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教案(大全5篇)
《茶馆》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茶馆》教案《茶馆》教案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他对于多种文艺体裁都进行过广泛的实践。
小说作品中短篇与中篇不乏佳作,而尤以长篇小说最有影响,与茅盾、巴金齐名,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此外,还写过杂文、鼓词、新诗、旧剧、民歌……解放后,他考虑到“以一部分劳动人民现有的文化水平来讲,阅读小说也许多少还有困难。
可是,看戏就不那么麻烦。
”(《老舍剧作选·序》)“剧本排演出来,就连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明白。
”(《我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感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深入群众,写了一批话剧作品,因而蜚声文坛。
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王踢传》、《离婚》、《四世同堂》等。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等。
话剧有《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刻画和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与罪恶,对世人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以这样说:《茶馆》是老舍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出的一曲挽歌。
全剧共五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
《茶馆》不是以一个主要人物和事件贯穿全剧的纵式结构,而是用截取横断面的手法,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展示出来。
剧中人物的活动,只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一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也是一闪而过,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或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剧本的背景、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
3. 领会《茶馆》剧本中的语言特色,包括地方方言、对话和独白等。
4. 把握《茶馆》剧本的结构特点,包括场景设置、人物出场顺序等。
5. 欣赏《茶馆》剧本的艺术价值,理解其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地位。
二、教学重点1. 《茶馆》剧本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
2. 分析《茶馆》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3. 领会《茶馆》剧本的语言特色。
4. 把握《茶馆》剧本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茶馆》剧本中深刻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
2. 分析《茶馆》中的人物性格发展和人物命运。
3. 欣赏《茶馆》剧本的艺术价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茶馆》剧本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茶馆》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进行分析。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茶馆》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地位。
4.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 参考资料:有关《茶馆》剧本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相关研究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 教学工具:笔记本、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茶馆》,激发学生对剧本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茶馆(节选)》剧本,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剧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剧本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内容1. 剧本背景: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解释《茶馆》剧本的历史背景。
2. 人物分析: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3. 语言特色:讲解剧本中的地方方言、对话和独白等语言特色。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茶馆(节选)》精品教案语文版
《茶馆(节选)》教学目标:1、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初读课文,把握节选部分戏剧的矛盾冲突;感受戏剧所反映的时代大背景。
3、细读课文,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及幽默的风格。
4、重在欣赏,激发欣赏戏剧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喜欢戏剧吗?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传统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熠熠生辉。
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首先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话剧,去体验剧本中所反映的晚清的腐朽没落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
”题目“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地点,又是展现社会面貌的窗口。
解放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歌颂新的生活,话剧成为他主要运用的写作形式,创作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女店员》、《全家福》等十几部话剧。
由于创作了《龙须沟》,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3、本文选自《老舍文集》。
全剧共三幕,本文是第一幕。
老舍在写现代题材的同时,又写了历史剧。
主要是受1956年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启示和鼓舞而写的。
老舍衷心拥护这一方针,并要为此作出贡献。
他说:我写茶馆,“往事今事都可以写,百花齐放”嘛。
老舍在回答为什么单单写一个茶馆时说:“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
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4、戏剧基础知识:(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8.《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
《茶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人物对话的语境分析读懂关键语句的潜台词,鉴赏个性化的戏剧语言,从而把握剧情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主旨及特殊的矛盾冲突,进一步理解老舍先生“埋葬旧时代”的创作意图。
一、导入新课现今流行的的酒吧、茶室、奶茶店、咖啡馆,我们不是因为口渴才进去,更多的是为聊天交际、放松减压。
旧时的茶馆有门有户,环墙带顶,貌似一个闭合的地理空间,但它又是开放的公共场所,为三教九流的顾客提供茶饮点心服务,但无需佳酿珍肴的昂资,能让不同人等入得门来;就其价值而言,它是无界的文化江湖。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茶馆》,了解“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二、新授任务一:.把握剧情和人物形象。
