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专题3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提升演练1.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实验室新购进的活性炭,应将它存放在()A.①B.②C.③D.④解析:活性炭属于非金属单质。
四个药品橱中,①橱是酸,②橱是碱,③橱是非金属单质,④橱是金属单质,故活性炭应该放于③橱中。
答案:C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混合均匀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解析:为使反应充分,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混合均匀,故A正确;酒精灯网罩的作用是提高温度,故B正确;木炭粉末与CuO粉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木炭粉末与CuO粉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当木炭粉末过量时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故D不正确。
答案:D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金刚石做玻璃刀石墨做电池电极不锈钢做水壶钛合金制造船舶设备金刚石硬度大石墨很软不锈钢有导热性钛合金抗腐蚀性强解析:石墨做电池电极是由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B错误。
答案:B4.(2022四川凉山州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答案:B5.下列是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固体成分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变质,故①正确;向样品固体中,加入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确定有碳酸钠,过滤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由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无法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故②错误;取a 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因此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 g固体,由碳酸钡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纯度,故③正确;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溶液中有新杂质氯化钠,故④错误。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pdf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O 2B.O 2C.NaClD.NaOH【答案】A【解析】CO 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故选A。
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 2SO 4 B.Al 2O 3C.NO 2D.P 2O 5【答案】B【解析】Al 2O 3含有金属铝元素。
故选B。
3、一些物质的pH 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答案】A【解析】溶液pH>7,显碱性。
故选A。
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 4溶液反应的是()A.AgB.FeC.ZnD.Al【答案】A【解析】Fe、Zn 和Al 都比Cu 活泼,都可以与CuSO 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Cu 比Ag 活泼,Ag 不能与CuSO 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故选A。
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
故选D。
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 2B.2Cl 2C.2ClD.2Cl -【答案】B【解析】Cl 2表示一个氯分子、氯气;2Cl 2表示两个氯分子;2Cl 表示两个氯原子;2Cl -表示两个氯离子。
故选B。
7、下列物质能与NaOH 反应的是()A.Fe B.CO 2C.Fe 2O 3D.NaCl【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CO 2+2NaOH=Na 2CO 3+H 2O。
故选B。
8、电解水实验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H 2B.产生H 2与O 2的体积比约为1:2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 2和O 2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 2【答案】D【解析】电解水时,试管1得到是H 2,试管2中得到O 2;产生H 2与O 2的体积比约为2:1;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O 元素组成;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O 2。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有答案

化学试卷 第1页(共16页) 化学试卷 第2页(共16页)绝密★启用前北京市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化 学(满分45分,考试时间与生物共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 A .2COB .2OC .NaClD .NaOH 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 .24H SOB .23Al OC .2NOD .25P O 3.一些物质的pH 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油污净(12~13)B .西瓜汁(5~6)C .洁厕灵(1~2)D .橘子汁(3~4)4.下列金属不能与4CuSO 溶液反应的是( ) A .AgB .FeC .ZnD .Al 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稀释B .取药C .称量D .过滤 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 ) A .2ClB .22ClC .2ClD .2Cl7.下列物质能与NaOH 反应的是( )A .FeB .2COC .23Fe OD .NaCl8.电解水实验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试管2中得到2HB .产生2H 与2O 的体积比约为1:2C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2H 和2O 组成D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2O9.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2O 的含量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 .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 .将水槽中液面下降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已知:20℃时,NaCl 和NaNO 的溶解度分别为36 g 和88 g 。
10.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 .①③B .②④C .②⑤D .④⑤ 11.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质质量:①<②B .溶液质量:②<④C .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 .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12.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2018北京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O2B.O2C.NaClD.NaOH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O4B.Al2O3C.NO2D.P2O5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A.AgB.FeC.ZnD.Al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2B.2Cl2C.2ClD.2Cl-7、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B.CO2C.Fe2O3D.NaCl8、电解水实验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H2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改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9、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序号①②③④⑤固体种类NaCl NaCl NaNO3NaNO3NaNO3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10、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⑤11、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12、氨催化氧化是制小时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3分)(生活现象)13、补齐连线。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考3. 生4. 须5. 知a 6. 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35道小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试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卷用黑色字迹笔作答.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和草稿纸一并交回.本试卷化学方程式中的“”和“一”含义相同.