状,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作名,旧知识、新体会
传不习乎
传:动作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作动,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这类词要多比较,留心,记忆
4.一词多义:
新
了解 懂得
第一课时 1-6章
小组讨论
1-6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疏通文意:
1. 讨论重点词,进行文句翻译,标示 出不清楚的地方。
2. 共同解决解释和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
时常,经常
不也是...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先子生说,:指“孔学子习了,然复后习按时间温习,通不“也悦是”很,高愉兴快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主旨
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 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 ,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 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 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名言警句类
①用于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人在任何时候、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要坚定信念。
练一练
重点探究
1. 本文所讲的内容中,你认为最 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 ,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1. 本文所讲的内容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 哪一点?为什么?
2.《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 ,有怎样的意义?
同学们知道这些名言都是出自哪里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有志朋同友道,合志的同人道从合远的方人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了别解人不了解但我,但我生却气不,生发气怒,(我)不也是君子吗? ”
人称代词,我
虚指,泛指多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自己
wèi曾,子替说,给:“我每每天天多次检反查省,自反省己: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推荐阅读
《论语》
《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的 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 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读准字音
说 yuè 省 xǐng 逾 yú 罔 wǎng 箪 dān 陋 lòu 笃 dǔ
愠 yùn 传 chuán 矩 jǔ 殆 dài 瓢 piáo 肱 gōng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上不的(正浮用当云的一)手样不段。正得”当来的的(富手贵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
虚指,几个
其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选孔,择子说:“几个学人习一起行走,其缺中点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优他点们,的长长处处来学习,如果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改正。
,住在忍简受陋的小巷子里,
人别别不人人堪都其受不忧了,那回种也穷不困改的其忧愁乐,。颜贤回哉却,依回然也自得!其”
乐。多么贤德啊,颜回!”
第二课时 7-12章
小组讨论
7-12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疏通文意:
1. 讨论重点词,进行文句翻译,标示 出不清楚的地方。
2. 共同解决解释和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
代词,它。学问和事业
以……为乐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代说词:,“…懂的得人某种学问喜的欢人,不爱如好喜爱它的人 ;。喜”爱它的吃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胳快膊乐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孔趣子也说就:在“其吃中粗了粗粮。粮,喝冷冷。水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传不习乎? 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 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讲如何提 升个人修养,这些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于我们的学习 、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 置,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地提问且能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
文言知识我知道 1.通假字 : ① 说:通“悦”,高兴,愉快
② 有:通“又”
(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 。
2.古今异义 :
时:常常,经常 。 三:多次 水:冷水 可以:可以凭借 善者:优点,长处 不善者:缺点
这类词要多比较,留心,记忆
3.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论语十二章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
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本文的学习,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读准篇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这类词要多比较,留心,记忆
5、语气词:
乎——— 矣—— 也—— 焉——
相当于“吗 ”相当于“了”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文中是 “在里面”
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
想一想: 《论语》十二章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修身做人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第七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一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十二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六章 第八章 第十一章
勤奋自勉、谦虚进取、机敏好学、加强修养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知新,及时巩固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要学思结合。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 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wèi
为人谋而不忠乎
yòu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hào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fú 逝者如斯夫
读准篇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