创设情境:百年后,裕泰茶馆重新开张,馆长想在现场还原《茶馆》第一幕中的场景,以使每一名茶客能够置身于当时的情境,进而走进那个时代,感知时代风貌,把握人物形象。
活动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请三位学生分别扮演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剧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允许加工改编。
(时间5分钟左右)活动二:表演的学生谈感悟,观看的学生谈优点与不足。
(时间5分钟左右)活动三:学生结合预习资料中三幕剧的整体剧情,在教师引领下分析人物形象。
【预设答案】1.王利发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对可能影响自己生意的唐铁嘴,他不欢迎,但也只“轻轻推开”;在房东秦仲义面前,他不敢得罪常四爷,但又要曲意逢迎秦仲义;对秦仲义,他极力恭维、奉承,用尽各种手段讨好。
胆小怕事,不乏善良。
茶馆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他言语上也不时提醒茶客“莫谈国事”;他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悄悄提醒常四爷“说话请留点神。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节选)》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茶馆(节选)》中的戏剧结构和表现手法。
3. 领悟《茶馆(节选)》所体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茶馆(节选)》的内容理解。
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戏剧结构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茶馆(节选)》所体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的领悟。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茶馆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茶馆(节选)》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茶馆在戏剧中的作用。
2.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茶馆(节选)》,让学生自主理解内容。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引导讨论。
3. 人物分析: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的动机、性格和命运。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讨论,分享个人观点。
4. 戏剧结构分析:分析《茶馆(节选)》的戏剧结构,包括开场、发展、高潮和结局。
引导学生关注戏剧中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手法。
5. 表现手法探讨:探讨《茶馆(节选)》中的表现手法,如对话、动作、表情等。
学生举例说明戏剧中的表现手法,并进行讨论。
四、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人物,写一篇关于该人物的分析文章。
选取一段戏剧对话,进行分析并解读其含义。
2. 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对人物形象、戏剧结构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茶馆(节选)》文本。
2. 参考资料:有关《茶馆(节选)》的评论、分析文章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比较《茶馆(节选)》与其他戏剧作品的不同之处,如《雷雨》、《哈姆雷特》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戏剧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影响。
3. 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戏剧的魅力。
茶馆(节选)优秀教案
茶馆(节选)优秀教案《茶馆》(节选)【教学目标】1.了解剧本独特的“卷轴画式”的结构,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并归纳概括剧情。
2.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
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3.注意台词的动作性。
找出一些典型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它们表达了说话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怎样牵动舞台上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
4.注意体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课文中许多语言都不限于它们字面上的意思,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教学重难点】1.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语言。
(重点)2.本文的矛盾冲突,人物的对话的潜台词的含义。
(难点)【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茶馆文化是茶文化的一个分支。
茶馆文化是商业经济、市民社会得到发展,人们经济和社会交往加强的结果。
唐宋以来坐店式茶饮业即茶馆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商业交往、市民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的。
茶馆在唐宋形成后一直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宋元明清茶馆文化的多姿多彩,建立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基础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就没有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在近代社会走向东西方文明撞击的过程中,自成丰、同治年间南京路最早的一洞天茶楼建立以来,茶馆业的发展明显是同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在茶馆内进行各种商业活动、人际交往、信息往来、百业杂处,成为茶馆的主要内容……二、简介作家作品1.2004年5月27日,是北京人艺的节日。
中国民族话剧的彪炳之作《茶馆》,迎来了它第500场演出的辉煌之日。
曾经在上一版《茶馆》中参与演出的老艺术家郑榕、蓝天野、黄宗洛、胡宗温、朱旭、吕中等二十余人,和观众一同在裕泰大茶馆的茶香中重温了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
《茶馆》是中国话剧的丰碑。
它1958年3月首演于首都剧场,其第一幕被誉为“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节选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裕泰茶馆的兴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和崩溃。
3. 欣赏老舍独特的戏剧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体会戏剧的魅力。
4. 提高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茶馆》节选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 裕泰茶馆的兴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3. 老舍的戏剧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
三、教学难点1. 对裕泰茶馆兴衰原因的深入分析。
2. 老舍戏剧语言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 参考资料:关于《茶馆》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相关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茶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节选部分,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探讨裕泰茶馆的兴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欣赏与鉴赏:分析老舍的戏剧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让学生感受戏剧的魅力。