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 2. H1 C12 N14 016 Na23 S32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Ca 40 Cu 64 Zn 65每小题1分,共25分)A. MgB. Ag 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A. M 饭B .黄瓜C.牛肉D.苹果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甲烷C.蜡烛D.红磷 决定兀素种类的是 A.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瓶B.纯棉衣服C.玻璃杯D.羊毛围巾 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是 A.小苏打B.熟石灰C.生石灰D.纯碱 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 A.钙B .铁C.锌D.碘 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瓶气体的是 闻气味B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0.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 C. Cu D. Zn3. 4. 5. 6. 7. 9. A . pH,其中呈碱性的是B. 西瓜汁A.(97) *液体肥皂(4-5)C. 酱油柠檬D.1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 分子的质量变小B .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2. 下列措施中,不 能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A.喷漆B.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C.制成不锈钢D.存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13.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牛奶C.食盐D.植物油 14. 下列物质必须密封保存的是A.木炭B.浓盐酸C.石灰石D.氯化钠 1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B .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D.过滤 16. 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A. O 2B. 2OC. 202D. 2O 2-17.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潮汐能B.太阳能C.风能D.石油 18.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P + 50 2 P205B.2KMnO4K2MnO+MnO 2 + 0 2Tb5E2RGbCAP2SO + NaOH = NaS04 + H 2C p1EanqFDPw19.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禾U 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用作冷冻剂B .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氧气用于气焊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20.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金属钛在常温下不与 Q 反应 2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2CO + 02 = 2CO 2D.HA.干燥CO 21.金属钛抗腐蚀性能好,露置料生产金属钛的步骤垂6,得到TiCl 4和一种可燃Ti02入氯气 性气体, 和TiCl 4反应得到Ti 和MgC b .下列说法不 LzdC.验证CO 性质D.监控气体流速1.以金红石<主要成分是"向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②在稀:有气体环境和加热条件下, 正确的是气仍如初 ①在高温下, DXDiTa9E3d物 3通A. ①中的反应 Ti0 2 + C + 2Cl 2B. ②中的稀有气体的作用是隔绝空气C. 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TiCl 4 + CO 2'B .收集QgA 验证NaCI溶液中混有盐酸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B 比较Fe、Cu、Al的金属活动性铁丝浸入CuSO溶液,铜丝浸入AgNO溶液C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D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O 觀原子dtb ■最于丙丁鶴氧煤子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 1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D.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 : 3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该过程的CaCO不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甲乙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24.25.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5C时,a、b的溶解度均为20gB.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将30 C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分别向100g水中加入20ga和b,升温至30C,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已知:Ca(HCO>2— CaCO+C(pf+ 4,0.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5 mb温麝匚Ca(HC0>2 受热时ini ii:I :nii:、填空题 <共5个小题,共30分)26. <6分)铝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2)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AI 2Q 存在,Al 2O 3属于 <填字母序号)A .单质B .氧化物C.碱D.盐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冰晶石<5)铝可制成蒸锅,主要利用铝的延展性和性.4AI<6)药品“氢氧化铝[AI (0H>3 ]”片剂能与胃酸 <主要成分为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治 疗胃酸过多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7. <6分)水是生命之源.<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过滤水中的杂质. <2)生活中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3)电解水实验如右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 生成的气体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配制5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勺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 和水的质量分别为,主要步骤有称量、量 取、.RTCrpUDGiT28. <6分)二氧化碳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还能作化工原料.<1)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 CQ .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二氧化硅<siO 2)能用于制造cq 分离膜.cq 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 <如右图所示),转化为可作氮肥的 NHHcq.① SiO 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② NHHCO 固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3) cq 形成的超临界cq 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①香兰素由3种元素组成.② 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变化. ③ 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29. <6分)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 填字母序号,下同)A.青花瓷瓶B.橡胶充气艇C.不锈钢锅<2)生铁是常用的合金,生铁属于壬填“纯净物” <3)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5PCzVD7HxA分离腆 瓦水或“混合物”). <如右图所示),纯<4)工业用电解熔融 AI2O3的方法冶炼铝,化学方程式为2AI2Q<4)黄铜渣中约含Zn7% ZnO31% Cu50% CuO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① II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I 、II 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b .溶液A 中ZnSQ 的质量大于 CuSQc .溶液A 的质量小于溶液Bd .溶液C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 B30.<6分)下列字母A~H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 中的2 —3种元素组成.<1) A 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无色酚酞溶液遇 A 的稀溶液变红,A 的俗称是.<2)红色粉末B 与气体C 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3) D 和E 均含两种元素.如右图所示,将 □的溶液滴 入锥形瓶中,溶液变黄,有气泡产生;烧杯中聚集的 肥皂泡能被点燃.E 中含有的元素是,锥 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F 、G H 分别与□的溶液反应,均有水生成.将 F 的溶液与G 的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H. F 与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jLBHrnAlLg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 <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已知:ZnO +HSO = ZnSO 4 +H 2O; CuO+2SQ= CuSQ +H 2OD 附靜液<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北京市2018年度中考化学真题与答案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1分)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A.CO2B.O2C.NaCl D.NaOH 2.(1分)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O4B.Al2O3C.NO2D.P2O5 3.(1分)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4.(1分)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A.Ag B.Fe C.Zn D.Al 5.(1分)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稀释B.取药C.称量D.过滤6.(1分)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2B.2Cl2C.2Cl D.2Cl﹣7.(1分)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 B.CO2C.Fe2O3D.NaCl 8.(1分)电解水实验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H2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9.(1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10.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⑤11.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12.(1分)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3分)13.(2分)补齐连线。
(汇总3份试卷)2018年北京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A.苹果汁B.牛奶C.肥皂水D.炉具清洁剂【答案】A【解析】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
由题中信息可知,苹果汁和牛奶都呈酸性,苹果汁的酸性更强;肥皂水和炉具清洁剂都呈碱性。
选A2.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1/5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答案】D【解析】A、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该实验可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以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否则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火焰熄灭后不能立刻打开弹簧夹,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3.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答案】D【解析】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是化学常用的有效方法。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铝制品比铁制品更不容易锈蚀,故A错误;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两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B错误;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均为稳定结构,例如氖氩原子等最外层电子数也为8,故C错误;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D正确。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卷]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卷]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a35a3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2.png)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卷]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CO2B.O2C.NaCl D.NaOH【分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H2SO4B.Al2O3C.NO2D.P2O5【分析】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分析。
【解答】解:A、H、S、O均为非金属元素,错误;B、铝为金属元素,正确;C、N、O均为非金属元素,错误;D、均为非金属元素,错误。
故选:B。
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油污净的pH为12~13,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B、西瓜汁的pH为5~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洁厕灵的pH为1~2,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橘子汁的pH为3~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 )A.Ag B.Fe C.Zn D.Al【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Ag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选项正确。
【真题】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O2B.O2C.NaClD.NaOH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O4B.Al2O3C.NO2D.P2O5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A.AgB.FeC.ZnD.Al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稀释B.取药C.称量D.过滤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2B.2Cl2C.2ClD.2Cl-7、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B.CO2C.Fe2O3D.NaCl8、电解水实验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H2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改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9、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固体100g水序号①②③④⑤固体种类NaCl NaCl NaNO3NaNO3NaNO3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10、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⑤11、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12、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反应前反应后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3分)(生活现象)13、补齐连线。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北京市化学答案解析一、选择题A1.【答案】B,A.氧气不能.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解析】解: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DC氢故选项错误。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A。
故选:【考点】紫色石蕊溶液遇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
B2.【答案】ONSOCBA H均为非金属元.铝为金属元素,正确;.、、【解析】解:均为非金属元素,错误;.、D.均为非金属元素,错误。
素,错误;【考点】元素的符号。
A3.【答案】pHpH7A612137B5,油污净的,为为~,大于小于,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西瓜汁的解:【解析】~.pHpH4327DC1,,小于为,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洁厕灵的~为~.橘子汁的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小于pH 大小之间的关系。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溶液A4.【答案】AgFeBA的金属活动性比..【解析】解: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选项正确。
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反应,故选项错误。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D5.【答案】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便热量及【解析】解: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三靠”的原则,过滤液体时,.作正确。
要注意“一贴、二低、D。