5.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茶馆》的背景资料,提高鉴赏能力。
教案示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和作品《茶馆》,引导学生关注这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茶馆》节选部分,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可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探讨裕泰茶馆的兴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人物命运、社会环境等方面深入思考。
4. 欣赏与鉴赏:分析老舍的戏剧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如对比手法、讽刺手法等。
让学生感受戏剧的魅力,提高鉴赏能力。
5.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茶馆》的背景资料,如历史背景、创作动机等,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交流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发言质量。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茶馆》节选内容的掌握程度。
25《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2、掌握《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及其独特的戏剧冲突;3、通过茶馆这个特殊的舞台了解更广阔的背景上所反映的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进而认清那个时代的腐朽性;4、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把握台词的言外之意,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5、剖析重要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分析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进而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1、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1、诵读法:指导学生品味《茶馆》中人物对话的北京方言特点;2、分析、讨论法。
对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达到认识和理解的目的;3、比较鉴赏法。
对《雷雨》和《茶馆》的结构特点等进行比较鉴赏,加深学生的理解。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老舍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族人,是我国杰出的________作家。
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__________”的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和话剧《_________》、《________》等。
(2)《茶馆》共三章,依次截取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时期的横截面,采用人物带故事的写法,通过__________茶馆由_________而__________的变迁,以及在茶馆中活动的各种人物的生活的变迁,反映近_________年的社会面貌。
参考答案:(1)舒庆春、舍予、满、小说家和戏剧、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2)清代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裕泰、盛、衰、五十二、导入新授老舍先生是杰出的人民艺术家。
在小说、《骆驼祥子》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他的戏剧更好,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剧坛,他的作品独树一帜。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茶馆》,再次走近老舍,领略老舍戏剧创作的特殊魅力。
《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导入】老舍先生于1957年用三万字创作的三幕剧《茶馆》分别反映了戊戌变法后的清末、袁世凯死后的民国初年和抗战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三个时代的特征,是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话剧,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也是人艺演出场次最多的话剧,常演不衰。
课本节选的第一幕历来被认为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一幕,曹禺先生称其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
这一幕究竟罕见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为什么常四爷要说“大清国要完”?(此问题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语言背后人物的心理动机和性格心态)问题1:“大清国要完”这句话是很危险的言论,作为旗人和茶馆常客的常四爷为何会毫不顾忌地说出这句话呢?他是在看了哪些景象后才发出的感慨?(方法引导:要读懂潜台词首先要明晰语境,要知道常四爷是如何发出这句感叹的。
我们跟随常四爷下一次茶馆,明白他是在看到了哪些场景,经历了什么事,触发了他怎样的情感和思考后,他才说出的这句话。
)A.面对二德子的无端挑衅:–“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明确:面对打群架的煞有介事和打手的耀武扬威,常四爷不屑一顾地加以嘲讽二德子等人不务正业,欺内惧外的奴才嘴脸。
反映了当时面对洋人势力的入侵,国内却一盘散沙的社会现状,也说明常四爷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愤慨以及官府不闻不问态度的批判。
B.面对马五爷的洋腔洋调:“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思考:常四爷为何对出手相助的马五爷有如此态度呢?(旨在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台词背后的深意,为读懂潜台词做出示范)“二德子,你威风啊!”(我在这你威风什么?“并未立起”是不立而威,马的威风可以从二德子忙不迭的请安谢罪,唯唯诺诺连声退出场外以及临走前抢着替马五爷付钱还有众人的瞬间安静可以看出,足见这个吃洋饭的洋教分子的威风。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嘛动不动就讲打?”(一语双关,暗指常四爷所言打洋人的话,奴才心性,虚伪嘴脸,装腔作势。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剧本的结构特点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茶馆》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3. 提高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剧本概述:《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茶馆的故事,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挣扎。
2. 人物介绍:分析剧本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王利发、秦仲义、刘麻子等,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 情节梳理:通过阅读节选部分,理解剧情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老舍先生和他的作品《茶馆》。
2. 阅读剧本:学生自主阅读节选部分,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剧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剧本的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对剧本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的分析能力。