故选:【考点】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北京市海淀区普通中学2018届初三中考化学(人教版)复习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专题复习练习题 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普通中学2018届初三中考化学(人教版)复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复习练习题1.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2. 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描述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有( )①颜色改变②状态变化③发光④放热⑤其他物质生成⑥生成沉淀⑦放出气体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 ①⑤ D.⑤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玉石“变”印章C.水果“变”果汁 D.葡萄“变”美酒5. 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电灯通电发光②煤制成焦炭③塑料老化④干冰升华⑤石油分馏⑥海水制镁⑦石块粉碎成石子⑧粮食酿酒A.②③⑥⑧ B.②⑤⑥⑧ C.①③④⑧ D.①④⑥⑦6. 加热某固体物质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是物理变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7. 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可燃性 B.延展性 C.酸碱性 D.氧化性8. 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镁条易折断 B.武德合金的熔点约为69 ℃C.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铝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9.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用作制冷剂 B.焦炭用于炼铁C.氢气用作高能洁净的燃料 D.氮气用于制备氮肥和燃料10. 常温下,下列物质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别的一组物质是( )A.石灰石和胆矾 B.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C.食盐和白糖 D.白酒和白醋11. 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变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不支持燃烧 B.密度比空气大 C.容易燃烧 D.容易汽化1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2018届初三中考化学复习 酸和碱 专题复习综合练习题 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2018届初三中考化学复习酸和碱专题复习综合练习题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氢氧化钠、生石灰、Ca(OH)2 B.氢氧化钠、烧碱、NaOH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氯化氢、硝酸、HCl2.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判断下列溶液:①食盐溶液②碳酸钠溶液③酒精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⑤糖水,能够导电的是( )A.①②④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3A.C.玉米粥和牛奶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常喝玉米粥5.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
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6.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8.氢氧化铝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铝属于氧化物B.在NaAlO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D.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又消失中合理的是( )A.H2SO4、KOH、NaCl B.KNO3、NaCl、CuSO4C.AgNO3、NaCl、HCl D.H2SO4、Na2SO4、KNO3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只有铜片有划痕D.生石灰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吸收大量的热12.已知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盐酸,需100g8%的氢氧化钾溶液,若改用100g8%的氢氧化钠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13.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三身边的化学物质练习(有答案)

主题训练(三)[范围:身边的化学物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蔗糖水 B.牛奶 C.果粒橙 D.豆浆3.尿素[CO(NH2)2]是一种化肥,它属于( )A.磷肥 B.氮肥 C.钾肥 D.复合肥4.下列物质放入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5.图C3-1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各取40 g于100 g水中,只有丙得到饱和溶液B.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甲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t1℃时,加入丙物质可以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6.选择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乙实验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2A.操作①和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B.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实验操作①C.甲实验在操作⑤时,将水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D.乙实验在操作③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7.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那么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那么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品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C3-3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910.)图C3-4二、非选择题(共70分)11.(4分)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汇总3套试卷〗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三月模拟试题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OH)2中钙元素显+2价B.2Hg表示2个银原子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O D.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HCO3【答案】A【解析】A、Ca(OH)2中氢氧根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钙元素显+2价,故正确;B、2Hg表示两个汞原子,故错误;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故错误;D. 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2CO3,故错误;故选A。
【点睛】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2.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A.非金属元素B.金属元素C.氧元素D.氢元素【答案】A【解析】盐是指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详解】A.根据盐的定义,盐中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选项正确;B.根据盐的定义,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属于盐,但不含有金属元素,如NH4NO3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属于铵盐,但不含有金属元素,选项错误;C.根据盐的定义,铵根离子(NH4+)与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属于盐,但不含有氧元素,如NH4Cl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属于铵盐,但不含有氧元素,选项错误;D.根据盐的定义,盐可由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化合物中可不含有氢元素,如NaCl,选项错误,故选A。