3.2 教学反馈1. 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和观点分享。
2.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1. 教材:《茶馆(节选)》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老舍先生的生平和作品的资料。
3.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1. 教学计划1. 课前预习:学生自主预习剧本内容。
2. 课堂讲解:教师对剧本进行讲解和分析。
3. 分组讨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
4.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和阅读。
2. 时间安排1. 课前预习:1课时2. 课堂讲解:2课时3. 分组讨论:1课时4. 课后作业:2课时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活动设计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增强对人物性格和情节的理解。
《茶馆》教案两篇
秦仲义乡下有地产,城里有买卖,他雄心勃勃地计划着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都卖了,开顶大顶大的工厂。以为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是有爱国心的,他代表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他梦想着用民族工业对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拯救国家命运。他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市民
茶馆老板王利发正像他自己说的也是苦命人,为了维持经营,处处赔小心,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连唐铁嘴那样讨人厌的下三烂,他也不愿得罪。房东来了,更是嘴甜如蜜。他的经营,非常艰难。
常四爷所遭遇的是政治压迫。在封建专制主义的淫威之下,没有丝毫言论自由。
还有那个做小买卖的老人,82岁了,没人管,所谓幼有所长,老有所养的社会理想荡然无存。
农民
这一幕康六卖女是重头戏,无独有偶,又有乡妇要卖十来岁的小妞。康六把女儿卖给老太监,自己也明白这是丧失了人性,但是无可奈何: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么办呢?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东家逼债,举家断炊,在死亡线上挣扎,他的命运悲惨到连亲情、人性也顾不上的地步。
王利发是挺会耍嘴皮的。他跟房主秦仲义说话,或者是顺着说,讨好人家,或者是把求人家的话看成有家就有这份好心,真是巧于周旋。
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怕它完了,他真是忧国忧民。由刘麻子身上的洋货,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由康六卖女儿,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由乡妇卖小妞,忧虑大清国要完!
总而言之,这幕戏反映了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封建顽固派的猖獗,预示着清王朝的崩溃。
第二课时
主要人物分析
王利发
这一幕,王利发还年轻,看他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话又怎么说,可以看出,他为生计,时时处处都很用心思,他八面玲珑,谨小慎微,他总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唯恐出什么岔子。
《茶馆(节选)》(教案)高二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文本解读】《茶馆》是20世纪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老北京裕泰茶馆为舞台,用茶馆里各色人物个人生活的变化,来展示清末到民国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
作品通过描写富于北京风俗特点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市井百态,写出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堪称当代话剧的典范。
全剧分三幕,分别截取了旧中国三个时代的横断面,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现状。
课文选取的是该剧的第一幕,主要通过众多角色的对话,自然形成戏剧冲突,展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有条不紊,张弛有致。
学习时,要感受和理解剧本所体现的历史感;品味剧中“响嘣儿脆”的京味语言,体会人物语言切合身份、性格与情境的特点,欣赏面貌各异的人物形象;注意把握本剧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加深对当代话剧的了解。
【素养目标】1.了解老舍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茶馆》及话剧知识。
2.掌握有关戏剧冲突,并能认识主要矛盾冲突及其实质。
3.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概括人物形象。
4.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难点】学习品味老舍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老舍茶馆是中外游客到访北京的一个重要景点,自1988年开业至今接待了近47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而这个茶馆闻名遐迩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和他的不朽之作——《茶馆》。
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投湖自尽。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相关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一批老艺术家也重新焕发了青春,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茶馆(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学习小说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文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茶馆(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深层意图。
2. 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茶馆(节选)》。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茶馆》。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如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
(2)学生举例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写作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技巧。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的经典作品《茶馆(节选)》。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茶馆(节选)》教案【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把握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方法;2.鉴赏鲜明、生动的语言,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内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老舍茶馆是中外游客到访北京的一个重要景点,自1988年开业至今接待了近47位外国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而这个茶馆闻名遐迩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和他的不朽之作——《茶馆》。
二.简介老舍及其《茶馆》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
老舍7岁上私塾,10岁进市立小学,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作诗和散文。
“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短篇小说。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
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
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七七”事变,他离别妻子儿女,辗转武汉、重庆,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
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10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一部4000行的长诗和近300首短诗,近20部译著等,共800多万字。
他的作品丰富了世界进步文学的宝库。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章节一:茶馆(节选)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的作者老舍及其创作背景。
2.掌握《茶馆(节选)》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理解《茶馆(节选)》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老舍及其创作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茶馆(节选)》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老舍及其创作背景。
2.讲解:《茶馆(节选)》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讨论:《茶馆(节选)》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章节二:《茶馆(节选)》的艺术特色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的戏剧结构。
2.掌握《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
3.理解《茶馆(节选)》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戏剧结构;语言特色;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茶馆(节选)》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老舍的戏剧创作特色。
2.讲解:《茶馆(节选)》的戏剧结构。
3.分析:《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
4.讨论:《茶馆(节选)》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章节三:《茶馆(节选)》的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
2.掌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
3.理解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2.讲解: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塑造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章节四:《茶馆(节选)》的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理解《茶馆(节选)》的主题。
2.掌握主题的体现方式。
3.探讨《茶馆(节选)》的主题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主题的体现方式;主题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主题的体现方式。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PPT。
教学过程:1.导入:探讨戏剧的主题。
2.讲解:主题的体现方式。
3.讨论:《茶馆(节选)》的主题现实意义。
茶馆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3篇)
茶馆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3篇)《茶馆》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茶馆》是本单元第二篇阅读课文,这个位置决定它在学生知识的掌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要引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又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既要承担教会学生鉴赏方法的工作,又要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茶馆》卷轴式结构及其独特的戏剧冲突。
把握主旨。
难点3、,分析主要人物形象重点4、品味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5、培养学生的文本研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三、教学过程和方法师生课前分别准备资料,课上师生互动,(方法)通过诵读、讨论、研习、品读的过程,完成教学目标,解析重点、难点。
(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前预习1了解《茶馆》全剧,了解人物的命运。
(使学生对《茶馆》有感性认识)2、查阅资料或翻阅书籍,了解本文的,本文的写作背景,弄清“戊戌变法”“庚子年”“八旗”等概念。
(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3、预习课文内容,清除语言障碍,准备复述。
(为理性分析文章打基础)(二)导入《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三)题目介绍《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
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
”剧本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预想的创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可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茶馆》全剧共三幕,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最后一幕三个人的谈话点出了全剧的主题。
课文节选的是《茶馆》第二幕。
这一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
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
以茶馆为题的原因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客生活上的变迁可以反映社会的变迁。
《茶馆》PPT课件语文教学教案
阅读链接
《茶馆》剧情简介 1957 年发表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曹禺誉之为“中 国话剧史中的经典”。作品以老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 用现实主义手法深刻描绘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 全剧分三幕,分别截取了旧中国三个时代的横断面,揭示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 命运。 第一幕写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裕泰茶馆表面兴隆,旗人茶客、地痞无 赖、民族资本家、太监总管、难民等各色人物相继出入茶馆,人物对话揭示矛盾冲 突,揭露了清末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6.“自古以来,哪有……他就给十两银子”,句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 什么内容?康六为何没有说出口?
【分析】①一是哪有卖女儿与太监为妻的?二是哪有太监买妻的? ②第一种情况,卖女活命,伤及自尊,。所以,康六没有说出口。
7.王利发与秦仲义的对话,表现了王利发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析】反映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小心谨慎、善于应酬的性格特点。 对端着一副主子架子的房东秦仲义,王利发极力恭维、奉承,用尽各 种手段讨好秦仲义,也顺带恭维了在座的茶客;看秦仲义脸色,“把 唐铁嘴轻轻推开”,对秦仲义提出的涨房租委婉搪塞,以“照应我, 心疼我”在秦仲义面前装小辈卖乖。
3.常四爷关于打架的话和对二德子说的话,透露出了哪些信息?有什 么作用?