3.要使下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①硝酸铵和水②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答案】B【解析】①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压强减小,小气球不会鼓起来;②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会鼓起来;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会鼓起来;④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会鼓起来;⑤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会鼓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训练(三)[范围:身边的化学物质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2.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 A .蔗糖水 B .牛奶 C .果粒橙 D .豆浆 3.尿素[CO(NH 2)2]是一种化肥,它属于( ) A .磷肥 B .氮肥 C .钾肥 D .复合肥 4.下列物质放入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氧化钙 D .氢氧化钠 5.图 C3-1 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C3-1A .t 2 ℃时,各取 40 g 于 100 g 水中,只有丙得到饱和溶液B .t 1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C .将甲的饱和溶液由 t 1 ℃升温至 t 2 ℃,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 .t 1 ℃时,加入丙物质可以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6.选择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乙实验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C3-2A .操作①和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B .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实验操作①C .甲实验在操作⑤时,将水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D .乙实验在操作③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7.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那么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 .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那么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品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 C3-3 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C3-3A .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 和 NaOHB .由 a 点到 b 点的 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9.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足量锌粉B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C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水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D分离铜粉和铁粉加水,过滤10.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图C3-4二、非选择题(共70分)11.(4分)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1)图C3-5A为简易净水器的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图B为电解水的示意图,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
图C3-5(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经常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有益B.用洗完衣服的水冲马桶C.家中尽量使用节水龙头D.生活污水应处理后再排放(3)水常用于灭火,其主要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
12.(8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其导热性的是______(填序号)。
A.金属硬币B.铝制导线C.铜制火锅(2)金属钯是稀有的贵金属之一,金属钯制成的首饰不仅有迷人的光彩,而且经得住岁月磨砺。
现有银(Ag)、铂(Pt)、钯(Pd)三种金属制成的戒指,某实验小组利用它们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①把钯戒指放入稀硫酸中,戒指完好无损,可推测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之________(填“前”或“后”)。
图C3-6②如图C3-6所示,将银、铂戒指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只有银戒指表面有明显变化。
通过该实验判断,银、铂、钯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
③如果将钯粉置于盐酸中,边通入氧气边搅拌,钯粉溶解得到二氯化钯(PdCl2)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8分)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图 C3-7(1)图中标识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既可以制取 CO 2,又可以制取 O 2 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__(在 A ~E 中选),用该装置制 取 CO 2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6 分)根据下列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图 C3-8(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甲瓶中盛放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乙瓶中盛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
若证明使 石 蕊 变 色 的 是 碳 酸 而 不 是 二 氧 化 碳 的 实 验 操 作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4 分)某兴趣小组为了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 C 3-9 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图 C3-9(1)上述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填序号)。
(2)C 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小组的同学将 A 、B 、C 、D 四组实验八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最终 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
[分析讨论]①八支试管中能跟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种(酚酞除外)。
② 最 终 得 到 的 溶 液 中 , 一 定 含 有 的 溶 质 是 ______( 填 化 学 式 , 下 同 ) , 一 定 不 含 有 的 溶 质 是 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最终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组的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 管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观察到____________,证明含有该溶质。
[拓展延伸] 小组的同学把 D 组实验方案中的二氧化碳换成二氧化硫,达到同样实验效果。
二氧化硫跟氢 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0 分)化学课上老师向盛有 NaOH 溶液的试管中滴入 2~3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 是什么微粒使无色酚酞变红?[查阅资料] NaOH 溶液中主要存在 H 2O 、OH -、Na +三种粒子。
[作出猜想] ①水分子使无色酚酞变红;②Na +使无色酚酞变红;③________使无色酚酞变红。
[实验验证]实验操作 现象结论实验一:分别向盛有 NaOH 溶 NaOH 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变红, 液和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入 2~ 蒸馏水中滴入酚酞后无明显猜想______不成立3 滴无色酚酞溶液 现象实验二: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②不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支试管中滴入酚酞后均实验三:分别向盛有 NaOH 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和石灰水的试管中滴入2~ 猜想③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滴无色酚酞溶液__________________17.(10 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白色固体,同学们对鉴别这两种物质非常感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0 ℃20 ℃ 30 ℃ 40 ℃ Na 2CO 3 12.5 g 21.5 g 39.7 g 49.0 g NaHCO 3 8.1 g9.6 g 11.1 g 12.7 g(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部分)的比较。
性质Na 2CO 3 NaHCO 3 性质比较溶液的酸碱性碱性 碱性 相同条件下,Na 2CO 3 溶液的碱性更强热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NaHCO 3 受热分解生成 Na 2CO 3、CO 2 和 H 2O 与盐酸反应反应 反应均产生 CO 2,但 NaHCO 3 与盐酸的反应更加剧烈[设计方案并实施]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及结论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有白色固体剩余,样品为碳酸氢钠;否则为碳酸钠方案二:分别将两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制成 5% 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其与pH 大的为碳酸钠溶液,pH 小的为碳酸氢钠溶液 标准比色卡对照方案三: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四:如图所示,分别将气球中的固体粉 末全部且同时倒入装有过量盐酸的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并进行________实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物 质的 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