【分析】①常四爷关于打架的话,表明打群架的事在当时经常发生, 既写出了常四爷眼光敏锐,语言犀利,又表现了当时混乱的社会现实。 ②对二德子说的话,流露出常四爷对二德子的蔑视、对洋人的厌恶, 表现了他心直口快、无惧无畏的特点。“尊家”敬辞贬用,具有讽刺 意味。
第三幕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行将崩溃时期。这是一个新与旧、光明与黑暗交 替的时代。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 耀着他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国民党党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恐吓 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窝头,出名的评书艺 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和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 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
(高二语文教案)茶馆(节选)-教学教案
茶馆(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的:1.领悟抗战成功后国民××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动乱、黑暗和罪恶,揭示旧中国必定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2.理解本文特点: 没有贯穿始终的冲突冲突,而是以人物(王利发)的悲剧命运、茶馆的变迁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呈现人物之间简单的冲突冲突。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共性化的语言。
2.难点: 本文的冲突冲突,人物对话的潜台词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时数:课外自读课文一课时词语补释*割据: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局部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风光:①体统,身分;②荣耀,荣耀;③(相貌或样子)好看,秀丽。
*埋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
*寒酸:旧时形容穷苦读书人的不大方的姿势。
*过瘾:①满足某种特殊深的癖好;②泛指满足爱好。
*咂摸:寻思,反复争辩。
*津贴:工资以外的补助费,也指供应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动乱担忧的景象。
*造孽:佛教用语,做坏事(将来要受报应)。
也说作孽。
*忏悔:生疏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盘查:盘问检查。
搭讪: 为了应付犯难局面而找话说。
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中国作协副××等职。
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革〞开头后,受到残酷迫害,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他的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天赐传??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龙须沟??方珍宝??茶馆?等,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有名作家。
?茶馆?简介:1957年发表开头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成功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乱、黑暗和罪恶,宣告旧中国必定走向灭亡。
茶馆教案幼儿园大班
茶馆教案幼儿园大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的社区》第三节《茶馆》。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茶馆的文化、环境以及茶馆里人们的活动,通过故事、观察和体验,让幼儿了解茶馆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茶馆的基本文化和环境,知道茶馆是人们交流、休息的场所。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分享的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茶馆的场景和人们的活动。
3. 培养幼儿的社交礼仪,懂得在茶馆里如何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茶馆的文化和人们在茶馆的活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社交礼仪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茶馆图片、茶具、茶叶、视频短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短片,向幼儿展示茶馆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茶馆的环境和人们的活动。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茶馆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茶馆的文化和人们在茶馆的行为规范。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茶馆的场景进行观察,然后用画纸和彩笔将观察到的内容画下来。
4. 分享与讨论(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观察到的茶馆场景,其他幼儿进行补充和讨论。
5. 社交礼仪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在茶馆里的礼仪行为,如轻声细语、礼貌待人等,让幼儿模仿学习。
六、板书设计1. 《茶馆》2. 内容:茶馆的文化和环境茶馆里人们的活动社交礼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茶馆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创作一幅茶馆的场景画。
2. 作业题目:说一说你在茶馆里的礼貌行为答案:幼儿描述在茶馆里应该遵守的礼仪,如礼貌待人、轻声细语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带幼儿参观附近的茶馆,亲身感受茶馆的文化和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馆(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2.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
3.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老舍及作品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等。
满族,北京人。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
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介绍《茶馆》剧情全剧共三幕,分别截取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历史画面。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
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
这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贯穿起来,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必然灭亡。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
经过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与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茶馆前景暗淡。
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只好贿赂巡警免交。
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
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大清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并述说了自己十多年来的经历。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着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了每月给他们送钱。
十多年前被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账。
原国民党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又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中国寻巨亡不可”。
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吴样子以抓逃兵为名,把逃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逃兵交公。
第三幕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
日本侵略者刚刚投降,国民党就进了北京城,国民党特务与美国兵到处横行,市面一片混乱,民不聊生。
裕泰茶馆也已败落不堪,难以维持。
希望改良的老板王利发想聘女招待,以此来支撑老字号茶馆,但都无济于事。
茶馆帮佣康顺子的养子康大力,到北京西山八路军游击区参加了革命,反动势力到茶馆逼迫王利发,要他交出康大力的母亲康顺子,否则砸掉茶馆。
王利发被逼得走投无路,把儿子、媳妇、孙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自己与被国民党没收了一切产业的秦仲义和以卖花生豆度日的常四爷,一起聚集在茶馆里烧纸钱,为可悲的自己、也为那个可诅咒的时代送葬。
当沈处长大批人马来霸占茶馆时,王利发在后屋上吊死了,茶馆与他一起,被旧时代埋葬了。
三、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初步了解剧情,试着理出主要事件和人物.字词积累:趿拉珍馐兵荒马乱文绉绉说媒拉纤绫罗绸缎四、欣赏影片《茶馆》,把握话剧情节第二课时一、分组讨论:①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②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二、集体交流,明确:课本节选的《茶馆》第一幕,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人物众多,事件纷繁。
①这一幕出场的人物很多,但他们都是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在“茶馆”一闪而过。
所有的人物、情节,像一个个画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
第就在一幕的人物,大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前者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后者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等。
②写到的事件主要有: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货、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
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三、请学生分角色初读剧本。
(课文较长,人物众多,选取片段,读出其中的京味儿)四、作业: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的反应,体会剧本是如何形象化地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
第三课时一、讨论交流作业剧中的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有不同的反应。
王利发是漠不关心,连茶客们议论这件事,他都非常害怕,始终抱着“莫谈国事”的态度。
茶客们对戊戌变法非但不了解,甚至加以指责,说康有为“心眼多毒”。
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对戊戌变法根本就不抱任何希望,他“早就知道”变法长不了。
封建王朝的宫廷太监对戊戌变法则是又怕又恨,变法失败后,保守势力重新得势,庞太监的气焰更加嚣张,直言:“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与历史学家不同,对于戊戌变法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老舍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直接、间接)写出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对事件的不同态度,从而含蓄深刻地揭示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整体把握第一幕的主旨,理解潜台词的含义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文中从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一定要扣住剧本来回答。
)课文结尾“茶客甲”说:“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
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例如: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人火坑,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人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三、精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之一:王利发(将台词朗读与分析王利发这一形象结合起来)。
先完整地介绍王利发在整出戏中的命运,再请同学找出有关王利发的台词细细品读,要求能分析出这个人物身份和性格的复杂性,要让学生学会用动态而不是静态,立体而不是平面的方法来分析人物。
难点解析:如何看待王利发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性人物?四、结合课文内容读读常四爷的台词,说说常四爷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常四爷是老舍笔下被刻画得颇为生动细致的人物。
虽然同样是“吃俸禄”的八旗子弟,但却不同于胆小怕事、只知喝茶请安、侍弄黄鸟的松二爷,这个人物有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
他不满于富户人家为一只鸽子而械斗,痛心于洋货倾销、国家的银子外流,对清朝的腐败和命运深表担忧。
从茶馆里两起乡民卖女的悲剧中,他预感到“大清国要完”,因而招来横祸被捕入狱。
他性格刚强而又富于同情心,当二德子向他逞凶时,他言辞锋利地回敬对方,明里讥讽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一针见血,咄咄逼人。
危难时刻他也不像松二爷那样被吓得魂不附体,语无伦次,而是临危不惧,挺着腰板离开茶馆。
他看不惯刘麻子所做的卖人交易,施舍给卖女儿的村妇两碗面。
直到后来他参加义和团,与洋人拼杀,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常四爷光彩照人的形象,然而,这位刚强了一世的爱国志士,最终变得穷困潦倒,他一生的美好愿望。
与顽强奋斗都成为泡影。
这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悲剧。
他的悲剧说明在旧中国社会,理想遭践踏,美好被毁灭。
剧本通过常四爷这个人物,揭露了旧时代政治的腐败,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
五、作业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人物评论:我看王利发。
第四课时一、请表演最出色的小组分角色朗读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体会这些话语背后的潜台词,并通过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形象地表现出来(可以由“将!你完了!”这一双关潜台词作启发) 老舍的戏剧语言讲究含蓄深刻,追求“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从一句台词里听到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
第一幕中最精彩的人物对话莫过于秦仲义与庞太监的交锋了,表面看似乎只是两人之间偶然见面时的一次简短问候,但却意味深长,丰富的潜台词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反映出时代的面貌。
秦仲义对庞太监的第一句问候就是话中有话,说明戊戌变法曾经让庞太监的心里很是忐忑了一阵,变法被镇压后,庞太监的心里才得以“安顿”。
庞太监的回答当然是气盛一筹,因为“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句话点明了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势力又重新得势。
当庞太监将秦仲义划入维新派阵营、讥讽他的势力“比做官的还厉害”时,秦仲义则根本不害怕庞太监的威胁讽刺,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最后两人在“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笑声中互相告别,其实却是在暗中较劲,决不服输。
他们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
这样两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对话,含义可谓丰富、深刻。
三、体味剧中精练而又个性化的语言老舍认为,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思想的个性化语言。
如: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圆滑得体、机敏善辩,与各种人物应酬从容自如,非常符合一个茶馆掌柜的身份。
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侠气,并且毫不忌讳他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了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的思想性格。
四、总结:作者虽没有直接写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黑暗与罪恶又无处不在,“大茶馆折射出小社会”,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五、作业课外阅读全剧剧本。